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纺织行业标准(FZ)】 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20:35:46
  • FZ/T13013-199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13013-1998

  • 标准名称:

    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

  •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8-12-25
  • 实施日期:

    1999-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358.61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30纺织物
  • 中标分类号:

    纺织>>棉纺织>>W13棉坯布及制品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CRTM NEQ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1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陆荤基、徐佩芳
  • 起草单位: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上海棉纺织印染联合公司
  • 归口单位: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仔所
  • 提出单位:

    原中国纺织总会科技发展部
  • 发布部门:

    国家纺织工业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棉涤棍纺本色布的分类、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棉混用比例在50肠以上的棉涤混纺、机织生产、衣着用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的品质,不包括大提花织物。 FZ/T 13013-1998 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 FZ/T13013-199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FZ/T13013-1998
本标准主要内容参考GB/T5325-1997《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和GB/T406-1993《棉本色布》制定。布面点评分采用日本纺织检查协会标准《棉织品(整理后)出口检查标准》、法国米罗兹纺织研究中心CRTM标准《最后疵点的检验方法》和香港联业纺织有限公司《涤棉坏布外观检验标准》。布面疵点评分为10分制的评分方法。标准水平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接近于国际一般水平。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原中国纺织总会科技发展部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本标推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上海棉纺织印染联合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肇基、徐佩芳。615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
Combed cotton/polyester grey fabricsFZ/T 13013—1998
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的分类、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棉混用比例在50%以上的棉涤混纺、机织生产、衣着用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的品质,不包括大提花织物。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406--1993棉本色布
GB/T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4666—1995机织物长度的测定GB/T4667—1995机织物幅宽的测定GB/T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FZ/T10004-1993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FZ/T10006—1993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棉结杂质疵点格率检验FZ/T10009—1996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布标志与包装3分类
