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744-2009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通信行业标准(YD)】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11 03:55:35
- YD/T744-2009
- 现行
标准号:
YD/T 744-2009
标准名称: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2-11 -
实施日期:
2010-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2.20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YD/T 744-2009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YD/T744-2009

部分标准内容:
ICS33.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744-2009
代替YD/T744-1995,YD/T745-1995,YD/T792-1995,YD/T830-1996,YD/T843-1996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for digital microwave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s (systems)of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PDH)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设备和系统的构成
5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假设参考连接、通道和数字段·5.1
5.2数字微波系统的差错性能
5.3频段、信道安排及容量系列·5.4可用性指标
设备兼容性·
\5.6射频(RF)接口特性·
基带接口特性……
其他业务
保护倒换(可选)
系统性能·
网管·
供电·
环境适应性·
电磁兼容
5.16标志、包装及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测试用仪表
YD/T744-2009
YD/T744-2009
本标准整合代替下列标准:
a)YD/T744-1995《34Mbit/s中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b)YD/T745-1995《6GHz140Mbit/s大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c)YD/T792-1995《8GHz小容量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d)YD/T830-1996《2X34Mbit/s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e)YD/T843-1996《Ku波段中小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与上述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工作频段由原来的13GHz、15GHz、18GHz扩展为4GHz、5GHz、6GHz、7GHz、8GHz、10GHz、11GHz、13GHz、14GHz、15GHz、18GHz、23GHz、25GHz、26GHz、28GHz、31GHz、32GHz、38GHz、50GHz、52GHz、55GHz;
b)结构由单一机柜式改为主要由室内单元(IDU)、室外单元(ODU)构成的分体式结构。c)容量由2Mbit/s、2×2Mbit/s、8Mbit/s、2×8Mbit/s、34Mbit/s扩展为2Mbit/s、2×2Mbit/s、8Mbit/s、2X8Mbit/s、34Mbit/s、2X34Mbit/s、5X34Mbit/s、10X34Mbit/s、140Mbit/s;d)本振频率测试改成了发射频率容限测试;e)对系统性能部分的要求进行了扩充;f)增加了以太接口、ISDN接口;g)增加了网管、安全要求和电磁兼容性(EMC)要求。本标准是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预计如下:a)YD/T744-2009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b)同步数字系列(S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c)扩频式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订后续的相关标准。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地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今华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赞、解春凤、刘晓辉、黄贞恂、樊永军、王俊峰、李莉莉、朱勤、李宏军、王传达、江伟、王敏杰
1范围
YD/T744-2009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的假设参考连接、通道和数字段、差错性能、频段、信道安排、容量系列、可用性指标以及射频(RF)接口特性和基带接口特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并兼顾了其他业务、保护倒换、系统性能、网管、供电、环境适应性、安全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23.1
GB/T2423.2
GB/T2423.3
GB4943
GB3873
GB/T7611-2001
YD1138
YD/T 1098-2001
YD/T1136-2001
YD/T1077-2000
信部无[2000]705号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规范
