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QX/T 440-2018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
标准号:
QX/T 440-2018
标准名称:
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
Construction guid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ystem for county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8-09-20 -
实施日期:
2019-0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给出了县域范围内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建制县(市、区)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部分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40—2018
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warningsystemsincounty
2018-09-20发布
国气象
2019-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气象灾害监测
4.1监测站网
4.2监测信息共享
5气象灾害预警
精细化预报
气象灾害预警
气象灾害评估
6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
信息发布
信息传播
6.3信息接收
气象灾害预警响应
应急联动
社会响应
8体系运行保障
组织管理
8.2风险管理
8.3应急准备
长效保障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评估细则QX/T440—2018
QX/T440—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气象学会、浙江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法、张力、张克中、张梅、万奎、李嘉鹏、徐亚芬、常月华、宋亚、张纪伟、吴静、张眉、柳苗、乐益龙、王琳莉、叶传伟。1范围
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QX/T440—2018
本标准给出了县域范围内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指南。本标准适用于建制县(市、区)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0481气象干旱等级
GB/T27962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GB/T27966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指南GB31221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T35221
QX/T315
QX/T336
3术语和定义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气象预报传播规范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disaster
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主要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電、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QX/T356—2016,定义2.2]
derivativemeteorologicaldisaster气象次生灾害
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旱涝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QX/T336—2016,定义3.3]
meteorological disasterrisk
气象灾害风险
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量级。[QX/T356—2016,定义2.5]]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meteorologicaldisastermonitoringandwarningsystem由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预警响应、运行保障等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
QX/T440—2018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keyorganizationsofmeteorologicaldisasterprevention由于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和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征,在遭遇气象灾害时,可能遭受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较大影响,并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发生较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
注1:包括但不限于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重要设施和机场、港口、车站、景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文化体育场(馆)、宾馆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
注2:改写QX/T336—2016,定义3.4。4气象灾害监测
4.1监测站网
4.1.1在国家气象观测站网布局的基础上,加密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应用气象观测站、天气实景视频监控点、气象卫星和雷达信息接收设施,并共享上级或周边气象台站的各类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满足本县域内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的监测需要,4.1.2国家气象观测站(含骨干站)每个县域至少建设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符合GB31221的要求,地面气象观测按照GB/T35221的要求开展。4.1.3区域自动气象站每个乡镇宜建设1个及以上,在气象灾害敏感区、人口密集区、易发多发区以及监测设施稀蔬区宣加密建设。县域内重要交通干线、著名风景名胜区、重要产业集聚区、设施农业园区、重要海岛和面积超过50km2并有人群居住的中小流域,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率达100%。区域自动气象站至少能测定温度、雨量、风向、风速四要素,探测环境相对空旷、通风,占地面积10m×10m(使用风杆缆线),受地形限制可适当缩小占地面积4.1.4应用气象观测站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电力、交通、海洋、生态、旅游等的发展需求和服务保障需要,接照统一规划布局设置农业气象、农由小气候、大气电场、闪电定位、天气现象、能见度、大气成分、酸雨、沙尘暴、太阳辐射、气溶胶、负氧离子等监测设施。4.1.5天气实景视频监控点宜布设在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并容易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区域。县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至少布设10个关气实景视频监控点,监控点地址宜选择具有代表本地气象灾害和地理环境特点的区域;县域面积小于1000km的,视频监控点按照气象灾害监测需求进行布设。
