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交通行业标准(JT)】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1-29 20:04:03
  • JTJ002-198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J 002-1987

  • 标准名称: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87-02-09
  • 实施日期:

    1988-0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5.01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工程>>P66公路工程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52页
  • 标准价格:

    45.0 元
  • 出版日期:

    1988-01-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曹家庄、樊凡、颜本菘、周凤英、何修美、孙立仁、陈官瀛
  • 起草单位: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 归口单位: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 相关标签:

    公路工程 名词术语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分十四章,共收词目924条。前三章主要是一般性名词术语和部分交通工程方面的词。第四至十一章主要是与工程实体有关的名词术语。后三章是试验仪具,施工机和交通管理方面的名词术语。本书书末还附有中英文名词对照。 JTJ 002-19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JTJ002-198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Standard of Technical Term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JTJ 002—87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88年1月1日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JTJ002-87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的通知(87)交公路字80号
(不另行文)
兹批准《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编号为JTJ002一87,作为交通部部标准,自1988年1月1日起实行。该标准的解释工作,由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希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87年2月9日
JT300287
编制说明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编制I作始于1981年,系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王清池、工鸣岗、李章昭、毕旌扬等负责起草,1982年编出了初稿,发送到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和有关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于1983年编出了第二稿,并于年在四川峨媚召开了有公路系统、城建系统及人专院校等35个单位参加的讨论会,会后根据讨论的意见又做了整理修改,于1984年完成了送审稿,1985年1月交通部公路局以(85)公路技字5号文对送审稿做了批复,提出了进一步修改补充的意见,随即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组织曹家庄、樊凡、何修美、孙立仁等对送审稿重新做了修改,丁1985年11月在江苏镇江召开了评议会,会后又做了整理补充修改,最后完成了定稿工作,报交通部批准。本标准分十四章,共收词目924条。前三章主要是一般性名词术语和部分交通1程方面的词,其中第一章一般术语,第二章公路类型,第三章公路交通。第四至十一章主要是与工程实体有关的名词术语,其中第四章公路组成,第五章勘察与选线,第六章路基工程,第七章路面工程,第八章桥涵工程,第九章隧道工程,第十章养护与管理,第十一章工程材料与试验。后三章是试验仪具、施工机具和交通管理方面的名词术语,其中第十二章检测仪具和材料试验仪具,第十三章施工机其,第十四章交通管理。本书书禾还附有中英文名词对照。
第1.0.1条公路
JTJ00287
第一章一般术语 
联结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第1.0.2条道路
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第1.0.3条公路工程
以公路为对象面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休第1.0.4条公路网
一定区域内相互连络、交织成网状分布的公路系统。第1.0.5条公路(网)密度
一定区或内的公路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之比。第1.0.6条公路等级
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性质,对公路进行的技术分级。我国现行公路1程技术标准中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和-\、二、三、四级公路。第1.0.7条公路自然区划
根据全国各地气候、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而划分的地理区域.用以为路基、路面设计和路线勘测提供有关参数。我国现行《公路自然区划标准中列有中华人民共和阔公路自然区划图》。
第1.0.8条公路用地
为修建、养护公路放其沿线设施,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地幅。第二章
第2.0.1条高速公路
公路类型
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挖制出人,专供汽车高速度行驶的公路。第2.0.2条等级公路
技术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公路。第2.0.3条辅道
设在公路的一侧或两侧,供不允许在该公路上与汽车混合行驶的非机动车辆、拖拉机等以及准备出出人驶入该公路的汽车行驶的道路。第2.0.4条干线公路
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
第2.0.5条支线公路
在公路网中起连接作用的一般公路第2.0.6条专用公路
由I矿、农林等部门投资修建,主要供该部门使用的公路。第2.0.7条国家十线公路(国道)在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国家级下线的公路。37
第2.0.8条省干线公路(省道)
JTJ 002--87
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第2.0.9条县公路(县道)
具有全县性的政治、经济意义、并经确定为县级的公路,第2.0.10条乡公路(乡道)
主要为乡、村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第2.0.11条辐射式公路
