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交通行业标准(JT) >>
- JT/T 738-2009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

【JT交通运输标准】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
- JT/T738-2009
- 现行
标准号:
JT/T 738-2009
标准名称:
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46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738-2009 Static loading test of foundation pile-Self-balanced method.
1范围
JT/T 738规定了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要求、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等。
JT/T 738适用于软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层以及特殊性岩土中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管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其他深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等)的承载力测试可参照执行。
2术语、定义和符号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1基桩foundation 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2自平衡法self-balanced method
基桩静载试验的一种方法。将荷载箱置于桩身平衡点处,通过试验数据绘制上、下段桩的荷载-位移曲线,从而得到试桩的极限承载力。
2.1.3平衡点balanced point position
基桩桩身某一位置,其上段桩桩身自重及桩侧极限摩阻力之和与下段桩桩侧极限摩阻力及极限桩端阻力之和基本相等。
2.1.4荷载箱load cell
自平衡法试验中特制的加载装置,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
2.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P--单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
[P]一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
Pa-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位为千牛(kN);
Q-上段桩的极限加载值,单位为千牛(kN);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738—2009
基桩静载试验
自平衡法
Static loading test of foundation pile-Self-balanced method9-01-24发布
2009-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术语、定义和符号
试验原理
试验要求
试验方法
数据处理
检测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检测机构、人员及检测程序和要求等效转换方法
TIKAONTKACA=
JT/T738—2009
JT/T738—2009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东大自平衡桩基检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安起草人:龚维明、薛国亚、戴国亮、童小东、穆保岗。引言
JT/T738—2009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如下事实,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以使用涉及5.1.1中有“荷载箱”的相关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于专利的范围,有效性和验证资料不提出任何看法。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保证,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和非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使用授权许可证进行谈判。在这方面,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备案。有关资料可从以下地址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龚维明等
通信地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编:210096
请注意除上述已经识别出的专利外,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TYKAONT KACa-
1范围
基桩静载试验
自平衡法
JT/T738—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基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要求、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软土、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层以及特殊性岩土中的钻孔灌注、人工挖孔桩、管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竖向抗拨静载试验。其他深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等)的承载力测试可参照执行。