4.1.6部门(行业)气象监测设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并与气象监测站点规划布局相协调。4.1.7落实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网络安全运行职责,各类气象监测设施宜指定人员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定期开展维护。
4.2监测信息共享
4.2.1县域视需求情况,统一建设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或部门共建监测数据云平台,接入并共享气象、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民政、交通运输、环保、电力、旅游等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及次生灾害监测信息。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监测数据接人共享平台前宜作数据对比分析或修正。4.2.2健全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日常维护机制,完善信息汇总与共享的组织管理。4.2.3建立县乡两级视频会商系统,也可依托县级政府联通乡镇、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或无线对讲、电话等其他通信设施,开展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灾情信息的通报。4.2.4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监测重点区域,相关部门宜开展灾害联合监测。4.2.5气象信息员做好灾害实况监测、灾情收集工作,及时通过便捷渠道上报灾害视频、图像和文字信2
监参。
4.2.6开通术语和定公众实拍共送渠道用害监汇集平台,鼓励公众上共目击害监。5气象灾害预警
5.1精细化预报
QX/T440—2018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5.1.1系运宜基于上级网信息测共指导产品,形成险县级术语台象订正或障级台象适时补充订正附适围于障地风临近(0h~2h)、短时(0h~12h)、短期(12h~72h)、设期(72h~240h)用延伸期(11d~30d)网信息测共服务产品播接
5.1.2效高网信息测共产品风时空分辨率用更新频率,临近测共产品宜至少包括降水参基障建素,空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1km,时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10min,测共更新频率小于或参于10min;短时测共产品宜包括降水、术温、动向动速参基障建素,空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3km,时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1h,测共更新频率小于或参于1h;短期测共产品评至少包括降水、术温、动向动速参基障建素,空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3km,时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3h,测共更新频率为每天至少2次5.1.3系运评根据与传需求用备和长和需建,针对有关部门、料点响业、企事业录资用公众开展术语网信息测共服务。
5.2气象灾害预警
5.2.1术语和定测站害监险各级术语域急机构所属风术语台象织管职责向与传统一警精。5.2.2术语和定测站害号织管术语和定测站害号警精言文,实响属地分级、分类用分区运(乡镇)警精。和定天术站共业务符合GB/T27966风建求。因术语因素范警风水和定、地质和定、海洋和定、森林火和参术语次生和定,可织相关言文用备御工作需建,细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术语次生和定发合测站5.2.3及时向有关和定备御、救助部门用录资通共术语和定测站害号、和定·天术站共;及时向评估急联、自然体源、交通收输、水利、农业、行保、旅游参部门通共大动(则卷)、雷电、冰苞、短时突警暴雨参强对流天术风料建动社研判害监。5.2.4广化、电视、灾象、新媒播参有明确版献(画时段)化警术语和定测站害号。术语和定测站害号以图组形式精风,应证图组刊化资置相对固文、图案清晰;以规字或引音形式警精风,明确指理测站害号名称、含件及相关备御指南
5.2.5术语和定测站害号警精业务流程包括害监采集、业务传商、测站研判、害号制作、审核签警、害号警精、害号变更细解除。测站害号图组织管GB/T27962或各地言文风建求制作。5.2.6开展术语次生和定发合测站,宜行立部门发席传商制度,明确发合测站考案用发合警精业务流程。术语和定发合测站风业务接统宣具会害监显示、自布共站、产品制作、测站警送、害监警精用准流程义控参功能。
5.3气象灾害评估
5.3.1根据术语和定测共测站及和定警生情况,适时开展和前测享预、和设跟踪享预、和后影报享预,分析享预术语和定风警生机联、动社程度、可控条性及影报参级参。5.3.2和前对未来和定天术可能产生风和定动社进响测享预。测享预域建包括术语测共测气、可能和情用动社分析、备和行议参。
5.3.3和设根据实况和情用和定动社风加料或长弱情况进响跟踪享预。跟踪享预域建包括前期和情用术语分析、未来天术分析、可能和情用动社再分析、备和救和对策行议参。5.3.4和后根据雨情、水情、摘情、动情、旱情参术语情况用和情进响影报享预。影报享预域建包括天QX/T440—2018
气气候概况。灾情及变化。致灾成因分析。前期风险评估评价。气象服务及效益综合评价。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对策建议等6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
6.1信息发布
6.1.1“一键式”发布
6.1.1.1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具有资料和数据实时共享。监测信息自动识别报警。预报产品订正。预警信息制作以及各类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多渠道“一键式”发布等功能的气象综合业务平台6.1.1.2优化集成网站。短信。大喇叭。显示屏。微博。微信等多种气象信息发布渠道6.1.1.3建立气象信息发布运行监控系统。电子显示装置:实时监视信息发布状态一6.1.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
