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90100-1999 平型经编机词汇

【纺织行业标准(FZ)】 平型经编机词汇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16:51:47
- FZ/T90100-1999
- 现行
标准号:
FZ/T 90100-1999
标准名称:
平型经编机词汇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9-03-09 -
实施日期:
1999-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38.84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平型经编机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FZ/T 90100-1999 平型经编机词汇 FZ/T90100-1999

部分标准内容:
FZ/T90100—1999
本标准是根据ISO/TC72纺织机械与附件技术委员会,SC3织造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ISO8640-1:1990《纺织机械和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第1部分:传动机构、支架和成圈机件》和ISO8640-2:1990《纺织机械和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第2部分:送经、织物卷取和卷布》制定的,并把该两个标准合并制定为一个标准。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编写规则也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一致。
该国际标准主要是对平型经编机的技术术语一—词汇作了定义和规定,与国内通常使用定义基本一致,本标对国际标准个别不妥之处作合理的修正。本标准从1999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原中国纺织总会技术装备部提出。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带德纺织机械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尧训、徐明苏。352
FZ/T90100--1999wwW.bzxz.Net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申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戴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其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标准项自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厨际电工委员会保持密切关系。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 8640-1、ISO8640-2是由ISO/TC72纺织机械与谢件技术委员会,SC3织造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制定。
7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平型经编机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Vocabulary本标准规定了有关平型经编机技术的术语和定义。FZ/T 90100—1999
ISO 8640-1:1990
eqv iso 8640-2:1990
平型经编机技术术语包括了基本术语和各主要机构、部件术语。这些术语可分成:平行经编机
成圈机件的传动机构
成医机件的支承
成圈机件
导纱和张力装置
纱架和储纱装置
送经装置
织物卷取和卷布装暨
文中简图表明了各种机构、装置的工作原理,但不代表是唯一的,也不代表是最普通的情况。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002.9--1987纺织机械术语针织机分类和术语GB/T8458--1987针织机针距
