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交通行业标准(JT) >>
- JT/T 688-2007 逆反射术语

【JT交通运输标准】 逆反射术语
- JT/T688-2007
- 现行
标准号:
JT/T 688-2007
标准名称:
逆反射术语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898.11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688-2007 Retroreflection vocabulary.
1范围
JT/T 688规定了逆反射测量、逆反射体的几何坐标系统和角度表示方法等方面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与逆反射有关的其他术语和定义。
JT/T 688适用于与逆反射有关的术语。
2术语和定义
2.1逆反射retroreflection
反射光从接近人射光的反方向返回的- -种反射。当人射光方向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仍能保持这种性质。
2.2逆反射元. retroreflective element
产生逆反射的最小光学单元。
2.3逆反射材料retrorefective material
在暴露的表面或接近表面有-薄层连续的微小逆反射元的材料(如反光膜,含玻璃珠的涂料、路面标线或标线带)。
2.4反光膜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一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
2.5逆反射体retroreflector
具有逆反射性能的反光面或器件。
2.6逆反射体中心retroreflector center
逆反射体上或靠近逆反射体用于表示逆反射体位置的点。
2.7光源点source point
照明光源被作为-一个点的位置。
注:在实际的系统中,光源有一定的尺寸,光源点一般指其出瞳的中心。
2.8观测点observation point
代表接收器位置的点。
注:在实际的系统中,接收器是有一-定尺寸的.观测点是指入射光瞳的中心。
2.9逆反射体轴retroreflector 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的一条特定的射线(见图1)。
注:逆反射体轴通常选择照明方向的中心线。当逆反射体为轴对称时,逆反射体轴通常与逆反射体的对称轴-致。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688-2007
逆反射术语
Retroreflectionvocabulary
2007-06-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7-10-01实施
2术语和定义
汉语拼音索引
英文索引·
JT/T688-2007
本标准对应于ASTME8082001《逆反射描述》,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参加单位:3M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文英、李洪琴、朱小辉。JT/T 688—2007
iiKAoNiKAca
1范围
逆反射术语
JT/T688—2007
本标准规定了逆反射测量,逆反射体的儿何坐标系统和角度表示方法等方面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与逆反射有关的其他术语和定义。本标推适用于与逆反射有关的术语。2术语和定义
逆反射 retroreflection
反射光从接近人射光的反方向返回的一种反射。当入射光方向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仍能保持这种性质。
逆反射元.retroreflectiveelement产生逆反射的最小光学单元。
逆反射材料retroreflectivematerial在暴露的表面或接近表面有一薄层连续的微小逆反射元的材料(如反光膜,含玻璃珠的涂料、路面标线或标线带)。
反光膜retroreflective sheeting-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2.5
逆反射体retroreflector
具有逆反射性能的反光面或器件。2.6bzxZ.net
逆反射体中心
retroreflector center
逆反射体上或靠近逆反射体用于表示逆反射体位置的点。2.7
光源点sourcepoint
照明光源被作为一个点的位置。注:在实际的系统中,光源有一定的尺寸,光源点一般指其出瞳的中心。2.8
观测点observationpoint
代表接收器位置的点。
注:在实际的系统中,接收器是有一定尺寸的,观测点是指人射光瞳的中心。2.9
逆反射体轴
retroreflector 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的一条特定的射线(见图1)。注:逆反射体轴通常选择照明方向的中心线。当逆反射体为轴对称时,逆反射体轴通常与逆反射体的对称轴一致。1
HiiKAoNiKAca
JT/T688—2007
对于路面标线,逆反射体轴垂直于路面。2.10
基准轴datum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垂直于逆反射体轴的一条射线(见图2)。注:基准轴与逆反射体中心、逆反射体轴给出道反射体的位置。第二轴
逆反射体轴
第一轴
观测轴
照明轴
图1训量逆反射体的角度计系统
照明轴illuminationaxis
观测半平面,
接收器
基准轴
人射半平面
逆反射体轴
