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991-2009 Nx40Gbit/s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通信行业标准(YD)】 Nx40Gbit/s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11 02:05:18
- YD/T1991-2009
- 现行
标准号:
YD/T 1991-2009
标准名称:
Nx40Gbit/s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2-11 -
实施日期:
2010-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0.21 MB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991-2009
NX40Gbit/s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NX 40Gbit/s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ing(WDM)systems
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系统分类
系统参数要求
OTU技术要求
波分复用器件的基本要求·
光放大器技术要求.
色散补偿技术要求
FEC技术要求
动态功率控制和增益均衡技术要求OADM的技术要求
监控通路要求
传输功能和性能要求
网络管理要求·
16APR进程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带调啾的RZ-DQPSKWDM系统光接口参数要求附录B(资料性附录)10Gbit/s/40Gbit/s光通道混合传送WDM系统应用·附录C(资料性附录)R参考点纠错前误码率(Pre-FEC)指标分析..YD/T1991-2009
YD/T1991-2009
本标准在参考YDN120-1999《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暂行规定)》、YD/T1143-2001《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16x10Gbit/s、32x10Gbit/s部分》、YD/T1274-2003《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一—160x10Gbit/s、80x10Gbit/s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时星、徐俊波、赵文玉、古渊、邹明渊。1范围
YD/T1991-2009
Nx4OGbit/s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单通路速率为40Gbit/s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在C波段传输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系统分类、系统参数要求、光波长转换单元(OTU)技术要求、波分复用器件的基本要求、光放大器技术要求、色散补偿技术要求、前向纠错(FEC)技术要求、动态功率控制和增益均衡技术要求、光分插复用(OADM)技术要求、光监控通路要求、传输功能和性能要求、网络管理要求和自动功率减小(APR)进程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单通路速率为40Gbit/s,工作在C波段100GHz或50GHz波长间隔WDM系统,同时适用于单通路速率为10Gbit/s、40Gbit/s混合传送WDM系统。注:在单通道速率为10Gbit/s、40Gbit/s混合传送WDM系统情况下,40Gbit/s通路的指标要求参照本标准定义的应用代码,10Gbit/s通路的指标要求参照已有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0187-2006
YD/T1274-2003
YD/T1259-2003
YD/T1383-2005
YD/T1462-2006
YDN120-1999
IEEE802.3
ITU-TG652
ITU-TG655
ITU-TG691
ITU-TG693
ITU-TG709
ITU-TG959.1
ITU-TG.975
ITU-TG975.1
光传送网体系设备的功能块特性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160x10Gbit/s、80x10Gbit/s部分波分复用系统(WDM)光安全进程技术要求波分复用(WDM)网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光传送网(OTN)接口
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暂行规定)局域网协议标准
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非零色散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有光放大器SDH单通路系统和STM-64系统的光接口甚短距离光接口要求
光传送网(OTN)接口
光传输网络物理光接口
高比特率DWDM海底系统的前向纠错高速率DWDM海缆系统前向纠错的要求1
YD/T1991-2009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
绝对频率参考absolutefrequencyreference能提供光信号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的光频率参考。具体绝对频率参考(AFR)的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数值待研究。
C波段conventionalband
波长在1530nm~1565nm的波段。C波段的扩展波段波长分配要求参见表2、表3。3.1.3
标称中心频率(波长)nominalcentralfrequency以频率193.10THz(真空波长1552.52nm)为参考频率(波长),在波分复用系统中按照一定频率间隔分配的频率(波长)。
标称通路间隔nominalchannelspacing相邻通路的标称中心频率(波长)之差。3.1.5
中心频率(波长)偏移centralfrequency(wavelength)deviation标称中心频率(波长)与实际工作频率(波长)之差。3.1.6
最小边模抑制比minimumsidemodesuppressionratio发射机总频谱最大峰值与第二大峰值之比的最小值。测量所用的频谱分辨率应高于峰值频谱宽度最大值。第二大峰值可能紧靠主峰,也可能与其离得很远。在本定义中,与最大峰值之间被时钟频率分开的频谱峰值不被认为是边模。
