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033-2016 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

【YD通讯标准】 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
- YD/T1033-2016
- 现行
标准号:
YD/T 1033-2016
标准名称:
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3.27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033-2016.Series of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bjectives.
1范围
YD/T 1033规定了传输性能指标系列,即性能指标、设计指标、交付指标及维护指标和限值,阐明了它们的含义、用途、相互关系以及选取方法。
YD/T 1033适用于PDH、SDH、OTN等网络承载的TDM业务性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TU-T G.707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 node interface for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
ITU-T G.709光传送网(OTN)接口( Interfaces for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ITU-T G.783同步数字体系 (SDH)设备功能模块特性,和勘误表(Characteristics of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equipment functional blocks,plus Corrigendum)
ITU-TG.784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management)
ITU-T G.798光传输网络 层设备功能块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hierarchy equipment functional blocks)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033-2016
代替YD/T1033-2000
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
Seriesoftransmissionperformanceobjectives2016-07-11发布
201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指标分类·
5含义和用途
性能指标
设计指标·
5.3交付指标
5.4维护指标和限值
6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7数字传输的误码性能指标系列·7.1
误码性能的性能指标·
7.2误码性能的设计指标…·
7.3误码性能的交付指标·
7.4投入业务(BIS)及维护的误码性能的指标和限值·附录A(资料性附录)SDH通道性能监视与基于块的参数之间的关系:附录B(资料性附录)OTN通道性能监视与基于块的参数之间的关系附录C(资料性附录)传输性能指标与误码率的限制和换算方法:YD/T1033-2016
YD/T1033-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YD/T1033-2000《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本标准与YD/T1033-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原有数字连接、PDH和SDH误码性能指标和投入业务和维护的指标和限值要求基础上,增加了OTN部分的要求(见7.1.3和7.4.4):将原标准中出现的名词“差错”的表述统一修改为“误码”:修改了数字连接误码性能指标,即SES指标(见7.1.1,2000年版5.1.1):修改了PDH误码性能指标(见7.1.2.3,2000年版5.1.2.2):增加了SDH误码性能要求,主要包括SDH通道和复用段的投入业务和维护指标系列、SDH误码性能配额和说明,以及性能限值的计算过程和说明(见7.4.3):一由于计算方法的变化,删除了附录A(见2000年版附录A);一一增加了通道性能监视与基于块的参数之间关系的描述(见附录A):增加附录B和附录C(见附录B和附录C)。本标准在参考ITU-TG.102《传输性能目标和建议》、M.2100《国际PDH通道、段和传输系统的投入业务和维护的性能限值》和YD/T1300-2004《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一一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误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赵鑫、汪建华、罗建国。本标准为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HiiKAoNiKAca
