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TB铁路运输标准】 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30 13:43:32
  • TB/T3012-201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3012-2016

  • 标准名称:

    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1.72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3012-2016.Cast steel bolster and side frame for railway freight car.
1范围
TB/T 3012规定了铁道货车用B级钢( ZG25MnNi)、B +级钢( ZG25MnCrNi)、C级钢( ZG25MnCrNiMo)摇枕、侧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质量证明书、记录。
TB/T 3012适用于铁道货车用B级钢、B+级钢、C级钢摇枕、侧架的制造与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钢 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3钢铁及合 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228.1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 1- -2010, ISO 6892-1:2009 MOD)
GB/T 229金 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29- -2007 ,ISO 148-1 :2006 , MOD)
GB/T 6394金 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GB/T 6414-1999铸件尺 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eqv ISO 8062 :1994)
GB/T 15056铸造表 面粗糙度评定 方法
JB/T 5105铸件模样 起模斜度
TB/T1959铁道货车摇枕、侧架静载荷及疲劳试验
TB/T2451铸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金相检验
TB/T 2942机车 车辆用铸钢件通用技术条件
TB/T 3212.2机车 车辆用低合金铸钢金相组织检验图谱第2 部分:C级铸钢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摇枕、侧架应符合本标准和经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及产品图样的规定。
3.1.2 根据摇枕、侧架的受力状态应划分出A、B两个重要部位并在产品图样中规定。摇枕、侧架的A部位、B部位划分见附录A。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5.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012-2016
代替TB/T3012—2006
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
Cast steel bolster and side frame for railway freight car2016-12-15发布
国家铁路局发布
2017-07-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摇枕、侧架A部位、B部位划分方法摇枕、侧架密实度标准图片
摇枕、侧架A部位、B部位射线照相合格级别.摇枕、侧架测量基准
摇枕、侧架密实度检查解剖部位摇枕、侧架重要部位测厚点位置TB/T3012—2016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TB/T3012—2016
