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其他行业标准】 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11-21 09:23:34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73040-2010

  • 标准名称:

    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 英文名称:

    Protective gloves for working in the hot environmen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0-08-16
  • 实施日期:

    2010-1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30纺织物
  • 中标分类号:

    纺织>>针织>>W63针织品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6页
  • 标准价格:

    18.0
  • 出版日期:

    2010-12-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彭诚、张间芳、单丽娟
  • 起草单位:

    宁波百富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隆达手套有限公司;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归口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 209/SC 6)
  • 提出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主管部门: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 209/SC 6)
  • 相关标签:

    高温 作业 防护 手套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高热作业手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使用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针织类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的品质,不适用于操作有明火和熔融金属飞溅物物件的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SAC/TC209/SC6)。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百富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隆达手套有限公司、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诚、张间芳、单丽娟。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2910(所有部分)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5456 纺织品 燃烧性能 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
GB/T57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 值的测定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2624—2006 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
GB/T17592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9089—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耐磨性的测定 马丁代尔法
GB/T19976 纺织品 顶破强力的测定 钢球法
FZ/T0102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四组分纤维混合物
FZ/T01053 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01057(所有部分)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 08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73040—2010
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Protective gloves for working in the hot environment2010-08-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12-01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前言
FZ/T73040—2010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SAC/TC209/SC6)。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百富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隆达手套有限公司、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诚、张间芳、单丽娟。1范围
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FZ/T73040—2010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高热作业手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使用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针织类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的品质,不适用于操作有明火和熔融金属飞溅物物件的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50
