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煤炭行业标准(MT)】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5 11:34:34
  • MT818.1-199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MT 818.1-1999

  • 标准名称: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 标准类别:

    煤炭行业标准(M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9-03-24
  • 实施日期:

    1999-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229.40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 中标分类号:

    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ICEA/NEMA NEQ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煤炭工业出版社
  • 页数:

    34页
  • 标准价格:

    20.0 元
  • 出版日期:

    1999-08-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钱章兴、王雅萍、胡占华、奚宏等
  • 起草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
  • 归口单位:

    煤炭工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静电及阻燃材料分会
  • 提出单位:

    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标准司
  • 发布部门:

    国家煤碳工业局
  • 相关标签:

    煤矿 阻燃 电缆 移动 规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命名、一般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U0/U为3.6/6KV及以下煤矿用铜芯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MT 818.1-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MT818.1-199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元: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1范围
MT818.1—1999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命名、一般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Uo/U为3.6/6kV及以下煤矿用铜芯移动类阻燃软电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有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93—1987
GB197—1981
GB1804—1979
GB1184—1980
标准型弹簧垫圈
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
公差与配合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GB2900.10—1984
GB/T2951.1—1997
电工名词术语电线电缆
电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机械性能试验GB/T2951.2一1997电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4一1997电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份: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温能试验
GB/T2951.6一1997电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高温压力试验一抗开裂试验GB/T2951.34—1994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抗撕试验GB/T3048.5—1994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绝缘电阻试验检流计比较法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绝缘电阻试验电压一电流法GB/T3048.6199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19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GB3836.21983
GB3953—1983
电工圆铜线
GB/T3956—1997
GB4909—1985
GB5782—1986
GB6995—1986
GB8107—1987
电缆的导体
裸电线试验方法