在公路网中,自某一中心向外呈辐射状伸展的公路。第2.0.12条环形公路
在公路网中,围绕某中心呈环状的公路。第2.0.13条绕行公路
为使下线上的行驶车辆避开城镇或交通拥挤路段而修建的公路。第三章
公路交通
第一节交通结构
第3.1.1条交通结构
在一定区域内.构成公路交通各种特征的总称。包括交通流、交通量、交通组成以及决定交通性质的其他因索的特征。
第3.1.2条交通组成
在交通流中各类运行单元的数量及其所占百分比。第3.1.3条混合交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车辆与行人,在同一行车道上混行的交通状态。第3.1.4条交通流
公路上车流和人流的统称。
第3.1.5条交通流理论
分析研究交通流特性及其规律的理论。第3.1.6条车流
众多车辆在车道上连续行驶所形成的具有流体运动待性的状态。第3.1.7条车流密度
一个车道单位长度内某·瞬时存在的东辆数,以辆/公里表示。第3.1.8条车头间距
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前后相邻两车车头之间的距离。第3.1.9条车头时距
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前后相邻两车车头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第3.1.10条车间净距
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前后相邻两车的前车车尾至后车车头之间的距离。第3.1.11条延误
由于驾驶人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驶时间的损失。第3.1.12条地点速度
车辆驶过公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第3.1.13条行驶速度
JTJ002-87
车辆驶过某一区间正常运行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除其区间距离所得之值,第3.1.14条区间速度
车辆驶过某一区间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除其区间距离所得之值第3.1.15条运行速度
驾驶人员根据实际公路条件、交通条件、良好气候条件等能保持安全行驶的最高车速。第3.1.16条临界速度
在某一路段上通行能力最大时的空间平均车速。第3.1.17条平均速度
一、时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所有行驶车辆地点速度的平均值;二、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时间内,在某一路段上所有车辆行驶距离的总和除以行驶时间的总和。
第3.1.18条计算行车速度(设计车速)公路儿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
第3.1.19条交通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我国现行公路交通量调查中,交通量系指折算成载重汽车后的总数,一般以日、小时或年计算。第3.1.20条年平均日交通量
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第3.1.21条月平均口交通量
全月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第3.1.22条年第30位最大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序号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第3.1.23条年最大小时交通量
一年内所有小时交通量中的最大值。第3.1.24条设计小时交通量
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公路设计标准的小时交通量。第3.1.25条通行能力
在一定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第3.1.26条基本通行能力
在理想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公路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小客车最大数。第3.1.27条可能通行能力
在现实的公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问内一个车道或一条公路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第3.1.28条设计通行能力
公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公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第3.1.29条公路服务水平
表示公路服务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主要以公路上的运行速度、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来反映。第二节公路交通规划
第3.2.1条公路交通规则
为适应国民经济和客、货运输发展以及政治、国防等的需要,在确定规划期限、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交通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及社会效益估价,结合考土地使用,资金来源等,制订的交通结构与公路网的39
长远计划。
第3.2.2条交通调查
JTJ002-87
交通量调查、交通运行特征调查、起点调查、交叉口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等的总称。第3.2.3条交通量调查
一定时间、一定期间或连续期间内,对通过公路某一断面各种类型车辆数量的观测记录工作。第3.2.4条交通量观测站
设在公路沿线的某些特定地点观测记录交通量的工.作站。第3.2.5条起点调查(0D调查)
对车辆出行的出发地和日的地进行的综合调查。第3.2.6条出行
车辆从出发地向目的地的移动。第3.2.7条境内交通
起点与交通过程均在调查区域内的交通第3.2.8条过境交通
起点不在调查区域内,但通过该区域的交通。第3.2.9条交通发生
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中出行量的总和。第3.2.10条交通分布
调查区域内各小区之间出行的数量在整个调查区域内出行总数量中所占比例第3.2.11条交通分配
将起论点调查所得的交通量,合理分配到调查区域内各条公路(包括规划线)上的作业。第3.2.12条交通预测
根据交通调查资料和发展规律,推算地区或路线、路段等未来交通量的工作。第四章
公路路线及沿线设施
第一节横断面组成
第4.1.1条行车道
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快车行车道和慢车行车道。第4.1.2条分离式行车道
局部路段采用的各自具有独立路基的供往返车辆分道行驶的行车道第4.1.3条车道
在路面上供单一纵列车辆行驶的部分。第4.1.4条变速车道
高等级公路上的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的总称。第4.1.5条加速车道
供车辆驶人高速车流之前加速专用的车道。第4.1.6条减速车道
供车辆驶离高速车流之后减速专用的车道。第4.1.7条爬坡车道
设置在工坡路段供慢速上坡车辆行驶专用的车道第4.1.8条停车带
JTJ002-87
为使汽车停车而不防碍交通安全,在高等级公路行车道的右侧设置的供临时停车用的地带。第4.1.9条错车道
在单车道的公路可通视的一定距离内,供车辆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第4.1.10条自行车道
