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FZ/T 10025-2022本色布技术要求规范
标准号:
FZ/T 10025-2022
标准名称:
本色布技术要求规范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
Technical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grey fabric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22-04-08 -
实施日期:
2022-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
起草人:
左舒文、张宝庆、叶祥微、陈慧、许正付、钱文明、张慧霞、孙红春、黄少平、管明强、杨晓慧、何建源起草单位: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玉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和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归口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10)提出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部门: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10)相关标签:
技术 规范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本色布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规格标识、织物组织、原料含量、技术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以棉、化纤、其他纤维纯纺或混纺的本色纱线为原料,机织制成的本色布。

部分标准内容:
ICS59.080.01
CCSW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0025-—2022
本色布技术要求规范
Technical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grey fabric2022-04-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2-10-01实施
FZ/T10025—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玉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和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左舒文、张宝庆、叶祥微、陈慧、许正付、钱文明、张慧霞、孙红春、黄少平、管明强、杨晓慧、何建源。
1范围
本色布技术要求规范
FZ/T10025—2022
本文件规定了本色布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规格标识、织物组织、原料含量、技术条件。本文件适用于以棉、化纤、其他纤维纯纺或混纺的本色纱线为原料,机织制成的本色布。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46.1
GB/T8170
GB/T8683
GB/T8693
GB/T9994
GB/T11951
GB/T29862
GB/T36973
FZ/T01035
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纺织品机织物一般术语和基本组织的定义纺织品纱线的标示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天然纤维术语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纺织品
机织物描述
纺织品标示线密度的通用制(特克斯制)FZ/T10013.2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布断裂强力
的修正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品分类和规格标识
4.1产品分类
4.1.1本色布按织物原料,可分为纯纺产品、混纺产品和交织产品。4.1.2本色布按织物组织,可分为三原组织织物(平纹、斜纹、缎纹)、其他组织织物。4.2规格标识
本色布的规格标识包括织物名称、原料代号和混纺比、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密度(根/10cm)、幅宽(cm)、织物组织、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g/m2)等项,其描述应符合GB/T36973和本文件中相关规定。
注1:规格标识时,各项内容之间用空格分隔。注2:经纬纱线密度之间、经纬纱密度之间用“”分隔。1
FZ/T10025—2022
