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4233.2-1993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标准号:
GB/T 14233.2-1993
标准名称: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93-03-16 -
实施日期:
1993-01-01 -
作废日期:
2006-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635.63 KB
替代情况:
被GB/T 14233.2-2005代替采标情况:
ASTM F750,REF;ISO TR 7405,REF;ASTM F763,REF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成品及材料的生物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及其配套器具生物性能试验。其他医用高分子制品亦可参照采用。 GB/T 14233.2-1993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T14233.2-1993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Infusion, transfusion, injction equipment for medicaluse-Part 2: Biological test method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 14233.2---93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成品及材料的生物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及其配套器具生物性能试验。其他医用高分子制品亦可参照采用。第一篇成品试验
2无菌试验
2.1定义
无菌试验系指检查供试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2.2主要设备
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干燥箱。2.3试剂
蛋白陈、牛肉膏、酵母膏、琼脂、葡萄糖、磷酸二氢钾、氟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镁、胰酶酪、陈、L-胱氨酸、硫乙醇酸钠、0.9%氯化钠注射液。2.4培养基
2.4.1培养基制备
2.4.1.1培养基所用的陈、牛肉膏、酵母膏、琼脂先配少量培养基观察其灭菌后是否有混浊,长菌情况是否良好。在更换厂牌号时应重试。2.4.1.2制备各种培养基时,可用2mol/L盐酸或2mol/L氢氧化钠溶液适量调节pH值,使灭菌后的pH值在规定范围内。2.4.1.3几种培养基配方及操作步骤应符合附录A规定。2.4.2培养基要求
2.4.2.1在使用前,细菌培养基须经30~35℃培养48h,霉菌培养基经20~25℃培养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3-16批准1993-11-01实施
72h,证明无菌方可使用。
GB/T14233.2—93
2.4.2.2制备好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4℃保存,15d内用完,管内厌氧区小于液面高度的三分之一不得使用。其他培养基30d内用完2.4.3培养基质量检查
2.4.3.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经接种每1mL含100个以下的藤黄八叠球菌(28001)菌液1mL,置30~~35℃培养24h后,应生长良好。2.4.3.2 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经接种每 1 mL含 50-个以下的生孢梭菌(64 941)菌液1mL,置30~35℃培养24h后,应生长良好。2. 4. 3. 3 菌培养基经接种每 1 mL含 50个以下的自色念珠菌菌液 1 mL,置 20~~25℃培养24h后,应生长良好。
2.5试验前准备
2.5.1器具灭菌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方法灭菌,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30min,或置电热干燥箱内160℃2h。
2.5.2无菌室无菌程度要求
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完毕后,应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方法如下:取内径90mm双碟,无菌操作注人融化的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20mL,制成平板,先在30~35℃培养48h证明无菌后,取双碟平板3只,在无菌室内以平均位置,打开碟盖,在空气中暴露30min后盖好,置30~35℃培养48h后取出检查,3只双碟上生长的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3个,单只碟内菌落不得超过4个。
无菌试验过程中也需检查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方法同上。在试验开始进行时,打开碟盖在空气中暴露,至试验结束盖好照上法培养,应符合上述要求。2.6对照菌液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白金耳至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h后,用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10°即得。2.7试验方法
2.7.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2.7.2浸提介质
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
2.7.3供试液制备及接种
2.7.3.1供试液制备及接种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2.7.3.2管类器具:按管内表面积每10cm2流过管内腔1mL浸提介质,流量为10 mL/mina
2.7.3.3容器类器具:容器内已装有液体的可直接抽取容器内液体为供试液,如未装液体则按容器内表面积每10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2.7.3.4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可直接投放人培养基内:大型实176
GB/T14233.2—93
体类器具按表面积每10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2.7.3. 5供试液应在制备后 2 h 内使用。2.7.3.6每批供试液分别接种于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5管,其中1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mL,供作阳性对照。另接种于霉菌培养基2管。供试液的每管接种量与培养基的分装量按表1规定。
供试液总量
>2~20
每管接种量
培养基分装量
2.7.3.7接种后,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在30~35℃培养5d,菌培养基在20~25℃培养7 d。
结果判定
当阳性对照管显混浊并确定有细菌生长时(应在接种后24 h 有细菌生长),可根据观察所得的结果判定。
2.7.4.1如需气菌、厌气菌及霉菌培养管均为澄清或虽显混独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均应判为供试品合格。
