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交通行业标准(JT) >>
- JT/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

【JT交通运输标准】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
- JT/T1040-2016
- 现行
标准号:
JT/T 1040-2016
标准名称: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0.00 bytes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1040-2016.
1范围
JT/T 1040规定了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的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
JT/T 1040适用于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
JT/T 1040不适用于可能对水环境以外造成影响的水污染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T 21800化学品生物富集 流水式 鱼类试验
GB/T 21801化学品快速 生物降解性呼吸 计量法试验
GB/T 21802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 改进的 MITI试验( I )
GB/T 21803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DOC 消减试验
GB/T 21805化学品藻类生 长抑制试验
GB/T 21815. 1化学品海水 中的生物降解性摇瓶法试验
GB/T 21828化学品大 型搔繁殖试验
GB/T 21830化学品搔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GB/T 21831化学品快速 生物降解性密闭瓶法试验
GB/T 21852化学品分配系数( 正辛醇-水)高效液 相色谱法试验
GB/T 21853 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水) 摇 瓶法试验
GB/T 21854化学品鱼类 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GB/T 21856化学品快速 生物降解性二 氧化碳产生试验
GB/T 21857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改进的 OECD筛选试验
CB/T 21858化学品生物富集半静态式鱼类试验
GB/T 27861 化学品鱼类 急性毒性试验

部分标准内容: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分类方法
物质的分类方法
4.3混价物的处类方法
5评价程序
5.1物质的评价程序
5.2混合物的评价程序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相加公式使用范例目
JT/T 1040-2016
JT/T 1040—2016
本标准按照GR/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技术内容参照1M10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2014版)第2.9章、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分类和标签制度》(第八修订版)第4章制定。本标推由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标雅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海事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薇、林兼、周江宁、张春龙、管永义、季山、来明、薛福德。I
1范围
JT/T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本标准规定了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的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本标准适用于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本标准不适用于可能对水环境以外造成影响的水污染物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800
GB/T 21801
GB/T21802
GB/T21803
GB/T21805
GB/T 21815.1
GB/T21828
GB/T21830
GB/T 21831
GB/T21852
GB/T21853
GB/T21854
GB/T21856
GB/T21857
GB/T 21858
GB/T 27861
化学品生物富集流水式鱼类试验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呼吸计量法试验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改进的MITI试验(I)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DOC消减试验
化学品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化学品
海水中的生物降解性摇瓶法试验化学品
大型泽繁殖试验
化学品
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化学品
化学品