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数字修约规则
MT386—1995煤矿用阻燃电缆阻燃性的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MT818.2~818.10一1999煤矿用阻燃电缆第1单元: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JB/T8137—1995(GB4005—1983)电线电缆交货盘3定义
本标准采用GB其所长2900.10和下列定义。3.1额定电压
电缆的额定电压是是电缆设计、选用和进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额定电压用表示,单位为kV。
U。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与“地”(金属屏蔽、金属套和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意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系统中,电流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的的系统的标称电压,这个条件对U.和U的值适用: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准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1倍。3.2批
批是指一次定货的产品数量。
如果一次订货中有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则不同的型号规格应视为不同的批。型式试验(T)
型式试验是制造厂在供应电缆标准中规定的某一种电缆之前所进行的试验。其特点是在做过一次试验后一般不再重做,但在电线电缆所用材料、结构和工艺有变更而影响电线电缆的性能时,必须重复进行试验;或者在产品中另有规定,如定期进行试验等,也应按规定重复进行试验。
3.4抽样试验(S)
抽样试验是制造厂在供制造批量抽取完整的电线电缆并从其上切取试样或元件进行的试验。
35例行试验(R)
例行试验也称出厂试验,是制造广对全部成品电线电缆的试验。4产品命名
命名内容
电缆的命名由八部份组成:
第一部份第二部份第三部份第四部份第五部份
第六部份
第七部份
第八部份
辅助线芯数×
标称截面积
地线芯数×标称截面积
动力线芯数×标称截面积
额定电压U./U(kV)
材料特征代号E
结构特性代号
系列代号
使用特性代号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部份构成电缆的型号:第六、第七、第八部份构成电缆的规格。
4.2命名标志
第一部份:用大写字母M表示煤矿用阻燃电缆的系列代号。第二部份:使用特性代号反应电缆所使用的场合,用表1所示的大写字母表示。第三部份:用表2所示的大写字母表示电缆的结构特征。表1
使用特性
结构特征
采煤机用
编织加强
低温环境用
带监视线芯
帽灯用
采煤设备(移动)用
非金属屏蔽金属屏蔽轻型
电钻用
绕包加强
第四部份:用大写字母E表示绝缘或护套采用弹性体材料。绝缘和护套均采用橡胶料时本部份省略。
第五部份: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额定电压U。/U表示,单位为kV。第六部份: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动力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mm。
第七部份: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地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mm2。
第八部份: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辅助线芯数及标称截面积,二者之间以×连接。标称截面积单位为mm2。
第四部份和第五部份之间用“一”连接:第六部份、第七部份、第八部份之间用“+”连接。
4.3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规格及标准编号表示。例如:
a)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为0.66/1.14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10、控制线芯4×4,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MCP-0.66/1.143×50+1×10+4X4MT818.2—1999b)采煤机屏蔽监视编织加强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25、控制线芯2×2.5,带半导电屏蔽层、监视线芯和编织加强层,表示为:MCPJB-0.66/1.143X50+1X25+2X2.5MT818.31999c)采煤机金属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70、地线芯1×35、监视线芯1×35,带金属电屏蔽层,表示为:MCPTJ-0.66/1.143X70+1X35+1X35MT818.41999d)煤矿用移动弹性体软电缆,额定电压0.38/0.66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16不带屏蔽层,表示为:
MYE-0.38/0.663X25+1X16MT818.5—1999e)煤矿用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kV,动力线芯3X35、地线芯3×16/3、监视线芯3×2.5,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MYPTJ-3.6/63X35+3X16/3+3X2.5MT818.61999f)煤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16、低温环境用,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MYDP-3.6/63X25+1X16MT818.7—1999g)煤矿用电钻屏蔽弹性体软电缆,额定电压0.3/0.5kV,动力线芯3X4、地线芯1×4,表示为:
MZPE-0.3/0.53X4+1X4MT818.8—1999h)煤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3/0.5kV,绝缘线芯3×2.5,不带屏蔽层,表示为:
MYQ-0.3/0.53X2.5MT818.91999
i)煤矿用矿工帽灯电线,绝缘线芯2×0.75,表示为:MM-0.3/0.52×0.75MT818.10—19995
一般要求
5.1导体
5.1.1导体应符合GB3953中TR型铜线的要求,导体单丝伸长率应符合相应规定。镀锡导体镀锡前导体表面应光洁,不得有与良好的工业产品不相称的缺陷。5.1.2除非在有关产品标准(MT818.2~818.10)中另有规定,导体单线最大直径应符合GB/T3956中第5种导体的规定。
5.[3纹、束导体的节径比应符合表3的规定,推荐导体中股线纹向与复纹线时纹相同,列层绞向为左向。位于缆芯中央的地线芯绞合节距和绞向由制造厂规定。表3
次绞、束线芯
复绞线
5.1.4除非在有关产品标准(MT818.2~818.10)中另有规定,在20℃时每芯导体电阻应符合GB/T3956中第5种导体的要求
5h绝缘
5h.1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必须挤包绝缘层。52.2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后续标准(MT818.2~818.10)的规定。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手标称值的90%-0.1mm,并应按6.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
5.2.3绝缘电阻值应符合后续标准(MT818.2~818.10)的要求。5.2.4对绝缘屏蔽采用绕包结构的动力线芯,在绕包屏蔽层前之前应按表4规定进行浸水工频电压试验:但对额定电压为0.38/0.66kV及以下的各种型号电缆的绝缘线芯(包括控制线芯),允许按表5进行工频火花电压试验。表4
额定电压
0.66/1.14
试验电压(kV)施加电压时间
(有效值)
额定电压
0.38/0.66
试验电压(kV)施加电压时间
(有效值)
(min)
绝缘厚度标称值8
试验电压有效值(kV)
绝缘厚度标称值8
5.2.5绝缘与导体、绝缘之间以及绝缘与护套之间应不粘合。5.3屏蔽
试验电压有效值(kV)
5.3.1额定电压为3.6/6kV电缆的导体必须有导体屏蔽。导体屏蔽可采用半导电挤包、带包或二者并用的方式。半导电层的计算厚度控制在0.7mm左右,实际厚度不考核。5.3.2屏蔽型电缆动力线芯必须有绝缘屏蔽,根据订货要求,可以采用表6中的一种型式。屏蔽层可以从绝缘上剥下来,且绝缘不受损伤。5.3.3导体屏蔽和绝缘屏蔽中的挤包半导电层的热老化性能应与相结合的绝缘层相当。5.3.4除非各后续标准(MT818.2~818.10)中另有规定,屏蔽层或监视层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kQ,并应按6.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表6
结构代号
结构形式
半导电挤包层
半导电带包层
A型和E型组合
胶布带+金属/纤维编织层
半导电带包层+金属/纤维编织层1)计算厚度不作考核。
5.3.5金属与纤维编织层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计算厚度\(mm)
a)编织用铜丝应符合GB3953中TR型铜丝的技术要求,铜线表面应镀锡。b)编织层由镀锡铜线与聚酰胺或聚酯类合成纤维纱组成,两者的锭数相同、方向相反。推荐采用表7规定的铜绞线结构。表7
根数/单线标称直径
计算厚度
10(9)/0.30
计算宽度
根数/单线标称直径计算厚度
计算宽度
c)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剪齐,每1m允许更换一个金属线锭d)锭数和每锭铜绞线数目按覆盖率F用公式(1)计算确定。编织节距比(节距长度/编织层平均直径)为2~4.5。镀锡铜绞丝的覆盖率应不小于80%。mnd
(1+元D2/L3)1/2*100%
式中:F
5.4缆芯
覆盖率,%。
铜绞线锭数:
每锭绞合股数数目:
绞线计算宽度,mm;
编织层平均直径,mm;
编织节距,mm。
5.4.1动力线芯必须绞合,绞合方向为右向。5.4.2控制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a)动力线芯间隙之中;
b)绞合为一个单元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绞合方向为左向,可以包带或橡皮包覆层,绞合包覆后的外径应与动力线芯外径相当:c)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d)绞合为一个单元置于缆芯中央,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绞合方向为左向,可以包带或橡皮包覆层。
