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538-2011 数字移动终端音频性能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YD通讯标准】 数字移动终端音频性能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 YD/T1538-2011
- 现行
标准号:
YD/T 1538-2011
标准名称:
数字移动终端音频性能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5.70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538-2011.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acoustics performance of digital mobile terminal.
1范围
YD/T 1538规定了数字移动终端的发送响度评定值(SLR)、接收响度评定值(RLR) . 空闲信道噪声、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声学回声控制、发送失真、接收失真、环境噪声抑制(ANR)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538适用于接入公众数字移动网络使用的各种数字移动终端设备,包括GSM (GPRS)终端、WCDMA终端、TD-SCDMA终端、cdma2000终端。 其他类型的数字移动终端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TU-T G.223 (1988) 关于电话假设参考电路上噪声计算的假设
ITU-T G.711 脉冲编码调制
ITU-T G.712 脉冲编码信道的传输特性
ITU-TO.41 电话型电路使用的噪声计
ITU-TP.50 仿真语音
ITU-T P.51 仿真嘴
ITU-TP.57 仿真耳
ITU-TP.58 电话测量用头和躯干模拟器
ITU-T P.64 本地电话系统灵敏度/频率特性的测量
ITU-T P.340 免提终端的传输特性和语音质量参数
ITU-T P.501 电话测量用测试信号
ITU-T P.581 为免提和手提终端测试的头肩模拟器的使用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538-2011
代替YD/T1538-2006
数字移动终端
音频性能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foracoustics performanceof digital mobileterrminal2011-06-01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技术要求
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
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
发送响度评定值(SLR)
接收响度评定值(RLR)
空闲信道噪声
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
声学回声控制
发送失真
接收失真
环境噪声抑制(ANR)
测试方法
试验条件
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
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
发送响度评定值(SLR)
接收响度评定值(RLR)
空闲信道噪声
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
声学回声控制
发送失真
接收失真
环境噪声抑制(ANR)
YD/T1538-2011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国际标准:YD/T1538-2011
-3GPPTS26.131(v9.3.0)《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集团业务和系统特征技术规范:电话终端的音频特性:要求》:
-3GPPTS26.132(v9.2.0)《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集团业务和系统特征技术规范:语音和可视终端音频测试规范》:
-3GPP2C.S0056(vl.0)《推荐cdma2000移动台的最低性能规范》的部分内容:-ITU-TP.380《头戴终端的电/声测量》的有关规定。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YD/T1538-2006《数字移动终端音频性能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标准与YD/T1538-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使用Typel仿真耳的测试方法:一删除了LSTR、带外信号、稳定度储备等测试项:-重新定义了cdma2000终端音频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修改了STMR及失真的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澎、朱晓峰、易高雄、汪薇薇、史德年。1范围
数字移动终端音频性能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YD/T1538-2011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移动终端的发送响度评定值(SLR)、接收响度评定值(RLR)、空闲信道噪声、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声学回声控制、发送失真、接收失真,环境噪声抑制(ANR)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接入公众数字移动网络使用的各种数字移动终端设备,包括GSM(GPRS)终端、WCDMA终端、TD-SCDMA终端、cdma2000终端。其他类型的数字移动终端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TU-TG.223((1988)
ITU-TG.711
ITU-TG.712
ITU-TO.41
ITU-TP.50
ITU-TP.51
ITU-TP.57
ITU-TP.58
ITU-TP.64
ITU-TP.340
ITU-TP.501
ITU-TP.581
3GPPTS26.131(v9.3.0)
3GPPTS26.132(v9.2.0)
3GPP2C.S0056(v1.0)
IEC60651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关于电话假设参考电路上噪声计算的假设脉冲编码调制
脉冲编码信道的传输特性
电话型电路使用的噪声计
仿真语音
仿真嘴