化学品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密闭瓶法试验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试验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快速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产生试验化学品1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改进的OECD筛选试验化学品
生物富集半静态式鱼类试验
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I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maritimedangerousgoodscode)(《IMDG规则》)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Cloballyharmonizedsystemofclassificationandlabellingofchemicals)(GHS)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物质substance
自然状态或生产所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使产品保持稳定状态所必需的添加剂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不包括可被分离、不影响该物质的稳定性、不改变其成分条件的溶剂。1范围
JT/T 1040-2016
海运包装环境有害物质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本标准规定了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的分类方法和评价程序,本标准适用于以包装形式进行海运的环境有害物质。本标准不适用于可能对水环境以外造成影响的水污染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刻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狂甘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甘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800
GB/T 21801
CB/T 21802
GB/T 21803
GB/T 21805
CB/T 21815. 1
GB/T 21828
GB,T 21830
GR/T 21831
CB/T 21852
CB/T 21853
GB/T 21854
CB/T 21856
CB/T21857
GB/T 21858
CB/T 27861
化学品生物富架流水式鱼类试验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呼吸计量法试验快速生物降解性改进的MITI试验(T)化学品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DOC消减试验免费标准bzxz.net
化学品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化学品海水中的牛物降解性摇瓶法试验化学品大型露殖试验
化学品
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密闭瓶法试验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一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化学品分配系数(正辛醇一水)摇瓶法试验化学品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产生误验化学品
快速牛物降解性改进的OECD筛选试验化学品生物富集平静态式鱼类试验化学品鱼类急性薄性试验
TMO《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maritimedangerausgoods code)(《TMDG规则》)联介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C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af chemicals)(GHS)
3术、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物质substance
自然状态或生产所得的化学元素及其化价物,包括使产品保持稳定状态所必需的暴加荆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牛的架质,不包括可被分离,不影响该物质的稳定性,不改变其成分茶件的溶剂。1
JT/T1040—2016
混合物
mixture
配制品
mixture
由具有不同溶解性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单个物质混合而成的制品。3.1.3
环境有害物质environmentallyhazardoussubstance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液体或固体物质以及此类物质的溶液和混合物。3.1.4
急性水生毒性(急毒)acuteaquatictoxicity物质本身的性质,可对在水中短时间接触该物质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简称为急毒。3.1.5
慢性水生毒性(慢毒)chronicaquatictoxicity物质本身的性质,可对在水中接触该物质的生物体造成有害影响,接触时间根据生物体的生命周期确定,简称为慢毒。
生物富集(生物积聚)bioaccumulation物质经由所有接触途径(如空气、水、沉淀物/泥土和食物等),被生物体吸收、转化和排出的净结果,也称生物积聚。
