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4-23 15:35:09
  • JT/T1343-202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1343-2020

  • 标准名称:

    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67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1343-202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ual-source electric city bus.
1范围
JT/T 1343规定了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JT/T 1343适用于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12534汽 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2544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 13094- 2017 客 车结构安全要求
GB/T 18384.1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第 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 REESS)
GB/T 18384.3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 3部分:人员触电保护
GB/T 18385电动汽车动力性能 试验 方法
GB/T 18386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GB/T 18387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8388电动汽车定 型试验规程
GB/T 18488( 所有部分)电 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GB/T 19596电动汽车术语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43.080.20
50968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343-2020
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ual-source electric city busJT
2020-10-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rrKaeerKAca-
2021-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标志、运输及储存
rKaeerKAca-
JT/T1343—2020
本标准按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JT/T1343—2020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客车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2)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志东、刘继红、魏长河、周恩飞、李海龙、张文辉、漆国平、于雅丽、李红、李鹏、杨泗鹏、房永强、张涛、熊孝新、王钱超、王勇涛。JT
rrKaeerKca-
1范围
双源电动城市客车技术规范
JT/T1343—2020
本标准规定了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运输和储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双源电动城市客车的生产、检验和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免费标准bzxz.net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12544
GB13094—2017
GB/T 18384.1
GB/T18384.3
GB/T18385
GB/T18386
GB/T18387
GB/T18388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保护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18488(所有部分)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GB/T19596
GB/T 19836
GB/T19666
GB/T24347
GB/T25982
电动汽车术语
电动汽车仪表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31467.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GB/T 3148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与试验方法GB/T32960(所有部分)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628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QC/T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1037道路车辆用高压电缆