仿真耳
电话测量用头和躯干模拟器
本地电话系统灵敏度/频率特性的测量免提终端的传输特性和语音质量参数电话测量用测试信号
为免提和手提终端测试的头肩模拟器的使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集团业务和系统特征技术规范:电话终端的音频特性要求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集团业务和系统特征技术规范:语音和可视终端音频测试规范
推荐cdma2000移动台的最低性能规范声音水平计
S(diff)-Sr(direct)
AnaloguetoDigital Converter
散射声场灵敏度减去直达声发送灵敏度模数转换器
YD/T1538-2011
HATS-HFRP
SFDELSM
4技术要求
Adaptive Multi-Rate
Ambient Noise Rejection
Acoustic Reference Level
CrestFactor
Digital to Analogue ConvertorEar canal Entrance Point
Ear Reference Point
Head and Torso Simulator
HATS Hands-FreeReferencePointHands-Free Reference Point
Hands-Free Terminal
Loudness Rating
LoudnessRating GuardringPositionMouth Reference Point
Receiving Loudness Rating
Recommended Test Position
RecommendedWearingPosition
Sending Loudness Rating
System Simulator
SideTone Mask Rating
Terminal Coupling Loss weighted4.1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
4.1.1手柄/头戴终端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
环境噪声抑制
声参考电平
峰值因子
数模转换器
耳道入口点
耳参考点
头和驱干模拟器
HATS免提参考点
免提参考点
免提终端
响度评定值
响度评定值保护环位置
嘴参考点
接收响度评定值
建议测试位置
建议佩戴位置
平均加权Asm
发送响度评定值
系统模拟器
侧音掩蔽评定值
加权的终端耦合损耗
从嘴参考点到系统模拟器(SS)的参考编解码器的输出端口测得的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应处于表1给出的范围内。在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对表1中的间断点之间画直线得到一个范围,测试结果应落在范围内。
频率(Hz)
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
手柄终端
频率(Hz)
适用终端制式
表1(续)
GSM(GPRS)/TD.SCDMA/WCDMA
所有灵敏度的值在坐标轴上以dB表示上限
“”的极限处于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间断点之间所画的直线上手持式/桌面式免提终端
YD/T1538-2011
cdma2000
从嘴参考点(MRP)到系统模拟器(SS)的参考编解码器的输出端口测得的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应处于表2给出的范围内。在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对表2中的间断点之间画直线得到个范围,测试结果应落在范围内。本标准对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表2发送灵敏度/频率特性一
频率(Hz)
所有灵敏度的值在坐标轴上以dB表示:上限(dB)
手持式扬声终
下限(dB)
“二”的极限处于对数(额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间断点之间所画的直线上4.2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
4.2.1手柄/头戴终端
从系统模拟器(SS)的参考编解码器的输入端口到耳参考点(ERP)测得的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应处于表3(需使用Type3.2、Type3.3或Type3.4仿真耳进行测试)给出的范围内。在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对表3中的间断点之间画直线得到一个范围,测试结果应落在范围内。表3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手柄终端频率(Hz)
YD/T1538-2011
频率(Hz)
适用终端制式
表3(续)
GSM(GPRS)/TD-SCDMA/WCDMA
所有灵敏度的值在型标轴上以dB表示。上限
“二”的极限处于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间断点之间所面的直线上4.2.2手持式扬声终端
cdma2000
从系统模拟器(SS)的参考编解码器的输入端口到耳参考点(ERP)测得的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应处于表4给出的范围内。在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对表4中的间断点之间画直线得到个范围,测试结果应落在范围内。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表4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
频率(Hz)
所有灵敏度的值在坐标轴上以dB表示。上限(dB)
手持式扬声终端
下限(dB)
一“一\的极限处于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间断点之间所面的直线上4.2.3桌面式免提终端
从系统模拟器(SS)的参考编解码器的输入端口到耳参考点(ERP)测得的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应处于表5给出的范围内。在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对表5中的间断点之间画直线得到一个范围,测试结果应落在范围内。本标准对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表5接收灵敏度/频率特性一
频率(Hz)
上限(dB)
一桌面式免提终端
下限(dB)
频率(Hz)
所有灵敏度的值在坐标轴上以dB表示:表5(续)
上限(dB)
”的极限处于对数(频率)/线性(dB灵敏度)坐标上间断点之间所面的直线上4.3发送响度评定值(SLR)
4.3.1手柄终端
SLR-8dB±3dB。
4.3.2头戴终端
SLR=8dB±3dB.
