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交通行业标准(JT) >>
- JT/T 732.2-2008 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2部分:船载终端

【JT交通运输标准】 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2部分:船载终端
- JT/T732.2-2008
- 现行
标准号:
JT/T 732.2-2008
标准名称:
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2部分:船载终端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06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732.2-2008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vessel satellite positioning application system Part 2 : Shipborne terminal.
1范围
JT/T 732.2规定了船舶星定位应用系统船载终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船载終端邇信协议等内容。
JT/T 732.2适用于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具有无线通信能力,实现船舶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功能的船载终端设计、制造、检测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诵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 1电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GB/T 2423. 1-2001 ,IDT IEC 60068-2-1 : 1990)
GB/T 2423.2电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 2-2001 ,IDT IEC 60068-2 2:1974)
GB/T 2423. 4电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力法试验 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 4- 2008 , IEC 60068-2-30 :2005 ,环境试验第2 - 30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 l2h + 12h循环) ,IDT)
GB/T 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5一-1995 , IDT IEC 60068-2-27:1987)
GB/T 2423. 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Fc:振动(正弦) (GB/T 2423.
10- -2008 ,IEC 60068-2-6: 1995 ,IDT)
CB/T 2423.16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 和导则:长霉(CB/T 2423.16-1999 , IDT IEC 60068-2-10: 1988 )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JT/T732.2--2008
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2部分:船载终端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vessel satellite positioning application systemPart2:Shipborneterminal
2008-12-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09-03-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船载终端通信协议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控制参数表
定位信息结构
JT/T732.2—2008
JT/T732.2-2008
JT/T732《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系统平台;
一第2部分:船载终端。
本部分为JT/T732《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的第2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交通部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鲁国钧、曾晖、徐宏宇、严振声、王磊。Ⅱ
1范围
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2部分:船载终端
JT/T732.2—2008
本部分规定了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船载终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船载终端通信协议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具有无线通信能力,实现船舶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功能的船载终端设计、制造、检测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423.1
GB/T2423.2
GB/T2423.4
CB/T2423.5