固定无线链路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路由器测试规范一低端路由器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速率终端适配器(TA)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接入网测试方法一无源光网络(PON)关于调整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信道配置的通知工信部无[2008]J353号关于发布7GHz频段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及射频波道配置规定的通知CEPT/ERC/REC12-10Harmonizedradiofrequencyarrangementsfordigitalsystemsoperatingintheband48.5GHz-50.2GHz
ITU-RF.748
ITU-RF.746
ITU-RF.1520
ITU-RF.749
ITU-RF.1496
Radio-frequency arrangements for systems of the fixed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25,26and28GHzbands
Radio-frequencyarrangementsforfixed servicesystemsRadio-frequency arrangements for systems in the fixed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band 31.8-33.4 GHz
Radio-frequency arrangements for systems of the fixed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38GHzband
Radio-frequencychannelarrangementsforfixedwirelesssystemsoperatinginthe1
YD/T744-2009
ITU-RF.1497
ITU-RF.1191
ITU-TG826
ITU-TG961
ITU-TI.43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band51.4-52.6GHz
Radio-frequency channel arrangements for fixed wireless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band 55.78-59 GHz
Bandwidths and unwanted emissions of digital fixed service systems恒比特率国际数字通道和连接的端到端差错性能及指标金属本地线上用于ISDN基本速率接入的数字传输系统ISDN基群速率用户网络接口第1层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是指传输速率为2Mbit/s、2×2Mbit/s、8Mbit/s、2X8Mbit/s、34Mbit/s、2×34Mbit/s、5×34Mbit/s、10X34Mbit/s、140Mbit/s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djacentChannelAlternatePolarizationAdjacentChannel Co-PolarizationAutomaticGainControl
Alternating Current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utomaticTransmitPowerControlBaseBand
Background Block Error
Background BlockError Ratio
Bit ErrorRatio
Basic Rate Access
Channel Separation
CyclicRedundancyCode
Direct Current
ErroredBlock
Electric-Magnetic CompatibilityErrored Seconds
Errored Seconds Ratio
Frame Check Sequence
HypotheticalReferenceDigitalPathHypotheticalReferenceDigital Section邻波道交叉极化
邻波道同极化
自动增益控制
告警指示信号
自动发射功率控制
背景块差错
背景块差错比
比特差错比
基本速率接入
波道间隔
循环穴余码
差错块
电磁兼容
差错秒
差错秒比
顿校验序列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
假设参考数字段
HypotheticalReferenceConnectionInternationalGateway
Internet Protocol
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ManuanlTransmitPowerControl
Occupied Bandwidt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athEndPoint
Primary Rate Access
PassiveOpticalNetwork
Residual Bit Error RatiobZxz.net
Resolution Bandwidth
RadioFrequency
RemoteFrequencyControl
Root Mean Square
Receive Signal Level
RemoteTransmitPowerControl
Receiv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everelyErroredSecond
SeverelyErrored Second RatioTransmitter
VideoBandwidth
Voltage Standing WaveRatio
设备和系统的构成
设备和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调制器