2.7.4.2如需气菌、厌气菌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一管显混浊并确证为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依法复试两次。除阳性对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应判为供试品不合格。2.7.4.3如在加人供试液后,培养基出现混浊或沉淀,经培养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时,可取该培养液转种人另一支相同的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培养48~72h后,观察是否再现混浊或在斜面上有无菌生长,并在转种的同时,取少量培养液,涂片制成染色标本,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生长。
3热原试验
3.1定义
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液,静脉注人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决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3.2主要设备及用具
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压力蒸汽灭菌器、兔固定器、肛门体温计。3.3试剂
0.9%氯化钠注射液。
3.4供试用家兔
3.4.1—般要求
供试用家兔应健康无伤,毛色光滑,肛门正常,体重1.7~3.0kg,雌雄皆可,雌兔应无孕。测温前7d应用同饲料饲养,在此期间,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177
现象。
3.4.2供试用家免的挑选
GB/T 14233.2--93
3.4.2.1未经使用于热原检查的新免,应在试验前7d内预测体温,进行挑选。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相同,但不注射药液,每隔1h测量体温1次,共测4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最高最低体温的差数不超过0.4℃为符合规定,方可供试验用。3.4.2.2已用于热原检查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h,方可供第二次检查用。其中升温述0.6℃的家免,应休息两周以上,再按新兔一样测量体温,合格后方可继续供试验用;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且其组内家免平均升温达0.8℃或更大时,则组内全部家免不再使用;两次升温或降温超过合格范围的家兔亦不再使用。3.4.2.3两次使用的间隔时间如超过3周时,应按新免一样测量体温。3.4.2.4每一家兔的使用次数不应超过10次。3.5试验前准备
3.5.1器具灭菌与除热原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180℃干烤2h或250℃干烤30min。3.5.2肛门体温计检定
肛门体温计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注:肛门体温计的精度:39℃以上允差士0.15℃,39℃以下允差士0.1℃。检定周期为一年。3.6试验方法
3.6.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3.6.2浸提介质
0.9%无菌无热原氯化钠注射液。3.6.3供试液制备
3.6.3.1供试液制备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3.6.3.2管类器具:按管内表面积每3cm2流过管内腔1mL浸提介质,流量为10 mL/min。
3.6.3.3容器类器具:容器内已装有液体可直接抽取容器内液体为供试液;如未装液体则按容器内表面积每3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5次,已灭菌供试品置37℃2h,未灭菌供试品置60℃2h。
3.6.3.4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将供试品放人一无菌、无热原具塞器血内,按供试品表面积每3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数分钟,使供试品完全浸没为止,已灭菌供试品置37℃2h,未灭菌供试品置60℃2h。
3.6.3.5未灭菌供试品浸提液使用前应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15℃灭菌30min。3.6.3.6供试液应在制备后2h内使用。3.6.4试验用家免准备
3.6.4.1试验用家免数量:一批供试品用免初试3只,复试5只。3.6.4.2预测体温:试验前2h停止喂食到试验完毕。禁食2h后,预测体温两次,间隔时间30~60min,两次体温之差不超过0.2℃,以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当178
GB/T 14233.2—93
日使用的家免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同一批供试品使用的家免,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 1℃。
3.6.4.3测温方法:家免装在固定器内,应防止骚动,30mi后开始第一次测温。将肛门体温计或测温探头缓缓插入兔肛门,深度为6cm,测温时间每免至少2min。测温时如兔骚动,应待其安静10 min后再测温。3.6.5供试液注射及注射后测温
3.6.5.1在测定家免正常体温符合要求后15min内,自兔耳静脉缓缓注人温热至38℃的供试液,注射剂量为10mL/kg。
3.6.5.2注射完毕每隔1h测量体温1次,共测3次,以3次体温中最高的1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度数。3.6.6家兔降温的处理
降温小于或等于0.4℃视为兔体温正常波动的范围,以“0”计。降温值大于或等于0.6℃应重试。降温值大手0.4℃至小手于0.6℃之间,若3只兔中仅有1只在此范围内以“0”计,若3只兔中有2只或2只以上在此范围内应重试。3.6.7注意事项
3.6.7.1热原试验室内外均应保持安静,避免强烈直射的日光或灯光及其他刺激。3.6.7.2在试验全过程中,避免家兔骚动,保持体温稳定。3.6.7.3在试验前1~2d,供试用家兔应处于同一温度环境中,试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差不得大于5℃,试验室温度为17~28℃。在一次试验全过程中,室温变化不大于5℃,并注意相对湿度保持稳定。
3.6.7.4复试时应取试验次数较少的家兔。3.6.7.5试验过程中,家兔因肛门出血多造成升温或降温超过规定时应重试。3.6.7.6在试验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肛门体温计。3.6.8结果判定
3.6.8.1在初试3只家免中,体温升高均在0.6℃以下,并且3只家免体温升高总数在1.4℃以下时;或在复试5只家兔中升温0.6℃或0.6℃以上的兔数不超过1只,并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升温总数不超过3.5℃时,均应认为供试品符合热原检查规定。3.6.8.2初试3只家免中,若有1只家兔升温0.6℃或0.6℃以上或3只兔升温均低于0.6℃,但升温总数达1.4℃或1.4℃以上时,应另取5只免复试,检查方法同上。3.6.8.3初试3只兔升温0.6℃或0.6℃以上兔数超过1只时,或在复试5只免中升温0.6℃或0.6℃以上兔数超过1只,或在初试复试合并8只免升温总数超过3.5℃时,均应认为供试品不符合热原检查规定。4细菌内毒素试验
4.1定义及适用范围
本法系列用鲨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用以代替家兔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初试。本法仅适用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其他产品可参照使用。179
4.2主要设备
GB/T 14233.2—93
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4.3试剂