1范围
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
YD/T1033-2016
本标准规定了传输性能指标系列,即性能指标、设计指标、交付指标及维护指标和限值,阐明了它们的含义、用途、相互关系以及选取方法。本标准适用于PDH、SDH、OTN等网络承载的TDM业务性能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TU-TG.707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nodeinterfaceforthe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DH))免费标准bzxz.net
ITU-TG.709光传送网(OTN)接(Interfacesfortheopticaltransportnetwork(OTN))ITU-TG.783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模块特性,和勘误表(Characteristicsof syn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 (SDH) equipment functional blocks,plus Corrigendum)ITU-TG.784同步数字体系(SDH)管理(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DH)management)ITU-TG.798光传输网络层设备功能块的特性(Characteristicsofopticaltransportnetworkhierarchyequipmentfunctionalblocks)
ITU-TG.803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络结构(Architecturesoftransportnetworksbasedon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ITU-TG.821工作在低于一次群速率的比特率并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部分的国际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 (Error performance of an international digital connection operating at a bit rate below the primaryrate and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TU-TG.826一次群速率或一次群速率以上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参数和指标(End-to-end err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objectives for international, constant bit-rate digital paths andconnections)
ITU-TG.827一次群或一次群速率以上国际恒比特率数字通道的可用性参数和指标(Availabilityparameters and objectives for path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constant bit-rate digital paths at or above theprimaryrate
ITU-TG.828对于国际恒比特率同步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参数和目标(Errorperformanceparametersand objectives for international,constant bit rate synchronous digital paths)ITU-TG.872光传送网结构(Architectureofopticaltransportnetworks)ITU-TG.8201对于国际OTN通道的误码性能参数和目标(Errorperformanceparametersandobjectives for multi-operator international paths with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HiiKAoNi KAca
YD/T1033-2016
ITU-TM.2101
国际SDH通道、复用段的投入业务和维护的性能限值和目标(Performancelimitsfor bringing-into-service and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multi-operator SDH paths and multiplex sections)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3.1术语和定义
