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JB/T 2403.3-2012辊锻机 第3部分:技术条件
标准号:
JB/T 2403.3-2012
标准名称:
辊锻机 第3部分: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
Forging roll machine — Part 3:Specifications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2-05-24 -
实施日期:
2012-1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
替代情况:
替代JB/T 2403.3-1996
部分标准内容:
ICS25.120.10
备案号:36504—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2403.3---2012
代替JB/T2403.3—1996
辊锻机
第3部分:技术条件
Forging roll machine—Part 3: Specifications2012-05-24发布
2012-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般要求,
图样及技术文件
安全与防护.
锻辊的设计与制造
配套件及配套性..
铸、锻、焊件质量
加工、装配质量,
液压、润滑、气动、电气装置质量外观质量
4试验方法
辊锻机的检验和试验内容.
参数与尺寸规格的检验,
空运转试验
负荷试验.
精度检验.
辊锻机噪声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出厂检验.
6.3型式检验.
包装、标志与运输.
8随机技术文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辊锻机负荷试验的条件表1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
表2圆跳动允差
表3实测误差.
表4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次数
飞轮惯性转动的自停时间..
JB/T2403.3—2012
JB/T2403.3—2012
JB/T2403《辊锻机》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参数;
第2部分:精度;
第3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2403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JB/T2403.3—1996《辊锻机技术条件》,与JB/T2403.2—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安全与防护(见3.3);
删除了原标准中飞轮静平衡(见1996年版的3.6.7);增加胀套(见3.7.9)要求;
增加了齿轮要求(见3.7.10)。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浩、钱浩臣、蒋鹏、孙国强、何增先、王维荣、李卓、朱平。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3845—1985;
JB/T2403.3—1996。
1范围
辊锻机第3部分:技术条件
JB/T2403.3—2012
JB/T2403的本部分规定了辊锻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与运输,随机技术文件。
本部分适用于热态辊锻的辊锻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白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3766
GB/T7932
GB/T7935
GB/T13306
GB17120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件
GB/T23281
锻压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JB/T1829—1997
JB/T2403.1
锻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辊锻机第1部分:参数
辊锻机第2部分:精度
JB/T2403.2
JB/T3240锻压机械操作指示形象化符号JB/T8356.1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3一般要求
图样及技术文件
辊锻机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本部分的要求,并应按照规定程序经过批准后方能投入生产。
3.2参数
辊锻机参数应按JB/T2403.1的规定优先选用。为适应用户需要而确定的不同于JB/T2403.1的基本参数,应与用户签订明确的技术协议,对辊锻机参数进行详细和明确的规定。3.3安全与防护
辊锻机的设计与制造应符合GB17120的规定。1
JB/T2403.3-—2012
3.4锻辊的设计与制造
3.4.1锻辊支承轴颈的同轴度,工作轴颈的圆柱度或轴线的直线度,工作轴颈的径向圆跳动,模具定位面对支承轴颈的端面圆跳动均不低于GB/T1184一1996规定的7级精度。3.4.2轴颈表面粗糙度为Ra0.63μum~Ra1.25μm,工作轴颈硬度不低于230HBW。3.5配套件及配套性