示例:府绸JC14×2/T/C65/3521346.0/236.01202/2重平纹148。其表示为一种半线府绸织物,经纱是14tex×2精梳棉线;纬纱是21tex涤棉混纺纱,纤维含量为涤纶65%,棉35%;织物经密是346.0根/10cm,纬密为236.0根/10cm;幅宽为120cm;织物组织为二上二下重平纹;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为148g/m。5织物组织
5.1织物组织表示
按GB/T8683规定,用文字或分式表示。注:当文字或分式不能表述清楚时,可采用其他方法。5.2织物组织类别
5.2.1基本组织: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示例1:一上一下平纹(或1/1平纹)。示例2:二上一下右斜纹(或2/17)。示例3:五枚三飞经面缎纹(或5/3经面缎纹)。5.2.2变化组织:包括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示例1:二上二下经重平(或2/2经重平)。示例2:二上二下加强左斜纹(或2/2加强斜纹)。示例3:八枚五飞纬面加强缎纹(或8/5纬面加强缎纹)。5.2.3联合组织:包括条格组织、绝组织、蜂巢组织、透孔组织、凸条组织、网目组织、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大提花组织等。
示例:方格组织:一上三下右斜纹十三上一下左斜纹(1/37+3/1)。5.2.4复杂组织:包括重组织、双层组织、起绒组织、纱罗组织等。5.2.5在相同织物组织中,可根据布面风格和结构特征进一步细分,本色布常见产品按布面风格和结构特征分类见表1。
表1本色布常见产品布面风格和结构特征结构特征
布面风格
经纬向密度比较接近,布面
高经密、低纬密,布面经纱浮
点呈颗粒状
布面呈斜纹,纹路较细
经、纬纱紧度比较接近,总紧
度小于华达呢,斜纹纹路接近
45°,质地柔软
高经密、低纬密,总紧度大于
华达呢哗叽,小于卡其,质地厚实而不发硬,斜纹纹路接近63°
织物组织
总紧度/%
85以下
90以下
35~6035~60
61~8035~50
经纬向
变化组
织或联
合组织
绒布坏
表1本色布常见产品布面风格和结构特征(续)结构特征
布面风格
高经密、低纬密,总紧度大于
华达呢,布身硬挺厚实,单面
卡其斜纹纹路粗壮而明显
高经密织物,布身厚实或柔软
(羽绸),布面平滑匀整
高纬密织物,布身柔软,光滑
布面呈挺直条纹路,布身爽挺
经纬纱特数差异大,纬纱捻度
少,质地松软
织物组织
经面缎纹
纬面缎纹
纬重平
平纹、
斜纹组织
总紧度/%
85以上
90以上
90以上
97以上(10.0tex×
2及以下为95以上)
80以上
80以上
60以上
FZ/T10025—2022
80~110
65~100
注:表中未包含的变化组织或联合组织、复杂组织品种按相关产品标准或双方协议规定。6
原料含量
化学纤维的名称按GB/T4146.1规定,天然纤维的名称按GB/T11951规定。纤维含量标示应符合GB/T29862规定。6.2
常用原料代号、纺纱工艺过程代号按表2规定。表2常用原料代号、纺纱工艺过程代号类
精梳棉
粘胶纤维
按原料
莫代尔纤维
莱赛尔纤维
竹浆粘胶纤维
Tel或Ly
JC13.0tex
Mod14.8tex
Tel 14.8tex或Ly14.8 tex
Rs14.8tex
经纬向
FZ/T10025—2022
按原料
按纺纱工艺
7技术条件
聚苯硫醚
壳聚糖纤维
烧毛纱线
转杯纺纱
常用原料代号、纺纱工艺过程代号(续)表2
喷气涡流纺纱
赛络纺纱
紧密纺纱
赛络紧密纺纱
公定回潮率
AA或AB
纯纺产品的公定回潮率按照GB/T9994执行。7.1.1
Pu44dtex
PP14.8tex
PPS19.7tex
CTS9.8tex
FL14.8tex
W20tex
G10.0texX2
OE36.0tex
JV19.7tex
AA14.7tex
AAJM9.8tex
7.1.2混纺产品的公定回潮率可按混纺纤维干燥质量百分率计算,见式(1);也可按混纺纤维公定质量百分比例计算,见式(2)。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R:
式中:
A,.A......A.
B.B.....B.
R..R......R.
A,XR+A,×R2++A,×R.
B2×R2
混纺产品的公定回潮率,%;
混纺产品各纤维组分的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例,%;混纺产品各纤维组分的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以百分率表示的各纤维组分的公定回潮率,%。示例:R/C55/45粘棉混纺纱公定回潮率的计算:45×8.5+55×13.0
··..(1)
...(2)
7.2本色布紧度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FZ/T10025—2022
7.2.1本色布的紧度是指织物中纱线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值。比值大说明织物紧密,比值小说明织物较稀疏。紧度分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织物总紧度3种。7.2.2本色布的紧度按式(3)、式(4)、式(5)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选取织物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K值时,经、纬向紧度按GB/T8170修约为整数。E,=E;十E.