假设参考通道HypotheticalReferencePath在信号源点和终点之间,传输特定比特率(包括通道开销)数字信号的全部数字传输手段。端到端假设参考通道间距为27500km。
SDH数字通道SDHDigitalPath
在通道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该层传送网载送SDH净荷和相关开销的路径。数字通道可能是双向的或是单向的,可能是由客户所属部分和网络运营商所属部分组成。3.1.3
块的一般定义GenericDefinitionoftheBlock一组连续的和通道相关的比特集;每个比特只能属于一个块。连续的比特可能在时间上不是邻接的。3.1.4
误码块ErroredBlock
有一个或多个比特有误码的块。3.1.5
误码秒ErroredSecond(ES)
有一个或多个误码或至少有一个缺陷存在的一秒时间间隔。注:缺陷和相关性能判据列于附录A。3.1.6
严重误码秒SeverelyErroredSecond(SES)含有≥30%的SDH误码块或至少一个缺陷的一秒时间间隔。SES是ES的子集。含有≥15%的OTN误码块或至少一个缺陷的一秒时间间隔注1:缺陷和相关性能判据列于附录A和附录B。注2:为了简化测量过程,在SES的定义中使用缺陷来代替直接用影响通道的严重误码块定义SES。尽管这个方法简化了SES的测量,但应注意到可能存在严重强度的误码图案不能触发附录B所定义的缺陷的情况。这样,在这种定义下,这些严重强度的误码就不会被当作SES。如果今后发现了这种严重影响用户的事件,将对这个定义重新研究。3.1.7
背景块误码BackgroundBlockError(BBE)不属于SES部分的误码块。
误码性能参数ErrorPerformanceParameters误码性能只在通道处于可用状态时估算。关于进入和退出不可用状态的准则见ITU-TG.827及其附录A。2
HiiKAoNiKAca
误码秒比ErroredSecondRatio(ESR)在固定测量时间间隔内,可用时间内ES与可用时间总秒数之比。3.1.10
严重误码秒比SeverelyErroredSecondRatio(SESR)在固定测量时间间隔内,可用时间内SES与可用时间总秒数之比。3.1.11
背景块误码比BackgroundBlockErrorRatio(BBER)YD/T1033-2016
在固定测量时间间隔内,可用时间内BBE与可用时间内总块数之比。计算总块数要扣除SES中所有的块。
严重误码间隔SeverelyErroredPeriod(SEP)3到9个连续SES之间的一个序列,该序列结束于某个不是SES的秒。注:在低门限固定为三个连续SES的条件下,严重误码间隔(SEP)事件与ITU-TG.784中的CSES事件是一致的。3.1.13
严重误码间隔强度SeverelyErroredPeriodIntensity(SEPI)可用时间内SEP事件数与可用时间总秒数之比。注1:SEPI参数的单位为(1/s)。这就使SEPI指标能够容易地转换成在特定测量时间间隔内等效的SEP事件数。应当指出:时间间隔小于3s时,SEP事件就不重要了。注2:正在进行对SEP事件和SEPI参数的研究,在完善SESR参数后将证实它们是有用的。SEPI参数的任何指标(现在正在研究)应以试验证实这个值。注3:SEP/SEPI对客户服务的影响需要研究。3.1.14
假设参考光通道HypotheticalReferenceOpticalPath(HROP)包含路径开销的ODUk数字信号由设备起始至终止路径进行传输的通道。一个端到端的假设参考通道的跨段距离为27500km。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llocated Performamce ObjectiveBackground Block Error
BackgroundBlock ErrorRatio
Bit Interleaved Parity
Bringing-Into-Service
BIS Objective
Bringing-Into-Service PerformanceObjectiveBackbone OperatorDomain
Commissioning Objective
Continuius SeverelyErroredSecond分配的性能指标
背景块误码
背景块误码比
比特间插奇偶校验
投入业务
投入业务指标
投入业务性能指标
骨干运营商域
交付指标
连续严重误码秒
HiiKAoNiKAca
YD/T1033-2016
Digital Center
Design Objective
Degraded Performance
Degraded Performance Level
ErroredBlock
Error-Detecting Code
Errored Second
Errored Second Ratio
Hypothetical Reference Path
Hypothetical Reference ConnectionInternational Border
Inter-Country Path Core ElementInternational Path Core ElementInterna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CentreInternational Gateway
Inter-Operator Domain
International Switching Centre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Local Operator Domain
Multiplex Section