3.5.1辊锻机出厂时应备有保证机器的基本性能和正常安装调整必需的附件、工具及备用易损件。特殊附件由用户厂与制造厂共同商定,随机供应或单独订货。3.5.2制造厂应保证配套的外购件符合现行标准并取得合格证,并应安装在辊锻机上同时进行运转试验。重要配套件如压力容器应在设备出厂时向用户移交原厂的合格证、压力容器证书等文件。3.5.3辊锻机出厂应保证成套性,并能在安装后投入正常使用。辊锻机易损件应根据用户需要,可以与制造厂商单独订货。
3.6铸、锻、焊件质量
辊锻机上所有的铸铁件、铸钢件、有色金属铸件、锻件、焊接件均应符合JB/T1829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3.7加工、装配质量
3.7.1零件加工应符合设计、工艺和有关标准的要求,已加工表面不应有毛刺、斑痕和其他机械损伤。除特殊规定外,均应将锐边倒钝。3.7.2采用精镗、磨削或其他机械方法加工的轴瓦、轴或轴套等,应用涂色法检验其接触情况,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累计指标,在轴套、轴瓦的轴向长度上不应少于70%。3.7.3可分轴瓦外径与轴瓦座应紧密接触,其配合性质应符合设计、工艺要求。3.7.4辊锻机在安装时应按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不允许装入图样上未规定的垫片、套等。3.7.5机架与底座、箱体与底座、机架与箱体的结合面为重要固定结合面,应紧密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只许塞尺局部插入,其可插入深度不得超过接触面宽的1/4,接触面间可插入塞尺部位累计长度不应超过被检验长度的1/10。3.7.6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不得大于表1的规定。表1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
小齿轮轮缘宽度
>50~150
中心错位不大于
单位为毫米
3.7.7飞轮总装(或部装)后应检查飞轮圆跳动:测量时将指示器分别按径向和端面(距飞轮外廓的10mm处)顶在飞轮被测表面上,以手转动飞轮,当飞轮旋转一周时,指示器的最大读数差即为圆跳动,其值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3.7.8操纵用手柄、手轮、脚踏装置等动作必须灵活、可靠,对于经常使用的手柄、手轮的操纵力不应大于40N;脚踏装置操纵力不应大于60N。3.7.9辊锻机上胀套连接件应按相关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安装和拆卸。3.7.10辊锻机的传动齿轮的制造和精度应符合图样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2
飞轮直径
≤1000
>1000~2 000
>2 000
3.8液压、润滑、气动、电气装置质量3.8.1液压系统
表2圆跳动允差
JB/T2403.3-—2012
单位为毫米
辊锻机的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液压系统中所有的液压元件应符合GB/T7935的规定。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3.8.2润滑
润滑装置的润滑点的设置应合理、牢固,工作应可靠。润滑油不得有渗、漏现象。3.8.3气动系统
气动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3.8.4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必须符合GB150的规定。3.8.5
5电气系统
辊锻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5226.1的规定。3.9外观质量
机器外观
辊锻机的外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图样上未规定的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和其他损伤。零部件接合面不应有明显错位,板料和铸造的门、盖接合处应平整,不应有明显的缝隙和错位。3.9.2焊缝
外露的焊缝应修整平直、均匀,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9.3发蓝、电镀
发蓝、电镀零件表面应光洁、无锈蚀。3.9.4外露的紧固件
埋头的螺钉不应突出零件外表面;固定销一般应略突出于零件外表面;螺栓尾端应突出于螺母之外,但突出部分不应过长和参差不齐。3.9.5管路、线路
各种系统的管路、线路应安装整齐、美观,不应与其他零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3
JB/T2403.3—-2012
3.9.6标牌、标志
3.9.6.1辊锻机上应有标牌、操作、指示、润滑、安全标牌或标志。操作指示形象化符号应符合JB/T3240的规定,标牌的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3.9.6.2辊锻机上的各种标牌字体应清晰,固定位置应明显,固定应平整牢固、不歪斜。3.9.7机器的外观质量
机器的外观质量应符合JB/T1829的规定。4试验方法
4.1·辊锻机的检验和试验内容
辊锻机的检验和试验包括以下内容:a)参数与尺寸规格的检验;
b)空运转试验;
c)负荷试验;
d)精度检验。
4.2参数与尺寸规格的检验
