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 01019-1992 纺织品 缝迹型式 分类和术语

【纺织行业标准(FZ)】 纺织品 缝迹型式 分类和术语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18:45:07
- FZ01019-1992
- 现行
标准号:
FZ 01019-1992
标准名称:
纺织品 缝迹型式 分类和术语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2-03-12 -
实施日期:
1992-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779.03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对各种用于手缝和机器缝的缝迹型式进行分类、编号、说明和图解。本标准中的术语、缝迹型式说明和代号识别系统适用于纺织品及其他制品的缝制使用。 FZ 01019-1992 纺织品 缝迹型式 分类和术语 FZ01019-1992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纺织品
缝迹型式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分类和术语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915-91《纺织品-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FZ 01019—92
一分类和术语》。
缝迹型式—
本标准对各种用于手缝和机器缝的缝迹型式进行分类、编号、说明和图解。本标准中的术语、缝迹型式说明和代号识别系统适用于纺织品及其他制品的制使用。2定义
2.1线迹
由一根或~根以上的缝线线圈以自串联圈、互串联圈穿入或穿过缝料而形成的一个结构单元。线迹可由下列方式形成:
不用缝料;
在缝料内部,
穿过缝料,
在缝料上面。
2.1.1自串联圖
一缝线线围穿过同一缝线的另一线圈(图1)。2. 1. 2 互串联圈
一缝线线图穿过不同缝线形成的另一线圈(图2)。2.1.3交叉联圈
缝线越过或绕过另一缝线的线圈(图3)。C JO
2.2缝迹型式
一种与缝料有关、重复形成的线迹组。表明了表示一缝迹型式的最少线迹数(图4)。2.3缝线组
起同一作用,例如针或弯针的缝线数,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2-03-12批准1992-10-01实施
3分类
FZ01019—92
缝迹型式分为六个系列。这些系列的特征如下。3.1系列100——链式缝迹
在此系统中,缝迹型式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针线形成,并以自串联圈为特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缝线线圈穿过缝料,并与穿过缝料后的继后的一个或几个线圈借自串联圈联结。3.2系列200-仿手工缝迹
在此系列中,以手工线迹为起始的缝迹型式是以单根缝线为特征。缝线以单线型式穿过缝料来形成缝迹。
3.3系列300-——锁式缝迹
在此系列中,缝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或二组以上的交叉联圈。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与第二组的一根或几根缝线联结。3.4系列400——
多线链式缝迹
在此系列中,缝迹型式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缝线的互串联圈。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借交叉联圈和互串联圈与另一组缝线的一些线圈联结。3.5系列500—
包缝缝迹
在此系列中,缝迹型式由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至少有一组缝线形成线圈的包绕缝料的边。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在继后的线圈穿过缝料以前借自串联圈联结;或在第一组的缝线的继后的线圈组再次穿过缝料以前借自串联圈与一个或几个互串联圈组的线圈联结。3.6系列600—覆盖链式缝迹
在此系列中,缝迹型式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有二组缝线覆盖住缝料的两个表面。第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已敷放在缝料表面的第三组缝线的线圈,而后再穿过缝料,在这里,它们与在缝料下面的第二组缝线的线圈互串联圈。这种作业的一个例外情况是缝迹型式601,在这里只使用两组缝线,而第三组缝线的作用则由第一组中的一根缝线来完成。4代号
4.1缝迹型式
各缝迹型式系列均用3位数字中的第一位数字作为代号和进行识别。每系列中的各缝迹型式由第二位和第三位数字作为代号和进行识别。4.2复合缝迹型式
缝迹型式的复合用各个缝迹型式的代号以一圆点分开来表示,例如(401.502)。5图例使用说明
在缝迹型式图例中使用的绘制规定如下。5.1所有图例均用透视图。
5.2继后缝迹形成的方向是从右到左。5.3每一缝迹型式只用所示每根缝线的个线头来起始和结束,并且针线在垂直方向由缝料引开。5.4全部针线都面成明线,而所有其他线均画成阴影线。5.5所有针线以1,2,3··数字表示,所有底线以a,b.表示.所有覆盖线以Z,Y,X·表示。5.6只在有助于清楚处才将缝料画出来,例如在系列500中。注:在上述绘制体例不能清楚表示出缝迹型式的某些情况下,采用平面简率。230
6图例
图例包括下列缝迹型式:
系列100
101105
系列200
206219
系列300
301315
302316
312326
313327
FZ01019-92
系列400
系列100
系列500
系列600
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侧穿过续料,并在另一侧自串联围。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键迹型式由二根针线(1 和2)形成。其线围由针一侧穿过缝料。缝线 2 与缝线 1 在缝料的另一侧自串联圈。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1
FZ01019—92
续表1
