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 20552-1995 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电子行业标准(SJ)】 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5 03:27:47
- SJ20552-1995
- 现行
标准号:
SJ 20552-1995
标准名称:
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6-06-14 -
实施日期:
1996-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869.87 K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5850
SJ20552-95
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for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system
1996-06-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99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fibercommunication system
1范围
1.1主题内容
SJ20552-95
本规范规定了采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数字信息传输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等。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固定式军用光纤(缆)数字传输系统。其它用途的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也可参照使用。
1.3分类
系统按工作条件可进行分类:
按光源工作波长可分为短波长(850nm)系统及长波长(1310nm,1550nm)系统;按传输速率可分为基群(2048kbit/s)、二次群(8448kbit/s)、三次群(34368kbit/s)及四次群(139264kbit/s)系统:
按用途可分为干线系统和专用系统等。2引用文件
GB191-85
GB3047.1—82
GB3047.4—82
GB6431--86
GB7611-87
GB12507—91
GB13167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高度进制为44.45mm插箱、插件的基本尺寸系列通信设备条形机架基本尺寸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光纤光缆连接器总规范
长途光缆通信系统进网要求
GB/T13996-92
光缆数字线路系统技术规范
GJB151.4-86
GJB152—86
GJB179—86
GJB 367.1—87
GJB 367.2—8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计数抽数检查程序和表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设计制造要求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环境试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6-06-14发布1996-10-01实施
GJB 367.3-87
GJB367.4-87
GJB367.5—87
GJB368.2--87
GJB368.5--87
SJ2544—84
SJ20552-95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方法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验收规则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维修性的基本要求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维修性的试验与评定数字通信设备数字接口
CCITTG.703-85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G.703CCITTG.823—85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G.8233要求
3.1详细规范
系统中产品的个性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相关的详细规范的要求。3.2合格鉴定
按本规范提交的系统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3可靠性
3.3.1系统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表示,具体要求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3.3.2系统必须备有自动保护转换装置,以提高实际运行的可靠性,自动保护有三种:a,1+1保护:
b.1+n保护;
c.1:1保护;
3.3.2.11+1保护
系统出现故障时,光信号由旁路装置接入勤务或保护信道,以便传输到接收端。3.3.2.21+n保护
n路信号中的任一路信号可以旁路到单一的光路保护信道。3.3.2.31:1保护
光信号可以由备份系统传输。
3.3.2.4保护的选择
保护的选择在供货合同中加以规定。3.4元器件、零件和材料
系统设备所采用的元器件、零部件、组件及原材料、应符合GJB367.1第3章的规定。3.5设计
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GJB367.1第3章的规定。3.6标准化
系统在生产制造中,应尽可能地采用标准件及通用件,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设备的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水平。
3.7维修性
系统的维修性应符合GJB368.2第2章和第3章的要求。3.8互换性
系统的互换性应符合GJB367.1中1.7条的要求。对于互换后需要重新调整的组件或模块,应在详细规范中说明。
3.9安全性
3.9.1系统安全
SJ20552—95
系统设备的安全措施除应满足GJB367.1第1.8条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各类连接器应有相应的防插错措施;a.