4.3.3手持式扬声终端
SLR=13dB土4dB。
4.3.4桌面式免提终端
SLR=13dB±4dB。
4.4接收响度评定值(RLR)
4.4.1手柄终端
RLR=2dB±3dB。
YD/T1538-2011
下限(dB)
若有用户控制的接收音量控制器,对至少某一控制值,RLR应满足上述要求。当控制器调至音量最大时,RLR应不小于-13dB。当控制器调至音量最小时,RLR应不大于18dB。4.4.2头戴终端
对于单耳头戴耳机,对至少某一控制值,RLR应在2dB+3dB范围内。若有用户控制的接收音量控制器,当音量控制器调至最大时,RLR应不小于一13dB:当音量控制器调至最小时,RLR应不大于18dB。对于双耳头戴耳机,对至少某一控制值,任一耳机的RLR应在8dB+3dB范围内。若有用户控制的接收音量控制器,当音量控制器调至最大时,RLR应不小于一7dB:当音量控制器调至最小时,RLR应不大于23dB。
4.4.3手持式扬声终端
RLR=6dB+12/-4dB
若有用户控制的接收音量控制器,对至少某一控制值,RLR应满足上述要求。4.4.4桌面式免提终端
YD/T1538-2011
RLR-2dB+4dB
若有用户可以控制的音量控制器,对至少某一控制值,RLR应满足上述要求。4.5空闲信道噪声
4.5.1发送方向
对手柄终端和头戴终端,在安静环境下,在系统模拟器的参考编解码器的输出端,由被测设备产生的最大噪声电平应不超过一64dBmOp。4.5.2接收方向
对手柄终端和头戴终端,当系统模拟器的信号输入端口没有信号输入时,在手柄终端和头戴终端受话器处测得的最大声压应满足:如果没有用户控制的接收音量控制器,或者,当音量控制器设置在RLR=2dB时,单耳头戴机最大噪声声级应不大于一57dBPa(A),双耳头戴机任一耳机最大噪声声级应不大于一60dBPa(A):一当接收音量控制器设置为最大时,单耳头戴机最大噪声声级应不大于一54dBPa(A,双耳头戴机任一耳机最大噪声声级应不大于一57dBPa(A)。4.6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
4.6.1手柄终端
音量控制器设置为通常音量,STMR应不小于13dB。4.6.2头戴终端
头戴终端的要求同手柄终端,见4.6.14.7声学回声控制
4.7.1手柄终端
音量设置为最大时,TCLw不小于46dB。4.7.2手持式扬声终端
安静的环境下,启动被测设备的声回声控制器,当手持式扬声终端的音量控制器设置为RLR为2dB时,TCLw不小于40dB:音量设置为最大时,TCLw不小于33dB。本标准对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4.7.3桌面式免提终端
安静的环境下,启动被测设备的声回声控制器,当桌面式免提终端的音量控制设置在RLR等于2dB时,TCLw不小于40dB:音量控制器设置为最大时,TCLw不小于33dB。本标准对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4.8发送失真
对手柄终端、头戴终端、手持式扬声终端和桌面式免提终端,失真在嘴参考点(MRP)和系统模拟器(SS)的语音编解码器输出端口之间进行测量。用适当的噪声加权方法(应按照ITU-TG.223表3中规定),测得的信号与总失真功率之比应高于表6给出的极值。本标准对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表6发送失真
MRP处的声压(dBPa)
发送信号/总失真(dB)
MRP处的声压(dBPa)
表6(续)
YD/T1538-2011
发送信号/总失真(dB)
中间电平的极值在线性(dB信号电平)/线性(dB比)坐标上对间断点之间面的直线上4.9接收失真
对手柄终端、头戴终端、手持式扬声终端和桌面式免提终端,当RLR等于标称值时,接收失真在系统模拟器(SS)的参考编解码器输入端口和耳参考点(ERP)之间进行测量。用适当的噪声加权方法(应按照ITU-TG.223表4中规定)测量的信号与总失真功率之比,应高于表7给出的极值。若耳参考点处的声压大于等于+i0dBPa,则对失真没有要求。本标准对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
表7接收失真
被测设备的数字输入接口处的接收电平(dBmO)0
接收信号/总失真比(dB)
中间电平的极值在线性(dB信号电平)线性(dB比)坐标上对间断点之间画的直线上4.10环境噪声抑制(ANR)
4.10.1手柄终端
ANR应不小于0dB,由于ANR测试的不确定性,允许结果有3dB的偏差。本标准对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
