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QX/T 85-2018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标准号:
QX/T 85-2018
标准名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lightning disaster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8-11-30 -
实施日期:
2019-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
替代情况:
替代QX/T 85-2007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85—2018
代替QX/T85—2007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lightning disaster2018-11-30发布
tps:/www.doc88.com/p-1307829040938.html?s=rel&id=62019-03-01实施
國国气象局電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符号.
基本要求
评估流程.
评估内容与方法
评估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附录B(规范性附录)
雷击损害和损失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雷击风险和风险分量
附录D(规范性附录)风险管理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I(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年均危险事件次数的通识符Nx的估算建筑物各种损害概率的通识符Px的估算建筑物中各种损失率Lx的估算
风险分量的评估
基于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的雷击风险评估示例QX/T 85—2018
QX/T85—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QX/T85—2007,与QX/T85—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7年版第1章);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2007年版的3.2~3.10);修改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见3.1.1,2007年版的3.1)一增加了隶属度的术语和定义(见3.1.2);修改了基本要求(见第4章,2007年版的第4章);一修改了评估流程(见图1,2007年版的图1);修改了雷电环境评价(见6.1,2007版的第5章)-增加了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见6.2);-增加了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见6.4);-删除了连接到建筑物的服务设施的风险评估内容(2007年版的6.4、附录D、附录E、附录I);-增加了建筑物内人和动物雷击伤害的情况(见C.2);修改了风险容许值(见D.3,2007年版的附录G);-增加了对周边建筑物或环境连带损害的情况(见D.4);修改了雷击建筑物附近的截收面积(见式(E.2)和式(E.3),2007年版的式(A.2)和式(A.3));修改了雷击线路或线路附近的截收面积(见附录E,2007年版的附录A);修改了一次雷击引起的损害的概率(见附录F,2007年版的附录B);修改了具有保障危险的特定建筑物的损失因子(见表G.5,2007年版的表C.4);修改了建筑物分区风险分量(见表H.2,2007年版的表6);一修改了损失成本(见附录D,2007年版的附录F);一增加了各种情况下选择相对损失量(见附录G)一增加了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为1kV的情况(见附录E、附录F);删除了部分附录(2007年版的附录J、附录K)。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标准起草人:李良福、覃彬全、余蜀豫、程向阳、王智刚、刘凤姣、黄晓虹、郭在华、林楠、李家启、任艳、栾健、林巧、何静、文越屿、鞠晓雨、高荣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X/T85—2007。
1范围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QX/T85—2018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流程、评估内容与方法、评估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714.1—2015
21714.2—2015
21714.3—2015
21714.42015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雷电防护
雷电防护
雷电防护
雷电防护
第1部分:总则(IEC62305-1,IDT)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
62305-2,IDT)
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962305-3,IDT)
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IEC62305-4,IDT)21714.2一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GB/T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riskassessmentof lightningdisaster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影响,提出降低风险措施的评价和估算过程。3.1.2
隶属度degreeofmembership
评估对象的雷电灾害风险与不同风险等级的相关性。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折旧率。