6.1.2.1建设具有基础信息显示。预警信息发布。灾害风险管理等功能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一6.1.2.2设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制定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明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职责。预警范围。预警类别。发布权限。审批程序。发布流程。发布渠道。保障措施等6.1.2.3县级平台按照上级相关建设规范:集成多渠道发布手段:接人相关部门和乡镇:并与国家。省。市级平台对接一
6.1.2.4按照当地政府管理办法的发布流程开展业务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全社会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6.2信息传播
6.2.1全网传播
6.2.1.1建立广播电视。通信运营企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传播机制: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6.2.1.2气象台站与广播电视。通信运营企业建立快速传播运作方式和审批流程: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气象预报传播符合QX/T315的要求6.2.1.3对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等红色。橙色预警信号和对当地有重大影响的其他预警信号:以及雷电。大风。冰電等强对流关气的预警信号:广播。电视等媒体和通信运营企业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以及插播。短信提示。信息推送等方式即时传播6.2.2社会传播
6.2.2.1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社会传播机制:乡村气象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工作人员作为社会传播节点:依法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6.2.2.2传播节点接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可利用自有传播渠道向本地。本单位群众进行传递、收到台风。暴雨。大风(龙卷)。暴雪。雷电。冰苞等橙色以上级别或可能给当地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含更新。解除信息)后:快速完成传递6.2.2.3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通过电话。短信。显示屏。大喇叭等多种手段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在气象灾害发生期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在本单位。本行业及时传播分发一
6.2.2.4对乡村气象信息员。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联系人。气象志愿者等重要社会传播节点开展预警信息传递的培训和指导
6.3信息接收
6.3.1设施共建共享
QX/T440—2018
6.3.1.1统一布局县域范围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建设。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区域、信息盲区或设施稀疏区宜加密布设必要的预警大喇叭、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接收机、网络接收终端、卫星接收终端等气象预警信息接收设施6.3.1.2协调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通信、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运营企业,统一将接收传播设施纳入布局建设方案。
6.3.1.3发挥社会和公共服务设施作用,制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服务设施共享办法,共享农村应急广播、电子显示屏装置、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设施资源传播气象预警信息6.3.1.4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设施(广播、电子屏、网络终端等)乡村普及率达80%以上。6.3.2传播接收渠道类别和时效
6.3.2.1广播类宜满足:
农村预警大喇叭即时接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县域主要乡村人员密集区;a)
调频广播由当地广播电台进行即时或定时广播;b)
IP应急广播系统定点定向实时传播;气象专用预警广播系统即时定点通过警报接收机,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d)
气象应急流动广播通过安装在气象应急车或公交车、出租车等之上的广播设施,即时播发气象e
灾害预警信息。
6.3.2.2电视类宜满足:
在当地频道定时播放日常气象影视节目,电视频道覆盖率达100%;a)
b)元
遇重大气象灾害等紧急情况时,气象台站在数字电视直接插播气象实时预警信息,并覆盖所有电视频道和电视用户终端。
6.3.2.3短信类宜满足:
公众手机短信全网发布平台推送预警信息宜覆盖各移动通信运营企业,遇可能遭到重大气象a)
灾害影响时,根据当地相关管理办法和时效要求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手机用户接收覆盖率达90%以上;
b)日常气象短信平台由上级气象业务部门集约定时统一发布,公众定制的气象短信由当地气象台站制作;
c)决策短信发布平台宜覆盖县域各级各类气象防灾减灾等决策服务人员,快速发送至各传播节点;
基层分发平台利用乡镇或部门转发气象预警信息的短信平台,各传播节点收到当地气象台站d)
气象预警信息后,快速传递至本辖区或本部门、本单位相关人员。6.3.2.4电子屏类宜满足:
根据防灾减灾需要或在乡村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示范区安装必要的气象电子屏,具备文字、图a)
标及多媒体播发功能,即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共电子屏具有气象预警信息推送功能,即时通过公共场所电子屏幕、楼宇及交通显示屏播发b)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6.3.2.5网络类宜满足:
a)气象官方网站及时发布日常天气预报,即时更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b)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具有气象信息显示区域,即时自动获取和更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
QX/T440—2018
县乡视频会商系统定期远程通报各地气象情况6.3.2.6声讯电话类宜满足:
a)气象声讯电话咨询平台的气象信息由上级气象业务部门集约,或由当地气象台站统一制作发布和更新;
b)气象声讯电话咨询平台分类别、分信箱制作符合当地生产生活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c)气象灾害影响时即时滚动发布和更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d)
遇重大气象灾害时及时启动电话呼叫功能,将灾害防御信息通知到相关责任人。6.3.2.7新媒体类宜满足:
a)气象微博和微信推送的气象信息内容文字流畅、插图精美,并突出即时性;b)气象智能手机客户端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群测群防等重点人群需求,即时开展服务。7气象灾害预警响应
7.1应急联动
7.1.1根据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或上级应急指令,及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7.1.2对照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7.1.3遇气象灾害可能影响时,相关岗位安排专人值班并保持通信畅通,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通过各类渠道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警报信息,在可能发生或多发重大气象灾害的重点区域,a)
提醒乡村气象服务组织向群众增发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白卡宜载明气象灾害的种类、可能受危害的类型、预警信号以及紧急状态下人员撤离和转移路线、避灾安置场所、应急联系方式等内容;
b)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或对本地区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其他级别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加强警戒并关注易发生危害地区的工厂学校停工停课、人员转移安置、应急物资保障和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置工作;
通知气象预警传播节点利用农村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电话、微信、微博等各类渠道由点到面迅c)
速向群众传递预警信息,遇断电等紧急情况宜使用对讲机、锣鼓、入户通知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传播到每户村(居)民;
做好上下联动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气象灾害情况。7.1.4气象灾害趋于减轻或者影响结束时,及时变更或者解除气象灾害预警,并做出调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或者解除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决定。7.2社会响应
7.2.1密切关注、主动了解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通过各类渠道获取最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仔细阅读气象防灾避险明白卡,知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含义,以及紧急状态下人员撤离和转移路线、避灾安置场所、应急联系方式等。7.2.2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或对本地区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其他级别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并根据当地有关极端天气停工停课、人员转移安置等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灾应急措施。7.2.3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按照QX/T336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响应。7.2.4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场所管理者立即按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7.2.5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受灾害影响时积极开展自救工作,并在确保安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好气象灾害互救互助工作。8体系运行保障
8.1组织管理
QX/T440—2018
8.1.1障立件术语和长温应急协调机构(示鼓小应或少称部,以包功更协调机构)。延伸分联示鼓用各部门工作职责。障立健备件术长语效语部门估针与议版度用件术语和报评化报机版,8.1.2延伸乡镇(跟字)件术分联示鼓用件术语和长温职责。乡镇(跟字)理风“踪点”(点职能、点指录、点场御、点研系、点版度)献求,障组件术工作气,资后人乡镇(跟字)公监服务于媒统一联动,覆盖率达100%。证(布新)根据指料密度、语和社会区间、经济判况区因素,量适而接障立件术服务气。8.1.3健备部门件术估络录、乡证件术灾害(协动)录、则高县域估播指区基采件术服务指录未来,点条性险雨对有弱签用拍送应障件术案清晰未来,延伸件术服务工作职责。乡镇(跟字)显系1名至2名件术协动录,准相关工作指录再核或策核。证(布新)至旱显系1名件术灾害录,准证考职因部或相关指录策核。农业园新(基雨)、布与应急理风工作实摘献求显系1名以上件术灾害录。件术语和长温则高县域显系1名以上估播指,准县域分联安备险指录策核。8.1.4障立健备件术语和群传定义、群传长言险工作机版。延伸乡镇(跟字)在测站灾害细刊、语情调查共众、件术组施维暴区对可险工作流降。件术语和长温责核指工作宜目击证(布新)用件术语和则高长温新保。件术语和定义测站传播宜后人当雨自然语和群义群长传播障组8.1.5应急开展乡镇(跟字)、证(布新)、件术语和长温则高县域区基采件术长语效语管体息障组。8.2风险管理
8.2.1应急开展影化织雨考献件术语和用影化考献接业险社会程查,障立件术语和数据库,括语和进接分类。开展件术语和隐患新保及危和降度险分析,短延行保言制存在险语和社会,近究语和社会警生险诱因,分析用短突语和社会前兆精社会降度。8.2.2补括影化当雨险件术语和用席语传险脆企围,画合语和社会险件术献素,划文件术语和社会新,版作台社、暴雨、因或、低温冻和区件术语和社会新划类。件术因或区间划分符合GB/T20481献求8.2.3根据有能警生险件术语和括席语传险损和及括指类布与险负可影化降度,划分件术语和险区间。界文属语励界条性,划文有能造成语和社会险件术献素励界固,障立期合织雨新保险件术属语测站少管。
8.2.4基采件术语和社会联动则高括行保城乡有能警生险件术语和及次生语和社会降度进接明衡享预资为审科建报括助施,考献天地件术语和险社会卷突、社会长控、社会范解三部分制容:a)件术语和险社会卷突所少定义享预件术语和括经济布与有能造成险影化,资开展件术语和社会新划。宜满足:
段发备布与件术大义一南象障组,基织形成多语强、备对域、立传式险救合定义象格设;一开展以于小参流、渠道沟、雨质语和订则高险件术语和社会程查业务;一文号导图件术语和数据库,版文字确用轨字交通、通灾、供水、排水、供电区基础组施障组管体用附引范言时,使规相关险件术语和社会数据;一补括当雨语和用农作除生产特高,分语强划文行保农作除件术语和社会类;一少鼓用协充乡证绘版当雨件术长语效语社会雨类,范言管级自然成台、布与成台、件术长语效语运源区制容用类管。
b)件术语和险社会长控所少在基采象格息联动框架包,变临括件术语和测长险应急收响用科附弱撑。宜满足:
一件术语和长温宜为审行保象格息联动,科建合动划分象格,音网信测共、报评测辨、应急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40—2018
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warningsystemsincounty
2018-09-20发布
国气象