4.3.1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用于仲裁鲨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4.3.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于标定鲨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4.3.3鲨试剂:灵敏度伪0.25EU/mL,规格为0.5mL。4.3.4无热原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5EU/mL。4.4试验前准备
4.4.1器具除热原
与试验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均应除热原。玻璃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180℃干烤2h,或250℃干烤30min;塑料器具置30%双氧水中浸泡4h,再用无热原水冲洗后于60℃烘干备用。
4.4.2鲨试剂灵敏度测定
试验前应核对使用批号鲨试剂的灵敏度,应符合规定,4.4.2. 1
4.4.2.2灵敏度测定:根据标示的灵敏度范围,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无热原水以1-2等比稀释,选择能出现阳性和阴性结果的4个连续稀释液。取同一批号鲨试剂若干支,分别按标示量加人无热原水溶解为鲨试剂溶解液。取10mm×75mm试管若干支,分别加人0.1mL鲨试剂溶解液,加人内毒素稀释液0.1mL,每稀释液平行操作4管,轻轻振动试管混内容物,封闭管口,置37士1℃恒温水浴中保温60士2min观察结果。最高浓度的4管应均为阳性,最低浓度的4管应均为阴性。按式(1)计算标准差:/Eα2 _(Er)2
式中· s~
标准差;www.bzxz.net
α--4个连续内毒素稀释液最低阳性结果浓度的对数值。当s<0.365时,按式(2)计算本批鲨试剂灵敏度(a):α= log1()
当s≥0.365时,测定无效。
4.5试验方法
4.5.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4.5.2浸提介质
无热原水。
4.5.3供试液制备
在无菌条件下,每套输液器内腔注人10mL,输血器内腔注人15mL浸提介质,反复荡洗5次后两端密封,置37土1℃恒温箱中保温2h,取出后将供试液汇集至一无菌无热原具塞玻璃容器内。供试液贮存应不超过2h。180
4.5.4试验步骤
GB/T 14233.2—93
将鲨试剂和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分别按标示量加大无热原水溶解。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逐次稀释至0.5EU/mL,供作阳性对照。取10mm×75mm试管6.支,其中供试品管2支各加人0.1mI供试液,阴性对照管2支各加人0.1mL无热原水,阳性对照管2支各加入0.1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再逐一加入0.1mL鲨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匀试管内容物,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士1℃水浴中保温60士2min,轻轻取出,观察结果。4.5.5结果判定
4.5.5.1将试管缓慢倒转180°,管内容物呈坚实凝胶者为阳性,记录为(十),不呈凝胶状或虽呈凝胶状但不能保持完整者为阴性,记录为(一)。4.5.5.2供试品2管均为(-)性时,判定产品符合本法规定,不再进行热原试验4.5.5.3供试品2管均为(+)或有1管为(+)时,用无热原水将供试液1→2等比稀释按上述方法重试,供试品操作4管。如4管均为(一),判定产品符合本法规定,不再进行热原试验。
4.5.5.4重试供试品4管中有1管为(十)时,判定产品不符合本法规定,应进行热原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判定。
4.5.5.5供试品细菌内毒素限量应不超过0.5EU/mL。4.5.5.6阳性对照2管应均为(十),阴性对照2管应均为(一),否则试验无效。5急性全身毒性试验
5.1定义
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液由静脉注人小白鼠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小白鼠有无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决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5.2主要设备及试剂
压力蒸汽灭菌器、动物天平、0.9%氯化钠注射液。5.3试验前准备
5.3.1器具灭菌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15℃30min。5.3.2试验动物准备
5.3.2.1试验用小白鼠应健康无伤,毛色光滑,眼睛红亮活泼。须在同一饲养条件下饲养,同一来源,同品种,雌者无孕,体重17~23g。做过本试验的小白鼠不得重复使用。5.3.2.2将小白鼠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5只。复试时每组取18~~19g的小白鼠10只。
5.4试验方法
5.4.1供试品数量
每批供试品至少2个单位供试品。5.4.2浸提介质
0.9%无菌无热原氯化钠注射液。5.4.3空白对照液
GB/T 14233.2--93
0.9%无菌无热原氯化钠注射液。5.4.4供试液制备
5.4.4.1供试液制备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5.4.4.2管类器具:管内腔注人浸提介质至最大容液量,两端封闭,置60℃8h。5.4.4.3容器类器具:容器内注人浸提介质至公称容量,置60℃8h。5.4.4.4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供试品放人一无菌具塞器血内,按供试品表面积每3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数分钟,使其浸没为止,置60℃8h。5.4.4.5未灭菌供试品浸提液使用前应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15℃灭菌30min。5.4.4.6供试液应在制备后24h内使用。5.4.5供试液注射及注射后动物反应观察指标5.4.5.1将小白鼠放人固定器内,自尾静脉分别注入供试液和空白对照液,注射速度为0.1mL/s,注射剂量为50mL/kg。5.4.5.2注射完毕后,观察小白鼠即时反应,并于4、24、48和72h观察和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和死亡动物数。5.4.5.3注射动物反应观察指标按表2规定。表2
5.4.6注意事项
未见毒性症状
轻度症状但无运动减少,呼吸困难或腹部刺激症腹部刺激症状,呼吸困难,运动减少,眼脸下垂,腹泻衰竭,发,髋颤,严重腹部刺激症状,眼脸下垂,呼吸困难注射后死亡
5.4.6.1注射完毕如发现有血或供试液外溢现象,此小白鼠应弃去,另取小白鼠依法操作。5.4.6.2试验后待观察小白鼠喂养方法同试验前。5.4.6.3试验用小白鼠盒内数量不宜过多,避免照成发热,出汗影响试验结果。5.4.6.4实验室与饲养室室温控制在19~28℃。5.4.7结果判定
5.4.7.1在72h观察期内,试验组动物的反应不大于对照组动物,则判定供试品合格。5. 4. 7. 2
如试验组动物有2只以上出现中度毒性症状或死亡,则判定供试品不合格。5.4.7.3如试验组动物有2只以上出现轻度毒性症状,或不超过1只动物出现中度毒性症状或死亡,则另取体重18~~19g小白鼠10只为1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符合5.4.7.1条要求,判定供试品合格。
溶血试验
6.1定义
本试验是通过供试品与血液直接接触,测定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量以检测供试品体182
外溶血程度的一种方法。
6.2主要设备