FZ/T90056—1994纺织机械术语染整机器辅助装置3平型经编机基本术语
3.1平型经编机
机上织针为直线排列,线圈是由一组或多组经纱纵向运动同时形成的针织机。针织机的分类在GB/T 6002.9 中给出。3.2机侧
描述机器特性的参数(见图1):(H)
国家纺织工业局1999-03-09批准354
1999-07-01实施
前侧(V)
后侧(H)
右侧(R)
左侧(L)
3.3机器长度1
机器的总长度。
3.4机器宽度6
机器的总宽度。
3.5公称宽度(最大工作宽度)
FZ/T 90100—1999
针床左右外端的两针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平型经编机的规格是以公称宽度(mm)表示的。3.6工作宽度(穿纱宽度)
穿有经纱的左右端针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单位:mm。3.7针距
在同一针床上相邻两针中心线之间距离,单位:mm。(GB/T8458)3.8机号
每单位长度针床上针的数目。
注:今后“机号”这一术语应避免使用,对针织机的比较应使用针距。3.9机架
机器的支架由墙板和撑档组成。(见图2、图3)回密图
4戏圈机件的传动机构
该传动机构的作用是把相关的运动作转换(见4.1)、传递(见4.2)和导向(见4.3),使成圈机件产生运动。
4.1运动转换器
该转换器为凸轮、曲柄和带连杆的偏心轮,它们将圆周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4.1.1凸轮
具有一个或多个由各种曲率组成的圆柱体(外)表面,一个或多个滚子紫压在其上运动。4.1.1.1单凸轮
只有单一接触表面的凸轮盘(非积极的)。(见图4)4.1.1.2共轭凸轮
两个盘形凸轮位置相互交错,它能使从动件主动地作预期规律的往复移动或摆动。(见图5)4.1.1.3沟槽凸轮
盘形凸轮,具有两个接触表面的环形工作沟槽。(见图6)355
4.1.1.4凸缘凸轮
FZ/T 90100-1999
具有两个接触表面的盘形凸轮,该两面位于一个环形凸轮的两侧。(见图7)4.1.2耦合偏心轮
曲柄或一对同轴圆盘产生正弦运动,该运动通过带连杆的圆盘可形成一个复合运动,将运动传递给其他部件的机件。(见图8和图9)图7
4.2传动件
将运动传递给其他部件的机件。4.2.1推杆
传递轴向运动的可调节杆。(见图10和图11)q
4.2.2传动摆杆
传递运动的单臂或双臂摆杆。(见图12和图13)门
4.2.3连杆
传递运动的连接件。(
(见图14和图15)
4.3导向件
FZ/T 90100-—1999
该机件引导成圈机件的导纱器作直线(见4.3.1)、圆弧(见4.3.2和4.3.3)或环形轨迹运动,其作用就是将传动件的运动转换为成圈运动,4.3.1活塞(传导直线运动)
在导轨表面滑动的滑块或类似的机件(见图16和图17)作直线运动。图16
4.3.2支杆(传导圆弧运动)
以轴为支点支托针床的杆件,可以活套或夹紧在轴上(见图18)作圆孤运动。4.3.3可控支杆(传导圆弧运动)控制传动件运动的支杆。(见图19和图20)2
4.3.4铰接连杆(传导成圈运动)图19
该连杆为连杆系统中的可动件,其作用为引导针床运动并能控制传动装置的运动。(见图21)4.3.5摆动滑块(传导成圈运动)由可控轨道引导的活塞或类似的机件,它们引导针床运动并由传动装量传动。(见图22)图21
5成机件的支承
握持成圈机件的平的或角铁形的平板及其座和支架。5.1针床
握持针或针部件的针板及其座和支架。(见图23)5.2沉降片座
一个或两个握持沉降片的板及其座和支架,用于退圈或脱圖,或退圈、脱圈的功能都具有。(见图5. 3脱菌沉降片座
5.3.1脱圈片板及其支座和支架。脱圈片板具有脱圈的齿,该头口可带栅状齿或不带栅状齿。357
FZ/T90100—1999
5.3.2栅状脱圈片板及其支座,由板、条、丝等形成脱圈箍齿。(见图24、图25、图26和图29)5.
5.4握持沉降片座
起握持线阐和退圈作用的沉降片的板及其座和支架。5.5导纱梳栉
带有导纱针的支座和支架。(见图23、图24、图25、图26和图29)5.6压针板
平压板、花压板或形压板及其支架。(见图23和图25)5.7针芯座
安装针芯机件的板及其支座和支架。5.8握持板退圈板
位于针背后起退圈作用的板。(见图26)5.9针舌器护板(防止针舌关闭板)27)
位于织针针舌一侧,防止针舌在织针带纱时前反弹到闭合位置,带有针片的板及其座和支架。(见图E
5.10引纬板
其作用是在针背与经纱层之间垫放一定长度的纱线安装有衬纬片的板及其座和支架。(见图28)5.11导纱板
带有一条导纱垫纱槽的小板或类似机件。(见图29)5.10
成围机件