3术语和定义
GB/T19596,CB/T18384.1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9596,GB/T18384.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1
rrKaeerKca-
JT/T1343—2020
双源电动城市客车dual-sourceelectriccitybus具备利用外部接触线网获取能量源,同时具备车载可充电储能装置作为驱动能量源的电驱动城市客车。3.2
linevoltage
接触线网电压
外部电源提供给客车的直流电压。3.3
B级电压电路voltage classBelectric circuits最大工作电压大于30Va.c.(rms)且小于或等于1000Va.c.(rms),或大于60V直流(d.c.),且小于或等于1500V直流(d.c.)的电力组件或电路[GB/T18384.1—2015定义3.4]
basicinsulation
基本绝缘
带电部件上对防触电(在没有故障状态下)起基本保护作用的绝缘。注:基本绝缘不必包括功能性绝缘。[GB/T19596—2017定义3.1.3.2.5]3.5
附加绝缘
supplementary insulation
为了在基本绝缘故障情况下防止触电而在基本绝缘之外使用的独立绝缘[CB/T19596—2017定义3.1.3.2.6]3.6
双重绝缘
doubleinsulation
司时具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CB/T19596-2017定义3.1.3.2.7]3.7
加强绝缘
reinforced insulation
为防止直接接触所提供的相当于双重绝缘防护等级的带电部分上的绝缘结构。注:绝缘结构”一词并不意味着绝缘是同类材料,它可以由几种不同于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那样,能够单独测试的绝缘层组成。
[GB/T19596-—2017定义3.1.3.2.8]3.8
总绝缘thetotalinsulation
由多级绝缘叠加后的绝缘总和。3.9
集中婴系在静正和荐凝进智甲获授触线网电能的系统,由([可」下Ecurrent collection system
集电器系统
、旋转开降机构、集电杆、
集电头、卷绳器、集电杆挂钩、控制机构等部件组成。3.9.1
集电头trolleyhead
集电器的终端支撑滑块机构。
旋转升降机构rotaryliftingmechanism集电杆底部装置,是集电器系统的旋转中心,可允许车辆相对直流接触线网侧位移和集电杆升降。2
rKaeerKca-
集电器安装架underbase
固定在车顶上,用于固定旋转器的部件。3.10
号isolatedDC/DCconverter
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
具有附加绝缘结构、隔离作用及可控的电源变换器。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JT/T1343—2020
4.1.1双源电动城市客车(以下简称客车)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1.2
客车零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经整车厂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检验规程及检验文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装配。
4.1.3客车仪表应符合GB/T19836的规定。4.1.4
客车应安装能实现和监控平台数据通信、性能符合CB/T32960规定的车载终端。客车外部和内部不应有任何使人致伤的尖锐凸起物客车应能在如下额定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温度范围:-40℃~60℃;
相对湿度:温度25℃时,相对湿度98%;大气压力范围:86.6kPa~106.6kPa;高度范围:从海平面至最大海拔1100m。d)
客车行驶到线网定点捕捉器下,当集电杆集电装置与接触线网接触时,客车应能在网运行并获取电驱动的能量、补充储能装置能量;当通过线网分线器、交叉器、并线器等绝缘段机构时,客车应能通过线网正常运行。脱网时操作集电器控制机构,应能收回集电杆机构,并能使用可充电储能系统正常运行。
4.2性能要求
4.2.1动力性能
客车动力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双源电动城市客车动力性能
加速性能(0km/h~40km/h)的加速时间(s)最高设计车速(km/h)
在网模式
脱网模式
最大爬坡度(在网和脱网模式)(%)4.2.2续驶里程
客车在脱网模式下,按GB/T18386规定的40km/h等速工况,续驶里程应不低于50km。4.2.3车内噪声
客车车内噪声应符合GB/T25982的规定。3
rKaeerKAca-
JT/T1343—2020
4.2.4电磁兼容性能
客车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GB/T18387的规定。4.3整车安全
绝缘安全
的规定。
客车B级电压电路绝缘电阻应符合GB/T18384.3的规定客车所有传动机构及电气设备已经连接(不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电路的总绝缘应符合表2表2电路的总绝缘要求
车架与B级电压电路及没有采用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电气隔离的三相电路之间
A级电压电路正极与B级电压电路及没有采用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电气隔离的三相电路之间车架与采用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进行电气隔离的三相电路之间