GB/T 14233. 2---93
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离心机6.3试剂
2%草酸钾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6.4试验方法
6.4.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2个单位供试品。
6.4.2漫提介质
0.9%氟化钠注射液。
6.4.3供试品制备
称取供试品15g,管类器具切成0.5cm长小段,其他类型器具切成0.5cm×2cm条状或块状。
6.4.4新鲜稀释抗凝兔血制备
6.4.4.1由健康家兔心脏采血20mL,加2%草酸钾1mL,制备成新鲜抗凝兔血。6.4.4.2取新鲜抗凝兔血8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6.4.5试验步骤
6.4.5.1供试品组3支试管,每管加人供试品5g及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阴性对照组3支试管,每管加人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阳性对照组3支试管,每管加人蒸馏水10mL。
6.4.5.2全部试管放人恒温水浴中37℃保温30min后,每支试管加入0.2mL稀释兔血,轻轻混匀,置37℃水浴中继续保温60min。6.4.5.3倒出管内液体离心5min(2500rpm)。6.4.5.4吸取上清液移人比色血内,用分光光度计在54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6.4.6结果计算
供试品组和对照组吸光度均取3支管的平均值。阴性对照管的吸光度应不大于6. 4. 6. 1
0.03;阳性对照管的吸光度应为0.8士0.3。6.4.6.2溶血率按式(3)计算:
式中:A—供试品组吸光度;
溶血率(%)=
B——阴性对照组吸光度;
C阳性对照组吸光度。
6.4.7结果判定
溶血率小于5%判定供试品合格。-B×100
....(3)
7细胞毒性试验
7.1定义
GB/T14233.2--93
第二篇材料试验
本试验是将定量的供试液加人细胞培养液中,培养L929细胞,通过对L-929细胞生长和增殖影响的观察,评价供试品对细胞的潜在毒性作用。7.2主要设备及用具
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冰箱、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压力蒸汽灭菌器、液氮瓶、培养瓶。
7.3试剂
乙醇、苯酚、台盼蓝、小牛血清、青霉素 G(钠盐)硫酸链霉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胰酶、Earle 液、Hanks 液、D-Hanks 液、Eagie培养液、细胞培养液、细胞消化液。7.4几种平衡盐溶液(BSS)和细胞培养液、消化液配制应符合附录 B规定。7.5细胞株
推荐使用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试验采用L-929传代48~72h生长旺盛的细胞。
7.6器具灭菌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7.7试验方法
7.7.1供试液制备
7.7.1.1将供试品薄片用肥皂水清洗除去油污,再用重蒸馏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后切成0.5cm×2cm条状,用压力蒸汽灭菌或紫外线照射消毒。7.7.1.2将供试品放人--无菌培养瓶内,按供试品表面积每1cm2加入细胞培养液10mL,封闭瓶口置37℃24h。
7.7.2细胞培养
7.7.2.1细胞培养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7.7.2.2细胞悬液制备:将已培养48~~72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用消化液消化5~10min,Hanks液洗涤2~3次,加人细胞培养液,用吸管把细胞从瓶壁上吹打下来。混匀后取0.9mL加0.4%台盼蓝溶液0.1mL,混合。4min后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按式(4)计算出细胞浓度(单位为细胞数/mL原液):中央和四角5大格内细胞总数×10 0005
根据实测细胞浓度,将适量细胞培养液加入培养瓶,配制成40000/mL的细胞悬液备用。
7.7.2.3取培养瓶33只,分别加人细胞培养液4mL,细胞悬液1mL,置37℃培养24h。7.7.2.4培养24h后弃去原培养液。阴性对照组13只培养瓶(其中1只备用)加入新鲜184
GB/T14233.2-—93
的Eagle细胞培养液;阳性对照组10只培养瓶(1只备用)加人含6.3%苯酚的细胞培养液;供试品组10只培养瓶(1只备用)加人含50%供试液的细胞培养液。置37℃继续培养。7.7.3细胞形态学观察和计数
7.7.3.1在更换培养液的当天,取阴性对照组3瓶,并在更换后第2、4、7d,每组各取3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计数。7.7.3.2细胞形态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摄影对比。7.7.3.3加人适量消化液消化,然后制成细胞悬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按式(4)计算细胞浓度。
7.7.4毒性评定
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按表3规定:
7.7. 4. 1
轻微毒
中等毒
严重毒
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L-929 细胞皇棱形或不规则兰角形细胞贴壁生长好,但可见少数细胞圆缩,偶见悬浮死细胞细胞贴壁生长不佳,细胞圆缩较多,达1/3以上,见恶浮死细胞细胞基本不贴壁,90%以上呈悬浮死细胞7.7.4.2根据各组细胞浓度按式(5)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RGR):供试品组(或阳性对照组)细胞浓度平均值× 100%RGR
阴性对照组细胞浓度平均值
7.7.4.3细胞相对增殖度分级标准按表4规定:表4
7.7.5结果评价
7.7.5.1相对增殖度供试品组为0或1级判为合格。相对增殖度
7.7.5.2相对增殖度供试品组为2级,应结合形态分析,综合评价。7.7.5.3相对增殖度供试品组为3~5级判为不合格。皮内刺激试验
+++*++*+(5)
8.1定义
本试验系将一定量的供试液注入家兔皮内,通过对其局部皮肤反应的观察,评价供试品185
对接触组织的潜在刺激性。
8.2主要设备及用具
GB/T 14233.2--93
压力蒸汽灭菌器、兔固定器、皮内注射器。8.3试剂
75%乙醇、0.9%氮化钠注射液。
8.4实验动物准备
8.4.1健康新西兰兔,体重2.0~2.5kg,无任何皮肤疾病或损伤,未做过任何试验。8.4.2初试用兔2只,复试用免3只。8.4.3试验前24h在免脊柱两侧各剪剃5cm×15cm区域兔毛,应避免损伤皮肤。8.5试验方法
8.5.1浸提介质
0.9%氯化钠注射液。
8.5.2空白对照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8.5.3供试液制备
供试品预处理同7.7.1.1条,切成0.5cm×2cm条,放人一玻璃器Ⅲ内,按其表面积每3cm2加人浸提介质1mL,封闭后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浸提1h,即得供试品浸提液。不加供试品,同条件制备空白对照液。8.5.4注射方法
用75%乙醇清洁暴露皮肤,在免脊柱一侧选择10个点,每点间隔2cm,各点注射0.2mL供试品浸提液;脊柱另一侧选择5个点,每点间隔2cm,各点注射0.2mL空白对照液。8.5.5结果观察
8.5.5.1注射后24h、48h和72h观察注射局部及其周围皮肤组织反应,包括红斑、水肿和坏死等。
8.5.5.2皮肤反应记分标准按表5规定。表5
无红斑现象
轻度红斑(勉强可见)
明显红斑(淡红色)
中度红斑(鲜红色)
重度红斑(紫红色伴有轻微焦痴形成)8.5.6结果评价
无水肿现象
轻度水肿(勉强可见皮肤增厚)
明显水肿(隆起而轮廊清楚)
中度水肿(隆起近 1 mm)