2019-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气象灾害监测
4.1监测站网
4.2监测信息共享
5气象灾害预警
精细化预报
气象灾害预警
气象灾害评估
6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
信息发布
信息传播
6.3信息接收
气象灾害预警响应
应急联动
社会响应
8体系运行保障
组织管理
8.2风险管理
8.3应急准备
长效保障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评估细则QX/T440—2018
QX/T440—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气象学会、浙江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法、张力、张克中、张梅、万奎、李嘉鹏、徐亚芬、常月华、宋亚、张纪伟、吴静、张眉、柳苗、乐益龙、王琳莉、叶传伟。1范围
县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南QX/T440—2018
本标准给出了县域范围内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指南。本标准适用于建制县(市、区)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0481气象干旱等级
GB/T27962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GB/T27966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指南GB31221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T35221
QX/T315
QX/T336
3术语和定义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气象预报传播规范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disaster
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主要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電、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QX/T356—2016,定义2.2]
derivativemeteorologicaldisaster气象次生灾害
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旱涝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QX/T336—2016,定义3.3]
meteorological disasterrisk
气象灾害风险
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量级。[QX/T356—2016,定义2.5]]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meteorologicaldisastermonitoringandwarningsystem由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预警响应、运行保障等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
QX/T440—2018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keyorganizationsofmeteorologicaldisasterprevention由于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和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征,在遭遇气象灾害时,可能遭受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较大影响,并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发生较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
注1:包括但不限于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重要设施和机场、港口、车站、景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文化体育场(馆)、宾馆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
注2:改写QX/T336—2016,定义3.4。4气象灾害监测
4.1监测站网
4.1.1在国家气象观测站网布局的基础上,加密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应用气象观测站、天气实景视频监控点、气象卫星和雷达信息接收设施,并共享上级或周边气象台站的各类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满足本县域内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的监测需要,4.1.2国家气象观测站(含骨干站)每个县域至少建设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符合GB31221的要求,地面气象观测按照GB/T35221的要求开展。4.1.3区域自动气象站每个乡镇宜建设1个及以上,在气象灾害敏感区、人口密集区、易发多发区以及监测设施稀蔬区宣加密建设。县域内重要交通干线、著名风景名胜区、重要产业集聚区、设施农业园区、重要海岛和面积超过50km2并有人群居住的中小流域,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率达100%。区域自动气象站至少能测定温度、雨量、风向、风速四要素,探测环境相对空旷、通风,占地面积10m×10m(使用风杆缆线),受地形限制可适当缩小占地面积4.1.4应用气象观测站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电力、交通、海洋、生态、旅游等的发展需求和服务保障需要,接照统一规划布局设置农业气象、农由小气候、大气电场、闪电定位、天气现象、能见度、大气成分、酸雨、沙尘暴、太阳辐射、气溶胶、负氧离子等监测设施。4.1.5天气实景视频监控点宜布设在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并容易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区域。县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至少布设10个关气实景视频监控点,监控点地址宜选择具有代表本地气象灾害和地理环境特点的区域;县域面积小于1000km的,视频监控点按照气象灾害监测需求进行布设。
4.1.6部门(行业)气象监测设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并与气象监测站点规划布局相协调。4.1.7落实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网络安全运行职责,各类气象监测设施宜指定人员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定期开展维护。
4.2监测信息共享