[GB/T21800—2008,定义2.1
降解degradation
有机分子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并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盐类的过程。3.2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CF-生物积聚系数(生物富集系数)BOD—生化需氧量;
COD化学需氧量;
EC,/LC,———引起x%受试生物效应的有效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ECs——引起50%受试生物效应的有效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ErC50——依据生长抑制率所得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K(P)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LCs0—一可造成50%(半数)受试生物死亡的水中物质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L(E)Cso——LCso或ECso;
NOEC一无可见影响的浓度(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分类方法
4.1总则
4.1.1按照《IMDG规则》的要求,符合急毒1、慢毒1或慢毒2,且未划分到其他危险类别的物质和混合物为环境有害物质。环境有害物质的联合国编号及正确运输名称为:a)UN3077对环境有害物质,固体的,未另列明的;b)UN3082对环境有害物质,液体的,未另列明的2
4.1.2海运环境有害物质应在正确运输名称后标明该物质的技术名称JT/T1040—2016
4.1.3以下分类方法适用于所有的物质和混合物。但在某些情况下,金属或溶解性差的无机化合物的分类需要特别的指导,见CHS附件10。4.2物质的分类方法
分类基本要素
分类基本要素包括:
a)急毒;
b)慢毒;
c)生物积聚;
d)降解。
4.2.2基本要素判定方法
4.2.2.1急毒
4.2.2.1.1判定方法为:
a)按GB/T27861或等效方法测定的鱼类96hLCso;b)按GB/T21830或等效方法测定的甲壳纲类48hECso;c)按CB/T21805或等效方法测定的藻类72h或96hErCs04.2.2.1.2判定时可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4.2.2.2慢毒
4.2.2.2.1判定方法为:
a)按GB/T21854或等效方法测定的鱼类NOEC或EC;b)按GB/T21828或等效方法测定的甲壳纲类NOEC或EC;c)按CB/T21805或等效方法测定的藻类ErCs0。4.2.2.2.2判定时可选用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4.2.2.3生物积聚
4.2.2.3.1判定方法为:
a)按GB/T21800或GB/T21858测定的BCF;b)按GB/T21853或GB/T21852测定的Km。4.2.2.3.2判定时优先使用测定的BCF。4.2.2.4降解
4.2.2.4.1降解包括生物性降解和非生物性降解。4.2.2.4.2确定快速生物降解,可采用CB/T21803、CB/T21856、CB/T21802、CB/T21831、GB/T21857GB/T21801(淡水环境)或GB/T21815.1(海水环境)进行测定。若无这方面的数据,则B0DsCOD比率不小于0.5也可作为快速降解指标4.2.2.4.3:非生物降解,如水解、初级降解(非生物和生物的)、非水介质中的降解和已证实的在环境中的快速降解都可以被考虑定义为可快速降解,有关可降解性数据的解释见GHS的第4.1章和附件9。4.2.2.4.4物质若满足以下衡准,则被认为在环境中可快速降解:a)在28d的快速生物降解试验中,按照基于溶解的有机碳的试验和基于氧气消耗或二氧化碳产生的试验要求,物质生物降解水平在从生物降解开始之日算起10d内达到试验的通过水平(70%和理论最大量的60%),除非确定该物质是复杂的由结构类似的多成分构成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如有充分理由,可不要求10d的窗口条件而采用28d的通过水平,见CHS的第4.1章和附件9第A9.4.2.2.3。
JT/T1040—2016
若仅有BOD.和COD数据时BOD./COD的比值为不小于O.5如果有其他的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表明,该物质或混合物在水生环境中能在28d的周期内降解水平(生物的和/或非生物的)达到70%以上。4.2.3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急毒类别仅依据急毒数据(ECso、LCs或ErCso)划分,见表1。物质的慢毒1或慢毒2的分类采用分级的方法。即首先判定现有的慢毒数据是否可作长4.2.3.2
期水生危害性分类,若无充足慢毒数据,应结合急毒数据以及降解性和生物积聚数据进行判定,见表1。
危害水生环境的物质分类类别
急性水生危害性
有充足慢毒
数据的不可快
速降解物质
长期水生
危害性
有充足慢毒
数据的可快速
降解物质
没有充足慢
毒数据的物质
急毒1
慢毒1
慢毒2
慢毒1”
慢毒2
慢毒1
慢毒2
96hLCs(鱼类)
48hEC(甲壳纲动物)
72h或96hErGsp(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慢性NOEC或LC(鱼类)
慢性NOEC或EC(甲壳纲动物)
慢性NOEC或EC(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慢性NOEC或EC.(鱼类)
慢性NOEC或EC(甲壳纲动物)
慢性NOEC或EC.(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慢性NOEC或LC(鱼类)
慢性NOEC或EC.(甲壳纲动物)
