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子行业标准(SJ)】 战场侦察雷达性能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5 10:43:17
  • SJ20740-1999
  • 现行

基本信息

标准分类号

  • 中标分类号:

    >>>>L5840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页数:

    17页
  • 标准价格:

    18.0 元
  • 出版日期:

    1999-11-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焦芳、陆逸平、夏在行、林红
  • 起草单位:

    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
  • 归口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战场侦察雷达性能试验的条件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战场侦察雷达(以下简称雷达)性能试验。 SJ 20740-1999 战场侦察雷达性能试验方法 SJ20740-199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5840
SJ 20740—1999
战场侦察雷达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of battlefield reconnaissance radars1999-11-10发布
199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1范围
1.1主题内容
1.2适用范围
2引用文件
3定义
4一般要求
4.1性能试验的要求
4.2对测试设备和仪器的要求
4.3试验结果的判定
4.4试验报告
5详细要求
5.1.战术性能试验
5.1.1作用范围
5.1.2波束工作方式
5.1.3测量性能
5.1.4抗干扰能力
5.1.5快速反应能力
5.1.6遥控能力
5,1.7 终端显示录取
目标性质判别能力
5.1.9连续工作时间
5.1.10全机供电方式.
5.1.11全机耗电量
5.2技术性能试验
5.2.1工作频率及带宽
5.2.2天线分系统
5.2.3发射分系统
5.2.4接收分系统
5.2.5信号处理分系统
5.2.6终端分系统
5.2.7接口及人机接口界面
5.2.8天线控制和同步分系统
TKAoNrKAca-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战场侦察雷达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of battlefield reconnaissance radars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战场侦察雷达性能试验的条件和方法。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下战场侦察雷达(以下简称雷达)性能试验。2引用文件
GJB74A-98军用地面雷达通用规范GJB887--90军用地面雷达抗地杂波性能测试方法GJB1289-91战场侦察雷达战术性能试验方法GJB2072—94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SJ20739—1999战场侦察雷达通用规范3定义
本标准采用GJB74A和GJB1289的术语和定义。4一般要求
4.1性能试验的要求
应符合 GJB 1289 中第 4 章的规定。4.2对测试设备和仪器的要求
SJ20740--1999
a,测量时所需仪器仪表,必须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自制设备必须经过鉴定批准,才能投入使用;
b.测试设备和仪器必须达到规定的误差,若无特殊规定,其误差应不低于受试雷达性能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
测试设备和仪器必须真有二级以上计量单位给出的、并具有有效使用期的合格G.
证明。
4.3试验结果的判定
本标准中各项测最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规范规定的指标,满足产品规范要求的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99-11-10发布1999~12-01实施
4.4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试验情说简介:
试验项目:
SJ 20740--1999
各项试验的条件、方法,数据和结论:c.
测试仪表的型号、名称和计量情况:d.
