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 TB/T 1160-2013 内燃机车用散热器

【TB铁路运输标准】 内燃机车用散热器
- TB/T1160-2013
- 现行
标准号:
TB/T 1160-2013
标准名称:
内燃机车用散热器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4.87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1160-2013.Radiator for diesel locomotive.
1范围
TB/T 1160规定了内燃机车用散热器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TB/T 1160适用于内燃机车用新造管片式结构的铜敬热器。内燃动车用散热器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T 191- -2008 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 ISO 780: 1997 , MOD)
GB/T 2059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059- -2008 )
GB/T 8891- -2000 铜及铜合 金散热扁管
GB/T 13306- -2011标牌
CB/T 21563- 2008 轨道交通 机车 车辆设备冲 击和振动试验( IEC 61373 :1999 ,IDT)
3技术要求
3.1环境要求
3.1.1 散热器在下列使用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海拔:≤2500 m;
b) 环境温度: -40℃~45℃;
c)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C)。
3.1.2散热器应能承受雨、雪、沙尘以及其他污染物的侵蚀。
3.2基本要求
3.2.1散热器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试验和检验,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2.2同一 型号规格的散热器应满足互换性要求,并方便吊装。
3.2.3散热器传热面积、通风面积、通水面积等主要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1160-2013
代替TB/T1160—2006
内燃机车用散热器
Radiator for diesel locomotive2013-03-13发布
2013-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6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管片式散热器主要结构参数计算方法其他型号散热器性能参数
散热器性能试验
..........
单流道散热器性能试验计算
双流道散热器性能试验计算
散热器水流时间试验
TB/T1160-2013
TB/T1160—20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TB/T1160—2006《内燃机车用铜散热器》。本标准与TB/T1160-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小单节散热器”和“基本型号散热器”的内容(见3.2.5、3.2.14、3.2.15、3.3.1、3.3.2,2006年版的3.10、3.11、3.143.15);删除了管带式散热器的内容(见2006年版的3.5、3.6、3.14、3.15、附录B.2);-增加了散热器使用环境要求(见3.1);-增加了散热器重量要求(见3.2.4);增加了散热器结构方面的要求(见3.2.10、3.2.12、3.2.13);增加了压力脉冲试验的内容(见3.3.4、4.7);增加了耐压试验的内容(见3.3.5、4.8);-增加了8P机械胀接式散热器的内容(见3.3.1);增加了HXN3、HXNs机械胀接式散热器的内容(见附录B);增加了散热器制造要求(见3.4)。本标准由铁道行业内燃机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大连通铁热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无锡金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少元、王辉、陆洋、吴娟、施国友、董志忠、孔丽君、刘俊杰、吴平、殷建荣。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TB/T1160—1986、TB/T1160—1993、TB/T1160—2006。Ⅱ
1范围
内燃机车用散热器
TB/T1160—2013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车用散热器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内燃机车用新造管片式结构的铜散热器。内燃动车用散热器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780:1997,MOD)GB/T2059铜及铜合金带材(GB/T2059—2008)GB/T8891-2000铜及铜合金散热扁管GB/T13306—2011标牌
GB/T21563—2008
3技术要求
3.1环境要求
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IEC61373:1999,IDT)轨道交通
3.1.1散热器在下列使用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a)海拔:≤2500m;
b)环境温度:-40℃~45℃;
c)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3.1.2散热器应能承受雨、雪、沙尘以及其他污染物的侵蚀。3.2基本要求
3.2.1散热器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试验和检验,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3.2.2同一型号规格的散热器应满足互换性要求,并方便吊装。3.2.3散热器传热面积、通风面积、通水面积等主要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3.2.4散热器的重量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重量公差为±5%。3.2.5散热器的散热片总数应在±1%的范国之内变动:散热器的片距应均匀。典型散热器每10个片距的公差应为±1mm,相邻两片平行度公差为规定片距的15%。注:典型散热器指宽度为154mm±1mm、冷却芯体长度为1150mm±1mm的散热器。3.2.6散热片与散热扁管的焊接应坚固密合。散热翅片与散热扁管的焊着率不应低于90%(不含散热器芯体两端35mm范围)。
注:焊着率即为散热翅片沿扁管直边的实际焊着长度与理论焊着长度之比。3.2.7散热器扁管表面应光滑平直,不应有凸凹情况;管子端面应平整,管子内部不应有压皱和截面减少的现象。
3.2.8散热器芯体组装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散热扁管如有渗漏,可堵塞漏管两端,每个散热器堵管根数不应多于总根数的1%;不足100根的可堵管一根,并在产品的显著位置加标识“D”。3.2.9散热器外观不应有损伤;进出风侧散热翅片的边缘应设有180°的回转折边,不应倒伏、卷曲及破裂;所有焊缝均应牢固可靠。1
TB/T1160--2013
3.2.10散热器宜在芯子端部设置热膨胀支撑装置,并应有足够的强度、结构简单。3.2.11散热器水室的焊缝应进行气密性试验,不应泄调。水室与散热器芯体组装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散热器的所有连接处应无泄漏。3.2.12重量大于100kg的散热器宜设置必要数量的排气孔和排水口,满足散热器的排气和排水要求。
重量大于100kg的散热器宜在端部箱体内设置防腐蚀挡板或内部水流分配挡板。3.2.13
3.2.14典型散热器的侧护板平面度公差应在±1mm之内。3.2.15典型散热器两端连接箱安装面位置度公差应小于0.30mm;重量大于100kg的散热器安装水口的位置度公差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3.2.16散热器的结构应考虑抗堵塞能力。3.3性能要求
典型散热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其他型号散热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见附3.3.1
录B。
表1典型单流道散热器主要性能参数散热器型号
强化型管片式
8P机械胀接式
水流量:8.14m/h
进气温度:40℃
进水温度:88℃
水流量:11.9m/h
进气溢度:40℃
进水溢度:88℃
.传热系数为参考指标。
试验工况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
传热系数
散热量
散热器芯体
低温部分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高温部分
散热量
典型双流道散热器主要性能参数试验工况
水流量V
进气温度
未规定
未规定
空气压力损失
传热系数?
