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其他行业标准】 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11-27 11:14:13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QX/T 535-2020

  • 标准名称:

    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 英文名称:

    Statistical method for climate data—Surface radiatio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0-01-21
  • 实施日期:

    2020-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 中标分类号:

    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 书号:

    135029-6122
  • 标准价格:

    15.0
  • 出版日期:

    2020-03-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江慧、杨溯、曹丽娟
  • 起草单位: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归口单位:

    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6)
  • 提出单位:

    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6)
  • 发布部门:

    中国气象局
  • 主管部门:

    中国气象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辐射气候资料统计采用的观测数据、统计时段、统计项目、统计方法以及不完整记录的统计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气象辐射历年值和累年值的统计。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7. 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535—2020
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Statistical method for climate dataSurface radiatior2020-01-21发布
tps://www.doc88.com/p-9959959369229.html?s=rel&id=6中国气象局发布
2020-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观测数据
统计时段
统计项目
统计方法
不完整记录的统计规定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www.bzxz.net
统计项目
QX/T535—2020
QX/T535—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慧、杨溯、曹丽娟Ⅱ
1范围
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QX/T535—2020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气象辐射气候资料统计采用的观测数据、统计时段、统计项目、统计方法以及不完整记录的统计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气象辐射历年值和累年值的统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4412—2017地面标准气候值统计方法GB/T35231一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辐射QX/T37一2005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QX/T93—2017
7气象数据归档格式地面气象辐射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累年统计值
multi-year statistics
基于历年观测和统计资料计算的统计值,注1:包括多年平均值、极值等。注2:改写GB/T34412—2017,定义3.1。3.2
气候值climatenormals
至少包含连续30年期间的气象要素累年统计值。[GB/T34412—2017定义3.2]
标准气候值
standardclimatenormals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30年期间的气象要素累年统计值。注:30年通常指1901年—1930年、1931年—1960年、1961年1990年…[GB/T34412—2017,定义3.3]]3.4
provisional climate normals
临时气候值
在不满足标准气候值和气候值的统计要求时,连续10年及其以上的气象要素累年统计值。注:改写GB/T34412—2017,定义3.4。3.5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观测记录达到所要求质量的操作技术和活动。1
QX/T535—2020
[QX/T118—2010,定义2.2]
4观测数据
4.1数据源
参加统计的观测数据应为经过质量控制后的小时曝辐量和辐照度,其中质量控制为错误的数据按缺测数据对待。
4.2均一性检验和处理
计算气候值和标准气候值时,按照GB/T34412一2017中4.2.2和4.2.3的规定对参加统计的观测数据进行均一性检验和处理。4.3辅助信息
观测数据的辅助信息应符合QX/T37一2005中4.1的规定。统计经过均一性订正后的观测数据时,应提供断点时间和订正量的订正信息5统计时段
遵循如下规定:
日:地面平均太阳时,以24时为日界,一日等于一天;a)
候:5d为1候,一个月分为6候,第6候为26日至当月最后一天;b)
旬:10d为1旬,一个月分为3旬,第3旬为21日至当月最后一天:d)
月:按公历法,每月由28d~31d组成,1年分为12个月;e)
季:一年分为4季,每季由3个月组成,其中,3月一5月为春季,6月一8月为夏季,9月一11月为秋季,12月及次年1月、2月为冬季;年:按公历法,每年由365d或366d组成,为1月1日一12月31日。f
6统计项目
历年(累年)统计值统计项目参见附录A,其中,总辐射和反射辐射同时观测时,应导出反射比。统计项目的单位及精度按照QX/T93一2017中4.4的规定。7统计方法
7.1历年统计值
7.1.1曝辐量统计
日曝辐量
各辐射要素日曝辐量为该日观测时段内各小时曝辐量合计值。7.1.1.2候(旬、月)曝辐量
候(旬、月)曝辐量的统计见式(1):2
式中:
某辐射要素在某候(旬、月)的曝辐量;Xn
QX/T535—2020
该要素在该候(旬、月)第i天的日曝辐量,i取值为1,2,,n1,ni为实有观测天数;一该候(旬、月)的天数。
7.1.1.3季(年)曝辐量
各辐射要素季(年)曝辐量为该季(年)各月曝辐量合计值。7.1.2辐照度极值
辐照度日(候、旬、月、季、年)极值统计方法如下:a)车
辐照度日极值,从该日观测时段内的各小时极值和正点辐照度中挑取,并记录极值第一次出现的日期;