专供自行车行驶的车道。
第4.1.11条(路侧)人行道
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门供人行走的部分。第4.1.12条分隔带
沿公路纵向设置的分隔行车道用的带状设施。第4.1.13条中央分隔带
沿路中线设置的分隔带。
第4:1.14条中间带
由中央分隔带及其两侧的路缘带组成的地带(见图4.1.14)。路肩
第4.1.15条路肩
行车道
中间带
|分嘴带路
图4.1.14
行车道
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为保持行车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第4.1.16条路缘带
路肩或中间带的组成部分,与行车道相连接,用行车道的外侧标线或不同的路面颜色来表示。其作用主要是诱导贺驶员视线和分担侧向余宽功能,以利于行车安全。第4.1.17条路缘石
路面边缘与其他构造物分界处的标石。一般用石块或混凝土块砌筑。第4.1.18条侧向余宽
从行车道边缘至路旁障碍物所应保持的一定的横向距离。第4.1.19条路拱
路面的横向断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拱起形状。其作用是利于路面横向排水。第4.1.20条路拱横坡
路拱横向的倾斜度,以百分率表示。第4.1.21条公路建筑限界
为保证车辆、行人通行的安全,对公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界限。又称净空。第二节线形与视距
第4.2.1条公路路线
公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第4.2.2条公路线形
公路中线的立体形状。出若干直线段和曲线段连接构成。第4.2.3条平面线形
公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第4.2.4条纵面线形
公路中线在纵剖面上的起伏形状。第4.2.5条线形要素
JTJ002-87
构成平面线形及纵面线形的几何特征。前者为直线、平曲线(主圆曲线及缓和曲线);后者为直线和竖曲线(圆曲线或抛物线)。
第4.2.6条平曲线
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第4.2.7条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为保证车辆按设计车速安全行驶,对平曲线半径所规定的最小值。第4.2.8条复曲线
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相连接或插人缓和曲线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第4.2.9条反向曲线
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或径相连接或插入缓和曲线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第4.2.10条断背曲线
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而成的平曲线。第4.2.11条回头曲线
山区公路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回转形曲线。第4.2.12条缓和曲线
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第4.2.13条竖曲线
在公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第4.2.14条弯道加宽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为适应行车需要,弯道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
第4.2.15条加宽缓和段
设置弯道加宽时,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值的过渡段(见图4.2.15)。转痛
图4.2.15
第4.2.16条超高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第4.2.17条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路段的横向坡渐变到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坡的过渡段。第4.2.18条纵坡
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42
第4.2.19条最大纵坡
JTJ002-87
根据公路等级与自然条件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第4.2.20条最小纵坡
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第4.2.21条变坡点
路线纵断面上两相邻不同坡度线的相交点。第4.2.22条平均纵坡
一定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第4.2.23条坡长限制
对较大纵坡坡段所限定的长度。第4.2.24条高原纵坡折减
对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降低最大纵坡的规定。第4.2.25条缓和坡段
在纵坡长度达到坡长限制时,按规定设置的较小纵坡路段。第4.2.26条合成坡度
公路路面上的纵向坡度和横向坡度或超高的矢量和(其方向即路面流水线方向)。第4.2.27条视距
从车道中心线上1.2m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10c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指沿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见图4.2.27)。车道中线
第4.2.28条停车视距
路中线
图4.2.27
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第4.2.29条超车视距
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第三节
第4.3.1条路线交叉
两条或两条以上公路的交会。
第4.3.2条道口
公路与铁路平面相交处的总称。第4.3.3条平面交叉,
公路与公路在同一平面上的公路交叉。第4.3.4条正交叉
两条公路呈近似直角的平面交叉。公路交叉
第4.3.5条斜交叉
两条公路呈锐角(75°以下)的平面交叉。第4.3.6条环形交叉
JTJ00287
多条公路交会处设有中心岛的平面交叉。所有横穿交通流都被交织运行所代替,而形成一个单向行驶的环行交通系统(见图4.3.6)。入口
环过路面宽度
环遗路,
面宽度
第4.3.7条十字形交叉
四岔公路呈“十”字形的平面交叉。第4.3.8条T形交叉
三岔公路呈“T”形的平面交叉。第4.3.9条错位交叉
导流岛
一条公路与另一条公路垂直相交于两个距离很近的交点上,可以看作两个反向T形交叉相连接(见图4.3.9)。
第4.3.10条Y形交叉
三岔公路呈“Y”形的平面交叉(见图4.3.10)。图4.3.9
第4.3.11条立体交叉
公路与公路或公路与铁路在不同高程上的立体空间交叉。第4.3.12条分离式立体交叉
上下各层公路之间互不连通的立体交叉。第4.3.13条互通式立体交叉
上下各层公路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互相连通的立体交叉。44
图4.3.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交通行业标准(JT)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