试验现场声象记录资料:
f.试验小组对受试雷达的评述意见。5详细要求
5.1战术性能试验
5.1.1作用范围
5.1.1.1探测距离
按 G,JB 1289 中 5,1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若受试场地地形限制不能按如上要求设置距离取样间隔时,应按现场条件在不小于R(产品规范中规定的探测距离)的距离上选取可供测试的观察点。令受试日标穿过观察点,笛达在搜索状态下检测目标N≥50次,再按GJB1289中5.1.4条(1)式进行处理,以此观察点到雷达的距离为雷达检测范围的试验值。5.t.1.2跟踪距离
5. 1. 1. 2. 1 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的跟踪距离。
5.1. 1.2.2目标特性
按 SJ20739中 3.14.1.1.1条表1的内容选取。5.1.1.2.3试验方法
a。试验目标先在小于0.8Rmx(Rmax为探测距离的最大值)的某处开始运动,受试雷达发现目标后,操纵员立即对自标进行手控或白动雷达跟踪。再令目标进入距离取样间隔由近及远地运动。操纵员继续跟踪目标,直到标消失;b由达测出能正确跟踪目标的最大距离,即为该次试验的跟踪距离L:C.重复上述试验步骤10次(直升机酌情减少),并记录每次实测的跟踪距离。5.1.1.2.4数据处理
取各次试验值的算术乎均值做为跟踪距离的试验值L,即:L=-
式中:L;—第i次跟踪目标的跟踪距离试验值,km;n跟踪距离试验有效次数。
5.1.1.2.5当试验场地不满足要求时的处理方法.(f)
若受试验场地限制不能如上述要求设置距离取样间隔时,应按现场条件在不小于R(R是对第i种真实耳标的跟踪范围)的距离上,选取可供测试的观察点。试验时受试雷达工作在跟踪模式,将跟踪光标压在选定的观察点上(当目标不运动时观察点不应出现-2 -
TKANKAca
SJ20740--1999
虚等),面后令受试目标往返穿过观察点,操纵员依据动目标多卜勒声和显示面面上的动目标光点米发现目标。若目标穿过观察点n次,受试雷达能正确发现目标的次数为n次,当P-n/n满足发现概率时,则把观察点到受试雷达的距离定为菌达跟踪范围的试验值。
5.1.1.3最小作用距离
5. 1.1.3.1试验目的
捡验雷达的最小作用距离。
5.1.1.3.2对试验场池的要求
按4.1条,
目标区远端到受试雷达的距离应大于产品规范规定的最小作用距离的1.5倍。5.1.1.3.3目标特性
a,试验目标:试验目标为手持有效反射面积不小于10m角形反射器的目标员,角形反射器距离地面高度为1.5~2m:b,日标运动形式:试验目标以临近和远离受试雷达,往返、直线、勾速、径向运动:
c.耳标运动速度:试验目标的速度应在产品规范规定的范围内。5.1.1.3.4试验方法
a.令试验目标从国标区远端由远及近地沿受试雷达径向运动;b.手控受试需达跟踪此日标直到刚好不能观察到目标为止。用标准测试设备记录下目标距离R:
c:令试验目标返同,用标推测试设备测出受试雷达刚好能发现目标的距离R2d.重复上述步骤至少5次。
5.1.1.3.5数据处理
取各次试验值的算术平均值做为最小作用距离试验值Rmin,即:11
=(R;+R)
Rmin -
式中:Rmm—-最小作用距离试验值,m(R,+Ra)
最小作用距离的第i次试验值,m:n --试验的有效次数。
5.1.1.4角搜索范围
5.1.1.4.1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的角搜索范围。
5. 1. 1. 4. 2日标特性
按SJ20739中的3.14.1.1.1条表1的内容选取。5.1.t.4.3试验方法
a。试验目标处于产品规范规定的方位搜索范围的最小值,受试雷达处于搜索状态当受试雷达发现该自标后,记录该尽标的方位值b.试验目标在方位上分别移动60°、120°、180°、240°、300°,直产品规范中规定-3
SJ20740—1999
的方位搜索范圈最大值,记录被测日标的方位值。5.1.1.4.4数据处理
将测得的目标方位最大值减去测得的目标方位最小值,即为角搜索范围。5.1.2波束工作方式
5.1.2.1方位波束T作方式
5.1.2. 1.1试验自的
检验雷达方位波束工作方式。
5.1.2.1.2试验方法
由产品规范规定。
5.1.2.2俯仰波束作方式
5. 1. 2. 2. 1 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俯仰波束工作方式。
5.1.2.2.2试验方法
由产品规范规定。
5.1.2.3扫描速度
5. 1. 2. 3. 1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扫描速度。
5.1.2.3.2试验方法
a.受试雷达天线处于扫描工作方式:b.从受试雷达监视器上读出天线扫描范围;C、用计时器(秒表)记录天线经过扫描范围内所用时间。5.1.2. 3. 3数据处理
式中:V,——第i次试验中天线的扫描速度,deg/s:△,——第i次试验中天线的扫描范围,deg;At第i次试验中天线经过扭描范围所需时间,s。重复试验5次,记录测试数据,再按公式(4)计算山扇扫速度试验值Y, =
5.1.2.4俯仰调节(程控)速度
5. 1. 2. 4. 1 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俯仰调节速度。
5. 1. 2. 4. 2 试验方法
受试雷达天线处于俯仰调节工作方式:a.