参数检验应在无负荷情况下进行,其实测误差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表3实测误差
检验项目
锻辊直径
锻辊转速
锻辊中心距调节量
注1: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检验。参数单位
注2:误差折算结果小于1mm时,仍以1mm计。4.3空运转试验
4.3.1辊锻机空运转试验内容包括:连续运转试验、单次运转试验、寸动调整试验。4.3.2辊锻机连续空运转试验时间不应少于4h,其中连续运转试验(辊锻机不带动上、下辊空运转)不应少于2h,单次运转试验不少于1.5h。4.3.3单次运转试验时,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次数不低于表4的规定。表4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次数
锻辊转数/min
离合器制动器每分钟接合次数对辊锻转速的比例%55
4.3.4空运转试验时滑动轴承的温升不应超过3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应超过40℃,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4
JB/T2403.3—2012
4.3.5摩擦离合器、制动器和电磁控制气阀在单次运转试验(包括寸动调整)时,动作应平稳、协调。试验中动作应平稳、协调、试验时摩擦片(块)不准有烧损现象;摩擦片(块)发热不应产生卡咬且不应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
4.3.6单次运转停止时,锻辊应可靠地停留在指定的位置,允差为土5°。4.3.7在单次运转工作规范时,不得发生连续运转的现象。4.3.8电气、液压、气动润滑系统及其附属装置的工作应正常可靠,工作系统内的液压气体管路不应有阻滞和渗漏现象。
4.3.9辊锻机的齿轮传动机械、电气、电动部件等工作时不应有异常的冲击声和尖叫声。噪声限值应符合第5章的规定。
4.3.10寸动调整试验的时间应不少于5min,寸动调整每次间隔3s,动作应灵敏、可靠。4.3.11按设计规定的调节量进行中心距调整、角度调整和轴向调整,工作应正常。4.3.12辊锻机的飞轮靠其惯性转动的自动停止时间的检验。当飞轮达到额定转速,主电动机断电,离合器脱开,飞轮不被飞轮制动器制动时,靠其惯性转动的自停时间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飞轮惯性转动的自停时间
250、370、400
460、500
560、630
680、800
930、1000
自停时间min
10~~14
20~30
4.3.13辊锻机的负荷试验,制造厂一般不进行。如用户要求进一步考核辊锻机的精度和性能,需进行负荷试验时,按双方拟定的技术协议进行。4.3.14辊锻机在空运转试验前、后均应进行精度检验,空运转试验合格后的精度检验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明书。上、下辊支承轴颈与滑动轴承间的间隙及其上、下辊滑动轴承定位轴向端面间隙,按装配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明书。对于要求进行负荷实验的辊锻机,应将负荷试验合格后的精度检验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书。
4.4负荷试验
辊锻机参照附录A规定的方法或技术协议规定的负荷实验方法进行负荷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试验时所有机构的动作应协调、可靠。4.5精度检验
每台辊锻机均应在空运转试验后,进行精度检验,并应符合JB/T2403.2的规定。精度检验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明书。
5辊锻机噪声
5.1辊锻机噪声测量方法应符合GB/T23281的规定。5.2辊锻机噪声的测量应在空运转条件下,按单次运转工作规范进行测量。5.3辊锻机噪声的测定应在空运转时进行。最大噪声的声压级不大于95dB(A)。JB/T2403.3—2012
6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辊锻机的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2出厂检验
每台辊锻机均应在制造厂内总装,并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第3章和4.2、4.3、4.5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在特殊情况下,经用户同意,也可在用户厂进行验收。6.3
型式检验
对于新产品、更新产品(包括由于结构、材料、工艺的改变可能影响性能时),应按第3章和4.2、4.3、4.4、4.5做型式检验。
7包装、标志与运输
7.1辊锻机零件、部件和附件的外露加工面应涂封保护后再进行包装,其防锈要求应符合JB/T1829的规定。
7.2辊锻机及其零、部件的包装应符合JB/T8356.1的规定。7.3包装储运的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7.4产品标志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a)制造厂名;
b)产品型号、名称、规格;
c)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
