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5-19 11:42:45
  • JT/T329-201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329-2010

  • 标准名称: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0.00 bytes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329-2010 Prestressing strand anchorage , grip and coupler for highway bridge.
1范围
JT/T 329规定了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产品的分类、型号、结构形式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内容。
JT/T 329适用于公路桥梁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用钢绞线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不适用于拉索、斜拉索和吊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8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7普通螺纹公差
GB/T 230. 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GB/T 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 第1 部分:试验方法
CB/T 700碳索结构钢
GB/T 1348球墨铸铁件
CB/T 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 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3274碳索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 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9439灰铸铁件
GB/T 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2361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822.1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 部分:总则
JB/T 3999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JB/T 5944工程机械热处理件通 用技术条件
JB/T 5936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 5947工程机械包装 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93.040
备索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3292010
代替TT/T329.1-329.2—1997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Prestressing strand anchorage,grip and coupler for highway bridge2010-12-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1-03-0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符号·
分类及型号
5结构形式及规格
6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8检验规则.
9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锡具结构形式及规格附录B(资料性附录)
连接器结构形式及规格
附录C(规范性附录)
传力性能试验
JT/T329-201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JT/T329—2010
本标准代替JT/T329.1—1997《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YM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和JT/T329.2—1997《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错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本标准与JT/T329.1-1997和JT/T329.2—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补充完善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3.1):增加了铺具、连接器的型号表示方法及示例(见4.2);增加了材料、机械加工、热处理、外观和防腐要求(见第6章):将错口摩阻损失更改为错口(含错下垫板)阻损失(见6.6.5);增加并修了部分试验内容、计算公式及示意图(见第7章):补充完善了检验结果判定的内容(见8.4);增加了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相关内容(见第9章):将锚具和连接器的结构形式及规格的具体内容作为资料性附录提出(见附录A和附录B):按钢绞线公称直径四舍五人精确到毫米的原则,将原YM12系列锚具和连接器更改为YM13系列;