电源输入应有极性保护措施;
系统应有过压保护:
系统应有过流保护;
机架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更换保护性元器件应简单方便。人身安全
机械伤害
系统设备的外壳、梭角、边缘应无任何毛刺及锋、刃形突出。3.9.2.2电气伤害
系统设备除应良好地接地外,还应采取3.9.2.4.2条中的安全措施。3.9.2.3温度伤害
温度造成的人员伤害的防护见3.9.2.4.3条。3.9.2.4一般安全措施
3.9.2.4.1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应在有防护盖罩和无防护盖罩时都实际存在,即肉眼可见。3.9.2.4.2高电压
直流140V以.上,交流38V以上应有防接触措施,并允许维修技术人员用金属类工具触及有关部分而无危险:应能容许对大电容通过放电器具放电。3.9.2.4.3高温度
对外部裸露的高温部件应采取如下措施:a,高于45℃,低于55时,应有警告标志;b.高于55℃时既有警告标识,也要有保护罩。3.9.2.4.4光辐射
设备若存在可能发出造成危害的光辐射源时,应有告诚标志或文字标志,其示例见图1。如果设备太小不能标注标志,那未,标志必须很明显地加在包装容器上。告诚:光幅射危险
不要正视输出光
图形标志
系统性能特性(见4.7.7)
图1告诚标志
文字标志
3.10.1系统构成
SJ20552-95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本规范中的系统是指一段光纤数字线路,其构成如图2所示。图2a表示系统中没有光中继器;图2b表示系统中有光中继器。光中继器的数目取决于系统的路由和长度。R
图中:
一光端机与数字接口。
一紧靠光发送机或光中继器输出端的光纤端头。R一—紧靠光接收机或光中继器输入端的光纤端头。T,光发送机。
一光接收机。
图2光纤数字线路系统
2基本功能特性(见4.7.7.2)
系统传输速率
系统传输速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二次群
三次群
四次群
系统传输速率
(kbit/s))
139264
1筷(256比特)
用于国际通信勤务。如采国际通信勤务不用,则当数字链路跨越国际边界时应固定为“1\。如数字链路不跨越国际边界。则此比特可用国内通信勤务,其中一种可以采纳的用法为循环亢余校验(CRC)。循环余校验过程见GB7611附录D。o
赖定位信号
1触(32个时原)
信息信号
一按GH7611
3.3.1.2规定
TSt。
SI20552-95
同前一献第
1籁(256比特)
国定为\1\以
1比特用法相同
区别慎定位信号
a.基本赖结构及第1至第8比待的运用分配TSte.
信息信号
公共信通信号
或信息信号
用于指示远境
告费。
非告警状态:
告馨状态
255256
Iss/ss
用于国内通信勤务。
当数字链路跨超国际达界,
或这些比特不被利用时则
其固定为\1\。
1顿(32个时限)
信息信号
hissss
按GB7611
3.3.1.2规定
誉摄信
信息信号
A:100%
3.10.2.2基本顿结构
SJ20552—95
(244+25)
(244-25)
(244+244)
图42048kbit/s接口脉冲模框
标称脉冲
基本顿结构应符合GB7611的具体规定。图3给出基本顿结构及公共信道信号方式顿结构及比特运用分配。
3.10.2.3脉冲波形(见4.7.7.2.1)基群信号的脉冲波形质量如图4所示。3.10.2.4接口(见4.7.7.2.2)
系统的接口特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接口特性
PCM复用等级
标称比特率
kbit/s
采用国际接口
建议CCITTG.703
PCM话容最
同步信号
等级1
(基群)
2048kHz
G.703节10
等级2
(二次群)
120路
等级3
(三次群)
480路
等级4
(四次群)
139264
1920路
3.10.2.4.1输出口要求
SJ20552—95
输出口要求应满足GB/T13996中3.3.1.2条及GB7611中的规定。3.10.2.4.2输入口要求
输入口要求应满足GB/T13996第3.3.1.3条及GB7611中的规定。3.10.3电气性能特性(见4.7.7.2)3.10.3.1输入信号衰减量
系统中设备间相互连接的最大电缆长度与接口的等级有关。电缆长度引入的信号衰减应符合GB/T13996第3章和GB7611第3章的规定。3.10.3.2维修信号兼容
为了防止告警信号的误传输以及使故障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相关部件应能在一定的速率下产生维修信号,并对维修信号作出反应。3.10.3.3系统误码特性(见4.7.7.3.1)系统全程误码特性指标,以一定分配原则分配到各假设参考数字段来实现。根据27500km,64kbit/s全程假设参考连接的误码性能指标及分配原则,并留有富余度。对50、280和420km的光缆数字线路系统假设参考数字段在64kbit/s口的误码设计指标应满足GB/T13996第3.3.2.1条的要求。误码性能的连续测试时间为一个月。对长度不超过420,280,50km的高比特率光缆数字线路系统,系统平均误码率BERav≤1×10-10(连续测试时间不少于24h)。3.10.3.4抖动性能(见4.7.7.3.2)应对50、280、420km假设参考数字段的抖动性能指标作出规定。3.10.3.4.1最大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见4.7.7.3.2.1)在图2中T输入接口测量。输入抖动容限应不小于图5和表3给出的值。表3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伪随机测试信号序列和输入口连接电缆衰减量。料
20dB/10倍频程
抖动赖率