d)出厂编号;
e)出厂日期。
8随机技术文件
每台辊锻机均应随机提供下列技术文件:a)使用说明书;
b)合格证明书;
c)装箱单;
d)压力容器证书、重要配件的合格证书。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辑锻机负荷试验的条件
JB/T2403.3—2012
A.1采用方形截面或圆形截面试件,尺寸应符合辊锻机参数规定的可锻毛坏尺寸。A.2辊锻长度L不小于0.35D(D为锻模公称直径)。A.3采用平型模辊锻,并根据试件材料、辊锻温度及试件辊锻后的尺寸,按式(A.1)计算压力:P=bmRAhK[1+(1.6μRAh --1.2Ah)/(H+h)式中:
P辑锻力,单位为牛(N);
bm—试件的平均宽度,bm
(B+b),单位为毫米(mm);
试件辊制前宽度,单位为毫米(mm);试件辑辊制后宽度,单位为毫米(mm);平型模面半径,单位为毫米(mm);压下量,Ah=H-h,单位为毫米(mm);试件高度,单位为毫米(mm);辊制后试件高度,单位为毫米(mm);变形抗力,Kr=K+2nv△h/R/(H+h);压缩强度,K=(1-0.01t)[1.4+w(C)+w(Mn)];辊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粘性系数,n=0.01(14-0.01t);材料含碳量(质量分数),%;
材料含锰量(质量分数),%;
锻辊圆周速度,
单位为毫米每秒(mm/s);
锻辊转数,单位为转每分(r/min);摩擦因数,u=1.05-0.005t。
JB/T2403.3-2012
打印日期:2013年2月22日F008A00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辊锻机第3部分:技术条件
JB/T2403.3—2012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210mm×297mm·0.75印张·19千字201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5.00元
书号:15111·10601
网址:http:/www.cmpbook.com(010)88379778
编辑部电话: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36504—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2403.3---2012
代替JB/T2403.3—1996
辊锻机
第3部分:技术条件
Forging roll machine—Part 3: Specifications2012-05-24发布
2012-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般要求,
图样及技术文件
安全与防护.
锻辊的设计与制造
配套件及配套性..
铸、锻、焊件质量
加工、装配质量,
液压、润滑、气动、电气装置质量外观质量
4试验方法
辊锻机的检验和试验内容.
参数与尺寸规格的检验,
空运转试验
负荷试验.
精度检验.
辊锻机噪声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出厂检验.
6.3型式检验.
包装、标志与运输.
8随机技术文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辊锻机负荷试验的条件表1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
表2圆跳动允差
表3实测误差.
表4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次数
飞轮惯性转动的自停时间..
JB/T2403.3—2012
JB/T2403.3—2012
JB/T2403《辊锻机》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参数;
第2部分:精度;
第3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2403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JB/T2403.3—1996《辊锻机技术条件》,与JB/T2403.2—199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安全与防护(见3.3);
删除了原标准中飞轮静平衡(见1996年版的3.6.7);增加胀套(见3.7.9)要求;
增加了齿轮要求(见3.7.10)。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浩、钱浩臣、蒋鹏、孙国强、何增先、王维荣、李卓、朱平。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3845—1985;
JB/T2403.3—1996。
1范围
辊锻机第3部分:技术条件
JB/T2403.3—2012
JB/T2403的本部分规定了辊锻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与运输,随机技术文件。
本部分适用于热态辊锻的辊锻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白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3766
GB/T7932
GB/T7935
GB/T13306
GB17120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件