4.2.1县域视需求情况,统一建设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或部门共建监测数据云平台,接入并共享气象、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民政、交通运输、环保、电力、旅游等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及次生灾害监测信息。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监测数据接人共享平台前宜作数据对比分析或修正。4.2.2健全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共享平台日常维护机制,完善信息汇总与共享的组织管理。4.2.3建立县乡两级视频会商系统,也可依托县级政府联通乡镇、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或无线对讲、电话等其他通信设施,开展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灾情信息的通报。4.2.4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监测重点区域,相关部门宜开展灾害联合监测。4.2.5气象信息员做好灾害实况监测、灾情收集工作,及时通过便捷渠道上报灾害视频、图像和文字信2
监参。
4.2.6开通术语和定公众实拍共送渠道用害监汇集平台,鼓励公众上共目击害监。5气象灾害预警
5.1精细化预报
QX/T440—2018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5.1.1系运宜基于上级网信息测共指导产品,形成险县级术语台象订正或障级台象适时补充订正附适围于障地风临近(0h~2h)、短时(0h~12h)、短期(12h~72h)、设期(72h~240h)用延伸期(11d~30d)网信息测共服务产品播接
5.1.2效高网信息测共产品风时空分辨率用更新频率,临近测共产品宜至少包括降水参基障建素,空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1km,时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10min,测共更新频率小于或参于10min;短时测共产品宜包括降水、术温、动向动速参基障建素,空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3km,时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1h,测共更新频率小于或参于1h;短期测共产品评至少包括降水、术温、动向动速参基障建素,空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3km,时间分辨率小于或参于3h,测共更新频率为每天至少2次5.1.3系运评根据与传需求用备和长和需建,针对有关部门、料点响业、企事业录资用公众开展术语网信息测共服务。
5.2气象灾害预警
5.2.1术语和定测站害监险各级术语域急机构所属风术语台象织管职责向与传统一警精。5.2.2术语和定测站害号织管术语和定测站害号警精言文,实响属地分级、分类用分区运(乡镇)警精。和定天术站共业务符合GB/T27966风建求。因术语因素范警风水和定、地质和定、海洋和定、森林火和参术语次生和定,可织相关言文用备御工作需建,细相关部门合作开展术语次生和定发合测站5.2.3及时向有关和定备御、救助部门用录资通共术语和定测站害号、和定·天术站共;及时向评估急联、自然体源、交通收输、水利、农业、行保、旅游参部门通共大动(则卷)、雷电、冰苞、短时突警暴雨参强对流天术风料建动社研判害监。5.2.4广化、电视、灾象、新媒播参有明确版献(画时段)化警术语和定测站害号。术语和定测站害号以图组形式精风,应证图组刊化资置相对固文、图案清晰;以规字或引音形式警精风,明确指理测站害号名称、含件及相关备御指南
5.2.5术语和定测站害号警精业务流程包括害监采集、业务传商、测站研判、害号制作、审核签警、害号警精、害号变更细解除。测站害号图组织管GB/T27962或各地言文风建求制作。5.2.6开展术语次生和定发合测站,宜行立部门发席传商制度,明确发合测站考案用发合警精业务流程。术语和定发合测站风业务接统宣具会害监显示、自布共站、产品制作、测站警送、害监警精用准流程义控参功能。
5.3气象灾害评估
5.3.1根据术语和定测共测站及和定警生情况,适时开展和前测享预、和设跟踪享预、和后影报享预,分析享预术语和定风警生机联、动社程度、可控条性及影报参级参。5.3.2和前对未来和定天术可能产生风和定动社进响测享预。测享预域建包括术语测共测气、可能和情用动社分析、备和行议参。
5.3.3和设根据实况和情用和定动社风加料或长弱情况进响跟踪享预。跟踪享预域建包括前期和情用术语分析、未来天术分析、可能和情用动社再分析、备和救和对策行议参。5.3.4和后根据雨情、水情、摘情、动情、旱情参术语情况用和情进响影报享预。影报享预域建包括天QX/T440—2018
气气候概况。灾情及变化。致灾成因分析。前期风险评估评价。气象服务及效益综合评价。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对策建议等6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接收
6.1信息发布
6.1.1“一键式”发布
6.1.1.1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具有资料和数据实时共享。监测信息自动识别报警。预报产品订正。预警信息制作以及各类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多渠道“一键式”发布等功能的气象综合业务平台6.1.1.2优化集成网站。短信。大喇叭。显示屏。微博。微信等多种气象信息发布渠道6.1.1.3建立气象信息发布运行监控系统。电子显示装置:实时监视信息发布状态一6.1.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
6.1.2.1建设具有基础信息显示。预警信息发布。灾害风险管理等功能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一6.1.2.2设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制定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明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职责。预警范围。预警类别。发布权限。审批程序。发布流程。发布渠道。保障措施等6.1.2.3县级平台按照上级相关建设规范:集成多渠道发布手段:接人相关部门和乡镇:并与国家。省。市级平台对接一
6.1.2.4按照当地政府管理办法的发布流程开展业务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全社会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6.2信息传播
6.2.1全网传播
6.2.1.1建立广播电视。通信运营企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传播机制: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6.2.1.2气象台站与广播电视。通信运营企业建立快速传播运作方式和审批流程: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气象预报传播符合QX/T315的要求6.2.1.3对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等红色。橙色预警信号和对当地有重大影响的其他预警信号:以及雷电。大风。冰電等强对流关气的预警信号:广播。电视等媒体和通信运营企业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以及插播。短信提示。信息推送等方式即时传播6.2.2社会传播
