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 TB/T 2309-92 铁路信号有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

【TB铁路运输标准】 信号有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
- TB/T2309-92
- 现行
标准号:
TB/T 2309-92
标准名称:
信号有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6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2309-92.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pole relay for railway signal.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TB/T 2309规定了铁路信号有极继电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TB/T 2309适用于铁路信号设备中所有新设计的有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
TB/T 2309是新继电器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依据,也是既有继电器改进的依据。
2引用标准
GB 6902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
GB 2425.1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J;长霉试验方法
GB 2828逐批检查计数 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TB 1366信号产 品用标牌外型及基本尺寸
3继电器的分类
为了保证铁路信号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各种继电器必需具备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应根据继电器所执行的功能及构成电路的重要性来确定。按继电器特性分为极性保持继电器和偏极继电器两类。
4技术要求
4.1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a.气压
不低于74, 8kPa (相当于海拔高度2500m以下) ;
b.温度
室内-10~50℃;
室外-40~60℃;
4.2机械结构
4.2.1衔铁与动接点簧片之间应直接相连构成一个整体,不允许间接驱动(例如,由其它接点簧片驱动)。
4.2.2插入式继电器插座的结构应能保证不同型号的继电器在安装过程中防止插错。
4.2.3插入式继电器插入插座时,其插入力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2.4继电器可动部件 与可拆卸的盒或罩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间隙。
4.3电磁系统
4.3.1电磁系统中,材料与结构的选择应保证转极电压或电流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范围。

部分标准内容:
TB/T2309--92
上资市技术盛泾游视研光所
盛招号Q7933210
铁路信号有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1992-08—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92-12—3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铁路信号有极继电器通用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TB/T2309-92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有极继电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信号设备中所有新设计的有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本标推是新继电器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依据,也是既有继电器改进的依据。2引用标准
GB6902
GB2425.16
GB2828
GB2829
TB1366
铁路信号继电器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J:长需试验方法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捆样表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信号产品用标牌外型及基本尺寸继电器的分类
为了保证铁路信号设备安全可靠地工作,各种继电器必需具备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应根据继电器所执行的功能及构成电路的重要性来确定。按继电器特性分为极性保持继电器和偏极继电器两类。4技术要求
4。1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不低于74.8kPa(相当于海拨高度2500m以下)b.温度
室内—10~50℃,
室外-4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2-08—21批准1992—12—31实施
相对湿度
不大于90%(温度25℃):
TB/T2309--92
d。振动
频率5~22Hz,位移幅值1mm
22~50Hz,加速度幅值20m/s。
4.2机械结构
4.2.1衔铁与动接点簧片之间应直接相连构成一个整体,不允许间接驱动(例如,由其它接点簧片驱动)。
4.2.2插入式继电器插座的结构应能保证不同型号的继电器在安装过程中防止插错。4.2.3插入式继电器插入插座时,其插入力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2.4继电器可动部件与可拆卸的盒或罩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间。4.3电磁系统
4.3.1电磁系统中,材料与结构的选择应保证转极电压或电流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范图。,4.3.2电磁系统中,继电器的保持力,在其规定的使用寿命期间内,应不低于产品标准规定的最低值。
4.3.3衔铁上必须安装止片(止挡),以防止粘接,止片(止挡)应采用防剩磁和防腐蚀的材料制造。
4.3。4在正常条件下,在规定的使用寿命期间内,继电器不应错误转极。4.4接点
4.4.1接点种类
接点按其触点与间隙结构可分为:a,单触点单间隙(一个接触点)b。双触点单间隙(两个接触点并联)C.双间隙(两个接触点申联)。4.4.2触点材料
根据用途选用触点材料。触点可采用银、银合金或银右墨。如能满足使用要求,也可采用其它材料。·
