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D通讯标准】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 第5部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业务
- YD/T1948.5-2011
- 现行
标准号:
YD/T 1948.5-2011
标准名称: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 第5部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业务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1.24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948.5-2011.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Ethernet over transport network-Part 5: Ethernet private line service and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 service.
1范围
YD/T 1948.5规定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 业务的属性和参数,包括业务类型、以太网虚连接(EVC)属性、用户网络接口(UNI) 属性和网络节点接口(NNI) 属性等,并给出了以太网专线和以太网虚拟专线几种常用的业务应用模型。
YD/T 1948.5适用于同步数字体系(SDH) 、光传送网络(OTN)、准同步数字体系(PDH)、以太网物理层(ETY) 、弹性分组环(RPR)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MPLS-TP、异步转移模式(ATM) 等服务层网络以及波分复用系统等传送网承载的以太网业务,其它电信网技术也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YD/T 1948.2-2009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2部分:以太网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
YD/T 1948.3-2010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3部分:以太网业务框架
ITU-T G.707 SDH网络节点接口
ITU-T G8021 以太网传送网络的设备功能模块特性
ITU-TY.1731 以太网OAM功能和机制
IEEE 802.1ag-2007 IEEE标准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修正5:连接性故障管理
IEEE 802.3-2008 IEEE标准信息技术-系统之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城网-具体要求-第三部分: 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948.5-2011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5部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业务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Ethernet over transport network-Part 5: Ethernet private line service andEthernetvirtual private line service2011-06-01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4以太网线型业务的基本结构和分类·以太网线型业务的基本结构·
4.2以太网线型业务的分类
4.3EPL的类型·
5EPL的属性和参数
5.1EPL类型1的以太网虚连接(EVC)属性·5.2EPL类型1的UNI属性·
6EVPL的属性和参数·
6.1EVPL的EVC业务属性·
6.2EVPLUNI属性..
6.3EVPLNNI属性·
7EPL和EVPL的业务应用模型.
7.1EPL的业务应用模型.
7.2EVPL的业务应用模型
附录A(规范性附录)EPL类型1网络模型附录B(规范性附录)EPL类型2业务附录C(资料性附录)10Gbit/s以太网比特传送示例·次
—标准查询下载网
建筑321-
YD/T1948.5-2011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1部分:以太网层网络的体系结构YD/T1948.5-2011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2部分:以太网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3部分:以太网业务框架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4部分:以太网OAM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5部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业务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6部分:以太网保护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7部分:以太网管理功能要求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8部分:以太网专网(EPLAN)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网(EVPLAN)业务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9部分:以太网根基多点业务(EP-Tree和EVP-Tree)本部分是《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的第5部分。本部分的主要技术内容参考了ITU-TG.8011.1《以太网专线业务》和G.8011.2《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还参考了MEF有关以太网业务定义和属性的规范。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负责起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伟、李芳、周亦波、黄峰、周惠琴、杨剑。Ⅱ