光功率放大器opticalboosteramplifier在WDM系统发送端合波器的后面,用于提高系统发送光功率的光放大器。3.1.8
光线路放大器optical lineamplifier在无源光纤段之间以补充光纤损耗,用于延长无电中继长度的光放大器。3.1.9
光前置放大器opticalpre-amplifier在WDM系统接收端分波器前面,用于提高信号接收灵敏度的光放大器。3.1.10
光通道光信噪比代价opticalpathopticalsingalnoiseratiopenaltyNx40Gbit/sWDM系统中,在参考接收机纠错后最大误码率为1E-12时,OTU直接连接到参考接收2
YD/T1991-2009
机时S,(或R.)点处光信噪比(OSNR)值与系统长距离链路传输以后R,点处OSNR值之间的差值,单位为dB。产生光通道OSNR代价的因素主要包括非线性效应、残余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偏振相关损耗、光通道反射和串扰等多种效应。3.1.11
文maximumresidualchromaticdispersion最大残余色度色散
Nx40Gbit/sWDM系统中,在保证光通道光信噪比代价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系统可容忍的最大色度色散。
最大差分群时延maximumdifferentialgroupdelayNx40Gbit/sWDM系统中,由偏振模色散引起的光通道光信噪比代价为1dB时的差分群时延值。3.1.13
接收机光信噪比容限receiveropticalsignalnoiseratiotolerance参考接收机纠错后达到应用最大误码率(如1E-12)时,OTU直接连接到参考接收机时S,(或R,)点可容忍的最小OSNR值。该值在发射机眼图、消光比、S.点光回损、接收机连接器劣化和测量容差等发射机条件最坏情况下,接收机最大和最小输入功率之间所有功率值输入时都必须满足。接收机OSNR容限并不考虑非线性效应、CD、PMD、PDL、光通道反射和串扰等效应,这些效应在光通道OSNR代价中考虑。根据是否考虑老化效应,接收机OSNR容限的具体值可分为BOL值和EOL值两类。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DP-QPSK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utomaticPowerReduction
BitErrorRatio
Begin of Life
Constant Bit Rate
ChromaticDispersion
Dat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Degraded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Dual Polarization 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Differential 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Er-doped Fiber Amplifier
EnhancedForwardErrorCorrectionEndof Life
Electronic Supervisory ChannelExcessive
Fiber Bragg Grating
告警指示信号
自动功率减小
比特差错率(误码率)
寿命初始
固定比特速率
数据通信通路
色散补偿光纤
(性能)劣化
差分相移键控
双极化四相相移键控
差分四相相移键控
掺饵光纤放大器
增强型前向纠错
寿命终了
电监控通道
(性能)越限
光纤布喇格光栅
YD/T1991-2009
P-DPSK
ForwardErrorCorrection
GeneralCommunicationChannel
Local Area Network
Locked
Lossof Frame
Loss of Multi-frame
Loss of Signal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Non-Return to Zero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Open Connection Indication
Optical Duobinary
Optical De-multiplexer Unit
OpticalchannelDataTributaryUnitGroupOpticalMultiplexerUnit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
Optical Signal Noise Rati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Completely standardized Optical ChannelTransportUnit-kfunctionally standardized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kPolarization-Dependent Loss
Partial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PlanarLightwave Circuit
Path Monito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olarizationModeDispersionCompensationPhaseShapedBinaryTransmissionReconfigurableOpticalAdd-DropMultiplexerReed-Solomon
Return toZero
Section Monitor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Tandem ConnectionMonitoring
Wavelength Blocke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前向纠错wwW.bzxz.Net
通用通信通路
局域网
复顿丢失
信号丢失
微电机械系统
非归零 (码)
光分插复用器
开放连接指示
光双二进制码
光分波单元
光通路数据支路单元群
光合波单元
光监控信道
光信噪比
光传送网络
光波长转换单元
完全标准化光通路传送单元-k
功能标准化光通路传送单元-k
偏振相关损耗
部分差分相移键控
平面光波导
通道监测
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补偿
