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纺织行业标准(FZ)】 针织横机词汇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16:48:41
  • FZ/T90103-199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90103-1999

  • 标准名称:

    针织横机词汇

  •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9-03-09
  • 实施日期:

    1999-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67.71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59.120纺织机械
  • 中标分类号:

    纺织>>纺织机械与器具>>W90纺织机械与器具综合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EQVISO 11675:1994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2-12634
  • 页数:

    8页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3-24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施尧训、徐明苏、李俊龙、黄元顺、徐新昌、吴银保
  • 起草单位:

    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潭州红旗机器厂、燕兴机械厂、上海第二毛麻机械厂
  • 归口单位:

    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
  • 提出单位:

    原中国纺织总会技术装备部
  • 发布部门:

    国家纺织工业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针织横机技术的术语。文中简图表示各装置的工作原理,但不代表是唯一的或是最通常的设置。 FZ/T 90103-1999 针织横机词汇 FZ/T90103-199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FZ/T90103—1999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ISO/TC72纺织机械与附件技术委员会、SC3织造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1675:1994《针织横机一一词汇》制定的。本标准等效采用该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主要是对针织横机的技术术语词汇作了定义和规定,与国内通常使用情况定义基本一致,本标准对该国际标准个别词语作了修正。本标准从1999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原中国纺织总会技术装备部提出。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纺织机械研究所、漳州红旗机器厂、燕兴机械厂、上海第二毛麻机械厂、常熟练塘颜巷针织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尧训、徐明苏、李俊龙、黄元顺、徐新昌、吴银保。377
FZ/T90103-1999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定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11675是由ISO/TC72纺织机械与附件技术委员会SC3织造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制定。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针织横机词汇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Vocabulary本标准规定了有关针织横机技术的术语。FZ/T 90103—1999
eqv ISO 11675:1994
文中简图表示各装置的工作原理,但不代表是唯一的或是最通常的设置。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FZ/T90029.2-—1991针织用针分类、术语及产品代号编法舌针术语3术语与定义
3.1针织横机
用于编织针织物的机器,它带有单独运动的成圈机件(例如织针)排列在一个或多个平面针床上,使一横列上的线圈依次形成。
针织横机可用以下特性更详细地描述:机构(例如手动的、动力传动的、自动的);结构特征(例如V型或平型配置针床的);一成圈系统数(例如2系统);
一选针机构(例如机械选针机构或电子选针机构);用途(例如羊毛衫、手套)。
3.2针织横机机构
3.2.1手动针织横机
由人工操作的针织横机。
3.2.2动力传动的针织横机
由电动机传动三角座的针织横机或具有半自动功能的针织横机。3.2.3自动针织横机
3.3针织横机结构特征(根据成圈机件的排列)3.3.1V型配置针床针织横机
主要用于生产罗纹织物的针织横机,其成圈机件(如织针)V型交错配置在相对的针床针槽中,每个编织系统形成一个线圈横列。
3.3.2平型配置针床针织横机