重度水肿(隆起大于 1 mm)
8.5.6.1试验侧皮肤反应不超过对照侧皮肤反应,则表明供试液对皮肤无刺激作用。8.5.6.2试验侧皮肤反应有2处以上明显超过对照侧反应,则表明供试液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试验侧仅有1处呈明显或严重反应时,则应另选3只免进行复试。复试试验侧与8.5.6.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Infusion, transfusion, injction equipment for medicaluse-Part 2: Biological test method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 14233.2---93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成品及材料的生物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及其配套器具生物性能试验。其他医用高分子制品亦可参照采用。第一篇成品试验
2无菌试验
2.1定义
无菌试验系指检查供试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2.2主要设备
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干燥箱。2.3试剂
蛋白陈、牛肉膏、酵母膏、琼脂、葡萄糖、磷酸二氢钾、氟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镁、胰酶酪、陈、L-胱氨酸、硫乙醇酸钠、0.9%氯化钠注射液。2.4培养基
2.4.1培养基制备
2.4.1.1培养基所用的陈、牛肉膏、酵母膏、琼脂先配少量培养基观察其灭菌后是否有混浊,长菌情况是否良好。在更换厂牌号时应重试。2.4.1.2制备各种培养基时,可用2mol/L盐酸或2mol/L氢氧化钠溶液适量调节pH值,使灭菌后的pH值在规定范围内。2.4.1.3几种培养基配方及操作步骤应符合附录A规定。2.4.2培养基要求
2.4.2.1在使用前,细菌培养基须经30~35℃培养48h,霉菌培养基经20~25℃培养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3-16批准1993-11-01实施
72h,证明无菌方可使用。
GB/T14233.2—93
2.4.2.2制备好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4℃保存,15d内用完,管内厌氧区小于液面高度的三分之一不得使用。其他培养基30d内用完2.4.3培养基质量检查
2.4.3.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经接种每1mL含100个以下的藤黄八叠球菌(28001)菌液1mL,置30~~35℃培养24h后,应生长良好。2.4.3.2 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经接种每 1 mL含 50-个以下的生孢梭菌(64 941)菌液1mL,置30~35℃培养24h后,应生长良好。2. 4. 3. 3 菌培养基经接种每 1 mL含 50个以下的自色念珠菌菌液 1 mL,置 20~~25℃培养24h后,应生长良好。
2.5试验前准备
2.5.1器具灭菌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方法灭菌,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30min,或置电热干燥箱内160℃2h。
2.5.2无菌室无菌程度要求
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完毕后,应检查空气中的菌落数,方法如下:取内径90mm双碟,无菌操作注人融化的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20mL,制成平板,先在30~35℃培养48h证明无菌后,取双碟平板3只,在无菌室内以平均位置,打开碟盖,在空气中暴露30min后盖好,置30~35℃培养48h后取出检查,3只双碟上生长的菌落数平均不得超过3个,单只碟内菌落不得超过4个。
无菌试验过程中也需检查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方法同上。在试验开始进行时,打开碟盖在空气中暴露,至试验结束盖好照上法培养,应符合上述要求。2.6对照菌液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白金耳至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h后,用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110°即得。2.7试验方法
2.7.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2.7.2浸提介质
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
2.7.3供试液制备及接种
2.7.3.1供试液制备及接种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2.7.3.2管类器具:按管内表面积每10cm2流过管内腔1mL浸提介质,流量为10 mL/mina
2.7.3.3容器类器具:容器内已装有液体的可直接抽取容器内液体为供试液,如未装液体则按容器内表面积每10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2.7.3.4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可直接投放人培养基内:大型实176
GB/T14233.2—93
体类器具按表面积每10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2.7.3. 5供试液应在制备后 2 h 内使用。2.7.3.6每批供试液分别接种于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5管,其中1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mL,供作阳性对照。另接种于霉菌培养基2管。供试液的每管接种量与培养基的分装量按表1规定。
供试液总量
>2~20
每管接种量
培养基分装量
2.7.3.7接种后,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在30~35℃培养5d,菌培养基在20~25℃培养7 d。
结果判定
当阳性对照管显混浊并确定有细菌生长时(应在接种后24 h 有细菌生长),可根据观察所得的结果判定。
2.7.4.1如需气菌、厌气菌及霉菌培养管均为澄清或虽显混独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均应判为供试品合格。
2.7.4.2如需气菌、厌气菌及霉菌培养管中任何一管显混浊并确证为有菌生长,应重新取样依法复试两次。除阳性对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应判为供试品不合格。2.7.4.3如在加人供试液后,培养基出现混浊或沉淀,经培养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时,可取该培养液转种人另一支相同的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培养48~72h后,观察是否再现混浊或在斜面上有无菌生长,并在转种的同时,取少量培养液,涂片制成染色标本,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生长。
3热原试验
3.1定义
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液,静脉注人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决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3.2主要设备及用具