本标准代替TB/T3012—2006《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技术条件》。本标准与TB/T3012—2006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增加了B+级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要求(见3.2和3.3);增加了实物力学性能要求(见3.3.2);增加了电弧炉加精炼炉的冶炼工艺要求(见3.5.1);增加了钢的残铝及炼钢还原渣(Fe0)的工艺要求(见3.5.2);增加了钢水出钢后镇静的工艺要求(见3.5.3);增加了轴重25t及以上转向架摇枕、侧架整体芯、自动下芯工艺及轴重25t以上转向架摇枕、侧架连续热处理的工艺要求(见3.5.4);修改了B级钢、B+级钢热处理工艺的要求(见3.5.5,2006年版的3.5.3):增加了铸件开箱、清理的工艺要求(见3.5.6);修改了铸件热处理后清理的工艺要求(见3.5.7,2006年版的3.5.5):修改了目视检查的要求(见3.6.1,2006年版的3.6.2);修改了磁粉检验的要求(见3.6.9,2006年版的3.10.1);修改了密实度检查的要求(见3.7.1,2006年版的3.11);修改了射线探伤检验要求(见3.7.2,2006年版的3.10.2);修改了热处理后焊修坡口制备要求(见3.8.32006年版的3.7.4);增加了施焊时的环境要求(见3.8.5);-增加了铸件温度低于4℃时的处理方式及C级钢焊修的要求(见3.8.6);修改了焊修质量的要求(见3.8.10,2006年版的3.7.8);增加了摇枕、侧架热处理后焊修回火处理推荐温度要求(见3.9.1);修改了摇枕A部位、B部位热处理后焊修处理的要求(见3.9.1.1,2006版的3.8.1.1);修改了摇枕拉杆孔周围50mm范围内热处理后焊修处理要求(见3.9.2.2,2006版的3.8.1.2);
修改了侧架A部位热处理后焊修处理的要求(见3.9.3.1,2006版的3.8.2.1);修改了侧架B部位热处理后焊修处理的要求(见3.9.3.2,2006版的3.8.2.2);修改了侧架中央方框立柱与弹簧撑台面的连接弯角区及其(R+45)mm范围内热处理后焊修处理要求(见3.9.3.2,2006年版的3.8.2.3);修改了静载荷、疲劳试验要求(见3.11,2006年版的3.12);增加了试样制备的要求(见4.1):增加了表面粗糙度检验方法(见4.5.1);增加了内部质量检验方法(见4.6);增加了铸件几何尺寸的检验方法(见4.7);-增加了型式检验、周期检验及出厂检验的检验规则(见5.1、5.2和5.3);删除了试棒不足时,摇枕、侧架的力学性能检验规则(见2006年版的4.2.8);修改了标志要求(见6.1,2006年版的5.1);TB/T3012—2016
修改了质量保证书要求(见6.22006年版的5.2);-增加了转K7型摇枕、侧架A部位、B部位的划分方法(见附录A);-删除了B级铸钢(ZG25MnNi)金相组织检验图谱、C级铸钢(ZG25MnCrNiMo)金相组织检验图谱(见2006版的附录A和附录B);增加了摇枕、侧架A部位、B部位射线照相合格级别要求(见附录C);增加了转K7型摇枕、侧架密实度检查解剖部位示意图(见附录E);增加了摇枕、侧架重要部位测厚点位置要求(见附录F)。本标准由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正锋、蒋田芳、董雯、焦辉、郝施奇、李正强、沈新建。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3012—2001、TB/T3012—2006。V
1范围
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
TB/T3012-2016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货车用B级钢(ZG25MnNi)、B+级钢(ZG25MnCrNi)、C级钢(ZG25MnCrNiMo)摇枕、侧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质量证明书、记录。本标准适用于铁道货车用B级钢、B+级钢、C级钢摇枕、侧架的制造与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10,ISO6892-1:2009MOD)
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229—2007,IS0148-1:2006,MOD)GB/T229