Ap:孤立建筑物的雷击截收面积。ADj:毗邻建筑物的雷击截收面积。A'D:屋面突出部分的雷击截收面积。A1:雷击线路附近的雷击截收面积。AL:雷击线路的雷击截收面积。
AM:雷击建筑物附近的雷击截收面积。B:需考虑防护的建筑物或一部分。CD:位置因子。
CDj:毗邻建筑物的位置因子。
CE:线路环境因子。
QX/T85—2018
C:线路安装因子。
CL:缺乏防护措施的年损失值。CLD:雷击线路的屏蔽、接地和隔离因子。CL:雷击线路附近的屏蔽、接地和隔离因子。CLZ:分区的损失成本。
Cp:防护措施的成本。
CPM:采取防护措施后的平均花费。CRL:采取防护措施后的年平均损失值CRLZ:采取防护措施后的分区年平均损失值。C:线路上HV/LV变压器的线路类型因子。Ca:用货币表示的分区中动物的价值Cb:用货币表示的分区相关的建筑物的价值Ce:用货币表示的分区中内存物的价值。Ce:用货币表示的建筑物外危险场所物品的总价值。C8:用货币表示的分区中内部系统(包括它们的运行)的价值。C1:用货币表示的建筑物的总价值。C2:用货币表示的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价值。d:雷击点与所需计算雷击引起的场强点(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D1:人和动物伤害。
D2:物理损害。
D3: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
h2:有特殊危险时增加损失率的因子。H:建筑物高度。
H:毗邻建筑物高度。
HMIN:建筑物最矮处的高度。
HMAx:建筑物最高处的高度。
Hp:突出部分的高度。
i:利率。
KMs:与采用的LEMP防护措施有关的因子。Ks:与建筑物屏蔽效能有关的因子Ks:与建筑物内部屏蔽体屏蔽效能有关的因子。Ks3:与内部线路特征相关的因子。Ks4:与系统的耐冲击电压有关的因子。L:建筑物的长度。
Li:毗邻建筑物的长度
LA:雷击建筑物时人和动物因雷击伤害的损失率。LB:雷击建筑物时建筑物中物理损害的损失率。L:线路区段的长度,
Lc:雷击建筑物时建筑物中内部系统失效的损失率。Le:周围建筑物损害时增加的损失率。L:建筑物内由于物理损害造成的损失率。LFE:建筑物外由于物理损害造成的损失率。LFT:建筑物内外由于物理损害造成的总损失率。2
LM:雷击建筑物附近时内部系统失效的损失率。Lo:内部系统失效引起的建筑物的损失率。LT:电击伤害引起的损失率。
Lu:雷击线路时建筑物内人和动物电击伤害的损失率。Lv:雷击线路时建筑物内物理损害的损失率。LW:雷击线路时内部系统失效的损失率。Lx:建筑物各种损失率通识符。Lz:雷击线路附近时内部系统失效的损失率。L1:人身伤亡损失。
L2:公众服务损失。
L3:文化遗产损失。
L4:经济价值损失。
m:维护费率。
Nx:年均危险事件次数的通识符。ND:雷击建筑物危险事件的次数。ND:雷击毗邻建筑物危险事件的次数。NG:雷击大地密度。
N,:雷击线路附近危险事件的次数。NL:雷击线路危险事件的次数。NM:雷击建筑物附近危险事件的次数。n2:可能遭危害的人员的数目(受害者或得不到服务的用户数)。n.:预期的总人数(或接受服务的用户数)P:损害概率。
PA:雷击建筑物造成人和动物伤害的概率。PB:雷击建筑物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概率。Pc:雷击建筑物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PEB:安装等电位连接时设备的耐压和线路特性决定的Pu和Pv减小的概率。PLD:雷击线路时线路特性及设备耐受电压决定的Pu、Pv和Pw减小的概率。PL:雷击线路附近时线路特性及设备耐受电压决定的Pz减小的概率。PM:雷击建筑物附近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Pns:屏蔽、合理布线及设备耐受电压决定的PM减小的概率。PsPD:安装协调配合的SPD系统时Pc、PM、Pw和Pz减小的概率。PTA:由防接触和防跨步电压措施决定的PA减小的概率。Pu:雷击相连线路造成人和动物电击伤害的概率。Pv:雷击相连线路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概率。PW:雷击相连线路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Px:建筑物各种损害概率的通识符,Pz:雷击相连线路附近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r.:与土壤或地板表面类型有关的缩减因子。r:与火灾危险有关的缩减因子。rp:与防火措施有关的缩减因子。R:风险。
RA:雷击建筑物造成人和动物伤害的风险分量,QX/T 85—2018
QX/T 85—2018
RB:雷击建筑物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Rc:雷击建筑物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风险分量RM:雷击建筑物附近引起的内部系统失效风险分量。Rs:单位长度电缆屏蔽层的电阻。R:风险容许值。
Ru:雷击线路造成人和动物伤害的风险分量。RV:雷击线路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Rw:雷击线路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风险分量。Rx:建筑物各种风险分量。
Rz:雷击线路附近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风险分量。R,:建筑物中人身伤亡损失的风险。R2:建筑物中公众服务损失的风险。R3:建筑物中文化遗产损失的风险。R4:建筑物中经济价值损失的风险。R'4:采取防护措施后的风险R4。S:建筑物。
SM:每年节约费用。
SL.:线路段。
S1:损害成因一一雷击建筑物。S2:损害成因一—
雷击建筑物附近。
S3:损害成因一一雷击线路。
S4:损害成因一一雷击线路附近。te:受危害人员每年待在建筑物外危险场所的小时数。t22:受危害人员每年待在危险场所的小时数。TD:年雷暴日。
Uw:系统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wm:网格宽度。
W:建筑物的宽度。
Wi:毗邻建筑物的宽度。
X:辨别相关风险分量的下标。
Zs:建筑物的分区。
基本要求