慢性NOEC或EC.(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慢性NOEC或EC(鱼类)
侵性NOEC或EC(甲壳纲动物)
慢性NOEC或EC(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96hLCso(鱼类)
48hECso(甲壳纲动物)
72h或96hErCsp(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单位为毫克每升
且该物质不可快速降解,和/或实验确定BCF≥500(无BCF数据,则需IgK或IgP≥4)
96hLCso(鱼类)
1
危害性
没有充足慢
毒数据的物质
慢毒2
表1(续)
48hECso(甲壳纲动物)
72h或96hErCs(海藻或其他水生植物)JT/T1040—2016
1
在对物质作急毒1和/或慢毒1分类时,应同时指出求和法使用的适当的乘法因数(见4.3.5.4)。如果藻类毒性ErCso[=ECso(生长率)]下降到下一种最敏感物种的100倍水平之下,而且导致仅以该效应为基础的分类,那么应当考虑这种毒性是否代表对水生植物的毒性。如果能够证明不是如此,那么应使用专业判断来确定是否应当进行分类。分类应以ErC为基础。在未规定ECs基准,而且没有记录ErCs的情况下,分类应以可得的最低ECs为基础。
断定不可快速降解的依据,是本身不具备生物降解能力,或有其他证据证明不可快速降解。在不掌握有意义的降解性数据的情况下,不论是试验确定的还是估计的数据,物质均应视为不可快速降解。生物积聚以试验得到的BCF≥500为基础,如没有该数值,那么以IgK≥4为基础。IgK测定数值优先于估计数值,BCF测定数值优先于1gK数值。4.3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4.3.1层次分析法
依据所能获得的混合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步骤如下:a)基于已测定数据的分类;
b)基于搭桥原则的分类;
c)使用“相加公式”和/或“已分类成分的求和”。4.3.2基于已测定数据的分类
4.3.2.1使用条件
当混合物作为整体已通过试验确定其水生毒性,应按照4.2对该混合物进行分类。在没有充分的混合物整体急毒或慢毒数据的情况下,应使用基于搭桥原则的分类方法或“相加公式”和/或“已分类成分的求和”的分类方法。4.3.2.2急毒分类
当混合物作为整体已通过试验确定了急毒数据(LCsn或ECs0)时,这些数据可用于混合物的急毒分类。当L(E)Cs≤1mg/L时,混合物划为急毒1。当L(E)Cso>1mg/L或高于水溶性时,混合物无需进行急毒水生危害性分类。
4.3.2.3慢毒分类
当混合物作为整体已知其充足的慢毒数据(EC或NOEC),这些数据可用于混合物的慢毒分类:a)若测试的混合物EC或NOEC≤Img/L时:1)若根据已知的数据得出该混合物的所有相关成分均为可快速降解的,则按照表1(有充足慢毒数据的可快速降解物质)将混合物分类为慢毒1或慢毒2;2)
其他情况下,则按照表1(有充足慢毒数据的不可快速降解物质)将混合物分类为慢毒1或慢毒2。
JT/T1040-2016
b)若显示测试的混合物EC.>1、NOEC>1mg/L或高于水溶性时,则无须进行长期水生危害性分类。
4.3.3基于搭桥原则的分类
4.3.3.1使用条件
若尚未对混合物整体进行试验确定其水生环境危害性,但有充分的足以定性该混合物危害性的其各成分和经过测试的类似混合物数据时,应按照搭桥原则来分类。分类过程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数据,而无须做新的动物试验
4.3.3.2稀释的混合物
4.3.3.2.1新的混合物通过用一种稀释剂稀释另一种经过危害性分类的混合物或物质形成,而稀释剂的水生危害性分类等同于或低于最小毒性的原成分,且不影响其他成分的水生危害性,则新的混合物应等同于原混合物或物质进行分类。4.3.3.2.2新的混合物通过用水或其他完全无毒物质稀释另一种经过危害性分类的混合物或物质形成,新的混合物的毒性应通过原混合物或物质进行计算。4.3.3.3以批次计的混合物
经过测试的一个批次的混合物,其水生危害的分类应假定在本质上与同一制造商生产的或在其控制下生产的另一批次未经测试的混合物相当。若有理由相信存在重要差异,以致未经测试的另一批次混合物水生危害分类已经改变,则应进行新的分类。4.3.3.4浓缩的混合物
已被分类为最严格类别(急毒1和慢毒1)的混合物若被进一步浓缩,浓缩后的混合物应按原混合物相同的类别来进行分类,而无须进行额外的试验。4.3.3.5同一毒性类别的混合物
三种成分完全相同的混合物(A、B和C),混合物A和混合物B经过测试,属同一毒性类别,而混合物C未经测试,但含有与混合物A和混合物B相同的毒性活性成分,且其毒性活性成分的浓度介于混合物A和混合物B的浓度之间,则混合物C应与A和B属同一类别。4.3.3.6实质相似的混合物
两种混合物:(A+B)和(C+B)。若成分B的浓度在两种混合物中相同,且在(A+B)混合物中成分A的浓度等于(C+B)混合物中成分C的浓度,A和C的水生危害数据已知且基本相同,即它们属于相同的危害类别,并且不会影响B的水生危害性。若已根据测试数据对其中一种混合物进行分类,则另一混合物可归人同一危害类别。4.3.4使用相加公式的分类
4.3.4.1使用条件
混合物由已经分类的成分(如急毒1、慢毒1或慢毒2)和有充足可用毒性试验数据的成分组成。当混合物中有充足可用毒性数据的成分超过一种时,这些成分的综合毒性应根据毒性数据的性质,使用相加公式计算出来。
混合物便用相加公式计算时宜用每种物质的相同物种(如鱼类,甲壳纲动物或藻类)毒性数据来计算,然后使用获得的最高毒性(最小数值)。若不能获得每种成分的相同物种毒性数据,可使用所选成分毒性分类所对应的毒性值,即较高的毒性(对有机体最敏感)。所得的数据按表1进行分类4.3.4.2急毒的分类
急毒的相加公式见式(1)(使用范例参见附录A)。计算出来的毒性结果,应用来划定该部分合物的急毒水生危害类别,然后再用于求和法的计算。Ec.
=L(E)Csoa
L(E)Csom
式中:C一成分i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L(E)Csoi——成分i的LCso或ECso,单位为毫克每升(mg/L);n——所含成分含量,1到n成分的数目,i的范围从1到n;L(E)Csom——具有试验数据这部分混合物的L(E)Csoo4.3.4.3慢毒的分类