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再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于针的下穿刺点处自串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侧穿过缝料,再经一距离回穿过缝料到针一侧,在缝料的针一侧针的下一穿刺点处自串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再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于缝迹形成的轴线上在针的下一穿刺点处自串联團。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图由针-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自串联围。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型以外,这种缝迹型式与 101 相同。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到另一侧并经一距离回穿过缝料到针一侧。 缝线在下一线图穿过续料处自串联图。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01
FZ01019--92
表2系列200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针线(1和2)形成。它们通过同一穿刺孔从相反方向穿过缝料,而后它们前移适当长度,并从相反方向通过另一穿刺孔回穿过缝料,两线并不交叉联图或互串联圈。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前移一适当长度,再回穿过缝料,并在前述缝线露出点处回穿过缝料之前,后移原长度的一半。此缝迹型式常用于其他缝迹型式的起始或结束处。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斜向移过一线迹宽度。再回穿过缝料,并在再次穿过缝料之前后移适当长度。而后斜向回移过缝料一线迹宽度。再穿过缝料,并以相同长度向后回穿过缝料。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在针-侧形成二列平行断续的偏移的缝迹,而在另一一侧则形成十字交叉花型(用手工缝制时,这种缝迹型式通常从左向右缝。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前移一适当长度,再回穿过缝料。并在再次回穿过缝料之前,后移原长度的三分之一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二次,在与连续缝迹形成方向成直角的位置露出,并从形成线圈的前一线迹的缝线上方越过。继后的线迹按选定的间距配置,可缝得稀些或密些(用手工缝制时,这种缝迹型式从左向右)。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3
FZ01019—92
续表2
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前移一适当长度,并回穿过缝料。针穿刺点可以紧接在一起,以将缝料打折,或达到标准尺寸。或加大间距,或以变化的间距交替。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包绕缝料的卷边,并前移,在与前述缝线露出处一直线上穿过缝料。
这种缝迹型式通常用于细薄缝料,从左向右缝,可用变化的间距。其主要用途是使边、缝等整齐。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单层缝料,向前穿过卷起来的折边与前述缝线穿过成一直线,在前面略微露出,并缝住极少量的缝料。然后缝线前移,并在折边下方穿过缝料,重复这种线迹。极少量的缝料被缝住。
这种缝迹型式在要求最终应不露出任何线迹时使用。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折叠的缝料,并在上方穿入单层缝料一短距离和稍徽向右。而后缝线斜向回穿过折成双层的缝料,到与前述缝线露出点在一直线上的一点。
这种缝迹型式用于将一缝料缝在另一缝料上,例如将衬里缝在服装上。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的折叠边,并在由缝料中露出之前在折叠层内前移一适当长度(要将缝线略为拉紧)。而后在缝线露出点略后的一点处穿过缝料一相对的折垂边。这种缝迹型式用来将两个折叠边,例如领圈和衣领缝在一起。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17
FZ 01019-92
续表2
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斜向穿过缝料层。在露出点处后移一适当长度。再与前一斜向线段交叉,斜向回穿过缝料。
这种缝迹型式只在两侧看到微小的凹痕,并用于将边缝牢在裁剪服装上。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在水平方向穿过缝料或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并在同一侧露出。所有拉过的缝线线段均与和缝迹型式形成方向成一直线的继后针的穿刺方向成锐角。
缝迹的交替行列是在相反方向形的,并相互错开。这种缝迹型式用于以衬里和面料缝制领圈和衣领的过程中,将衬里缝在领圈和衣领的面料上。也用于将硬衬帆布缝牢在衬里上,缝线往往完全穿过两种缝料。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靠近裁剪边由缝料穿过,并与钮孔线成直角向前拉到缝料下方,穿过缝料露出,并穿过前一线迹缝线的一个线圈。然后拉紧缝线,将线圈拉向裁剪边,在这里形成一个结子。这种缝迹用于锁成钮孔的裁剪边。可用各种方法完成这一作业,从左或从右,从下面或从上面衬入纱线,并可缝上一条嵌带,以使其较为牢固。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表3系列300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的一个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交叉联圈。缝线1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被缝的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5
FZ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 2)和一根底线(a)。缝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 交叉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四根缝线形成:三根针线(1,2和3)和一根底线(a)。缝线 1,2 和 3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 a 交叉联图。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 的线图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叉联图。缝线1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被缝的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型以外,与301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 2)和一根底线(a)。缝线 1 和 2 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联图。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型以外,与302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306
