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FZ/T 71005-2014针织用棉本色纱
标准号:
FZ/T 71005-2014
标准名称:
针织用棉本色纱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
Cotton grey yarn for knitting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4-12-24 -
实施日期:
2015-06-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
替代情况:
替代FZ/T 71005-2006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用棉本色纱的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环锭纺针织用棉本色纱。本标准不适用于特种用途的针织用棉本色纱。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FZ/T71005—2006《针织用棉本色纱》。
本标准与 FZ/T71005—2006比较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3章分类,将100m 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的计算放入附录 A 中,删除线密度要求内容;
———技术要求中,修改了部分项目名称,条干均匀度考核仅保留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黑板棉结调整为千米棉结考核;
———对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原“百米重量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原“百米重量偏差”)、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等指标进行了调整;
———取消顺降指标考核,按技术要求中最低一项品等评定;
———改变原有取样方式,调整为直接对成品取样。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众恒染整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奉化市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福建省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乃英、章桂虎、周亚秋、王憬义、王云侠、景慎全、陈宗立。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71005—1994、FZ/T71005—2006。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8—2008 棉本色纱线
GB/T2543.2 纺织品 纱线捻度的测定 第2部分:退捻加捻法
GB/T3292.1 纺织品 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容法
GB/T3916 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
GB/T4743—2009 纺织品 卷装纱 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FZ/T01050 纺织品 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 电容式
FZ/T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71005—2014
代替FZ/T71005—2006
针织用棉本色纱
Cotton grey yainfouikinittingng2014-12224发布
能和国和偏息化部
6实施
· c2 1/4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FZ/T71005—2006《针织用棉本色纱》。本标准与FZ/T71005—2006比较主要变化如下:FZ/T71005—2014
修改了第3章分类,将100m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的计算放人附录A中,删除线密度要求内容;
技术要求中,修改了部分项目名称,条干均匀度考核仅保留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黑板棉结调整为千米棉结考核;
对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原“百米重量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原“百米重量偏差”)、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等指标进行了调整;取消顺降指标考核,按技术要求中最低一项品等评定;改变原有取样方式,调整为直接对成品取样。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众恒染整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奉化市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福建省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乃英、章桂虎、周亚秋、王憬义、王云侠、景慎全、陈宗立。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71005—1994、FZ/T71005—2006。1范围
针织用棉本色纱
FZ/T71005—2014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用棉本色纱的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环锭纺针织用棉本色纱,本标准不适用于特种用途的针织用棉本色纱。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98-2008棉本色纱线
GB/T2543.2纺织品纱线抢度的测定第2部分:退抢加捻法GB/T3292.1
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勾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FZ/T01050
FZ/T10007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3产品分类、标记
3.1针织用棉本色纱以不同生产工艺和线密度分类。3.2针织用棉本色纱原料棉的代号为C,精梳生产工艺代号为J,针织用纱代号为K。3.3针织用棉本色纱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的生产工艺过程代号、原料代号,在线密度后标明针织纱代号。
示例:线密度为18.5tex针织用精梳棉本色纱,应写为:JC18.5texK。4要求
4.1项目
针织用棉本色纱技术要求包括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十万米纱疵七项指标。4.2分等规定
4.2.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4.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4.2.3针织用棉本色纱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并按其结果评定针1
FZ/T71005—2014
织用棉本色纱的品等。
4.3技术要求
4.3.1针织用普梳棉本色纱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表1
单纱断裂强
公称线密度
11.1~13.0
13.1~16.0
16.1~20.0
20.1~30.0
30.1~37.0
37.1~60.0
力变异系数
针织用普梳棉本色纱技术要求
线密度变异
单纱断裂
注:针织用棉本色纱实际抢系数控制范围为280~360。针织用精梳棉本色纱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4.3.2
线密度偏
条干均匀度
变异系数
于米棉结
(+200%)
个/km
十万米纱症
个/10m
公称线密度
11,.1~13.0
13.1~16.0
16.1~20.0
161200
20.1~30.0
201AHE
单纱断裂强
力变异系数
毒20针织由精随逸砂顿术要坊
线密度变异
单纱断裂
eN/tex
条干均匀度
线密度偏
301注37针织用棉本色0实际抢系数25制范围为80~360。°A0
5试验諾-6A ±%E'Eu/4E TμEy.isia ErO~iPO,ApE
试验条件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5.ON择规
最释规定
变异系数
FZXT100662014014
千米棉结
(+200%)
个/km
十万米纱斌
个/10%m