图5最大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
标称考
kbit/s
139264
蜂一蜂抖动幅度
(18μs)
(18μus)
SJ20552-95
表3输入抖动容限参考值
1.2×10~5
1.2×10-5
3.10.3.4.2抖动转移特性(见4.7.7.3.2.2)20
1001K0k
1×105
4×105
8×105
20050010k3×105
伪随机
测试信
号序列
215--1
输入口连接
电缆衰减量
(在1024kHz)
额率上
(在4224kHz)
额率上
(在17184kHz)
频率上
(在70MHz)
频率上
50.280.420km数字段抖动转移函数的最大增益应不大于0.9dB,测试抖动的最低频率应尽量低,但考虑到测试仪器的限制,可测试到10Hz(采用选频测试)。3.10.3.4.3无输入抖动时的输出抖动(见4.7.7.3.2.3)在图2中T输出口处测量。对长度等于或小于420、260、50km假设参考数字段,各传输速率下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抖动峰一峰值应不超过表4给出的容限值。表4数字段各传输速率下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抖动容限传
kbit/s
输出口最大抖动容限值
低频限制
高频限制
传输码型(见4.7.7.3.3)
传输码型应符合表5的规定。
测量带通滤波器带宽,低频截止频率于或f3,高频载止频率为了
100kHz
400kHz
800kHz
3500kHz
传输速率
kbit/s
139264以上
SJ20552-95
表5传输码型
数字接口码型
注:线路码型选取应符合GB13167、GB/T13996及SJ2544的规定。3.10.3.6供电电源(见4.7.7.3.4)码
线路码型
586B,4B1H
CMI,1B1H
NRZ加扰码
供电电源应能保证在市电波动范围内为系统提供可用电压,应满足3.10.3.7a的要求。3.10.3.7系统工作电压(见4.7.7.3.5)a.
交流电220V
-48V(-41V~-57V);
b.直流电压:_24V(-21.6V=-26.4V)。3.10.3.8系统外部备用告警电源(见4.7.7.3.6)系统工作电压失落时,应有外部备用告警电源。3.10.3.9远端供电功能(见4.7.7.3.7)系统应有远端供电功能。
3.10.3.10系统工作电流(见4.7.7.3.8)系统工作电流应满足详细规范和供货合同的规定。3.10.4系统光学要求(见4.7.7.4)3.10.4.1光源(见4.7.7.4.1)
3.10.4.1.1光源类型
光源类型为LED或LD,单模、多模。3.10.4.1.2光源峰值波长
光源必须明确标出波长:
850nm(多模):
1300nm(多模),1310nm(单模);1550nm(单模)。
3.10.4.1.3光源材料
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所用材料,如InGaAs。3.10.4.1.4光源器件结构
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光源器件结构,如DFB。3.10.4.1.5光源平均输出光功率(见4.7.7.4.1.1)光源平均输出光功率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以-dBm标出。3.10.4.2光探测器(见4.7.7.4.2)3.10.4.2.1光探测器类型
SJ20552-95
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光探测器类型:PIN或APD。3.10.4.2.2光探测器材料
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光探测器的材料:硅或锗。3.10.4.2.3光探测器连接器型号光探测器型号为FC或PC。应满足GB12507的规定。3.10.4.2.4光探测器连接器分类连接器分为多模或单模连接器。3.10.4.2.5光接收灵敏度(见4.7.7.4.2.1)光接收灵敏度应不低于表6的要求。表6光接收灵敏度的规定
传输比特率
kbit/s
139264
标称波长
3.10.4.3光接收机动态范围(见4.7.7.4.3)光接收机动态范围应不小于20dB。3.10.4.4光纤光缆(见4.7.7.4.4)光探测器类型
PIN-FET
PIN-FET
PIN-FET
PIN-FET
系统中使用的光纤线路应优先采用单模光纤,但也可采用多模光纤。3.10.4.4.1单模光纤基本参数
模场直径标称值为9~10um中的某一值,偏差不大于±10%;包层直径
工作波长
和1550nm;
截止波长
衰减系数
标称值为125um,偏差不大于±2.4%;接收机灵敏度
≤-59
≤-49
≤-56
≤-48
对等于或小于139264kbit/s系统,工作波长为1310nm(1270~1330nm)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入c为1100~1280nm中的某一值;工作波长在1285~1330nm区域内的色散系数不大于3.5Ps/nm?km;工作波长在1270~1340nm区域内的色散系数不大于6Ps/nm.km;工作在1550nm区域时,色散系数不大于20Ps/nm·km;在1310nm波长区域应小于0.9dB/km;在1550nm波长区域应小于0.5dB/km。3.10.4.4.2多模光纤基本参数
a.芯径50μm±6%;
包层直径125um±2.4%;
数值孔径0.2±0.02;
SJ2055295
工作波长850(820~910)nm和1310(12701330)nm;带宽在850nm和1310nm区域均应>200MHz·km;衰减系数在850nm区域应小于4dB/km;f.
