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冷藏保温厢式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5-01 15:32:54
  • JT/T650-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650-2006

  • 标准名称:

    冷藏保温厢式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560.20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650-200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frigerated and insulated van trailer.
1范围
JT/T 650规定了冷藏保温厢式挂车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JT/T 650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冷藏保温厢式挂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CB 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T 6420货运挂车系列型谱
JT/T426- 2000 汽车列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JI/T 487货运挂车气压制动系统技术条件
QC/T 484汽车油漆涂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冷藏厢式挂车retfrigerated van trailer
具有冷藏功能的厢式货运挂车,包括牵引杆挂车和半挂车。
3.2保温厢式挂车insulated van taler
具有保温功能的厢式货运挂车,包括牵引杆挂车和半挂车。
3.3漏气量leakage
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泄漏量,用V表示,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2/h)。漏气量用来衡量车厢的气密性能。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43.080.10
备案号:
13383333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 650—2006
冷藏保温厢式挂车通用技术条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frigerated and insulated van trailer2006-02-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6-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JT/T650-2006
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提出。前言
JT/T650—2006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13)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镇江飞驰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玉明、刘建农、胡建军、王瑜、过润刚。HiiKAoNiKAca
1范围
冷藏保温厢式挂车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冷藏保温厢式挂车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冷藏保温厢式挂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
JT/T650—2006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785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T6420货运挂车系列型谱
JT/T426一2000汽车列车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JT/T487货运挂车气压制动系统技术条件QC/T484汽车油漆涂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冷蔽厢式挂车refrigeratedvantrailer具有冷藏功能的厢式货运挂车,包括牵引杆挂车和半挂车。3.2
保温用厢式挂车insulatedvantrailer具有保温功能的厢式货运挂车,包括牵引杆挂车和半挂车。3.3
漏气量leakage
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泄漏量,用V表示,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漏气量用来衡量车厢的气密性能。3.4
总漏热率grossheatlossrate
单位温差内热功率的消耗量。总漏热率用来综合衡量车厢的漏热性能,用式(1)确定:Ue= Q/(8:-0.)