解调器
分集处理,
解调器
发射机
主发射机支路
发射机 RF
滤波器
分集接收机支路(如需要的话)接收机
接收机
主接收机支路
接收机RF
滤波器
接收机RF滤
假设参考连接
国际关口
互联网协议
综合业务数字网
YD/T744-2009
人工发射功率控制
占用带宽
准同步数字系列
通道终端点
基群速率接入
无源光网络
残余比特差错率
分辨力带宽
远端频率控制(设置)
均方根
接收信号电平
远端发射机功率控制(设置)
接收机
同步数字系列
严重差错秒
严重差错秒比
发射机
视频带宽
电压驻波比
a)X'、X为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输入、输出参考点;b)C、Cp、C为RF测量参考点。
图1设备和系统的构成
主天线
分集天线
主天线
YD/T744-2009
方框图是原理性的,图中的每个方框与物理实体可能不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如馈线)在使用中也可能并不需要。
5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为了测试,至少需要一跳设备,分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无保护倒换时1+0配置;有保护倒换时1+1配置。如带分集,应有两套收信机,测试在射频、基带接口上进行,测试应在制造商声称的最大容许中频电缆时进行,被测设备和测试用仪表预热0.5h以上。测试用仪表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5.1假设参考连接、通道和数字段27500km假设参考通道如图2所示。终端国
国内部分
中间国“
国际部分
假设参考通道27500km
a)如果一条通道终结在IG,则只用国际部分的配额。b)每一个中间国可以规定一个或两个国际接口局(进口或出口)。c)假定有4个中间国。
图2假设参考通道的组成
5.2数字微波系统的差错性能
5.2.1定义
5.2.1.1差错性能事件
差错性能事件相关定义如下:
国间部分
如海缆
·块:块指一系列与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每一比特属于并仅属于一个块;·差错块EB:有一个或多个比特出现差错的块;·差错秒ES:有一个以上差错块或至少一个缺陷的1s周期;·缺陷:指信号丢失、顿定位丢失或出现AIS信号;·严重差错秒SES:包含30%的差错块或至少一个缺陷的1s周期;·背景块差错BBE:在SES之外时间发生的块差错。5.2.1.2差错性能参数
差错性能参数定义如下:
·差错秒比ESR: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可用时间内的ES和总秒数的比:·严重差错秒比SESR: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可用时间内的SES和总秒数的比;10
终端国
国内部分
·背景块差错比BBER: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在可用时间内的背景差错块与总块数扣除SES中所有块后的残余块数的比。
5.2.2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及其分配策略5.2.2.1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4
YD/T744-2009
根据ITU-TG.826建议,27500km国际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端对端的差错性能指标见表1。27500km国际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端对端的差错性能表1
比特率(Mbit/s)
每块比特数(比特/块)
800~5000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分配策略8
2000~8000
4000~20000
6000~20000
根据ITU-TG.826建议,27500km国际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分配策略如图3所示。总指标100%
固定分配部分45%
国际部分10%
国内部分35%
终端国1%
中间国2%
中间国2%
中间国2%
中间国2%
终端国1%
终端国17.5%
终端国17.5%
27500km端对端指标的分配策略
距离分配部分55%
1%/500km
ITU-TG.826建议还规定了从国际局(IG)到通道终端点(PEP)之间的微波电路分成三部分:接入部分、短途部分和长途部分。本地交换局至通道终端点之间的电路为接入部分,本地交换局至一、二或三级交换中心之间的电路为短途部分,国际局至一、二或三级交换中心之间的电路为长途部分。对这三部分分配的指标由表2、表3、表4规定。表2长途部分
速率(Mbit/s)
2AX10-4
表中A=A1+0.01×L(km)/500(km),A1=0.01~0.028
2AX104
速率(Mbit/s)
表中B=0.075~0.085
2B×10-4
短途部分
2AX10-4
2BX104
2A×10-4
YD/T744-2009
速率(Mbit/s)
表中C=0.075~0.085
2c×10-4
表4接入部分
2CX104
表2、表3、表4中A1+B+C不得超过0.175,A+B范围为0.155~0.165。5.2.2.3国内部分的分配
国内网分为4个部分:省际干线为国际出口局到省中心和省中心到省中心;省内干线为省中心到地区中心;本地网是以地区中心为中心的网;接入网部分。国内网各部分的指标分配策略如下:·省际干线和省内干线的总配额不超过表2长途部分规定的值(表2中取A1=1%);·短途部分配额为7.5%(表3中B的值),不加基于距离的配额;·接入部分的配额为8%(表4中C的值)。3频段、信道安排及容量系列
23GHz及其以下应符合信部无[2000]705号文件和工信部无[2008]353号文件的规定;25/26/28GHz参照ITU-RF.748的规定;31GHz参照ITU-RF.746附件7的规定;32GHz参照ITU-RF.1520的规定;38GHz参照ITU-RF.749的规定;50GHz参照CEPT/ERC/REC12-10的规定;52GHz参照ITU-RF.1496的规定;55GHz参照ITU-RF.1497的规定。波道安排
