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5-24 20:32:34
  • JT/T960-2015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960-2015

  • 标准名称: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75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960-2015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
1范围
JT/T 960规定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交通调查与分析功能定位、需求预测、网络布局、运营组织、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车站及停车场、车辆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运营设备技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JT/T 960适用于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CB 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J/T 107城市公共汽、电车候车亭
CJJ/T 1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16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GA/T 527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
JT/T 888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JI/T 933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RT)站台安全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us rapid transit( BRT)
以大容量高性能公共汽电车沿专用车道运行,有专用站台,实现站外售票、乘客水平乘降,并由智能调度系统、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控制的快速公共交通方式。
[JT/T 959 ,定义3.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3.220.2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960--20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planming and design guide最新标准官方首发群:141160466最新标准定期更新
2015-04-24发布
资源共享有求必应
2015-07-3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交通调查与分析
功能定位
需求预测
网络布局
运营组织
交通工程设计
道路工程设计
车站及停车场规划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
15运营设备技术
BRT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参考文献
JT/T 960—2015
JT/T960—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提出并妇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班究院、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可、广州市现代快速公交和可持续交通研究所、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长安大学。
本标推主要起草人:吴洪洋、郭忠、聂爱华、段小梅、白广建、陈徐梅、郭可佳、孙俊、I亿方、工江、工元庆、朱仙媛、王小华、苏卓珺、王宁、王吉牛、马红伟、程晓明、杨晨、韩峰、常成志、彭、刘岱宗、解建华、陈素萍、王志高、魏领红、赵灿、魏平洪。1范围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JT/T 960—2015
本标准规定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交通调查与分析、功能定位、需求预测、网络布局、运营组织、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车站及停车场、车辆、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运营设备技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2是道瀚交通标奔和标线暂部辉路交通懋毒160466GB 5768.2
GB 5768.3
GB14886
取道露变通禄志和标线,第部分!道路交通标线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20815扫
视频安防监控辫宇替像设备!
CB5081新初率外排水设计规更新CB50034
GB50052
GB 50157
GB50198
CJ/T107
CH/T15
CJI169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GA/T 527
JT/T888
FT/T933
3术语和定义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地铁设计规范
资源共亨有求必应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城市公共汽、电车候车亭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膜明设计标准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RT)站台安全门下列术评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busrapid transit(BRT)
以大容量、高性能公共汽电车沿专用车道运行,有专用站台,实现站外售票、乘客水平乘降,并由智能调度系统、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控制的快速公共交方式。[JT/T 959 ,定义 3. 1 ]
JT/T 960-2015
