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FZ/T 01135-2016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标准号:
FZ/T 01135-2016
标准名称: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
Textile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Mixtures of polypropylene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6-10-22 -
实施日期:
2017-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01纺织产品综合中标分类号:
纺织>>纺织综合>>W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聚丙烯纤维二组分混合物含量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聚丙烯纤维与某些蛋白质纤维(羊毛、桑蚕丝等)、纤维素纤维(棉、麻、粘胶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等)、合成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氨纶、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等)的二组分混合物。

部分标准内容:
ICS.59.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01135-2016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Textile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Mixtures of polypropylene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2016-10-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7-04-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FZ/T01135—2016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揭阳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文慧、刘飞飞、张焕然、卢鹏飞、赖明河、邵蕾、王彦兰、罗永文。I
1范围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丙烯纤维二组分混合物含量的方法。FZ/T01135—2016
本标准适用于聚丙烯纤维与某些蛋白质纤维(羊毛、桑蚕丝等)、纤维素纤维(棉、麻、粘胶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等)、合成纤维(聚丙烯纤维、氨纶、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等)的二组分混合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GB/T2910.4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
GB/T2910.7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混合物(甲酸法)GB/T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2910.12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3试验通则
按GB/T2910.1规定执行。如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计算与上述规定有不同的,则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列出。
4聚丙烯纤维与某些蛋白质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4.1原理
用次氯酸盐溶液把蛋白质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蛋白质纤维的质量百分率。
4.2试剂
使用GB/T2910.4规定的试剂。
4.3试验步骤
按GB/T2910.4执行。
FZ/T01135—2016
4.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5聚丙烯纤维与纤维素纤维、聚丙烯睛纤维或氨纶的混合物(75%硫酸法)5.1原理
用75%硫酸把纤维素纤维、聚丙烯睛纤维或氨纶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纤维素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或氨纶的质量百分率。5.2试剂
使用GB/T2910.11规定的试剂。
5.3试验步骤
按GB/T2910.11执行。
5.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注:对于某些聚丙烯纤维,75%硫酸可能不能完全溶解,本方法不适用。聚丙烯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6
6.1原理
用二甲基甲酰胺把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除去,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比率。由差值得出聚丙烯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质量百分率。6.2试剂
使用GB/T2910.12规定的试剂。
6.3试验步骤
按GB/T2910.12执行。
6.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7聚丙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7.180%甲酸法
7.1.1原理
FZ/T01135—2016
用80%甲酸把聚酰胺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聚酰胺纤维的质量百分率。7.1.2试剂
使用GB/T2910.7规定的试剂。
7.1.3试验步骤
按GB/T2910.7执行。
7.1.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7.220%盐酸法
7.2.1原理
用20%盐酸把聚酰胺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聚酰胺纤维的质量百分率。7.2.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标准7.2.2.1、7.2.2.2规定的试剂。7.2.2.1盐酸(质量分数为20%):将1000mL浓盐酸(密度p=1.18g/mL)缓慢加人到800mL水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使其p=1.095g/mL~1.100g/mL。7.2.2.2稀氨水溶液:将80mL浓氨水(p=0.880g/mL)加蒸馏水稀释至1L。7.2.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标准规定的设备。具塞三角瓶:容量不少于200mL。7.2.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100mL20%盐酸溶液(7.2.2.1),塞上瓶塞,用手轻轻振荡三角烧瓶,使样品充分润湿后,在室温下振荡15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溶液。真空抽吸过滤,依次用20%盐酸溶液(7.2.2.1)、水、稀氨水(7.2.2.2)、水清洗中的残留物,直至埚内排出的液体呈中性。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后,再用抽滤装置抽吸排液。最后,将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3
FZ/T01135—2016
7.2.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8聚丙烯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浓硫酸法)8.1原理
用浓硫酸把聚酯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聚酯纤维的质量百分率。8.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标准8.2.1、8.2.2、8.2.3规定的试剂。8.2.1浓硫酸:p=1.84g/mL。bZxz.net
8.2.2硫酸(质量分数为50%):将400mL浓硫酸(8.2.1)小心地加人到500mL蒸馏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蒸馅水至1L。
8.2.3稀氨水溶液:将80mL浓氨水(p=0.880g/mL)加蒸馏水稀释至1L。8.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标准规定的设备。具塞三角瓶:容量不少于200mL。8.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100mL浓硫酸溶液(8.2.1),塞上瓶塞,用手轻轻振荡三角烧瓶,使样品充分润湿,常温静置10min,用玻璃棒将试样轻压在瓶壁上去除溶解物。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溶液。真空抽吸过滤,依次用50%硫酸溶液(8.2.2)、水、稀氨水(8.2.3)、水清洗中的残留物,直至埚内排出的液体呈中性。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后,再用抽滤装置抽吸排液。最后,将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8.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9精密度
对均匀的纺织材料混合物,在95%的置信水平下,本方法测试结果的置信界限不超过士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采用本标准方法;
b)如采用特殊预处理去除浆料或整理剂,则要详细说明;4
每一个单值及其平均值均精确至0.1;注明上述结果是基于:
净干质量百分率;