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压力蒸汽灭菌器、兔固定器、肛门体温计。3.3试剂
0.9%氯化钠注射液。
3.4供试用家兔
3.4.1—般要求
供试用家兔应健康无伤,毛色光滑,肛门正常,体重1.7~3.0kg,雌雄皆可,雌兔应无孕。测温前7d应用同饲料饲养,在此期间,体重应不减轻,精神、食欲、排泄等不得有异常177
现象。
3.4.2供试用家免的挑选
GB/T 14233.2--93
3.4.2.1未经使用于热原检查的新免,应在试验前7d内预测体温,进行挑选。挑选试验的条件与检查供试品相同,但不注射药液,每隔1h测量体温1次,共测4次,体温均在38.0~39.6℃的范围内,且最高最低体温的差数不超过0.4℃为符合规定,方可供试验用。3.4.2.2已用于热原检查的家兔,如供试品判定为符合规定,至少应休息48h,方可供第二次检查用。其中升温述0.6℃的家免,应休息两周以上,再按新兔一样测量体温,合格后方可继续供试验用;如供试品判定为不符合规定,且其组内家免平均升温达0.8℃或更大时,则组内全部家免不再使用;两次升温或降温超过合格范围的家兔亦不再使用。3.4.2.3两次使用的间隔时间如超过3周时,应按新免一样测量体温。3.4.2.4每一家兔的使用次数不应超过10次。3.5试验前准备
3.5.1器具灭菌与除热原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180℃干烤2h或250℃干烤30min。3.5.2肛门体温计检定
肛门体温计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并在检定周期内使用。注:肛门体温计的精度:39℃以上允差士0.15℃,39℃以下允差士0.1℃。检定周期为一年。3.6试验方法
3.6.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3.6.2浸提介质
0.9%无菌无热原氯化钠注射液。3.6.3供试液制备
3.6.3.1供试液制备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3.6.3.2管类器具:按管内表面积每3cm2流过管内腔1mL浸提介质,流量为10 mL/min。
3.6.3.3容器类器具:容器内已装有液体可直接抽取容器内液体为供试液;如未装液体则按容器内表面积每3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5次,已灭菌供试品置37℃2h,未灭菌供试品置60℃2h。
3.6.3.4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将供试品放人一无菌、无热原具塞器血内,按供试品表面积每3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数分钟,使供试品完全浸没为止,已灭菌供试品置37℃2h,未灭菌供试品置60℃2h。
3.6.3.5未灭菌供试品浸提液使用前应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15℃灭菌30min。3.6.3.6供试液应在制备后2h内使用。3.6.4试验用家免准备
3.6.4.1试验用家免数量:一批供试品用免初试3只,复试5只。3.6.4.2预测体温:试验前2h停止喂食到试验完毕。禁食2h后,预测体温两次,间隔时间30~60min,两次体温之差不超过0.2℃,以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当178
GB/T 14233.2—93
日使用的家免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同一批供试品使用的家免,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 1℃。
3.6.4.3测温方法:家免装在固定器内,应防止骚动,30mi后开始第一次测温。将肛门体温计或测温探头缓缓插入兔肛门,深度为6cm,测温时间每免至少2min。测温时如兔骚动,应待其安静10 min后再测温。3.6.5供试液注射及注射后测温
3.6.5.1在测定家免正常体温符合要求后15min内,自兔耳静脉缓缓注人温热至38℃的供试液,注射剂量为10mL/kg。
3.6.5.2注射完毕每隔1h测量体温1次,共测3次,以3次体温中最高的1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度数。3.6.6家兔降温的处理
降温小于或等于0.4℃视为兔体温正常波动的范围,以“0”计。降温值大于或等于0.6℃应重试。降温值大手0.4℃至小手于0.6℃之间,若3只兔中仅有1只在此范围内以“0”计,若3只兔中有2只或2只以上在此范围内应重试。3.6.7注意事项
3.6.7.1热原试验室内外均应保持安静,避免强烈直射的日光或灯光及其他刺激。3.6.7.2在试验全过程中,避免家兔骚动,保持体温稳定。3.6.7.3在试验前1~2d,供试用家兔应处于同一温度环境中,试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差不得大于5℃,试验室温度为17~28℃。在一次试验全过程中,室温变化不大于5℃,并注意相对湿度保持稳定。
3.6.7.4复试时应取试验次数较少的家兔。3.6.7.5试验过程中,家兔因肛门出血多造成升温或降温超过规定时应重试。3.6.7.6在试验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肛门体温计。3.6.8结果判定
3.6.8.1在初试3只家免中,体温升高均在0.6℃以下,并且3只家免体温升高总数在1.4℃以下时;或在复试5只家兔中升温0.6℃或0.6℃以上的兔数不超过1只,并且初试复试合并8只家兔的升温总数不超过3.5℃时,均应认为供试品符合热原检查规定。3.6.8.2初试3只家免中,若有1只家兔升温0.6℃或0.6℃以上或3只兔升温均低于0.6℃,但升温总数达1.4℃或1.4℃以上时,应另取5只免复试,检查方法同上。3.6.8.3初试3只兔升温0.6℃或0.6℃以上兔数超过1只时,或在复试5只免中升温0.6℃或0.6℃以上兔数超过1只,或在初试复试合并8只免升温总数超过3.5℃时,均应认为供试品不符合热原检查规定。4细菌内毒素试验
4.1定义及适用范围
本法系列用鲨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用以代替家兔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初试。本法仅适用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其他产品可参照使用。179
4.2主要设备
GB/T 14233.2—93
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4.3试剂
4.3.1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用于仲裁鲨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4.3.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于标定鲨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4.3.3鲨试剂:灵敏度伪0.25EU/mL,规格为0.5mL。4.3.4无热原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5EU/mL。4.4试验前准备
4.4.1器具除热原
与试验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均应除热原。玻璃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180℃干烤2h,或250℃干烤30min;塑料器具置30%双氧水中浸泡4h,再用无热原水冲洗后于60℃烘干备用。
4.4.2鲨试剂灵敏度测定
试验前应核对使用批号鲨试剂的灵敏度,应符合规定,4.4.2. 1
4.4.2.2灵敏度测定:根据标示的灵敏度范围,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无热原水以1-2等比稀释,选择能出现阳性和阴性结果的4个连续稀释液。取同一批号鲨试剂若干支,分别按标示量加人无热原水溶解为鲨试剂溶解液。取10mm×75mm试管若干支,分别加人0.1mL鲨试剂溶解液,加人内毒素稀释液0.1mL,每稀释液平行操作4管,轻轻振动试管混内容物,封闭管口,置37士1℃恒温水浴中保温60士2min观察结果。最高浓度的4管应均为阳性,最低浓度的4管应均为阴性。按式(1)计算标准差:/Eα2 _(Er)2