图2角a、P、E、osp、?之间的相互关系注:角和角p在图中是逆时针方向的,应为负值。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通过光源点的射线(见图1)。2.12
观测轴observation axis
从逆反射体中心发出,通过观测点的射线(见图1)。2.13
第轴firstaxis
通过逆反射体中心且垂直于包含照明轴和观测轴的平面的射线(见图1)。2.14
第二轴
second axis
位于包含照明轴和观测轴的平面内,通过逆反射体中心且垂直于逆反射体轴的射线(见图1)。当-90°≤β1≤90°时,其正向位于包含照明轴和观测轴的半平面内。注:第二轴也垂直于第一轴。
基准标记
datum mark
逆反射体上从逆反射体轴发出,表示基准轴指向的标记。2.16
illumination distance
照明距离
光源点与逆反射体中心之间的距离。2.17
观测距离dobservationdistance逆反射体中心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2
iiKAoNiKAca
基准半平面datumhalf-plane
从逆反射体轴发出包含基准轴的半平面。2.19
入射半平面
entrancehalf-plane
从照明轴发出包含逆反射体轴的半平面。2.20
观测半平面observationhalf-plane从照明轴发出包含观测轴的半平面。2.21
入射角βentranceangle
照明轴与逆反射体轴之间的夹角。JT/T688-2007
注:人射角通常不大于90°但考虑完整性将其规定为0°≤β≤180P。在角度计系统中β被分解为β,和β两个分量。2.22
入射角分量B,entranceanglecomponent照明轴与包含逆反射体轴和第一轴的平面之间的夹角。-180°<β1≤180°。2.23
入射角分量β2entranceanglecomponent观测半平面与逆反射体轴之间的夹角。-90°≤β2≤90°。注:对于—些测试,扩展到-180°<β2≤180°,此时-90F<β≤90°。2.24
观测角αobservationangle
照明轴与观测轴之间的夹角。
注:观测角不为负值,一般小于10°,通常小于2°。全部范围定义为0≤α<180°。2.25
视角viewingangle
逆反射体轴和观测轴之间的夹角。注:角度计系统中c0SV=0os(β1-α)eos32。当视角接近90P时,对于路面标线,一般情况下使用视角的余角即余视角a。2.26
余入射角eco-entranceangle
逆反射体轴与照明轴之间夹角的余角。注:e=90P-β.0°
逆反射体轴与观测轴之间夹角的余角。注:a=90°-.0°<490°。对于路面标线,逆反体轴垂直于路面,a代表观测轴与道路表面的倾斜角。2.28
方位角sorientation angle
位于垂直于逆反射体轴的平面内,从光源观察点逆时针测量,从人射半平面到基准轴之间的夹角。注:-180P
HiiKAoNhiKAca
JT/T688—2007
夹角。
注:-180°6≤180°。
道路标线方位角补角dRMsupplementalazimuthalangle从逆反射体轴的观察点顺时针测量,垂直于逆反射体轴的平面上基准轴与从逆反射体轴发出包含观测轴的半平面之间的夹角。
注:角度范围:-180°
从光源观察点逆时针测量,从人射半平面到观测半平面的二面角。注:-180°≤180°。
rho角prhoangle
从光源观察点逆时针测量,观测半平面与从照明轴发出包含基准轴的半平面之间的二面角。2.33
旋转角rotation angle
从逆反射体轴上的观察点逆时针测量,在垂直于逆反射体轴的平面上,从观测半平面到基准轴的夹角。
注1:-180°<≤180°。入射角和视角小于90°时定义是适当的。更多情况下,旋转角是从逆反射体轴的观察点逆时针测量,第二轴到基准轴的相反部分。注2:试样围绕逆反射体轴转动时,当光源和接收器在空间相对固定,方位角(。)和旋转角(e)的变化是相等的。2.34
发光强度系数Rcoefficient of luminous intensity逆反射体在观测方向的发光强度(I)与逆反射体垂直于人射光方向的平面上的光照度(E工)之比,以坎德拉每勒克斯表示(cd-lx-1):Ri=I/EI
注1:在测量中,可以分别通过光源和接收器对应的固定的入射角和观测角得到平均的R1。实际上,1通常由观测体位置的光照度和其距离的平方之乘积来确定(I=E,d-)。R取决于被称为CIEA光源的照明光谱。注2:通常还写作CIL或SI(特殊强度)。2.35
逆反射系数RAcoeficientofretroreflection发光强度系数(R)与逆反射体的表面积(A)之比,以坎德拉每勒克斯每平方米表示(cdlx-1·m-2):RA=R/A
注:R.取决于被称为CIEA光源的照明光谱。2.36
线逆反射系数Rmcoefficientof lineretroreflection发光强度系数(R,)与逆反射体的长度(1)之比,以坎德拉每勒克斯每米表示(ed·x-1·m-1)。RM=R/1
逆反射亮度系数Rcoefficientofretroreflectedluminance(1)
观测方向的(光)亮度L与垂直于入射光方向的平面上的法向照度之比,以坎德拉每平方米每勒克斯表示[(cd·m-2)·1x-]。
RL=L/EL=R)/(AcosV)=/(EAcosV)=RA/cos)4
iiKAoNiKAca
式中:A-
试样表面积:
视角。
注:用作表示路面标线的R,的单位通常为毫坎德拉每平方米每勒克斯[(mcd·m-2)·-\]。2.38
(逆反射)光通量系数Rcoefficientof(metroreflected)luminousfluxJT/T688—2007
观测方向上每单位立体角的光通量/Q\与逆反射平面上有效人射总通量中之比,以坎德拉每流明表示。
R+=(4/Q)/$=1/Φ=RA/cosP
注:光学单位坎德拉每流明有时缩写为CPL。2.39
逆反射因数Rretroreflectancefactor(4)
无量纲的比值,面积为4的逆反射平面的发光强度系数(R),与相同面积、相同照明和观测条件下的理想漫反射平面的发光强度系数之比。RF=元R/(AcosBcosV)