4.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原则4.2评估单位在充分了解评估对象所在区域发展规划、功能区划及雷电环境的基础上,宜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一评估对象的建设方案、设计规划和使用性质等背景资料:一评估对象的总平面图、地勘报告等;一一评估对象所在地地理、地质、土壤、水文等资料;一评估对象所在地雷暴观测、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等气象资料和评估对象雷电灾害资料:一一评估对象的雷电防护、雷电灾害应急预案以及维护等防雷管理制度4
评估流程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流程见图1。
未通过
评估内容与方法
雷电环境评价
适用条件
接受委托
风险评估征询
收集资料
现场勘察
编制评估方案
风险分析和计算
编制评估报告
是否评宜
召开专家评审会》
交付评估报告
提交委托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流程图
雷电环境评价适用于所有评估对象。未通过
QX/T85—2018
QX/T85—2018
2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评估对象所在地雷暴观测数据、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等历史资料,分析评估对象所在地的雷暴路径、雷电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规律及雷电的强度、密度、陡度分布等。6.1.3
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
根据评估对象所在地的地形、土壤状况等分析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6.1.4雷电电磁环境风险
根据评估对象所在地闪电定位系统历史资料,按照公式(1)计算评估对象所占平面区域内各点的最大雷击磁场强度,并应用插值法绘制评估对象雷电电磁环境分布图,应根据绘图精度需要确定评估对象所占平面区域内离散网格尺寸。H=/(2元d)
式中:
最大磁场强度,单位为安培每米(A/m);i
雷电流,单位为安培(A);
·(1)
雷击点与所需计算雷击引起的场强点(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雷击点包括评估对象所占平面区域及其外延3km范围内所有的落雷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适用条件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适用于以下情况:由多个单体构成的评估对象;
一包含多种属性、特征或使用性质的评估对象;输油输气管道、轨道交通系统等长输管道(线路)。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步骤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一般步骤如下:a)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提取致灾因子;
构造判断量;
计算相对权重;
一致性检验;
计算合成权重。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计算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一般计算公式为:r
Z=W.R=[w+.*w]
[2] $2g,+**,2a
··.··2
式中:
Z一一综合评价矢量;
W一一评估指标的权重失量;
R一一评估指标的隶属度矢量。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综合评价
QX/T85—2018
可将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分为五个危险等级,综合评价见公式(3),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g=r+3×r2+5×r3+7×r4+9×r5
+++++++++++++ (3)
式中:
目标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
r1一一目标与危险等级I的隶属度;r2
目标与危险等级II的隶属度;
目标与危险等级I的隶属度;
r4——
目标与危险等级IV的隶属度;
目标与危险等级V的隶属度。
危险等级的划分参见附录A。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适用范围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适用于单体建筑物6.3.2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雷击损害和损失
雷击损害和损失见附录B,雷击风险和风险分量见附录C。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步骤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步骤见附录D。6.3.4
雷击风险评估计算
各个风险分量可以采用以下通用表达式来表示:Rx=Nx×Px×Lx
式中:
Nx一一年均危险事件次数的通识符(参见附录E);建筑物各种损害概率的通识符(参见附录F):Px——
建筑物各种损失率通识符(参见附录G)。不同损害成因雷击风险分量的评估及分区建筑物风险分量的评估见附录H。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
适用条件
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适用于以下条件:一具有特殊使用性质和属性的评估对象;(4)
一一委托单位需要深入分析雷击影响的评估对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85—2018
代替QX/T85—2007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lightning disaster2018-11-30发布
tps:/www.doc88.com/p-1307829040938.html?s=rel&id=62019-03-01实施
國国气象局電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符号.
基本要求
评估流程.