式中· s~
标准差;www.bzxz.net
α--4个连续内毒素稀释液最低阳性结果浓度的对数值。当s<0.365时,按式(2)计算本批鲨试剂灵敏度(a):α= log1()
当s≥0.365时,测定无效。
4.5试验方法
4.5.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4.5.2浸提介质
无热原水。
4.5.3供试液制备
在无菌条件下,每套输液器内腔注人10mL,输血器内腔注人15mL浸提介质,反复荡洗5次后两端密封,置37土1℃恒温箱中保温2h,取出后将供试液汇集至一无菌无热原具塞玻璃容器内。供试液贮存应不超过2h。180
4.5.4试验步骤
GB/T 14233.2—93
将鲨试剂和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分别按标示量加大无热原水溶解。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逐次稀释至0.5EU/mL,供作阳性对照。取10mm×75mm试管6.支,其中供试品管2支各加人0.1mI供试液,阴性对照管2支各加人0.1mL无热原水,阳性对照管2支各加入0.1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再逐一加入0.1mL鲨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匀试管内容物,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士1℃水浴中保温60士2min,轻轻取出,观察结果。4.5.5结果判定
4.5.5.1将试管缓慢倒转180°,管内容物呈坚实凝胶者为阳性,记录为(十),不呈凝胶状或虽呈凝胶状但不能保持完整者为阴性,记录为(一)。4.5.5.2供试品2管均为(-)性时,判定产品符合本法规定,不再进行热原试验4.5.5.3供试品2管均为(+)或有1管为(+)时,用无热原水将供试液1→2等比稀释按上述方法重试,供试品操作4管。如4管均为(一),判定产品符合本法规定,不再进行热原试验。
4.5.5.4重试供试品4管中有1管为(十)时,判定产品不符合本法规定,应进行热原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判定。
4.5.5.5供试品细菌内毒素限量应不超过0.5EU/mL。4.5.5.6阳性对照2管应均为(十),阴性对照2管应均为(一),否则试验无效。5急性全身毒性试验
5.1定义
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液由静脉注人小白鼠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小白鼠有无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决定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5.2主要设备及试剂
压力蒸汽灭菌器、动物天平、0.9%氯化钠注射液。5.3试验前准备
5.3.1器具灭菌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15℃30min。5.3.2试验动物准备
5.3.2.1试验用小白鼠应健康无伤,毛色光滑,眼睛红亮活泼。须在同一饲养条件下饲养,同一来源,同品种,雌者无孕,体重17~23g。做过本试验的小白鼠不得重复使用。5.3.2.2将小白鼠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5只。复试时每组取18~~19g的小白鼠10只。
5.4试验方法
5.4.1供试品数量
每批供试品至少2个单位供试品。5.4.2浸提介质
0.9%无菌无热原氯化钠注射液。5.4.3空白对照液
GB/T 14233.2--93
0.9%无菌无热原氯化钠注射液。5.4.4供试液制备
5.4.4.1供试液制备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5.4.4.2管类器具:管内腔注人浸提介质至最大容液量,两端封闭,置60℃8h。5.4.4.3容器类器具:容器内注人浸提介质至公称容量,置60℃8h。5.4.4.4小型配件或实体类器具:供试品放人一无菌具塞器血内,按供试品表面积每3cm2加人浸提介质1mL,振摇数分钟,使其浸没为止,置60℃8h。5.4.4.5未灭菌供试品浸提液使用前应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15℃灭菌30min。5.4.4.6供试液应在制备后24h内使用。5.4.5供试液注射及注射后动物反应观察指标5.4.5.1将小白鼠放人固定器内,自尾静脉分别注入供试液和空白对照液,注射速度为0.1mL/s,注射剂量为50mL/kg。5.4.5.2注射完毕后,观察小白鼠即时反应,并于4、24、48和72h观察和记录试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和死亡动物数。5.4.5.3注射动物反应观察指标按表2规定。表2
5.4.6注意事项
未见毒性症状
轻度症状但无运动减少,呼吸困难或腹部刺激症腹部刺激症状,呼吸困难,运动减少,眼脸下垂,腹泻衰竭,发,髋颤,严重腹部刺激症状,眼脸下垂,呼吸困难注射后死亡
5.4.6.1注射完毕如发现有血或供试液外溢现象,此小白鼠应弃去,另取小白鼠依法操作。5.4.6.2试验后待观察小白鼠喂养方法同试验前。5.4.6.3试验用小白鼠盒内数量不宜过多,避免照成发热,出汗影响试验结果。5.4.6.4实验室与饲养室室温控制在19~28℃。5.4.7结果判定
5.4.7.1在72h观察期内,试验组动物的反应不大于对照组动物,则判定供试品合格。5. 4. 7. 2
如试验组动物有2只以上出现中度毒性症状或死亡,则判定供试品不合格。5.4.7.3如试验组动物有2只以上出现轻度毒性症状,或不超过1只动物出现中度毒性症状或死亡,则另取体重18~~19g小白鼠10只为1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符合5.4.7.1条要求,判定供试品合格。
溶血试验
6.1定义
本试验是通过供试品与血液直接接触,测定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量以检测供试品体182
外溶血程度的一种方法。
6.2主要设备
GB/T 14233. 2---93
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离心机6.3试剂
2%草酸钾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6.4试验方法
6.4.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2个单位供试品。
6.4.2漫提介质
0.9%氟化钠注射液。
6.4.3供试品制备
称取供试品15g,管类器具切成0.5cm长小段,其他类型器具切成0.5cm×2cm条状或块状。
6.4.4新鲜稀释抗凝兔血制备
6.4.4.1由健康家兔心脏采血20mL,加2%草酸钾1mL,制备成新鲜抗凝兔血。6.4.4.2取新鲜抗凝兔血8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6.4.5试验步骤
6.4.5.1供试品组3支试管,每管加人供试品5g及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阴性对照组3支试管,每管加人0.9%氯化钠注射液10mL,阳性对照组3支试管,每管加人蒸馏水10mL。
6.4.5.2全部试管放人恒温水浴中37℃保温30min后,每支试管加入0.2mL稀释兔血,轻轻混匀,置37℃水浴中继续保温60min。6.4.5.3倒出管内液体离心5min(2500rpm)。6.4.5.4吸取上清液移人比色血内,用分光光度计在54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6.4.6结果计算
供试品组和对照组吸光度均取3支管的平均值。阴性对照管的吸光度应不大于6. 4. 6. 1
0.03;阳性对照管的吸光度应为0.8士0.3。6.4.6.2溶血率按式(3)计算:
式中:A—供试品组吸光度;
溶血率(%)=
B——阴性对照组吸光度;