GB/T23281
锻压机械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JB/T1829—1997
JB/T2403.1
锻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辊锻机第1部分:参数
辊锻机第2部分:精度
JB/T2403.2
JB/T3240锻压机械操作指示形象化符号JB/T8356.1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3一般要求
图样及技术文件
辊锻机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本部分的要求,并应按照规定程序经过批准后方能投入生产。
3.2参数
辊锻机参数应按JB/T2403.1的规定优先选用。为适应用户需要而确定的不同于JB/T2403.1的基本参数,应与用户签订明确的技术协议,对辊锻机参数进行详细和明确的规定。3.3安全与防护
辊锻机的设计与制造应符合GB17120的规定。1
JB/T2403.3-—2012
3.4锻辊的设计与制造
3.4.1锻辊支承轴颈的同轴度,工作轴颈的圆柱度或轴线的直线度,工作轴颈的径向圆跳动,模具定位面对支承轴颈的端面圆跳动均不低于GB/T1184一1996规定的7级精度。3.4.2轴颈表面粗糙度为Ra0.63μum~Ra1.25μm,工作轴颈硬度不低于230HBW。3.5配套件及配套性
3.5.1辊锻机出厂时应备有保证机器的基本性能和正常安装调整必需的附件、工具及备用易损件。特殊附件由用户厂与制造厂共同商定,随机供应或单独订货。3.5.2制造厂应保证配套的外购件符合现行标准并取得合格证,并应安装在辊锻机上同时进行运转试验。重要配套件如压力容器应在设备出厂时向用户移交原厂的合格证、压力容器证书等文件。3.5.3辊锻机出厂应保证成套性,并能在安装后投入正常使用。辊锻机易损件应根据用户需要,可以与制造厂商单独订货。
3.6铸、锻、焊件质量
辊锻机上所有的铸铁件、铸钢件、有色金属铸件、锻件、焊接件均应符合JB/T1829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3.7加工、装配质量
3.7.1零件加工应符合设计、工艺和有关标准的要求,已加工表面不应有毛刺、斑痕和其他机械损伤。除特殊规定外,均应将锐边倒钝。3.7.2采用精镗、磨削或其他机械方法加工的轴瓦、轴或轴套等,应用涂色法检验其接触情况,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积累计指标,在轴套、轴瓦的轴向长度上不应少于70%。3.7.3可分轴瓦外径与轴瓦座应紧密接触,其配合性质应符合设计、工艺要求。3.7.4辊锻机在安装时应按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不允许装入图样上未规定的垫片、套等。3.7.5机架与底座、箱体与底座、机架与箱体的结合面为重要固定结合面,应紧密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只许塞尺局部插入,其可插入深度不得超过接触面宽的1/4,接触面间可插入塞尺部位累计长度不应超过被检验长度的1/10。3.7.6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不得大于表1的规定。表1啮合齿轮的轴向错位
小齿轮轮缘宽度
>50~150
中心错位不大于
单位为毫米
3.7.7飞轮总装(或部装)后应检查飞轮圆跳动:测量时将指示器分别按径向和端面(距飞轮外廓的10mm处)顶在飞轮被测表面上,以手转动飞轮,当飞轮旋转一周时,指示器的最大读数差即为圆跳动,其值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3.7.8操纵用手柄、手轮、脚踏装置等动作必须灵活、可靠,对于经常使用的手柄、手轮的操纵力不应大于40N;脚踏装置操纵力不应大于60N。3.7.9辊锻机上胀套连接件应按相关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安装和拆卸。3.7.10辊锻机的传动齿轮的制造和精度应符合图样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2
飞轮直径
≤1000
>1000~2 000
>2 000
3.8液压、润滑、气动、电气装置质量3.8.1液压系统
表2圆跳动允差
JB/T2403.3-—2012
单位为毫米
辊锻机的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液压系统中所有的液压元件应符合GB/T7935的规定。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3.8.2润滑
润滑装置的润滑点的设置应合理、牢固,工作应可靠。润滑油不得有渗、漏现象。3.8.3气动系统
气动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3.8.4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必须符合GB150的规定。3.8.5
5电气系统
辊锻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5226.1的规定。3.9外观质量
机器外观
辊锻机的外观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图样上未规定的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和其他损伤。零部件接合面不应有明显错位,板料和铸造的门、盖接合处应平整,不应有明显的缝隙和错位。3.9.2焊缝