相位整形二进制传输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
里德-所罗门(编码)
归零 (码)
段监视
同步传输模式
串联连接监测
波长阻断器
波分复用
波长选择性交叉
系统分类
应用代码定义
NX40Gbit/sWDM系统的应用代码可用下面的字符序列来表示:Mn.Bc-xW-z(S)
其中:
M表示MS-40Gbit/sWDM系统。
n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最大波长数量。B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单通路速率。-40G:表示WDM系统单通路典型速率为39.813~43.018Gbit/s。c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通道间隔(GHz)。x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最大跨段数量。W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跨段损耗值(dB)。—A:表示跨段损耗为22dB。
-B:表示跨段损耗为27dB。
z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光纤类型:-652:表示光纤为G652类型。
655:表示光纤为G.655类型。
S表示WDM系统的工作波段。
C:表示工作波段为C波段(1530nm~1565nm)。-L:表示工作波段为L波段(1565nm~1625nm)。本标准定义的NX40Gbit/sWDM系统应用代码见表1。表1Nx40Gbit/sWDM应用代码
应用代码
M80.40G50-8A-652 (C)
M80.40G50-12A-652(C)
M80.40G50-16A-652(C)
M40.40G100-8A-652(C)
M40.40G100-16A-652(C)
M80.40G50-8A-655(C)
M80.40G50-12A-655(C)
M80.40G50-16A-655 (C)
M40.40G100-8A-655 (C)
M40.40G100-16A-655(C)
通路间隔
跨段损耗
12×22
12×22
YD/T1991-2009
光纤类型·
本标准规定的G.655光纤应用代码的参数要求仅针对大有效面积的LEAF光纤:如果无特别说明其参数与对应跨段的G652光纤应用代码参数要求相同5
YD/T1991-2009
中心波长分配
NX40Gbit/sWDM系统可与原10Gbit/s或2.5Gbit/sWDM系统的波长分配保持一致,采用常用的C波段1550nm窗口。标称中心频率是基于参考频率为193.1THz,最小间隔为100GHz或50GHz的频率可支持50GHz的频率间隔80波系统和100GHz的频率间隔40波系统。间隔系列。
表2基于C波段的40通路(100GHz间隔)Nx40Gbit/s设备波长分配方案C波段
间隔10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编号
不作为规范;
注:波长序号与波长的具体对应关系仅用来区分波长,2为可扩展波长,48波系统配置可选波长间隔10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基于C波段的80通路(50GHz间隔)Nx40Gbit/s设备波长分配方案表3
C波段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编号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表3(续)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编号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YD/T1991-2009
标称中心波长
YD/T1991-2009
C波段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表3(续)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编号
注:波长序号与波长的具体对应关系仅用来区分波长,不作为规范;为可扩展波长,96波系统配置可选波长5
系统参数要求
参考点定义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
NX40Gbit/sWDM系统的参考配置如图1所示。图1中OTU为光波长转换器实现3R功能,即再放大、再整形和再定时;OMU为光复用器单元,实现多个波长的复用功能;OA为光放大单元,实现信号的光域放大(包含色散补偿功能);ODU为光解复用器单元,实现多个波长的解复用功能,Tx/Rx为客户侧光接口。
MPI-SMRM
MPI-RMI
MPL-RM
MPI-SM
图140Gbit/sWDM系统参考配置
图1定义了6个系统外参考点和2个系统内参考点,即S、MPI-SM、RM、SM、MPI-RM、R和Sn、Rn。其中S、R是NX40Gbit/sWDM系统与客户系统的接口参考点;MPI-SM、RM、SM、MPI-RM是NX40Gbit/sWDM系统主光通道的参考点;S,、R是NX40Gbit/sWDM系统内OTU分别与OMU和ODU之间的参考点。这些参考点具体含义如下:S表示客户信号发射机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S表示OTU连接到OMU的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MPI-SM表示OMU后面OA(光功率放大器)光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RM表示OA(光线路放大器)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SM表示OA(光线路放大器)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MPI-RM表示ODU前面OA(光前置放大器)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R.表示ODU后面连接OTU的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1991-2009
NX40Gbit/s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NX 40Gbit/s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ing(WDM)systems
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系统分类
系统参数要求
OTU技术要求
波分复用器件的基本要求·
光放大器技术要求.