FZ/T 90100—1999
引导和绕纱的导纱器、形成线圈的织针等,以及形成并握持线圈的沉降片。6.1导纱器
垫纱时引导经纱成圈的机件。
6.1.1导纱针
一端扁平并有一孔的导纱件。(见图30)6.1.2导纱管
管状导纱件。(见图31)
6.1.3分纱孔板
由一块或几块组成的冲孔的板。(见图32)0
6.1.4衬纬片
在针背和经纱层之间垫放一定长度纱线的机件。(见图28和图33)6.2织针
a)握持线圈的钩形机件,它在垫纱时打开,套圈时关闭。b)握持纱线不成圈的机件。
6.2.1钩针
该织针针头为弹性针钩(弯成钩状),在扁的或圆的针杆上开有针樽(见图34),当套圈前针钩压人槽内使织针闭合。(见图35)
6.2.2舌针
该织针的针头由针钩和活动针舌组成。6.2.2.1活动针舌式舌针
该织针的针舌为自由活动的,针舌靠线圈能打开和关闭。(见图36)图36
6.2.2.2自开式舌针
针舌为自开式,针舌由线圈关闭。6.2.3复合针
具有钩形头和一可单独活动的针芯的织针。图35
6.2.3.1槽针针杆式复合针
FZ/T 90100—1999
具有钩形针头和针杆的织针。针杆开有针槽,针芯可在槽内滑动。针芯在套圈和脱圈时关闭织针,在垫纱时打开织针。(见图37)6.2.3.2管针针杆式复合针
具有钩形针头和管状针杆的织针,管状针杆内有针芯,它在套圈和脱圈时关闭织针,在垫纱时打开织针。(见图38)
6.2.4自闭钩针
针头为针钩和一个侧向开槽的织针,针钩仅在一个方向垫纱和绞绕线圈时打开,在线圈套圈时关闭。(见图39)
6.2.5编织管针
一个弯形管导人纱线并通过一个相对的管针使纱线成圈以生产经编织物。(见图40)6.2.6织长毛绒针、针片
该类织针或类似机件,具有能握持导纱和形成长毛绒圈的截面形状。6.2.6.1织长毛绒针片
在成圈、垫纱或集圈过程中握持底布毛圈的针片。(见图41)6.2.6.2织长毛绒针钩
在戒圈、垫纱或集圈过程中,握持底布毛圈的针钩。(见图42)6.2.6.3织长毛绒导纱针
在成圈、垫纱或集圈过程中握持底布毛圈的导纱器。(见图43)图41
6.3与针相关的成圈机件
在成圈过程中辅助织针的机件。6.3.1关闭织针的机件
关闭针端用的机件,它们由运动转换机构传动。6.3.1.1压针板
具有压针刀口的板或片,它将针钩压入槽内使针关闭。(见图44)360
6.3.1.2针舌
FZ/T90100—1999
以针杆为引导,退圈时打开织针,套圈时关闭织针。6.3.2护针舌器
在织针上升到经纱被安全绕到针钩上的过程中,防止针舌反弹的机件。6.3.2.1防止针舌反拔钢丝
该线是固定的或可动的,握持端在针舌两侧或沿线几个点上。(见图45)6.3.2.2防止针舌关闭板
固定的或可动的片板,安置在针舌一侧。(见图46)6.3.2.3护针舌片
固定的或可动的刀片,安置在针舌一侧。(见图47)?
6.3.2.4开针舌弹簧
舌针装有开式弹簧。
6.4沉降片
用于握持线圈和形成线圈,具有特定形状的平片或类似物。6.4.1脱圈沉降片
用于握持和形成线圈(套圈或脱圈),且具有直形或异形脱圈刀口的平片。(见图48和图50)6.4.2栅状脱圈沉降片
用于持和形成线困,且具有直形脱刀口的平片,连接并安装成与脱圖刀口(套围或脱圈)成直角。(见图49)
6.4.3握持沉降片
用于握持和引导线和线圈(当针上升退圈时),具有特定形状的平片。(见图50和图51)6.4.4复式沉降片
用于握持、引导和形成线围(退圈、套圖或脱圈),具有特定形状的平片。(见图52)361
7导纱和张力装置
FZ/T90100-1999
将纱架和编织机件之间的单根经纱或经纱片分开、导向和(或)转向和(或)张紧的装置。7.1导纱杆(辑)
变更经纱方向的装置。(见图53)(见FZ/T90056)7.2分纱
分隔经纱的装置。(见图54)
7.3导纱箱
分隔经纱和变更经纱方向的箱。(见图55图53
7.4孔板
分隔经纱和变更经纱方向的板。(见图56)7.5张力杆
张紧并改变经纱方向的装置。
(见图57和图58)
7.6张力钩
张并改变单根经纱方向的装置。(见图59)7.7张力钢丝
张紧并改变经纱方向的装置。(见图60)图59
8纱架和储纱装置
FZ/T 90100—1999
承托单根经纱或经纱片,以有效地喂人编织机件的装置。8.1简子架(见图61)
8.2整经轴
绕经纱用的无盘片经轴。(见图62)绕经纱用的带盘片经轴。(见图63)绕经纱用的装多个分段整经轴的经轴。(见图64)图62
9送经装量
经纱输送控制装置,该装置能提供编织所需的张力,并能保持张力均匀。9.1送经罗拉
控制经纱速度的罗拉或成对罗拉,该罗拉从简子座、纱架和分段经轴或经轴上牵拉出经纱。(见图65和图66)
9.2经轴送经装置
该装置控制经纱从经轴输送到编织机件,以保证正常编结。9.2.1手调送经装置
靠手工调节以保证成圈过程中所需纱线张力和长度的装置,其调节由制动器(见9.2.1.1)或齿轮(见9.3.1.2)实现。