FZ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叉联圈。
针穿刺与连续缝迹形成方向垂直。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五根缝线形成:四根针线(1,2,3和4)和一根底线(a)。缝线1,2,3和4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衡与缝线a交叉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叉联图。缝线1被往回拉,交叉联处于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
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各对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形以外,与301相同。
最少要用四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一根底线(a)。键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7
FZ 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一根底线(a)。缝线1 和 2 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 交叉联圈。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形以外,与309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一根底线(a)。缝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 交叉联圈。缝线1 和 2 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一根底线(a)。缝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叉联圈。缝线1和2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形以外,与311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根针线(1)和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人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叉联圈。
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形以外,与317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314
FZ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侧露出,在这里,,它自串联,并与缝线a交叉联圈,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六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二根底线(a和b)和二根覆盖线(Z和Y)。缝线1和2的线圈穿过已横敷在缝料针一侧的覆盖线乙和Y的线圈;而后它们穿过缝料,在这里,在另一侧,缝线1的一个线图与缝线a交艾联圈,缝线2的一个线阖与缝线b 交叉联圈。缝线 1 和 2 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被缝合的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覆盖线Z和Y呈对称交叉配置。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四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二根底线(a 和b)。缝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在另一侧,缝线1的线圈与缝线a交叉联圈,而缝线 2 的线图则与缝线 b 交叉联圈。缝线 1 和 2 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缝料的表面之间的当中部分。在针下一穿刺处,缝线1与缝线b交叉联圜,缝线2与缝线a 交叉联圈。这一过程反复交替进行。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叉联圈,针的穿刺与继后缝迹形成方向成一直线。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 1的线图由针一侧穿过缝线a 的线圈,而后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文联圈,针的穿刺与继后缝迹形成方向戒一直线。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9
FZ 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根底线(a)。缝线1的环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叉联圈。缝线1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被缝合的缝料的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这种缝迹型式除了缝线1的环圈在与缝线a交叉联圈处扭转以外,与301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线a的线圈,并在以后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a
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叉联圈。针的穿刺与继后缝迹形成方向成直角。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321~327
这些缝迹型式与301相同。但是,如平面简图所示,表示了不同的缝迹花型表4系列400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根针线(1)和—根弯针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穿过在另一侧的缝线a的一个线圈,而后它与缝线a的第二个线圈互串联圈。互串联圈相对于缝料拉紧。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纺织品