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按品种、规格分类,根据用户需要由生产部门制定。4要求
4.1技术要求项目
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的技术要求包括织物组织、幅宽、密度、断裂强力、棉结疵点格率、布面疵点六项。
4.2分等规定
4.2.1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低于三等品的为等外品。4.2.2精梳棉涤混纺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幅宽、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断裂强力、棉结疵点格率按批评等,并以六项中最低的品等为该匹布的品等。4.2.3分等规定见表1、表2。wwW.bzxz.Net
国家纺织工业局1998-12-25批准616
1999-07-01实施
织物组织
根/10cm
断裂强力
棉结疵点格率
不大于
FZ/T 13013---1998
表1分等规定
优等品
按设计规定
按产品规格
按产品规格
按附录 E(标准的附录)断裂强力标准计算公式计算
棉纤维
含量,%
总紧度,%
85以下
85及以上
50以上
60以上
当幅宽偏差超过1. 0%时,经密偏差为一2. 0%。棉结疵点格率超过规定降到二等为止。70以上
符合设计
一等品的
布面疵点评分限度
幅宽,cm
三等品
110及以下
110以上
~150以下
150及以上
~190以下
长度、幅宽、经纬向密度必须保证成包后符合标准规定,4.2.5布面疵点评等规定
每匹布允许总评分
4. 2. 5. 1
A=α·L
式中:A每匹允许总评分,分/匹,a每米允许评分数,分/m;
匹长,m。
计算至一位小数,四舍五人成整数。4.2.5.2
一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超过允许总评分为降等品。0.5m内同名称疵点或连续性疵点评10分为降等品。4.2.5.3
符合设计
二等品
不符合
设计要求
超过1.5%
符合标准
超过一1.0%
超过—8.0%
超过一8.0%
不符合标
准规定
三等品
平均分/m
190及以上
~230以下
4.2.5.40.5m内半幅以上的不明显横档、双纬加合满4条评10分为降等品。230及以上
5布面瘫点的评分
5.1 布面疵点的检验
FZ/T 13013
5.1.1检验时布面上的照度为400lx士100lx。1998
5.1.2评分以布的正面为准,平纹织物和山形斜纹织物以交班印一面为正面,斜纹织物中纱织物以左斜()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为正面。5.1.3检验时,应将布平放在工作台上,检验人员站在工作台旁,以能清楚看出的为明显疵点。5.2布面窥点的评分见表3。
表 3布面疵点评分
疵点长度
概点分类
评分数
经向明显概点
纬向明显症点
严重概点
不明显
根数评分
长度评分
半幅以上作为一条。
5cm及以下
5cm及以下
半幅及以下
2严重概点在根数和长度评分矛盾时,从严评分。5.31m中暴计评分多评10分,
5.4概点的量计
5.4.1窥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量计。3
5cm以上
5cm以上
半幅以上
20cm以上
20cm以上
~半幅
半幅及以下
3~4根
1cm以下
50cm以上
~100cm
半幅以上
半幅以上
5根及以上
lcm及以上
5. 4.2 经(纬)向点,在纬(经)向宽 1cm 及以内的按~一条评分,宽度超过 1cm 的,每 1cm 为一条,其不足1cm的按一条计。
5.4.3经向明显点及严重概点,长度超过1m·的,其超过部分按表3再行评分。5.4.4在条内断续发生的概点,在经(纬)向5cm内有二个及以上的,则按连续长度评分。5. 4.5在一条内有二个及以上经(纬)向明显疵点(包括不同名称的点)断续发生时,按程度重的全部量或分别量从轻评分。
5.4.6共断或并列(包括正反面)是包括隔开1根或2根好纱,隔3根及以上好纱的,不作共断或并列(斜纹、缎纹织物以间一个完全组织及以内作共断或并列处理)。5.5概点评分的说明
5.5.1下列概点评分时,区别明显与不明显的规定5.5.1.1稀纬、密路以叠起来看得清楚的为明显,单层看得清楚,叠起来看不清楚的为不明显。若发生争议时,以点根数加以区别。
a)稀纬:经向 1cm 内少 2根纬纱的为明显。b)密路:经向0.5cm内纬密多25%及以上(纬纱紧度40%以下多20%及以上)的为明显。5.5.1.2不明显稀纬和双纬混在一起时按明显稀纬评分。618
FZ/T 13013—1998