波道的安排有邻波道交叉极化(ACAP)、邻波道同极化(ACCP)。5.3.2系统划分
根据射频频段、信道间隔的安排和传输容量分成若干系统,见表5。表5系统划分
频段(GHz)
13/15/18
波道间隔(MHz)及安排
1.75/3.5/7/11.662
/14/14.5/15/28/29/29.65/30
28/29/29.65/30
28/29/29.65/30
28/29/29.65/30
1.75/3.5/7/14/13.75/28/27.5
3.5//14/28
传输容量(路率)(Mbit/s)
2/2×2/8/2×8/34/2X34
10×34
2/2×2/8/2×8/34/2×34
10×34
2/2×2/8/2×8/34/2×34
140/5×34/10×34
频段(GHz)
31/32/38
频谱效率等级
表5(续)
波道间隔(MHz)及安排
3.5//14/28/
3.5/7/14/28
3.5/7/14/28
3.5//14/28/56
3.5/7/14/28/56
YD/T744-2009
传输容量(路率)(Mbit/s)
2/2×2/8/2×8/34/2×34
140/5×34/10×34
2/2×2/8/2×8/34/2×34
140/5×34/10×34
2/2×2/8/2×8/34
2/2×2/8/2×8/34/2×34
2/2×2/8/2×8/34/2×34
给定频带中的最高传输速率取决于调制方式。根据调制状态可划分成为下列几个频谱效率等级,见表6。
表6频谱效率等级划分
调制方式
调制状态
频谱效率等级
可用性指标
5.4.1数字微波通道可用性定义
128QAM
64/128
(ACAP)
(ACCP)
可用性=1一不可用性=[可用时间/(可用时间+不可用时间)]×100%6A
256QAM
512QAM
256/512
(ACAP)
(ACCP)
不可用时间是至少在一个传输方向上,当接收端检测到10个连续的SES事件,则不可用时间开始,并且将此10s计入不可用时间;当接收端检测到10个连续的非SES事件时,一个新的可用时间开始,并且将此10s计入可用时间。
5.4.2可用性描述
长途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不可用指标定为0.06%/500km,不可用性指标按长度线性分配。为了使统计结果可信,统计时间应长于一年。5.5设备兼容性
不同设备生产厂的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的射频接口及中频接口之间没有互通要求。但基带接口之间应能互连互通。
5.6射频(RF)接口特性
5.6.1发射机(Tx)
5.6.1.1发射频率容限
5.6.1.1.1技术要求
发射频率容限应满足表7的要求(包括稳定度、老化率及环境条件引起的频率变化)。YD/T744-2009
5.6.1.1.2测试方法
1)测试连接如图4所示。
发射机
发射频率容限
衰减器
图4发射频率容限、发射机最大输出功率测试2)设置发射机工作,切断调制。3)从频率计数器上读发信频率,应满足表7的要求。5.6.1.2远端发射频率控制(RFC)(可选)5.6.1.2.1技术要求
计数器
功率计
设备和系统具有远端频率设置的能力,设置频率的容限应满足表7要求。5.6.1.2.2测试方法
1)测试连接如图5所示。
衰减器
功率计
耦合器
计数器
图5RFC和RTPC测试
2)设置远端发射频率,切断调制,关闭近端设备发射。3)从频率计数器上读发射频率,应满足表7要求。5.6.1.3.发射机最大输出功率
5.6.1.3.1技术要求
发射机最大输出功率不超过国家相关机构规定的限值,容限为设备生产厂标称值的土1dB(室内设备)和士2dB(室外设备)。
5.6.1.3.2测试方法
1)测试连接如图4所示。
2)设置发射机为最大功率输出,加调制。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744-2009
代替YD/T744-1995,YD/T745-1995,YD/T792-1995,YD/T830-1996,YD/T843-1996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for digital microwave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s (systems)of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PDH)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设备和系统的构成
5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假设参考连接、通道和数字段·5.1
5.2数字微波系统的差错性能
5.3频段、信道安排及容量系列·5.4可用性指标
设备兼容性·
\5.6射频(RF)接口特性·
基带接口特性……
其他业务
保护倒换(可选)
系统性能·
网管·
供电·
环境适应性·
电磁兼容
5.16标志、包装及储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测试用仪表
YD/T744-2009
YD/T744-2009
本标准整合代替下列标准:
a)YD/T744-1995《34Mbit/s中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b)YD/T745-1995《6GHz140Mbit/s大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c)YD/T792-1995《8GHz小容量数字微波通信设备进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d)YD/T830-1996《2X34Mbit/s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e)YD/T843-1996《Ku波段中小容量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与上述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工作频段由原来的13GHz、15GHz、18GHz扩展为4GHz、5GHz、6GHz、7GHz、8GHz、10GHz、11GHz、13GHz、14GHz、15GHz、18GHz、23GHz、25GHz、26GHz、28GHz、31GHz、32GHz、38GHz、50GHz、52GHz、55GHz;
