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子行业标准(SJ)】 歼八Ⅲ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5 03:26:40
  • SJ20553-1995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J 20553-1995

  • 标准名称:

    歼八Ⅲ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规范

  •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6-06-14
  • 实施日期:

    1996-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24 MB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机械>>机械综合>>J01技术管理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37页
  • 标准价格:

    24.0 元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J 20553-1995 歼八Ⅲ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规范 SJ20553-199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1283
SJ20553-95
歼八Ⅲ型飞机脉冲多普勒
火控雷达规范
control radarforF8-ⅢIplane
1996-06-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99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歼八Ⅲ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规范Specirication for pulse Doppler firecontrolradarforF8-ⅢIPlane
1范围
1.1主题内容
SI20553-95
本规范规定歼八Ⅲ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产品战术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八Ⅲ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引用文件
GB191-90
GIB7-84
GJB86.4-86
GJB150
GJB151—86
GJB152—86
GIB181--86
GJB289—87
GJB437—88
GJB439—88
GJB457-88
GJB638—88
GJB899—91
GJB2137-—94
HB5930—86
SJ20118—92
SJ20119—92
SJ20120—92
SJ20121—9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微波辐射安全限值
机载火控雷达抗干扰能力试验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规范
军用电子设备电磁干扰和敏感度要求军用电子设备电磁干扰和敏感度测量飞机供电设备和用电要求
飞机内部时分制指令/响应式多路传输数据总线军用软件通用规范
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
机载电子设备通用规范
飞机I、Ⅱ型液压系统设计、安装要求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bzxZ.net
机载雷达通用规范
飞机液压系统工作液固体污染度分级机载火控雷达数字信号处理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机载火控雷达发射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机载火控雷达馈线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机载火控雷达低功率射频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6-06-14发布1996-10-01实施
SJ20122—92
SJ20347-92
SJ20350—93
3要求
3.1合格鉴定
SJ20553-95
机载火控雷达数据处理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机载火控雷达天线单元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机载火控雷达伺服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歼八Ⅲ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试飞大纲研八Ⅲ型飞机交流发电系统与八Ⅲ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试飞天纳
八Ⅲ型飞机综合火控系统地面联试试验大纲按本规范提交的产品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2功能设计
3.2.1空/空方式
3.2.1.1上视搜索
用于在无杂波背景中的目标检测,采用低重复频率脉冲雷达技术。3.2.1.2下视搜索
用于杂波背景中的目标检测,采用中重复频率脉冲多普勒体制。3.2.1.3单目标跟踪(STT)
在雷达检测到目标后,人工转入对所选定目标的跟踪。采用时分制单脉技术。3.2.1.4空战格斗(ACM)
用于近区交战时的目标检测,并自动载获、跟踪最近的目标。3.2.2空/面方式
3.2.2.1空面测距
雷达天线随动于来自火控系统的波束指向命令,利用单脉冲天线垂直面差波束零点方向的回波位置确定测量地面目标的距离。3.2.2.2真实波束地图测绘
以天线的水平波束宽度为方位分辨单元,对地物进行测量,提供地面图象该方式采用非相参低脉冲重复频率。
3.2.2.3扩展真实波束测绘
将真实波束测绘地图的局部画面扩展显示在雷达显示器上,以获得高视觉分辨率的地面图象。
3.2.2.4地图冻结
雷达发射机停止发射,提供停止发射前的地图视频信息。3.2.2.5信标
雷达对信标进行标识及定位。
3.2.2.6混标
地图方式与信标方式分时工作,提供视频地图信息,并对信标标识及定位。3.2.2.7海I
在海浪低于0.91m情况下检测海面静止或运动目标。采用频率捷变技术。3.2.2.8海Ⅱ
SJ20553-95
在海浪高于0.91m情况下检测海上运动速度大于10kn的目标。采用动目标检测技术3.2.3机内测试
在外场和航行途中对雷达进行功能测试和故障检测,将故障隔离到外场可更换单元。机内测试方式包括加电自检测、周期检测、启动自检测。3.3结构设计
3.3.1冷却
除天线单元,控制盒单元、分线盒单元采用自然空气冷却外,其余单元采用强迫空气冷却,冷却空气由飞机提供。对冷却空气的要求为:a。当冷却空气的温度为20℃时,其流量不小于249kg/h;当冷却空气的温度不为20℃时,其流量由图1查出;
b.在额定流量下,冷却空气的压力不小于0.03MPa(0.3atm)(表压);冷却空气中灰砂的含量不大于0.2mg/kg,且不得有大于50um的颗粒;c.