色散补偿技术要求
FEC技术要求
动态功率控制和增益均衡技术要求OADM的技术要求
监控通路要求
传输功能和性能要求
网络管理要求·
16APR进程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带调啾的RZ-DQPSKWDM系统光接口参数要求附录B(资料性附录)10Gbit/s/40Gbit/s光通道混合传送WDM系统应用·附录C(资料性附录)R参考点纠错前误码率(Pre-FEC)指标分析..YD/T1991-2009
YD/T1991-2009
本标准在参考YDN120-1999《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暂行规定)》、YD/T1143-2001《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16x10Gbit/s、32x10Gbit/s部分》、YD/T1274-2003《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一—160x10Gbit/s、80x10Gbit/s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时星、徐俊波、赵文玉、古渊、邹明渊。1范围
YD/T1991-2009
Nx4OGbit/s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单通路速率为40Gbit/s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在C波段传输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系统分类、系统参数要求、光波长转换单元(OTU)技术要求、波分复用器件的基本要求、光放大器技术要求、色散补偿技术要求、前向纠错(FEC)技术要求、动态功率控制和增益均衡技术要求、光分插复用(OADM)技术要求、光监控通路要求、传输功能和性能要求、网络管理要求和自动功率减小(APR)进程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单通路速率为40Gbit/s,工作在C波段100GHz或50GHz波长间隔WDM系统,同时适用于单通路速率为10Gbit/s、40Gbit/s混合传送WDM系统。注:在单通道速率为10Gbit/s、40Gbit/s混合传送WDM系统情况下,40Gbit/s通路的指标要求参照本标准定义的应用代码,10Gbit/s通路的指标要求参照已有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0187-2006
YD/T1274-2003
YD/T1259-2003
YD/T1383-2005
YD/T1462-2006
YDN120-1999
IEEE802.3
ITU-TG652
ITU-TG655
ITU-TG691
ITU-TG693
ITU-TG709
ITU-TG959.1
ITU-TG.975
ITU-TG975.1
光传送网体系设备的功能块特性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160x10Gbit/s、80x10Gbit/s部分波分复用系统(WDM)光安全进程技术要求波分复用(WDM)网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光传送网(OTN)接口
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暂行规定)局域网协议标准
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非零色散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有光放大器SDH单通路系统和STM-64系统的光接口甚短距离光接口要求
光传送网(OTN)接口
光传输网络物理光接口
高比特率DWDM海底系统的前向纠错高速率DWDM海缆系统前向纠错的要求1
YD/T1991-2009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
绝对频率参考absolutefrequencyreference能提供光信号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的光频率参考。具体绝对频率参考(AFR)的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数值待研究。
C波段conventionalband
波长在1530nm~1565nm的波段。C波段的扩展波段波长分配要求参见表2、表3。3.1.3
标称中心频率(波长)nominalcentralfrequency以频率193.10THz(真空波长1552.52nm)为参考频率(波长),在波分复用系统中按照一定频率间隔分配的频率(波长)。
标称通路间隔nominalchannelspacing相邻通路的标称中心频率(波长)之差。3.1.5
中心频率(波长)偏移centralfrequency(wavelength)deviation标称中心频率(波长)与实际工作频率(波长)之差。3.1.6
最小边模抑制比minimumsidemodesuppressionratio发射机总频谱最大峰值与第二大峰值之比的最小值。测量所用的频谱分辨率应高于峰值频谱宽度最大值。第二大峰值可能紧靠主峰,也可能与其离得很远。在本定义中,与最大峰值之间被时钟频率分开的频谱峰值不被认为是边模。
光功率放大器opticalboosteramplifier在WDM系统发送端合波器的后面,用于提高系统发送光功率的光放大器。3.1.8
光线路放大器optical lineamplifier在无源光纤段之间以补充光纤损耗,用于延长无电中继长度的光放大器。3.1.9
光前置放大器opticalpre-amplifier在WDM系统接收端分波器前面,用于提高信号接收灵敏度的光放大器。3.1.10
光通道光信噪比代价opticalpathopticalsingalnoiseratiopenaltyNx40Gbit/sWDM系统中,在参考接收机纠错后最大误码率为1E-12时,OTU直接连接到参考接收2