GB/T25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GB/T2912.1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3920
GB/T3922
GB/T5456
GB/T5713
GB/T7573
GB/T817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2624—2006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GB/T17592
GB1840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19089—2003#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马丁代尔法GB/T19976
纺织品
FZ/T01026
项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四组分纤维混合物FZ/T010531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01057(所有部分)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protective gloves for working in the hot environment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且接触温度、接触时间达到本标准要求的防护手套。4分类
4.1按产品类别分为耐高温纱线编织手套、耐高温面料缝制手套。4.2按产品的形状分五指手套、三指手套、连指手套,如图1所示。1
FZ/T73040---2010
5要求
5.1要求内容
五指手套
三指手套
图1手套形状
连指手套
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燃烧性能、接触热性能、耐磨性能、灵活性、顶破强力、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异味、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纤维含量等项指标;外观质量包括手套规格尺寸的测量部位、规格尺寸的测量规定、规格尺寸、表面疵点、编织要求、缝制规定等项指标。
5.2分等规定
5.2.1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以双为单位,分A级和B级两个等级。内在质量不分等级,外观质量分A、B两个等级,低于B级者为不合格。5.2.2内在质量符合要求,外观质量为A级定为A级,为B级定为B级。5.3内在质量要求
燃烧性能要求见表1。
燃烧性能要求
接触热性能要求见表2。
续燃时间/s
表2接触热性能要求
接触温度T。/℃
注:若手套有加强区,其加强区接触热性能要求按双方协议执行。5.3.3其他内在质量要求见表3。表3其他内在质量要求
耐磨性能/次
灵活性/级
阴燃时间/s
≤120
接触时间/s
≥>15
≥>15
顶破强力/N
甲醛含量/(mg/kg)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mg/kg)
耐水色牢度/级
耐汗渍色牢度/级
耐摩擦色牢度/级
纤维含量(净干含量)/%
5.4外观质量要求
5.4.1手套规格尺寸的测量部位
手套规格尺寸的测量部位见图2。1-
手套长:
手套宽;
袖筒长(罗纹长);
筒口宽(罗口宽);
手套手长部分长度。
表3(续)
FZ/T73040—2010
按GB18401规定执行
按FZ/T01053规定执行
2手套规格尺寸的测量部位
手套规格尺寸的测量规定
从手套内部测量,测量规定见表4。表4手套规格尺寸的测量规定
手套长
手套宽
袖筒长(罗纹长)
筒口宽(罗口宽)
手套手长部分长度
部位说明
手套中指尖至筒口(罗口)间的距离手套拇指和食指的分叉处向上20mm处周长的二分之一手套腕部至筒口(罗口)间的距离手套筒口(罗口)周长的二分之一手套中指指尖到手套袖筒(罗纹)接缝处距离的长3
FZ/T73040-2019
手套的规格尺寸
手套的规格尺寸见表5。
手套尺寸
小码(S)
中码(M)
大码(L)
手套类别
编织手套
缝制手套
编织手套
缝制手套
编织手套
缝制手套
手套长/mm
≥220
≥250
≥270www.bzxz.net
注:其他规格手套可按客户要求执行。5.4.4表面疵点
表面疵点见表6。
疵点名称
罗口大小不一
罗口松紧不一
拷边线头
色花、油污、色渍、沾色
长短不一
纹路歪斜
断橡筋
针迹歪斜
指头不圆滑
注:疵点程度描述:
表5手套的规格尺寸
手套长
允差/mm
手套手长部
分长度/mm
表6表面疵点
同一副5 mm允许
轻微的允许
允许5mm
轻微的允许
同一副允许4级
同一副5mm允许
不允许
允许轻微的小花针2个
允许1针
修后表面平整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轻微的允许
轻微:疵点在直观上不明显,通过仔细辨认才可看到。明显:不影响总体效果,但能感觉到疵点的存在。显著:破损性疵点和明显影响总体效果的疵点。色差:按GB/T250评定。
编织要求
耐高温高热纱线编织手套采用无缝手套编织机编织。4
手套手长部分
长度允差/mm
手套宽/mm
同一副5mm允许
明显的允许
允许10mm
明显的允许
同一副允许3-4级
手套宽
允差/mm
-3~+5
同一副5mm~10mm允许
轻微的允许
允许轻微的小花针3个
充允许2针
允许轻微修疤0.5cm2处
不允许
轻微的允许
明显的允许
5.4.6缝制规定
5.4.6.1缝合线(拷边线)
缝合线(拷边线)与手套最外层的纱线相同,并且均匀无伤痕。5.4.6.2缝合
FZ/T73040—2010
针迹密度明线不低于3针/cm4针/cm,暗线不低于4针/cm~5针/cm,缝线顺直、平服,针距均匀,缝迹直向拉伸不脱不散,防脱散缝合长度不低于1.5cm。6试验方法
6.1抽样数量
6.1.1外观质量按批分品种、规格随机采样1%~3%,不少于20双。如批量少于20双,则全数检验。6.1.2内在质量按批分品种、规格随机采样5双,不足时可增加取样数量。6.2外观质量检验条件
一般采用灯光检验,用40W青光或白光日光灯一支,上面加灯罩,灯罩与检验台面垂直距离为80cm士5cm,或在D65光源下。
6.3试验项目
6.3.1燃烧性能试验
按GB/T5456的规定执行,取3只手套分别进行试验,具体要求如下:a)手套垂直放置,如图3所示。图3试验手套的放置
b)对于三指手套和连指手套,点燃A点。对于五指手套,点燃中指末端。燃烧器放在手套下方,位于通过A点或中指的轴线与手套表面成垂直的平面中。c)