单向客运能力one-way carrying capacity单位时间内单方向线路断面能够运送的最大客流量。3.3
traveling speed
运送速度
运载工具在起点之间的平均行程时问(包括各站间的行驶时间与各中间站停站时间)除行程长度所得的平均速度(轨道交通中称为旅行速度)。3.4
passenger corridor
客运走廊
沿主要出行方向分布的由一条或多条道路组成的带型廊道。3.5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信号税先
对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运营车辆实行优先通行的信号控制。3.6
路中式专用车道median-alignedbuslane在双向通行的道路上,靠近道路中心线的公交专用车道。3.7
路侧式专用车道curb-alignedbuslane靠近道路边线的公交专用车道。3.8
双向同侧式专用车道two-way bus lane on one side of the street两个方向均靠近道路同一边线的公交专用车道。3.9
物理隔离physicatseparation
以分道件,护栏等物质实体实行的车道隔离。JT/T 959,定义 3. 5 ]
监控与运营调度系统monitoring and operation dispatching system对系统内所有运营车辆、场站等进行监控、协调、指挥和锋理,并对运营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和实时处理的系统。
中央岛式站台centersplitstation设置在道路中央且两侧均可实现乘降的站台。3.12
中央侧式站台medial sidestation设置在道路中央丑仅有--侧可实现乘降的站台。3.13
路边侧式站台curbalignedstation设置在道路外侧且仅有一侧可实现乘降的站台。3.14
付费区 paidl area
检票后方能进人的区域。
站台安全门Eutomatic platform gateJT/T960—2015
安装十站分边缘,将候车区与客车运行区隔离,设有与客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动门的连续屏障,
[JT/T 933 ,定义 3. 1 ]
4基本要求
4.1 BRT 特点
4.1.1BRT应具有下列特点:
a)专川路权的车道或者道路;
)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良好:
安全性能高、运送速度快、客运能力强,正点率高。c
4, 1,2
RRT宜具有下列特点:
车外售检票、水平乘降.服务设施齐全的封闭式车站;便于乘降、节能环保、多门、大容量的车辆;b)
智能调度、信号优先;
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2BRT分级
根据运送速度和单向客运能力分为A,B、C、D四个等级,见表1。表1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分级
特征参数
运送速度(km/h)
单向客运能力
(万人次/小时)
BRT分级选用遵循以下原则:
级别宜根据路网规划、线路功能、客流量、项目所在区威的综合客运体系、近远期发展等确定:b)
同线路的近远期可选用不同的级别,但通道的要素应具有远期扩展的可能性;c)
同-线路全线宜选用同一级别,特殊谢难路段可选用较低级别。4.3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4.3.1密间范围惊则上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规划空间范用相一致,根据城市公共交通服务需求和城乡客运发展实际情况,规划空间范围可适当进行调整。4.3.2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时间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时间范围相协调,明确规划基年,并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规划时间范围,一般可分为近期(宣为5年)、中期(宜为5年~10年)和远期(宜为10年以上)。3
JT/T 960—2015
4.4规划流程
4.4.1BRT规则设计应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4.4.2BRT规划应包含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线网布局、实施计则、保障措施和方案评价,具体规划流程如图1所示。
城市背景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
轨道交通规划
BRT服务水平
与技术标准分析
城市发展
轴线分析
交通走廊分析
弱求预测
换乘节点
合理布局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
常规公交规划
BRT战略及功能定位
线网合理的基本构架形态
城市不同区域
线网合理密度
运营及线路规划
网缩布局
线网总体平衡分析
城市远景宏观交通分析
交通特征
基本构架内各组
成部分功能分析
交通分布
其他专题研究
外部街按
或延仲条件
客流集散点分析
车站及停车场规划
形成线网候选方案
嵌选方案交通测试
方案综合评价分析
规划方案
BRT规划流程
运臂组织
5交通调查与分析
5.1资料收集
JT/T 960-2015
5.1.1收集城市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发展政策及规划等方面的数据资料。5.1.2收集城市社会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城市人口岗位规模及分布等社会经济数据。5.1.3收集城市用地布局、用地拓展趋势等城市用地数据。5.1.4收集城市路网、公共交通、对外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方面资料。5.1.5收集机动车发展、公共交通优先等方面的交通发展政策资料。5.1.6收集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上位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5.1.7历史数据资料的收集年限应不少于规划基准年之前8年。5.2交通调查
5.2.1包含交通设施调查和交通运行谢查。5.2.2交通设施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城市路网布局及横断面,公共交通线路布局,站点布局及形式、场站布局及规模、专用道布局及形式等。5.2.3交通运行主调内橘包精公县交通(面含航谭洋上下程数量商遇瓶客山行、发车频率及满载率、客源、主要道路机动车及非机动车流量等。5.3现状分析立
最新标准定期更新「资源共亨有求必应5.3.1分析城市经济、产业及现状土地利用布局形成的内在联系,以及具对城市人口就业规模及分布的影响。
