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汽车底盘测功机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5-19 11:41:45
  • JT/T445-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445-2008

  • 标准名称:

    汽车底盘测功机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0.00 bytes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445-2008 Automobile chassis dynamometer.
1范围
JT/T 445规定了汽车底盘测功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型号、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JT/T 445适用于以电涡流机为功率吸收装置的多轴滚筒式汽车底盘测功机(以下简称底盘测功机),其它型式的底盘测功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8, ISO 780: 1997, MOD)
GB/T 13306标牌
HJ/T 291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HJ/T 292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底盘测功机chassis dynamometer
用于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输出扭力(扭矩)等性能检测、试验的装置。
3.2额定承载质量rated loading capacity
底盘测功机允许承载受检车辆的最大轴载质量。
3.3额定吸收扭力rated absorbed torque
底盘测功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功率吸收装置所能吸收滚筒表面传递的最大切向力。
3.4额定吸收功率rated absorbed power
底盘测功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功率吸收装置所能吸收的最大功率。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3.18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 445-2008
代替JT/T445-2001
汽车底盘测功机
Automobilechassisdynamometer2008-09-05发布
200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5型号
6功能
7技术要求,
8试验方法
9检验规则
10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内部损耗功率和功率补偿试验方法滑行法JT/T445—2008
本标准代替JT/T445-2001《汽车底盘测功机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JT/T445-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JT/T445-2008
增加了主滚筒、当量惯量、内部损耗功率、热衰退率的术语和定义,并对原标准的术语定义作出一定程度的修改(见3.5、3.8、3.11和3.12);一增加了检测能力、台体、滚筒直径差、滚筒中心距、滚筒简高度差、滚筒启动力矩、功率吸收装置、热衰退率及转子动平衡精度、反拖装置、惯量模拟、分辨力、鉴别力(阈)、静态零值误差、漂移、内部损耗功率及内部阻滞力的检测与补偿、控制稳定时间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7.1.2、7.2、7.3.2、7.3.3、7.3.6、73.9、7.4、7.7、7.8、7.9.1、7.9.6、7.10.3和8.2、8.3、8.4.1、8.4.2、8.4.5、8.4.8、8.5、8.8、8.9、8.10.1、8.10.3、8.11.3);对分类和型号表示方法、滚筒直径、滚简表面径向跳动、示值误差、重复性、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误差等技术指标作出补充与修改:取消了恒电流控制方式、稳态可用度指示灯、按钮和导线颜色、滚筒安置角、链联轴器的要求(见4、7.3.1、7.3.4、7.9.1、7.9.2和7.10.2);
