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5-18 09:01:10
  • JTJ294-9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J 294-98

  • 标准名称:

    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004.19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J 294-98 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loping Wbarf and Floating Wharf.
1总则
1.0.1为使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的建设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JTJ 294适用于 在内河、水库、湖泊和掩护条件较好的海域建造的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1.0.3斜坡码头结构适 用于缆车、带式输送机、管道、浮式起重机、重件拖拉、车辆和流动机械等相应的装卸工艺,以及旅客.上下;浮码头结构适用于带式输送机、管道、浮式起重机、车辆和流动机械等相应的装卸工艺以及旅客上下。
1.0.4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水利防洪和航行安全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综合比较后确定。
1.0.5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的施工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水位变化、水流、波浪、冰冻以及台风等情况合理安排。
1.0.6斜坡码头及浮 码头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94—98
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loping Wharf and Floating Wharf1998—12—28发布
199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4—98
主编单位:交道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99年6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
1999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4-98
正文设计:周
园责任校对,张捷
责任印制,张凯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13北京和平里东街10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北京京华印刷制版厂印刷
并本:850×168克
印张,1.875
字数:45千
1999年3月
第1版
2000年7月 第1版第2次印刷
统一书号:15114·0234
关于发布《斜坡码头及浮码头
设计与施工规范》的通知
交水发【1998】8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办),部属及双重领导企事业单位:
由我部组织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单位修订的《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强制性标准,编号为JTJ294-98,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规范》(JTJ217—87)同时废止。
本规范的管理和出版组织工作由部水运司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本规范系在《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规范》(JTJ217-87)的基础上全面修订而成。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十年来斜坡码头和浮码头设计、施工实践的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3章16节148条,并附有条文说明。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实际情况扩大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的规定,采用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取代定值法设计;补充了钢船及钢筋混凝土登船的设计规定、锚链的计算等内容:新增几种技术较先进的升降架结构设计、定位墩系留逐船的设计以及嵌岩桩施工方法等;对规范的其他内容也作了较大修改。
本规范必须与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配套使用。本规范由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负责解释。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以便再修订时参考。本规范如有局部修订,其内容将在《水运工程标准与造价管理信息》上刊登。
一般规定
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
斜坡码头
浮码头
钢引桥及升降架
延船及系留设施
一般规定
水下开挖
回填和抛石
水下基床整平
倒滤层和面层的施工
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
构件安装
桩的制作及桩基施工
钢引桥及钢撑杆制作与安装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泵船定位
钢引桥单位面积自重力参考表
锚链及锚的计算
撑杆的轴向荷载计算.
钻孔机械选型参考表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条文说明
(5)
(17)
(23)
·(32)
(33)
(35)
..(4m)
1总则
为使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的建设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1
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2本规范适用于在内河、水库、湖泊和掩护条件较好的海1.0.2
域建造的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的设计与施工。1.0.3斜坡码头结构适用于缆车、带式输送机、管道、浮式起重机、重件拖拉、车辆和流动机械等相应的装卸工艺,以及旅客上下;浮码头结构适用于带式输送机、管道、浮式起重机、车辆和流动机械等相应的装卸工艺以及旅客上下。1.0.4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水利防洪和航行安全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综合比较后确定。
1.0.5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的施工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水位变化、水流、波浪、冰冻以及台风等情况合理安排。1.0.6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1
2.1一般规定