E,×Ew
E,=Y×T×P,
E=Y×/T×P
式中:
7.3匹长
本色布总紧度,%;
本色布经向紧度,%;
本色布纬向紧度,%;
纱线的直径系数,参考数值见附录A;经纱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本色布的经纱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本色布的纬纱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纬纱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7.3.1本色布的匹长,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3)
·(4)
(5)
7.3.2本色布匹长有规定匹长和公称匹长之分。规定匹长为叠布后的成包长度,公称匹长为设计的标准长度。
7.3.3规定匹长和公称匹长按式(6)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L=Lg+L,
式中:
7.4幅宽
本色布规定匹长,单位为米(m);本色布公称匹长,单位为米(m);.(6)
本色布加放匹长,单位为米(m)。加放匹长包括加放在折幅和布端,为保证本色布成包后不短于规定匹长的布长。
幅宽为工艺设计的标准幅宽。
7.4.2本色布的幅宽标示时,精确至0.5cm或整数(cm)。7.5经、纬纱线密度
本色布经、纬纱线密度用特克斯(tex)数表示,指1000m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
7.5.2本色布经、纬纱线密度的标示,按FZ/T01035和GB/T8693规定。7.6经、纬纱密度
7.6.1本色布的经、纬纱密度以10cm内经、纬纱根数表示。5
FZ/T10025—2022
7.6.2本色布的经、纬纱密度标示时,精确至0.5根或整数(根)。注:在英制折算公制时,不足0.5根的舍去,超过0.5根不足1根的作0.5根计。7.7筑号
号以10cm内的箱片数表示。号按式(7)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Nk
式中:
x(1-aw)
Nk——号,单位为每10厘米(/10cm);Pi
本色布的经纱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本色布的地组织每穿人经纱根数,单位为根每箱(根/箍);本色布的纬纱织缩率,%。
7.8总经根数
7.8.1本色布的总经根数是指全幅织物中的经纱根数。本色布的总经根数按式(8)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
式中:
本色布的总经根数,单位为根;+mb×
本色布的标准幅宽,单位为厘米(cm);本色布的边纱根数,单位为根;ba
本色布的边组织每筑穿入经纱根数,单位为根每(根/)。7.8.2计算总经根数时,小数不计取整数。如穿穿不尽时,应增加根数至穿尽为止。7.8.3本色布的边纱根数按式(9)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mj=Nk×W×b-10
式中:
布边宽度,单位为厘米(cm)。7.9箍幅
7.9.1本色布的箍幅是指全幅织物中的穿的宽度。7.9.2幅按式(10)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位。m,-mj×(
式中:
-织物的幅,单位为厘米(cm)。7.10经纬纱织缩率
(8)
·(9)
(10)
7.10.1经纱织缩率指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减去所织成的织物长度的差值与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的比值,纬纱织缩率指箍幅减去实测幅宽的差值与幅的比值,经纬纱织缩率以百分数表示。7.10.2经纱织缩率按式(11)、式(12)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二位。a;
.(11)
式中:
经纱织缩率,%;
L,=L。×n+L;
浆纱墨印长度,单位为米(m);
两墨印之间的经纱织成的织物长度(整理后成包前),单位为米(m);测量的每折幅长度,单位为米(m);折幅数;
头尾实测长度,单位为米(m)。纬纱织缩率按式(13)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二位。aw
式中:
本色布的实测幅宽,单位为厘米(cm)。7.11断裂强力
FZ/T10025—2022
(12)
·(13)
7.11.1本色布的断裂强力指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的拉伸试验过程中,试样被拉断记录的最大力,以5cmX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表示。7.11.2本色布的断裂强力设计值按式(14)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M。×P×K×T.
2×100
式中:
本色布断裂强力设计值,单位为牛顿(N);单根纱线一等品断裂强度,单位为厘牛顿每特克斯(cN/tex);本色布的经(纬)纱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本色布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
T:一一经(纬)纱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7.11.3本色布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K值,按照相应本色布产品标准执行。7.12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
本色布的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指本色布经退浆,干燥至恒定质量的单位面积质量。7.12.2
经、纬纱标准干燥质量按式(15)、式(16)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二位。Tx
*(100+W)
式中:
(100+W.)