评估内容与方法
评估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附录B(规范性附录)
雷击损害和损失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雷击风险和风险分量
附录D(规范性附录)风险管理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I(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年均危险事件次数的通识符Nx的估算建筑物各种损害概率的通识符Px的估算建筑物中各种损失率Lx的估算
风险分量的评估
基于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的雷击风险评估示例QX/T 85—2018
QX/T85—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QX/T85—2007,与QX/T85—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7年版第1章);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2007年版的3.2~3.10);修改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见3.1.1,2007年版的3.1)一增加了隶属度的术语和定义(见3.1.2);修改了基本要求(见第4章,2007年版的第4章);一修改了评估流程(见图1,2007年版的图1);修改了雷电环境评价(见6.1,2007版的第5章)-增加了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见6.2);-增加了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见6.4);-删除了连接到建筑物的服务设施的风险评估内容(2007年版的6.4、附录D、附录E、附录I);-增加了建筑物内人和动物雷击伤害的情况(见C.2);修改了风险容许值(见D.3,2007年版的附录G);-增加了对周边建筑物或环境连带损害的情况(见D.4);修改了雷击建筑物附近的截收面积(见式(E.2)和式(E.3),2007年版的式(A.2)和式(A.3));修改了雷击线路或线路附近的截收面积(见附录E,2007年版的附录A);修改了一次雷击引起的损害的概率(见附录F,2007年版的附录B);修改了具有保障危险的特定建筑物的损失因子(见表G.5,2007年版的表C.4);修改了建筑物分区风险分量(见表H.2,2007年版的表6);一修改了损失成本(见附录D,2007年版的附录F);一增加了各种情况下选择相对损失量(见附录G)一增加了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为1kV的情况(见附录E、附录F);删除了部分附录(2007年版的附录J、附录K)。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本标准起草人:李良福、覃彬全、余蜀豫、程向阳、王智刚、刘凤姣、黄晓虹、郭在华、林楠、李家启、任艳、栾健、林巧、何静、文越屿、鞠晓雨、高荣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X/T85—2007。
1范围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QX/T85—2018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流程、评估内容与方法、评估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714.1—2015
21714.2—2015
21714.3—2015
21714.42015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雷电防护
雷电防护
雷电防护
雷电防护
第1部分:总则(IEC62305-1,IDT)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
62305-2,IDT)
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962305-3,IDT)
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IEC62305-4,IDT)21714.2一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GB/T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riskassessmentof lightningdisaster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影响,提出降低风险措施的评价和估算过程。3.1.2
隶属度degreeofmembership
评估对象的雷电灾害风险与不同风险等级的相关性。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折旧率。
Ap:孤立建筑物的雷击截收面积。ADj:毗邻建筑物的雷击截收面积。A'D:屋面突出部分的雷击截收面积。A1:雷击线路附近的雷击截收面积。AL:雷击线路的雷击截收面积。
AM:雷击建筑物附近的雷击截收面积。B:需考虑防护的建筑物或一部分。CD:位置因子。
CDj:毗邻建筑物的位置因子。
CE:线路环境因子。
QX/T85—2018
C:线路安装因子。
CL:缺乏防护措施的年损失值。CLD:雷击线路的屏蔽、接地和隔离因子。CL:雷击线路附近的屏蔽、接地和隔离因子。CLZ:分区的损失成本。
Cp:防护措施的成本。
CPM:采取防护措施后的平均花费。CRL:采取防护措施后的年平均损失值CRLZ:采取防护措施后的分区年平均损失值。C:线路上HV/LV变压器的线路类型因子。Ca:用货币表示的分区中动物的价值Cb:用货币表示的分区相关的建筑物的价值Ce:用货币表示的分区中内存物的价值。Ce:用货币表示的建筑物外危险场所物品的总价值。C8:用货币表示的分区中内部系统(包括它们的运行)的价值。C1:用货币表示的建筑物的总价值。C2:用货币表示的区域内文化遗产的价值。d:雷击点与所需计算雷击引起的场强点(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D1:人和动物伤害。
D2:物理损害。
D3: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