d)燃烧器中心轴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土3°。燃烧器顶端与A点或中指尖部位之间的距离为20mm土2mm。e
点燃A点或中指尖部位,点燃3s5s,并记录每一次点火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f)
手套的外层材料融化后不得滴落,内层表面不能融化g)
h)点火后15s内,缝合处不得开裂。燃烧性能按只考核,有一只不合格则该项目不合格。i)
6.3.2接触热性能试验
按附录A规定执行。
6.3.3耐磨性能试验
按GB/T19089一2003的方法1中的干法执行,采用的基材为300g/m2、砂纸的粒度为100目,在9kPa的压力下,按本标准中表3规定的次数循环摩擦,取5个试样,试样应不被磨破。5
FZ/T73040—2010
6.3.4灵活性试验
按GB/T12624—2006中5.3方法规定执行。6.3.5顶破强力试验
按GB/T19976规定执行,钢球直径为38mm士0.02mm,试样取最外层的面料。6.3.6甲醛含量试验
按GB/T2912.1规定执行。
6.3.7pH值试验
按GB/T7573规定执行。
6.3.8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试验
按GB/T17592规定执行。
6.3.9异味试验
按GB18401规定执行。
染色牢度试验
6.3.10.1耐水色牢度试验方按GB/T5713的规定执行。6.3.10.2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3922的规定执行。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按GB/T3920的规定执行。6.3.10.3
6.3.11色牢度评级
按GB/T250、GB/T251评定。
6.3.12纤维含量试验
按GB/T2910(所有部分)、FZ/T01026、FZ/T01057(所有部分)规定执行。7判定规则
7.1外观质量
7.1.1外观质量按品种、规格计算不符品等率,凡不符品等率在5.0%及以内者,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凡不符品等率在5.0%以上者,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7.1.2在同一双手套上发现属于不同等级的外观疵点时,按最低等级评定。7.2内在质量
7.2.1燃烧性能以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的最低等级定级。7.2.2内在质量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判定该批产品合格。7.3复验
7.3.1任何一方对所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在规定时间内对所有异议项目,均可要求复验。7.3.2提请复验时,应保留提请复验数量的全部。7.3.3复验时检验数量为初验时数量的2倍,复验结果按7.1、7.2规定执行,以复验结果为准。7.4标志
按GB/T12624一2006中6.2.1的规定执行,标志上要注明手套燃烧性能和接触热性能的等级与具体数据,标志应缝制在手套背面筒口(罗口)内侧,或印在手套背面。7.5使用说明
按GB/T12624—2006中6.3的规定执行。8包装
手套以双为单位不经折叠平放入软袋中,并将袋口封好,再将软袋平放入硬质包装箱中。每个软袋6
中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9
运输、贮存
FZ/T 73040—2010
9.1手套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避免受潮及日晒,不得与酸、碱、油及腐蚀性物体存放在一起在运输和贮存时切勿重压。
9.2手套贮存期超过一年,按6.1方法抽取样品数量并按5.3和5.4.4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合格方可销售使用。
FZ/T73040—-2010
A.1试验设备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手套接触热性能试验方法
接触热性能试验机:如示意图A.1所示。A.1.13
压力配重;
加热筒;
3—防护层;
4——温度测量计(精度为士0.1℃);5-—支架;
6—马达。
图A.1手套接触热性能试验机示意图A.1.2
2加热筒:除底部表面外,加热筒的其余部分用耐热绝缘材料封闭,如图A.2所示。钻孔的直径与温度传感器相匹配。
单位为厘米
$25.20±0.05
1加热筒使用的螺旋槽;
一用于温度传感器的钻孔;
接触热表面。
加热筒示意图
A.1.3温度测量计见图A.3。
圆柱形黑色纯铝试样盘;
温度传感器;
支架(底座装置);
一温度测量计安装时螺纹孔的最大深度。549
$25±0.05
图A.3温度测量计示意图
2试样制备
分别从三只手套的手掌面上截取直径为80mm士8mm的圆形试样。A.3试样准备和试验条件
A.3.1试验在温度20℃5℃,相对湿度15%~80%的环境中进行。A.3.2试验前,试样在20℃士2℃,相对湿度65%士5%的环境中平衡24h。A.3.3试样从A.3.2规定的环境中取出后,3h内开始试验。A.3.4试验开始时,温度测量计接触面的温度不得高于试验环境温度2℃。A.3.5
加热筒的温度不得高于5.3.2中接触温度的2%。A.4
试验步骤
设定压力配重为49N士0.5N。
加热筒加热至温度稳定状态。
A.4.3将试样放在温度测量计上,试样外层向上。A.4.4
FZ/T73040—2010
单位为厘米
移开温度测量计和加热筒之间的防护层,使加热筒以5.0mm/s士0.2mm/s的速度下降。当加热筒的底部与试样外层的距离为10mm时开始记录时间。当温度测量计的温度升高到47℃时,记录续热时间。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按GB/T8170修约到个数位。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FZ/T 73040-2010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FZ/T 73040-2010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FZ/T 73040-2010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FZ/T 73040-2010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FZ/T 73040-2010高温高热作业防护手套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