b.从受试雷达监视器.读出犬线运动的俯仰角度:用计时器(秒表)记录天线在对应的俯仰角度范围内运动时所需的时间。5.1.2.4.3数据处理
TKANrKAca-
SJ 20740—1999
式中:Ve第i次试验中天线俯仰调节速度,deg/s4E,——第i次试验中天线俯仰调节范围,deg:At.—一第:次试验中天线经过俯仰调节范围所需的时间,s:(5)
重复试验5次,记录测试数据,再按公式(6)计算出俯仰调节速度的试验值V15
5.1.3测量性能
5.1.3.1精度
5. 1.3. 1. 1距离精度
按GJB1289中5.3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3.1.2方位精度
按 GJB 1289 中 5.4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3.2分辨力
5.1.3.2. 1距离分辨力
按GJB1289中 5.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 3. 2. 2 方位分辨力
按GJB1289中5.6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 4抗干扰能力wwW.bzxz.Net
5.1.4.1抗压制性噪声T扰
按GJB 1289中5.8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4.2抗同频异步脉冲干扰
按 GJB 1289 中 5.9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 1. 4. 3抗地杂波干扰
按 GJB 1289 中 5,11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
当需达采用数学信号处理,测量信号处理器输出端地杂波剩余幅度有困难,或制造有源假日标有困难时,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地杂波改善因子试验。5.1.4.3.1模拟地杂波信号
将雷达发射机输出信号耦合到回波箱,利用回波箱的振铃信号,作为模拟地杂波信号。
5.1.4.3.2对受试雷达的要求
5.1.4.3.2.1调整接收机增益和检测门限电平,使接收机动态范围和虚警率达到产品规范的要求。
5.1.4.3.2.2受试雷达需用雷达站的中源供电。受试雷认所属的其他设备应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5.1.4.3.3试验方法
5.1.4.3.3.1将接收机输出信号经视频衰减器送入信号处理机,并将视频衰减器置于0dB,--
s 20740--t999
用视频有效值电压表测量信号处理机输入噪声,按公式(7)计算信号处理输入噪声均方根值Oar:
G =1.13 Vne
式中:。视频有效值电压表读数,V。(7)
5.1.4.3.3.2受试雷达处于搜索状态,并进行动目标检测。调整目标检测门限,使显示画面上很少出现由接收机噪声引起的动日标虚警光点。5.1.4.3.3.3用回波箱产生振铃信号,该信号由接收机输出,经视频衰减器输入到信号处理器输入端,用示波器监视信号处理机输入端的振铃信号,调节回波箱,使振铃信号输入最大,再调节视频衰减器,使显示器间面上由振铃信号引起的动国标虚警光点数与电接收机噪声引起的动月标虚警光点数相同(不包括由发射机泄漏引起的动自标虚警光点)。再用示波器测量信号处理机输入端振铃信号的幅度,记为V,可由公式(8)计算出实测的最小地杂波改薯因子I:
I, -20 lg V/ou.**
5.1.4.3.3.4在5个点频上共重复上述试验10次,记录有关测量数据按公式(9)式计算实测1的平均值I.o:L
式中:I实测的I的算术平均值,dB:l—第i次试验中实测的 I.值,dB。5.1.4.4抗雨(雪)T扰
按 GJB 1289 中 5.10 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4.5变频能力
5. 1. 4. 5. 1 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变频能力。
5.1.4.5.2试验方法
受试雷达工作在最低工作频率,用频谱仪测试该频率值Fmina.