5.4.3监视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a)动力线芯间隙之中:
b)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54.4地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a)动力线芯间隙之中;
b)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c)动力线芯绝缘的外面:
d)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e)缆芯中央。
非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可以挤包绝缘层,也可以挤包半导电层。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不允许挤包绝缘层,但可以挤包或不挤包半导电层。5.4.5缆芯中央无线芯时应填充,缆芯外围间隙可以填充和包带,填充的结果应确保电缆截面的圆整性。屏蔽型电缆的填充应为半导电材料,非屏蔽型电缆填充物质应为非吸潮性材料。5.4.6缆芯的绞合节径比应符合各后续标准(MT818.2~818.10)的规定。56护套
55.1缆芯外层必须挤包护套层。55.2护套厚度标称值在后续标准(MT818.2~818.10)中规定。护套厚度标准值应不小卡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并应按6.3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其是否符合费
5.5.3护套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时,内护套和外护套可以为不同型号的材料,外护厚度不小于总厚度的50%。5.5.4外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基本均匀,表面和断面无目力可见气孔。5.6加强层
5.6.1电缆可以设置加强层,放置在内、外护套之间。5.6.2加强层结构形式
a)纤维编织层:
b)钢丝股线编织层:
c)钢丝股线绕包层。
注:若金属加强层兼作地线芯时,其中可以含有铜线。5.7成品电缆
5.7.1成品电缆电缆外径应在各后续标准各表中规定的范围内,与防爆电器引入装置相配套。引入装置及密封圈的设计、制造和选用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5.7.2绝缘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应经受表8规定的工频电压试验而不被击穿。绝缘线芯类型
动力线芯
控制线芯
额定电压U./U(kV)
0.66/1.14
0.38/0.66
5.7.3成品电缆的机械强度:
试验电压(有效值)(kV)
施加电压时间(min)bZxz.net
5.7.3.1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的采煤机橡套软电缆和煤矿用移动软电缆应具有:a)抗机械冲击性能。标称截面16mm2及以上的电缆应符合此项性能要求。根据动力线芯不同的标称截面,冲击次数规定如下:标称截面16~35mm..
·2次
试验应按6.10规定的方法进行,不应发生短路、断路。b)抗挤压性能。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按6.1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能经受相应的挤压力而不发生短路、断路现象。施加的挤压力规定如下:U./U为0.38/0.66kV..
0.38/0.66kV.....
0.38/0.66kV.....
..30kN
5.7.3.2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的采煤机橡套电缆应具有抗弯曲性能,按6.12的规定进行试验,弯曲9000次后不发生短路、断路。5.7.4成品电缆阻燃性能:除非有关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动作,成品电缆的阻燃性能均应达到MT386标准中的各项试验要求。5.7.5交货长度:
a)电缆根据双方的协议长度交货。b)无协议时,按表9规定的长度交货,短断长度应不超过总长度的10%。c)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0.5%。
电缆类型
3.6/6kV电缆
采煤机电缆
移动设备电缆
1)为平均交货长度。
6试验条件
6.1导体单丝直径测量
6.1.1步骤
最小长度
电缆类型
轻型软电缆
电钻电缆
帽灯电缆
导体单丝直径应按GB4909.2规定的方法测量。标准
最小长度
1.4m的整数倍
应从电缆试样的不同类线芯(如控制线芯、地线芯、辅助线芯)中任取5根单丝铜线6.1.2结果评定
将相应于每类线芯的5个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类线芯导体的单丝直径(以mm为单位),结果应计算到小数点后第3位,并按GB8170规定修约。6.2绝缘厚度测量
6.2.1步骤
绝缘厚度应按GB/T2951.1—1997中8.1规定的方法测量。应在至少相隔1m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每根动力线芯、控制线芯的绝缘厚度均应测量。其它绝缘线芯若有绝缘厚度的要求,也测量。
6.2.2结果评定
每根绝缘线芯取3段绝缘试样,测得18个值的平均值(以mm为单位),应计算到小数点后第3位,并按GB8170规定修约。所测全部数值的最小值应作为绝缘最薄处的厚度6.3护套厚度测量
6.31步骤