冷却空气
随量kg/t
图1冷却空气中流量温度关系曲线d。冷却空气中油的含量不大于0.02mg/kg:e.无游离态的水。
60温度C
3.3.2增压
对发射单元功率输出口到和差网络输出口间的波导传输系统采取干燥空气增压,增压空气由飞机提供。对增压空气的要求为:a,压力:78.45~107.87kPa(表压);b.温度:-20~60℃;
最大流量:0.1kg/min;
d洁净度:同3.3.1条要求。
3.3.3液压(驱动)
天线单元由液压驱动,液压源由飞机提供。对液压源的要求为:a.
工作液:YH-12液压油;
工作压力:21Mpa;
流量:8L/min;
工作液固体污染度:不超过HB5930的6/A级。d.
3.3.4隔振
SJ2055395
除天线单元和控制盒单元与飞机刚性连接外,其余单元安装在安装架内,采用隔振器整体隔振。
3.4性能特性
3.4.1概述
3.4.1.1技术体制
本雷达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
3.4.1.2工作频段
本雷达工作在X波段
3.4.1.3工作方式
包括空对空上视搜索、空对空下视搜索、单目标跟踪、空战格斗、真实波束地面测绘、扩展波束测绘、空对地测斜距、信标、海I、海Ⅱ等功能。3.4.1.4工作兼容性
本雷达应与飞机环控系统、液压系统、电源系统及航空电子系统兼容工作3.4.2雷达组成及配套设备
3.4.2.1雷达组放
歼八匪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组成见表1。3.4.2.2配套设备
研八血型飞机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配套设备见表2。表1
发射单元
天馈伺单元
低功率射频单元
信号/效据处理单元
控制盒
分线盒
成套备件、附件及工具
汇总表
3.4.3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3.4.3.1作用范围(见4.7:7)
3.4.3.1.1给定日标条件
目标雷达反射面积为5m。(目标机为歼七或歼八Ⅱ),地杂波后向反射系数=0.154
海面目标雷达反射面积为50m2。3.4.3.1.2探测范围
3.4.3.1.2.1空空搜索探测范围
SJ20553-95
条件:累积检测概率0.85,虚警时间不小于1min,天线扫描范围±60、俯仰2行、天线a.
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稳定;
典型飞行条件:载机离地面高度3000m,目标机离地面高度9000m或300m,载机飞行速度257m/s,目标机飞行速度180m/scb.探测空域:方位扫描范围±60°、±30°±10,俯仰行数1行、2行或4行;天线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稳定,方位俯仰扫措中心可调;探测距离:上视探测距离不少于km,下视探测距离不少于km。3.4.3.1.2.2空战格斗探测范围
a:条件:单次检测概率0.7,虚警时间不小于1h,载机与目标机的相对速度为-300~1200m/s;
b.探测空域:
瞄准线状态:天线锁定于方位0°,俯仰1.5°;最佳扫描状态:方位20°,俯仰20°,相对于机体坐标系稳定;垂直扫描状态:方位10°,俯仰一10°~50°,相对于机体坐标稳定;可偏移扫描状态:方位60°俯仰20°,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稳定;c.检测距离:km。
3.4.3.1.2.3空面状态探测范围
除空面测距外,其他状态为方位扫描±60°、±30°、±10°,俯仰1行,天线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稳定。
对于地测斜距范围
海I探测距离
海Ⅱ探测距离
信标探测距离
3.4.3.1.3跟踪范围
a,条件:虚警时间不小于1min,天线扫描范围±60°俯仰2行、天线相对于惯性坐标系稳定。
典型飞行条件:载机离地面高度3000m,目标机离地面高度9000m或300m,载机飞行速度257m/s,目标机飞行速度180m/s;b.跟踪空域为方位±60°、俯仰土60°;c.上视跟踪距离不少于km,下视跟踪距离不少于km3.4.3.1.4测速范围
-300~1200m/s(目标径向速度为±30m/s除外)。3.5.3.1.5使用高度范围