2术语、定义和符号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1
基桩foundation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自平衡法self-balancedmethod
基桩静载试验的一种方法。将荷载箱置于杜身平衡点处,通过试验数据绘制上,下段桩的荷载一位移曲线,从而得到试桩的极限承载力。2.1.3
平衡点balancedpointposition
基桩桩身某一位置,其上段梳桩身自重及桩侧极限摩阻力之和与下段桩桩侧极限摩阻力及极限桩端阻力之和基本相等。
荷载箱
loadcell
自平衡法试验中特制的加载装置,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2.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P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P
单桩竖向容许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位为千牛(kN):一上段桩的极限加载值,单位为千牛(KN):下段桩的极限加载值,单位为千牛(kN);荷载箱上部桩的自重,单位为千牛(kN):修正系数;
折减系数:
桩顶位移或荷载箱处向上或向下位移,单位为毫米(mm):桩端土极限承载力,单位为千帕(kPa);桩侧摩阻力,单位为千帕(kPa));Q.桩端的轴力,单位为千牛(kN);L
一上段桩长度,单位为米(m):1
JT/T7382009
桩身弹性模量,单位为千帕(kPa):A,一桩身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u
-桩身周长,单位为米(m))。
3试验原理
自平衡试法是接近于竖向抗压(拔)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把一种特制的加载装置一一荷载箱,顶先放置在桩身指定位置,将荷载箱的高压油管和位移杆引到地面(平台)。由高压油泵在地面(平台)向荷载箱充油加载,荷载箱将力传递到桩身,其上部桩侧极限摩阻力及自重与下部桩侧极限摩阻力及极限桩端阻力相平衡来维持加载,从而获得桩的承载力。其测试原理见图1。数操委集基准梁 位移传感器
加载系统,
位移杆
一护套管
荷载箱
444444A
年专生中
图1基桩白平衡法静载试验示意图4试验要求
4.1试桩数量
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宜少于2根,其他条件下不宜少于3根。4.2试桩位置
试桩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选择在有代表性地质的地方,并尽量靠近钻探孔或静力触深孔,其间距不宜大于5m
4.3试桩加载值
4.3.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桩,应加载至彼坏。最大双向加载值可取按地质报告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2~1.5倍。
4.3.2对工程抽样检测时,最大双向加载值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极限承载力。4.4工程桩试验
若在工程桩上进行试验,试验完后应在荷载箱处进行高压注浆,确保桩基安全。4.5检测机构、人员及检测程序和要求检测机构、人员及检测程序和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5试验方法
5.1仪器设备
5.1.1荷载箱
荷载箱的生产和标定应遵守以下规定:a)组成荷载箱的千斤顶应经法定检测单位标定。荷载箱出厂前应试压,试压值不得小于额定加载值,且应维持2h以上。
b)荷载箱额定加载值对应的油压值不宜大于45MPa,最大单向加载值对应的油压值不宜大于55MPa。
TIKAONT KACA-
c)荷载箱在工厂试压和现场试验应采用同一型号的油压表。d)荷载采用联于荷载箱的油压表测定油压,根据荷载箱率定曲线换算荷载。油压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标定,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e
5.1.2位移传感器
JT/T738—2009
5.1.2.1位移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百分表或电子千分表,分辨率优于或等于0.01mm5.1.2.2每根试桩应布置两组(每组两个,对称布置)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测定荷载箱处的向上、向下位移。桩径较大时应增加传感器数量。5.1.2.3每根试桩顶应布置一组位移传感器,用来测定桩顶位移。5.1.2.4固定和支承位移传感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以防止发生竖向变位。
5.1.2.5位移传感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标定,耳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5.1.3钢筋计
5.1.3.1钢筋计用于测试柱身内力,并由桩身内力推算各土层的抗压或抗拔侧摩阻力。常用的钢筋计有钢弦式和应变式两种。
5.1.3.2钢筋计宜放在两种不同士层的界面处,距桩底、桩顶和荷载箱的距离不宜小于1倍桩径。同断面处可对称设置24个。
5.1.3.3钢弦式钢筋计的直径应与主筋相同,宜焊接在主筋上。5.1.3.4应变式钢筋计(包括其连接电缆)应有可靠的防潮绝缘保护措施。5.1.4数据采集系统bzxZ.net
数据采集系统包含数据采集仪、计算机、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源等。5.2设备安装
5.2.1荷载箱的埋设位置
5.2.1.1极限桩端阻力小于桩侧极限摩阻力时,荷载箱置于平衡点处,使上,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基本相等,以维持加载。