≥110
≥120
性能指标
进水温度t空气质量流量G.
≥17. 29
空气压力损失
“传热系数为参考指标。
典型双流道散热器主要性能参数(续)试验工况
散热器芯体
整个芯体
水流量V
进气温度..
典型散热器的水流时间应符合表3的规定。进水温度.
表3典型散热器水流时间
散热器型号
强化型管片式
8P机械胀接式
双流道式
试验用水鼠
TB/T1160—2013
性能指标
空气质量流量G.
试验用水与散热器出水口之间平均水位mm
2300~2400
2300~2400
2300-2400
注:其他型号散热器的水流试验时间,可按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0.495
水流时间
≤70(高温部分)
≤62(低温部分)
3.3.3散热器的耐冲击和振动应满足GB/T21563一2008中1类A级设备的规定。冲击和振动试验后,散热器外观不应出现机械性损坏和紧固件松动的现象,并按4.3的规定进行气密性检验,不应泄漏。
3.3.4散热器压力脉冲试验后,外观不应出现机械性损坏和紧固件松动的现象。并按4.3的规定进行气密性检验,不应泄漏。
3.3.5散热器耐压试验后,应进行气密性检验,不应泄漏。3.4制造要求
3.4.1散热器内、外表面应进行清理,并对散热器侧板和水室进行防锈处理,散热器的外表面涂装,可按照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3.4.2散热器安装水口的位督公差应符合供需双方的协议。3.4.3散热翅片材料应符合GB/T2059的规定,扁管材料应符合GB/T8891—2000的规定,并在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标明,采用其他材料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检验方法
4.1外观、片间距及安装尺寸检查用目视方法检查外观质量;按产品图样要求用量具测量片间距及安装尺寸。4.2焊着率检查
用工具拨动翅片,检查翅片和扁管的焊接情况。4.3气密性试验
散热器端部箱体、芯体及散热器的密封检验可采用水浸气压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1.1倍,保压5min。
4.4重量检测
可采用直接称重法,也可采用各部件单独称重后累加进行重量检测。3
TB/T1160—2013
4.5性能试验
散热器性能试验方法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单流道散热器性能试验的测试参数见附录D;双流道散热器性能试验的测试参数见附录E。4.6冲击和振动试验
4.6.1试验时,将试验件(包含水室、芯体、侧板的完整散热器单元)内部注满常温水后密封,按实际使用时散热器的安装方式,将散热器固定在试验台上。4.6.2按CB/T21563—2008规定的1类A级进行冲击试验。4.6.3按GB/T21563—2008规定的1类A级进行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4.7压力脉冲试验
散热器在常温情况下,压力脉冲试验次数应大于或等于25×10次,试验压力在0~0.4MPa~0之间变化一次为一个循环周期,变化频率每分钟为30次±2次。4.8耐压试验
散热器耐压试验采用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应低于0.4MPa,保压10ming
4.9水流时间试验
散热器的水流时间试验按附录F的规定执行。5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与检验项目
散热器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内容及要求见表4。表4检验内容及要求
外观质量
安装尺寸
片间距
检验项目
散热翅片与扇管妇荐率
气密性
冲击和振动
压力脉冲”
水流时间
3.2.7~3.2.9、3.4.1
按产品图样
3.2.8,3.2.11
冲击和振动检验与压力脉冲检验应采用不同试验件。“压力脉冲试验为选择性试验,按供需双方协议确定。5.2出厂检验
检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5.2.1每台散热器都应按表4的检验内容及要求进行出厂检验,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出具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5.2.2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定产品合格。4
5.3型式检验
5.3.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试制完成时;
转厂生产的产品试制完成时:
产品停产2年及以上恢复生产时:c
产品结构、材料和工艺有重大改变,影响产品性能和安全时:d)
每生产5年或累计生产2000台时。5.3.2
产品应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型式检验。5.3.3
型式检验时应任意抽取一组产品进行试验。检验次序:按表4中序号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检验。5.3.4
型式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到定产品合格。5.3.5
6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TB/T1160-2013
散热器应有清晰的起吊点标记和铭牌,并易于观察。散热器铭牌的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13306—2011的规定,其内容至少包括:a)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产品编号;
重量;
生产日期: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代号)。www.bzxz.net
散热器进出水口应封堵防护,并装入衬有防水材料、干燥的专用包装箱内,包装箱上应按GB/T191的规定标识防磕碰、防雨、防潮等储运标志。6.3运输