缝迹型式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分类和术语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915-91《纺织品-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FZ 01019—92
一分类和术语》。
缝迹型式—
本标准对各种用于手缝和机器缝的缝迹型式进行分类、编号、说明和图解。本标准中的术语、缝迹型式说明和代号识别系统适用于纺织品及其他制品的制使用。2定义
2.1线迹
由一根或~根以上的缝线线圈以自串联圈、互串联圈穿入或穿过缝料而形成的一个结构单元。线迹可由下列方式形成:
不用缝料;
在缝料内部,
穿过缝料,
在缝料上面。
2.1.1自串联圖
一缝线线围穿过同一缝线的另一线圈(图1)。2. 1. 2 互串联圈
一缝线线图穿过不同缝线形成的另一线圈(图2)。2.1.3交叉联圈
缝线越过或绕过另一缝线的线圈(图3)。C JO
2.2缝迹型式
一种与缝料有关、重复形成的线迹组。表明了表示一缝迹型式的最少线迹数(图4)。2.3缝线组
起同一作用,例如针或弯针的缝线数,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2-03-12批准1992-10-01实施
3分类
FZ01019—92
缝迹型式分为六个系列。这些系列的特征如下。3.1系列100——链式缝迹
在此系统中,缝迹型式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针线形成,并以自串联圈为特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缝线线圈穿过缝料,并与穿过缝料后的继后的一个或几个线圈借自串联圈联结。3.2系列200-仿手工缝迹
在此系列中,以手工线迹为起始的缝迹型式是以单根缝线为特征。缝线以单线型式穿过缝料来形成缝迹。
3.3系列300-——锁式缝迹
在此系列中,缝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或二组以上的交叉联圈。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与第二组的一根或几根缝线联结。3.4系列400——
多线链式缝迹
在此系列中,缝迹型式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缝线的互串联圈。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借交叉联圈和互串联圈与另一组缝线的一些线圈联结。3.5系列500—
包缝缝迹
在此系列中,缝迹型式由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至少有一组缝线形成线圈的包绕缝料的边。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在继后的线圈穿过缝料以前借自串联圈联结;或在第一组的缝线的继后的线圈组再次穿过缝料以前借自串联圈与一个或几个互串联圈组的线圈联结。3.6系列600—覆盖链式缝迹
在此系列中,缝迹型式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有二组缝线覆盖住缝料的两个表面。第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已敷放在缝料表面的第三组缝线的线圈,而后再穿过缝料,在这里,它们与在缝料下面的第二组缝线的线圈互串联圈。这种作业的一个例外情况是缝迹型式601,在这里只使用两组缝线,而第三组缝线的作用则由第一组中的一根缝线来完成。4代号
4.1缝迹型式
各缝迹型式系列均用3位数字中的第一位数字作为代号和进行识别。每系列中的各缝迹型式由第二位和第三位数字作为代号和进行识别。4.2复合缝迹型式
缝迹型式的复合用各个缝迹型式的代号以一圆点分开来表示,例如(401.502)。5图例使用说明
在缝迹型式图例中使用的绘制规定如下。5.1所有图例均用透视图。
5.2继后缝迹形成的方向是从右到左。5.3每一缝迹型式只用所示每根缝线的个线头来起始和结束,并且针线在垂直方向由缝料引开。5.4全部针线都面成明线,而所有其他线均画成阴影线。5.5所有针线以1,2,3··数字表示,所有底线以a,b.表示.所有覆盖线以Z,Y,X·表示。5.6只在有助于清楚处才将缝料画出来,例如在系列500中。注:在上述绘制体例不能清楚表示出缝迹型式的某些情况下,采用平面简率。230
6图例
图例包括下列缝迹型式:
系列100
101105
系列200
206219
系列300
301315
302316
312326
313327
FZ01019-92
系列400
系列100
系列500
系列600
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侧穿过续料,并在另一侧自串联围。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键迹型式由二根针线(1 和2)形成。其线围由针一侧穿过缝料。缝线 2 与缝线 1 在缝料的另一侧自串联圈。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1
FZ01019—92
续表1
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再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于针的下穿刺点处自串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侧穿过缝料,再经一距离回穿过缝料到针一侧,在缝料的针一侧针的下一穿刺点处自串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再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于缝迹形成的轴线上在针的下一穿刺点处自串联團。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图由针-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自串联围。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型以外,这种缝迹型式与 101 相同。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其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到另一侧并经一距离回穿过缝料到针一侧。 缝线在下一线图穿过续料处自串联图。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01
FZ01019--92