9.2.1.1手调送经装置
用制动器调节。(图67)
9.2.1.2手调送经装置-—用齿轮调节。(见图68)图6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是根据ISO/TC72纺织机械与附件技术委员会,SC3织造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ISO8640-1:1990《纺织机械和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第1部分:传动机构、支架和成圈机件》和ISO8640-2:1990《纺织机械和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第2部分:送经、织物卷取和卷布》制定的,并把该两个标准合并制定为一个标准。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编写规则也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一致。
该国际标准主要是对平型经编机的技术术语一—词汇作了定义和规定,与国内通常使用定义基本一致,本标对国际标准个别不妥之处作合理的修正。本标准从1999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原中国纺织总会技术装备部提出。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带德纺织机械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尧训、徐明苏。352
FZ/T90100--1999wwW.bzxz.Net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申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戴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其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标准项自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厨际电工委员会保持密切关系。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 8640-1、ISO8640-2是由ISO/TC72纺织机械与谢件技术委员会,SC3织造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制定。
7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平型经编机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Vocabulary本标准规定了有关平型经编机技术的术语和定义。FZ/T 90100—1999
ISO 8640-1:1990
eqv iso 8640-2:1990
平型经编机技术术语包括了基本术语和各主要机构、部件术语。这些术语可分成:平行经编机
成圈机件的传动机构
成医机件的支承
成圈机件
导纱和张力装置
纱架和储纱装置
送经装置
织物卷取和卷布装暨
文中简图表明了各种机构、装置的工作原理,但不代表是唯一的,也不代表是最普通的情况。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002.9--1987纺织机械术语针织机分类和术语GB/T8458--1987针织机针距
FZ/T90056—1994纺织机械术语染整机器辅助装置3平型经编机基本术语
3.1平型经编机
机上织针为直线排列,线圈是由一组或多组经纱纵向运动同时形成的针织机。针织机的分类在GB/T 6002.9 中给出。3.2机侧
描述机器特性的参数(见图1):(H)
国家纺织工业局1999-03-09批准354
1999-07-01实施
前侧(V)
后侧(H)
右侧(R)
左侧(L)
3.3机器长度1
机器的总长度。
3.4机器宽度6
机器的总宽度。
3.5公称宽度(最大工作宽度)
FZ/T 90100—1999
针床左右外端的两针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平型经编机的规格是以公称宽度(mm)表示的。3.6工作宽度(穿纱宽度)