h2:有特殊危险时增加损失率的因子。H:建筑物高度。
H:毗邻建筑物高度。
HMIN:建筑物最矮处的高度。
HMAx:建筑物最高处的高度。
Hp:突出部分的高度。
i:利率。
KMs:与采用的LEMP防护措施有关的因子。Ks:与建筑物屏蔽效能有关的因子Ks:与建筑物内部屏蔽体屏蔽效能有关的因子。Ks3:与内部线路特征相关的因子。Ks4:与系统的耐冲击电压有关的因子。L:建筑物的长度。
Li:毗邻建筑物的长度
LA:雷击建筑物时人和动物因雷击伤害的损失率。LB:雷击建筑物时建筑物中物理损害的损失率。L:线路区段的长度,
Lc:雷击建筑物时建筑物中内部系统失效的损失率。Le:周围建筑物损害时增加的损失率。L:建筑物内由于物理损害造成的损失率。LFE:建筑物外由于物理损害造成的损失率。LFT:建筑物内外由于物理损害造成的总损失率。2
LM:雷击建筑物附近时内部系统失效的损失率。Lo:内部系统失效引起的建筑物的损失率。LT:电击伤害引起的损失率。
Lu:雷击线路时建筑物内人和动物电击伤害的损失率。Lv:雷击线路时建筑物内物理损害的损失率。LW:雷击线路时内部系统失效的损失率。Lx:建筑物各种损失率通识符。Lz:雷击线路附近时内部系统失效的损失率。L1:人身伤亡损失。
L2:公众服务损失。
L3:文化遗产损失。
L4:经济价值损失。
m:维护费率。
Nx:年均危险事件次数的通识符。ND:雷击建筑物危险事件的次数。ND:雷击毗邻建筑物危险事件的次数。NG:雷击大地密度。
N,:雷击线路附近危险事件的次数。NL:雷击线路危险事件的次数。NM:雷击建筑物附近危险事件的次数。n2:可能遭危害的人员的数目(受害者或得不到服务的用户数)。n.:预期的总人数(或接受服务的用户数)P:损害概率。
PA:雷击建筑物造成人和动物伤害的概率。PB:雷击建筑物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概率。Pc:雷击建筑物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PEB:安装等电位连接时设备的耐压和线路特性决定的Pu和Pv减小的概率。PLD:雷击线路时线路特性及设备耐受电压决定的Pu、Pv和Pw减小的概率。PL:雷击线路附近时线路特性及设备耐受电压决定的Pz减小的概率。PM:雷击建筑物附近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Pns:屏蔽、合理布线及设备耐受电压决定的PM减小的概率。PsPD:安装协调配合的SPD系统时Pc、PM、Pw和Pz减小的概率。PTA:由防接触和防跨步电压措施决定的PA减小的概率。Pu:雷击相连线路造成人和动物电击伤害的概率。Pv:雷击相连线路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概率。PW:雷击相连线路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Px:建筑物各种损害概率的通识符,Pz:雷击相连线路附近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r.:与土壤或地板表面类型有关的缩减因子。r:与火灾危险有关的缩减因子。rp:与防火措施有关的缩减因子。R:风险。
RA:雷击建筑物造成人和动物伤害的风险分量,QX/T 85—2018
QX/T 85—2018
RB:雷击建筑物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Rc:雷击建筑物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风险分量RM:雷击建筑物附近引起的内部系统失效风险分量。Rs:单位长度电缆屏蔽层的电阻。R:风险容许值。
Ru:雷击线路造成人和动物伤害的风险分量。RV:雷击线路造成建筑物物理损害的风险分量。Rw:雷击线路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风险分量。Rx:建筑物各种风险分量。
Rz:雷击线路附近造成内部系统失效的风险分量。R,:建筑物中人身伤亡损失的风险。R2:建筑物中公众服务损失的风险。R3:建筑物中文化遗产损失的风险。R4:建筑物中经济价值损失的风险。R'4:采取防护措施后的风险R4。S:建筑物。
SM:每年节约费用。
SL.:线路段。
S1:损害成因一一雷击建筑物。S2:损害成因一—
雷击建筑物附近。
S3:损害成因一一雷击线路。
S4:损害成因一一雷击线路附近。te:受危害人员每年待在建筑物外危险场所的小时数。t22:受危害人员每年待在危险场所的小时数。TD:年雷暴日。
Uw:系统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wm:网格宽度。
W:建筑物的宽度。
Wi:毗邻建筑物的宽度。
X:辨别相关风险分量的下标。
Zs:建筑物的分区。
基本要求
4.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原则4.2评估单位在充分了解评估对象所在区域发展规划、功能区划及雷电环境的基础上,宜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一评估对象的建设方案、设计规划和使用性质等背景资料:一评估对象的总平面图、地勘报告等;一一评估对象所在地地理、地质、土壤、水文等资料;一评估对象所在地雷暴观测、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等气象资料和评估对象雷电灾害资料:一一评估对象的雷电防护、雷电灾害应急预案以及维护等防雷管理制度4
评估流程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流程见图1。
未通过
评估内容与方法
雷电环境评价
适用条件
接受委托
风险评估征询
收集资料
现场勘察
编制评估方案
风险分析和计算
编制评估报告
是否评宜
召开专家评审会》
交付评估报告
提交委托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流程图
雷电环境评价适用于所有评估对象。未通过
QX/T85—2018
QX/T85—2018
2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评估对象所在地雷暴观测数据、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等历史资料,分析评估对象所在地的雷暴路径、雷电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规律及雷电的强度、密度、陡度分布等。6.1.3
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