式中:Ua总漏热率,单位为W/K;Q——车厢内加热稳定时的总耗功率,单位为瓦(W);6,—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即为各感温元件指示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K;9。一车厢外部平均温度,即为各感温元件指示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K。4技术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冷藏保温厢式挂车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1)
HiiKAoNiKAca
JT/T650—2006
4.1.2对冷藏保温厢式挂车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另行补充规定。4.2整车
4.2.1冷藏保温厢式挂车的性能应符合JT/T426的有关规定。4.2.2冷藏保温厢式挂车的长度、车轴数量及最大轴载质量应符合CB/T6420的规定。4.2.3外部照明及信号装置应符合GB4785的规定。4.2.4焊接件的焊缝应平整均匀,无焊穿、漏焊、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渣应清除干净。4.2.5铆接应牢固,铆钉排列整齐,铆钉头不允许有裂纹、偏斜、残缺现象,钉头与金属贴合面的间隙不大于0.05mm。
4.2.6紧固件均进行表面防锈处理,各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不得松脱。油漆涂层应符合QC/T484的要求。4.2.7
4.2.8在便于接近、取用方便的地方应至少设置一个容量不低于5kg、并符合消防安全规定要求的灭火器。备胎应装卸方便、固定可靠。
4.2.10处于制冷工作状态的冷藏厢式挂车,在制动过程中应能保持正常工作。4.3冷藏保温厢式挂车专用装置
车厢内表面材料吸水性低、透气性小、导热系数小、抗腐蚀性好。4.3.2车厢内表面材料在283K~343K的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其性能不应降低。4.3.3车厢内表面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容器的规定。隔热材料应在车厢各部位填充严实。4.3.4
4.3.5车厢内、外表面应防水、阻燃、耐腐蚀、不透气、不吸湿,内壁易清洗。冷藏厢式挂车应设置保证气密性能的排水孔和施划载荷装载限制线。4.3.6
4.3.7车厢外部应设置声响报警器,操作按钮安装在后门内侧醍目和便于操作的位置。4.3.8后门应采用能向外开启270°的全开结构:侧门应能开启180°。车门应启闭轻便、灵活,开启后应能牢固地锁止在车厢侧壁上。
4.3.9车厢内应设置照明装置。
4.3.10车厢与挂车车架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4.3.11制冷机组应采用与车厢相对独立的组装式结构。其连接方式应牢固可靠,装拆方便,并应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
4.3.12电气系统应安全可靠、标示醒目、操作方便。4.4性能Www.bzxZ.net
4.4.1车厢应具有良好的防雨密封性,在进行淋雨试验时,车厢顶部、侧壁、门及制冷机与车厢联结处不应有渗漏现象。
4.4.2气密性能
按指标不同将车厢分为一类和二类。在车厢内外压差为(100±10)Pa的条件下,实测漏气量在标准状况(273K、1.013×10°Pa)下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清气量
车厢容积(C),m
潮气量(V),m/h
10V≤20
25iiKAoNi KAca
车厢容积(C),m
4.4.3隔热保温性能
按指标不同将车厢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表1(续)
漏气量(V),m/h
JT/T6502006
35404.4.3.1在车厢平均壁温为293K~298K之间,内外温差不小于20K的标准状态时,其总漏热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总漏
车厢容积(C),m
20注:平均壁温规定为车厢内、外温度的算术平均值。4.4.3.2冷藏厢式挂车不应采用三级车厢。4.4.4冷藏性能
总漏热率(Ue),W/K
10Ua15
16Ua25
25Ue35
30Ug≤45
50Ug70
当环境温度为303K时,冷藏厢式挂车的冷藏温度可调范围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冷藏厢式挂车的冷藏温度可调范围类别
调温范圈,K
试验方法
285~273
挂车性能试验
285~263
285~253
挂车性能试验项目及方法按照JT/T426一2000中第5章的规定执行。5.2挂车制动性能试验
挂车制动性能试验项目及方法按照JT/T487的规定执行。5.3淋雨试验
5.3.1试验目的
考核车厢及制冷机组电气控制箱的密封性能。5.3.2试验条件
15Ug≤23
25Ug38
3545Ug65
70Ug100
淋雨试验应在专门设置的淋雨装置下进行。车厢门、制冷机组电气控制箱门正常关闭,用内燃机驱动的制冷机组必须将其排烟管封堵。5.3.3试验方法
降雨强度为5mm/min~7mm/min,方向与铅垂成45°角,对车厢及电气控制箱进行30min淋雨试验,试验后擦干车厢及控制箱外部水,打开门,检查各处,应无进水和渗漏现象。3
iiKAoNi KAca
JT/T6502006
5.4气密性能试验
5.4.1试验目的
考核车厢的气密性能,漏气量的测量应安排在淋雨试验之后进行。5.4.2试验条件
具体要求见表4。
表4气密性能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
车厢内外压力差
感温元件布量
车厢内外温度
5.4.3试验仪器
可控制环境温度的人工气候室
遮阳和无其他热源影响的室内或同等条件的自然环境
空载,内部清洁,地板排水孔、蒸发器排水孔预先堵塞,门和通风装置处于正常关闭状态
(100±10)Pa