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GB/T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eqvISO8062:1994)GB/T15056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JB/T5105
TB/T1959
TB/T2451
铸件模样起模斜度
铁道货车摇枕、侧架静载荷及疲劳试验铸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金相检验
TB/T2942
机车车辆用铸钢件通用技术条件TB/T3105.1
TB/T3105.3
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无损检测第1部分:射线照相检验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无损检测第3部分:磁粉检验TB/T3105.4—2014铁道货车铸钢摇枕、侧架无损检测第4部分:数字化射线成像及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测
TB/T3211机车车辆用铸钢件射线照相检验参考图谱TB/T3212.1机车车辆用低合金铸钢金相组织检验图谱第1部分:B级铸钢、B+级铸钢TB/T3212.2机车车辆用低合金铸钢金相组织检验图谱第2部分:C级铸钢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摇枕、侧架应符合本标准和经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及产品图样的规定。3.1.2根据摇枕、侧架的受力状态应划分出A、B两个重要部位并在产品图样中规定。摇枕、侧架的A部位、B部位划分见附录A。
3.2化学成分
钢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1
TB/T3012—2016
表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B级钢、B+级钢在低于规定的最大含碳量时,每降低0.01%的碳,允许锰含量比规定的最大值增0.04%,但锰的最高含量不应大于1.20%。3.3力学性能
3.3.1钢的试棒力学性能应符合TB/T2942的相关规定。3.3.2产品抽检或客户有需求时,可以采用实物试样来评定铸钢的力学性能,实物试样力学性能应符合TB/T2942的相关规定。
3.4金相
铸钢的金相分析包括非金属夹杂物、晶粒度和金相组织的评定。非金属夹杂物按TB/T2451评定,应符合表2的规定;晶粒度按GB/T6394进行评定,合格级别应细于或等于6级:B级钢、B+级钢金相组织的评定应符合TB/T3212.1的规定,C级钢金相组织的评定应符合TB/T3212.2的规定。
表2铸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评定等级夹杂物类别
型(球状)夹杂物
Ⅱ型(点网状)夹杂物
Ⅲ型(点状)夹杂物
IV型(群状三氧化二铝)夹杂物3.5工艺要求
合格级别
细系1级~3级,粗系1级
1级~2级
细系1级~3级,粗系1级
3.5.1铸钢应采用电弧炉或电弧炉加精炼炉冶炼。评级图免费标准bzxz.net
第三评级图
第二评级图
第三评级图
第四评级图
3.5.2钢中残铝应控制在0.020%~0.080%范围内;每周至少应抽取一熔炼炉的还原渣(Fe0),进行还原渣(Fe0)含量的检测,其含量不应大于1.0%;每月至少应抽取一个熔炼炉号钢的基尔试块,进行钢的氧含量检测,其含量不应大于0.0060%。钢中残铝、还原渣(Fe0)以及钢中氧含量不作为产品交货依据。3.5.3出钢后(在浇注包内),钢水至少应有5min的镇静时间,浇注温度不应高于1585℃。3.5.4轴重25t及以上的转向架摇枕、侧架应采用整体芯、自动下芯工艺。轴重25t以上的转向架摇枕、侧架应采用连续式热处理工艺。3.5.5摇枕、侧架应进行热处理。B级钢、B+级钢摇枕、侧架应经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热处理;C级钢摇枕、侧架应经正火加回火热处理。当需要重新热处理,重新热处理的次数不应超过2次(回火次数不限)。摇枕、侧架的热处理应符合TB/T2942中相关的要求。3.5.6摇枕、侧架应采用干法落砂,开箱时铸件温度不应高于540℃,清砂方式及其冷却速率不应损害铸件质量。