1范围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5部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业务
YD/T1948.5-2011
本部分规定了以太网专线(EPL)业务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业务的属性和参数,包括业务类型、以太网虚连接(EVC)属性、用户网络接口(UNI)属性和网络节点接口(NNI)属性等,并给出了以太网专线和以太网虚拟专线几种常用的业务应用模型。本部分适用于同步数字体系(SDH)、光传送网络(OTN)、准同步数字体系(PDH)、以太网物理层(ETY)、弹性分组环(RPR)、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MPLS-TP、异步转移模式(ATM)等服务层网络以及波分复用系统等传送网承载的以太网业务,其它电信网技术也可以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YD/T1948.2-2009
YD/T1948.3-2010
ITU-TG707
ITU-T G8021
ITU-TY.1731
IEEE 802.1ag-2007
IEEE802.3-2008
IEEE802.3ap
MEF6.1(2008.6)
MEF10.1(2006)
MEF11(2005)
3缩略语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2部分:以太网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3部分:以太网业务框架SDH网络节点接口
以太网传送网络的设备功能模块特性以太网OAM功能和机制
IEEE标准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修正5:连接性故障管理IEEE标准信息技术一系统之间的电信和信息交换一局域网和城域网一具体要求一第三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背板以太网
城域以太网业务定义一阶段2
以太网业务定义一阶段2
UNI要求和框架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C-VLAN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
Customer VLAN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告警指示信号
异步转移模式
客户VLAN
YD/T1948.5-2011
Ety-NNI
Ety-UNI
Constant Bit Rate
Committed Burst Size
Continuity Check
Coupling Flag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rment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Connection Oriented Packet SwitchingConnectionless Packet SwitchingColorMode
Destination Address
Excess Information Rate
Excess Burst Size
Ethernet First Mile
Ethernet Local Management InterfaceEthernet Private Line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Ethernet MAC Layer Network
Ethernet MAC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Ethernet Physical Layer
Ethernet over Transport NNI
EthernetUNI
Ethernet Virtual Connection
Frame Check Sequence
General Attribute Registration ProtocolFrame mapped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Transparent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Layer 2 Control Protocol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ink Aggregation Group
Link Aggregation Marker ProtocolLoopback
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Lock
Link LayerDiscovery ProtocolLink Trace
Media Access Control
固定比特率
承诺突发长度
连续性检测
联合标记
连通性故障管理
特征信息
承诺信息速率
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
无连接的分组交换
着色模式
目的地址
超额信息速率
超额突发长度
以太网最后一公里
以太网本地管理接口
以太网专线
以太网虚拟专线
以太网MAC层网络
以太网MAC特征信息
以太网物理层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的NNI
以太网UNI
以太网虚拟连接
顿校验序列
一般属性注册协议
成帧映射的通用成顿规程
透明的通用成帧规程
二层控制协议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链路聚合组
链路聚合标记协议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
链路层发现协议
链路路径
媒质接入控制
MPLS-TP
S-VLAN
Maintenance Entity
MetroEthernetForum
Metro Ethernet Network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维护实体
YD/T1948.5-2011
城域以太网论坛