散热器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磕碰、防雨、防潮,并避免碰伤翅片。6.4储
散热器应放在通风且无有害气体的库房内,并保持清洁、干燥。在正常的保管情况下,自出厂之日起,制造商应保证散热器在12个月内不出现锈蚀现象。5
TB/T11602013
A.1空气侧总传热面积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管片式散热器主要结构参数计算方法扁管空气侧总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F,=N,f=N[Ta+2(6-a)J[L-n8,-28)式中:
扁管空气侧总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根扁管空气侧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扁管总数:
扁管断面宽度,单位为米(m):扁管断面长度,单位为米(m):扁管有效长度,单位为米(m);散热器迎风面散热片片数:
散热片厚度,单位为米(m);
-端部散热片厚度,单位为米(m)。A.2散热片总传热面积
散热翅片示意图见图A.1。散热翅片空气侧总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图A.1散热翅片示意图
F,=N fi+4f'=2NJ(A-2h)B+(A-2h)6,-N[Za +(b-a)a)8[(A-2h)B+(A-2h)8′-N.[a\ +(b-α)a])式中:
F,—一散热片总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N
散热器总散热片片数;
一片散热片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片端部散热片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散热片长度,单位为米(m);一散热片宽度,单位为米(m);侧护板遮挡长度,单位为米(m)。(1)
A.3散热器总传热面积
散热器总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式中:
一散热器总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A.4气流横截面积
散热器气流横截面积的计算公式为:TB/T1160--2013
f.=(A-2h)L-N',aL-n.(A-2h-N',a)8,-2(A-2h-N'a)8,'-2N',C8,n,(4)
式中:
f.散热器气流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N
一迎风面气流横截面扁管数量;C——散热片管孔翻边长度,单位为米(m)。A.5水流横截面积
散热器水流横截面积的计算公式为:f.=[(a-28) +(b-a)(α-28,)
式中:
f.—水流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8.——管壁厚度,单位为米(m)。*(5)
TB/T1160-2013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其他型号散热器性能参数
HXN3型内燃机车散热器基本单元性能参数见表B.1;HXNs型内燃机车散热器基本单元性能参数见表B.2;其他型号散热器在额定工况的散热量、水阻力、空气阻力等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或参考表1和表2的规定。表B.1HXN3型内燃机车散热器基本单元性能参数试验工况
散热量
空气压力损失
低温散热器
高温散热器
低温散热器
高温散热器
散热量(I)
散热量(I)
空气压力损失
水流量V
进气温度品
进水温度空气质量流量G.
同上(与低温散热器试验工况相同)同上(与高温散热器试验工况相同)2HXN5型内燃机车散热器基本单元性能参数表B.2
试验工况
散热器芯体
低温部分(I)
高温部分(1)
低部分(Ⅱ)
高摄部分(Ⅱ)
整个芯体
水流量V.
进气温度.
进水温度.
未规定
未规定
空气质量流量G.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注:散热器基本单元为沿微热器臀子长度方向取1150mm±1mm,沿宽度方简取154mm±1mm制作的一个完整结构的散热器冷却芯体。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TB/T3521-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铣磨车
- TB/T2172-1990 铁路钢轨伤损代码
- TB2105-1989 XX型信号选别器
- TB/T3523.2-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第2部分:输入特性试验
- TB/T3508-2018 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技术条件
- TB/T3010-2001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订货技术条件
- TB/T1463-2006 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 TB/T3503.1-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1部分:符号与单位
- TB/T2247-1991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验收条件
- TB/T32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护套
- TB/T2787-1997 机车车轴金相显微检验
- TB/T1686-2000 25t电动架车机技术条件
- TB/T3558-2020 机车车辆转向架专用量具闸瓦和闸片量具
- TB/T2624-2011 重型轨道车车轴型式及基本尺寸
- TB/T3520-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打磨车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