修改了圆锚张拉端锚具的结构图和部分规格尺寸,增加了圆形锚下垫板的结构图、规格尺寸见A.1.1、A.1.2);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张拉端锚板的布孔形式图(见A.1.6):修改了扁锚张拉端锚具的结构图和部分规格尺寸(见A.2);修改了固定端错具和连接器的部分规格尺寸(见A.3、A.4、A.5、附录B):规范统一了附录C中的部分符号,增加并修改了部分内容(见附录C)。本标准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封强力集团锚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红桥错机有限公司、开封市长城预应力有限贡任公司、柳州市威尔姆预应力有限公司、柳州华威合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克、王涛、欧阳先凯、何岗、王云龙、周明华、周山水、葛胜锦、朱万旭、李国柱、耿书岭、卡波、林居章、苏均、冯良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T/T329.1~329.2—1997。1范围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T/T3292010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错具、夹具和连接器产品的分类、型号、结构形式、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桥梁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用钢绞线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不适用于拉索、斜拉索和吊索。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量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
GB/T197
GB/T230.1
GB/T231.1
GB/T700
CB/T1348
GB/T1804
GB/T3274
CB/T5224
GB/T9439
GB/T9969
CB/T12361
CB/T15822.1
JB/T3999
JB/T5944
JB/T5936
JB/T5947
JT/T529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普通螺纹公差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碳素结构钢
球墨铸铁件
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铸铁件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许火回火工程机械热处理件通用技术条件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工程机械专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展波纹管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锚具anchorage
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钢绞线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上所用的永久性错固装置。铺具可分为张拉端错具和固定端锚具两类。TKANIKa-
JT/T329-—2010
张拉端锚具stressinganchorage安装在钢绞线端部且可用以对钢绞线张拉后再夹持锚固的锚具。3.1.1.2
固定端锚具fixedanchorage
安装在钢绞线端部,通常埋人混凝土中且不需张拉的锚具。3.1.2
夹具grip
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钢绞线的临时性错固装置,也称工具锚”。3.1.3
连接器coupler
用于张拉连接钢绞线的装置。
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strand-anchorageassembly单根或成束钢绞线和安装在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3.1.5
钢绞线一连接器组装件strand-couplerassembly单根或成束钢绞线和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3.1.6
内缩draw-in
钢绞线在锚固过程中,由于张拉端锚具各零件之间、错具与钢绞线之间的相对位移和局部塑性变形所产生的钢绞线回缩现象。
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ultimatetensileforceofstrand-anchorageassembly钢绞线一错具组装件在静载试验过程中破断时达到的最大拉力。3.1.8
钢绞线一连接器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ultimatetensileforceof strand-couplerassembly钢绞线一连接器组装件在静载试验过程中破断时达到的最大拉力。3.1.9
受力长度tensionlength
错具、连接器试验时,钢绞线两端的铺具或错具与连接器起夹点之间的净距。3.1.10
锚下垫板bearingplate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用以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并传递给混凝土的部件,包括普通铺下垫板和铸造错下垫板等。
将错具传来的预加力直接传递给混凝士的钢板称为普通错下垫板。将传力板和喇叭管铸造为一体的垫板称为铸造锚下垫板,在铸造锚下垫板中,传力板可以不止一层:3.1.11
锚固区anchoragezone
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并使混凝土截面应力趋于均匀的区段。3.1.12