表2系列200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针线(1和2)形成。它们通过同一穿刺孔从相反方向穿过缝料,而后它们前移适当长度,并从相反方向通过另一穿刺孔回穿过缝料,两线并不交叉联图或互串联圈。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前移一适当长度,再回穿过缝料,并在前述缝线露出点处回穿过缝料之前,后移原长度的一半。此缝迹型式常用于其他缝迹型式的起始或结束处。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斜向移过一线迹宽度。再回穿过缝料,并在再次穿过缝料之前后移适当长度。而后斜向回移过缝料一线迹宽度。再穿过缝料,并以相同长度向后回穿过缝料。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在针-侧形成二列平行断续的偏移的缝迹,而在另一一侧则形成十字交叉花型(用手工缝制时,这种缝迹型式通常从左向右缝。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前移一适当长度,再回穿过缝料。并在再次回穿过缝料之前,后移原长度的三分之一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二次,在与连续缝迹形成方向成直角的位置露出,并从形成线圈的前一线迹的缝线上方越过。继后的线迹按选定的间距配置,可缝得稀些或密些(用手工缝制时,这种缝迹型式从左向右)。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3
FZ01019—92
续表2
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前移一适当长度,并回穿过缝料。针穿刺点可以紧接在一起,以将缝料打折,或达到标准尺寸。或加大间距,或以变化的间距交替。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包绕缝料的卷边,并前移,在与前述缝线露出处一直线上穿过缝料。
这种缝迹型式通常用于细薄缝料,从左向右缝,可用变化的间距。其主要用途是使边、缝等整齐。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单层缝料,向前穿过卷起来的折边与前述缝线穿过成一直线,在前面略微露出,并缝住极少量的缝料。然后缝线前移,并在折边下方穿过缝料,重复这种线迹。极少量的缝料被缝住。
这种缝迹型式在要求最终应不露出任何线迹时使用。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折叠的缝料,并在上方穿入单层缝料一短距离和稍徽向右。而后缝线斜向回穿过折成双层的缝料,到与前述缝线露出点在一直线上的一点。
这种缝迹型式用于将一缝料缝在另一缝料上,例如将衬里缝在服装上。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穿过缝料的折叠边,并在由缝料中露出之前在折叠层内前移一适当长度(要将缝线略为拉紧)。而后在缝线露出点略后的一点处穿过缝料一相对的折垂边。这种缝迹型式用来将两个折叠边,例如领圈和衣领缝在一起。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17
FZ 01019-92
续表2
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斜向穿过缝料层。在露出点处后移一适当长度。再与前一斜向线段交叉,斜向回穿过缝料。
这种缝迹型式只在两侧看到微小的凹痕,并用于将边缝牢在裁剪服装上。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在水平方向穿过缝料或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并在同一侧露出。所有拉过的缝线线段均与和缝迹型式形成方向成一直线的继后针的穿刺方向成锐角。
缝迹的交替行列是在相反方向形的,并相互错开。这种缝迹型式用于以衬里和面料缝制领圈和衣领的过程中,将衬里缝在领圈和衣领的面料上。也用于将硬衬帆布缝牢在衬里上,缝线往往完全穿过两种缝料。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一根针线(1)形成。它靠近裁剪边由缝料穿过,并与钮孔线成直角向前拉到缝料下方,穿过缝料露出,并穿过前一线迹缝线的一个线圈。然后拉紧缝线,将线圈拉向裁剪边,在这里形成一个结子。这种缝迹用于锁成钮孔的裁剪边。可用各种方法完成这一作业,从左或从右,从下面或从上面衬入纱线,并可缝上一条嵌带,以使其较为牢固。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表3系列300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的一个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交叉联圈。缝线1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被缝的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5
FZ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 2)和一根底线(a)。缝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 交叉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四根缝线形成:三根针线(1,2和3)和一根底线(a)。缝线 1,2 和 3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 a 交叉联图。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 的线图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叉联图。缝线1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被缝的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型以外,与301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 2)和一根底线(a)。缝线 1 和 2 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联图。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型以外,与302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306
FZ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叉联圈。