城域以太网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TransportProfile面向传送的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cast Registration Protocol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Maximal Transport Unit
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hysical Device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ub Network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ervice VLAN
User Network Interface
以太网线型业务的基本结构和分类4.1以太网线型业务的基本结构
多播注册协议
多生成树协议
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节点接口
运行、管理和维护
光通路数据单元
光传送网络
准同步数字体系
物理层设备
快速生成树协议
同步数字体系
生成树协议
业务VLAN
用户网络接口
以太网线型业务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两个边界点之间的业务,由面向连接的服务层网络来承载,它的业务属性分为UNI、NNI和EVC属性,其中一个重要属性是带宽属性,包括承诺信息速率(CIR)、承诺突发带宽(CBS)、超额信息速率(EIR)和超额突发带宽(EBS)等。如果由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服务层来承载,则应提供流量管理功能来支持CIR和EIR。支撑以太网线型业务的组件如图1所示:a)Ety-UNI(包括UNI-N和UNI-C);b)Ety-NNI:
c)以太网虚连接(EVC);
d)接入链路。
4.2以太网线型业务的分类
以太网线型业务根据UNI的复用接入属性和EVC的链路类型(服务层专用或共享)属性的不同取值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其中,在UNI处专用接入,服务层专用的点到点业务被称之为以太网专线(EPL)业务,EPL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基于以太网顿的EPL类型1和基于以太网编码的EPL类型2:在UNI处复用接入和服务层共享两种属性中至少支持一种的点到点业务被称之为以太网虚拟(EVPL)业务,EVPL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业务类型。3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YD/T1948.5-2011
以太网
专线业务
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
4.3EPL的类型
4.3.1EPL的分类
Ety-UNI
传送运维商内路
以太网连接属性
UNI-Nto UNI-N
UNI-CtoUNI-C
图1以太网线型业务的基本结构
表1以太网线型业务类型
服务层共享
EPL类型1:基于以太网顿
EPL类型2:基于以太网编码
EVPL类型1
EVPL类型2
EVPL类型3
复用接入
根据两个以太网UNI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EPL可分为类型1(基于以太网MAC顿的特征信息)和类型2(基于8B/10B编码流的特征信息),其透明等级有所差异,附录A和附录B分别予以了示例。附录C描述了OTN和SDH网络承载EPL(10GBase-W信号)的结构。本部分主要描述EPL类型1的属性和参数。4.3.2EPL类型1
以太网MAC顿(ETH业务)在两个以太网UNI之间传送时,通常在以太网物理层(ETY)终结提取,然后通过SDH、OTN、PDH、ETY、MPLS/MPLS-TP或ATM等服务层网络传送,这种方式被称作EPL类型1。
EPL类型1业务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ETY层在UNI-N处终结,ETH顿经过一个单独的ETHFP转发到服务层。
ETYn/ETH
周理茶
Server/ETH
服务子网
Server/ETH
Connects TCP at A with TCP at Z图2以太网专线类型1的结构
ETYETH
4.3.3EPL类型2
YD/T1948.5-2011
该类业务在ETY层是透明的,具有更低的时延特性,适用于8B/10B编码的1Gbit/s以太网接口信号,该信号是编码后的8B/10B流(ETCCI),而不是以太网MAC顿。4.4EVPL的类型
4.4.1EVPL类型1
EVPL类型1业务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ETH层在UNI-N处终结,复用后的以太网顿经由单个ETHFP转发到专用服务层。UNI在边界处使用VLAN标签进行复用,客户或者运营商VLAN标签的选择取决于运营商的协议。复用接入是以太网UNI的一个属性,来指示单个以太网UNI接入多个业务实例,它是EVPL类型1入口处的基本特征。PETHE
ETY/ETH-m
以太网
复用接入
EVPL类型1a
Srv/ETH
Srv/ETH-m
Srv/ETH-m
服务层子网络
Connects TCP at A with TCP at ZFTHFP
Srw/ETH
服务层TMVC,MPSSP,SDHVC
OTNODU,PDH,ETY
图3EVPL类型1(EPL的复用接入)结构ETY/ETH-m
ETYuCi
复用接入
以太网
EVPL类型1a业务的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它示例了一个更典型的用例,只在业务的其中一端有复用接入。此示例中,复用接入端以太网UNI的CIR应等于或大于专用接入端两个UNI以太网业务实例的CIR之和。详情见ITU-TG8021。
ETY/ETH-
以太网
复用接入
SrV/ETH
W/ETH-m
Srv/ETH-m
服务层子网络
Connccts TCP atAwithTCPstZ
服务层TMCMPSP,SDH
OTNODU,PDHETY
Srv/ETH
图4EVPL类型1a结构(EPL的复用接入)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ETYA/ETH
ETYn/ETH
以太网
以太网
YD/T1948.5-2011
4.4.2EVPL类型2
图5示例了EVPL类型2业务的基本结构。每一个业务实例均专用接入到UNI-N,以太网物理层在此处被终结,以太网帧通过ETHFP转发到共享的服务层,并通过S-VLAN实现逻辑隔离,完成业务流的复用。
TYaETH
以太网
ETY/ETH
以太网
EVPL类型2a
服务层子网络
Connects TCPatAwithTCPatZ
服务层=ATMVC,MPSSP,SHC
OTN ODU, PDH ETY