外露的焊缝应修整平直、均匀,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9.3发蓝、电镀
发蓝、电镀零件表面应光洁、无锈蚀。3.9.4外露的紧固件
埋头的螺钉不应突出零件外表面;固定销一般应略突出于零件外表面;螺栓尾端应突出于螺母之外,但突出部分不应过长和参差不齐。3.9.5管路、线路
各种系统的管路、线路应安装整齐、美观,不应与其他零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3
JB/T2403.3—-2012
3.9.6标牌、标志
3.9.6.1辊锻机上应有标牌、操作、指示、润滑、安全标牌或标志。操作指示形象化符号应符合JB/T3240的规定,标牌的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3.9.6.2辊锻机上的各种标牌字体应清晰,固定位置应明显,固定应平整牢固、不歪斜。3.9.7机器的外观质量
机器的外观质量应符合JB/T1829的规定。4试验方法
4.1·辊锻机的检验和试验内容
辊锻机的检验和试验包括以下内容:a)参数与尺寸规格的检验;
b)空运转试验;
c)负荷试验;
d)精度检验。
4.2参数与尺寸规格的检验
参数检验应在无负荷情况下进行,其实测误差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表3实测误差
检验项目
锻辊直径
锻辊转速
锻辊中心距调节量
注1: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检验。参数单位
注2:误差折算结果小于1mm时,仍以1mm计。4.3空运转试验
4.3.1辊锻机空运转试验内容包括:连续运转试验、单次运转试验、寸动调整试验。4.3.2辊锻机连续空运转试验时间不应少于4h,其中连续运转试验(辊锻机不带动上、下辊空运转)不应少于2h,单次运转试验不少于1.5h。4.3.3单次运转试验时,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次数不低于表4的规定。表4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接合次数
锻辊转数/min
离合器制动器每分钟接合次数对辊锻转速的比例%55
4.3.4空运转试验时滑动轴承的温升不应超过3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滚动轴承的温升不应超过40℃,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4
JB/T2403.3—2012
4.3.5摩擦离合器、制动器和电磁控制气阀在单次运转试验(包括寸动调整)时,动作应平稳、协调。试验中动作应平稳、协调、试验时摩擦片(块)不准有烧损现象;摩擦片(块)发热不应产生卡咬且不应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
4.3.6单次运转停止时,锻辊应可靠地停留在指定的位置,允差为土5°。4.3.7在单次运转工作规范时,不得发生连续运转的现象。4.3.8电气、液压、气动润滑系统及其附属装置的工作应正常可靠,工作系统内的液压气体管路不应有阻滞和渗漏现象。
4.3.9辊锻机的齿轮传动机械、电气、电动部件等工作时不应有异常的冲击声和尖叫声。噪声限值应符合第5章的规定。
4.3.10寸动调整试验的时间应不少于5min,寸动调整每次间隔3s,动作应灵敏、可靠。4.3.11按设计规定的调节量进行中心距调整、角度调整和轴向调整,工作应正常。4.3.12辊锻机的飞轮靠其惯性转动的自动停止时间的检验。当飞轮达到额定转速,主电动机断电,离合器脱开,飞轮不被飞轮制动器制动时,靠其惯性转动的自停时间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飞轮惯性转动的自停时间
250、370、400
460、500
560、630
680、800
930、1000
自停时间min
10~~14
20~30
4.3.13辊锻机的负荷试验,制造厂一般不进行。如用户要求进一步考核辊锻机的精度和性能,需进行负荷试验时,按双方拟定的技术协议进行。4.3.14辊锻机在空运转试验前、后均应进行精度检验,空运转试验合格后的精度检验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明书。上、下辊支承轴颈与滑动轴承间的间隙及其上、下辊滑动轴承定位轴向端面间隙,按装配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明书。对于要求进行负荷实验的辊锻机,应将负荷试验合格后的精度检验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书。
4.4负荷试验
辊锻机参照附录A规定的方法或技术协议规定的负荷实验方法进行负荷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试验时所有机构的动作应协调、可靠。4.5精度检验
每台辊锻机均应在空运转试验后,进行精度检验,并应符合JB/T2403.2的规定。精度检验实测数据,记入合格证明书。
5辊锻机噪声
5.1辊锻机噪声测量方法应符合GB/T23281的规定。5.2辊锻机噪声的测量应在空运转条件下,按单次运转工作规范进行测量。5.3辊锻机噪声的测定应在空运转时进行。最大噪声的声压级不大于95dB(A)。JB/T2403.3—2012