3.5.7摇枕、侧架最终热处理后的清理不应采用热法清理。3.5.8扭曲变形的摇枕、侧架校正温度不应高于850℃,热处理后校正的铸件应重新进行热处理和检验。3.6表面质量
目视检查时,摇枕、侧架的表面不应存在裂纹,摇枕、侧架上妨碍使用和检查的粘砂应予清除。2
3.6.2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中无明确规定时,铸件的表面粗糙度应为NMRRa100。TB/T3012—2016
3.6.3铸件的外棱和孔的边缘出现的飞边、毛刺应清除干净,棱边应倒圆角;铸件表面明显凸起应打磨平整。
3.6.4非加工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部分不应超过3mm,与周围铸件表面圆滑过渡。3.6.5摇枕、侧架A部位、B部位,不应有明显的铲痕和刻痕;其他部位的铲痕和刻痕深度不应大于2mm;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铲痕和刻痕允许采用磨修的方法去除,并与铸件周边平滑过渡,但磨修部位的壁厚不应小于最小的充许尺寸。3.6.6螺栓(铆钉)孔中心半径25mm范围内非加工的铸造表面应平整。摇枕上允许存在下列不需要修复的缺陷:3.6.7
清理后的铸件壁厚不小于图样规定的最小允许值,且深度小于或等于2mm的局部凹陷,但应a)
修整使之与周围的铸件表面圆滑过渡;b)不影响加工与组装,且高度小于或等于2mm的局部凸起;除A部位外,弥散于摇枕表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mm、深度小于或等于5mm,密度小于或等c)
于每平方厘米3个气孔。
侧架上允许存在下列不需要修复的缺陷:3.6.8
a)A部位清理后的铸件壁厚不小于图样规定的最小允许值,且深度小于或等于2mm,最大尺寸小于或等于10mm,相距不小于100mm的局部凹陷,应修整使之与周围的铸件表面圆滑过渡;其他部位清理后铸件壁厚不小于图样规定的最小允许值,深度小于或等于3mm的缺陷应修b)
整使之与周围的铸件表面圆滑过渡;c):不影响加工与组装,且高度小于或等于2mm的局部凸起;除A部位外,弥散于侧架表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mm、深度小于或等于5mm,密度小于或等d
于每平方厘米3个气孔。
3.6.9表面磁粉探伤应符合以下规定:应对摇枕、侧架A部位、B部位以及图样规定探伤的其他部位进行磁粉探伤。探伤部位不应a)
存在裂纹及横向线状缺陷磁痕;b)摇枕允许单个纵向线状缺陷磁痕长度不大于5mm;允许长度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5mm的分散性缺陷磁痕,在2500mm矩形面积内,累计长度不大于30mm,其面积的长边不大于150mm;
侧架允许单个纵向线状缺陷磁痕长度不大于5mm;允许长度大于等于3mm且小于5mm的c
分散性缺陷磁痕,在2500mm矩形面积内,累计长度不大于24mm,其面积的长边不大于150mm。
摇枕上如有下列缺陷之一时,应予报废:3.6.10
a)A部位,B部位的横向贯通裂纹;b)A部位、B部位上缺陷清除后单个面积超过30cm2,或总面积超过60cm的其他贯通铸造缺陷。
侧架上如有下列缺陷之一时,应予报废:a)A
A部位、B部位上的横向贯通裂纹;A部位长度超过50mm的其他贯通裂纹,或面积超过20cm2的其他贯通缺陷一处,或面积虽b)
未超过20cm但数量多于一处的其他贯通缺陷;B部位上长度超过50mm的其他贯通裂纹;或单个面积超过25cm2,或总面积超过50cm2的c)
其他贯通缺陷。
3.7内部质量
3.7.1密实度
摇枕、侧架铸件的密实度解检查结果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且评定区域内所在截面的集中缩孔3
TB/T3012—2016
的面积不应超过该部位截面内切圆的30%。3.7.2射线照相或数字化射线成像检验3.7.2.1摇枕、侧架A部位、B部位应进行射线照相或数字化射线成像检验。3.7.2.2摇枕侧架射线照相检验结果按照TB/T3211进行评级,评定结果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摇枕、侧架A部位数字化射线成像检验结果应符合TB/T3105.4一2014中规定的不超过4级的要求,B部位数字化射线成像检验结果应符合TB/T3105.4一2014中规定的不超过5级的要求。3.7.2.3超过规定的A类、C类缺陷,按密实度进行评定。3.8焊修要求