6.2.2.1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社会传播机制:乡村气象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工作人员作为社会传播节点:依法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工作6.2.2.2传播节点接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可利用自有传播渠道向本地。本单位群众进行传递、收到台风。暴雨。大风(龙卷)。暴雪。雷电。冰苞等橙色以上级别或可能给当地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含更新。解除信息)后:快速完成传递6.2.2.3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通过电话。短信。显示屏。大喇叭等多种手段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在气象灾害发生期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保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在本单位。本行业及时传播分发一
6.2.2.4对乡村气象信息员。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联系人。气象志愿者等重要社会传播节点开展预警信息传递的培训和指导
6.3信息接收
6.3.1设施共建共享
QX/T440—2018
6.3.1.1统一布局县域范围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建设。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区域、信息盲区或设施稀疏区宜加密布设必要的预警大喇叭、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接收机、网络接收终端、卫星接收终端等气象预警信息接收设施6.3.1.2协调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通信、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运营企业,统一将接收传播设施纳入布局建设方案。
6.3.1.3发挥社会和公共服务设施作用,制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服务设施共享办法,共享农村应急广播、电子显示屏装置、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设施资源传播气象预警信息6.3.1.4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设施(广播、电子屏、网络终端等)乡村普及率达80%以上。6.3.2传播接收渠道类别和时效
6.3.2.1广播类宜满足:
农村预警大喇叭即时接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县域主要乡村人员密集区;a)
调频广播由当地广播电台进行即时或定时广播;b)
IP应急广播系统定点定向实时传播;气象专用预警广播系统即时定点通过警报接收机,播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d)
气象应急流动广播通过安装在气象应急车或公交车、出租车等之上的广播设施,即时播发气象e
灾害预警信息。
6.3.2.2电视类宜满足:
在当地频道定时播放日常气象影视节目,电视频道覆盖率达100%;a)
b)元
遇重大气象灾害等紧急情况时,气象台站在数字电视直接插播气象实时预警信息,并覆盖所有电视频道和电视用户终端。
6.3.2.3短信类宜满足:
公众手机短信全网发布平台推送预警信息宜覆盖各移动通信运营企业,遇可能遭到重大气象a)
灾害影响时,根据当地相关管理办法和时效要求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手机用户接收覆盖率达90%以上;
b)日常气象短信平台由上级气象业务部门集约定时统一发布,公众定制的气象短信由当地气象台站制作;
c)决策短信发布平台宜覆盖县域各级各类气象防灾减灾等决策服务人员,快速发送至各传播节点;
基层分发平台利用乡镇或部门转发气象预警信息的短信平台,各传播节点收到当地气象台站d)
气象预警信息后,快速传递至本辖区或本部门、本单位相关人员。6.3.2.4电子屏类宜满足:
根据防灾减灾需要或在乡村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示范区安装必要的气象电子屏,具备文字、图a)
标及多媒体播发功能,即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共电子屏具有气象预警信息推送功能,即时通过公共场所电子屏幕、楼宇及交通显示屏播发b)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6.3.2.5网络类宜满足:
a)气象官方网站及时发布日常天气预报,即时更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b)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具有气象信息显示区域,即时自动获取和更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
QX/T440—2018
县乡视频会商系统定期远程通报各地气象情况6.3.2.6声讯电话类宜满足:
a)气象声讯电话咨询平台的气象信息由上级气象业务部门集约,或由当地气象台站统一制作发布和更新;
b)气象声讯电话咨询平台分类别、分信箱制作符合当地生产生活需求的气象服务产品;c)气象灾害影响时即时滚动发布和更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d)
遇重大气象灾害时及时启动电话呼叫功能,将灾害防御信息通知到相关责任人。6.3.2.7新媒体类宜满足:
a)气象微博和微信推送的气象信息内容文字流畅、插图精美,并突出即时性;b)气象智能手机客户端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群测群防等重点人群需求,即时开展服务。7气象灾害预警响应
7.1应急联动
7.1.1根据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或上级应急指令,及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7.1.2对照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7.1.3遇气象灾害可能影响时,相关岗位安排专人值班并保持通信畅通,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通过各类渠道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警报信息,在可能发生或多发重大气象灾害的重点区域,a)
提醒乡村气象服务组织向群众增发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白卡宜载明气象灾害的种类、可能受危害的类型、预警信号以及紧急状态下人员撤离和转移路线、避灾安置场所、应急联系方式等内容;
b)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或对本地区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其他级别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加强警戒并关注易发生危害地区的工厂学校停工停课、人员转移安置、应急物资保障和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置工作;
