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交通行业标准(JT) >>
- JT/T 681.2-2007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JT交通运输标准】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 JT/T681.2-2007
- 现行
标准号:
JT/T 681.2-2007
标准名称: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413.08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681.2-2007 Navigation radar on inland waterway vessels Part 2: Performance testing methods.
1范围
JT/T 681.2规定了内河船舶导航雷达实船(或趸船)使用性能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规则。
JT/T 681.2适用于内河船舶雷达(包括新安装和大修后的雷达)使用性能的检测。
JT/T 681.2不适用于导航雷达出厂检验时的使用性能试验。
2试验仪器设备安装及精度要求
导航雷达实船性能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包括:测距仪,GPS定位仪天线、雷达反射器和罗经。
2.1 测距仪
2.1.1应安装在雷达天线下方,前方 无遮挡物。
2.1.2 测距仪精度应优于5m。测距仪应经二级以上计量合格,并在使用期限内。
2.2 GPS定位仪及天线
2.2.1应安装 在距雷达天线3m处,上方无遮挡物。
2.2.2CPS定位仪位置精度应优于0.01"。GPS定位仪应经二级以上计量合格,并在使用期限内。
2.3 雷达反射器
装在非金属小船上,在3em波段反射器有效反射面积应小于10m2。
2.4 罗经
2.4.1罗 经指向误差不大于0.50,罗经应经二级以上计量合格,并在使用期限内。
2.4.2安装 在试验船驾驶室。
3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3.1 雷达安装和试验项目
3.1.1雷达天线安装在试验船,距水面高度应低于15m。.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681.1~681.2—2007
代替JT/T4608.1~4608.2—1991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
Navigation radar on inland waterway vessels2007-04-0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7-08-01实施
JT/T681.1—2007
2JT/T681.2—2007
总目录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
第1部分:性能要求》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JT/T681.1~681.2—2007
ICS47.020.7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681.2-—2007
代替JT/T4608.2—1991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
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Navigation radar on inland waterway vesselsPart 2 : Performance testing methods2007-04-0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7-08-01实施
-Hii KAoNi KAca
范围·
试验仪器设备安装及精度要求
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处理·
JT/T681.2—2007
iiKAoNiKAca
JT/T681.2—2007
JT/T681<内河船舶导航雷达》分为两个部分:一第1部分:性能要求;
一-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本部分为JT/T681的第2部分,代替JT/T4608.2-—1991《内河船舶导航雷达实船性能试验方法》。本部分与JT/T4608.2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条款中所有“经纬仪”测量工具用“GPS定位仪”取代:一取消条款中所有“定标的绳子”测量方法,以“测距仪\和“GPS定位仪”的读数,测量和换算本船与目标相对距离和方位。