距车厢外项部中央上方和车厢内地板中央上方0.1m各设置一个测温点在288K~298K范围内,每一感温元件稳定在±1.5K内,各元件间温差不大于3Ka)温度计、感温元件;
b)压差计;
c)流量计:
d)压力表。
5.4.4试验方法
大于273K,每一个感温元件稳定在±3K内
用增压法利用气源对车厢内部加压,使车厢内外压力差达到规定要求,并保证供气稳定。试验条件建立并稳定后,进行空气流量的测量,每隔5min测量一次,连续测量次数不得少于6次。5.4.5数据处理
试验所测流量应换算成标准状况(273K、1.013×105Pa)下流量,对容积式流量计采用式(2)加以修正。对其他流量计也应采用相应的修正方法,将测量结果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流量。PoT
式中:V-标推状态下的漏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V—-流量计所测的漏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T———标准状态下绝对温度273K;To—-流量测量处空气的绝对温度,单位为K:P—-标准大气压力1.013×10°PaP。——-流量测量处空气的绝对压力,单位为帕(Pa)。5.5隔热保温性能试验
5.5.1试验目的
考核车厢的隔热保温效果,应安排在气密性试验之后进行。5.5.2试验条件
具体要求见表5。
iiKAoNiKAca
试验条件
气流速度
车厢内外压力差
感温元件布置
平均温度
车内外温差
车厢外温度
车厢内温度
电功率波动
5.3.3试验仪器
a)瓦特表;
表5隔热保温性能试验条件
可控制环境温度的人工气候室
距车厢外表面0.1m处不大于2m/sJT/T650-2006
遮阳和无其他热源影响的室内或同等条件的自然环境
空载,内部清洁、干燥,地板排水孔、蒸发器排水孔处于正常状态,门和通风装置按正常方式关闭
(100±10)Pa
设在距车厢内外表面0.1m处;在车厢内外8个顶角和车厢内外各4个纵向表面中心线上均匀布设2个,内外各设16个测点293K~298K
不小于20K
感温元件最大温差不大于2K,平均温差不大于1.5K
感温元件最大温差不大于3K,平均温差不大于1.5K
设在距车厢内外表面0.1m处;在车厢6个面的中心线上内外各均匀布设2个,内外各设12个测点
不高于308K
感温元件最大温差不大于3K,平均温度稳定在±1.5K内
感温元件最大温差不大于3K,平均温度稳定在±1.5K内
最大加热功率与最小加热功率之差不大于最小加热功率的3%温度计、感温元件:
c)风速计。
5.5.4试验方法
采用内部加热法,试验中所有加热器的工作温度应尽可能处于最低值,以减少热幅射的影响。为保证厢内温度符合表5的要求,可使用一台或数台风扇,其风量以足够循环为宜。各个感温元件均应有热辐射防护措施。达到试验条件后稳定1h开始测量,每隔15min测量一次,连续测试时间不少于4h。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车厢内外温度及加热总功率均不得单调上升或下降。5.5.5数据处理
总漏热率用式(3)计算:
Ug=Q/(6:-6.)
式中:U。—平均壁温为时的总漏热率,单位为W/K:Q-一车厢内加热稳定时的总耗功率,单位为瓦(W):9:一车厢内部平均温度,即为各感温元件指示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K;一车厢外部平均温度,即为各感温元件指示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K。5.6静态冷藏性能试验
5.6.1试验目的
HiiKAoNi KAca
JT/T650—2006
评价冷藏厢式挂车静止停车状态下,在给定环境温度6。条件下保持车厢内温度6;的功能。5.6.2试验条件
具体要求见表6。
表6静态冷藏性能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
气流速度
感温元件布置
可控制环境温度的人工气候
无直射阳光及其他热量影响
的室内或同等条件的自然环境
距车厢外表面0.1m处不大于2m/s遮阳无雨的自然环境
空载,新车,门和通风装置按正常方式关闭,地板排水孔和蒸发器排水孔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除表5规定的布置外,另在蒸
发器空气进出口处各均布四个
车厢外温度稳定在(303±0.5)K,感温元件间温差不大于2K
5.6.3试验仪器
瓦特表;
b)温度计、感温元件;
c)风速计。
5.6.4试验方法
除表5规定的布置外,另在蒸
发器空气进出口处各均布两个
车厢外温度可在298K308K
范围内任意选定,并稳定在
±1.5K内,感温元件间温差不大于3K,车厢内外温差不大于3K
a)在测定车厢漏气量和漏热率后进行此项试验。车厢内外各一个
车外温度不低于273K,
车厢内外温度差不大于5K
b)试验在没有附加热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制冷试验,然后加人附加热负荷,制冷机组继续运行。附加热负荷按公式(4)确定:
Q.≥0.25U(0。-0)
式中:Q附加热负荷,单位为W;U-
一漏热率,单位为W/K,其值见表2。(4)
c)制冷机设备的运行应随内温(温控器调定温度按表3的规定)的波动运行2h以上,然后投人附加加热器(包括风扇)所产生的附加热负荷Q,重新使试验工况达到平衡和稳定,此后继续运行2h以上。在上述两次运行期内,以不大于15min的间隙测取车厢内、外各测点的温度以及加热器和风扇所耗功率。
5.6.5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填入表7。
iKAoNi KAca
冷藏厢式挂车试验车编号
制冷机型号
试验地点
加热总耗功率,W
表7冷减性能静态试验记求装
制冷量
试验日期
环境温度
试验人员
JT/T650—200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