C阳性对照组吸光度。
6.4.7结果判定
溶血率小于5%判定供试品合格。-B×100
....(3)
7细胞毒性试验
7.1定义
GB/T14233.2--93
第二篇材料试验
本试验是将定量的供试液加人细胞培养液中,培养L929细胞,通过对L-929细胞生长和增殖影响的观察,评价供试品对细胞的潜在毒性作用。7.2主要设备及用具
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冰箱、倒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压力蒸汽灭菌器、液氮瓶、培养瓶。
7.3试剂
乙醇、苯酚、台盼蓝、小牛血清、青霉素 G(钠盐)硫酸链霉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胰酶、Earle 液、Hanks 液、D-Hanks 液、Eagie培养液、细胞培养液、细胞消化液。7.4几种平衡盐溶液(BSS)和细胞培养液、消化液配制应符合附录 B规定。7.5细胞株
推荐使用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试验采用L-929传代48~72h生长旺盛的细胞。
7.6器具灭菌
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7.7试验方法
7.7.1供试液制备
7.7.1.1将供试品薄片用肥皂水清洗除去油污,再用重蒸馏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后切成0.5cm×2cm条状,用压力蒸汽灭菌或紫外线照射消毒。7.7.1.2将供试品放人--无菌培养瓶内,按供试品表面积每1cm2加入细胞培养液10mL,封闭瓶口置37℃24h。
7.7.2细胞培养
7.7.2.1细胞培养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7.7.2.2细胞悬液制备:将已培养48~~72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用消化液消化5~10min,Hanks液洗涤2~3次,加人细胞培养液,用吸管把细胞从瓶壁上吹打下来。混匀后取0.9mL加0.4%台盼蓝溶液0.1mL,混合。4min后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按式(4)计算出细胞浓度(单位为细胞数/mL原液):中央和四角5大格内细胞总数×10 0005
根据实测细胞浓度,将适量细胞培养液加入培养瓶,配制成40000/mL的细胞悬液备用。
7.7.2.3取培养瓶33只,分别加人细胞培养液4mL,细胞悬液1mL,置37℃培养24h。7.7.2.4培养24h后弃去原培养液。阴性对照组13只培养瓶(其中1只备用)加入新鲜184
GB/T14233.2-—93
的Eagle细胞培养液;阳性对照组10只培养瓶(1只备用)加人含6.3%苯酚的细胞培养液;供试品组10只培养瓶(1只备用)加人含50%供试液的细胞培养液。置37℃继续培养。7.7.3细胞形态学观察和计数
7.7.3.1在更换培养液的当天,取阴性对照组3瓶,并在更换后第2、4、7d,每组各取3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计数。7.7.3.2细胞形态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摄影对比。7.7.3.3加人适量消化液消化,然后制成细胞悬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按式(4)计算细胞浓度。
7.7.4毒性评定
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按表3规定:
7.7. 4. 1
轻微毒
中等毒
严重毒
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L-929 细胞皇棱形或不规则兰角形细胞贴壁生长好,但可见少数细胞圆缩,偶见悬浮死细胞细胞贴壁生长不佳,细胞圆缩较多,达1/3以上,见恶浮死细胞细胞基本不贴壁,90%以上呈悬浮死细胞7.7.4.2根据各组细胞浓度按式(5)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RGR):供试品组(或阳性对照组)细胞浓度平均值× 100%RGR
阴性对照组细胞浓度平均值
7.7.4.3细胞相对增殖度分级标准按表4规定:表4
7.7.5结果评价
7.7.5.1相对增殖度供试品组为0或1级判为合格。相对增殖度
7.7.5.2相对增殖度供试品组为2级,应结合形态分析,综合评价。7.7.5.3相对增殖度供试品组为3~5级判为不合格。皮内刺激试验
+++*++*+(5)
8.1定义
本试验系将一定量的供试液注入家兔皮内,通过对其局部皮肤反应的观察,评价供试品185
对接触组织的潜在刺激性。
8.2主要设备及用具
GB/T 14233.2--93
压力蒸汽灭菌器、兔固定器、皮内注射器。8.3试剂
75%乙醇、0.9%氮化钠注射液。
8.4实验动物准备
8.4.1健康新西兰兔,体重2.0~2.5kg,无任何皮肤疾病或损伤,未做过任何试验。8.4.2初试用兔2只,复试用免3只。8.4.3试验前24h在免脊柱两侧各剪剃5cm×15cm区域兔毛,应避免损伤皮肤。8.5试验方法
8.5.1浸提介质
0.9%氯化钠注射液。
8.5.2空白对照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8.5.3供试液制备
供试品预处理同7.7.1.1条,切成0.5cm×2cm条,放人一玻璃器Ⅲ内,按其表面积每3cm2加人浸提介质1mL,封闭后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浸提1h,即得供试品浸提液。不加供试品,同条件制备空白对照液。8.5.4注射方法
用75%乙醇清洁暴露皮肤,在免脊柱一侧选择10个点,每点间隔2cm,各点注射0.2mL供试品浸提液;脊柱另一侧选择5个点,每点间隔2cm,各点注射0.2mL空白对照液。8.5.5结果观察
8.5.5.1注射后24h、48h和72h观察注射局部及其周围皮肤组织反应,包括红斑、水肿和坏死等。
8.5.5.2皮肤反应记分标准按表5规定。表5
无红斑现象
轻度红斑(勉强可见)
明显红斑(淡红色)
中度红斑(鲜红色)
重度红斑(紫红色伴有轻微焦痴形成)8.5.6结果评价
无水肿现象
轻度水肿(勉强可见皮肤增厚)
明显水肿(隆起而轮廊清楚)
中度水肿(隆起近 1 mm)
重度水肿(隆起大于 1 mm)
8.5.6.1试验侧皮肤反应不超过对照侧皮肤反应,则表明供试液对皮肤无刺激作用。8.5.6.2试验侧皮肤反应有2处以上明显超过对照侧反应,则表明供试液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试验侧仅有1处呈明显或严重反应时,则应另选3只免进行复试。复试试验侧与8.5.6.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7251.1-202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 GB/T1567-2003 薄型 平键
- GB/T51435-2021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技术标准
- GB50777-2012 ±800KV及以下换流站构支架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T3098.1-201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 GB50210-201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GB/T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年版)
- GB7521—1987 多个控制器在一CA MAC机箱中
- GB/T228.1-202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 GB/T3836.1-202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 GB/T5465.2-2023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