传力性能试验loadtransfertest为验证局部锚固区荷载传递性能所进行的试验。2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钢绞线单根试件的特征(公称)截面面积;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钢绞线特征(公称)截面面积之和,4,=nA:JT/T329—2010
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钢绞线的实际平均极限抗拉力,由钢绞线试件实测破断荷载计算平均值得出;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试验所用钢绞线(截面以A.计)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F/A,;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钢绞线的总应变;钢绞线一错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错具效率系数;钢绞线一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钢绞线一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夹具效率系数: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中钢绞线根数: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4分类及型号
4.1分类
锚具按其使用性能分为两类:
a)张拉端锚具;
固定端锚具。
4.2型号
锚具、连接器的型号由产品代号、预应力钢绞线直径及预应力钢绞线根数三部分组成,需要时可加注生产企业的体系代号,表示方法如下:口口口
企业体系代号(需要时标注):钢绞线根数;
钢绞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四舍五入后精确到毫米:错具、连接器代号,见表1。
锚具、连接器名称及代号
分类名称
张拉端锚具
周定端锚具
锚张拉端锚具
扁铺张拉端锚具
固定端压花错具
固定端挤压式铺具
圆锚固定端压花铺具
扁铺固定端压花错具
圆铺固定端挤压式铺具
扁铺固定端挤压式错具
分类代号
JT/T329-—2010
分类名称
连接器
表1(续)
分类代号
示例1:错固19根直径15.2mm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因铺张拉鞘镐具,其型号表示为\YM15-19\;示例2:铺固12根直径15.2mm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阅铺固定端挤压式错具,其型号表示为YMP15-12*;示例3:连接七根直径12.7mm钢绞线的圆错连接器,其型号表示为\YMJ13-7\。5结构形式及规格
5.1锚具
锚具的具体结构形式及规格参见附录A。5.2连接器
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形式及规格参见附录B。6技术要求
6.1材料
6.1.1产品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合格证明书、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后应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1.2零件毛坏为锻造件时应符合CB/T12361的有关规定。6.1.3锚下垫板的材料性能:采用灰口铸铁时应不低于HT200,采用球墨铸铁时应不低于QT450一10采用碳素结构钢时应不低于Q235的要求,并符合CB/T9439、CB/T1348或GB/T3274的有关规定。6.1.4锚下螺旋钢筋的材料性能应不低于Q235钢的要求,并符合GB/T700的有关规定。6.2机械加工
6.2.1零件机械加工应符合JB/T5936的有关规定6.2.2螺纹副的未注精度等级,应不低于GB/T197中的7H/8g:6.2.3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1804中的c级。6.3热处理
6.3.1夹片应进行热处理,表面硬度不小于57HRC(或79.5HRA)。夹片热处理后,应无氧化脱碳现象,同批次夹片硬度差不大于5HRC,同件夹片硬度差不大于3HRC,其他要求应符合JB/T5944和JB/T3999的有关规定。
6.3.2锚板、连接器的连接体宜经调质处理或孔强化处理,若采用调质处理,则表面硬度不小于225HB(或20HRC),其他要求应符合JB/T5944的有关规定。6.4外观
外观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所有零件均不得有裂纹出现。4
6.5防腐
JT/T329—2010
夹片、错板、连接体表面应作防锈、防腐处理,符合设计图样要求。锚下垫板和局部承压配筋表面不得有油漆和油脂,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6.6锚具的基本性能
6.6.1静载锚固性能
6.6.1.1错具的静载错固性能,应由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错具效率系数n.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8确定。错具的静载错固性能应同时满足下列两项要求:a)n.≥0.95;
b)8mm≥2.0%。
6.6.1.2在钢绞线一错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F时,应是钢绞线的断裂,而不应是由错具的失效而导致试验中止,并按7.3.6的规定确认错固的可靠性。6.6.2疲劳荷载性能
6.6.2.1钢绞线一错具组装件应满足循环次数为20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试验应力上限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65%,应力幅度取80MPa。6.6.2.2试件经受200万次循环荷载后,错具零件不应发生疲劳破坏,钢绞线因锚具夹持作用发生疲劳破坏的面积不应大于原试件总面积的5%。6.6.3周期荷载性能