YD/T1991-2009
机时S,(或R.)点处光信噪比(OSNR)值与系统长距离链路传输以后R,点处OSNR值之间的差值,单位为dB。产生光通道OSNR代价的因素主要包括非线性效应、残余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偏振相关损耗、光通道反射和串扰等多种效应。3.1.11
文maximumresidualchromaticdispersion最大残余色度色散
Nx40Gbit/sWDM系统中,在保证光通道光信噪比代价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系统可容忍的最大色度色散。
最大差分群时延maximumdifferentialgroupdelayNx40Gbit/sWDM系统中,由偏振模色散引起的光通道光信噪比代价为1dB时的差分群时延值。3.1.13
接收机光信噪比容限receiveropticalsignalnoiseratiotolerance参考接收机纠错后达到应用最大误码率(如1E-12)时,OTU直接连接到参考接收机时S,(或R,)点可容忍的最小OSNR值。该值在发射机眼图、消光比、S.点光回损、接收机连接器劣化和测量容差等发射机条件最坏情况下,接收机最大和最小输入功率之间所有功率值输入时都必须满足。接收机OSNR容限并不考虑非线性效应、CD、PMD、PDL、光通道反射和串扰等效应,这些效应在光通道OSNR代价中考虑。根据是否考虑老化效应,接收机OSNR容限的具体值可分为BOL值和EOL值两类。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DP-QPSK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utomaticPowerReduction
BitErrorRatio
Begin of Life
Constant Bit Rate
ChromaticDispersion
Dat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Degraded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Dual Polarization 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Differential 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Er-doped Fiber Amplifier
EnhancedForwardErrorCorrectionEndof Life
Electronic Supervisory ChannelExcessive
Fiber Bragg Grating
告警指示信号
自动功率减小
比特差错率(误码率)
寿命初始
固定比特速率
数据通信通路
色散补偿光纤
(性能)劣化
差分相移键控
双极化四相相移键控
差分四相相移键控
掺饵光纤放大器
增强型前向纠错
寿命终了
电监控通道
(性能)越限
光纤布喇格光栅
YD/T1991-2009
P-DPSK
ForwardErrorCorrection
GeneralCommunicationChannel
Local Area Network
Locked
Lossof Frame
Loss of Multi-frame
Loss of Signal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Non-Return to Zero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Open Connection Indication
Optical Duobinary
Optical De-multiplexer Unit
OpticalchannelDataTributaryUnitGroupOpticalMultiplexerUnit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
Optical Signal Noise Rati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Completely standardized Optical ChannelTransportUnit-kfunctionally standardized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kPolarization-Dependent Loss
Partial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PlanarLightwave Circuit
Path Monito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olarizationModeDispersionCompensationPhaseShapedBinaryTransmissionReconfigurableOpticalAdd-DropMultiplexerReed-Solomon
Return toZero
Section Monitor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Tandem ConnectionMonitoring
Wavelength Blocker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前向纠错wwW.bzxz.Net
通用通信通路
局域网
复顿丢失
信号丢失
微电机械系统
非归零 (码)
光分插复用器
开放连接指示
光双二进制码
光分波单元
光通路数据支路单元群
光合波单元
光监控信道
光信噪比
光传送网络
光波长转换单元
完全标准化光通路传送单元-k
功能标准化光通路传送单元-k
偏振相关损耗
部分差分相移键控
平面光波导
通道监测
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补偿