4.10.2头戴终端
ANR应不小于OdB,由于ANR测试的不确定性,允许结果有3dB的偏差。本标准对cdma2000终端暂不做此项要求。
5测试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环境条件
除特殊规定,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正常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2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d)试验周围的噪声声级应不大于55dB(A):5.1.2测试用设备及信号
5.1.2.1仿真嘴
YD/T1538-2011
仿真嘴应符合ITU-TP51和ITU-TP58的要求。仿真嘴应具有下列特性a)仿真嘴出声孔附近的声压分布必须近似人嘴附近的声压分布:b)仿真嘴的声阻抗必须模拟人嘴的情况,使电话机手柄的声障效应引起的声压增加与人嘴情况相似:
c)可以发出最大声级:仿真嘴能在MRP处产生的连续语音不低于+6dBPa:d)线性要求:MRP处的声级在一2OdBPa~+6dBPa范围内,当激励信号变化6dB时,MRP处声级变化应在(6土0.5)dB范围内:e)自由场声级的频响:在采用均衡技术后,仿真嘴输出自由场声压,以1020Hz为参考点,在MRP处应达到表8的要求;
f)谐波失真:应满足表9的要求。表8MRP处自由场声级的频响
频率Hz
100≤200
200≤<4000
4000≤8000
频率范围Hz
100≤125
125≤<200
200≤8000
5.1.2.2仿真耳
表9仿真嘴的谐波失真
二次谐波
仿真耳应符合ITU-TP.57的要求。对仿真耳的特性要求如下:频响容差dB
谐波失真
三次谐波
a)在电话机手柄的实际使用条件下,仿真耳对电话机受话器所呈现的阻抗应与人耳相似:b)仿真耳的灵敏度定义为测量传声器的声压灵敏度,在100Hz8000Hz频率范围内的波动应不超过±0.5dB。
每款终端在设计时,均可以使用Type3.2(高泄漏、低泄漏),Type3.3或Type3.4仿真耳其中一种,测试时采用设计时选用的人工耳进行验证,不可随意选用任一人工耳。5.1.2.3测试信号
应按照ITU-TP.50规定的仿真语音信号或ITU-TP.501规定的复合测试信号进行移动终端音频性能的测量。
对于cdma2000终端,测试信号应采用3GPP2C.S0056(v1.0)中3.3节定义的信号。5.1.2.4系统模拟器
为了测试支持窄带语音通信的GSM(GPRS)/TD-SCDMA/WCDMA终端,系统模拟器应使用3GPPTS26.132(v9.2.0)中定义的AMR语音编解码器,编码速率为12.2kbit/s。将系统模拟器中的AMR语音编码转换成模拟语音输出时,应采用运用于ITU-TG.712(4线)信道中的ITU-TG.711音频编码方式。5.1.2.5信号源和分析仪
若无特别说明,测试仪表的测试精度应好于表10中给出的要求。8
电信号电平
电信号电平
表10测试仪表的精度
YD/T1538-2011
对于电平≥-50dBm的信号,±0.2dB对于电平<-50dBm的信号,0.4dB0.7dB
若无特别说明,信号源的输出信号精度应优于表11中给出的要求。表11信号源的输出精度
MRP处的声压
电激励电平
为信号额率:
全频率范围内
200Hz≤f<4000Hz,±1dB
100Hz≤/<200Hz和4kHz≤/<8kHz,±3dB±0.4dB
当测量抽样系统时,建议测试信号频率避开抽样频率的子频率。对输出信号的频率允许有±2%的偏差,对于4kHz的测试频率,可以有一2%的容差
5.1.2.6测试配置
移动终端的接入方式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音频性能测试可以通过HATS或者LRGP来实现。头和驱干模拟器(HATS)按照ITU-TP.58中的规定,适合的仿真耳(Type3.3或者Type3.4)按照ITU-TP.57中的规定。
响度评定值保护环位置(LRGP)按照ITU-TP.64中的规定,适合的仿真耳Type3.2按照ITU-TP.57中的规定。手柄的安放位置按照ITU-TP.64中的规定。a
模拟处理
用户设备(UE)
空中楼口
图1测试配置
对于数字移动终端音频性能的测试,在空中接口处进行。4-线收》
接入网和核心网免费标准bzxz.net
4+线收/
互连点(POD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