隔离可能被破坏或者干扰的A级电压电器设备,连接所有剩余的A级电压电路,车体与A级电压电路正极之间注1:“—\表示对该项不要求。注2:RH为周围空气相对湿度。
环境条件
RH≥90%
RH<90%
RH≥90%
RH<90%
电路总绝缘电阻
4.3.1.3具有附加绝缘与加强绝缘的B级电压电气设备,其裸露的导电金属部位距金属车架之间,爬电距离不应小于20mm,电气间隙不应小于8mm。4.3.1.4客车B级电压电路应配备绝缘监测装置,绝缘监测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该装置能持续检测车辆的绝缘电阻值。a)
当绝缘电阻值小于以下值时,通过声或光信号提醒驾驶员:1)在最大工作电压下,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输出端直流电路绝缘电阻值大于100Q2/V,交流电路绝缘电阻值大于500Q/V;2)对于没有采用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的直流电路绝缘电阻值大于1700Q2/V(线网额定电压600V)。
在故障未排除前,如果系统设计允许驾驶员强制通电,号提示。
当车辆行驶时绝缘电阻值降低到制造厂规定的危险状态d)
模式时应能将电路断开。
强制提作时给剂
史员一个明显的信
驱动系统电源切断
4.3.1.5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输出端后的B级电压电路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包括外露可导电的遮拦和外壳,应按照GB/T18384.3的要求连接到电平台以保持电位均衡。4.3.2车身安全防护
车门扶手、人站立在地面上能触及的车门周边扶手、车门口一级踏步表面以及为行动不方便rrKaeerKAca-
JT/T13432020
乘客应用的伸缩踏板或折叠踏板表面应与车体金属结构绝缘,当采用绝缘包覆层进行包覆时应保证耐用性,在4.1.6规定的额定环境条件下,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6M0。4.3.2.2在4.1.6规定的额定环境条件下,当一辆干爽清洁的客车从集电器连接到输电线电源正极和负极时,从车体到地面的漏电电流应不大于0.2mA。4.3.2.3每扇车门应设有与车体导电良好的接地链,当车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接地链应可靠接触地面。
4.3.2.4当客车线网B级电压电源接人端配有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时,4.3.2.1不适用4.3.3耐电压
客车以下部位按5.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采用AC电压的耐电压测试不应发生绝缘的击穿和表面闪络现象;采用DC电压的耐电压测试,漏电电流不大于2mA。a)电气设备的基本绝缘(设备的导电部位与其金属壳体或框架之间);b)电气设备的附加绝缘(设备金属壳体或框架与车身金属之间);c)电气设备的双重绝缘和附加绝缘(设备导电部位与车身金属之间)。4.3.4其他安全
4.3.4.1客车从驱动系统电源切断状态到“可行驶模式”电源接通程序,应至少经过驾驶员两次有意识的不同连续动作,且驱动系统自动或手动关闭后,应只能通过上述程序重新进入“可行驶模式”。从“可行驶模式”到驱动系统电源切断状态应仅需要一个动作。4.3.4.2客车的客舱内不应有任何可以由乘客及车组人员直接触碰的B级电压设备。4.4B级电压电路
4.4.1基本要求
4.4.1.1B级电压电路部件应满足绝缘、耐压、电磁兼容应满足设计要求4.4.1.2B级电压电路部件应具有过流、短路、过压、欠压和高温、低温等保护功能4.4.1.3B级电压电路应有相应的避雷设施。4.4.1.4B级电压电路部件应粘贴有醒目的永久保持的警告标志,警告标志应符合GB/T18384.3中标记的规定
B级电压电路部件应在表3规定的接触线网电压范围内可靠运行。表3接触线网电压范围
线网额定电压(V)
隔离前
隔离后
6当接触线网设置有分线器时,应具备分线功能。4.4.1.6
工作电压范围[V(d.e.)]
400720
40-750
4.4.1.7当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具备多条负载输出电路时,应单独在每条负载输出电路中设置过载保护装置
4.4.1.8B级电压电器部件应具有一定的外壳防护能力,当最低点距离地面距离小于500mm时,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中规定的IP674.4.1.9B级电压系统控制器(包含电机控制器、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按5.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5
rrKaeeiKca-
JT/T1343—2020
行耐振动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应无松脱现象、且应能正常工作4.4.2集电器系统
4.4.2.1一般要求
4.4.2.1.1集电器系统应能在接触线网电压额定值及其正常波动范围内正常工作,不受其他电器件的影响。