0~21300mc
3.4.3.2雷达工作方式的转换、控制和操作(见4.7.7)雷达工作方式的转换、控制和操作由控制盒面板的开关及旋钮来实施,或由来自火控系统的指令干予。
SJ20553-95
3.4.3.3测量精度(含天线罩影响)(见4.7.7)3.4.3.3.1空空状态
a,测距精度:
R≤2km时,精度优于
R≥2km时,精度优于
注:R为探测距离。
b.测角精度:
m(最大值);
m或±2%R(取大者):
跟踪角度小于或等于10°,跟踪角速度10°/s,时,g=mrad;跟踪角度10~30跟踪角速度10~30s,时,g=mrad;跟踪角速度小于或等于30~60°/s时,保持稳定跟踪;c.测速精度(最大值):
优于m/s。
3.4.3.3.2空面状态
在300~18000m的测距范围内:
波束擦地角为10°~60°时,天线瞄准线方向测距精度(均方根值)不小于0.5%R或m(取大者);
波束擦地角为5°~10°时,天线瞄准线方向测距精度(均方根值)不小于1%R或m(取大者)。
3.4.3.4分辨力(见4.7.7)
3.4.3.4.1空空状态
a.距离分辨力应优于m;
b.角度分辨力应优于。
3.4.3.4.2空地状态(20km量程处)a.距离分辨力应优于m;
b.角度分辨力应优于。
3.4.3.5抗干扰能力(见4.7.7)
雷达应具备自动随机跳频的能力,带宽200MHz。相参顿间变频为16点(设计定型4点);非相参脉间捷变频为16点:手动变频4个频率通道;雷达能有效地抑制同频异步脉冲干扰、距离欺骗干扰、角度欺骗干扰、窄带瞄准式噪声干扰、扫频式噪声干扰、消极干扰、并能角度跟踪噪声源。雷达处于“准备”状态时,天线指向应处于方位土40°~±50°俯仰40°~50°位置。
3.4.3.6对外接口
3.4.3.6.1主要机械接口(见4.7.8.1)a:结构安装接口
天线单元与飞机一相间通过M12螺栓四点固定;安装架与飞机同一框、二框间通过M5螺栓二十点固定:控制盒单元通过四只SB-47标准锁扣安装在驾驶舱内;b.冷却风口
雷达冷却用空气,由一个70mm×28mm矩形接口与飞机相连,接口位置在左雷达舱。c增压接口:
雷达增压用空气,由飞机用一根软管送到一框后左雷达舱。雷达上接口为接管嘴。6-
d液压接口:
SJ20553-95
雷达用液压油,由飞机用两根不锈钢管送到一框前与雷达相连。雷达上接口为M14×1阳螺纹。
3.4.3.6.2电气接口(见4.7.8.2)按照歼八Ⅲ型飞机综合火控系统的系统设计要求,雷达与航空电子设备接口包括1553B数据总线接口和非总线接口两部分。3.4.3.6.2.11553B数据总线接口雷达通过单通道双余度总线MBI挂接在1553B数据总线系统上。雷达要求与航空电子设备通讯的数据更新率为20ms。3.4.3.6.2.2雷达与惯导的模拟接口a.同步器接口
惯导以同步器输出由平台直接引出的横滚角信号,雷达以SDC输入。同步器的励磁信号由飞机提供的中频交流电源的A相变换获得:b.离散接口;
惯导向雷达提供一个表示其工作状态正常的离散信号。3.4.3.6.2.3雷达与连续波照射器的射频接口该接口为标准波导接口。为确保雷达与连续波照射器兼容工作,要求连续波照射器在雷达频段产生的噪声功率电平小于-39dBm/MHz。杂散谱线功率电平小于-39dBm。连续波照射器与雷达交界面输出功率为52.3dBm。雷达在连续波照射器频段内的幅射功率密度小于-35dBm/KHZ
3.4.3.6.2.4雷达与605甲敌我识别器接口605甲敌我识别器应向雷达提供识别脉冲及三种询问方式信号:雷达向605甲敌我识别器提供闭锁脉冲及两种同步信号。3.4.3.6.2.5雷达与组合电子对抗的接口雷达向组合电子对抗设备提供闭锁脉冲信号。3.4.3.6.2.6雷达视频接口
雷达以复合视频型式向显示控制管理系统输出地图状态的地图画面;显示控制管理系统向雷达提供场同步和行同步信号。3.4.3.6.2.7雷达与飞机电源系统接口飞机电源系统按B类用电设备向雷达提供以下三类电源,供电特性满足GIB181的要求。a.交流:三相四线115V/400Hz/3.5kVA;b.直流:28V/25W,短期另加50W;c.控制直流:28V。
3.4.3.7重量(见4.7.2)
雷达的重量(含安装架、电缆、风管等)总计不超过199.5kgg3.4.3.8尺寸和体积(见4.7.1)雷达和连续波照射器安装在飞机雷达舱和机头雷达罩内;a.
雷达舱体积:0.3m3;
雷达控制盒尺寸:90mm×170mm×70mm;c.