主要用于生产双反面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它有两个相对的针床和相对的互相对准的针槽,成圈机件(如双头针)在其间通过挺针片从一个针床移动到另一个针床上。每个编织系统形成一个线圈横列。3.4、侧边和尺寸(见图1、图2)国家纺织工业局1999-03-09批准1999-07-01实施
3.4.1前侧(V)。
后侧(H)。
3.4.3右手侧(R)。
3.4.4左手侧(L)。
3.4.5机器宽度1
FZ/T 90103—1999
机器的总宽度,包括分离的开关柜占用的空间。3.4.6机器深度b
机器的总深度,包括分离的开关柜占用的空间。3.4.7机器高度h
机器的总高度。
3.4.8公称宽度
针床上两个最外端的针槽中心线间的距离,单位:mm。公称宽度也表示机器最大工作宽度。3.4.9工作宽度
两个最外端的工作针槽中心线间的距离,单位:mm。3.4.10针距
在同一针床上相邻两针槽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单位:mm。3.4.11机号
在一个针床上每单位长度(25.4 mm)的织针数。【但\机号\(gauge)应避免其他含义。在对成图机件直接比较时,应用针距}。
3.4.12针数
3.4.12.1总针数
针床总针数,也为公称宽度上的针数,计算见式(1):总针数一
3.4.12.2工作针数
公称宽度
在一个针床上,相应工作宽度的针数,计算见式(2):工作宽度±1
工作针数三
3.5机架
(2)
机器的支撑架,它由以横向构件连接的支撑墙板或带支撑墙板和脚的床身组成,可进行装配或侧面固定。
3.5.1针床座(见图3)
固定针床的机架零件。
3.5.2三角座导轨(见图3)
3.6驱动装置
FZ/T 90103--1999
3. 7. 1 3. 7. 1
成圈过程和机械控制所需运动的驱动机构。3.7针床(见图4)
带有织针和引导其运动导向的针槽的板。3.7.1前针床(见图3)
位于机器前侧的针床。
3.7.2后针床(见图3)
位于机器后侧的针床。
3.7.3针槽
开在针床上的织针的导向槽。
3.7.4槽壁
两个相邻针槽间的槽壁。
3.7.5脱圈梳栉
针床的上缘,线圈在此形成。
3.7.6脱片
组成脱圈梳栉的齿片。
3.7.7脱圈片刀口
脱圈片的外边缘。
3.7.8脱圈底面
脱圈片间的槽底平面。
3.7.9脱圈头口(见图4)
脱圈底面的外边缘。
3.7.10针床间距W(见图3)
前后针床上的脱圈头口之间的距离。3.7.11挺针片床
FZ/T 90103—1999
开有放置选针用辅助零件导向槽平板。3.7.12织针(舌针)
见 FZ/T 90029. 2。
3.7.13针托
织针工作和空程的限位零件。
3.7.14挺针片、沉降片
织针运动与成圈的辅助零件。
3.7.15压针板(俗称上塞铁或针尺)在针床上为织针导向并防止其跳出针槽的板。3.7.16针托压板(俗称下塞铁)在针床上,针托限位用的板。
3.8三角座(俗称机头座)
安装织针和导纱器运动控制装置的支座。3.8.1三角座部件(见图3)
在一个针床(前或后)上运行的部件。3.8.2弓形架bZxz.net
前后三角座部件的连接件。
3.9三角系统
用于控制和移动织针、挺针片或其他辅助机件的机构。3.9.1罗纹编织三角系统(见图5)用于编织单面平针织物和罗纹织物的三角系统。3. 9.123 9. 7
3. 9. 11 3. 9. 5
2双反面编织三角系统(见图6)3. 9.63, 9.5 3. 9.10 3.9.11 3.9.12 3.9.7 3. 9. 4图6
用于编织单面平针织物,罗纹织物和双反面织物的三角系统。3.9.3哇编及圆简形编织三角系统用于编织单面平针织物、罗纹织物和集围(长、短集圈)织物以及圆简形单面平针织物的三角系统。3.9.4三角底板
三角零件的安装板。
3.9.5成圈起针三角
使织针、挺针片和其他辅助机件移动到成圈位置的三角。382
3.9.6集圈起针三角
FZ/T 90103—1999
使织针、挺针片和其他辅助机件移动到集圈位置的三角。3.9.7弯纱三角
引导织针、挺针片和其他辅助机件下降的三角。3.9.8受圈起针三角
在移圈时使织针、挺针片和其他辅助机件运动到接受线圈位置的三角。3.9.9移圈起针三角
在移圈时使织针、挺针片和其他辅助机件运动到移圈位置的三角。3.9.10换针起针三角
在织造双反面针织物时,使织针从一个针床移动到另一个针床上的三角。3.9.11限位三角
用于限制织针活动的三角。
3.9.12三角针道
导引针、挺针片和其他辅助机件针的轨道。3.10三角编织系统(见图7)
在三角座滑架的一个行程中形成线圈横列数的三角装置。3.10.1
3.10.1单三角系统。
3.10.2双三角系统。
3.10.3三重三角系统。
3.11导纱装置(见图8)
把从纱简上退绕下来的纱线导引到织针上的装置。3.11.1导纱器
导纱臂上的在织针上方移动的部件。3.11.2导纱臂
导纱装置上的连接导纱器与导纱滑架的部件。3.11.3导纱滑架
在纱架导轨上滑动的部件。
3.11.4纱架导轨
导轨横卧与针床平行,导纱滑架沿导轨滑动。3.11.5导纱限位块
导纱滑架动程的限位装置。
3.12针刷
使针舌张开并保持开启位置的装置。383
3.13织物牵拉装置(见图9)
自动将织物向下牵拉的机构。
3.14输纱与检测系统
3.14.1纱线张力器
控制纱线张力的机构。
3.14.2导纱机架
FZ/T 90103—1999
固定纱简、导纱机件、纱线张力器和监测装置的机架。3.15控制器
用于自动控制所有或部分机器功能的装置。3.16选针装置
用于单针选针的装置,
3.17调换纱架装置
用于调换纱架的控制装盘。
3.18针床移动机构
移动针床的机构。
3.19间距调节装置
用于调节针床间距的装置。
3.20润滑系统
对机器进行人工或自动润滑的系统。3.21清洁系统
对机器自动清洁的系统。
3.22防护齿轮
用于故障预防的齿轮。
3.23专用装置
标准设备以外的附加装置(如线圈孤形器、拉伸板)。38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