4.4.3接点温升
接点应保证在闭合状态和规定的接点压力,以及规定的电流下,当周围环境温度为十60℃时,其温升应不超过60℃。
4.4.4接点电寿命
在额定负载时,接点的最低使用寿命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在最低接点使用寿命期间内,允许有以下变化:
a。转极值的变化应不超过规定值的15%\b。接点压力的最大少量为起始值的20%。4.4.5接点最小间隙
加强接点的接点负载为直流220V,7.5A,感性负载为0.05H。普遍接点的接点负载为2
TB/T2309—92
直流24V,1A阻性负载。其接点最小间隙应符合下列规定:普通接点间隙
加强接点单断间
加强接点双断间隙
普通接点转换间隙
加强接点单断转换间隙
加强接点双断转换间隙
接点转换闻间隙是指当动合接点刚接砸时,动断接点触点之间的距离当动断接点刚接触时,动合接点触点之间的距离。接点负载变化时,接点最小间隙由产品标推另行规定。4.4.6接点压力
当衔铁动作终了时,普通接点压力不小于0.25N,加强接点压力不小于0.4N。4.4.7接点扫程
接点从接触开始到终了时的滑动距离应不小于下列数值:普通接点
加强接点
4.4.8接点齐度
继电器同类各组接点应同时闭合或断开,其同时接触误差应不大于下列数值:普通接点
加强接点
.0.1mm。
普通接点与加强接点的接触误差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4.9接点回跳时间
接点断开或闭合时,其最大回跳时间为20ms。4.4.10接点接触电阻
继电器接点当通过100mA电流时,其接触电阻应不大于下列数值:银银石墨接点
银银氧化镉接点
银氧化镉—银氧化镉接点0.12。其它接点材料的接触电阻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4.11接点单元或电源片单元与插座簧片当通过100mA电流时,其接触电阻应不大于0.03Q。
4.4.12加强接点均应具有熄弧功能。4.5电气参数
4.5.1·线圈电阻
若无特殊规定,温度为20℃时,继电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的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小于或等于5Q时,误差应不超过士5%;大于5时,误差应不超过士10%。4.5.2线圈温升
TB/T2309-92
当周围环境温度为60℃时,继电器线图端电压或电流为额定值,线圈温升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A级绝缘
E级绝缘
4.5.3绝缘电阻
45℃;
60℃。
4.5.3.1在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45%~75%时,继电器利插座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2。
4.5.3.212周期交变湿热试验后,其潮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MQ。4.5.4绝缘耐压
在线圈绕组与继电器其它部件之间,各接点之间和接点与地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流正,弦波50Hz,2000V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在继电器每个线圈各绕组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交流正弦波50Hz,750V(不接地的供电电路)或2000V(接地的供电电路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当试验电源高压输出端短路时:电流应不小于0。5A。4.5.5电气特性和时间特性
继电器的转极电压(或电流)值和时间特性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6环境适应性
4.6.1低温
继电器应能经受产品标准规定的极限低温的作用,在极限低温下,继电器通以电压或电流的额定值时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后,继电器的外观,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6.2高温
继电器应能经受产品标准规定的极限高温的作用;在极限高温下,继电器通以电压或电流的额定值时应能正带工作。试验后,继电器的外观,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6.3,交变湿热
继电器应能经受产品标准规定的交变湿热条件的作用。试验后,继电器的绝缘电阻,绝缘耐压、外观、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4.6.4低气压
继电器在74.8kPa低气压作用下,其绝缘耐压应符合本标准第4.5.4条的规定。当接点断开和闭合额定负载时,不应产生持续电弧。试验后,继电器的外观、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推的规定。
4.6.5盐雾
继电器和插座的金属零部件应具有抗盐雾腐蚀的能力。经盐雾试验后的金属零部件的表面状况应不低于GB6.902标准中第2.12条耐腐蚀等级的2级。
4.6.6.长舞
TB/T2309--92
继电器和插座的零部件,经28d长霉试验后,长霉程度应不低于GB2423.16标准中第7.3条的2级。
4.6.7振动
继电器在正带工作位置时,应能承受本标准规定的振动条件的作用。这种振动无论是在衔铁的运动方向。还是接点的运动方向。继电器仍应具有正常的功能。不论继电器是否通电,闭合的接点不应断开,断开的接点不应闭合。试验后,继电器不应有结构松动和机械损伤。其机械与电气特性仍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如继电器不能符合上述要求,或信号设备因此而受到影响,则必须采取减振措施。4.6.8冲击
各种带包装的继电器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为500m一s,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的运输冲击条件的作用。
试验后,继电器不应有结构松动和机械损伤。其机械和电气特性仍应待合产品标推的规定。
4.7其它要求
4.7.1继电器和插座应符合本标准和产品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内样及技术文件制造。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4.7.2继电器和插座的所有零部件须经检查合格,标准件和外购件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方可进行装配。
4.7.3继电器表面须光洁,无缺陷,外罩必须透明清晰。4.7.4继电器插片应排列整齐,不扭斜,必须符合制造图样的要求。同一型号的插入式继电器必须保证通用互换。