b)结构由单一机柜式改为主要由室内单元(IDU)、室外单元(ODU)构成的分体式结构。c)容量由2Mbit/s、2×2Mbit/s、8Mbit/s、2×8Mbit/s、34Mbit/s扩展为2Mbit/s、2×2Mbit/s、8Mbit/s、2X8Mbit/s、34Mbit/s、2X34Mbit/s、5X34Mbit/s、10X34Mbit/s、140Mbit/s;d)本振频率测试改成了发射频率容限测试;e)对系统性能部分的要求进行了扩充;f)增加了以太接口、ISDN接口;g)增加了网管、安全要求和电磁兼容性(EMC)要求。本标准是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预计如下:a)YD/T744-2009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b)同步数字系列(S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c)扩频式数字微波通信设备(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订后续的相关标准。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地杰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今华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赞、解春凤、刘晓辉、黄贞恂、樊永军、王俊峰、李莉莉、朱勤、李宏军、王传达、江伟、王敏杰
1范围
YD/T744-2009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的假设参考连接、通道和数字段、差错性能、频段、信道安排、容量系列、可用性指标以及射频(RF)接口特性和基带接口特性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并兼顾了其他业务、保护倒换、系统性能、网管、供电、环境适应性、安全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23.1
GB/T2423.2
GB/T2423.3
GB4943
GB3873
GB/T7611-2001
YD1138
YD/T 1098-2001
YD/T1136-2001
YD/T1077-2000
信部无[2000]705号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规范
固定无线链路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路由器测试规范一低端路由器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速率终端适配器(TA)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接入网测试方法一无源光网络(PON)关于调整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信道配置的通知工信部无[2008]J353号关于发布7GHz频段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及射频波道配置规定的通知CEPT/ERC/REC12-10Harmonizedradiofrequencyarrangementsfordigitalsystemsoperatingintheband48.5GHz-50.2GHz
ITU-RF.748
ITU-RF.746
ITU-RF.1520
ITU-RF.749
ITU-RF.1496
Radio-frequency arrangements for systems of the fixed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25,26and28GHzbands
Radio-frequencyarrangementsforfixed servicesystemsRadio-frequency arrangements for systems in the fixed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band 31.8-33.4 GHz
Radio-frequency arrangements for systems of the fixed service operating in the38GHzband
Radio-frequencychannelarrangementsforfixedwirelesssystemsoperatinginthe1
YD/T744-2009
ITU-RF.1497
ITU-RF.1191
ITU-TG826
ITU-TG961
ITU-TI.43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band51.4-52.6GHz
Radio-frequency channel arrangements for fixed wireless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band 55.78-59 GHz
Bandwidths and unwanted emissions of digital fixed service systems恒比特率国际数字通道和连接的端到端差错性能及指标金属本地线上用于ISDN基本速率接入的数字传输系统ISDN基群速率用户网络接口第1层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准同步数字系列(PDH)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是指传输速率为2Mbit/s、2×2Mbit/s、8Mbit/s、2X8Mbit/s、34Mbit/s、2×34Mbit/s、5×34Mbit/s、10X34Mbit/s、140Mbit/s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和系统。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djacentChannelAlternatePolarizationAdjacentChannel Co-PolarizationAutomaticGainControl