在1310nm区域应小于2dB/km。
3.10.4.5光纤光缆连接(见4.7.7.4.5)系统的光缆连接应满足GB12507及详细规范的规定。3.10.5系统辅助功能(见4.7.7.5)3.10.5.1自动告警功能
系统的自动告警功能输出应有两种接口:机架告警接口;
b.可编程告警接口。
3.10.5.1.1告警
系统对下述故障应有声光告警:系统设备故障;
b.电源故障;
c.传输故障:
1.光源告警;
2.信号丢失;
3.顿定位丢失;
4.告警接口信号故障;
5.同步丢失。
d.远端故障。
3.10.5.2勤务话路功能
系统应有勤务话务功能。
3.10.5.3误比特率显示功能
系统应能对下述误比特率给以显示:BER>1×10-3;
BER>1×10-5
3.10.5.4自动保护功能
系统中的全部信号必须自动切换,以实现保护功能。保护应当是从路线总线插入点一直覆盖到信号分接点。
3.10.6系统机械性能(见4.7.7.6)3.10.6.1系统工艺要求(见4.7.7.6.1)系统工艺要求应符合GJB367.1第2章的规定。3.10.6.2系统的机械连接(见4.7.7.6.2)3.10.6.2.1系统的线路连接(见4.7.7.6.2.1)系统通过线路连接器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线路连接器应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连接器为突出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SJ20552-95
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for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system
1996-06-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99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fibercommunication system
1范围
1.1主题内容
SJ20552-95
本规范规定了采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数字信息传输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等。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固定式军用光纤(缆)数字传输系统。其它用途的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也可参照使用。
1.3分类
系统按工作条件可进行分类:
按光源工作波长可分为短波长(850nm)系统及长波长(1310nm,1550nm)系统;按传输速率可分为基群(2048kbit/s)、二次群(8448kbit/s)、三次群(34368kbit/s)及四次群(139264kbit/s)系统:
按用途可分为干线系统和专用系统等。2引用文件
GB191-85
GB3047.1—82
GB3047.4—82
GB6431--86
GB7611-87
GB12507—91
GB13167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高度进制为44.45mm插箱、插件的基本尺寸系列通信设备条形机架基本尺寸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光纤光缆连接器总规范
长途光缆通信系统进网要求
GB/T13996-92
光缆数字线路系统技术规范
GJB151.4-86
GJB152—86
GJB179—86
GJB 367.1—87
GJB 367.2—8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计数抽数检查程序和表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设计制造要求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环境试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6-06-14发布1996-10-01实施
GJB 367.3-87
GJB367.4-87
GJB367.5—87
GJB368.2--87
GJB368.5--87
SJ2544—84
SJ20552-95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方法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验收规则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维修性的基本要求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维修性的试验与评定数字通信设备数字接口
CCITTG.703-85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G.703CCITTG.823—85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G.8233要求
3.1详细规范
系统中产品的个性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相关的详细规范的要求。3.2合格鉴定
按本规范提交的系统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3可靠性
3.3.1系统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表示,具体要求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3.3.2系统必须备有自动保护转换装置,以提高实际运行的可靠性,自动保护有三种:a,1+1保护:
b.1+n保护;
c.1:1保护;
3.3.2.11+1保护
系统出现故障时,光信号由旁路装置接入勤务或保护信道,以便传输到接收端。3.3.2.21+n保护
n路信号中的任一路信号可以旁路到单一的光路保护信道。3.3.2.31:1保护
光信号可以由备份系统传输。
3.3.2.4保护的选择
保护的选择在供货合同中加以规定。3.4元器件、零件和材料
系统设备所采用的元器件、零部件、组件及原材料、应符合GJB367.1第3章的规定。3.5设计
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GJB367.1第3章的规定。3.6标准化
系统在生产制造中,应尽可能地采用标准件及通用件,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设备的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水平。
3.7维修性
系统的维修性应符合GJB368.2第2章和第3章的要求。3.8互换性
系统的互换性应符合GJB367.1中1.7条的要求。对于互换后需要重新调整的组件或模块,应在详细规范中说明。
3.9安全性
3.9.1系统安全
SJ20552—95
系统设备的安全措施除应满足GJB367.1第1.8条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各类连接器应有相应的防插错措施;a.