5.3.2分析城市综合交通供需平衡情况和城市既有发展政策的影响,评判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阶段、模式及内部动因,
5.3.3依据居民出行特征及公共交通设施评估,分析公共交通在综合交通系统中的既有定位和发展阶段,明确影响公共交通发展的因素。5.3.4结合交通调套,对现状主要客流走廊的客运量规模,公共交通设施构成、高峰满载率,平均运送速度、主要客流集散点的布局及规模等进行定量分析。6功能定位
6.1BRT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功能分析6.1.1应充分考虑城市性质和规模、空间和用地布局、交通求和公共交通供给特征,BRT在整个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功能定位还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具体确定。6.1.2BRT可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下方式,适于城市中高运最的客流走廊: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加密、补充、联络、延伸和过渡。6.1.3根据BRT的功能定位,提出BRT发展的总体标和阶段性II标,并制定具体规划指标。指标应包括客运最和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设施规模和覆盖率指标,运行服务质量指标等。6.2BRT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用地开发中的功能分析6.2.1根据城市用地和功能布局,明确BRT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历地开发(TOD)中的功能:BRT5
JT/T 960-2015
宦作为TOD的骨架和重要支撑之-,促进形成依托8眠T走廊的地梯度开发。6.2.2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间发展时序,安排BRT建设时序,6.2.3BRT应兼具承担城市中心区部分客流走廊和引导培育外围区新兴客流走廊的功能,7需求预到
交通模型建立
建模基础
建模的基础I作宜包括四个部分:划分交通小区;
推算基于交通小区的人口规模和构成以及岗位规模称树放;b
构建现状及规划年道路设施网络和公共交通运营网络:明确现状年,预测规划年的车辆保有量规模及分类,d)
模型框架
宜采用基丁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的\四阶段\交通带求预测模型。7.2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内容
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应包括公共交通出行预测和公共交通客流预测。7.2.2公共交通出行预测
公共交通出行预测宜分四个步逊行:a)常住人「I公共交通出行需求预测。基于“四阶段“模型,通过出行牛成、出行分布和方式划分预测,得到常往人口公共交通出行起点(0))分布矩阵:流动人口公共交道山行筛求预测,基丁流动人口数量和分布、出行率、公共交通分担率、换乘h
系数等因素,预测流动人口的公共交通出行规模和分布:)对外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出行需求预测。依据综合交通规划或其他交通专项规划,获得规划年各对外交通枢纽的客运到发凰,并推算枢纽产生的公共交通集疏运量;综合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对外枢纽公共交避出行规模和分布,确定公共交通出行总量和ODd)
分布矩阵。
7.2.3公共交通客流预测
公共交通客流预测宜包括客流走廊预测和客流特征颠测:a)客流走廊顾测。基十公共交通出行0D分布矩阵,利用交通分区形心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交道网,行最短路径分配,得到各相邻交通分区形心连线的公共交通客运量,判断公共交通客流走廊分布以指网络布质规翅;
客流特征预测。基于公共交通客流分配模型,将公共交通出行OD在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方b)
案中进行分配,得到公共交通客运量、客运周转量、换乘率等网络指标以及分线路的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平均运距、最高断面通过量等线路指标,为多方案比选提供客流数据支撑,
8网络布局
8.1网络规模测算
JT/T 960--2015
8.1.1根据交通需求及BRT承担客运量的要求,测算在一定客运口标下的网络规模。8.1.2根据线网覆盖率月标及BRT线路客流吸引的范围,测算网络规模。8.2网络构架
8.2.1以适应城市空间结构和客流集散点布局特征、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为目标。8.2.2梳理不同等级的客流走分布,为BRT网络布局方案形成提供参考。8.2.3对于已建成或规划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应结合轨道交通,对公共交通设施服务的不足进行分析,综合确定公共交通骨十构架,并明确BRT在公共交通骨于网络中的功能布局。8.2.4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BRT应布设在城市最主要的客流走廊上:8.2.5BRT走廊选择应综合考虑道路物理条件、场站布局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较,保障BRT的高效运行。
8.2.6以客流需求为基础,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客流集散点分布进行网络布质方案规划。8.3方案评价
8.3.1方案形成过程中,应取多种方式征求关部门,专家和公众意见:8.3.2方案评价宜采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方法,综合评价社会、经济、环境、交通风险等多方面内容,着重规划方案与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8.3.3宜利用交通模型进行客流测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比选得出推荐方案。9运营组织
9.1一般要求
9.1.1BRT运营组织规划应确定规期内系统运载能力、线路组织形式、基础设施技术选型和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等。