Optical Data Unit
Operator Gateway
Optical Payload Uni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ptical Transport Unit k, k = 1, 2, 3...Path Core Element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ath End Point
Performance Objective
Pseudo-RandomBinary SequenceRouting Factor
Regional Operator Domain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everelyErrored Period
Severely Errored Period IntensitySeverely Errored Second
Severely Errored Second Ratio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数字交换中心
设计指标
降质的性能
降质的性能级别
误码块
误码监测码
误码秒
误码秒比
假设参考通道
假设参考连接
国际边界
国家间通道核心元素
国际通道核心元素
国际数字传输中心
国际接口局
内部运营商域
国际交换中心
综合业务数字网
本地运营商域
复用段
光数据单元
运营商网关
光净荷单元
光传送网
光传送单元k,k-1,2,3..
通道核心单元
准同步数字体系
通道终点
性能指标
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路由系数
区域运营商域
同步数字体系
严重误码周期
严重误码周期强度
严重误码秒
严重误码秒比
同步传送模块
HiiKAoNiKAca
4指标分类
Test Period
TimePeriod
Unacceptable Performance
UnacceptablePerformancelimitUnacceptablePerformanceLevelVirtual Container
传输性能指标系列从指标类型特征来分,应有如下四类指标:测量周期
时间周期
不可接受的性能
YD/T1033-2016
不可接受的性能限值
不可接受的性能级别
虚容器
a)性能指标:网络、电路(通道,下同)和传输设备的性能指标:b)设计指标:传输设备(包括系统,下同)的设计指标:c)交付(交工验收)指标:电路、传输设备的交付指标:d)维护指标和限值:电路、传输设备的维护指标和限值。5含义和用途
5.1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通常在规划电信网或电路时使用。它主要用来衡量多个电路的电路链和单个电路的传输损伤,这些传输损伤应当是可测量的。性能指标表示的是大量电路链、电路或实体某项损伤的统计量所应达到的数值。因此它与其他指标不同,它不是以一个不准超过的特定值作为标准而是用统计量来表示。例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或劣于某损伤值的概率不大于给定值等等。因此,并不是要求全部电路链,电路或实体在全部时间的损伤总是保持在某定值以内,只是要求恰当地控制使用中损伤的分布,使超过性能指标的概率不大于给定值。制定性能指标的自的是要规定在实际运行情况下预期的性能,以便向足够数量的用户提供满意的电信服务。所以它是以主观评定或其他性能评定为依据而制定的,并且用于电信网和电路的规划。在计算时有时需要考虑业务加极
电信网性能指标是电信网性能的总目标,其他各类指标都由它导出并支持它的达到。在分析计算电信网是否达到给定的性能指标时,通常使用参考模型,例如“假设参考连接(HRX)”,“假设参考通道(HRP)”,ITU-TG.821及G.826的误码性能是电信网性能指标的例子。我国电信网规划的传输设计中提到的都应是性能指标。
5.2设计指标
设计指标的对象主要是设备实体(不包括工程设计),它用于设备的设计。实体(例如传输线路系统、电话交换机等)的设计指标是它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运行时,某一个可测量的传输损伤(例如噪声、衰减失真、误码率等)的充许值。这些工作条件是事先规定的,并考虑到它的最坏的组合情况。与性能指标不同,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设计指标对全部设备实体而言都不允许超过设计指标用作设备设计的依据,是达到电信网性能指标的基础。设计指标是某类设备实体共性的指标,是最低要求。产品标准(规范)是某一具体产品的更具体的个性指标研究设备实体设计指标应在其参考模型如“假设参考电路”和“假设参考数字段”等上进行。ITU-TG系列建议中有关设备性能的建议都是设备设计指标的例子。装备进网技术要求中列入的都应是设计指标。5
HiiKAoNiKAca
YD/T1033-2016
5.3交付指标
交付指标用于交工验收。交付指标的对象是施工结束准备交付使用的实际电路。它反映了设备和系统在适当的工程设计安装和调整后的能力。在施工结束准备交付使用的实际电路和已安装好的设备上所遇到的环境条件,往往与假设参考电路及假设参考通道等参考模型以及设计设备时假定的工作环境不尽相同(例如由不同设计的设备组成的电路,数字段和复用段的组成和长度不同于假设参考电路或假设参考数字段等等)。因此,在交工验收时的交付指标,不能完全按照假设参考电路及假设参考数字段来计算,而应考虑实际电路或通道的组成和长度,以及该交付实体今后可能的应用(如作为更长电路的一个组成段)。交付指标是工程设计指标的依据,它受设备质量、工作环境、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工程设计应支持交付指标的达到。实体的交付指标应给其投入业务指标留有一定边际。交付指标和性能指标的差别在于它是面向实际系统构成的实际电路而不是面向参考模型,它与设计指标的差别是它是在实际环境而不是在规定的工作条件和假设的配置。工程交工验收指标就应是交付指标的例子。