穿有经纱的左右端针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单位:mm。3.7针距
在同一针床上相邻两针中心线之间距离,单位:mm。(GB/T8458)3.8机号
每单位长度针床上针的数目。
注:今后“机号”这一术语应避免使用,对针织机的比较应使用针距。3.9机架
机器的支架由墙板和撑档组成。(见图2、图3)回密图
4戏圈机件的传动机构
该传动机构的作用是把相关的运动作转换(见4.1)、传递(见4.2)和导向(见4.3),使成圈机件产生运动。
4.1运动转换器
该转换器为凸轮、曲柄和带连杆的偏心轮,它们将圆周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4.1.1凸轮
具有一个或多个由各种曲率组成的圆柱体(外)表面,一个或多个滚子紫压在其上运动。4.1.1.1单凸轮
只有单一接触表面的凸轮盘(非积极的)。(见图4)4.1.1.2共轭凸轮
两个盘形凸轮位置相互交错,它能使从动件主动地作预期规律的往复移动或摆动。(见图5)4.1.1.3沟槽凸轮
盘形凸轮,具有两个接触表面的环形工作沟槽。(见图6)355
4.1.1.4凸缘凸轮
FZ/T 90100-1999
具有两个接触表面的盘形凸轮,该两面位于一个环形凸轮的两侧。(见图7)4.1.2耦合偏心轮
曲柄或一对同轴圆盘产生正弦运动,该运动通过带连杆的圆盘可形成一个复合运动,将运动传递给其他部件的机件。(见图8和图9)图7
4.2传动件
将运动传递给其他部件的机件。4.2.1推杆
传递轴向运动的可调节杆。(见图10和图11)q
4.2.2传动摆杆
传递运动的单臂或双臂摆杆。(见图12和图13)门
4.2.3连杆
传递运动的连接件。(
(见图14和图15)
4.3导向件
FZ/T 90100-—1999
该机件引导成圈机件的导纱器作直线(见4.3.1)、圆弧(见4.3.2和4.3.3)或环形轨迹运动,其作用就是将传动件的运动转换为成圈运动,4.3.1活塞(传导直线运动)
在导轨表面滑动的滑块或类似的机件(见图16和图17)作直线运动。图16
4.3.2支杆(传导圆弧运动)
以轴为支点支托针床的杆件,可以活套或夹紧在轴上(见图18)作圆孤运动。4.3.3可控支杆(传导圆弧运动)控制传动件运动的支杆。(见图19和图20)2
4.3.4铰接连杆(传导成圈运动)图19
该连杆为连杆系统中的可动件,其作用为引导针床运动并能控制传动装置的运动。(见图21)4.3.5摆动滑块(传导成圈运动)由可控轨道引导的活塞或类似的机件,它们引导针床运动并由传动装量传动。(见图22)图21
5成机件的支承
握持成圈机件的平的或角铁形的平板及其座和支架。5.1针床
握持针或针部件的针板及其座和支架。(见图23)5.2沉降片座
一个或两个握持沉降片的板及其座和支架,用于退圈或脱圖,或退圈、脱圈的功能都具有。(见图5. 3脱菌沉降片座
5.3.1脱圈片板及其支座和支架。脱圈片板具有脱圈的齿,该头口可带栅状齿或不带栅状齿。357
FZ/T90100—1999
5.3.2栅状脱圈片板及其支座,由板、条、丝等形成脱圈箍齿。(见图24、图25、图26和图29)5.
5.4握持沉降片座
起握持线阐和退圈作用的沉降片的板及其座和支架。5.5导纱梳栉
带有导纱针的支座和支架。(见图23、图24、图25、图26和图29)5.6压针板
平压板、花压板或形压板及其支架。(见图23和图25)5.7针芯座
安装针芯机件的板及其支座和支架。5.8握持板退圈板
位于针背后起退圈作用的板。(见图26)5.9针舌器护板(防止针舌关闭板)27)
位于织针针舌一侧,防止针舌在织针带纱时前反弹到闭合位置,带有针片的板及其座和支架。(见图E
5.10引纬板
其作用是在针背与经纱层之间垫放一定长度的纱线安装有衬纬片的板及其座和支架。(见图28)5.11导纱板
带有一条导纱垫纱槽的小板或类似机件。(见图29)5.10
成围机件
FZ/T 90100—1999
引导和绕纱的导纱器、形成线圈的织针等,以及形成并握持线圈的沉降片。6.1导纱器
垫纱时引导经纱成圈的机件。
6.1.1导纱针
一端扁平并有一孔的导纱件。(见图30)6.1.2导纱管
管状导纱件。(见图31)
6.1.3分纱孔板
由一块或几块组成的冲孔的板。(见图32)0
6.1.4衬纬片
在针背和经纱层之间垫放一定长度纱线的机件。(见图28和图33)6.2织针
a)握持线圈的钩形机件,它在垫纱时打开,套圈时关闭。b)握持纱线不成圈的机件。
6.2.1钩针
该织针针头为弹性针钩(弯成钩状),在扁的或圆的针杆上开有针樽(见图34),当套圈前针钩压人槽内使织针闭合。(见图35)
6.2.2舌针
该织针的针头由针钩和活动针舌组成。6.2.2.1活动针舌式舌针
该织针的针舌为自由活动的,针舌靠线圈能打开和关闭。(见图36)图36