电源输入应有极性保护措施;
系统应有过压保护:
系统应有过流保护;
机架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
更换保护性元器件应简单方便。人身安全
机械伤害
系统设备的外壳、梭角、边缘应无任何毛刺及锋、刃形突出。3.9.2.2电气伤害
系统设备除应良好地接地外,还应采取3.9.2.4.2条中的安全措施。3.9.2.3温度伤害
温度造成的人员伤害的防护见3.9.2.4.3条。3.9.2.4一般安全措施
3.9.2.4.1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应在有防护盖罩和无防护盖罩时都实际存在,即肉眼可见。3.9.2.4.2高电压
直流140V以.上,交流38V以上应有防接触措施,并允许维修技术人员用金属类工具触及有关部分而无危险:应能容许对大电容通过放电器具放电。3.9.2.4.3高温度
对外部裸露的高温部件应采取如下措施:a,高于45℃,低于55时,应有警告标志;b.高于55℃时既有警告标识,也要有保护罩。3.9.2.4.4光辐射
设备若存在可能发出造成危害的光辐射源时,应有告诚标志或文字标志,其示例见图1。如果设备太小不能标注标志,那未,标志必须很明显地加在包装容器上。告诚:光幅射危险
不要正视输出光
图形标志
系统性能特性(见4.7.7)
图1告诚标志
文字标志
3.10.1系统构成
SJ20552-95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本规范中的系统是指一段光纤数字线路,其构成如图2所示。图2a表示系统中没有光中继器;图2b表示系统中有光中继器。光中继器的数目取决于系统的路由和长度。R
图中:
一光端机与数字接口。
一紧靠光发送机或光中继器输出端的光纤端头。R一—紧靠光接收机或光中继器输入端的光纤端头。T,光发送机。
一光接收机。
图2光纤数字线路系统
2基本功能特性(见4.7.7.2)
系统传输速率
系统传输速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二次群
三次群
四次群
系统传输速率
(kbit/s))
139264
1筷(256比特)
用于国际通信勤务。如采国际通信勤务不用,则当数字链路跨越国际边界时应固定为“1\。如数字链路不跨越国际边界。则此比特可用国内通信勤务,其中一种可以采纳的用法为循环亢余校验(CRC)。循环余校验过程见GB7611附录D。o
赖定位信号
1触(32个时原)
信息信号
一按GH7611
3.3.1.2规定
TSt。
SI20552-95
同前一献第
1籁(256比特)
国定为\1\以
1比特用法相同
区别慎定位信号
a.基本赖结构及第1至第8比待的运用分配TSte.