Alternating Current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utomaticTransmitPowerControlBaseBand
Background Block Error
Background BlockError Ratio
Bit ErrorRatio
Basic Rate Access
Channel Separation
CyclicRedundancyCode
Direct Current
ErroredBlock
Electric-Magnetic CompatibilityErrored Seconds
Errored Seconds Ratio
Frame Check Sequence
HypotheticalReferenceDigitalPathHypotheticalReferenceDigital Section邻波道交叉极化
邻波道同极化
自动增益控制
告警指示信号
自动发射功率控制
背景块差错
背景块差错比
比特差错比
基本速率接入
波道间隔
循环穴余码
差错块
电磁兼容
差错秒
差错秒比
顿校验序列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
假设参考数字段
HypotheticalReferenceConnectionInternationalGateway
Internet Protocol
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ManuanlTransmitPowerControl
Occupied Bandwidt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athEndPoint
Primary Rate Access
PassiveOpticalNetwork
Residual Bit Error RatiobZxz.net
Resolution Bandwidth
RadioFrequency
RemoteFrequencyControl
Root Mean Square
Receive Signal Level
RemoteTransmitPowerControl
Receiv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everelyErroredSecond
SeverelyErrored Second RatioTransmitter
VideoBandwidth
Voltage Standing WaveRatio
设备和系统的构成
设备和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调制器
解调器
分集处理,
解调器
发射机
主发射机支路
发射机 RF
滤波器
分集接收机支路(如需要的话)接收机
接收机
主接收机支路
接收机RF
滤波器
接收机RF滤
假设参考连接
国际关口
互联网协议
综合业务数字网
YD/T744-2009
人工发射功率控制
占用带宽
准同步数字系列
通道终端点
基群速率接入
无源光网络
残余比特差错率
分辨力带宽
远端频率控制(设置)
均方根
接收信号电平
远端发射机功率控制(设置)
接收机
同步数字系列
严重差错秒
严重差错秒比
发射机
视频带宽
电压驻波比
a)X'、X为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输入、输出参考点;b)C、Cp、C为RF测量参考点。
图1设备和系统的构成
主天线
分集天线
主天线
YD/T744-2009
方框图是原理性的,图中的每个方框与物理实体可能不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如馈线)在使用中也可能并不需要。
5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为了测试,至少需要一跳设备,分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无保护倒换时1+0配置;有保护倒换时1+1配置。如带分集,应有两套收信机,测试在射频、基带接口上进行,测试应在制造商声称的最大容许中频电缆时进行,被测设备和测试用仪表预热0.5h以上。测试用仪表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5.1假设参考连接、通道和数字段27500km假设参考通道如图2所示。终端国
国内部分
中间国“
国际部分
假设参考通道27500km
a)如果一条通道终结在IG,则只用国际部分的配额。b)每一个中间国可以规定一个或两个国际接口局(进口或出口)。c)假定有4个中间国。
图2假设参考通道的组成
5.2数字微波系统的差错性能
5.2.1定义
5.2.1.1差错性能事件
差错性能事件相关定义如下:
国间部分
如海缆
·块:块指一系列与通道有关的连续比特,每一比特属于并仅属于一个块;·差错块EB:有一个或多个比特出现差错的块;·差错秒ES:有一个以上差错块或至少一个缺陷的1s周期;·缺陷:指信号丢失、顿定位丢失或出现AIS信号;·严重差错秒SES:包含30%的差错块或至少一个缺陷的1s周期;·背景块差错BBE:在SES之外时间发生的块差错。5.2.1.2差错性能参数
差错性能参数定义如下:
·差错秒比ESR: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可用时间内的ES和总秒数的比:·严重差错秒比SESR: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可用时间内的SES和总秒数的比;10
终端国
国内部分
·背景块差错比BBER: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在可用时间内的背景差错块与总块数扣除SES中所有块后的残余块数的比。
5.2.2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及其分配策略5.2.2.1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4
YD/T744-2009