在附录A中规定了内部损耗功率和功率补偿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7)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温州江兴汽车检测设备厂、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安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济南新凌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弥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珠海高新区同力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安徽省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辽宁省(大连)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全晓平、刘元鹏、陈南峰、高建国、周申生、贺宪宁、唐向臣、夏先扬、王建、邱左先、曲明、王建国、赵绪阁。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T/T445-2001。1
1范围
汽车底盘测功机
JT/T445-2008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底盘测功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型号、功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电涡流机为功率吸收装置的多轴滚筒式汽车底盘测功机(以下简称底盘测功机),其它型式的底盘测功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0780:1997,MOD)GB/T13306标牌
HJ/T291
HJ/T292
3术语和定义
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底盘测功机chassisdynamometer用于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输出扭力(扭矩)等性能检测、试验的装置。3.2
额定承载质量ratedloading capacity底盘测功机充许承载受检车辆的最大轴载质量。3.3
额定吸收扭力
ratedabsorbedtorque
底盘测功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功率吸收装置所能吸收滚筒表面传递的最大切向力。3.4
ratedabsorbedpower
额定吸收功率
底盘测功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功率吸收装置所能吸收的最大功率。3.5
主滚筒active roller
与功率吸收装置同轴联接的滚筒。3.6
功率吸收装置
powerabsorptiondevice
用于吸收作用在底盘测功机主滚筒上的受检车辆驱动轮输出功率的器件。3.7
惯量模拟装置
inertial mass simulationdevice用于模拟受检车辆惯性质量的装置。3.8
当量惯量equivalentinertia
惯量摸拟装置摸拟汽车行驶中的平动和转动动能时所相当的汽车质量。1
恒速控制方式constantspeedcontrolmodeJT/T445—2008
通过调节功率吸收装置的励磁电流,使受检车辆的车轮保持恒定线速度的控制方式。3.10
constantforcecontrol mode
恒力控制方式
通过调节功率吸收装置的励磁电流,使受检车辆驱动轮保持恒定输出切向力的控制方式。3.11
内部损耗功率
Internal Losspower
底盘测功机所有转动部件运转时的摩擦损耗功率与风阻损耗功率的总和。3.12
热衰退率
thermal diminution rate
风冷式电涡流机在12min热衰退试验中,第12min与第1min吸收扭力(扭矩)相比较下降的程度,以百分数计。
4分类
底盘测功机按额定承载质量分为:3t、10t、13t,见表1。表1
额定承载质量(t)
滚筒组合形式
5型号
底盘测功机型号表示方法如下:3
双轴式
双轴式
双轴式或三轴式
改进序列号(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额定承载质量(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t)电涡流机冷却方式(F-风冷S-水冷Y-油冷)产品代号
示例:额定承载质量3t、风冷式电涡流机、第三次改进型汽车底盘测功机,其型号表示为XXXX-F03C。6功能
6.1基本功能
6.1.1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外特性和部分特性)、输出扭力(扭矩)的检测。6.1.2车速表、单程表误差的检测。6.2扩展功能