-100m经纱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100m纬纱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经纱的公定回潮率,%;
纬纱的公定回潮率,%。
(14)
.(15)
·(16)
7.12.3本色布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按式(17)、式(18)、式(19)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G=G,+Gw
(17)
FZ/T10025—2022
式中:
P,×10×m×(1-F,)
(1-a)×(1+S)×100
Pw×10×mw
(1-aw)x100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G,-—单位面积经纱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Gw
8其他
-单位面积纬纱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18)
·(19)
经纱总飞花率,%。粗号纱织物为1.2%;中号平纹纱织物为0.6%,中号斜纹/缎纹纱织物为0.9%;细号纱织物为0.8%;线织物为0.6%;经纱总伸长率,%。结合产品技术参数确定,也可参照上浆单纱32.8tex以上为1.0%,32.8tex及以下~21.1tex为1.1%,21.1tex及以下为1.2%;股线10.0tex×2及以上为0.3%,10.0tex×2以下为0.7%执行。相关技术指标的换算按照附录B。8
附录A
(资料性)
常用纱的体积质量与纱线直径系数常用纱的体积质量与直径系数参考数值表见表A.1。表A.1
涤纶纱
粘纤纱
腈纶纱
T65/C35纱
T50/C50纱
T42/C58纱
粘50/棉50纱
维50/棉50纱
涤65/粘35中长混纺纱
涤65/睛35中长混纺纱
常用纱的体积质量与直径系数参考数值表纱的体积质量/(g/cm2)
注:纱线的体积质量随着纱线的纤维材料、截面形态、纱线捻系数、纺纱方法等不同而变化。A.2
纱线的直径系数按式(A.1)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四位。Y=0.03568×
式中:
纱线的填充系数,单纱=1,股线=0.55~0.75(通常取值0.65);β—纱的体积质量,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参考数值见表A.1。FZ/T10025—2022
纱的直径系数
.(A.1)
A.3纱线直径与纱线线密度之间的换算按式(A.2)、式(A.3)、式(A.4)、式(A.5)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五位。
式中:
纱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1.128
.(A.2)
.(A.3)
(A.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CCSW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0025-—2022
本色布技术要求规范
Technical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grey fabric2022-04-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2-10-01实施
FZ/T10025—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淄博银仕来纺织有限公司、浙江玉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和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左舒文、张宝庆、叶祥微、陈慧、许正付、钱文明、张慧霞、孙红春、黄少平、管明强、杨晓慧、何建源。
1范围
本色布技术要求规范
FZ/T10025—2022
本文件规定了本色布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规格标识、织物组织、原料含量、技术条件。本文件适用于以棉、化纤、其他纤维纯纺或混纺的本色纱线为原料,机织制成的本色布。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46.1
GB/T8170
GB/T8683
GB/T8693
GB/T9994
GB/T11951
GB/T29862
GB/T36973
FZ/T01035
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纺织品机织物一般术语和基本组织的定义纺织品纱线的标示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天然纤维术语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纺织品
机织物描述