Srv/ETH
图5EVPL类型2结构(接入专用,服务层共享)ETYn/ETH
ETYa/ETH
以太网
以太网
图6示例了EVPL类型2a业务的基本结构,每一个业务实例均专用接入到UNI-N,ETY层在此处被终结,ETH层的数据帧经过ETHFP转发到第一层的专用服务层(即空分隔离),然后再连接到第二层的服务层,完成业务流的复用。本示例中,在两层的服务层子网络之间增加了某类型的复用功能。EVPL类型2a的业务在服务层子网络(第二层服务层)中通过复用进行隔离,服务层中每个数据帧都通过关联某个顿标签(进行逻辑隔离)实现复用,该标签可以是MPLS标签或者S-VLAN标签,它们在SRV_TT/SRV_FT功能后的适配功能中被添加到数据顿中。ETHFP
ETY/ETH
以太网
ETYn/ETH
以太网
4.4.3EVPL类型3
Srv/ETH-m
服务层子网络
ConnectsTCPatAwithTCPatZ
服务层=ATMVC,MPLSLSP,SDHVC,
OTNODU,PDH,ETY
Srv/ETH
图6EVPL类型2a的结构(接入专用,服务层共享)THF
ETYVETH
以太网
ETYn/ETH
以太网
图7示例了EVPL类型3业务的基本结构,每个业务实例在UNI-N处进行空分隔离或者逻辑隔离,ETY层在此终结,复用后的ETH顿经过ETHFP转发到共享的服务层。在组合的复用模型中,接入网络6
YD/T1948.5-2011
和服务层子网络使用帧标签来实现复用,接入网络可使用C-VLAN,而服务层子网络可使用S-VLAN或者MPLS标签。对于EVPL类型3来说,有以下两种可能的组合:a)接入链路使用C-VLAN标签,服务层子网络使用S-VLAN标签:b)接入链路使用VLAN标签,服务层子网络使用MPLS标签。以太网
以太网
成更用接
4.4.3.1EVPL类型3a
服务层子网络
Connects TCP atA with TCP at Z服务层-ATM VC,MPLS LSP,SDHVC,OTNODU,PDH,ETY
图7EVPL类型3业务的结构(接入复用,服务层共享)用接入
复用接入
以太网
以太网
图8展示了EVPL类型3业务的一种示例,多个业务实例在一个以太网UNI处复用后经同一个连接转发到服务层,对每个业务实例应分别进行流量规整。HE
ETYn/ETH
以太网
复用接入
EPL的属性和参数
SrV/ETH
服务层子网络
Connects TCP at A with TCP at ZPTHE
Srv/ETH
服务层ATMVCMPLSSP,SDHVC
OTNODU,PDH,ETY
图8EVPL类型3a业务的结构(接入复用,服务层共享)5.1EPL类型1的以太网虚连接(EVC)属性5.1.1EVC业务属性汇总
EVC的业务属性汇总见表2。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ETYn/ETH
复用接入
以太网
YD/T1948.5-2011
EVC业务属性
EVC类型
UNI列表
UNI的最大数目
EVCMTU尺寸
C-VLANID保留
C-VLANCoS保留
单播业务帧传送
多播业务帧传送
广播业务帧传送
二层控制协议处理(L2CP)
(只适用于发送到EVC的L2CP)
业务性能
EVC入口处的带宽属性
EVC的出口带宽属性
链路类型
流量隔离
连通性监视
生存机制
EVC的业务属性
业务属性参数和数值
应是点到点
用于支持EVC业务实例的一个任意字符串,在MEN内唯-应列出和EVC相关联的两个UNI,UNI的类型应是根节点应是2
应不大于UNI的MTU,UNI的MTU范围是1522~2000应保留
应保留
应无条件传送
应无条件传送
应无条件传送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应根据本部分表5和表6来处理
可支持一个或多个CoS,也可不支持。如果支持CoS,则应规范每一个Cos的CoSID、顿时延,顿时延变化、顿丢失率和可用性等可选。如果支持则应规范
用户侧:空分
业务实例:空分
子层监视:按需、主动,或不监视内部监视:主动监视
无,依据服务层的生存机制
对EVC各个业务属性的详细描述见以下章节。5.1.2EVC的类型
EVC基于点到点的连接。
5.1.3EVCID
一个任意的字符串。
5.1.4UNI列表
由业务运营商管理的一个任意字符串,用于标识和EVC相关联的UNI,以便于管理和控制。5.1.5UNI的最大数目
UNI的最大数目为2。
5.1.6EVC的最大传送单元尺寸
如MEF10.1(2006)的7.4节所规范,UNI处支持的最大MAC顿长至少为1522,但不大于2000和UNI的MTU,详见IEEE802.3ap。
5.1.7保留
该属性指示ETHCI中的特定组件被保留,即该组件属性参数的数值在EVC的入口和出口处相同。对于EPL而言,ETHCI的入口VLANID和业务等级(优先级)两个属性参数被保留。5.1.8业务帧传送
以太网MAC数据帧的传送和其目的地址无关。8
5.1.9二层控制协议
YD/T1948.5-2011
该属性指示哪些二层控制协议经由EVC来传送或者被丢弃。二层控制协议如表5和表6所示。在二层控制协议的要求中只有传送和丢弃的指示和EVC相关,和UNI的应用无关。5.1.10性能
该属性指示以太网虚连接的总体性能,MEF6.1(2008.6)对此给出了示例,见MEF6.1(2008.6)的表38。
5.1.11带宽属性
EPL业务的带宽属性参数包括CIR、CBS、EIR、EBS、CM和CF等。EPL对流量规整功能的要求很少,电路将基于流量的CIR在网络中进行配置,以太网流的速率可以超出其所配置的CIR,但面临顿丢失的风险。用户可以使用整形功能来避免由于流量的统计变化而引起的顺丢失。在基于LCAS的恢复机制中减小带宽是否可行有待研究。5.1.12、链路类型
该属性表示用于传送以太网业务的服务层特性,分为专用和共享两个选项。它描述了在网络内以太网业务实例可能遇到的带宽竞争问题。专用的链路类型表示支持该EVC的所有ETH链路具有下列特性:a)每个ETH链路被专门分配给一个业务实例来传送ETH_CI。b)一个ETH链路传送的ETHCI不和其它业务实例的CI竞争资源。该属性与一个EVC相关。如果链路类型是专用的,则支持该EVC的所有链路都必须是专用的,并具有相应的特性。
共享的链路类型表示支持该EVC的一个或多个ETH链路具有下列特性:a)ETH链路被分配给一个或多个业务实例来传送ETHCI。b)由一个ETH链路传送的ETHCI与其它业务实例的CI竞争资源。EPL的链路类型是专用的。
5.1.13流量隔离
该属性表示在运营商网络内的隔离方式,与业务传送方式直接相关,适用于业务实例和客户,包括空间隔离和逻辑隔离两种方式。表3列出了允许的客户和业务实例组合的隔离方式。表3业务隔离
空分隔离
空分隔离
逻辑隔离
逻辑隔离
业务实例
空分隔离
逻辑隔离
逻辑隔离
空分隔离
EPL·使用空分来实现用户流量的隔离,使用空分来实现业务实例分离。5.1.14连通性监视
连通性监视使用ITU-TY.1731规定的方式,可以是主动监视(子层监视和固有监视),也可按需监视。在某些网络中,EVC的连通性监视可依赖于服务层(固有监视),也可选择不监视。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