信息信号
公共信通信号
或信息信号
用于指示远境
告费。
非告警状态:
告馨状态
255256
Iss/ss
用于国内通信勤务。
当数字链路跨超国际达界,
或这些比特不被利用时则
其固定为\1\。
1顿(32个时限)
信息信号
hissss
按GB7611
3.3.1.2规定
誉摄信
信息信号
A:100%
3.10.2.2基本顿结构
SJ20552—95
(244+25)
(244-25)
(244+244)
图42048kbit/s接口脉冲模框
标称脉冲
基本顿结构应符合GB7611的具体规定。图3给出基本顿结构及公共信道信号方式顿结构及比特运用分配。
3.10.2.3脉冲波形(见4.7.7.2.1)基群信号的脉冲波形质量如图4所示。3.10.2.4接口(见4.7.7.2.2)
系统的接口特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接口特性
PCM复用等级
标称比特率
kbit/s
采用国际接口
建议CCITTG.703
PCM话容最
同步信号
等级1
(基群)
2048kHz
G.703节10
等级2
(二次群)
120路
等级3
(三次群)
480路
等级4
(四次群)
139264
1920路
3.10.2.4.1输出口要求
SJ20552—95
输出口要求应满足GB/T13996中3.3.1.2条及GB7611中的规定。3.10.2.4.2输入口要求
输入口要求应满足GB/T13996第3.3.1.3条及GB7611中的规定。3.10.3电气性能特性(见4.7.7.2)3.10.3.1输入信号衰减量
系统中设备间相互连接的最大电缆长度与接口的等级有关。电缆长度引入的信号衰减应符合GB/T13996第3章和GB7611第3章的规定。3.10.3.2维修信号兼容
为了防止告警信号的误传输以及使故障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相关部件应能在一定的速率下产生维修信号,并对维修信号作出反应。3.10.3.3系统误码特性(见4.7.7.3.1)系统全程误码特性指标,以一定分配原则分配到各假设参考数字段来实现。根据27500km,64kbit/s全程假设参考连接的误码性能指标及分配原则,并留有富余度。对50、280和420km的光缆数字线路系统假设参考数字段在64kbit/s口的误码设计指标应满足GB/T13996第3.3.2.1条的要求。误码性能的连续测试时间为一个月。对长度不超过420,280,50km的高比特率光缆数字线路系统,系统平均误码率BERav≤1×10-10(连续测试时间不少于24h)。3.10.3.4抖动性能(见4.7.7.3.2)应对50、280、420km假设参考数字段的抖动性能指标作出规定。3.10.3.4.1最大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见4.7.7.3.2.1)在图2中T输入接口测量。输入抖动容限应不小于图5和表3给出的值。表3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伪随机测试信号序列和输入口连接电缆衰减量。料
20dB/10倍频程
抖动赖率
图5最大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
标称考
kbit/s
139264
蜂一蜂抖动幅度
(18μs)
(18μus)
SJ20552-95
表3输入抖动容限参考值
1.2×10~5
1.2×10-5
3.10.3.4.2抖动转移特性(见4.7.7.3.2.2)20
1001K0k
1×105
4×105
8×105
20050010k3×105
伪随机
测试信
号序列
215--1
输入口连接
电缆衰减量
(在1024kHz)
额率上
(在4224kHz)
额率上
(在17184kHz)
频率上
(在70MHz)
频率上
50.280.420km数字段抖动转移函数的最大增益应不大于0.9dB,测试抖动的最低频率应尽量低,但考虑到测试仪器的限制,可测试到10Hz(采用选频测试)。3.10.3.4.3无输入抖动时的输出抖动(见4.7.7.3.2.3)在图2中T输出口处测量。对长度等于或小于420、260、50km假设参考数字段,各传输速率下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抖动峰一峰值应不超过表4给出的容限值。表4数字段各传输速率下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抖动容限传
kbit/s
输出口最大抖动容限值
低频限制
高频限制
传输码型(见4.7.7.3.3)
传输码型应符合表5的规定。
测量带通滤波器带宽,低频截止频率于或f3,高频载止频率为了
100kHz
400kHz
800kHz
3500kHz
传输速率
kbit/s
139264以上
SJ20552-95
表5传输码型
数字接口码型
注:线路码型选取应符合GB13167、GB/T13996及SJ2544的规定。3.10.3.6供电电源(见4.7.7.3.4)码
线路码型
586B,4B1H
CMI,1B1H
NRZ加扰码
供电电源应能保证在市电波动范围内为系统提供可用电压,应满足3.10.3.7a的要求。3.10.3.7系统工作电压(见4.7.7.3.5)a.