6.2.2.2自开式舌针
针舌为自开式,针舌由线圈关闭。6.2.3复合针
具有钩形头和一可单独活动的针芯的织针。图35
6.2.3.1槽针针杆式复合针
FZ/T 90100—1999
具有钩形针头和针杆的织针。针杆开有针槽,针芯可在槽内滑动。针芯在套圈和脱圈时关闭织针,在垫纱时打开织针。(见图37)6.2.3.2管针针杆式复合针
具有钩形针头和管状针杆的织针,管状针杆内有针芯,它在套圈和脱圈时关闭织针,在垫纱时打开织针。(见图38)
6.2.4自闭钩针
针头为针钩和一个侧向开槽的织针,针钩仅在一个方向垫纱和绞绕线圈时打开,在线圈套圈时关闭。(见图39)
6.2.5编织管针
一个弯形管导人纱线并通过一个相对的管针使纱线成圈以生产经编织物。(见图40)6.2.6织长毛绒针、针片
该类织针或类似机件,具有能握持导纱和形成长毛绒圈的截面形状。6.2.6.1织长毛绒针片
在成圈、垫纱或集圈过程中握持底布毛圈的针片。(见图41)6.2.6.2织长毛绒针钩
在戒圈、垫纱或集圈过程中,握持底布毛圈的针钩。(见图42)6.2.6.3织长毛绒导纱针
在成圈、垫纱或集圈过程中握持底布毛圈的导纱器。(见图43)图41
6.3与针相关的成圈机件
在成圈过程中辅助织针的机件。6.3.1关闭织针的机件
关闭针端用的机件,它们由运动转换机构传动。6.3.1.1压针板
具有压针刀口的板或片,它将针钩压入槽内使针关闭。(见图44)360
6.3.1.2针舌
FZ/T90100—1999
以针杆为引导,退圈时打开织针,套圈时关闭织针。6.3.2护针舌器
在织针上升到经纱被安全绕到针钩上的过程中,防止针舌反弹的机件。6.3.2.1防止针舌反拔钢丝
该线是固定的或可动的,握持端在针舌两侧或沿线几个点上。(见图45)6.3.2.2防止针舌关闭板
固定的或可动的片板,安置在针舌一侧。(见图46)6.3.2.3护针舌片
固定的或可动的刀片,安置在针舌一侧。(见图47)?
6.3.2.4开针舌弹簧
舌针装有开式弹簧。
6.4沉降片
用于握持线圈和形成线圈,具有特定形状的平片或类似物。6.4.1脱圈沉降片
用于握持和形成线圈(套圈或脱圈),且具有直形或异形脱圈刀口的平片。(见图48和图50)6.4.2栅状脱圈沉降片
用于持和形成线困,且具有直形脱刀口的平片,连接并安装成与脱圖刀口(套围或脱圈)成直角。(见图49)
6.4.3握持沉降片
用于握持和引导线和线圈(当针上升退圈时),具有特定形状的平片。(见图50和图51)6.4.4复式沉降片
用于握持、引导和形成线围(退圈、套圖或脱圈),具有特定形状的平片。(见图52)361
7导纱和张力装置
FZ/T90100-1999
将纱架和编织机件之间的单根经纱或经纱片分开、导向和(或)转向和(或)张紧的装置。7.1导纱杆(辑)
变更经纱方向的装置。(见图53)(见FZ/T90056)7.2分纱
分隔经纱的装置。(见图54)
7.3导纱箱
分隔经纱和变更经纱方向的箱。(见图55图53
7.4孔板
分隔经纱和变更经纱方向的板。(见图56)7.5张力杆
张紧并改变经纱方向的装置。
(见图57和图58)
7.6张力钩
张并改变单根经纱方向的装置。(见图59)7.7张力钢丝
张紧并改变经纱方向的装置。(见图60)图59
8纱架和储纱装置
FZ/T 90100—1999
承托单根经纱或经纱片,以有效地喂人编织机件的装置。8.1简子架(见图61)
8.2整经轴
绕经纱用的无盘片经轴。(见图62)绕经纱用的带盘片经轴。(见图63)绕经纱用的装多个分段整经轴的经轴。(见图64)图62
9送经装量
经纱输送控制装置,该装置能提供编织所需的张力,并能保持张力均匀。9.1送经罗拉
控制经纱速度的罗拉或成对罗拉,该罗拉从简子座、纱架和分段经轴或经轴上牵拉出经纱。(见图65和图66)
9.2经轴送经装置
该装置控制经纱从经轴输送到编织机件,以保证正常编结。9.2.1手调送经装置
靠手工调节以保证成圈过程中所需纱线张力和长度的装置,其调节由制动器(见9.2.1.1)或齿轮(见9.3.1.2)实现。
9.2.1.1手调送经装置
用制动器调节。(图67)
9.2.1.2手调送经装置-—用齿轮调节。(见图68)图6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10010-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FZ/T01031-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 抓样法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078-2018 服装衬布吸氯泛黄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