根据ITU-TG.826建议,27500km国际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端对端的差错性能指标见表1。27500km国际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端对端的差错性能表1
比特率(Mbit/s)
每块比特数(比特/块)
800~5000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分配策略8
2000~8000
4000~20000
6000~20000
根据ITU-TG.826建议,27500km国际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指标分配策略如图3所示。总指标100%
固定分配部分45%
国际部分10%
国内部分35%
终端国1%
中间国2%
中间国2%
中间国2%
中间国2%
终端国1%
终端国17.5%
终端国17.5%
27500km端对端指标的分配策略
距离分配部分55%
1%/500km
ITU-TG.826建议还规定了从国际局(IG)到通道终端点(PEP)之间的微波电路分成三部分:接入部分、短途部分和长途部分。本地交换局至通道终端点之间的电路为接入部分,本地交换局至一、二或三级交换中心之间的电路为短途部分,国际局至一、二或三级交换中心之间的电路为长途部分。对这三部分分配的指标由表2、表3、表4规定。表2长途部分
速率(Mbit/s)
2AX10-4
表中A=A1+0.01×L(km)/500(km),A1=0.01~0.028
2AX104
速率(Mbit/s)
表中B=0.075~0.085
2B×10-4
短途部分
2AX10-4
2BX104
2A×10-4
YD/T744-2009
速率(Mbit/s)
表中C=0.075~0.085
2c×10-4
表4接入部分
2CX104
表2、表3、表4中A1+B+C不得超过0.175,A+B范围为0.155~0.165。5.2.2.3国内部分的分配
国内网分为4个部分:省际干线为国际出口局到省中心和省中心到省中心;省内干线为省中心到地区中心;本地网是以地区中心为中心的网;接入网部分。国内网各部分的指标分配策略如下:·省际干线和省内干线的总配额不超过表2长途部分规定的值(表2中取A1=1%);·短途部分配额为7.5%(表3中B的值),不加基于距离的配额;·接入部分的配额为8%(表4中C的值)。3频段、信道安排及容量系列
23GHz及其以下应符合信部无[2000]705号文件和工信部无[2008]353号文件的规定;25/26/28GHz参照ITU-RF.748的规定;31GHz参照ITU-RF.746附件7的规定;32GHz参照ITU-RF.1520的规定;38GHz参照ITU-RF.749的规定;50GHz参照CEPT/ERC/REC12-10的规定;52GHz参照ITU-RF.1496的规定;55GHz参照ITU-RF.1497的规定。波道安排
波道的安排有邻波道交叉极化(ACAP)、邻波道同极化(ACCP)。5.3.2系统划分
根据射频频段、信道间隔的安排和传输容量分成若干系统,见表5。表5系统划分
频段(GHz)
13/15/18
波道间隔(MHz)及安排
1.75/3.5/7/11.662
/14/14.5/15/28/29/29.65/30
28/29/29.65/30
28/29/29.65/30
28/29/29.65/30
1.75/3.5/7/14/13.75/28/27.5
3.5//14/28
传输容量(路率)(Mbit/s)
2/2×2/8/2×8/34/2X34
10×34
2/2×2/8/2×8/34/2×34
10×34
2/2×2/8/2×8/34/2×34
140/5×34/10×34
频段(GHz)
31/32/38
频谱效率等级
表5(续)
波道间隔(MHz)及安排
3.5//14/28/
3.5/7/14/28
3.5/7/14/28
3.5//14/28/56
3.5/7/14/28/56
YD/T744-2009
传输容量(路率)(Mbit/s)
2/2×2/8/2×8/34/2×34
140/5×34/10×34
2/2×2/8/2×8/34/2×34
140/5×34/10×34
2/2×2/8/2×8/34
2/2×2/8/2×8/34/2×34
2/2×2/8/2×8/34/2×34
给定频带中的最高传输速率取决于调制方式。根据调制状态可划分成为下列几个频谱效率等级,见表6。
表6频谱效率等级划分
调制方式
调制状态
频谱效率等级
可用性指标
5.4.1数字微波通道可用性定义
128QAM
64/128
(ACAP)
(ACCP)
可用性=1一不可用性=[可用时间/(可用时间+不可用时间)]×100%6A
256QAM
512QAM
256/512
(ACAP)
(ACCP)
不可用时间是至少在一个传输方向上,当接收端检测到10个连续的SES事件,则不可用时间开始,并且将此10s计入不可用时间;当接收端检测到10个连续的非SES事件时,一个新的可用时间开始,并且将此10s计入可用时间。
5.4.2可用性描述
长途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不可用指标定为0.06%/500km,不可用性指标按长度线性分配。为了使统计结果可信,统计时间应长于一年。5.5设备兼容性
不同设备生产厂的发射设备与接收设备的射频接口及中频接口之间没有互通要求。但基带接口之间应能互连互通。
5.6射频(RF)接口特性
5.6.1发射机(Tx)
5.6.1.1发射频率容限
5.6.1.1.1技术要求
发射频率容限应满足表7的要求(包括稳定度、老化率及环境条件引起的频率变化)。YD/T744-2009
5.6.1.1.2测试方法
1)测试连接如图4所示。
发射机
发射频率容限
衰减器
图4发射频率容限、发射机最大输出功率测试2)设置发射机工作,切断调制。3)从频率计数器上读发信频率,应满足表7的要求。5.6.1.2远端发射频率控制(RFC)(可选)5.6.1.2.1技术要求
计数器
功率计
设备和系统具有远端频率设置的能力,设置频率的容限应满足表7要求。5.6.1.2.2测试方法
1)测试连接如图5所示。
衰减器
功率计
耦合器
计数器
图5RFC和RTPC测试
2)设置远端发射频率,切断调制,关闭近端设备发射。3)从频率计数器上读发射频率,应满足表7要求。5.6.1.3.发射机最大输出功率
5.6.1.3.1技术要求
发射机最大输出功率不超过国家相关机构规定的限值,容限为设备生产厂标称值的土1dB(室内设备)和士2dB(室外设备)。
5.6.1.3.2测试方法
1)测试连接如图4所示。
2)设置发射机为最大功率输出,加调制。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