护套厚度应按GB/T2951.1—1997中8.2规定的方法测量。应在至少相隔1m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6.3.2评定结果
3段护套试样,测得18个值的算术平均值(以mm为单位)作为护套厚度平均值,应计算到小数点后第3位,并按GB8170规定修约。所测全部数值的最小值应作为护套最薄处的厚度。6.4外径测量
6.4.1步骤
电缆的外径应按GB/T2951.11997中8.3规定的方法测量。应在至少相隔1m的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6.4.2评定结果
所测得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外径平均值(以mm为单位),应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位:并按GB8170规定修约。
6.5拉伸回缩率测试
6.5.1取样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足够长的试样,供制取至少3个如图1所示的ⅡI型电缆。6.5.2试验制备及处理
将护套沿电缆轴线方面切开,切取一窄条,将窄条内的所有电缆元件全部除云,采用刀具切割的方法将护套试条切平(不允许采用磨削的方法),切平后的试样厚度为1土0.1mm。在制备好的护套试样上切取如图1所示的I型试样,样品数量为3件。试样在温度23土2℃、相对湿度为60%~70%的环境中至少放置2h。6.5.3步骤
按图1所示在试样上划好距线G。。将试样夹在拉力机的上、下夹具上,上、下夹具距离为H:以250mm/min速度将试样拉长至原来的2倍,并保持1min;然后撤去拉力,从拉力机上取下试样;将试样平放在平面上1min,测量两标距线间的距离G(mm)。重复以上步骤,测得其它2个试样的G2、G3。6.5.4结果评定
每个试样的拉伸回缩率按(2)式计算:8n=Gn/25*100%
式中:Gm—测得的标距线间的距离(n=1、2、3)。(2)
以3个试样拉伸回缩率81、8、8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8,结果应按GB8170规定修约,并保留2位有效位数。
6.6标志耐擦性试验
6.6.1步骤
用浸过水的1团脱脂棉轻轻擦拭制造厂名或商标以及绝缘线芯颜色或数字标志。6.6.2结果评定
共擦10次后,标志仍保持明显、清晰。6.7过渡电阻测试
6.7.1步骤
取任意长度的绝缘屏蔽电缆或监视型电缆1根,将试样屏蔽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导体)和接地线芯导体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用直径不大于1.5mm的金属针刺入电缆,使之与动力线芯的导体接触(MYPTJ型应与兼作地线的金属屏蔽接触)。在试样处于自由状态下,测量回路的电流应不大于5mA:测量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芯导体与地线导体之间的电压。6.7.2结果评定
过渡电阻值按(3)式试算:
式中:R
一过渡电阻,2;
一动力线芯导体或监视线芯导体与接地线芯导体之间的电压降,V;一测量回路电流,A。
每根动力线芯与监视线芯各刺试3点,每点的过渡电阻应不超过标准规定值。6.8绝缘吸水试验
6.8.1步骤
试验应首先经过空气箱的预处理阶段,该空气箱空气温度的控制范围为70土5℃:而后在液面能保持恒定、水温控制范围为50士1℃的水箱中进行。测试电压可采用下列电压中的一种:a)频率40~62Hz,平均场强800V/mm(0.66/1.14kV及以下)或3200V/mm(0.66/1.14kV以上):
b)频率为800~1000Hz低电压。
取硫化后停放时间不小于48h的绝缘线芯4.5m,去除绝缘层表面上的任何包层和涂覆层。
将试样放入空气箱内预处理24h,并冷却到50℃:然后浸入50土1℃水中,浸水部的长度为3m,两端分别露出水面0.75m,水面高度保持不变。浸水连续时间为14d。记录测试时间(连续浸水时间)及相应电容量。1d、7d、14d的电容量分别以Cf、C7、C14表示。
6.8.2结果评定
1~14d的电容增值△Ci-14(%)和7~14d的电容增值△C7-14(%)分别按(4)、(5)两式计算:
△C1-14=(C14-C)/C,*100%
△C7-14=(C7-C14)/C,X100%
式中:C——1d的电容量:
C—7d的电容量;
—14d的电容量;
计算结果按GB8170规定修约,并保留2位有效小数。(4)
6.9绝缘体积电阻率测试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弹性体绝缘体积电阻率的测试6.9.1步骤
绝缘电阻的测量应按GB/T3048.5或GB/T3048.6规定的方法进行。6.9.2结果评定
体积电阻率p(以α·cm为单位)按(6)式进行计算:2元LR
In(D/d)
式中:L
试样长度,cm;
绝缘电阻测量值,9
一绝缘外径,mm;
绝缘内径,mm
计算结果按GB8170规定修约,并保留3位有效数字。6.10抗机械冲击能力
6.10.1步骤
试样在冲锤为自由落体的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冲锤质量及冲程按表10规定选择。表10
动力线芯截面(mm)
冲锤质量(kg)
冲程(m)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1段长约2m的试样,安装在试验机上,如图2所示。在试样各动力线芯问施加三相交流额定电压,并接入检漏继电器。启动试验机,冲锤从规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击电缆试样。同一根试样应分别在5处试样,相邻两处之间的距离约为100mm。6.10.2结果评定