6.6.3.1用于抗震结构中的锚具,还应满足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试验应力上限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m的80%,下限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40%。6.6.3.2试件经50次周期荷载试验后,钢绞线在铺具夹持区域不应发生破断、滑移和夹片松脱现象。6.6.4钢绞线内缩量
张拉端钢绞线内缩量应不大于5mm。6.6.5锚口(含错下垫板)摩阻损失率错口(含错下垫板)摩阻损失率合计不大于6%。6.6.6错下垫板的要求
6.6.6.1错下垫板的长度应保证钢绞线在铺具底口处的最大折角不大于4°6.6.6.2错下垫板的构造尺寸应能满足预应力能可靠地从错具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具体要求参见附录C.2.1。
6.6.7挤压错的性能要求
挤压错应有与6.6.1相同的静载锚固性能和与6.6.2相同的疲劳荷载性能。6.6.8锚具的其他要求
6.6.8.1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及放松钢绞线的要求。6.6.8.2当钢绞线一错具组装件的轴线与设计轴线存在5°以内角度偏差时,应有与6.6.1相同的静载锚固性能。
6.6.8.3错具或其附件上宜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灌浆孔的孔位及孔径应符合灌浆工艺要求,且应有与灌浆管连接的构造。
6.6.8.4真空灌浆用错下垫板安装密封罩的表面应进行机械加工,其表面粗糙度R,≤12.5um,且设置安装密封罩的螺纹孔。
6.6.8.5铺具配套波纹管应符合JT/T529和JG225的有关规定。6.7夹具的基本性能
6.7.1夹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钢绞线一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夹具效率系数\,确定。夹具的5
YKoNiKa
JT/T329—2010
静载锚固性能应符合7≥0.92。
6.7.2在钢绞线一夹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F时,应是钢绞线的断裂,而不应是由夹具的失效而导致试验中止。夹具应有可靠的自错性能、良好的松锚性能和不少于300次的重复使用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应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6.8连接器的基本性能
连接器应具有与锚具相同的性能要求。7试验方法
7.1一般规定
7.1.1试验用预应力钢绞线
7.1.1.1可由检测单位或受检单位提供,同时还应提供该批钢绞线的质量合格证明书。7.1.1.2钢绞线的全部力学性能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同时其直径公差与产品设计相同,强度等级应符合错具、连接器产品设计的最高强度等级要求7.1.1.3应先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六根试件进行母材力学性能试验,实测抗拉强度平均值/盒在相关钢绞线标准中的等级应与受检错具、连接器的设计等级相同,超过该强度等级100MPa时不宜采用。7.1.1.4试验用钢绞线的届强比不宜大于0.92。7.1.2试验用钢绞线一错具组装件7.1.2.1应由全部锚具零件和钢绞线束组装而成。7.1.2.2试验用错具组装件应为经过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合格的产品。组装前应用干净棉布将夹片表面和错板锥孔表面的油污擦拭干净,不应在错固零件上添加影响锚固性能的物质,如金刚砂、石蜡,石墨、润潜剂等(设计规定的除外)。7.1.2.3试验用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钢绞线应平行,不得扭转,其受力长度不宜小于3m。7.1.2.4对于钢绞线在铺具夹持部位有偏转角度(锚孔与锚板底面倾斜角或倾斜安装挤压头的连接器时)而使钢绞线在某个位置弯折时,可在此处安装轴向可移动的偏转装置(如钢环或多孔梳子板等,参见图1之8号件)。当对组装件施加拉力时,该偏转装置不应与钢绞线产生滑动摩擦。7.1.2.5试验单根钢绞线的组装件试件,钢绞线的受力长度不应小于0.8m。7.1.2.6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尺寸、不同根数组装件的试验结果不得相互替代。7.1.3试验用钢绞线一夹具和连接器组装件试验用钢绞线一夹具和连接器组装件的要求参照7.1.2的相关规定。7.1.4试验设备及仪器
试验用的测力系统,其不确定度不应大于1%。测量总应变的量具,其标距不应小于1m,不确定度不应大于标距的0.2%,指示应变的仪器的不确定度不应大于0.1%,7.2外观及硬度
7.2.1外观
外观质量用目测法检测。外观尺寸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检测。裂纹采用磁粉探伤的方法,按GB/T15822.1的相关要求进行检测。
7.2.2硬度
7.2.2.1在专用工装上对夹片锥面的硬度进行检测.检测时应使硬度计压头施压方向与夹片外锥母线垂直,其他相关要求符合CB/T230.1的规定。6
JT/T329-2010
7.2.2.2在锚板或连接体锥孔小端平面上外圈的两孔之间,检测错板或连接体的硬度,检测前应磨去检测部位的机加工刀痕,露出金属光泽,其他相关要求符合CB/T230.1或GB/T231.1的规定。7.3静载试验
7.3.1按图1和图2所示,安装好钢绞线一错具、连接器组装件,错具或连接器在试验装置上的受力条件(方式、部位、面积等)应与设计或工程实际情况一致。7.3.2夹具和挤压锚的静载试验方法与锚具相同。7.3.3连接器静载试验装置中,图1中9.13号件之间的钢绞线为辅助用筋,其材质和试验件相同,长度宜大于1.5m。