2.1.1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各部分的主要尺度应根据平面布置及工艺设计的要求,并依照码头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条件确定。
2.1.2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的斜坡道、引桥桥墩、坡顶挡土墙、桥台以及岸坡等均应进行稳定计算,必要时应进行沉降计算。2.1.3横向作用于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的桥墩及上部结构上的风荷载和水流力等较大时,应验算结构横向强度及稳定。2.1.4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的纵梁应设端横隔板。当梁跨大于或等于8m时,纵梁跨间应设横隔板,横隔板间距取3~5m,相邻两纵梁横隔板间应可靠联结。2.1.5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梁板的搁置长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设计高水位以上不应小于200mm,设计高水位以下不应小于250mm。
2.1.6斜坡码头和浮码头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表2.1.6的规定。
2.1.7架空斜坡道和引桥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宜考虑防腐措施。2.1.8对车、客流量较大的车客渡码头,斜坡道中间宜设置分隔设施。
2.1.9在冰冻地区建造斜坡码头和浮码头时应考虑防冰措施。2.1.10在有较大波浪的湖泊、水库和海域建造斜坡码头或浮码头时,应考虑波浪的作用,并采取有效的防浪措施。有台风的地区,应考虑防台措施。
架空斜坡道和周
结构部位
钢筋混凝土粱板
面板磨耗层
混凝土重力墩台
钢筋混凝土桥墩
支承垫石
桩基承台
钢筋混凝土方桩
预应力混鼠土方桩
钻孔灌注桩
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
强度等级
注;在冰冻地区应考虑混凝土的抗冻指标。结构部位
烧往不离析混凝土
烧注普通混凝土
桩基承台
立柱、梁板
钢筋混凝土延船
混凝土路面
钢筋混凝土轨枕
混凝土挡土墙
系船块体
2.2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
混凝土
强度等级
2.2.1结构上的作用按时间的变化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斜坡码头和浮码头的主要结构物上可能的作用见表2.2.1。
序号结构物名称
主要结构物上可能的作用
可变作用
永久作用
实体斜坡道
自重力
的钢轨和轨
2实体斜坡道 自重力
和坡面结构
3架空斜坡道
自重力
运输机械毅、活动
引桥的支座反力
偶然作用
玻顶荷载、装卸和运地展作用
输机械荷载、拖拉件
荷羲、管道和人群荷
载、波浪力、水流力、
渗流力
运输机械葡载、管道地震作用
荷较、人群荷峨、水
流力、波浪力、风荷
载、活动引桥的支座
反力和摩流力
永久作用
序号结构物名称
可变作用
偶然作用
起重和运输机械荷载、
斜坡道的挡自重
地震作用
土墙、重力永久作用引桥的支座反力和摩式桥台
引起的土搬力、缆车锚旋拉力、可变作用引起的土压
续上表
力、堆货荷数
运输机械荷载、人群地震作用1、钢引桥自重力5活动引桥和自重力
固定引桥
荷载、管道荷载、风
荷、雪荷载、水流
力、波浪力
6撑杆和撑杆 自重力、船舶荷载、可变作用地展作用墩、定位墩、永久作用引起的土压力、水流系缆墩
升降架
8夏船
9错链
引起的力、波浪力、冰荷毂
自重力
自重力
自重力
活动引桥的支座反力地展作用
和摩搬力、水流力、
风荷鞍
堆货荷载、联桥和引
桥的支点反力、水压
力、波浪力、人群荷
载、装卸和运输机械
荷载、船舶荷载
船舶荷载、波浪力、
水流力
参见附录A
2.流动起重运输
机械的冲击系数
3.钢引桥兼作撑
杆时,需考虑船
舶荷载
2.2.2斜坡码头和浮码头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久设计状况,应按结构使用期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带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短暂设计状况,应按结构在施工期或有某种确定的短暂使用期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可同时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偶然设计状况,应按结构承受设防地震等偶然作用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2.2.3下列情况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4
(1)结构整体稳定、岸坡稳定和锚的抗拉稳定;(2)构件承载力、基床和地基承载力等。2.2.4下列情况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1)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或限裂;(2)构件的变形和结构的位移等;(3)地基沉降。
2.2.5岸坡稳定、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计算或验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的有关规定执行。2.2.6对实际有可能在结构物上同时出现的作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结合相应的设计状况进行作用效应组合。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可分为持久组合、短暂组合和偶然组合。
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可分为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短期效应(频遇)组合和短暂设计状况的作用效应组合。
作用效应组合的原则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荷载2.2.7免费标准bzxz.net
规范》(JTJ215)和《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的有关规定执行。
2.3斜坡码头
2.3.1斜坡码头结构由坡道、登船、移动引桥和坡顶挡土墙等组成,如图2.3.1所示。其中斜坡道为斜坡码头的基本结构,其他结构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
2.3.2斜坡码头的坡道结构型式可采用实体式、架空式或部分实体与部分架空的混合式。在流冰严重的地区,若码头结构未采取防冰措施时,不宜采用架空坡道。2.3.3斜坡码头斜坡道的坡度和宽度应根据装卸工艺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确定,并应符合表2.3.3的规定。
设计高水位
文设计高水位
设计低水位
图2.3.1斜坡码头结构示意图
(a)实体式;(b)架空式
设计低水位
1-坡道(平坡道):2-坡道(斜坡道):3-跳板;4-跳延;5-延船;6-档土墙;7-移动钢引桥
斜坡码头斜坡道的坡度和宽度
斜坡道名称
缆车道
普通带式输送机道
重件拖拉道
管线道
汽车道
货码头
人行道
客码头
腱于1:8
不健于1:4
不陡于1:8
据自然条件及工艺
要求确定
不陡于1:10
坡道不陡于1:6
踏步陡于1:6
坡道不陡于1:7
踏步1:71:2
度(m)
据工艺要求确定
据工艺要求确定
据工艺要求确定
据工艺要求确定
单车道≥5.0:双车道≥7.0
注:①汽车道纵坡在围难条件下不应陡于1:9;②汽车渡口码头的坡道宽度应根据汽渡船靠泊需要、汽车调头要求和陆上连接公路的宽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