纺织品标示线密度的通用制(特克斯制)FZ/T10013.2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布断裂强力
的修正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品分类和规格标识
4.1产品分类
4.1.1本色布按织物原料,可分为纯纺产品、混纺产品和交织产品。4.1.2本色布按织物组织,可分为三原组织织物(平纹、斜纹、缎纹)、其他组织织物。4.2规格标识
本色布的规格标识包括织物名称、原料代号和混纺比、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密度(根/10cm)、幅宽(cm)、织物组织、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g/m2)等项,其描述应符合GB/T36973和本文件中相关规定。
注1:规格标识时,各项内容之间用空格分隔。注2:经纬纱线密度之间、经纬纱密度之间用“”分隔。1
FZ/T10025—2022
示例:府绸JC14×2/T/C65/3521346.0/236.01202/2重平纹148。其表示为一种半线府绸织物,经纱是14tex×2精梳棉线;纬纱是21tex涤棉混纺纱,纤维含量为涤纶65%,棉35%;织物经密是346.0根/10cm,纬密为236.0根/10cm;幅宽为120cm;织物组织为二上二下重平纹;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为148g/m。5织物组织
5.1织物组织表示
按GB/T8683规定,用文字或分式表示。注:当文字或分式不能表述清楚时,可采用其他方法。5.2织物组织类别
5.2.1基本组织:包括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示例1:一上一下平纹(或1/1平纹)。示例2:二上一下右斜纹(或2/17)。示例3:五枚三飞经面缎纹(或5/3经面缎纹)。5.2.2变化组织:包括平纹变化组织、斜纹变化组织、缎纹变化组织。示例1:二上二下经重平(或2/2经重平)。示例2:二上二下加强左斜纹(或2/2加强斜纹)。示例3:八枚五飞纬面加强缎纹(或8/5纬面加强缎纹)。5.2.3联合组织:包括条格组织、绝组织、蜂巢组织、透孔组织、凸条组织、网目组织、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大提花组织等。
示例:方格组织:一上三下右斜纹十三上一下左斜纹(1/37+3/1)。5.2.4复杂组织:包括重组织、双层组织、起绒组织、纱罗组织等。5.2.5在相同织物组织中,可根据布面风格和结构特征进一步细分,本色布常见产品按布面风格和结构特征分类见表1。
表1本色布常见产品布面风格和结构特征结构特征
布面风格
经纬向密度比较接近,布面
高经密、低纬密,布面经纱浮
点呈颗粒状
布面呈斜纹,纹路较细
经、纬纱紧度比较接近,总紧
度小于华达呢,斜纹纹路接近
45°,质地柔软
高经密、低纬密,总紧度大于
华达呢哗叽,小于卡其,质地厚实而不发硬,斜纹纹路接近63°
织物组织
总紧度/%
85以下
90以下
35~6035~60
61~8035~50
经纬向
变化组
织或联
合组织
绒布坏
表1本色布常见产品布面风格和结构特征(续)结构特征
布面风格
高经密、低纬密,总紧度大于
华达呢,布身硬挺厚实,单面
卡其斜纹纹路粗壮而明显
高经密织物,布身厚实或柔软
(羽绸),布面平滑匀整
高纬密织物,布身柔软,光滑
布面呈挺直条纹路,布身爽挺
经纬纱特数差异大,纬纱捻度
少,质地松软
织物组织
经面缎纹
纬面缎纹
纬重平
平纹、
斜纹组织
总紧度/%
85以上
90以上
90以上
97以上(10.0tex×
2及以下为95以上)
80以上
80以上
60以上
FZ/T10025—2022
80~110
65~100
注:表中未包含的变化组织或联合组织、复杂组织品种按相关产品标准或双方协议规定。6
原料含量
化学纤维的名称按GB/T4146.1规定,天然纤维的名称按GB/T11951规定。纤维含量标示应符合GB/T29862规定。6.2
常用原料代号、纺纱工艺过程代号按表2规定。表2常用原料代号、纺纱工艺过程代号类
精梳棉
粘胶纤维
按原料
莫代尔纤维
莱赛尔纤维
竹浆粘胶纤维
Tel或Ly
JC13.0tex
Mod14.8tex
Tel 14.8tex或Ly14.8 tex
Rs14.8tex
经纬向
FZ/T10025—2022
按原料
按纺纱工艺
7技术条件
聚苯硫醚
壳聚糖纤维
烧毛纱线
转杯纺纱
常用原料代号、纺纱工艺过程代号(续)表2
喷气涡流纺纱
赛络纺纱
紧密纺纱
赛络紧密纺纱
公定回潮率
AA或AB
纯纺产品的公定回潮率按照GB/T9994执行。7.1.1
Pu44dtex
PP14.8tex
PPS19.7tex
CTS9.8tex
FL14.8tex
W20tex
G10.0texX2
OE36.0tex
JV19.7tex
AA14.7tex
AAJM9.8tex
7.1.2混纺产品的公定回潮率可按混纺纤维干燥质量百分率计算,见式(1);也可按混纺纤维公定质量百分比例计算,见式(2)。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R:
式中:
A,.A......A.
B.B.....B.
R..R......R.
A,XR+A,×R2++A,×R.