7.3.4加载之前应先将各种测量仪表安装调试正确,各根钢绞线的初应力调试均匀,初应力可取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10%。
单位为毫米
L,≥3000
一试验镭具:
位移传感器2;
一加载用千斤顶;
荷载传感器:
试验铺具:
位移传感器2:
一加荷载用千斤顶:免费标准bzxz.net
7.3.5加载步骤如下:
承力台座
钢纹线:
位移传感器1:
转向钢环;
连接器;
试验锚具:
限位板;
一夹具。
临时锚固用千厅顶(预紧锚固后卸去):连接器组装件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5
L,≥3.000
荷载传感器:
一承力台座;
钢绞线:
一位移传感器1:
试验错具。
图2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8
单位为毫米
按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20%、40%,60%,80%分四级等速加载,加载速度为每分钟约100MPa,达到80%后,持荷1h;
若用试验机进行单根钢绞线一铺具组装件静载试验,在应力达到0.8F,时,持荷时间可以缩短,但不应少于10min;
TYKNTKa
JT/T329—2010
e)随后逐步缓慢加载至破坏,加载速度每分钟不宜超过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按7.3.6规定的项目进行测量和观察。d)
7.3.6试验期间钢绞线及错锚具(连接器)零件的位移参见图3,试验过程中观察和测量项目包括:a)
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根钢绞线,按施加荷载的前四级,逐级测量其与锚具或连接器之间的相对位移Aa:
选取锚具或连接器者干有代表性的零件,按施加荷载的前四级,逐级测量其间的相对位移么6;试件的实测极限拉力F:
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8m;应力达到0.8f后,在持荷的1h期间,每20min测量一次相对位移(△a和Ab)。持荷期间Aa和6均应无明显变化,保持稳定。如持续增加,不能保持稳定,则表明已经失去可靠的锚固能力;
试件的破坏部位与形式:在钢绞线应力达到0.8时,夹片不应出现裂纹和破断;在满足f
6.6.1.1后,夹片允许出现微裂和纵向断裂,不允许横向,斜向断裂及碎断:受钢绞线多根或整束破断的剧烈冲击引起的夹片破坏或断裂属正常情况。Ac
a)锚固之前
b)锚固之后
图3试验期间钢绞线及锚具(连接器)零件的位移图7.3.7静载试验连续进行三个组装件的试验,全部试验结果均作出记录,并据此按式(1)、式(2)或式(3)计算错具或连接器的错固效率系数\,和相应的总应变e,三个试验结果均应满足本标准的规定,不得以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7.3.8锚具、连接器效率系数n.及总应变e的计算方法如下:锚具、连接器效率系数n.按式(1)计算:a)
其中:
F= n-fm·A
总应变.的计算如下
1)采用直接测量标距时,按式(2)计算:upt
Al,+×100%
式中:△L,一位移传感器1从张拉至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10%加载到极限应力时的位移增量;AL,—从0到张拉至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的伸长量理论计算值(标距内):张拉至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10%时位移传感器1的标距。L
2)采用测量加荷载用千斤顶活塞伸长量4L计算ε时按式(3)计算:a
×100%
JT/T329-—2010
一从张拉至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到极限应力时的活塞伸长量;式中:4L
一从0到张拉至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0%的伸长量理论计算值(夹持计算长度内):AL
钢绞线相对试验铺具(连接器)的实测位移量:Aa
钢绞线夹持计算长度,即两端锚具(连接器)的端头起夹点之间的距离。7.3.9夹具的效率系数n,按式(4)计算:7.4疲劳试验
7.4.1当疲劳试验机能力不够时,按照试验结果有代表性的原则,可采用本系列中较小规格的试件,但最少不得低于实际钢绞线根数的1/10;或在不改变试件中各根钢绞线受力的条件下(例如钢绞线在锚具处的偏转角度),可将钢绞线根数适当减少,与中心轴转角偏差最大的受力单元应受到试验,减少后的钢绞线根数n应符合以下规定:
当n≤12时,n≥n/2;
当n≥12时,n≥6+(n-12)/3。7.4.2试验频率,每分钟300次~500次,以约100MPa/min的速率加载至试验应力上限值,再调节应力幅度达到下限值后,开始记录循环次数。7.4.3试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
-试验锚具和连接器部件及钢绞线疲劳损伤情况及变形情况;疲劳破坏的钢绞线的断裂位置、数量以及相应的疲劳次数。7.5周期荷载试验
按7.3.1组装好试件,以100MPa/min~200MPa/min的速率加载至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80%,为试验应力上限值,再卸荷至f的40%为试验应力下限值,为第一周期,然后荷载自下限值经上限值回复到下限值为第二个周期,重复50个周期。7.6辅助性试验
7.6.1钢绞线内缩量试验
试验用的钢绞线可在台座上张拉,也可在混凝土梁上张拉。钢绞线内缩试验装置见图4。受力长度不小于5m,张拉力按钢绞线的0.8f.m·4,取用,内缩量Aα可根据锚固前后测得的钢绞线拉力差值计算得出:也可用测量错固处钢绞线相对位移的方法直接测出。试验用的试件不得少于三个,取平均值。10
一试验销具;
压力传感器:
承力台座;
钢绞线:
支承环:
位移传感器:
限位板;
一加荷用千斤顶;
工具锚。
图4钢绞线内缩试验装置示意图
KNYK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