6.2.1汽车加速性能、滑行性能的检测。6.2.2汽车传动系阻滞力的检测
6.2.3汽车油耗检测的加载及控制。6.2.4汽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的加载及控制。7技术要求
7.1基本要求
7.1.1在下列工作条件,底盘测功机应能正常工作:a)环境:
一相对湿度:
b)电源:
0℃~40℃;
不大于85%;
380×(1±10%)V,三相,(50±1)Hz;——AC
—AC220×(1±10%)V,单相,(50±1)Hz。c)磁场:
工业现场的电磁干扰应对测试结果无影响。7.1.2底盘测功机检测能力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额定承载质量(t)
额定吸收功率(kw)
最高测试车速(km/h)
≥130
≥250
≥130
注:额定吸收功率是指风冷式电涡流机冷态时的最大吸收功率。7.2台体
7.2.1底盘测功机台体应具有标称额定承载质量的承载能力。7.2.2底盘测功机台体应有用于安装的起吊挂钩装置。7.3滚筒
7.3.1滚筒直径
底盘测功机滚筒直径应介于200mm~530mm之间,推荐值:3t:
13t:
7.3.2滚筒直径差
(218±2)mm:
(320±2)mm;
(370~530)mm。
≥130
JT/T445—2008
每侧主滚筒长度方向1/2处和距两端面30mm处的直径之差应不超过士0.2mm,其平均值与标称直径差应不超过士0.2mm,左、右两侧主滚筒平均直径之差应不超过土0.2mm。7.3.3滚筒中心距
7.3.3.1双轴式滚筒中心距(A)应满足下列要求:a)3t:
b)10t:
c)13t:
式中:
A=(620+D)Xsin31.5°
误差-6.4mm~12.7mm
(620+D)Xsin31.5°滚筒中心距,单位为毫米(mm);D
滚筒直径,单位为毫米(mm)。-13.0mm~13.0mm
7.3.3.2三轴式滚简中心距应符合HJ/T292的相关要求(见图1),即:a)第1、2滚筒中心距应符合7.3.3.1(13t)的要求;b)第1、2滚筒轴心连线的中点与第3滚筒轴心的距离应为(1346土13)mm。7.3.4滚筒表面径向圆跳动量
滚筒表面径向圆跳动量应不大于0.2mm。7.3.5前、后滚筒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前、后滚筒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应不大于1mm/m。3
第1滚筒
(主滚筒)
7.3.6滚筒高度差
7.3.6.1两轴式滚筒高度差
第2滚筒
L=(1346±13)mm
图1三轴式滚简中心距
第3滚筒
(主滚筒)
JT/T445-2008
在底盘测功机台体处于水平时,单个滚筒两端点的上母线高度差应不大于1mm,滚筒间高度差应不大于2mm。在设计上主滚筒高于从动滚简的滚筒机构,主滚筒间、从动滚筒间的高度差应不大于2mm。7.3.6.2三轴式滚筒高度差
在底盘测功机台体处于水平时,单个滚筒两端点的上母线高度差应不大于1mm,滚筒间高度差应不大于2mm(第1、2轴的四个滚筒间及第3轴的二个滚筒间)。第1、2轴滚筒与第3轴滚筒高度差应符合HJ/T292的相关要求,如图1所示。即:第1轴滚筒与第2轴滚筒等高,第3轴滚筒应低于第1、2轴滚筒,第1、2轴滚筒轴心连线的中点与第3轴滚筒轴心连线间的夹角α及第1、2轴滚筒与第3轴滚筒上母线高度差△H应满足以下要求:α=tan-[(1000 +D)(1-cos 31.5°)(2XL)』△H =(1000 +D) (1-cos 31.5°)-2式中:△H一一允许误差±5%。
7.3.7滚筒平衡品质等级应不低于G6.3。7.3.8主滚筒表面应采用滚花、喷涂或其他可增加其表面附着系数的处理工艺。7.3.9滚筒启动力矩
7.3.9.1双轴式:每个轴承的平均启动力矩应不大于0.5N·m:7.3.9.2三轴式:每个轴承的平均启动力矩应不大于0.6N·m。7.4功率吸收装置
7.4.1风冷式电涡流机在恒速800r/min的12min满负荷测试条件下,第12min吸收扭矩相对于第1min吸收扭矩的热衰退率应不超过55%。7.4.2功率吸收装置的转子等旋转部件的平衡品质等级应不低于G6.3级。7.4.3底盘测功机生产企业应提供功率吸收装置的技术特性,包括机械特性、冷态最大吸收功率及吸收扭矩、热衰退率及曲线、转子惯量及平衡品质等级等。7.5安全装置
7.5.1底盘测功机应配备防止车辆侧向移动的限位装置,该装置应能在车辆任何合理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侧向安全限位,且不损伤车轮或车辆其他部件。7.5.2底盘测功机应配备防止车辆前移的系留装置。7.6举升装置
7.6.1举升装置应能保证车辆平稳驶入和驶离底盘测功机。在举升状态,其承载面与滚筒上母线的高度差应在-20mm~+5mm范围内。
7.6.2举升装置的举升能力应不小于底盘测功机的额定承载质量。7.6.3在额定压力下,举升装置的气路或油路应无渗漏现象。7.6.4举升装置应运动平稳,不应有“爬行”现象。JT/T445—2008
7.6.5举升装置应有安全保护功能,当滚筒表面线速度大于或等于5km/h时,不应产生举起或滚筒锁死动作。