51E验舶次中随机抽取20个简纱,各项目所需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按表3规定,若检验批中的筒纱数小于20个,则全部抽取作为样品。,-in EO OU -/2\ ±éx1/4 \ μA 14p. V20 joNé
ioTADD
O/4iNeAu'T OD >uAμEi 20,0/40 ,,-in Az Eae %s Az/4EO TEyo\ ±i 31ae\ ,E0/4iNeAuOD i2Eae
EuNuEy
E'EyDjou 20,8,oo23Eix+a Nu%sE
FZ/T71005—2014
表3针织用棉本色纱各项目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的规定简子数
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断裂强度、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条干均勾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十万米纱疵
每简试验次数
总次数
注: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可进行在线产品取样,具体取样规定参见附录A,但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则以成品质量检验为准。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5.3
摇取绞纱长度应按GB/T4743一2009规定执行,其中线密度变异系数采用程序1,线密度采用程序3。公称线密度的100m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B计算,线密度偏差率将烘干后的绞纱折算至100m质量,并按式(1)计算:
D=m =m×100%
式中:
线密度偏差率,%;
“100m试样实测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100m试样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5.4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按GB/T3916规定执行。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干米棉结(+200%)试验5.5
按GB/T3292.1规定执行。
5.6十万米纱症试验
按FZ/T01050规定执行,十万米纱疵结果用As+B:+Cs+Dz之和表示。5.7Www.bzxZ.net
抢度试验方法
按GB/T2543.2规定执行。
5.8成包净重
按GB/T398—2008中5.9规定执行。5.9试验结果的表示
.(1)
一批纱线的各项试验结果是由该项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项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度,除已规定者外,按表4规定执行4
表4计算值的数值修约位数规定
单纱断裂强度/(cN/tex)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线密度变异系数/%
线密度偏差率/%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千米棉结(+200%)/(个/km)
十万米纱疵/(个/105m)
百米质量(每批平均)/(g/100m)抢系数
平均线密度/tex
折算质量用回潮率/%
检验规则
按FZ/T10007规定执行。
7标志、包装
按FZ/T10008规定执行。
8其他
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FZ/T71005—2014
保留小数位数
FZ/T71005—2014
A.1在线产品取样周期及卷装形式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在线产品取样及计算
A.1.1一般两天取样试验一次,但周期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十万米纱疵试验周期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两周。
A.1.2取样的卷装形式为管纱。
A.2在线产品取样数及试验次数
A.2.1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如生产需要,可以在接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应稳定,并不得故意偏离标准条件,并按FZ/T10013.1进行修正。A.2.2在线产品取样数见表A.1。表A.1在线产品取样数
生产同一品种的开台数
每机台上采取管纱数
总管纱数
注:取样时不得均在车头或车尾取样,不得取同一锭带上的4个管纱。10
16~2930及以上
A.2.3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摇取1缕,总数为3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的产品,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可相应减少拔管数,拔取15个管纱,每管摇取2缕)。
A.2.4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单纱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测试2次,总数为6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者,可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测试4次)。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的取样数,纱线均为20个管纱,每管测5次,总数为100次。A.2.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需在各机台随机抽取10个管纱,试验次数为10次。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针织用棉本色纱百米质量的计算B.1针织用棉本色纱公定回潮率为8.5%。FZ/T71005—2014
B.2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g)按式(B.1)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T
式中:
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纱线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B.3100m纱线的标准干燥质量(g)按式(B.2)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ma=
式中:
-100m纱线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纱线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公定回潮率,%。
(B.1)
...(B.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JB/T7673-2011 真空技术 真空设备型号编制方法
- JB/T6313.3-2011 电工铜编织线 第3部分:直纹编织线
- TB/T3523.3-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 第3部分:温升、电气保护及辅助机组试验
- QX/T409-2017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番茄
- YS/T1168-2016 饰品用锗合金
- YS/T3044-2022 铜冶炼侧吹炉协同处置氰渣技术规范
- QX/T365-2016 气象卫星接收时间表格式
- YS/T891-2013 高纯钛化学分析方法 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辉光放电质谱法
- YS/T940-2013 柠檬酸金钾
- YS/T515-2012 钨丝下垂试验方法
- DGJ08-2077-2010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范
- FZ/T01159-2022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蚕丝与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NB/T33006-2013 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 JB/T9097-2011 加压叶滤机
- GJ16-1973 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行业新闻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51417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