5.5.1.3拆痕达到标样的为明显,达不到标样,但看得出的为不明显。5.5.1.4竹节、粗经、粗纬、经缩、拆痕、修正不良、油疵七个疵点,达到GB/T406标样为明显。5.5.2下列疵点的评分起点和规定5.5.2.1边组织及距边1cm的疵点(包括边组织)不评分,但毛边、拖纱、猫耳朵、凹边、烂边、豁边、深油锈疵及评10分的破洞、跳花要评分,如疵点延伸在距边1cm以外时应加合评分,无梭织造布布边,绞边的毛须伸出长度规定为0.3~0.8cm,超过规定长度时每米评1分。绞边未起到绞边作用的经向长每2cm评1分。织人式布边宽度二边相加应不超过工艺设计要求,超过规定时每米评1分。边组织有特殊要求的则按要求评分。
5.5.2.2经向长0.5m内0.5cm以下的疵点:烂边每3个评1分;油锈疵、不褪色色疵、布开花、断经、边撑疵加合每3个评1分,松经、跳纱、沉纱、星跳(星跳二只作一只计)加合每6个评1分。5.5.2.3经向长1cm有二根双纬按纬向明显疵点评分,单根双纬5cm及以上评1分。5.5.2.4布面拖纱长2cm以上每根评3分,布边拖纱长3cm以上的每根评1分(一进一出作根计)。5.5.2.5毛边在经向5cm内每2根评1分。,5.5.2.6粗0.3cm以下的杂物每个评1分,0.3cm及以上杂物和金属杂物(包括瓷器)评10分(测量杂物粗度)。
5.5.2.7纬向一直条经缩波纹1~2楞的每条评1分,经缩浪纹1~2榜半幅及以下评1分,半幅以上评3分。
线状百脚最多每条评5分。
经纬向共断2根的评1分。
5.5.2.10双经、多股经、粗经、并线松紧、箍路、磨痕、木棍皱、针路、边撑眼、箍穿错、错纤维、花经、长条影最多评到三等为止。
5.5.2.11路、箍穿错、针路、边撑眼、磨痕、花经、长条影、荷叶边、木棍皱、高密织物(经密加纬密在800根/10cm及以上的平纹织物,经密加纬密在650根/10cm及以上的斜缎纹织物)和卡其织物的双经、单根断经每米评1分。
5.5.2.12连续三根及以上不明显错纬减半评分。5.5.2.13经向0.5m内0.5cm以下扭结纬缩、起圈纬缩、松纬缩(2个作1个计)每2个评1分。5.5.2.14浅油疵减半评分。
5.5.3加工坏中点的评分
5.5.3.1水溃、污渍不评分。
5.5.3.2漂白坏中的双经、箍路、箱穿错、密路、拆痕、云织减半评分,深油疵加倍评分。5.5.3.3印花坏中的星跳、密路、条干不减半评分,双经、箍路、箍穿错、长条影、浅油疵、单根双纬、云织、轻微针路、煤灰纱、花经、花纬、不明显错纬不评分。5.5.3.4杂色坏加工不洗油的浅色油瘫和油花纱不评分。5.5.3.5深色坏油瓣、油花纱、煤炭纱、不褪色色疵不洗不评分。5.5.3.6加工坏距布头5cm内的窥点不评分(但六大疵点必须开剪)。5.5.4对疵点处理的规定
5.5.4.1稀弄、0.5cm以上的豁边、1cm的破洞或烂边、不对接轧梭、2cm以上的跳花六大疵点,必须在织布厂剪去。
5.5.4.2金属杂物织人,必须在织布厂挑除。5.5.4.3凡在织布厂能修好的疵点必须修好后出厂。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FZ/T13013-1998
6.1.1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6.1.2快速试验:由于生产需要,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可采用快速试验方法。快速试验可以在接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必须保持稳定。6.2断裂强力测定按GB/T3923.1执行。6.3长度测定按GB/T4666执行。
6.4幅宽测定按GB/T4667执行。
6.5密度测定按GB/T4668执行。
棉结检验按FZ/T10006执行。
检验规则
按FZ/T10004执行。
8标志、包装
8.1按FZ/T10009执行。
8.2假开剪的概点应是评为10分或5分难以修织好的疵点。620
A1经向明显点
FZ/T13013--199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各类布面疵点的具体内容
竹节、粗经、纱特用错、综穿错、箱路、箱穿错、长条、多股经、双经、并线松紧、松经、紧经、吊经、经缩波纹、经缩方眼、断经、断疵、沉纱、跳纱、星跳、棉球、结头、边撑疵、边撑眼、针路、磨痕、木辊皱、荷叶边、猫耳朵、烂边、凹边、拖纱、修整不良、错纤维、煤灰纱、花经、油经、油花纱、油渍、锈经、锈、布开花、不褪色色经、不褪色色演、水溃、污溃、浆斑。A2纬向明显疵点
错纬(包括粗、细、紧、松)、条干不勾、脱纬、双纬、百脚(包括线状及锯状)、纬缩(包括起圈纬缩、扭结纬缩)、毛边、云织、杂物织人、花纬、油纬、锈纬、不褪色色纬。A3横档
拆痕、稀纬、密路。
A4严重疵点
破洞、豁边、跳花、经缩浪纹(三起算)、连续三根的松经、吊经(包括隔开1~2根好纱)、不对接轧梭、经向5cm整辐中10个结头或轧断纱的边撑疵、连续1cm的烂边、金属杂物织入、粗0.3cm的杂物织入、影响组织的浆斑、霉斑、损伤布底的修整不良。A5经向明显瘫点及纬向明显疵点中,有些窥点是这二类共同性的,如竹节、跳纱、经缩等。在分类时只列入经向明显疵点一类,这些疵点如在纬向出现时,应按纬向明显藏点评分。A6如布面上出现上述分类中没有包括的疵点,只要符合评分条件,应按相似条文评分。附录B
(标准的附录)
疵点名称的说明
B1破洞: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纬纱(包括隔开1~2根好纱的),经纬纱起圈高出布面0.3cm反面形似破洞。