根据评估对象所在地的地形、土壤状况等分析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6.1.4雷电电磁环境风险
根据评估对象所在地闪电定位系统历史资料,按照公式(1)计算评估对象所占平面区域内各点的最大雷击磁场强度,并应用插值法绘制评估对象雷电电磁环境分布图,应根据绘图精度需要确定评估对象所占平面区域内离散网格尺寸。H=/(2元d)
式中:
最大磁场强度,单位为安培每米(A/m);i
雷电流,单位为安培(A);
·(1)
雷击点与所需计算雷击引起的场强点(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雷击点包括评估对象所占平面区域及其外延3km范围内所有的落雷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适用条件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适用于以下情况:由多个单体构成的评估对象;
一包含多种属性、特征或使用性质的评估对象;输油输气管道、轨道交通系统等长输管道(线路)。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步骤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一般步骤如下:a)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提取致灾因子;
构造判断量;
计算相对权重;
一致性检验;
计算合成权重。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计算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一般计算公式为:r
Z=W.R=[w+.*w]
[2] $2g,+**,2a
··.··2
式中:
Z一一综合评价矢量;
W一一评估指标的权重失量;
R一一评估指标的隶属度矢量。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综合评价
QX/T85—2018
可将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分为五个危险等级,综合评价见公式(3),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g=r+3×r2+5×r3+7×r4+9×r5
+++++++++++++ (3)
式中:
目标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
r1一一目标与危险等级I的隶属度;r2
目标与危险等级II的隶属度;
目标与危险等级I的隶属度;
r4——
目标与危险等级IV的隶属度;
目标与危险等级V的隶属度。
危险等级的划分参见附录A。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适用范围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适用于单体建筑物6.3.2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雷击损害和损失
雷击损害和损失见附录B,雷击风险和风险分量见附录C。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步骤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步骤见附录D。6.3.4
雷击风险评估计算
各个风险分量可以采用以下通用表达式来表示:Rx=Nx×Px×Lx
式中:
Nx一一年均危险事件次数的通识符(参见附录E);建筑物各种损害概率的通识符(参见附录F):Px——
建筑物各种损失率通识符(参见附录G)。不同损害成因雷击风险分量的评估及分区建筑物风险分量的评估见附录H。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
适用条件
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适用于以下条件:一具有特殊使用性质和属性的评估对象;(4)
一一委托单位需要深入分析雷击影响的评估对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QX/T 82-2019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 下一篇: QX/T 89-201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JB/T11222-2011 低速汽车 钢板弹簧可靠性试验方法
- JB/T5331-2011 潜油电机用特种聚酰亚胺薄膜绕包铜圆线
- YS/T524-2011 合成白钨
- YS/T1050.8-2015 铅锑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金量和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法
- DGJ08-1997-2002 膜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 QB/T4085-2010 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 YS/T254.7-2011 铍精矿、绿柱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水分量的测定 重量法
- FZ/T14023-2021 涤(锦)纶防水透湿雨衣面料
- FZ/T12050-2015 针织用点子纱
- QHQJ0002S-2016 深圳汇泉贸易有限公司 风味饮料
- HDB/HJ002-2005 铂金首饰、铂金镶嵌首饰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 QFSDRT0001-2016 北京德润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粉条(丝)
- YS/T860-2013 有色中间合金及催化剂用五氧化二钒
- CNCA-C11-05: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机动车喇叭
- JB/T11088-2011 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 沥青路面开槽机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