7.6.6举升装置应装有滚筒制动器,在举升装置处于升起状态时,滚筒应被制动,以保证车辆顺利驶入、驶离底盘测功机。在举升器处于落下状态时,制动器应完全与滚筒脱离接触,不应产生制动力矩。7.7反拖装置
7.7.1底盘测功机可根据测试功能要求配备反拖装置。7.7.2用于汽车传动系阻力检测的反拖装置应装有测力传感器,力示值误差为土1%。7.7.3具有排气污染物检测功能的底盘测功机,其反拖装置应符合HJ/T291、HJ/T292规定的要求。7.8惯量模拟装置
7.8.1底盘测功机可根据测试功能需求配置符合相关标准、规程要求并与受检车型相匹配的惯量模拟装置,可采用机械模拟或电量模拟方式。7.8.2采用机械模拟时,应标明各级当量惯量,7.8.3机械模拟装置的飞轮平衡品质等级应不低于G4.0。7.8.4具有排气污染物检测功能的底盘测功机,系统的惯量模拟应符合HJ/T291、HJ/T292的相关要求。7.9测量系统
7.9.1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见表3。
分辨力
鉴别力(阈)
漂移(30min)
示值误差
静态零值误差
测试重复性
7.9.2数据采集与处理
±2%(F·S)
7.9.2.1数据采集频率应不低于10Hz。参
速度km/h
≤2kW或2%
7.9.2.2在恒速控制方式或恒力控制方式时,应满足7.10.2.1或7.10.2.2要求并保持稳定方可采样,取后3s数据的平均值。
7.9.3打印功能
底盘测功机应具备测量数据的打印功能。7.9.4测速传感器安装位置
测速传感器应与主滚简相关联。7.9.5接口和协议
系统应有标准通讯接口,并提供接口定义和相关的通讯协议。7.9.6功率补偿与阻滞力补偿
7.9.6.1功率补偿
JT/T445-2008
7.9.6.1.1底盘测功机所显示输出的受检车辆驱动轮输出功率为功率吸收装置所吸收的功率与底盘测功机内部损耗功率之和,即:
Pa=Pvi+pvi
式中:Pa——Vi速度时的驱动轮输出功率,单位为千瓦(kw);Pvi一一Vi速度时,功率吸收装置所吸收的功率,单位为千瓦(kw);P'vi
一Vi速度时的内部损耗功率,单位为千瓦(kW)。(3)
7.9.6.1.2底盘测功机出厂前应进行台体内部损耗功率的检测,并进行“速度一内部损耗功率”曲线拟合和固化。
7.9.6.1.3底盘测功机应能在最高允许测速范围以内,对功率测试结果进行自动补偿。7.9.6.2阻滞力补偿
7.9.6.2.1底盘测功机通过反拖装置,在某一速度下检测车辆传动系或车轮阻滞力时,所测结果包括底盘测功机台体内部阻滞力,应进行结果修正,即:Fa=Fvi-Fvi
式中:Fa—
Vi速度时的受检车传动系阻滞力或车轮阻滞力,单位为牛顿(N);Fvi一一Vi速度时的反拖装置力传感器的输出力,单位为牛顿(N);F\vi一一Vi速度时的测功机台体内部阻滞力,单位为牛顿(N)。(4)
7.9.6.2.2底盘测功机出厂前应进行台体内部阻力的检测,并进行“速度一台体内部阻滞力”曲线拟合和固化。
7.9.6.2.3底盘测功机应能在最高允许测速范围以内,对车辆传动系阻滞力或车轮阻滞力的测试结果进行自动修正。
7.10控制系统
7.10.1控制功能与方式
7.10.1.1控制系统应能满足6.1的功能要求,7.10.1.2控制系统应具有恒速控制、恒力控制方式。7.10.2控制误差
7.10.2.1恒速控制误差应在土0.2km/h范围内。7.10.2.2恒力控制误差应在土20N范围内、7.10.3控制稳定时间
7.10.3.1恒速控制稳定时间
对功率吸收装置加载和减载,从达到“目标速度×(1土10%)”时刻至进入“目标速度土0.2km/h区间(其后连续5s内速度示值始终保持在该区间内)的时间应不超过10s。7.10.3.2恒力控制稳定时间
对功率吸收装置加载和减载,从达到“目标驱动力×(1土10%)”时刻至进入“目标驱动力土20N”区间(其后连续5s内驱动力示值始终保持在该区间内)的时间应不超过3s。7.11电气系统
7.11.1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MQ。7.11.2应有接地装置和接地标志。7.11.3应根据负荷的大小装有断路器,电动机控制应有过载、过热和断相保护装置。7.12外观质量
7.12.1底盘测功机外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应有明显的磕伤、划痕。7.12.2涂装表面漆膜应均匀、附着力强。金属基底须经除油、除锈处理,并有防锈底漆。7.12.3所有螺栓、螺母均应经过表面处理,主要螺栓的紧固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力矩要求,不应有松动现象,
7.12.4焊接件的焊缝应平整、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纹、脱焊、漏焊等缺陷,并清除焊渣。7.12.5仪表或显示界面应有清晰的文字或符号标识,没有影响读数的缺陷。7.13校准装置
7.13.1底盘测功机应随机配备静态力的校准装置,并标明力比系数。6
7.13.2使用说明书中应有校准装置安装、使用及校准方法的详细说明,8试验方法
