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其他行业标准】 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11-06 12:02:12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12075-2022

  • 标准名称:

    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

  •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 英文名称:

    Viscose,cotton and acrylic blended colour yar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2-04-08
  • 实施日期:

    2022-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pdf .zip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20纱线
  • 中标分类号:

    纺织>>棉纺织>>W12棉纱、线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6页
  • 标准价格:

    22.0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纵玉华、鲁建波、杨卫国、邓小红、王培红、陈乃英、胡英杰、宋静、许玉成、李杰、段丽慧
  • 起草单位:

    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微山天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山东联润色纺科技有限公司、沛县新丝路纺织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 归口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10)
  • 提出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主管部门: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10)
  • 相关标签:

    腈纶 混纺 纺纱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粘纤(棉型,含量≤50%)与精梳棉(含量≥10%)、腈纶(棉型,含量≥10%)混纺色纺纱。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59.080.20
cCsW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2075—2022
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
Viscose, cotton and acrylic blended colour yarn2022-04-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标
2022-10-01实施
FZ/T12075—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微山天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山东联润色纺科技有限公司、沛县新丝路纺织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纵玉华、鲁建波、杨卫国、邓小红、王培红、陈乃英、胡英杰、宋静、许玉成、李杰、段丽慧。
1范围
粘纤棉睛纶混纺色纺纱
FZ/T12075—2022
本文件规定了粘纤棉纶混纺色纺纱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粘纤(棉型,含量50%)与精梳棉(含量≥10%)、腈纶(棉型,含量≥10%)混纺色纺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
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纺织品
GB/T2910.2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千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3916
GB/T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3922—20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T4743—2009
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4841.3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GB/T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01050
FZ/T01086
FZ/T10008
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标志与包装FZ/T10021一2013色纺纱线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品分类、标记
4.1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产品以不同生产工艺、不同颜色、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4.2环锭纺纱的生产工艺过程包含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及紧密赛络纺。4.3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赛络纺代号为AA,紧密纺1
FZ/T12075—2022
代号为JM,赛络紧密纺代号为AAJM,传统环锭纺生产工艺过程代号不作标识;粘纤为R,精梳棉为JC,腈纶为A。
4.4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一般按纤维含量递减顺序列出,当各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排列顺序可任意。
4.5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的颜色(或代号)、生产工艺过程(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具体表示见下列示例。示例1:麻灰18.5tex传统环锭纺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纤维含量为粘纤40%,精梳棉30%,腈纶30%,可写为:麻灰R/JC/A40/30/3018.5tex。
示例2:蓝色14.8tex赛络紧密纺粘纤棉纶混纺色纺纱,纤维含量为粘纤40%,精梳棉30%,腈纶30%,可写为:蓝色AAJMR/JC/A40/30/3014.8tex。5要求
5.1项目
5.1.1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生产的粘纤棉纶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十200%)、明显色结、十万米纱症、纤维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安全性能12项指标。5.1.2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生产的粘纤棉睛纶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十200%)、明显色结、十万米纱疵、毛羽指数H值或2mm毛羽数、纤维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安全性能13项指标。5.2分等规定
同一原料、同一色号、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5.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5.2.3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产品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5.3技术要求
5.3.1粘纤棉睛纶混纺色纺纱的技术要求5.3.1.1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5.3.1.2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2
FZ/T12075—2022
(so1/)
(01/)
/韩易香脂
/(%002+)
/滋有
009128
优—=
—二1
优—=
FZ/T12075—2022
00°92
(/)/
(00/)
/(%002+)
/韩母香瞻
%0s>%0
—二1
0'11'8
5.3.2粘纤棉睛纶混纺色纺纱其他技术要求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纤维含量偏差为土2.0%。5.3.2.1
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色牢度技术要求按表3规定。表3
耐皂洗色牢度
耐汗渍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