b.受试雷达工作在最高工作频率,用频谱仪测试该频率值Fmx△fFmax\Fmin的数值为受试雷达变频范围;(8)
d.受试雷达工作在最低工作频率,改变工作频率使其工作到最高工作频率,当改变工作频率时,同时打开秒表记录时问。当受试蕾达稳定工作在最高工作频率时关断记时秒表,秒表记录的时间为受试需达的频率转换时间t。重复上述试验5次,按公式(10)计算出频率转换时间
式中:频率转换时间,
t -第i次试验频率转换时间,s。5.1.4.6变极化能力
5.1.4. 6.,1试验目的
TTKAoNrKAca-
检验霄达变极化能力。
5.1.4.6.2试验方法
&.受试雷达处于接收状态:
SJ 20740—1999
b.在受试雷达盲区以外架设假目标模拟器;根据产品规范的要求,改变假目标模拟器天线的极化方式,测量雷达接收机的c
输出信号。
5.1.5快速反应能力
5.1.5.1试验目的
根据雷达的快速反应能力,包括从通电开机到正常工作的时间,雷达架设时间,系统自检时间。
5.1.5.2试验方法
从受试雷达开机时刻用秒表记录时间,直到雷达发射机正常工作收到回波为止。a.
这段时间为雷达从通电开机到雷达正常工作的时间;b、从受试雷达进入阵地到能加电工作的时间为雷达架设时间;心.从受试雷达开始进行自检到困检完毕,给出自检结果所用的时间为自检时间。5.1.6控能力
5.1.6.1 试验月的
检验雷达的遥控能力
5.1.6.2试验方法
按规定的遥控距离使雷达进行正常工作。5.1.7终端显示录取
5. 1. 7. 1 图象显示
5. 1.7. 1. 1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照象显示方式、显示器的选取、数据录取方式等能否满足产品规范要求。5.1.7.1.2试验方法
使受试笛达正常工作,检查其图象显示方式、显示器的尺寸,录取方式是否满足产品规范的要求。
5.1.7.2情报传递能力
按GJB1289中5.1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8目标性质判别能力
按 GJB 1289中 5.7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 1. 9 连续 1,作时间
按GJB1289中5.14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10全机供电方式
按GJB1289中5.1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1.11金机耗电量
按GJB1289中5.16条规定的方法进行。5.2技术性能试验
5.2.1工作频率及带宽
5. 2. 1. 1 试验日的
检验雷达的工作频率及带宽。
5.2. 1.2试验方法
SJ 20740-1999
5.2. 1.2.1开机预热15 min后进行试验。5.2.1.2.2用频率计或波长表测试受试雷达工作频率f及频率分布范围Bw55.2.1.3数据处理
频率分布范翻按公式(11)计算:Bw frax- fanin
式中:Bw—频率分布范围,MHz:Ju最高工作频率的实测数值,MHz;fruin最低工作频率的实测数值,MHz。5.2.2天线分系统
5.2.2.1天线增益及工作带宽
5. 2. 2. 1. 1 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的天线增益及工作带宽。5. 2.2. 1,2试验方法
图1天线增益测试框图
天绒测罩场地在方位面上应开阔,信标天线与被测天线的距离应大于80Ⅱ,按图1连接天线及测试设备:
b.将测试接收设备、信号源稳定工作在工作带宽的最低频率上;C、调整信标天线与被测天线,使其波束最大值方向相互对准,此时接收设备的输出信号最大,记下此时接收设备的指示值Y,和衰减器刻度A(dB);d.调节微波开关使可变精密衰减器与标准天线接通,调节标准天线使其波束最大值与信标天线波束最大值方向对准,调节可变精密衰减器使测试接收设备的指示值为Y,记下此时衰减器的刻度Am(dB);e:按公式(12)计算线极化天线的增益G:G= G, +(A..- A..) .