9.1.2BRT应基于所在城市和所在走廊的客流分布特点,选择适宜的系统级别和运营模式。9.1.3运营设计应依据规划阶段确定的需求预测、系统级别、运营模式、客流规模、车道布设与车站选型、枢纽站场、智能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规划要求,明确系统的运营服务标准。9.2运营模式
9.2.1模式分类
运营模式的划分有两种:
a)独立线路模式,在BRT专用道上只允许一条BRT线路运营,同时在线路的起终点和沿线设置若下换乘站,用于与其他公共交通线路接驳换乘;组合线路模式。在BRT专用道上充许多条线路按BRT方式运营,线路的起点终点多不相伺,6
并直接连接走廊外公交通出产生点和吸引点。9.2.2模式选择
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城市形态、客流分布特点、道路用地条件、车辙购置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选取最JT/T 960-2015
适宜的模武。
a)在以下情况下宜优先考虑独立线路服务模式:1)客运走廊具有较高客流需求,且方向单一;2)支线运营区域距离市中心较远(>10km):3)走廊连接城市不同组团,
h)在以下情况下宜优先考虑组合线路服务模式:1)主要客流走廊客流需求较低;2)
服务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火小近:3)服务范围内的客流呈面状分布,线璐使用走廊的比例较低:4)
城市中心区域,用地受限,不适宜修建换乘站;支线运营区域距离市中心较近(<10km)。s)
9.3线路规划设计
根据BRT的运营模式进行线路规划设计,整合相关公共交通线路,确定运营及运行路线。9.3.1
9.3.2线路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的客运能力设计应满足规划阶段预测的单方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的客流需求:a)
提高系统直达性,减少乘客换乘,节省乘客时闻:减少系统运营成本;
提高运输效率;
每个车站运行的线路,应与车道、车站、车辆配暨相协调。线路规划设计:
a)一般以单程时间不超过1h为宜,每条线路长度不宜大于25km,适宜长度在1D0km~25km之间;
线路站距不宜小于500m;
bh))
根据客流需求和用地性质提供站站停、大站快线、有限停车服务;根据走廊客流需求配置线路服务计划,重点集中在高客流需求区间;相同方向或机近月的地的线路证设置在间同。子站内,提供不同线路选择力案;便于系统与多种交通模式和客流吸引点的接驳。9.4运营调度
9.4.1运营调度中心应对每条BRT线路及运背车辆进行统:-、协谢、高效的实时调度,保证各线路的运力应配置合理、运行畅通、换乘方便,达到系统的设计服务标准,9.4.2根据线路客流规律及其变化,确定线路各时段的车辆编组配置、行车频率和调度方法,满足客流需求。
9.4.3采用智能调度设备监控各车次的运行过程,实行远程调度和实时调度,保持正常的运行秩序。9.4.4应制定相应的专用道管理要求。BRT专用道只限BRT营运车辆及紧急救援车辆使用。10交通工程设计
10.1专用道布设
10.1.1BRT专用道应根据系统设计所确定的原则,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充分考虑车道位置、车道数量,车道宽度、隔离形式等来实现系统功能,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一致和连续。10.1.2BRT专用道的布设位置可结介道路条件和客流需求选用路牛式、路侧式、间侧式和专用路。荠道跖一侧土地利用形式特殊,可采用双向同侧式。10.1.3专用道数量应满足下列要求:a)在路段上拥有连续的专用路权,每个方向应至少设置一条BRT车道;b)交叉口进口道范围内,每个方向应最少设置一条BRT车道;c)车辆进站频率高的车站处,应设置超车道,JT/T 960—2016
10.1.4止常路段专用道宽度不应小于3.5m,站台处若设有超车道,靠近泊位的车道宽度可适当藏小,交叉口进口道拓宽和渠化设计时,BRT专用车道的宽度宜不小于3.5m。10.1.5BRT隔离形式分为物理隔离和标线隔离,物理隔离可选择绿化带、路侧石、护栏等隔离形式。10.2线形设计
10.2.1专用车道线形指标应符合CJJ37的有关规定,当与道路设计标准出现矛盾时,道路线形指标应尽量取高值。车道的设计速度宜为40km/h~70km/h,10.2.2车站不宜设在道路的平册线处,若在曲线范阅内设置车站,应来取措施使车站停车道为直线。10.2.3车站处的道路纵坡不应大于2%,且不宜将车站设罩在凹曲线的底部。10.3交通组织设计
10.3.1成对BRT沿线交叉口进行交通组织调整和渠化设计,10.3.2宜设置BRT优先通行信导,可采用\禁左”精简相位以及信号联动控制模式等措施,-10.4交通管理设施
10.4.1BRT应配套完善的交通管理设施,其设置应符合GB5768.2和GB5768.3的规定。10,4,2BHT走廊内,道路路段、交叉口及沿线开口处,除了设有常规道路交通指路标志和地面标线外,还应设置明显的BHT指示标志标线。10.4.3BRT专用道设置于路中时,应通过地面标认、导流线和信号灯引导BRT车辆的转向。10.4.4专用道人口和站显著位置应设置专用标志标线。10.4.5距BRT车站300m范围内的人行道、过街设施等位置,应设置行人指引标志。10.4.6BRT专用道宜设置违章抓拍设备。11道路工程设计
11.1路面
11.1.1一般要求:
路面设计技术要求应符合CJJ169的相关规定:a)
路面结构设计荷载应根据BRT运营模式、车辆类型、发车度等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选用适当的轴载和计算参数;
面层宜选用具有抗车辙、防滑、降噪、环保等特性的材料;c)
路面可选用彩色或其有显著标识路面;路而结构方案应按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方法进行技术经济对比。e)
交叉口逊口道及车站路面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11.1.2
路前结构设计应进行抗重载、抗车辙处理:a)
路面结构处理长度应包含车辆加减速段和停车段:应根据运营组织计算设计使用年限的累计轴次,选用满足要求的路面结构;c)
原有道路改建BRT专用道,当牵站处原路面结构不满足设计荷载时,应随车站同步改造。d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JT/T 960-20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JT/T 960-20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JT/T 960-20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JT/T 960-20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JT/T 960-20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