JT/T1040—2016
慢毒的相加公式见式(2)。计算出来的等效毒性将根据表1中快速降解物质的分类指标,用来划定该部分混合物的长期水生危害类别,然后再用于求和法的计算。ZC,+2Ch=2
NOEC。
0.1×NOEC
式中:C。一快速降解成分a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C,——不可快速降解成分b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计;(2)
NOEC。—可快速降解成分a的NOEC(或其他承认的慢毒测量标准),单位为毫克每升(mg/L);NOEC,—一不可快速降解成分b的NOEC(或其他承认的慢毒测量标准),单位为毫克每升(mg/L);EqNOECm—混合物有测试数据部分的等效NOEC。4.3.5使用已分类成分求和法的分类4.3.5.1分类程序
对混合物应按照较严格的分类优先于不甚严格的分类程序进行。列入慢毒1的分类优先于列人慢毒2的分类,若分类的结果是慢毒1,则分类程序结束。4.3.5.2急毒的分类
应考虑混合物中所有为急毒1的成分。若成分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混合物为急毒1,分类程序结束。表2为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急毒分类。表2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急毒分类已分类成分浓度之和
急毒1×M≥25%
注:M的要求见4.3.5.4。
4.3.5.3慢毒的分类
急毒1
应考虑混合物中所有为慢毒1的成分,若成分浓度之和不小于25%,则混合物为慢毒1,分类程序结束。若混合物未被分类为慢毒1,应考虑将该混合物分类为慢毒2。若混合物中已分类慢毒1成分之和的10倍加上已分类慢毒2的成分之和大于或等于25%,该混合物应为慢毒2。表3为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慢毒分类。表3基于已分类成分的求和法的混合物的慢毒分类已分类成分浓度之和
慢毒1×M≥25%
(M×10×慢毒1)+慢毒2≥25%
4.3.5.4乘法因数
乘法因数(M)适用于分类为急毒1或者慢毒1类的物质分类
慢毒1
慢毒2
当使用求和法计算含有该类成分混合物的水生毒性分类时使用乘法因数。这些成分所使用的放大因子由毒性值来确定,见表4。毒性低于1mg/L的急毒1的成分和/或毒性低于0.1mg/L(不可快速降7
JT/T1040—2016
解)及低于0.01mg/L(可快速降解)的慢毒1的成分可显著影响混合物的毒性,在使用求和分类法中应给予更大的权重。
表4混合物中高毒成分的乘法因数M
急毒L(E)Cso
0.1
4.3.6含有无任何可用信息成分的混合物分类慢毒NOEC
0.01
降解成分
(以10倍间隔系数继续)
可快速降解
在无法得到一种或多种重要成分有用的急性和/或慢性水生毒性信息的情况下,可作出结论,该混合物无法划入确定的危害性类别。在这种情况下,该混合物的分类只能根据已知成分作出,并附带说明:“本混合物X%的成分,对水环境危害性不明。”评价程序
5.1物质的评价程序
急毒评价
物质的急毒评价程序按照表1进行。5.1.2
慢毒评价
物质的慢毒评价程序按照图1进行。混合物的评价程序
混合物的评价程序按照图2进行。8
是否擎握所有
个书养层级的充分
是否学撑或两
个养层级的充分
是仆学握充分的
急毒资料
是否拥有充分的可用来评估
的类似混合物的数据
是否获得所有和关成分的水
牛毒性或分类数据
是否使用己知成分的可用危
害性数据
JT/T1040—2016
根据快速降解性,按表1(有充见慢毒数据的不可快速降解物质和有充足慢声数据的可快速降解物质)逊行类
两种情况
根据快速降解性,按表1(有充
慢寺数据的不可快速降解物质
和有充定慢声数据的可快速降解物晟迹利芬类;
如果对其他营养层级而盲,
掌握充分的忽寺数据,孩表1(没有充定慢声数据的物质)迹行分类,并孩最严格的结束芬类
按表1(没有充足慢奔数据的物质)进行分类
物质的慢毒评价流程
是否拥有泥合物整体的水生击性试验数据是
应用搭桥原则(见4.3.3)
应用求和法分类(别4.3.5),使用:a)
分类为\慢毒”的所有成分的百分比;分类为“急”的所有成分的百分比,急奔数括已知成分的百分比:采用相加公式(4.3.4)再将得到的(E)Cs转换成适当的“急毒/慢毒”类别应用求和法和相加公式(见4.3.5),并适用4.3.6
图2:混合物的评价程序
进行急毒/慢毒分类(见4.3.2)
进行急毒/慢毒分类
进行急毒/慢毒分类
进行急击/慢毒分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JT/T1383-2021 空气潜水系统通用要求和周期性检验
- JTGC30-2015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 JT∕T1208-2018 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选型技术要求
- JT∕T1215-2018 锥形泥门
- JT∕T1216-2018 挖泥船泥泵安装要求
- JT/T955-2014 潜水人员从业资格条件
- JTS181-2016 航道工程设计规范
- JT/T616-2016 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
- JT∕T925.3-2018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 第3部分:纤塑格栅
- JT/T1020-2016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编制规范
- JT∕T1217-2018 自浮橡胶排泥管
- JTS180-4-2015 长江干线通航标准
- JTS117-1-2016 港口设施维护工程预算编制规定
- JT/T756.1-2016 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第1部分:术语
- JT/T1353-2020 交通运输视频交换技术要求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