针穿刺与连续缝迹形成方向垂直。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五根缝线形成:四根针线(1,2,3和4)和一根底线(a)。缝线1,2,3和4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衡与缝线a交叉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叉联图。缝线1被往回拉,交叉联处于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
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各对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形以外,与301相同。
最少要用四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一根底线(a)。键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联圈。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7
FZ 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一根底线(a)。缝线1 和 2 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 交叉联圈。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形以外,与309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一根底线(a)。缝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 交叉联圈。缝线1 和 2 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三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一根底线(a)。缝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叉联圈。缝线1和2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形以外,与311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根针线(1)和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人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叉联圈。
这种缝迹型式除了连续的单个线迹形成对称曲折花形以外,与317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314
FZ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侧露出,在这里,,它自串联,并与缝线a交叉联圈,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六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二根底线(a和b)和二根覆盖线(Z和Y)。缝线1和2的线圈穿过已横敷在缝料针一侧的覆盖线乙和Y的线圈;而后它们穿过缝料,在这里,在另一侧,缝线1的一个线图与缝线a交艾联圈,缝线2的一个线阖与缝线b 交叉联圈。缝线 1 和 2 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被缝合的缝料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覆盖线Z和Y呈对称交叉配置。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四根缝线形成:二根针线(1和2)和二根底线(a 和b)。缝线1和2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在另一侧,缝线1的线圈与缝线a交叉联圈,而缝线 2 的线图则与缝线 b 交叉联圈。缝线 1 和 2 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缝料的表面之间的当中部分。在针下一穿刺处,缝线1与缝线b交叉联圜,缝线2与缝线a 交叉联圈。这一过程反复交替进行。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叉联圈,针的穿刺与继后缝迹形成方向成一直线。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一根底线(a)。缝线 1的线图由针一侧穿过缝线a 的线圈,而后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文联圈,针的穿刺与继后缝迹形成方向戒一直线。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239
FZ 01019--92
续表3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根底线(a)。缝线1的环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在另一侧与缝线a交叉联圈。缝线1被往回拉,交叉联圈处于被缝合的缝料的表面之间的当中部位。这种缝迹型式除了缝线1的环圈在与缝线a交叉联圈处扭转以外,与301相同。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一根针线(1)和—根底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线a的线圈,并在以后穿入缝料,穿过缝料的一部分,在针一侧a
露出,在这里,它与缝线a交叉联圈。针的穿刺与继后缝迹形成方向成直角。
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321~327
这些缝迹型式与301相同。但是,如平面简图所示,表示了不同的缝迹花型表4系列400
这种缝迹型式由二根缝线形成:-根针线(1)和—根弯针线(a)。缝线1的线圈由针一侧穿过缝料,并穿过在另一侧的缝线a的一个线圈,而后它与缝线a的第二个线圈互串联圈。互串联圈相对于缝料拉紧。最少要用二个线迹来描述这种缝迹型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 FZ/T98020-2019 织物透湿性能试验仪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50002-2013 化学纤维异形度试验方法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0010-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01031-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 抓样法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