6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辊锻机的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6.2出厂检验
每台辊锻机均应在制造厂内总装,并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第3章和4.2、4.3、4.5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在特殊情况下,经用户同意,也可在用户厂进行验收。6.3
型式检验
对于新产品、更新产品(包括由于结构、材料、工艺的改变可能影响性能时),应按第3章和4.2、4.3、4.4、4.5做型式检验。
7包装、标志与运输
7.1辊锻机零件、部件和附件的外露加工面应涂封保护后再进行包装,其防锈要求应符合JB/T1829的规定。
7.2辊锻机及其零、部件的包装应符合JB/T8356.1的规定。7.3包装储运的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7.4产品标志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a)制造厂名;
b)产品型号、名称、规格;
c)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
d)出厂编号;
e)出厂日期。
8随机技术文件
每台辊锻机均应随机提供下列技术文件:a)使用说明书;
b)合格证明书;
c)装箱单;
d)压力容器证书、重要配件的合格证书。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辑锻机负荷试验的条件
JB/T2403.3—2012
A.1采用方形截面或圆形截面试件,尺寸应符合辊锻机参数规定的可锻毛坏尺寸。A.2辊锻长度L不小于0.35D(D为锻模公称直径)。A.3采用平型模辊锻,并根据试件材料、辊锻温度及试件辊锻后的尺寸,按式(A.1)计算压力:P=bmRAhK[1+(1.6μRAh --1.2Ah)/(H+h)式中:
P辑锻力,单位为牛(N);
bm—试件的平均宽度,bm
(B+b),单位为毫米(mm);
试件辊制前宽度,单位为毫米(mm);试件辑辊制后宽度,单位为毫米(mm);平型模面半径,单位为毫米(mm);压下量,Ah=H-h,单位为毫米(mm);试件高度,单位为毫米(mm);辊制后试件高度,单位为毫米(mm);变形抗力,Kr=K+2nv△h/R/(H+h);压缩强度,K=(1-0.01t)[1.4+w(C)+w(Mn)];辊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粘性系数,n=0.01(14-0.01t);材料含碳量(质量分数),%;
材料含锰量(质量分数),%;
锻辊圆周速度,
单位为毫米每秒(mm/s);
锻辊转数,单位为转每分(r/min);摩擦因数,u=1.05-0.005t。
JB/T2403.3-2012
打印日期:2013年2月22日F008A00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辊锻机第3部分:技术条件
JB/T2403.3—2012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210mm×297mm·0.75印张·19千字201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5.00元
书号:15111·10601
网址:http:/www.cmpbook.com(010)88379778
编辑部电话: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JB/T 5200-2012闭式四点压力机 精度
- 下一篇: JB/T 11192-2011板料矫平机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QJMS0005S-2016 焦作市米奇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果汁饮料
- QB/T2280-2016 办公家具 办公椅
- FZ/T64060-2016 双轴向经编针织粘合衬
- YS/T254.7-2011 铍精矿、绿柱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水分量的测定 重量法
- NB/T20009.5-2013 压水堆核电厂用焊接材料 第5部分:1、2、3级设备用碳钢气体保护电弧焊药芯焊丝
- YS/T1105-2016 半导体封装用键合银丝
- YS/T358.1-2011 钽铁、铌铁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钽、铌量的测定 纸上色层重量法
- FZ/T64041-2014 熔喷纤网非织造粘合衬
- Q/GDW168-200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 QB/T2025-2013 平版印铁油墨
- 沪S/T306-2000 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通用图集 44 SHF管道吊挂系统安装图
- FZ/T64042-2014 针刺非织造服装衬
- FZ/T01110-2020 粘合衬粘合压烫后的渗胶试验方法
- TSG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 CB/T4190-2011 伸缩型舷梯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