B2豁边:边组织内3根及以上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纱(包括隔开1~~2根好纱)。双边纱2根作1根计,连续断3根及以上的有1根算1根。B3跳花:3根及以上的经、纬纱相互脱离组织,包括隔开一个完全组织。烂边:边组织内单断纬纱,一处断3根及以上的。B4
修正不良:布面被刮起毛,起皱不平,经、纬纱交叉不勾或只修不整。B5
霉斑:受潮后布面出现霉点(斑)。B6
毛边:由于边剪作用不良或其他原因,使纬纱不正常被带人织物内(包括距边5cm以下的双纬和脱纬)。
B8结头:影响后工序质量的结头。B9纬缩:纬纱扭结织入布内或起圈现于布面(包括经纱起圈及松纬缩三楞起算)。B10边撑疵:边撑或刺毛辊使织物中纱线起毛或轧断。B11
棉球:织造中纱线受靡擦后使纤维呈球状。B12
竹节:纱线上短片段的粗节。
B13星跳:1根经纱或纬纱跳过2~~4根形成星点状的。621
FZ/T13013-1998
B14跳纱:1~2根经纱或纬纱跳过5根及以上的。5断疵:经纱断头纱尾织人布内。B15
B16拖纱:拖在布面或布边上未剪去的纱头。B17杂物:飞花、回丝、油花、皮质、木质、金属(包括瓷器)等杂物织人。B18断经:织物内经纱断缺。
沉纱:由于提综不良。造成经纱浮在布的反面。综穿错: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综,而造成布面组织错乱。B20
错纤维:异纤维纱线织人。
粗经:直径偏粗长5cm及以上的经纱织人布内。吊经:部分经纱在织物中张力过大。紧经:部分经纱捻度过大。
松经:指部分经纱张力松驰织入布内。并线松紧:单纱加捻为股线时张力不匀。双经:单纱线)织物中有二根经纱并列织人。箍路:织物经向呈现条状稀密不匀。箱穿错: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箍,造成布面上经纱排列不匀。针路:由于点啄式断纬自停装置不良,造成经向密集的针痕。边撑眼:边撑刺辊使织物上造成边部密集的刺痕。经缩: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驰,使织物表面呈现块状或条状的起伏不平。拆痕:拆布后布面上留下的起毛痕迹和布面措浆抹水。双纬:单纬织物一梭口内有二根纬纱织人布内。脱纬:一梭口内有3根及以上的纬纱织入布内(包括连续双纬)。煤炭纱:被空气中煤炭污染的纱(单层检验为准,对油卡)。密路:纬密多于工艺标准规定。稀纬:纬密少于工艺标准规定。条干不匀:叠起来看前后都能与正常纱线明显划分得开的较差的纬纱条干。云织:纬纱密度稀密相间呈规律性的段稀段密。错纬:直径偏粗、偏细长5cm及以上的纬纱、紧捻、松给纱织人布内。花纬:由于配棉成分变化或陈旧的纬纱,使布面色泽不同,且有1~2个分界线。花经:由于配棉成分变化,使布面色泽不同。百脚:斜纹或缎纹织物一个完全组织内缺1~2根纬纱(包括多头百脚)。水渍;织物沾水后留下的痕迹。污渍:织物沾污后留下的痕迹。磨痕:由于摩擦在布面经向形成长条的印痕。木辊皱:织物经向有三层折叠在一起而形成的折痕。B48
荷叶边:布边呈荷叶状的。
浆斑:浆块附着布面影响织物组织。B50
布开花:色纤维混人纱线中织入布内。B52
宽、狭幅:幅宽上下偏差超过标准规定。凹边:凹进布边0.5cm及以上。
猫耳朵:凸出布边0.5cm及以上。B55
稀弄:纬纱密度1cm少5根及以上成弄的。622
C1分批规定
FZ/T 13013-1998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检验的规定
C1.1以同一品种整理车间的一班或一昼夜三班的生产人库数量为一批,以昼夜三班为~批的,如逢单班时,则并人邻近一批计算;二班生产的,则以二班为一批。C1.2如一昼夜三班人库数量不满300匹时,可累计满300匹,但周累计仍不满300匹时,则必须以每周为一批(品种翻改时不受此限)。C1.3分批定时点一经确定,不得在取样后加以变更。C2棉涤布物理指标、棉结分批检验,按批评等。C3物理指标、棉结检验以一次检验结果为评等依据。C4经纬密度因个别机台的箍号或纬密牙轮用错,造成经、纬密度不符合规格的,该个别机台所生产的布匹,如确能划分清楚的,可将这部分布匹剔除出来降等处理,该批布重新取样检验定等,如划不清楚并超过允许公差范围的,应全批降等。C5检验周期
物理指标、棉结每批检验一次,质量稳定时,也可延长检验周期,但每周至少检验一次,如遐原料及工艺变动较大或物理指标及棉结降等时,应立即进行逐批检验,直至连续三批不降等后,方可恢复原定检验周期。
C6取样数量
检验布样在每批棉涤本色布中整理后、成包前的布匹上随机取样,取样数量不少于总匹数的0.5%,并不得少于3匹。
C7检验方法
C7.1棉涤布长度检验,采取折叠好的布匹,每1折为1m,先量折幅,然后数折数,并用钢板尺测量其余不足1m部分的实际长度,精确至0.01m(以检验者指定的一边为准),不足0.01m的不计。长度计算见式(C1):
L=L,Xz+Lm
式中:L—匹长或段长,
L,—实际折幅长度;
Z-—折数;
一不足1m部分的实际长度。
折幅长度的测量应将布平摊在平台上进行,用钢板尺在距布的头尾5m范围内,均勾地测量5个折幅(联匹布加倍)的上下二页(距边5~~10cm),以测得的10个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匹布的实际折幅长度,测量精确至0.1cm,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01cm,四舍五人至0.1cm。C7.2棉涤布幅宽应按匹检验,采用折叠好的布匹,将布平摊在平台上,用钢板尺均勾测量 5处,但距布的头尾不小于2m,并以测得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匹布的幅宽平均数,计算精确至0.01cm,四舍五人至 0. lcm。