GB/T2423.10
GB/T2423.16
GB/T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1-2001,IDTIEC60068-2-1:199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CB/T2423.2-2001IDTIEC60068-2-2:197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4—2008,EC60068-2-30:2005,环境试验第2-30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IDT)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5—1995,IDTIEC60068-2-27:198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02008,IEC60068-2-6:1995,IDT)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GB/T2423,16—1999,IDTIEC60068-2-10:1988)电T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423.17—2008IEC60068-2-11:1981,基础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IDT)CB/T2423.101电T.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倾斜和摇摆GB4208
GB/T15527
GB/T17626.2
GB/T17626.3
CB/T 17626.4
GB/T17626.5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IEC60529:2001,IDT)船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通用技术条件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CB/T17626.2--2006,IEC61000-4-22001,1D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06,IEC61000-4-3:2002,IDT)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4一2008,IEC61000-4-4:2004,IDT)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5—2008,IEC61000-4-5:2005,IDT)
JT/T732.2—2008
GB18030
GB/T5080.7
JT/T732.1
IEC61162-1
IEC61162-2
3术语和定义
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1部分:系统平台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一数字接口第1部分:单通话器和多受话器(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Digital inter-faces Part l: Single talker and multiple listeners)海上导航和无线电通信设备及系统一数字接口第2部分:单通话器和多受话器,高速传输(Maritimenavigationandradiocommunicationequipmentand systems-Digital interfaces Part 2:Single talker and multiple listeners,high-speed transmission)JT/T732.1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遇险报警emergencyalarming
船载终端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发出报警信号,监控中心自动获取报警信息的过程。3.2
被动定位passivepositioning
监控中心发送船只查询命令,船载终端收到命令后向监控中心发送船只当前的定位信息。3.3
数据传输模式datatransmissionmodeIPchannel(IPC)
通过GPRS、CDMAIX和3G等基于IP网络传输数据的方式。3.4
短信传输模式SMchannel(SMC)通过短信息发送数据的方式。
数据短信模式IPCSMCmode
以IPC方式为主,SMC方式为辅的工作模式。3.6
航行模式navigating_mode
船舶按照设定的默认时间间隔向监控中心发送位置信息,用户也可自行设定时间间隔。3.7
存储模式save_mode
船舶进入通信育区时就进入此模式,船载终端将位置数据采集后存放在存储器中,当船舶重新进入通信网络服务区域后,船载终端自动向监控中心发回存储数据。3.8
船舶终端无线通信协议 miversal shipborneterminaldevice wireless peerto peer protocol(UTPP)应用于本系统,参照TCP/IP等协议编制的船舶终端无线通信协议。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基本部分
船载终端(VT)由卫星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主控模块、操作和显示模块和计算机接口组成:2
JT/T732.2—2008
a)卫星定位模块:VT中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模块给出定位信息,包括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和时间信息。该模块包括卫星定位接收机和内部接口及协议。b)无线通信模块:VT中实现VT与监控中心之间数据通信的功能模块。该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收发器、通信网接口和协议、内部接口和协议。c)主控模块:VT中完成VT各功能控制的中央处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应用程序。bZxz.net