4.7.5继电器和插座的所有零部件不应有表面缺陷。金属零件表面必须有防护层。4.7.5.1镀层外观必须光滑细致,没有班点凸起和未镀上的地方,边缘和棱角不得有烧痕。4.7.5.2热固性塑料零件表面应平整,有光泽,无裂纹肿胀,疏松、气泡及掉碴现象。4.7.5.3热塑性塑料零件表面应平整,质地均匀,透明清晰,无纹络,气泡等现象。4.7.6继电器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4.7.7.继电器的结构中不允许采用容易引起电解腐蚀的不同金属材料直接偶合,但可通过电镀等方法避免了电解腐蚀而实现的不同金属材料的偶合。4.7.8继电器的非金属零件应根据需要采用阻燃的材料。4.7.9出厂的继电器应具有制造厂的封印。5试验方法
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本标准中各项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应按GB6902的规定。6检验规则
6.1每合继电器或插座,须经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须附有产品质5
量合格证。
TB/T·2309—92
6.2继电器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6.3每台继电器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内容如下:6.3.1外观检验:检验继电器的制造与装配质量是否符合图样及本标准第4.7.3~4.7.5、4.7.9条及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6.3.2性能检验检验继电器的机械和电气特性是否符合本标准第4.4.5~4.4.8.4.4.104.5.1、4.5.3.1.4.5.44.5.5及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6.4用户需要复验时的检验
6.4.1检验项目按产品标推规定的关键项点确定。其试验方法与出厂检验相同。其中绝缘耐压复验时的试验电压值应为原试验电压值的75%。6.4.2复验时采用计数抽样检查,应按GB2828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一般检查水平正;
b.合格质量水平AQL=25;
C。严格性正常检查抽样方案;
d,抽样方案类型一次抽样方案。6.4.3·试验不合格的批,订货单位可以拒收。或由制造厂进行100%的挑选,挑选后可重新进行复验,但必须按加严检查抽样方案进行。6.5·继电器的型式检验应在下列情况下进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的首批产品;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三年进行一次检验,·d。停产超过三年,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6型式检验应检查产品标准的全部要求。6。7型式检验用的继电器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6.8型式检验采用计数抽样检查。应按GB2829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规定:a。判别水平Ⅱ,
b。不合格质量水平RQL=40;
C.抽样方案类型一次抽样方案;d.判定数组合格判定数Ac=O
不合格判定数Re=l。
6.9若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则型式检验不合格。制造厂应采取措施,解决存在问题,直到型式检验合格为止。6.10经过型式检验的继电器,不得作为合格品出厂6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TB/T2309-—92
了.1每台继电应在明显的位置装有标牌,标明a。产品型号及名称;
b。产品的电气特性和时间特性
c。出厂编号,
d。制造日期
e。制造厂名称,
F.检验部门的检验印记。
并应符合TB1366的有关规定。
7.2继电器在出厂时,应具有防潮、防震的坚固包装,保证在正常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每个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装箱单。7.34
制造厂应直接向用户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7.4
7.5每个包装箱上应按GB191的有关规定标明“小心轻放”、“向上”、“怕湿”等标志,并标明产品型号及名称。收发货单位的名称、地址等。7.6继电器在避免受到机械损坏,强烈振动、碰撞和直接雨(雪)淋的条件下,可用任何运输工具运输。
7.7继电器应贮存于通风良好,温度为一25~40℃,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0%,周围无酸、碱或其他有害气体的库房中。库存一年内,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要求均应得到满足。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沈阳铁路信号工厂、铁道部通信信号公司西安器材研究所、西安铁路信号工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衍松、林序珍、俞克敏、宗玉芝、王文学。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TB/T3521-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铣磨车
- TB/T2172-1990 铁路钢轨伤损代码
- TB2105-1989 XX型信号选别器
- TB/T3523.2-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第2部分:输入特性试验
- TB/T3508-2018 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技术条件
- TB/T3010-2001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订货技术条件
- TB/T1463-2006 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 TB/T3503.1-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1部分:符号与单位
- TB/T2247-1991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验收条件
- TB/T32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护套
- TB/T2787-1997 机车车轴金相显微检验
- TB/T1686-2000 25t电动架车机技术条件
- TB/T3558-2020 机车车辆转向架专用量具闸瓦和闸片量具
- TB/T2624-2011 重型轨道车车轴型式及基本尺寸
- TB/T3520-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打磨车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