5.2.1.2极限桩端阻力大于桩侧极限摩阻力时,荷载箱置于桩端,根据桩的长径比、地质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a)桩顶提供一定量的配重。
b)用小直径桩模拟,先测出极限桩端承载力,再根据实际尺寸换算总的桩端阻力值。5.2.1.3试桩为抗拔桩时,荷载箱直接置于桩端5.2.1.4有特殊需要时,可采用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以分别测试桩的极限桩端阻力和各段桩的极限侧摩阻力。荷载箱的埋设位置则根据特殊需要确定。5.2.2荷载箱的连接
5.2.2.1荷载箱应平放于桩的中心,其位移方向与桩身轴线夹角不应大于5%5.2.2.2对于灌注桩,荷载箱的上下板分别与上下钢筋笼的钢筋焊接。钢筋笼之间设置喇叭筋,刺叭筋的一端与主筋焊接,一端焊在环形荷载箱板内圆边缘处,其数量和直径同主筋。喇叭筋与荷载箱的夹角应大于60°。
5.2.2.3对于管桩,采用荷载箱与上、下段桩焊接。5.2.3位移杆与护套管
5.2.3.1位移杆担荷载箱处的位移传递到地面(平台),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桩长小于或等于40m,可用直径25rrm~30mm的刚管作为位移杆;桩长大于40m,则宜用位移钢丝代替位移杆。5.2.3.2保扩位移杆的护套管,应与荷载箱顶盖焊接,焊缝应满足强度要求,并确保护套管不渗漏水泥浆。
5.2.3.3在保证位移传递达到足够精度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位移传递系统3
JT/T738—2009
5.2.4基准桩和基准染
5.2.4.1基准桩与试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大于或等于3倍试桩直径或不小于4.0m;基准桩应具有充分的稳定性,打入地面或河(海)床面以下足够的深度,陆上一般不小于1m。5.2.4.2基准桩和基准梁都应有一定的刚度。基准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其跨度的1/40,基准桩的线刚度不应小于基准梁线刚度的3倍。5.2.4.3基准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基准桩上(能沿其轴线方向自由移动)。5.3现场检测
5.3.1加卸载
5.3.1.1加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加载量为预估最大加载量的1/10~1/15。当桩端为巨粒土、粗粒土或坚硬黏质土时,第一级可按两倍分级荷载加载。5.3.1.2车载也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2~3个加载级的荷载值。5.3.1.3加卸载应均匀连续,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5.3.2位移观测和稳定标准
5.3.2.1位移观测
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加(卸)载后第1h内应在第5min、10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位移,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达到相对稳定后方可加(卸)下一级荷载。卸载到零后应至少观测2h,测读时间间隔同加载。
5.3.2.2稳定标准
每级加(卸)载的向上、向下位移量在下列时间内均不大于0.1mm:a)桩端为巨粒上、粗粒十或坚硬黏质十,最后30min。b)
桩端为半坚硬黏质土或细粒土,最后1h。5.3.3终止加载条件及极限加载值5.3.3.1向上,向下两个方向应分别判定和取值,平衡状态下两个方向都应达到终止加载条件再终止加载。
5.3.3.2每个方向的加载终止条件和相应的极限加载值的取值按以下规定:a)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且本级荷载的位移量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的位移量的5倍时,加载即可终止。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加载值。b)总位移量人于或等于40mm,且本级荷载加上24h后未达稳定,加载即可终止。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加载值
c)巨粒土,密实砂类土以及坚硬的黏质土中,总位移量小于40mm,但荷载已大于或等于设计荷载乘以设计规定的安全系数,加载即可终止。取此时的荷载为极限加载值。d)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性试验,一般加载应继续到桩两倍的设计荷载为止如果桩的总位移量不超过40mm,以及最后一级加载引起的位移不超过前一级加载引起的位移的5倍,则该桩可予以检验。
e)极限荷载难以确定时,应绘制苟载一位移曲线(Q-s曲线)、位移一时间曲线(s-t曲线)确定必要时还应绘制s-1g曲线:s-lgQ曲线(单对数法)、s-[1-Q/Qaax】曲线(百分率法)等综合比较,确定比较合理的极限荷载取值。
6数据处理
6.1数据图表
6.1.1原始数据记录表和汇总表
将实测的原始数据编制成表,格式见表1和表2。一般出数据采集软件根据采集的检测数据自动编制
TTYKAONTKACa-
试桩编号
桩端持力层
荷载编号
试验:
荷载值
试桂名称
建设单位
成柱日期
荷载编号
试验:
记录时间
(dhmin)
加载值
6.1.2相关曲线
表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记录表
试桩类型
成桩日期
桩径(mm)
测试口期
各表读数(mm)
资料整理:
表2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结果汇总表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桩径(mm)
测试日期
加载历时(min)
桩长(m)
加载方法
向上位移(mm)
资料整理:
JT/T738-2009
桩长(m)
加载方法
移(mm)
向下位移(um)
上拨桩顶
校核:
避项高程(m)
温度(%)
桩顶位移(mm)
校核:
根据实测的原始数据绘制Q-s、s-1gt-1Q等曲线。一般由数据采集仪器根据采集的检测数据自动绘制。