3.8.1铸件缺陷的焊修宜在热处理前进行。热处理后不超过3.6.10、3.6.11规定的缺陷允许焊修。3.8.2应采用直流电弧焊机对摇枕、侧架的缺陷进行焊修。焊工应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及上岗证书。
3.8.3全部缺陷应在焊修前除去。要焊修的部位应开出坡口,坡口的制备应采用机械方法或气割及碳弧气刨等热加工方法,但热处理后的焊修,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制备。3.8.4不应电弧击伤铸件表面,不应在铸件的非焊修表面上引弧。3.8.5不应在雨、雪和穿堂风等不利的环境下施焊。3.8.6当铸件温度低于4℃时,允许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后施焊,焊修预热温度不应高于320℃。采用焊条电弧焊时,C级钢摇枕、侧架应预热,预热温度应高于200℃,宜采用整体预热的方式预热铸件;如不能整体预热时,则可采用局部预热,局部预热的范围为在焊缝两侧各取3倍的焊缝处截面厚度。3.8.7采用焊条电弧焊时,焊条应符合TB/T2942的规定。焊修宜采用平焊位置进行焊修。在不能从铸件壁厚两侧施焊的地方,焊修部位的最大深度应3.8.8
在焊缝底部与铸件壁背面留有至少3mm的金属。当缺陷贯穿壁厚,且可从铸壁两侧施焊时,则应使用双“V”或双“U\形坡口从铸壁的两侧进行焊修,双面焊时焊缝根部间隙不应小于3mm,焊修时应反面清根,完全焊透;如果只能单面施焊,则应使用铜板、化学成分相近的钢板或陶瓷作焊接垫板,保证根部完全焊透,焊后应去除焊接垫板,背面应与母材平滑过渡。3.8.9多层焊时,每焊完一层应清除熔渣、缺陷。3.8.10
焊修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应有裂纹、未熔合、未焊满、弧坑等缺陷;非加工部位上的焊修表面应平整,焊修区域与母材应平缓过渡;b)
非加工部位上的焊缝咬边深度,A部位、B部位上不应超过0.5mm,其他部位上不应超过c)
d)A部位、B部位焊修表面不应存在气孔和夹渣。其他部位焊修表面每50cm范围内,允许存在直径不大于2mm的气孔或夹渣,且数量不应超过2个。应对焊修区域进行磁粉探伤检查。3.8.11
3.9热处理后焊修的处理
3.9.1—般要求
当铸件在热处理后焊修时,应根据缺陷情况进行焊后处理。当采用局部消除应力处理时,可采用机械方法或加热方法消除应力,加热及保温范围为距焊修区周围至少100mm范围以内的区域,加热温度不应超过最终热处理回火温度。当采用整体回火热处理时,回火温度宜控制在500℃~550℃,最高不应超过最终热处理回火温度。3.9.2摇
3.9.2.1A部位、B部位清除缺陷后单个面积不超过4cm2、深度小于该处壁厚的1/4,整个A部位、B部位数量各不超过2处且相距不小于150mm时,应进行局部消除应力处理;A部位缺陷清除后单个面积在4cm2~25cm之间,B部位缺陷清除后单个面积在4cm2~30cm之间,且最大深度小于或等于该4
TB/T3012—2016
处壁厚的1/2时,应进行整体回火热处理;A部位缺陷清除后单个面积超过25cm2,B部位缺陷清除后单个面积超过30cm2,且最大深度大于该处壁厚的1/2时,应重新进行正火处理。3.9.2.2摇枕拉杆孔周围50mm范围内焊修后,应进行整体回火处理。3.9.2.3其他部位消除缺陷后,单个面积大于或等于20cm2,深度大于或等于该处壁厚的1/2的焊修区域应进行整体回火热处理。
3.9.2.4其他部位消除缺陷后单个面积小于20cm2深度小于该处壁厚的1/2且总面积不大于30cm的焊修区域不需要回火处理或局部消除应力处理。3.9.3侧
3.9.3.1A部位焊修后应进行整体回火热处理,缺陷清除后单个面积超过20cm2且最大深度大于该处壁厚的1/2时,应重新进行正火处理。3.9.3.2B部位及中央方框立柱与弹簧承台面的连接弯角区及其(R+45)mm范围内,包括该区域延伸至侧架横向边缘,立柱与上弦杆连接弯角区及其(R+45)mm范围内,清除缺陷后单个面积不超过4cm2、深度小于该处壁厚1/4、数量不超过2处且相距不小于100mm时,应进行局部消除应力处理;B部位缺陷清除后单个面积在4cm2~25cm之间,且最大深度小于或等于该处壁厚的1/2时,应进行整体回火热处理;B部位缺陷消除后单个面积大于25cm2,且最大深度大于该处壁厚的1/2时,应重新进行正火处理。
3.9.3.3其他部位消除缺陷后单个面积大于或等于20cm2,深度大于或等于该处壁厚的1/2的焊修区域应进行整体回火热处理。
3.9.3.4其他部位消除缺陷后单个面积小于20cm2,深度小于该处壁厚的1/2且总面积不大于30cm的焊修区域可不需要回火处理或局部消除应力处理。3.10几何尺寸