B2×R2
混纺产品的公定回潮率,%;
混纺产品各纤维组分的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例,%;混纺产品各纤维组分的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以百分率表示的各纤维组分的公定回潮率,%。示例:R/C55/45粘棉混纺纱公定回潮率的计算:45×8.5+55×13.0
··..(1)
...(2)
7.2本色布紧度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FZ/T10025—2022
7.2.1本色布的紧度是指织物中纱线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值。比值大说明织物紧密,比值小说明织物较稀疏。紧度分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织物总紧度3种。7.2.2本色布的紧度按式(3)、式(4)、式(5)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选取织物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K值时,经、纬向紧度按GB/T8170修约为整数。E,=E;十E.
E,×Ew
E,=Y×T×P,
E=Y×/T×P
式中:
7.3匹长
本色布总紧度,%;
本色布经向紧度,%;
本色布纬向紧度,%;
纱线的直径系数,参考数值见附录A;经纱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本色布的经纱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本色布的纬纱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纬纱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7.3.1本色布的匹长,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3)
·(4)
(5)
7.3.2本色布匹长有规定匹长和公称匹长之分。规定匹长为叠布后的成包长度,公称匹长为设计的标准长度。
7.3.3规定匹长和公称匹长按式(6)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L=Lg+L,
式中:
7.4幅宽
本色布规定匹长,单位为米(m);本色布公称匹长,单位为米(m);.(6)
本色布加放匹长,单位为米(m)。加放匹长包括加放在折幅和布端,为保证本色布成包后不短于规定匹长的布长。
幅宽为工艺设计的标准幅宽。
7.4.2本色布的幅宽标示时,精确至0.5cm或整数(cm)。7.5经、纬纱线密度
本色布经、纬纱线密度用特克斯(tex)数表示,指1000m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
7.5.2本色布经、纬纱线密度的标示,按FZ/T01035和GB/T8693规定。7.6经、纬纱密度
7.6.1本色布的经、纬纱密度以10cm内经、纬纱根数表示。5
FZ/T10025—2022
7.6.2本色布的经、纬纱密度标示时,精确至0.5根或整数(根)。注:在英制折算公制时,不足0.5根的舍去,超过0.5根不足1根的作0.5根计。7.7筑号
号以10cm内的箱片数表示。号按式(7)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Nk
式中:
x(1-aw)
Nk——号,单位为每10厘米(/10cm);Pi
本色布的经纱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本色布的地组织每穿人经纱根数,单位为根每箱(根/箍);本色布的纬纱织缩率,%。
7.8总经根数
7.8.1本色布的总经根数是指全幅织物中的经纱根数。本色布的总经根数按式(8)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
式中:
本色布的总经根数,单位为根;+mb×
本色布的标准幅宽,单位为厘米(cm);本色布的边纱根数,单位为根;ba
本色布的边组织每筑穿入经纱根数,单位为根每(根/)。7.8.2计算总经根数时,小数不计取整数。如穿穿不尽时,应增加根数至穿尽为止。7.8.3本色布的边纱根数按式(9)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mj=Nk×W×b-10
式中:
布边宽度,单位为厘米(cm)。7.9箍幅
7.9.1本色布的箍幅是指全幅织物中的穿的宽度。7.9.2幅按式(10)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位。m,-mj×(
式中:
-织物的幅,单位为厘米(cm)。7.10经纬纱织缩率
(8)
·(9)
(10)
7.10.1经纱织缩率指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减去所织成的织物长度的差值与织造时所用纱线长度的比值,纬纱织缩率指箍幅减去实测幅宽的差值与幅的比值,经纬纱织缩率以百分数表示。7.10.2经纱织缩率按式(11)、式(12)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二位。a;
.(11)
式中:
经纱织缩率,%;
L,=L。×n+L;
浆纱墨印长度,单位为米(m);
两墨印之间的经纱织成的织物长度(整理后成包前),单位为米(m);测量的每折幅长度,单位为米(m);折幅数;
头尾实测长度,单位为米(m)。纬纱织缩率按式(13)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二位。aw
式中:
本色布的实测幅宽,单位为厘米(cm)。7.11断裂强力
FZ/T10025—2022
(12)
·(13)
7.11.1本色布的断裂强力指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的拉伸试验过程中,试样被拉断记录的最大力,以5cmX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表示。7.11.2本色布的断裂强力设计值按式(14)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M。×P×K×T.