相位整形二进制传输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
里德-所罗门(编码)
归零 (码)
段监视
同步传输模式
串联连接监测
波长阻断器
波分复用
波长选择性交叉
系统分类
应用代码定义
NX40Gbit/sWDM系统的应用代码可用下面的字符序列来表示:Mn.Bc-xW-z(S)
其中:
M表示MS-40Gbit/sWDM系统。
n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最大波长数量。B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单通路速率。-40G:表示WDM系统单通路典型速率为39.813~43.018Gbit/s。c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通道间隔(GHz)。x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最大跨段数量。W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跨段损耗值(dB)。—A:表示跨段损耗为22dB。
-B:表示跨段损耗为27dB。
z表示WDM系统所支持的光纤类型:-652:表示光纤为G652类型。
655:表示光纤为G.655类型。
S表示WDM系统的工作波段。
C:表示工作波段为C波段(1530nm~1565nm)。-L:表示工作波段为L波段(1565nm~1625nm)。本标准定义的NX40Gbit/sWDM系统应用代码见表1。表1Nx40Gbit/sWDM应用代码
应用代码
M80.40G50-8A-652 (C)
M80.40G50-12A-652(C)
M80.40G50-16A-652(C)
M40.40G100-8A-652(C)
M40.40G100-16A-652(C)
M80.40G50-8A-655(C)
M80.40G50-12A-655(C)
M80.40G50-16A-655 (C)
M40.40G100-8A-655 (C)
M40.40G100-16A-655(C)
通路间隔
跨段损耗
12×22
12×22
YD/T1991-2009
光纤类型·
本标准规定的G.655光纤应用代码的参数要求仅针对大有效面积的LEAF光纤:如果无特别说明其参数与对应跨段的G652光纤应用代码参数要求相同5
YD/T1991-2009
中心波长分配
NX40Gbit/sWDM系统可与原10Gbit/s或2.5Gbit/sWDM系统的波长分配保持一致,采用常用的C波段1550nm窗口。标称中心频率是基于参考频率为193.1THz,最小间隔为100GHz或50GHz的频率可支持50GHz的频率间隔80波系统和100GHz的频率间隔40波系统。间隔系列。
表2基于C波段的40通路(100GHz间隔)Nx40Gbit/s设备波长分配方案C波段
间隔10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编号
不作为规范;
注:波长序号与波长的具体对应关系仅用来区分波长,2为可扩展波长,48波系统配置可选波长间隔10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基于C波段的80通路(50GHz间隔)Nx40Gbit/s设备波长分配方案表3
C波段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编号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表3(续)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编号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YD/T1991-2009
标称中心波长
YD/T1991-2009
C波段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表3(续)
标称中心波长
C波段编号
注:波长序号与波长的具体对应关系仅用来区分波长,不作为规范;为可扩展波长,96波系统配置可选波长5
系统参数要求
参考点定义
间隔50GHz的
标称中心频率(THz)
标称中心波长
NX40Gbit/sWDM系统的参考配置如图1所示。图1中OTU为光波长转换器实现3R功能,即再放大、再整形和再定时;OMU为光复用器单元,实现多个波长的复用功能;OA为光放大单元,实现信号的光域放大(包含色散补偿功能);ODU为光解复用器单元,实现多个波长的解复用功能,Tx/Rx为客户侧光接口。
MPI-SMRM
MPI-RMI
MPL-RM
MPI-SM
图140Gbit/sWDM系统参考配置
图1定义了6个系统外参考点和2个系统内参考点,即S、MPI-SM、RM、SM、MPI-RM、R和Sn、Rn。其中S、R是NX40Gbit/sWDM系统与客户系统的接口参考点;MPI-SM、RM、SM、MPI-RM是NX40Gbit/sWDM系统主光通道的参考点;S,、R是NX40Gbit/sWDM系统内OTU分别与OMU和ODU之间的参考点。这些参考点具体含义如下:S表示客户信号发射机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S表示OTU连接到OMU的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MPI-SM表示OMU后面OA(光功率放大器)光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RM表示OA(光线路放大器)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SM表示OA(光线路放大器)输出接口之后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MPI-RM表示ODU前面OA(光前置放大器)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R.表示ODU后面连接OTU的输入接口之前光纤连接处的参考点;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