5.4维护指标和限值
维护指标是维护工作的依据,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使电信网的各部分投入业务、保持业务和恢复业务。维护指标是面向实际的电信网和实际的电路而不是参考模型。规定投入业务指标的自的是要保证性能指标的达到,因此投入业务指标应直接由性能指标导出,当然在导出过程中应考虑实际电路与参考模型的差别及老化等因素。为了达到规定的电信网的性能指标,除应使任何设备、电路等实体在规定指标内进入所建立的电路或连接,还应在设备和电路交付后,在运行中定期(或维护干预后)进行测试和调整,使设备及电路的性能符合要求(交付往往是在一个新系统购买安装调测后进行,而投入业务还将包括新系统和现有已开业务系统之间的各种连接组合,已经投入业务路由上的新通道以及路由的重新安排等)。这种测试和调整应按定期维护调整(或修理后)指标进行。定期维护调整指标应接近或略劣于投人业务指标。使用中的设备、电路或连接的性能,可能由于老化、过载、过于坏的环境条件、操作错误、元件失效而降质。这种传输质量的降低,通常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界线来划分“可以允许的”和“不能使用的”,因为它们是逐渐过渡的。在实际使用中,超过设计指标所规定的损伤值的一个损伤范围仍然将为用户所接受,所以规定损伤的一个特定的“停业务维护限值”将是合适的。超过这个限值就认为这个实体(设备或电路)是“不可用的”。在损伤达到这个限值时,这个实体(设备或电路)一有机会就应从业务中换下来检修,使其恢复性能(即时维护)。另外再规定一个性能的极限,即“提醒维护限值”,通常也是有用的。它表示该实体的性能已降质或不可接受,但不一定立刻采取维护措施而在适当的时候再作处理(延迟维护)。这两种维护限值都属于保持业务的范围,预计在不停业务的监测系统完善后发挥作用。对于恢复业务,在维护干预(定期测试调整或修理)之后,应采取尽可能大的新的工作边际,以便尽量减少以后的维护干预。为恢复业务所选择的指标应尽可能接近投入业务指标,并尽可能远离选作再启动一个新的维护干预的限值。恢复业务指标是认为给定设备和电路等的性能已足够完好,达到可将其恢复业务所需的性能水平。
6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保持电信网的正常运行就是要保证网内任何两点间的互通,并向用户提供符合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6
HiiKAoNiKAca
应指标的服务质量。
YD/T1033-2016
服务质量是服务性能的总效果。服务性能是指在用户接人服务的那些点上能够观察和测量的参数在通信过程的三个功能阶段(接入、用户信息传递、拆线)用三种性能指标(速度、准确度、可信度)来衡量,它们决定了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支持用户信息传递功能阶段的传输性能指标。在设备和电路按照这些指标和限值运行时,电信网将达到原定的网络性能指标,从而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质量。
从保证达到电信网性能指标出发,维护指标和设计指标、交付指标之间应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关系应保证下述过程的完成。
从由通信质量评定得出的电信网性能指标出发,确定假设参考模型及假设参考模型的总性能指标及其构成部分的性能指标,转换成相应构成部分的设计指标,再导出设备的设计指标。考虑到实际工作环境(电路、通道的长度、组成及工作条件)确定交付指标,工程设计应保证交付指标能达到并留有余量。该交付指标应略优于根据满足电信网性能指标确定的维护投人业务指标,然后确定充许的提醒限值(降质性能限值)和停业务维护限值(不可接受性能限值)。在设备和电路按照这些指标和维护限值运行时,应该达到原定的电路、连接和电信网的性能指标。对于单个设备的指标与电路、连接和通道指标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研究损伤的叠加问题。叠加规律视具体的损伤而不同,不在本标准的范围之内。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使电信网经济合理地运行,一般来说交付指标应允许比设计指标低,而考虑到老化、环境条件(气候、电源干扰等)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限值应充许损伤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电信网或电路在这种条件下运行时,仍要达到原定的性能指标。这就要使作为电信网基础设备的设计指标应大大优于性能指标。随着性能指标的劣化,各类指标及限值关系如图1所示。使用中可以接受的范围
交付时可以接受的范国一
设计容限
在工作条
件最佳时
的性能
设计指标
在整个
作条件范围内)
交付提醒
可容许的范围