2×100
式中:
本色布断裂强力设计值,单位为牛顿(N);单根纱线一等品断裂强度,单位为厘牛顿每特克斯(cN/tex);本色布的经(纬)纱密度,单位为根每10厘米(根/10cm);本色布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
T:一一经(纬)纱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7.11.3本色布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K值,按照相应本色布产品标准执行。7.12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
本色布的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指本色布经退浆,干燥至恒定质量的单位面积质量。7.12.2
经、纬纱标准干燥质量按式(15)、式(16)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二位。Tx
*(100+W)
式中:
(100+W.)
-100m经纱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100m纬纱的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经纱的公定回潮率,%;
纬纱的公定回潮率,%。
(14)
.(15)
·(16)
7.12.3本色布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按式(17)、式(18)、式(19)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G=G,+Gw
(17)
FZ/T10025—2022
式中:
P,×10×m×(1-F,)
(1-a)×(1+S)×100
Pw×10×mw
(1-aw)x100
单位面积无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G,-—单位面积经纱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Gw
8其他
-单位面积纬纱干燥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18)
·(19)
经纱总飞花率,%。粗号纱织物为1.2%;中号平纹纱织物为0.6%,中号斜纹/缎纹纱织物为0.9%;细号纱织物为0.8%;线织物为0.6%;经纱总伸长率,%。结合产品技术参数确定,也可参照上浆单纱32.8tex以上为1.0%,32.8tex及以下~21.1tex为1.1%,21.1tex及以下为1.2%;股线10.0tex×2及以上为0.3%,10.0tex×2以下为0.7%执行。相关技术指标的换算按照附录B。8
附录A
(资料性)
常用纱的体积质量与纱线直径系数常用纱的体积质量与直径系数参考数值表见表A.1。表A.1
涤纶纱
粘纤纱
腈纶纱
T65/C35纱
T50/C50纱
T42/C58纱
粘50/棉50纱
维50/棉50纱
涤65/粘35中长混纺纱
涤65/睛35中长混纺纱
常用纱的体积质量与直径系数参考数值表纱的体积质量/(g/cm2)
注:纱线的体积质量随着纱线的纤维材料、截面形态、纱线捻系数、纺纱方法等不同而变化。A.2
纱线的直径系数按式(A.1)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四位。Y=0.03568×
式中:
纱线的填充系数,单纱=1,股线=0.55~0.75(通常取值0.65);β—纱的体积质量,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参考数值见表A.1。FZ/T10025—2022
纱的直径系数
.(A.1)
A.3纱线直径与纱线线密度之间的换算按式(A.2)、式(A.3)、式(A.4)、式(A.5)计算,按GB/T8170修约至小数点后五位。
式中:
纱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1.128
.(A.2)
.(A.3)
(A.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
- 08D80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 中册(2008年合订本)D800-4~5
- FZ/T10021-2013 色纺纱线检验规则
- QB/T4595.6-2013 合页 第6部分:双袖型合页
- JB/T1308.3-2011 PN2500超高压阀门和管件 第3部分:管子端部
- FZ/T07002-2018 废旧纺织品再加工短纤维
- YB/T096-2015 高碳铬不锈钢丝
- CNAS-CC01:2011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2011版本)
- HG/T4605-2014 透明电磁波屏蔽膜
- CECS227-2007 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教程(附条文说明)
- NB/T33005-2013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FZ/T99020-2018 针织圆纬机数控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 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
- TSGQ7016-2008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 04SG309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楼板与剪力墙构造
- QJLYN0005S-2016 吉林省医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桦树茸复合压片糖果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