d)操作和显示模块:VT中可提供显示模块、键盘控制模块等,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及语音等向船舶操纵人员提供信息,通过键盘、触摸开关和语音等向VT发布指令。e)计算机接口:用于向其他的船用设备提供位置信息,可以是RS232接口、LSB接口等。4.1.2扩展部分
扩展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白行定义。4.1.3文件要求
VT应向使用者提供以下文件:
a)技术说明书:描述VT组成、工作原理、功能说明、性能指标、接口定义:b)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描述VT安装步骤及检测,说明VT使用方法和限制,VT保护和常见问题处理;
c)设备清单:包括主机、部件及配套件名称、型号及数量;d)出厂合格证。
4.2功能要求
4.2.1位置信息报告
VT应具有接收和确认一个或多个监控中心的监控和定位请求,并按规程采集位置信息和进行位置信息报告(包括移动通信中断时)的功能。VT应支持系统的实时监控、条件定位、多个监控中心监控和盲区补传等功能。
为了有效地反映船舶的当前位置信息,当船舶的航行速度不同时,定位信息的上传速率与传输方式也不同,见表1。
表1定位信息上传时间间隔与航速对应表船舶航行速度?
两次定位信息上传的时间间隔
(min)
传输方式
当船舶处于IPC通信盲区时,VT与监控中心的通信应自动切换到SMC通信方式。4.2.2参数配置和修改
VT应具有参数修改的功能,支持本地和远程两种修改方式。4.2.3遇险报警
VT应具有自动和人工按规程向监控中心进行报警的功能。VT应支持系统的报警处理、报警测试等功能。
紧急报警时,VT始终以不大于30s的间隔向监控中心发送位置数据和报警状态。紧急报警键采用红色加盖按钮,其他操作按键设置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并在对应的位置标出各按键名称。通过面板按键修改VT特征参数时需要密码鉴权。3
JT/T732.2—2008
4.2.4自检
VT应具备自检功能,主要是定位功能和通信功能的自检和显示。4.2.5语音通信
VT可提供与监控中心和其他VT的语音通信功能,并可以对语音通话进行限制:a)允许或禁止接听;
b)允许或禁止拨打;
c)允许或禁止至少10个固定号码。4.2.6告警
船舶发生以下状况时向监控中心发送告警:设备故障,如卫星定位大线未接或被剪断、卫星定位模块故障、VT断电等;a)
b)用户和VT厂家共同商定的其他告警项目。4.2.7定制信息上传和下发指令显示预先在VT上设置菜单内容,通过选择菜单项,把菜单的内容发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下发的指令也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如发送或接收成功,扬声器会发出提示音。4.2.8计算机接口
至少预留一个RS232或USB计算机接口,用于向其他船用设备提供位置信息。4.2.9自定义功能
其他未规定的功能可按需自行增加,但不应与本规范中其他条款相抵触。4.3性能要求
4.3.1定位性能及接口
4.3.1.1卫星定位
VT的卫星定位功能应通过卫星定位模块提供,本标准不限制为提高定位信息可靠性和提高定位精度而采用的组合定位和差分定位等技术。卫星定位模块的性能要求符合所用定位模块的技术要求,如果是CPS定位模块,应符合CB/T15527的规定。
4.3.1.2接口
外部接口、数据格式、速率、接口协议应符合IEC61162-1和IEC61162-2。4.3.2通信性能及接口
4.3.2.1无线通信
VT应具有无线通信功能,能够与监控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传输。无线通信应具有系统设计要求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系统的有效服务区域应在公众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之内,若出现育区,应具备盲区补传的功能。
4.3.2.2接口
VT的通信模块接口应与VT微处理器的接口兼容。4.3.3规程处理
VT应按船载终端通信协议(UTPP)要求与监控中心进行通信,实现协议处理,完成控制和应答规程,执行监控中心的控制要求和报告船舶信息。4.3.4信息安全
VT应提供用广认证、数据加密的用户安全功能。4.4电气要求
4.4.1电压适应性
VT应能在表2规定的电压偏离额定值的波动情况下(在设备的输人端测量)可靠工作。4
电源来源
由蓄电池供电
交流经整流器供电
表2船载终端电源适应性要求
电源参数
电压周期性波动
纹波电压
JT/T732.2—2008
电压波动(%)
+30~-20
注:纹波电压—
以百分数表示的纹波电压幅值对设备直流额定工作电压之比:(Umx-Umn)/U(%)4.4.2功耗限制
VT应在产品技术说明书中明确给出最大电流、工作电流和静态电流。4.4.3安全保护
安全保护要求如下:
a)过压保护:VT应能在表2规定的电压偏离额定值的波动情况下正常工作。当电压高于波动范围时应能自动断电以保护VT设备,保证不损坏VT设备。b)极性保护:VT应能在表2规定的电压偏离额定值的波动情况下极性反接时断电以保护VT设备,或者反接时也能正常工作,保证不损坏VT设备。c)VT的电源连接器要有明显的接线标记。4.5环境适应性要求
VT环境适应性应能满足环境试验要求的条件,经过环境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4.6电磁兼容要求
4.6.1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GB/T17626.2等级3所规定的要求。接触放电试验电压为6kV,空气放电试验电压为8kV,应能正常工作。
4.6.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按GB/T17626.3等级3所规定的要求。在80~1000MHz频率范围内,试验场强为10V/m,应能正常工作