不可用
损伤值增加
(性能
指标)
图1各类指标及限值关系
7数字传输的误码性能指标系列
7.1误码性能的性能指标
7.1.1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指标系列7.1.1.1概述
性能劣化
务限值
ITU-TG.821定义了用于话音业务或作为用于数据型业务的承载通路的Nx64kbit/s电路交换数字连接(1≤N<32),本节规定了其误码性能事件,参数、指标和分配。7
YD/T1033-2016
7.1.1.2事件和参数
误码性能事件是误码秒(ES)和严重误码秒(SES)。参数是误码秒比(ESR)和严重误码秒比(SESR)。7.1.1.3指标
制订误码性能指标的目的,是要向国际和国内传输网的用户说明在实际运行情况下预期的误码性能由此来促进业务规划和终端设备的设计,并作为导出传输设备的系统性能标准的基础。性能指标代表了业务需求和考虑到实现传输系统的经济和技术限制之间的折衷。其目的还是为了建立与性能指标相容的设备设计指标。假设参考连接(HRX)全程的性能指标见表1。表1性能指标
性能类型
注:在可用时间内计算比值。推荐的评估时间为一个月7.1.1.4分配原则
考虑到我国国内HRX主要由国际HRX的国内部分所组成,为使两者的配额协调一致,国内HRX误码性能指标的分配原则应与国际HRX的分配原则一致,即:a)根据通道在网络中的位置,确定了本地级、中级和高级三种不同的质量类别;b)分配误码比的时间百分比:
c)分配时不考虑来自数字交换和数字复用设备对误码性能的影响。7.1.1.5国内最长HRX质量等级划分我国用以分配误码性能的国际及国内最长HRX如图2所示。25000km
一本地级:
本地级
3000km
a)国际最长假设参考连接的国内部分中级
DC5DC2DCI
b)国内最长假设参考连接
图2假设参考连接
本地级一
图2中高级部分和中级部分的分界位置可根据国家大小自行决定,以使大国的指标不致太严。由此,我国确定高级和中级的分界线位于DC1,即国内的省际干线平面属于高级部分(DC1及国际接口局IG8
均在此平面上)。
7.1.1.6国内最长HRX的误码性能指标的配额YD/T1033-2016
按图2所示假设参考连接,对本地级、中级、高级的误码性能作如下分配:本地级和中级部分按块分配,高级部分按距离分配,即:a)本地级部分为15%,中级部分为15%:b)高级部分配额按ITU-TG821国际连接的分配,为每2500km分配4%,按长度均匀分配。所以3600km为6%,3000km为4.8%
c)国内HRX全程为66%(15%+15%+6%+15%+15%)d)国际HRX的国内部分为34.8%(15%+15%+4.8%)。7.1.2PDH和SDH高比特率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系列7.1.2.1概述
高比特率数字通道包括一次群速率或高于一次群速率的PDH数字通道和SDH恒定比特率的同步数字通道。ITU-TG.826规定了工作在一次群速率或高于一次群速率的PDH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事件、参数、指标和分配。它是通用的,它规定的PDH通道参数和指标与提供通道的物理传送网无关。符合ITU-TG.826性能规范的通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将保证nX64kbit/s连接达到ITU-TG.821的要求。ITU-TG.826是设计高于一次群速率的PDH传输网误码性能唯一需要的规范。而ITU-TG828规定了恒定比特率SDH司步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事件,参数、指标和分配。它规定的SDH通道的参数和指标与提供通道的物理传送网无关,是通用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符合ITU-TG828性能规范的通道将保证所承载的连接符合ITU-TG.821和ITU-TG.826的要求。ITU-TG.828是设计恒定比特率的SDH传输网误码性能唯一需要的规范。
研究并规定高比特率数字通道误码性能指标的目的是用于导出传输网中设备的设计指标。所以,我国的假设参考数字通道(HRP)采用ITU-TG.826和G.828中的HRP(如图3所示),使设备具有国际同等水平,从而满足国际通信的要求。同时,由这些设备构成的通道将能满足规定的传输网性能指标,从而支持我国nX64kbit/s数字连接达到规定的误码性能及开放高比特率业务。这些通道将能用于支持诸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租用线业务。这些性能指标应适用于包括光纤、数字无线接力、金属电缆及卫星传输系统。为使在线业务(In-Service)测量方便,参数的定义是以块为基础的,并相应定义了误码性能的事件和参数,确定一次群和高于一次群速率、以及恒定比特率的国际数字通道端到端的误码性能指标。7.1.2.2事件和参数
误码性能事件是误码块(EB)、误码秒(ES)、严重误码秒(SES)和背景块误码(BBE)。误码性能参数是误码秒比(ESR)、严重误码秒比(SESR)和背景块误码比(BBER)。7.1.2.3指标
7.1.2.3.1概述
误码性能指标是针对假设参考通道(HRP)来规定的。数字通道是由工作在相等或较高比特率的传输系统所运载。这种系统应达到它们将运载的最高比特率通道相应的指标配额,其假设参考通道如图3所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