d.雷达罩与天线的间隙不超过20mm。3.4.3.9连续工作时间(见4.7.10)雷达允许-次开高压的时间为1h。3.4.3.10工作准备时间(见4.7.11)SJ20553-95
雷达开机到允许加高压的时间为3min。3.4.3.11电源(见4.7.12)
a。雷达应满足GJB181对B类用电设备的要求;b.雷达采用分散供电的方式;
c.雷达耗电量应满足:
三相400Hz,115/200V,不超过3.5kVA;直流28V,不超过250W,短期另加50W。3.4.3.12环境适应性(见4.7.15)3.4.3.12.1气候和机械环境
3.4.3.12.1.1低温
a,低温贮存:
雷达在-55℃环境下保持24h,性能应无明显降低;b.低温工作:
雷达在-45℃环境下能正常工作。3.4.3.12.1.2高温
a.高温贮存:
雷达在70℃环境下保持48h,性能应无明显降低;b.高温工作:
雷达在60℃环境下能正常工作。3.4.3.12.1.3温度-高度
a.低温低气压:
温度在-40℃。高度在13km(16.6kPa)的环境下,雷达工作2h,性能不应有明显降低;b.高温低气压:
雷达在下表所确定的温度、高度环境下,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性能不应有明显降低。表3
3.4.3.12.1.4振动
a.功能试验:
(12kPa)
80(雷达舱内设备)
70(天线罩内设备)
80(雷达舱内设备)
90(天线罩内设备)
SJ20553-95
雷达分别在三个轴向经受图2曲线振动谱的随机振动量,持续工作时间1h,性能不应有明显降低。
ZH/(/)
b.耐久试验:
曲线1:对雷达舱要求
曲线2:对天线要求
1000°额率Hz
雷达在非工作状态下,分别在三个轴向经受相应功能振动量1.6倍的随机振动量,持续时间1h,性能不应有明显降低。
3.4.3.12.1.5冲击
a。基本冲击:
雷达在工作状态下,按表4进行试验,性能不应有明显降低。表4
基本冲击
(半正弦波)
坠撞安全
(半正弦波)
坠撞安全:
蜂值加速度
持续时间
每个方向冲击数
SJ20553-95
雷达在非工作状态下,按表4进行试验,性能不应有明显降低:3.4.3.12.1.6湿热
雷达在非工作状态下按图3进行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10个周期,1个周期为24h,在第5个周期和第10个周期将近结束前,雷达处于温度30℃、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性能不应有明显降低。
注:1)降温段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3.4.3.12.2电磁兼容(见4.7.16)24
雷达应与其它航空电子设备兼容工作。具体要求应满足GIB151中的以下项目:CE03;CE07:RE02;CS01;CS02;CS04;CS06;RS01;RS03。3.4.3.13可靠性和维修性(见4.7.13.1)3.4.3.13.1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最低可接收值不小于60h,设计定型考核值不低于30h。3.4.3.13.2平均修复时间
外场平均修复时间不大于1.4h,内场平均修复时间不大于5h。3.4.3.13.3机内测试
3.4.3.13.4性能要求
通电自检测连续性周期自检测对故障的检出率不低于90%,把故障隔离到外场可更a
换单元的概率不低于90%;
b,三种自检测对故障的总检出率不得低于95%,将故障隔离到外场可更换单元的总隔离概率不低于95%;
c,自检测虚警率不超过2%;
SJ20553-95
d:测试时间:通电自检测时间不大于3min;中断性自检测时间在无故障下不大于3.5min;有故障时不大于6.5min。3.4.3.13.5维修方式
雷达的维修应分三级:
a。外场维修;在现场使用机内检测系统或专用检测设备对雷达系统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并将其隔离到外场可更换单元,更换有故障的单元,使雷达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b。内场维修:在内场使用专用检测设备或标准仪器对雷达的外场可更换单元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并将其隔离到内场可更换单元,更换有故障的单元,使雷达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c.大修;在后方对雷达设备进行全面检修。3.4.4外场可更换单元技术性能
3.4.4.1天馈伺单元
雷达天线为平板裂缝天线。
雷达主天线上装有保护天线、填零天线。3.4.4.1.1尺寸(见4.7.1)
天线口径为mm。
3.4.4.1.2增益(见4.7.14.1.1)3.4.4.1.2.1主天线
a雷达频段天线增益不低于dB;
b.连续波频段天线增益不低于dB。3.4.4.1.2.2填零天线
填零天线在连续波频段的增益不小于dB。3.4.4.1.3频带宽度(见4.7.14.1.2)f。±MHz。
3.4.4.1.4天线方向图(见4.7.14.1:3)3.4.4.1.4.1波瓣宽度
3dB点波瓣宽度。
3.4.4.1.4.2平均副瓣电平
平均副瓣电平不大于dB。
3.4.4.1.4.3差波瓣零值深度及斜率差波瓣零值深度低于dB。
差波瓣零值处斜率大于dB/mrad。3.4.4.1.5天线扫描(见4.7.14.1.4)3.4.4.1.5.1天线扫描范围
方位±60°俯仰±60°。
3.4.4.1.5.2天线扫描形式
方位±10±30°、±60°,俯仰1、2、4线。3.4.4.1.6驱动方式(见4.7.14.1.5)液压驱动。
3.4.4.1.7综合技术(见4.7.14.1.6)在主天线上寄生保护天线和零值填充天线。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