4.6.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按GB/T17626.4等级1所规定的要求。在电源、接地保护端口,电压峰值为0.5kV,重复频率为5kHz。在I/O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电压峰值为0.25kV,重复频率为5kHz,应能正常工作。4.6.4浪涌(冲击)抗扰度
按GB/T17626.5等级1所规定的要求。在电源、I/O信号端口,开路试验电压0.5kV,应能正常工作。
4.7可靠性要求
VT连续工作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6000h。4.8外观要求
VT机壳表面涂覆应无气泡、腐蚀、毛刺、划痕、沙孔和漆层脱落。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验应在以下止常的大气条件下进行:a)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JT/T732.2—2008
c)大气压力:86~106kPa。
5.2试验系统
VT试验应在监控中心、无线通信、卫星定位等系统完好的情况下测试。除另有规定外,利用现时的卫星信号和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测试。试验期间施加于系统的电源电压应在额定电压的±5%范围内。5.3试验设备
所有测试设备应有足够的分辨率、准确度和稳定度,其性能应满足被测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其精度应优于被测指标精度个数量级或三分之一。所有测试设备应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5.4一般要求试验
对VT内部、外部和文件进行实物目测、图文核对和操作演示。5.5功能要求试验
通过监控中心的操作,记录过程和结果,对VT功能进行验证。5.5.1位置信息报告
VT应能在漫游条件下接收和确认不同监控中心的监控和定位请求,并按规程进行位置信息报告(包括公众无线通信中断时):VT应支持系统的实时监控、条件定位、多个监控中心进行监控和盲区补传等功能,并按表3的要求操作。表3位置信息报告功能检测
操作项目
位置信
息报告
定时报告
被动定位
5.5.2配置参数修改检验
观测结果
是否按规定时间报告位置信
息直至监控时间到
是否马上上传定位信息
观测要求
各操作项目实施三次不同参数的操作,观测结果应满足4.2.1的要求
VT应能接受监控中心的参数配置和修改请求,并按规程保存参数和向监控中心报告参数修改成功的功能。按照表4要求操作。
表4船载终端参数配置检测
操作项目
监控中心号码
本机号码
服务IP
UDP服务端口
TCP服务端口
紧急报警电话
监听号码
最高限速
APN设置
终端参数设置
服务电话
允许通话号码集
观测结果
在监控中心确认是否操作成功
观测要求
实施三次操作,查看是否设置成功并记录结果,要求=次都成功。满足4.2.2的要求
5.5.3自动(人工)报警
按表5的要求操作。
操作项目
触发报警类型
对某个日标的报警进
行解除
性能要求试验
表5自动(人T)报警功能检测
观测结果
是否按规定的报警类型发送
报警信息
目标是否还有报警显示
JT/T732.2-2008
观测要求
各操作项目实施三次操作,确定报警类型和报警终端的位置,记录报警时刻。结果应满足4.2.3的要求
检查技术说明书,VT的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指标满足4.3的要求。5.7电源试验
5.7.1初始条件
将VT置于试验室环境,确保与监控中心之间通信正常,VT功能和性能满足要求。5.7.2电源适应性试验
按表2中适用的规定,在每种波动情况下,各运行15min,VT应能正常工作。5.7.3功耗限制测试
使VT分别工作在满负载、正常负载及无操作状态下,记录各状态下的工作电流,应满足技术说明书给出的各种电流限制。
5.7.4安全保护试验
安全保护试验有以下两种方法:a)向VT分别输人其额定电压但极性相反,各持续1min,结果满足4.4.3的要求;b)用目测法检查VT连接器上的标记和防差错装置。5.8环境适应性
5.8.1总体要求
在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时,除另有规定外,VT不应加任何防护包装。在试验中改变温度时,升温或降温速率不超过1℃/min。除非另有规定,试验顺序按表6规定进行。试验后VT应正常工作,满足功能和性能的要求。
表6船载终端试验顺序
试验顺序
5.8.2温度试验
5.8.2.1低温试验
试验项目
温度试验
冲击试验(磁撞)
振动试验
交变湿热试验
外壳防护试验
试验等级:-25℃±3℃,时间为16he试验顺序
试验项目
盐雾试验
倾斜与摇摆
防莓变
电磁兼容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2423.1规定的Ad方法进行,在VT内部温度达到规定值时通电测试,VT应能7
JT/T732.2—2008
正常工作,试验结束时关断电源,在温度恢复到常温后VT应能正常工作。5.8.2.2高温试验
试验等级:+70℃±2℃,时间为16h。试验方法:按GB/T2423.2规定的Bd方法进行,在VT内部温度达到规定值时通电测试,VT应能正常工作,试验结束时关断电源,在温度恢复到常温后VT应能正常工作。5.8.3冲击试验
试验等级和方法按GB/T2423.5的规定进行,在X、Y、Z三个方向施加50m/s2、持续时间30ms速度变化量1m/s的半正弦脉冲的冲击,连续施加三次,共18次,试验后正常条件下VT应能正常工作。
5.8.4振动试验
试验等级和方法按GB/T2423.10的规定进行,在X、Y、Z三个方向的振动频率范围2.0~13.2Hz、振幅±1mm;13.2~100Hz、加速度±0.7g,持续时间10min±0.5min,试验后正常条件下VT应能正常工作。
5.8.5湿热试验
试验等级及试验方法按GB/T2423.4的规定进行,在温度55℃±2℃、相对湿度90%~95%的湿热条件下持续2h,通电工作2h关断电源,试验后正常条件下VT应能正常工作。5.8.6外壳防护试验
按GB4208的规定进行,VT外壳防护达到相应防护等级的要求。5.8.7盐雾试验
试验等级及试验方法按GB/T2423.17的规定进行,在浓度为5%±0.1%的盐溶液连续雾化16h,试验后正常条件下VT应能正常工作。5.8.8倾斜与摇摆试验