注:以上公式中β是人射角,是视角。Rr在数值上与反射因数R相等。2.40
逆反射分量RTfractional retroreflectance逆反射体观测角接收到的小于设计值αmx的单向光通量分量。注1:αmm设定后R才有意义。
注2:对于一个平面的逆反射体,R可按下式计算:RT=
对于一个非平面的逆反射体,R-可按下式计算RT=
Ra(ap)dadp
Rla.P)dadp
其中,Ap是照明方向逆反射体的投影面积,角度β和积分后保持不变,角度和β是弧度,故R无量纲。在公式中显示角可以替换p,β值很小时,旋转角ε可以替换β。例如,β=5时,结果误差很小,通常远远小于计算得出的RT的0.5%。
注3:R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旋转均匀性rotationallyuniform当逆反射体绕逆反射体轴旋转,光源、接收器、逆反射体中心和逆反射体轴保持相对固定的空间关系时,RA、R,或RL基本保持不变。注1:当逆反射体围绕它的轴旋转,而观测角、人射角(包括分量β,和β2)和显示角(7)保持不变时,方位角(c)和旋转角(e)都有360P的变化。
注2:旋转均勾性的程度可以用数字表示。5
HiiKAoNi KAca
JT/T6882007
道路标线方位角b
道路标线方位角补角d
第二轴·
第一轴
发光强度系数R
反光膜
方位角@e
观测半平面
观测点
观测角α
观测距离d
观测轴·
(逆反射)光通量系数R
光源点
基准半平面·
基准标记·
基准轴·
逆反射
逆反射材料
逆反射分量RT
逆反射亮度系数R,
汉语拼音索引
逆反射体
逆反射体中心
逆反射体轴
逆反射因数Rr
逆反射元
逆反射系数RA
tho角p
人射半平面,
人射角β.
人射角分量β
人射角分量β2
显示角Y
线性逆反射系数RM
旋转角
旋转均匀性
余人射角e
余视角。
照明距离·
照明轴
HiiKAoNi KAca
coefficient of (retroreflected) luninous fluxcoefficient of line retroreflectioncoefficient of luminous intensitycoefficient of retroreflected luminancecoefficient of retroreflectionco-entrance angle
co-viewing angle
datum axis
datun half-plane
datum mark
entrance angle component
entrance angle component
entrance angle
entrance half-plane
first axis
fractional retroreflectance
illumination axis
illunination distanc
observation angle
英文索引
observation axis
observation distance
observation half-plane
...2.34
...2.37
observation point
orientation angle
presentation angle
retroreflectance factor
retroreflection
retroreflective element ...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retroreflector axis
retroreflector center
retroreflector
tho angle :
RM azimuthal angle
JT/T688—2007
RM supplemental azimuthal angle -..rotation angle
rotationally unifom
second axis
source point
viewing angle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JT∕T1208-2018 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选型技术要求
- JT∕T1215-2018 锥形泥门
- JT∕T1216-2018 挖泥船泥泵安装要求
- JT/T955-2014 潜水人员从业资格条件
- JT∕T925.3-2018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 第3部分:纤塑格栅
- JT/T1383-2021 空气潜水系统通用要求和周期性检验
- JTJ270-19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 JT∕T1217-2018 自浮橡胶排泥管
- JT/T1353-2020 交通运输视频交换技术要求
- JTG/T3821-2018 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 JT/T617.4-20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4部分:运输包装使用要求
- JT/T1180.18-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8部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
- JT/T1257.2-2019 营运货车能耗在线监测第2部分:平台技术要求
- JTG/T6303.1-2017 收费公路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一册停车移动支付
- JTS/T231-8-2018 内河航道整治建筑物模拟技术规程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