结合公定回潮率的质量百分率;包括公定回潮率和预处理中纤维损失率的质量百分率;包括公定回潮率和非纤维物质除去率的质量百分率。FZ/T 01135—201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01135-2016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Textile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Mixtures of polypropylene and certain other fibres2016-10-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7-04-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FZ/T01135—2016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揭阳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文慧、刘飞飞、张焕然、卢鹏飞、赖明河、邵蕾、王彦兰、罗永文。I
1范围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丙烯纤维二组分混合物含量的方法。FZ/T01135—2016
本标准适用于聚丙烯纤维与某些蛋白质纤维(羊毛、桑蚕丝等)、纤维素纤维(棉、麻、粘胶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等)、合成纤维(聚丙烯纤维、氨纶、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等)的二组分混合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GB/T2910.4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
GB/T2910.7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混合物(甲酸法)GB/T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2910.12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3试验通则
按GB/T2910.1规定执行。如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计算与上述规定有不同的,则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列出。
4聚丙烯纤维与某些蛋白质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4.1原理
用次氯酸盐溶液把蛋白质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蛋白质纤维的质量百分率。
4.2试剂
使用GB/T2910.4规定的试剂。
4.3试验步骤
按GB/T2910.4执行。
FZ/T01135—2016
4.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5聚丙烯纤维与纤维素纤维、聚丙烯睛纤维或氨纶的混合物(75%硫酸法)5.1原理
用75%硫酸把纤维素纤维、聚丙烯睛纤维或氨纶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纤维素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或氨纶的质量百分率。5.2试剂
使用GB/T2910.11规定的试剂。
5.3试验步骤
按GB/T2910.11执行。
5.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注:对于某些聚丙烯纤维,75%硫酸可能不能完全溶解,本方法不适用。聚丙烯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6
6.1原理
用二甲基甲酰胺把聚丙烯腈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除去,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比率。由差值得出聚丙烯纤维、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质量百分率。6.2试剂
使用GB/T2910.12规定的试剂。
6.3试验步骤
按GB/T2910.12执行。
6.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7聚丙烯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7.180%甲酸法
7.1.1原理
FZ/T01135—2016
用80%甲酸把聚酰胺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聚酰胺纤维的质量百分率。7.1.2试剂
使用GB/T2910.7规定的试剂。
7.1.3试验步骤
按GB/T2910.7执行。
7.1.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7.220%盐酸法
7.2.1原理
用20%盐酸把聚酰胺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聚酰胺纤维的质量百分率。7.2.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标准7.2.2.1、7.2.2.2规定的试剂。7.2.2.1盐酸(质量分数为20%):将1000mL浓盐酸(密度p=1.18g/mL)缓慢加人到800mL水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使其p=1.095g/mL~1.100g/mL。7.2.2.2稀氨水溶液:将80mL浓氨水(p=0.880g/mL)加蒸馏水稀释至1L。7.2.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标准规定的设备。具塞三角瓶:容量不少于200mL。7.2.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100mL20%盐酸溶液(7.2.2.1),塞上瓶塞,用手轻轻振荡三角烧瓶,使样品充分润湿后,在室温下振荡15min。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溶液。真空抽吸过滤,依次用20%盐酸溶液(7.2.2.1)、水、稀氨水(7.2.2.2)、水清洗中的残留物,直至埚内排出的液体呈中性。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后,再用抽滤装置抽吸排液。最后,将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3
FZ/T01135—2016
7.2.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8聚丙烯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浓硫酸法)8.1原理
用浓硫酸把聚酯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聚丙烯纤维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聚酯纤维的质量百分率。8.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标准8.2.1、8.2.2、8.2.3规定的试剂。8.2.1浓硫酸:p=1.84g/mL。bZxz.net
8.2.2硫酸(质量分数为50%):将400mL浓硫酸(8.2.1)小心地加人到500mL蒸馏水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加蒸馅水至1L。
8.2.3稀氨水溶液:将80mL浓氨水(p=0.880g/mL)加蒸馏水稀释至1L。8.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标准规定的设备。具塞三角瓶:容量不少于200mL。8.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100mL浓硫酸溶液(8.2.1),塞上瓶塞,用手轻轻振荡三角烧瓶,使样品充分润湿,常温静置10min,用玻璃棒将试样轻压在瓶壁上去除溶解物。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溶液。真空抽吸过滤,依次用50%硫酸溶液(8.2.2)、水、稀氨水(8.2.3)、水清洗中的残留物,直至埚内排出的液体呈中性。每次清洗先靠重力排液后,再用抽滤装置抽吸排液。最后,将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8.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聚丙烯纤维的d值为1.00。
9精密度
对均匀的纺织材料混合物,在95%的置信水平下,本方法测试结果的置信界限不超过士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采用本标准方法;
b)如采用特殊预处理去除浆料或整理剂,则要详细说明;4
每一个单值及其平均值均精确至0.1;注明上述结果是基于:
净干质量百分率;
结合公定回潮率的质量百分率;包括公定回潮率和预处理中纤维损失率的质量百分率;包括公定回潮率和非纤维物质除去率的质量百分率。FZ/T 01135—201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CECS233-2007 厨房设备灭火装置技术规程
- CNAS-CL08-A004:2018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法医学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
- 沪S/T103-2000 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通用图集 34 XQ系列消防气压给水设备、BTG--3系列自动变压(恒压)变流量供水设备安装
- 05SS905 给水排水实践教学及见习工程师图册(新编)
- TSG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06MS201 市政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新编)
- CNAS-CL08-A006:2018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痕迹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
- astm e709-21 磁粉检验的标准指南翻译版
- GF013-1995 国内NO.7信令网信令转接点(STP)设备技术规范
- 沪S/T306-2000 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通用图集 44 SHF管道吊挂系统安装图
- DGTJ08-2130-2013 城市轨道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列车自动监控(ATS)技术规范
- CNAS-R02:2015 公正性和保密规则
- QDXHDL0003-2016 蜀海(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固态调味料
- QLSJ0002S-2016 成都鹿神酒业有限公司 苦荞酒
- QSYY0001S-2016 遂平县咏露饮品厂 果味饮料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