本部分由交通部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英、戈捷、肖兴国、刘锐。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T/T4608.2一1991。12
-iiKAoNi KAca
1范围
JT/T681.2-2007
内河船导航雷达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内河船舶导航雷达实船(或逐船)使用性能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内河船舶雷达(包括新安装和大修后的雷达)使用性能的检测。本标准不适用于导航雷达出厂检验时的使用性能试验。2试验仪器设备安装及精度要求
导航雷达实船性能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包括:测距仪,GPS定位仪天线、雷达反射器和罗经。2.1测距仪
2.1.1应安装在雷达天线下方,前方无遮挡物。2.1.2测距仪精度应优于5m。测距仪应经二级以上计量合格,并在使用期限内。2.2GPS定位仪及天线
2.2.1应安装在距雷达天线3m处,上方无遮挡物。2.2.2GPS定位仪位置精度应优于0.01”。GPS定位仪应经二级以上计量合格,并在使用期限内。2.3雷达反射器
装在非金属小船上,在3cm波段反射器有效反射面积应小于10m2。2.4罗经
2.4.1罗经指向误差不大于0.5°,罗经应经二级以上计量合格,并在使用期限内。2.4.2安装在试验船驾驶室。
3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3.1雷达安装和试验项目
3.1.1雷达天线安装在试验船,距水面高度应低于15m。3.1.2导航雷达实船性能试验包括:测距精度、方位精度、距离分辨率、方位分辨率、最小作用距离、船方位校正,目标探测能力、岸吸现象、海浪抑制和抗同频干扰的测试。3.2测距精度
3.2.1测试目标
浮筒、灯标或其他小目标。
3.2.2航速、航道及气象要求
试验船航速小于10km/h,水流较平缓,航道较宽阔和平坦,能见度不小于1kms3.2.3试验方法
3.2.3.1试验船在航行中,雷达量程置3km以上(或1.5nmile以上),在雷达显示屏上寻找试验船前方的测试目标。
3.2.3.2用测距仪及雷达同时测量目标距离,以测距仪读数为基准值,雷达读数为测量值(以活动距标圈与目标回波前沿相切为准)。对每个测试目标连续测量10次~20次。3.2.3.3测试目标数应多于两个,总测量次数应大于30次。在连续测量时,应保持测距仪位置不动。用均方根法计算距离精度。
3.3方位精度
3.3.1测试目标
HiiKAoNi KAca
JT/T681.2—2007
浮筒,灯标船或其他小目标。在试验船和目标处放置GPS定位仪。3.3.2航速及航道要求
试验船航行速度小于10km/h,水流缓慢,航道宽度不小于1km的航段,能见度不小于1km。3.3.3试验方法
3.3.3.1试验船在航行中,雷达量程置3km(或1.5nmile),在雷达显示屏上寻找试验船左(或右)前方测试自标(自标离船舶距离应在500m以上)。3.3.3.2用GPS定位仪和雷达同时测量目标方位,以试验船和目标GPS定位仪经纬度读数为基准值,雷达读数(以方位线压目标回波中间为准)为测量值。3.3.3.3分别测量左(或右)前方测试目标,对每个测试目标测量次数为10次~20次,总测量次数应大于60次。测量时,应保持GPS定位仪位置不变,将试验船和目标经纬度读数换算相对角度,用均方根法计算方位精度。
3.4距离分辨率
3.4.1测试目标
以两非金属小船(以下简称目标船)为测试目标,雷达反射器装在目标船的中间位置,在试验船置测距仪,用测距仪测量自标距离3.4.2航速及航道要求
试验船停泊在水流较缓、江面较宽阔的水域,能见度不小于1km。3.4.3试验方法
3.4.3.1雷达量程置1.5km(或0.5nmile),适当调整海浪抑制、雷达增益(不允许调抗雨雪装置),在保证发现概率大于80%的情况下,雷达增益越小越好。3.4.3.2目标船1停泊在雷达前方距天线约500m处,目标船2停泊在与目标船1同一方位但不同距离处,目标船2沿该方位慢慢驶向目标船1,每隔约0.5m报告一次目标测距仪读数。3.4.3.3当雷达荧光屏上两个目标的回波在同一方位上相切时,两目标船之间的距离为距离分辨率测量值。用相同方法测试,总次数不小于10次,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距离分辨率。3.5方位分辨率
3.5.1测试目标
以两艘非金属小船为测试目标,在3cm波段其有效反射面积应小于10m2。雷达反射器装在目标船的中间位置,在试验船和目标置GPS定位仪,用GPS定位仪测目标方位。3.5.2航速及航道要求
试验船停泊在水流较缓、江面较宽阔的航段,能见度不小于1km。3.5.3试验方法
3.5.3.1雷达量程置1.5km(或0.5nmile),适当调整雷达增益及海浪抑制,目标回波清晰可见。3.5.3.2目标船1和目标船2停泊在距雷达天线同一距离的不同方位上,目标船2驶向目标船1。当荧光屏上两个目标回波在同一距离上相切时,先用CPS定位仪测出动目标方位,再测静目标方位。将试验船和目标经纬度读数换算相对角度,两个目标的方位之差为方位分辨率的测量值。3.5.3.3用相同方法测试,次数不少于10次,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方位分辨率。3.6最小作用距离