式中:G。-—已知标准天线在测量频率点上的线极化增益,dB。f.在同一测量点上重复进行三次上述测量,以其算术平均值即为该频率点上天线增益的测量值:
KAoNrKAca-
SJ 20740—1999
改变信号源频率使之工作在另一个测试频率点上。重新调整测试接收设备,并g
重复上述c、d、e、f步骤;
h.测试点共选择6个,包括产品规范给出的天线工作带宽对应频率的最小值和工作带宽对应频率的最大值:
i.选取6个频率点上测得的最小增益值作为线极化天线增益的试验值:j.如果测量圆极化天线增益时,重复b、c、d项测试步骤,再按公式(13)、(14)计算圆极化大线增益GAc:然后再进行f、g、h步骤:Gac = Go +(A.o- Acm) + Gar***GAr=20 lg[ 1+ 1/(10-4r/20)]
式中:Gar——极化失配修正因子,dB。Ar—以分贝值表示的圆极化轴向功率轴比,dB。k.天线的工作带宽由上述h项中已完成测试。5.2.2.2副瓣电平波策宽度
5. 2. 2. 2. 1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副瓣电平和波束宽度。5.2.2.2.2试验方法
a.采用计算机控制安装被测天线的转台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可自动测山天线方向图、半功率波束宽度及副瓣电平。测试框图如下:打
图2天线波束宽度和副瓣电平测试框图信
b。按上图配置设备,被测天线按照实际工作状态安装在试转台上,信号源和接收设备先开机预热,并使之工作在指定的某个测试频率:c.操作计算机控制转台运动,使微伏表指示最大时停止转动,细心调节可变精密衰减器将其衰减值置于零,然后开始定标处理。逐渐增大衰减器的衰减值,同时计算机记入与衰减值逐一对应的数据,直到微伏表读数为零:d操作计算机使转台转动,带动被测天线在指定的范朗内连续扫描,即可获得天线方向图、半功率点波束宽度和副瓣电平,通过记录仪或打印机将其打印记录;e、·改变信号源频率,重复进行b、c、d项,直到在6个频率点上完成试工作,频9
率点的选取同5.2.2.1.2条的h项;SJ 207401999
f.将被测大线安装方式旋转90°,按照b、c、d、e项进行测试,可完成俯仰面的测试:
以6个测试频率点得到的最窄半功率点波瓣宽度和最高副辩电平分贝值作为试g
验值。
5.2.2.3极化方式
同5.1.4.6条规定的方法。
5.2.3发射分系统
5.2.3.1工作频率范围
5. 2. 3. 1. 1 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工作频率范围。
5.2.3.1.2试验方法
a、将受试雷达发射机输出信号经定向耦合器及衰减器输入到赖谱仪:b.改变发射机输出频率,用频谱仪直接读出发射频率最小频率值和最大频率值,5.2.3.2输出功率
5.2.3.2.1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发射机输出功率。
5.2.3.2.2试验方法
a:将发射机输出信号经过严格定标的定向耦含器输入到功率计进行测试:b.致变发射频率分别记录其对应的功率值。5.2.3.3发射信号波形
5.2.3.3.1试验日的
检验雷达发射机的发射信号波形。5.2.3.3.2试验方法
将雷达发射信号经定向耦合器及衰减器输出送入检波器,将检波信号接入示波器,从示波器上直接读出发射波形的前沿、后沿及脉冲宽度。5.2.3.4发射信号质量
5.2.3.4.1发射信号的频率稳定度5. 2. 3. 4. 1. 1 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发射信号的稳定程度。5. 2. 3. 4. 1. 2 试验方法
将受试雷达发射信号经定向帮合器及衰减器送至稳定度测试仪,直接测出发射信号稳定度。
5.2.3.4.2发射信号前沿抖动
5. 2. 3. 4. 2. 1试验目的
检验雷达发射信号的前滑抖动
5.2. 3. 4.2.2试验方法
将受试雷送发射信号经定向鹅合器及衰诚器送入检波器,检波信号送入存贮示波器。当发射机1作5min后存贮示波器停止采样,然后打印输出。5.2.4接收分系统
- 10 -
KAON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