6.1.3等效转换曲线
将自平衡法测得的上下两段Q-s出线,等效转换为常规方法桩顶加载的一条P-s曲线,转换方法见附录B。
6.1.4桩身轴力图和各岩土层摩阻力图当进行分层摩阻力测试时,还应绘制各级荷载下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及各岩土层相应的侧摩阻力图。6.2承载力确定
6.2.1试桩的极限承载力
根据试桩的加载极限值,可按下式确定试桩的极限承载力a)抗压
b)抗拨
Pu-m-+Qm
式中:P
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Qw
试桩上段桩的加载极限值,单位为千牛(kN):(2)
JT/T738-2009
试下段桩的加载极限值,单位为千牛(kN):Q
W一试桩i荷载箱上部桩自重,单位为千牛(KN),若荷载箱处于透水层,取浮自重;——试桩的修正系数,根据荷载箱上部土的类型确定:黏性土、粉土%=0.8,砂土%=0.7,岩石=1,若上部有不同类型的十层,取加权平均值6.2.2单坚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根据试桩位置、实际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等综合确定。当各试桩条件基本相同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列步骤与方法确定:a)计算试桩极限承载力平均值。1SP
b)计算试桩的极限承载力与平均值之比。a=Pu/p
下标根据Q值由小到大的顺序确定c)计算α的标准差S.。
(a:-1)3/(n-1)
d)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Pu。当S,≤0.15时,Pm=Pm;
当S.>0.15时,Pmk=入Pmo
6.2.3折减系数入
a)试桩数n=2时,入按表3确定。表3
试桩数n=3时,入按表4确定。
试桩数n≥4时,按下式计算:
折减系数(n=2)
折减系数(n=3)
A+AA+A+A+AA'=0
其中:
Ao=含+
A,=0.127-1.127n+
TIKAONTKACa=
A,=0.147x(n-1)
A =-0.042×(n-1)
取m=1,2n,满足式(6)的入值即为所求6.2.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容许值[P] =Puk/2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JT/T738—2009
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检测目的、依据、数量和检测日期。a)
地质条件措述,土的力学指标,试桩平面位置图和相应的地质剖面图或柱状图。试桩的施工记录。
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过程措述原始数据记录表、汇总表和相应的Q-s、s-Igt、s1gQ等曲线:转换为桩顶加载的等效转换数据表和等效转换P-s曲线;若布置桩身应力传感器,还应绘制桩身内力图和各岩上层摩阻力图)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7
JT/T738-2009
A.1检测机构和人员
A.1.1检测机构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检测机构、人员及检测程序和要求检测机构应具有基桩静裁试验的资质,并通过省级及以上计量行改主管部门的计量认证。A.1.2人员
从事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的检测人员,除具有般基桩检测上岗证外,还应经过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的培训,且考核合格。
A.2检测程序和要求
A.2.1检测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a)工程概况,地质条件(各君土层与桩基有关的参数、各试桩位置的地质剖面图或柱状图),试验目的、要求及依据。
1.5倍。
每桩荷载箱的个数(一般一个,有特殊要求时可两个或多个)、位置和最大加载值。试桩的施工要求和需施工单位配合的机械、人工等。安全措施和质保体系。
试验周期和进度。
检测开始时间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或按该强度算得的桩身承载力大于单向最大加载值的检测前土体的休止时间达到:砂土7d,粉土10d,非饱和黏土15d,饱和黏土25d。-TYKAON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JT/T1049.4-2016 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第4部分:跨省数据交换
- JTJ280-2002 港口设备安装工程技术规范
- JT/T703-2007 高速公路紧急电话系统
- JT/T718-2008 钢质活节式灯桩通用技术条件
- JT/T1132.4-2017 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第4部分:数据交换与共享
- JT/T1383-2021 空气潜水系统通用要求和周期性检验
- JT/T1109-2017 旅客联运术语
- JTS165-4-2011 海港集装箱码头设计规范
- JT/T8100.4-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陀螺 罗经
- JT/T787-2010 船舶修造和拆解单位防污染设施设备配备及操作要求
- JTG/TD70-201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 JT/T777-2010 路面制动式摩擦系数自动测试系统
- JT/T779-2010 港口设施保安评估导则
- JT/T8100.6-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电磁计程仪
- JT/T8100.7-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罗兰A接收机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