3.6.1测试目标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以机动艇或其他长度小于10m的非金属小船为测试目标,雷达反射器放在目标船内前方位置。在试验船置测距仪,用测距仪测量目标船距离。3.6.2航速及航道要求
试验船停泊在水流较缓、江面较宽阔水域或锚地。3.6.3试验方法
iiKAoNiKAca
JT/T681.2—2007
3.6.3.1测试之前适当调整雷达增益及海浪抑制,保证在1.5km范围内小目标(如小船)不丢失并清晰可辨(整个测试过程中始终保持增益不变)。3.6.3.2目标船慢慢靠向试验船,同时报告目标船测距仪读数。当目标回波与荧光屏的中心亮区相切时,相对距离为目标船到试验船的距离。3.6.3.3最小作用距离Z:
式中:2
天线至船航距离:
一船至目标船距离。
用相同方法测试5次以上,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最小作用距离。3.7船輪方位校正
以2km处的灯标船为目标,以罗经方位读数为基准值,雷达方位读数为测量值,所得到的方位之差进行校正,校正误差应不大于0.5°。3.8目标探测能力
3.8.1测试目标
用2km以远的灯标船为测试目标。3.8.2航速及航道要求
试验船在正常航行中,水流较平缓、江面宽阔。3.8.3测试方法
3.8.3.1雷达量程置3km(或1.5nmile)调整雷达增益适中,使荧光屏图像清晰。3.8.3.2观测雷达荧光屏,以观测目标回波亮一次为发现一次,发现次数与天线连续扫描次数(不少于100次)之比的百分数为发现概率中,用相同方法测试5次再取平均值。x100%
式中:n——发现次数;
N一连续扫描次数。
3.9岸吸现象
船舶沿较直河岸行驶时,距岸边30m~40m处,观察河岸图像与荧光屏中心亮区是否有岸吸现象及岸吸程度。
3.10海浪抑制
雷达量程置最小挡,调整抗海浪旋钮,在保证不丢失近距离目标情况下,观察荧光屏上海浪杂波被抑制程度。
3.11同频干扰
雷达置任意量程,开启抗同频干扰开关,观察荧光屏上轮辐状干扰是否消失,被观测目标应不消失。4试验数据处理
4.1均方根法
4.1.1计算公式
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的被测参数,如测距精度,测方位精度等,用均方根误差m计算误差。用此方法时,数据采样应大于20次。
式中:m-
均方根误差:
D—基准值;
(D- D’,)2
HiiKAoNiKAca
JT/T681.2—2007
D\测量值;
i1,2,3,...**,n
一测量次数。
4.1.2数据采样规则
按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所取得的数据,均为有效数据。按(3)式计算均方根误差邢1,然后别除测量值中大于3ml的数值。重新按(3)式计算误差m2值,第二次计算出的m2值为所测误差参数。4.2算术平均法
最小作用距离、方位分辨率、距离分辨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用此法时,数据采样应大于5次。算术平均值用P表示:
式中:P—被测参数平均值;
D,,D测量值:
n—测量次数。
4.3计算方位精度时数据归一化处理P Di+ D2 +*+ D.
当GPS定位仪与雷达的船线未经过校对时,GPS定位仪所示方位与雷达所示方位相差一个固定值。在计算方位精度时,GPS定位仪和雷达所测得的参数系列都应分别对第一次测得数据归一化(每个数据都减去第一次测得的数据),然后再按均方根法计算方位精度。1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JT∕T1208-2018 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选型技术要求
- JTGT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JT∕T1215-2018 锥形泥门
- JT∕T1216-2018 挖泥船泥泵安装要求
- JT/T955-2014 潜水人员从业资格条件
- JT∕T1201-2018 带式收油机
- JT/T1285-2020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 JT/T1287-2020 乘用车集装箱运输技术要求
- JT∕T925.3-2018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 第3部分:纤塑格栅
- JTJ270-19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 JT∕T1217-2018 自浮橡胶排泥管
- JT/T1383-2021 空气潜水系统通用要求和周期性检验
- JT/T986-2015 钢丝绳网片一聚合物砂浆加固用砂浆外加聚合料
- JTS180-3-2018 海轮航道通航标准
- JT/T1218.3-2018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第3部分:信号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