交流电220V
-48V(-41V~-57V);
b.直流电压:_24V(-21.6V=-26.4V)。3.10.3.8系统外部备用告警电源(见4.7.7.3.6)系统工作电压失落时,应有外部备用告警电源。3.10.3.9远端供电功能(见4.7.7.3.7)系统应有远端供电功能。
3.10.3.10系统工作电流(见4.7.7.3.8)系统工作电流应满足详细规范和供货合同的规定。3.10.4系统光学要求(见4.7.7.4)3.10.4.1光源(见4.7.7.4.1)
3.10.4.1.1光源类型
光源类型为LED或LD,单模、多模。3.10.4.1.2光源峰值波长
光源必须明确标出波长:
850nm(多模):
1300nm(多模),1310nm(单模);1550nm(单模)。
3.10.4.1.3光源材料
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所用材料,如InGaAs。3.10.4.1.4光源器件结构
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光源器件结构,如DFB。3.10.4.1.5光源平均输出光功率(见4.7.7.4.1.1)光源平均输出光功率应在详细规范中规定,以-dBm标出。3.10.4.2光探测器(见4.7.7.4.2)3.10.4.2.1光探测器类型
SJ20552-95
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光探测器类型:PIN或APD。3.10.4.2.2光探测器材料
在详细规范中应规定光探测器的材料:硅或锗。3.10.4.2.3光探测器连接器型号光探测器型号为FC或PC。应满足GB12507的规定。3.10.4.2.4光探测器连接器分类连接器分为多模或单模连接器。3.10.4.2.5光接收灵敏度(见4.7.7.4.2.1)光接收灵敏度应不低于表6的要求。表6光接收灵敏度的规定
传输比特率
kbit/s
139264
标称波长
3.10.4.3光接收机动态范围(见4.7.7.4.3)光接收机动态范围应不小于20dB。3.10.4.4光纤光缆(见4.7.7.4.4)光探测器类型
PIN-FET
PIN-FET
PIN-FET
PIN-FET
系统中使用的光纤线路应优先采用单模光纤,但也可采用多模光纤。3.10.4.4.1单模光纤基本参数
模场直径标称值为9~10um中的某一值,偏差不大于±10%;包层直径
工作波长
和1550nm;
截止波长
衰减系数
标称值为125um,偏差不大于±2.4%;接收机灵敏度
≤-59
≤-49
≤-56
≤-48
对等于或小于139264kbit/s系统,工作波长为1310nm(1270~1330nm)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入c为1100~1280nm中的某一值;工作波长在1285~1330nm区域内的色散系数不大于3.5Ps/nm?km;工作波长在1270~1340nm区域内的色散系数不大于6Ps/nm.km;工作在1550nm区域时,色散系数不大于20Ps/nm·km;在1310nm波长区域应小于0.9dB/km;在1550nm波长区域应小于0.5dB/km。3.10.4.4.2多模光纤基本参数
a.芯径50μm±6%;
包层直径125um±2.4%;
数值孔径0.2±0.02;
SJ2055295
工作波长850(820~910)nm和1310(12701330)nm;带宽在850nm和1310nm区域均应>200MHz·km;衰减系数在850nm区域应小于4dB/km;f.
在1310nm区域应小于2dB/km。
3.10.4.5光纤光缆连接(见4.7.7.4.5)系统的光缆连接应满足GB12507及详细规范的规定。3.10.5系统辅助功能(见4.7.7.5)3.10.5.1自动告警功能
系统的自动告警功能输出应有两种接口:机架告警接口;
b.可编程告警接口。
3.10.5.1.1告警
系统对下述故障应有声光告警:系统设备故障;
b.电源故障;
c.传输故障:
1.光源告警;
2.信号丢失;
3.顿定位丢失;
4.告警接口信号故障;
5.同步丢失。
d.远端故障。
3.10.5.2勤务话路功能
系统应有勤务话务功能。
3.10.5.3误比特率显示功能
系统应能对下述误比特率给以显示:BER>1×10-3;
BER>1×10-5
3.10.5.4自动保护功能
系统中的全部信号必须自动切换,以实现保护功能。保护应当是从路线总线插入点一直覆盖到信号分接点。
3.10.6系统机械性能(见4.7.7.6)3.10.6.1系统工艺要求(见4.7.7.6.1)系统工艺要求应符合GJB367.1第2章的规定。3.10.6.2系统的机械连接(见4.7.7.6.2)3.10.6.2.1系统的线路连接(见4.7.7.6.2.1)系统通过线路连接器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线路连接器应装于设备的安装板上,连接器为突出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T10148.3-19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 系统图(框图)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395-2009 半导体照明术语
- SJ/T10631-1995 工艺文件的编号
- SJ/T11398-2009 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 SJ51919/5-2002 JGL30-2.5-01型舰用两芯多模光缆连接器详细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