C7.3棉涤布密度应按批检验,检验密度一般用密度镜在布匹(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的中间部位进行,一般可检验5cm内的经纱或纬纱根数,将结果乘2即得。密度在100根以下时仍应在10cm内检验密度,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位置检验五处(其中二处应在距离布边5cm处),纬密必须在每匹不同的五个位置检验,幅宽在110cm及以下可每匹经密查3次,纬密查4次,然后分别求出算术平均数。点数经纱或纬纱根数时,须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以2根纱线间隙的中间为标准,如623
FZ/T13013—1998
点到纱线中心则最后1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0.5根的作0.25根计,超过0.5根不足1根的作0.75根计。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四舍五入至0.1根。在测定经密时,必须同时在该处测定布幅,记录数值精确至0.1cm。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假开剪和拼件率的规定
D1凡用户允许假开剪或拼件的,可实行假开剪和拼件。D2假开剪及拼件率合计不超过25%,其中拼件率不超过10%。附录E
(标准的附录)
棉涤混纺本色布技术条件制定的规定棉涤混纺本色布技术条件的制定,除下列规定外,其他按GB/T406一1993附录F规定执行。E1棉涤混纺本色纱线的公称特克斯数(tex)及标准干燥重量(g/100m),根据不同回潮率、不同混纺比例进行计算。
E1.1棉涤混纺本色纱线的公称特克斯数590.51+W
式中:Tt-
棉涤混纺纱线特克斯数,tex,
棉涤混纺纱线的英制支数;
棉涤混纺纱线的公制公定回潮率;一棉涤混纺纱线的英制公定回潮率。E1.2100m棉涤混纺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GoGo
-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g/100m,式中,G。
T,一一纱线的公称特克斯数,tex;W-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例1:55/45棉涤混纺纱线的公制公定回潮率W.(%)和英制公定回潮率W.(%)的计算:W8. 5%×55+0. 4%×45
W. 9. 89% ×55±0. 4% ×45= . 62% 100
例2:55/45棉涤混纺纱线特克斯数T(tex):T,=590.5×14:86%586.3
E2棉涤混纺本色布断裂强力标准值的制定E2.1断裂强力标准值计算
*1+5. 62%
E2.1.1织物的断裂强力以5cm×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N)表示。E2.1.2断裂强力计算见式(E3):P..D.K.T.
2×100
式中:Q
织物断裂强力,N;
FZ/T13013--1998
一单根纱线一等品断裂强度,cN/tex;D——织物中纱线标准密度,根/10cm;K-—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纱线特克斯数,tex。
E2.1.3计算的小数不计,取整数。E2.2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E2.2.1织物中纱线强力的利用系数K值见表E1。表 E1强力利用系数
织物类别
纱府绸
线府绸
华达魄及卡其
中特及以下
中特及以下
察度,%
90~110
E2.2.2结合织物品种、紧度对照查出K值。向
利用系数 K.
1.06~1.15
1. 01~~1, 10
0.98~1.07
1.05~1.13
1.13~1. 26
1. 00~1. 08
1. 27~1. 37
1.20~1.30
1.13~1.23
a)织物紧度在表 E1 所列范围内时,K 值按比例增减。b)织物紧度小于表E1所列范围时,则按比例遵减。c)若织物紧度大于表 E1 所列紧度范围时,则选用表中最大 K 值。E2.2.3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特细、细、中、粗四档,具体分档:特细待
中國特
4~10tex(150°~60°)
11~20tex(55*~29\)
21~32tex(28*-~19\)
32tex及以上(18°及以下)
紧度,%
35~50
33~~45
利用系数 K.
1.06~1.21
1.03~1.18
1.03~1.18
1.06~1.18
1.03~1.15
1.00~1.20
0.96~1.16
1.00~1.2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