8.1试验仪器、设备及工量具
试验仪器、设备及工量具见表4,计量器具应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表4
8.2检测能力
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管形测力计
游标卡尺
钢卷尺
8.2.1额定吸收功率
水准仪
标准转速计
力校准装置
绝缘电阻测量仪
扭力扳手
JT/T445—2008
底盘测功机制造企业应能提供相关检验、试验数据和证明材料,应符合7.1.2表2的要求。8.2.2最大测试车速
用试验车驱动滚筒旋转,读取速度示值,底盘测功机的最高测试车速应符合7.1.2表2的要求。8.3台体检验
8.3.1台体承载能力
台体承载能力检验按下述步骤进行:a)按8.4.8规定的方法检查滚简启动力矩,每个轴承的平均启动力矩应符合7.3.9的要求。b)将轴载质量相当于底盘测功机额定承载质量的试验车置于底盘测功机滚筒上(必要时可进行配载),并在此负荷下静压8h,底盘测功机台体结构(台体框架、滚筒及轴头、轴承等)不应变形和破损。
c)试验车驶离底盘测功机,再次按8.4.8规定的方法检查各滚筒启动力矩,每个轴承的平均启动力矩应符合7.3.9的要求。
8.3.2台体起吊装置
目测检验,应符合7.2.2的要求。8.4滚筒检验
8.4.1滚筒直径
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每侧主滚筒长度方向1/2处和距两端面30mm处的直径,如图2所示,应符合7.3.1和7.3.2的要求。
图2滚简直径
8.4.2滚筒中心距
8.4.2.1双轴式滚筒简中心距
用游标卡尺等量具分别测量左、右两组主、从滚筒轴头的外跨尺寸L和轴头直径dl、d2,如图3所示,按下式分别计算左、右两组滚筒中心距,应符合7.3.3.1的要求。A=L-(di/2+d2/2)
式中:A-
滚筒中心距,单位为毫米(mm);(5)
一主、从滚筒轴头的外跨尺寸,单位为毫米(mm):主滚筒轴头直径,单位为毫米(mm):从滚筒轴头直径,单位为毫米(mm)。图3滚筒中心距
8.4.2.2三轴式滚筒中心距
JT/T445—2008
按8.4.2.1规定的方法分别测量左、右两组第1滚筒与第2滚筒中心距A、第2滚筒与第3滚筒中心距B,如图4所示,按下式分别计算左、右两组第1、2滚筒轴心连线的中点与第3滚筒轴心的距离C,应符合7.3.3.2的要求。C=
8.4.3滚筒表面径向圆跳动量
第1滚筒
第2漆筒
第3漆筒
图4三轴式滚筒中心距
8.4.3.1取滚筒两端(距端面30mm处)和中点的三个断面进行测量。(6)
8.4.3.2固定百分表(必要时可在百分表上加装专用触头测量),缓慢转动滚筒,测量每个滚筒三个断面的径向圆跳动,应符合7.3.4的要求。示意图见图5。M:根据百分表
触头尺寸加工
图5滚筒表面径向圆跳动量
8.4.4滚筒平行度
JT/T445—2008
用游标卡尺等量具分别测量每组主、从滚筒两端轴头的外跨尺寸11、12和轴头直径d1、d2、d3、d4,如图6所示,按下式计算主、从滚简轴线的平行度,应符合7.3.5的要求。Ai = 1-(di/2 + d2/2)
A2 = 12 - (d3/2 + d4/2)
△A =(Ar-A2) / 1
式中:
A1、A2
11、12
di、d2
d3、d4
8.4.5滚筒高度差
主、从滚筒轴线的平行度,单位为毫米/每米(mm/m):滚筒中心距,单位为毫米(mm);主、从滚筒轴头的外跨尺寸,单位为毫米(mm):滚筒单侧轴头直径,单位为毫米(mm):滚筒单侧轴头直径,单位为毫米(mm):滚筒长度,单位为米(m)。
8.4.5.1两轴式滚筒高度差
两轴式滚筒高度差按以下方法检验:图6滚筒平行度
a)调整底盘测功机台体使其处于水平状态:Id3
b)用水准仪测量每个滚筒两端点的上母线处高度差,记录结果,单个滚筒两端点的高度差应符合7.3.6.1的要求;
c)将每个滚筒两端点的高度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数值比较,滚筒间高度差应符合7.3.6.1的要求。
8.4.5.2三轴式滚筒高度差
三轴式滚筒高度差按以下方法检验:a)第1、2轴滚筒的高度差按8.4.5.1规定的方法检验:b)第1、2轴滚简与第3轴滚简的高度差按以下方法检验:调整底盘测功机台体水平,用水准仪分别测量第1、2、3轴滚简长度方向1/2处的上母线高度h1、h2和h3(左、右两组滚简分别测量),按下式分别计算左、右两组滚简第1、2轴滚筒与第3轴滚简的高度差△h,△h误差应符合7.3.6.2的要求。Ah=(hi +h2)/ 2-h3
式中:
第1、2轴滚筒简与第3轴滚简的高度差;hl、h2——第1、2轴滚简长度方向1/2处上母线的高度;h3bZxz.net
第3轴滚筒长度方向1/2处上母线的高度。8.4.6滚简平衡品质等级
每个滚简都应进行不平衡量的检验和调整,其平衡品质等级应符合7.3.7的要求,底盘测功机制造企业应能供每个滚简在动平衡机上进行剩余动不平衡量检验的结果。8.4.7主滚简表面的处理
目测检查,应符合7.3.8的要求。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