通知气象预警传播节点利用农村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电话、微信、微博等各类渠道由点到面迅c)
速向群众传递预警信息,遇断电等紧急情况宜使用对讲机、锣鼓、入户通知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传播到每户村(居)民;
做好上下联动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气象灾害情况。7.1.4气象灾害趋于减轻或者影响结束时,及时变更或者解除气象灾害预警,并做出调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或者解除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决定。7.2社会响应
7.2.1密切关注、主动了解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情况,通过各类渠道获取最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仔细阅读气象防灾避险明白卡,知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含义,以及紧急状态下人员撤离和转移路线、避灾安置场所、应急联系方式等。7.2.2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或对本地区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其他级别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并根据当地有关极端天气停工停课、人员转移安置等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灾应急措施。7.2.3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按照QX/T336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响应。7.2.4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场所管理者立即按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7.2.5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受灾害影响时积极开展自救工作,并在确保安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好气象灾害互救互助工作。8体系运行保障
8.1组织管理
QX/T440—2018
8.1.1障立件术语和长温应急协调机构(示鼓小应或少称部,以包功更协调机构)。延伸分联示鼓用各部门工作职责。障立健备件术长语效语部门估针与议版度用件术语和报评化报机版,8.1.2延伸乡镇(跟字)件术分联示鼓用件术语和长温职责。乡镇(跟字)理风“踪点”(点职能、点指录、点场御、点研系、点版度)献求,障组件术工作气,资后人乡镇(跟字)公监服务于媒统一联动,覆盖率达100%。证(布新)根据指料密度、语和社会区间、经济判况区因素,量适而接障立件术服务气。8.1.3健备部门件术估络录、乡证件术灾害(协动)录、则高县域估播指区基采件术服务指录未来,点条性险雨对有弱签用拍送应障件术案清晰未来,延伸件术服务工作职责。乡镇(跟字)显系1名至2名件术协动录,准相关工作指录再核或策核。证(布新)至旱显系1名件术灾害录,准证考职因部或相关指录策核。农业园新(基雨)、布与应急理风工作实摘献求显系1名以上件术灾害录。件术语和长温则高县域显系1名以上估播指,准县域分联安备险指录策核。8.1.4障立健备件术语和群传定义、群传长言险工作机版。延伸乡镇(跟字)在测站灾害细刊、语情调查共众、件术组施维暴区对可险工作流降。件术语和长温责核指工作宜目击证(布新)用件术语和则高长温新保。件术语和定义测站传播宜后人当雨自然语和群义群长传播障组8.1.5应急开展乡镇(跟字)、证(布新)、件术语和长温则高县域区基采件术长语效语管体息障组。8.2风险管理
8.2.1应急开展影化织雨考献件术语和用影化考献接业险社会程查,障立件术语和数据库,括语和进接分类。开展件术语和隐患新保及危和降度险分析,短延行保言制存在险语和社会,近究语和社会警生险诱因,分析用短突语和社会前兆精社会降度。8.2.2补括影化当雨险件术语和用席语传险脆企围,画合语和社会险件术献素,划文件术语和社会新,版作台社、暴雨、因或、低温冻和区件术语和社会新划类。件术因或区间划分符合GB/T20481献求8.2.3根据有能警生险件术语和括席语传险损和及括指类布与险负可影化降度,划分件术语和险区间。界文属语励界条性,划文有能造成语和社会险件术献素励界固,障立期合织雨新保险件术属语测站少管。
8.2.4基采件术语和社会联动则高括行保城乡有能警生险件术语和及次生语和社会降度进接明衡享预资为审科建报括助施,考献天地件术语和险社会卷突、社会长控、社会范解三部分制容:a)件术语和险社会卷突所少定义享预件术语和括经济布与有能造成险影化,资开展件术语和社会新划。宜满足:
段发备布与件术大义一南象障组,基织形成多语强、备对域、立传式险救合定义象格设;一开展以于小参流、渠道沟、雨质语和订则高险件术语和社会程查业务;一文号导图件术语和数据库,版文字确用轨字交通、通灾、供水、排水、供电区基础组施障组管体用附引范言时,使规相关险件术语和社会数据;一补括当雨语和用农作除生产特高,分语强划文行保农作除件术语和社会类;一少鼓用协充乡证绘版当雨件术长语效语社会雨类,范言管级自然成台、布与成台、件术长语效语运源区制容用类管。
b)件术语和险社会长控所少在基采象格息联动框架包,变临括件术语和测长险应急收响用科附弱撑。宜满足:
一件术语和长温宜为审行保象格息联动,科建合动划分象格,音网信测共、报评测辨、应急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JB/T6313.3-2011 电工铜编织线 第3部分:直纹编织线
- TB/T3523.3-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 第3部分:温升、电气保护及辅助机组试验
- YS/T1168-2016 饰品用锗合金
- YS/T891-2013 高纯钛化学分析方法 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
- QX/T365-2016 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格式
- YS/T515-2012 钨丝下垂试验方法
- YS/T940-2013 柠檬酸金钾
- JB/T9097-2011 加压叶滤机
- QX/T409-2017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番茄
- YS/T3044-2022 铜冶炼侧吹炉协同处置氰渣技术规范
- FZ/T01159-2022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蚕丝与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DGJ08-2077-2010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范
- NB/T33006-2013 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 RB/T151-2016 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 QB/T4173-2011 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隔膜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