按GB/T2423.101的规定进行,倾斜22°30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各15min,横摇±22°3030min,周期5s或10s两种,试验后正常条件下VT应能正常工作。5.8.9防霉变
按GB/T2423.16规定的试验方法2进行,试验后肉眼看不到长霉。5.8.10电磁兼容试验
将VT置了试验室环境,确保与监控中心之间通信正常,VT满足技术要求。依据4.6进行电磁试验。
5.9可靠性试验
按照CB/T5080.7规定的序贯试验方案编号4.1进行试验,可靠性特征为平均无故障时间,试验中规定可接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3000h。5.10外观试验
在试验室借助放大镜通过目测检测VT机壳,结果应符合4.8的要求。6检验规则
6.1总体要求
所有VT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标记。6.2检验分类
VT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和质量一致性检验。6.3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产品的外形、安装尺寸、标志和电气性能参数。应按照技术要求列表检验参数。8
6.4型式检验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易地生产的生产定型鉴定:b)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鉴定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d)产品停产-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鉴定检验的要求时。JT/T732.2—2008
做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抽取,数量不少于四套。此外,还应提供一套用于检验的监控中心系统,以便完成功能测试。样品的型式检验应全部符合第4章的要求。6.5质量一致性检验
做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抽取,数量不少于四套。此外,还应提供一套用于检验的监控中心系统,以便完成功能测试。在检验中,按照4.2的功能要求进行功能测试,如果某项不合格,应加倍抽样。再检验应全部合格,则该检验通过。若加倍抽样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须全部返修再做出厂检验。7船载终端通信协议
7.1协议描述
VT与监控中心通信,链路层采用点对点通信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PPP)进行信息交互。VT以一定时间间隔向监控中心上传定位等信息,监控中心在收到此信息后白动下传一条确认信息,VT报警后始终以小于或等于30s的时间间隔向监控中心上传定位信息。7.2底层通信承载
本协议以TCP/IP和UDP/IP作为底层通信承载,VT可以用TCP/IP和UDP/IP方式与系统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及链路保持。当TCP/IP连接发生中断时,VT应白动重新建立连接。在无法使用TCP/IP和UDP/IP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采用短信作为补偿传输通道,详见4.2.1。7.3协议栈
协议栈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TCP/UDP
底层承载
TCP/UDP
底层承载
图1UTPP协议栈(TCP/IP和UDP/IP承载)7.4协议说明
7.4.1协议结构
协议结构见表7。
SMS通信协议
底层承载
SMS通信协议
底层承载
图2UTPP协议栈(短信息底层承载)表7协议结构表
参数名
保留字
本机代码
OSTRING
命令字
STRING
校验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JT/T8100.1-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总则
- JT/T8100.5-92 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卫星导航接收机(子午仪系统)
- JTS115-2014 水运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规定
- JT/T776.3-2010 公路工程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第3部分: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
- JT/T787-2010 船舶修造和拆解单位防污染设施设备配备及操作要求
- JT/T1109-2017 旅客联运术语
- JT/T1132.4-2017 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第4部分:数据交换与共享
- JTS141-2011 水运工程设计通则
- JT/T1376-2021 港口煤炭粉尘浓度控制指标和测试方法
- JT/T632-2005 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
- JTGM20-2011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 JT/GQB007-93 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工形组合梁斜桥
- JTG/TD70-201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 JTJ280-2002 港口设备安装工程技术规范
- JT/T779-2010 港口设施保安评估导则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