按5.7.3.1规定的次数冲击后,若检漏继电器不动作,则认为该试样通过该项试验6.41抗挤压试验
6.11.1步骤
试验应由油压机或水压机及图3所示的挤压模组成的试验设备上进行。挤压模由钢轨和铁质压板组成。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1段长约2m的试样,安装在挤压模内,如图3所示。在试样各动力线芯间施加三相交流额定电压,并接入检漏继电器。启动压力机,缓缓增加压力至规定值。同一根试样应分别在5处试验,相邻两处的距离约为100mm。6.11.2结果评定
按5.7.3.1规定的压力值试验后,若检漏继电器不动作,则认为该试样通过该项试验。6.12抗弯曲试验
导体截面小于16mm2的电缆不经受此项试验。6.12.1设备
试验应在图4所示的设备上进行。该设备应具有检测电缆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是非否短路的装置(以下简称检测装置)。试验机每进行一次往返过程,应使电缆受试部份形成一次由平直状态到“s”形状态的弯曲过程,电缆弯曲半径R为200土10mm。6.12.2步骤
从成品电缆上截取试样,试样长度应满足试验要求。将试样按装在试验机的保护链板内,每3个夹板应由1个固定卡。保护链板分别固定在试验设备的移动端和固定端。试样的受检线芯导体应接至试验机的检测装置上。启动试验机,弯曲试样。弯曲过程中,随时检查电缆试样的固定卡,防止松动。记录弯曲次数,试样往返一次记为弯曲一次。6.12.3结果评定
试验结果应符合5.7.3.2的规定。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电缆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抽样试验和例行试验7.2型式试验(T)
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验定制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工艺、配方、结构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换发产品合格证时:
d)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有争议需仲裁时;e)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检验要求时。凡生产煤矿用的电缆必须由国家采煤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本标准规定进行型式试验,并获取“生产检验许可证”。7.3抽样试验(S)
抽样基数至少为3盘。抽样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对不合项进行第二次试验。仍不合格时,应100%进行试验。7.4例行试验(R)
产品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质量检验证后方能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型号及规格:
c)长度(m):
d)制造年月及生产批号;
e)标准编号:
f)质检中心颁发的合格证号:
g)质量检查专用章。
8标志
线芯和电缆识别标志应符合GB6995的相应规定8.1线芯识别标志
8.1.1绝缘线芯的颜色和色序为:a)1芯、2芯电缆绝缘线芯优先选用的颜色为红、白色:b)3芯电缆绝缘线芯优先选用的颜色为红、白浅蓝色;c)地线芯应为黑色;
d)控制线芯不推荐优先选用的颜色和色序。8.1.2绝缘线芯可采用下列识别标志:a)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橡皮;
b)在绝缘表面上涂印不同颜色的色条:c)在编织层的编织纱中嵌入色纱;d)在绝缘和或屏蔽层表面印阿拉伯数字。8.2电缆识别标志
8.2.1并下用不同电压等级电缆的护套宜采用不同的识别颜色,见表11。表11
Uo/U(kV)
护套颜色
0.66/1.14
0.38/0.66及以下
822电缆护表面应用压印方式或颜额色明显区别护套颜色的油墨印制产品标识。产品标识应包括如下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电缆型号及规格:
质检中心颁发的产品合格证号
印字必须清晰、耐擦,印字间隔不超过1m。8.2.3在电缆内部或外部允许制造厂设置其它标志,但其它标志的使用不得损害规定印字的明显性和清晰度。
8.B包装标志
每卷或每盘电缆上应附标签,且标明如下内容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型号及规格:
c)长度(m)及毛重(kg):
d)本标准编号:
质检中心颁发的产品合格证号。e)
9包装
9包装
9.L.1电缆交货盘应符合JB/T8137的规格DW.cn
9.1.2电缆应整齐卷绕在电缆交货盘上。电缆端头应紧密包封,露出电缆盘外的长度应满足交流电压试验的要求。
9.1.3每一电缆盘上只允许卷绕同一型号、同一规格的电缆。9.1.4帽灯电线成卷或成束供应,应妥善包装,每卷重量不超过80kg。短段线50根1束,束1捆。
9.1.5电缆盘上应符有本标准8.3中所规定的包装标志。电缆盘上应注明电缆盘正确的旋转方向。
9.2运输和贮存
电缆应能适用于水、陆空一切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注意:a)防止水份潮气侵入电缆;
b)防止严重弯曲及其它机械损伤:c)防止高温及在阳光下曝晒。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煤炭行业标准(MT)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