注:净全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日最大辐照度为0时,记录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其他各辐射要素日最大辐照度为O时,出现时间按缺测处理b)
辐照度候(旬、月)极值,从该候(旬、月)各日极值中挑取,并记录极值第一次出现的日期c)辐照度季(年))极值,从该季(年)各月极值中挑取,并记录极值第一次出现的日期。7.1.3反射比
日(候、旬、月、季、年)反射比计算方法如下:日反射比为反射辐射日曝辐量占总辐射日曝辐量的百分比;a)
候(旬、月)反射比为该候(旬、月)各日反射比的算术平均值;b)
c)季(年)反射比为该季(年)各月反射比的算术平均值。7.2累年统计值
7.2.1累年候(旬、月、季、年)平均曝辐量累年候(旬、月、季、年)平均曝辐量计算见公式(2):1×x
式中:
某要素的累年候(旬、月、季、年)平均曝辐量:X,——第j年的候(旬、月、季、年)曝辐量,j取值为1,2,…,n2,n2为实有年数7.2.2辐照度累年极值
·(2)
辐照度累年候(旬、月、季)极值,从历年候(旬、月、季)极值中挑取,并记录极值第一次出现的日期。
辐照度累年年极值,从累年月极值中挑取,并记录极值第一次出现的日期。3
QX/T535—2020
3不完整记录的统计规定
8.1曝辐量
用(完、时、旬、月、季、目)曝统考缺范术性引前··如法:a)
若某用次用曝统考缺范,不定义GB/T35231一2017据6.1术处理文件引I记观该用次术用曝统考;
若某完用曝统考附资2h或段参(的跨完料)缺范,测该完曝统考定缺范处理;b)
若某时完曝统考缺范大项或录项2d,测该时曝统考定缺范处理;c)
若某旬完曝统考缺范大项或录项4d,测该旬曝统考定缺范处理;e)
若某月完曝统考缺范大项或录项10d,测该月曝统考定缺范处理;f)若某季(目)月曝统考缺范大项或录项1个月,测该季(目)曝统考定缺范处理。8.2反射比
完(时、旬、月、季、目)反计比缺范术性引前·如法:a)
若反计统计完曝统考或总统计完曝统考缺范,测完反计比定缺范处理;若总统计完曝统考献项0.5MJ/m,且反计统计完曝统考大项或录项总统计完曝统考,测完反计比定缺范处理。若某时完反计比缺范大项或录项2d,测该时反计比定缺范处理。b)
若某旬完反计比缺范大项或录项4d,测该旬反计比定缺范处理,c)
若某月完反计比缺范大项或录项10d,测该月反计比定缺范处理。e)若某季(目)月反计比缺范大项或录项1个月,测该季(目)反计比定缺范处理。8.3累年值
数时方、语和数时方言临用数时方性引术整效围规考不符合GB/T34412一2017据4.1术前。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统计项目
表A.1给出了日(候、旬、月、季、年)历年和累年统计值统计项目。表A.1
总辐射
净全辐射
散射辐射
垂直面直接辐射
水平面直接辐射
反射辐射
紫外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长波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历年(累年)统计值统计项目
统计项目
总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总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净全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净全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净全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小辐照度及出现时间散射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散射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垂直面直接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垂直面直接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水平面直接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反射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反射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日(候、旬、月、季、年)反射比紫外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紫外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紫外辐射A波段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紫外辐射A波段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紫外辐射B波段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紫外辐射B波段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地面长波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地面长波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地面长波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小辐照度及出现时间大气长波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大气长波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大气长波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小辐照度及出现时间光合有效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曝辐量光合有效辐射日(候、旬、月、季、年)最大辐照度及出现时间注:水平面直接辐射曝辐量为总辐射曝辐量减去散射辐射曝辐量。QX/T 535—2020
QX/T535—2020
参考文献
QX/T6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QX/T118—2010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中国气象局.气象辐射观测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I.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辐射资料实时统计处理业务规定[Z],201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QX/T 535-2020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QX/T 535-2020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QX/T 535-2020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QX/T 535-2020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QX/T 535-2020气候资料统计方法 地面气象辐射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