3.10.1摇枕弹簧承台面、侧架弹簧承台面的平面度公差为3.5mm,如图1所示。摇枕斜楔槽磨耗板安装面应平整,不应有凸起,不应存在深度大于1.6mm的凹陷。单位为毫米
a)摇枕
b)侧架
摇枕、侧架的平面度要求
TB/T3012-2016
3.10.2铸件拔模斜度按JB/T5105执行,摇枕、侧架未注明尺寸公差按GB/T6414一1999的CT12级,壁厚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特殊情况应在产品图样中规定。表3摇枕、侧架壁厚充许偏差
铸件壁厚基本尺寸
>10~16
>16~25
>25~40
上偏差
充许偏差
下偏差
单位为毫米
注:制造方为了保证铸件的密实度,可以在局部区域增加补贴,补贴金属厚度不应计算在金属断面厚度的上偏差内。3.10.3
经机械加工后,摇枕、侧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摇枕、侧架的测量基准的确定按附录D的规定。a)
摇枕两端弹簧承台面对心盘安装面的平行度公差均为3mm,摇枕两端的弹簧承台面的平行b)
度公差为4mm,如图2所示。
单位为毫米
图2摇枕的平行度要求
对有轴箱挡的侧架,轴箱挡两内侧面对承载鞍(或轴箱)承台面的垂直度公差均为0.5mm,如c
图3所示。
单位为毫米
图3侧架轴箱挡两内侧面对承载鞍(或轴箱)承台面的垂直度要求侧架弹簧承台面对侧架纵向中心线(中心平面)的垂直度公差为每100mm长度上为1mm,d)
如图4所示。
纵向中心平面
图4侧架弹簧承台面的垂直度要求TB/T3012-2016
单位为毫米
侧架弹簧承台面对承载鞍(或轴箱)支承面的平行度公差为每100mmx100mm范围内为1mm,如图5所示。
单位为毫米
1/100A
图5侧架弹簧承台面的平行度要求f)对有轴箱挡的侧架,任一轴箱挡对侧架纵向中心线(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为4mm,且一端的轴箱挡对另一端的轴箱挡的对称度公差为2mm,如图6所示。单位为毫米
侧架纵向中心线
图6侧架轴箱挡的对称度要求
g)轴箱挡两内侧面对侧架纵向中心线(中心平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5mm,如图7所示。TB/T3012-2016
侧架纵向中心线
图7侧架轴箱挡两内侧面对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要求3.11静载荷、疲劳试验
单位为毫米
摇枕、侧架静载荷、疲劳试验结果应符合TB/T1959的要求,其中转K5、转K6、转K7型摇枕、侧架疲劳试验按照TB/T1959规定的载荷和循环次数进行试验,试验通过后,摇枕应增加载荷20%,循环次数增加2×10°次进行试验,侧架应增加载荷40%,循环次数增加5×10*次进行试验,摇枕、侧架试验结果应不发生TB/T1959规定的危险裂纹。3.12涂.装
经制造方检查部门或采购方验收合格的摇枕、侧架,应按图样或相关技术要求涂上保护油漆。
4检验方法
4.1试样的制备
4.1.1化学成分分析试样、力学性能试样的制备按TB/T2942的规定执行。4.1.2金相分析用试样从力学性能试验用试棒上制取,金相分析用试棒应与同一熔炼炉号浇注的摇枕、侧架同一炉次热处理。
4.2化学成分
4.2.1化学成分分析以熔炼分析试样的分析结果代表该熔炼炉号摇枕、侧架的化学成分。4.2.2化学成分分析按照TB/T2942的规定进行。4.2.3若用户复验摇枕、侧架的化学成分的结果与制造方提供的分析报告不符合时,按GB/T223和GB/T222仲裁。
4.3力学性能
4.3.1拉伸试验按GB/T228.1进行。拉伸试样的尺寸及加工质量应符合TB/T2942的规定。4.3.2冲击试验按GB/T229进行。冲击试样的尺寸和加工质量应符合TB/T2942的规定。其中V形缺口每周应至少抽检6个试样在投影仪上放大50倍检查。4.4金相分析
4.4.1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按TB/T2451的规定进行。4.4.2
晶粒度检验按GB/T6394的规定进行。4.4.3
金相组织检验按TB/T3212.1、TB/T3212.2的规定进行。4.5表面质量
铸造表面粗糙度的检验按GB/T15056的规定进行。4.5.2表面缺陷采用目视检查。
表面磁粉探伤检验按TB/T3105.3的规定进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