粘纤棉纶混纺色纺纱色牢度的技术要求优等品
一等品
2-3(深色2)
FZ/T12075—2022
二等品
2-3(深色2)
深浅色别按GB/T4841.3分档,颜色深于1/12标准深度为深色,颜色浅于等于1/12标准深度为浅色。5.3.2.3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对来样色差不低于4级;同一批内,色差4-5级及以上。5.3.2.4产品安全性能应符合GB18401的要求。6试验方法
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试验线密度偏差率按式(1)计算,其中100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按GB/T4743一2009中程序2烘干后折算,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A中式(A.4)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按GB/T4743一2009中程序1调湿平衡后,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D
式中:
式中:
线密度偏差率,%;
-100m纱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100m纱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100
(mei
线密度变异系数,%;
每个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克(g);试样的总个数。
6.2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规定执行。
(1)
·(2))
FZ/T12075—2022
3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200%)试验6.3
按GB/T3292.1规定执行。
6.4明显色结试验
按FZ/T10021-2013中附录A规定执行。6.5十万米纱疵试验
按FZ/T01050规定执行,十万米纱疵结果用A3、B3、C3、D2及以上九级疵点之和表示。6.6毛羽指数H值或2mm毛羽数试验毛羽指数H值试验方法按照附录B规定执行,2mm毛羽数试验方法按FZ/T01086规定执行,发生争议时,以2mm毛羽数为准。
6.7纤维含量试验
按GB/T2910.2规定执行,纤维含量用净干质量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的公定质量百分率表示。6.8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试验按GB/T3921一2008规定执行,采用单纤维贴衬,试验条件为A(1)。耐汗渍色牢度按GB/T3922一2013规定执行,采用单纤维贴衬。6.8.2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按GB/T3920规定执行。色差评定
按GB/T250评定。
安全性能
按GB18401规定执行。
7检验规则
按FZ/T10021规定执行。
8标志、包装
按FZ/T10008规定执行。
9其他
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6
附录A
(规范性)
粘纤棉睛纶混纺色纺纱百米质量的计算FZ/T12075—2022
A.1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干重混纺比例计算,也可按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见式(A.1)和式(A.2),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其中粘纤公定回潮率为13.0%,棉公定回潮率为8.5%,腈纶公定回潮率为2.0%。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a)Www.bzxZ.net
WRXAR+WcXAc+WAXAA
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b)
式中:
WR、We、WA
AR、Ac、AA
Br、Bc、BA
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粘纤、棉、腈纶公定回潮率,%;100
粘纤、棉、纶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例;粘纤、棉、纶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100
A.2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按式(A.3)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
式中:
-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纱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T
A.3100m纱标准干燥质量按式(A.4)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ma=
式中:
-100m纱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A.3)
·(A.4)
FZ/T12075—2022
B.1原理
附录B
(规范性)
毛羽指数H值试验方法
光电式毛羽检测原理是连续运动的纱线在通过检测区时,突出纱体的毛羽对检测区域中的持续单色平行光进行散射,散射光被透镜系统积聚并被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经过电路运算处理即可提供表示纱线毛羽特征的各种结果。B.2仪器
B.2.1纱架:使各种卷装的纱线能在一定张力下退绕,并使纱线不产生意外伸长或损伤。B.2.2检测器:光电式测量槽和能使纱线以一定速度经过测量槽的罗拉牵引装置等。B.2.3控制器:对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完成对纱线毛羽电信号的处理。并得出供显示或打印的各种试验结果(毛羽H值、sH值、毛羽波谱图、毛羽不匀率曲线图等)。B.3取样数量及测试次数
B.3.1取样数量:10个卷装。
B.3.2测试次数:每个卷装各测1次。B.3.3可根据需要规定取样数量和测试次数。推荐取样长度250m~2000m,常规测试400m,产品验收仲裁试验1000m。
B.4大气条件
B.4.1试样的调湿应按GB/T6529中的标准大气,即温度为(20.0士2.0)℃C,相对湿度为(65.0士4.0)%的条件下平衡24h,对大而紧的样品卷装或对一个卷装需进行一次以上测试时应平衡48h。B.4.2试样应在吸湿状态下调湿平衡,必要时可以按照GB/T6529进行预调湿。B.4.3试验室若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可以在以下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使试样达到平衡后进行试验。平衡及试验期间的平均温度为18.0℃~28.0℃,平均相对湿度为50.0%~75.0%,同时应保证温度的变化不超过上述范围内某平均温度士3.0℃,温度变化率不超过0.5℃/min;相对湿度的变化不超过上述范围内某平均相对湿度士3.0%。相对湿度的变化率不超过0.25%/min。注:试验前仪器应在上述稳定环境中至少放置5h。B.5操作程序
试验条件:将试样按B.4的规定调湿,全部试验在上述规定的试验大气下进行。B.5.1
仪器校验: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调整。B.5.3将试样按照正确的引纱路线装上仪器,启动仪器,试验至规定长度时记录或打印试验结果。测试速度:推荐采用400m/min。B.5.4
B.5.5时间选择:1min、2.5min、5min。B.6结果的表示和计算
B.6.1纱线毛羽的测试结果主要有以下几项指标:毛羽指数H值、毛羽标准差sH、毛羽波谱图、毛羽不匀率曲线图,毛羽柱状图、最大毛羽值Hmx、最小毛羽值Hmin、管间毛羽变异CVHb。8
毛羽指数H值的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试验报告
说明试验是按本文件进行的,并报告以下内容:a)
样品材料、规格和数量;
试验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仪器型号;
纱线速度、取样长度等必要试验参数;FZ/T12075—2022
毛羽H值、标准差sH,一批试样的平均值、必要时计算其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异系数;毛羽曲线图、波谱图;
试验者、试验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FZ/T 12075-2022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
FZ/T 12075-2022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
FZ/T 12075-2022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
FZ/T 12075-2022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
FZ/T 12075-2022粘纤棉腈纶混纺色纺纱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25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