4.4.2.1.2集电器系统应具备水平和垂直方向转动的能力,并配置有调节限位装置。4.4.2.1.3集电器系统应具备定点捕提或自动捕提功能4.4.2.1.4:集电器系统应设置集电杆挂钩,用于集电杆降落后的锁止。4.4.2.1.5集电器系统外露部件应有防雨、防腐蚀、抗老化、防变形处理,安全可靠,4.4.2.1.6集电器系统附带的部件应工作稳定可靠,气动管路应固定牢固、无折死、漏气、气路不畅现象。各部位油管应完好,油路通畅,润滑正常。4.4.2.1.7集电杆用金属材料制作时,表面应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裹,绝缘材料应能承受机械冲击,并在5.9中规定的试验电压下不击穿。4.4.2.1.8集电杆在集电器系统额定工作电压范围内应升降应迅速可靠,安全可控、4.4.2.1.9集电杆在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应有紧急降杆功能,4.4.2.1.10集电头的绝缘介电强度应在不低于2.5U+2000(U为额定线电压)的交流工频电压下1min不被击穿或无闪络
4.4.2.1.11集电器碳滑块表面应清洁平整,不应有氧化、裂纹和影响使用性能的掉边、掉角、变形等外观缺陷。
4.4.2.2使用安全
4.4.2.2.1集电器在无轨电车上安装应使用耐水性绝缘结构,集电头及集电杆上导电体与旋转升降机构应有基本绝缘:旋转升降机构与集电器安装架应有附加绝缘:集电器安装架与车体应有加强绝缘:集电头与车体之间的总绝缘阻值应满足以下要求:a)当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小于90%时,总绝缘不小于10MQb)当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0%时,总绝缘不小于1MQ24.4.2.2.2集电器系统与车顶之间应有减振隔音装置,以减轻来自集电器的撞击声响。4.4.2.2.3集电器系统应能确保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并保证正常运行;当集电杆与接触线网两根触线非正常接触时,应能防止短路。接触线网在标准高度范围内时,集电头对接触线网的压力应能在80N130N范围内调节
4.4.2.2.4当集电头距离地面高度在4.2m~6.0m范围内时,集电器系统应能正常工作。4.4.2.2.5当集电器意外从接触式输电线上脱离(以下简称“脱线”),集电杆自由升起时,集电头顶端距离地面垂直高度不应超过7.0m,并且应在升起的最大高度处设置可调节限位装置。4.4.2.2.6当集电器旋转升降机构发生故障,集电杆自由降落时集电杆最低点距地面不应低于2.5m,并应有限位装置
4.4.2.2.7当无轨电车使用集电器接受电力时,在车速大于5k(的元集电将系统的结构应能保证客车纵向中心线偏离接触线网中心线左右各4.5m时能正常4.4.2.2.8,客车在网行驶中集电头在接触线网上滑行不应产生火,经过分年线器及交叉器时,不应产生严重火花,并应配有功能开关。4.4.2.2.9客车在网行驶中集电头应具备防刮线网功能。当集电头从集电杆上的正常位置上脱离时,集电头应能够保持与集电杆的相连而不脱落。4.4.2.2.10客车应设有脱线报警装置或功能,当集电头脱离接触式输电线网时,应发出报警声和光信号,其报警声信号应与客车其他的报警声信号有明显的区别。6
rKacerKca
JT/T1343—2020
4.4.2.2.11设有绳箱的客车,在行驶中随集电杆的升降,绳箱系统应能有效地控制拉绳的收回和放出。当集电头脱离触线时,绳箱的控制机构应能限制集电杆在原高度继续上升或迅速将集电杆收回下拉;集电杆与拉绳之间应有绝缘措施,拉绳应耐潮湿。4.4.2.2.12对无绳箱的客车,集电杆应具备其他机构控制,当集电头脱离接触线网时,能迅速将集电杆降下,以防损坏线网和周围设施。4.4.3驱动电机系统
4.4.3.1驱动电机与电机控制器应符合GB/T18488的规定4.4.3.2驱动电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GB/T36282的规定4.4.4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
4.4.4.1性能应符合GB/T24347的规定。4.4.4.2应具备基本的短路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温保护和过载保护功能。4.4.4.3应能在-40℃~6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在-40℃~85℃环境条件下安全储藏。4.4.4.4应能满足客车满载运行工况功率需求。4.4.4.5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B级电压电路与车体之间应装有附加绝缘,各附加绝缘应满足4.3.3规定的附加绝缘耐电压要求;电器结构安装应安全可靠并便于检查维修。4.4.4.6隔离DC/DC电源变换输入与输出间的绝缘性能应满足4.3.3规定的附加绝缘耐电压要求。4.4.4.7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的内部电路与整车A级电压电路进行隔离,应满足4.3.3规定的基本绝缘耐电压要求。
4.4.4.8为隔离DC/DC电源变换器提供A级电压电路电源的电源变换器,应能保证线网电压输人端与A级电压电路输出端的电气隔离。4.4.5线束及布线
4.4.5.1B级电压电路及三相电路应采用软线,所有B级电压电路及三相电路的导线额定绝缘交流耐电压应不小于3500V(a.c.),并应符合QC/T1037的规定4.4.5.2B级电压电路高压线束及线缆护管应使用阻燃耐火电线电缆,其技术性能应符合CB/T19666的规定。线束安装固定装置应采用绝缘型非可燃材料或阻燃材料。4.4.5.3线束敷设排列整齐,固定可靠;屏蔽层与外壳搭铁良好;B级电压电缆两端有永久性标识,标识字迹清晰,穿过孔洞或转弯处时应采用绝缘措施进行防护4.4.5.4B级电压电路线束与A级电压电路线束应分开布置,间距应大于50mm;否则应分开包裹固定,并有绝缘措施。敷设至振动及发热部件周边时,应采取振动、振动磨损及热辐射防护措施。4.4.5.5A级电压电路线束应避免在B级电压电路线束环路内布置,并应与气管路分开布置。4.4.5.6B级电压电路线束布置应避免线路绝缘磨损破坏。电线穿过金属结构点上,拐弯布置有棱角宜采用高弹材料护管或增加固定防护,其弯曲半径应为电缆外径5倍以上。UT
4.4.5.7电器设备、装置及接线的安装点应承受以下水平的机械过载:a)0.5Hz~55Hz正弦波,最大幅值10m/s2,包括产生的共b)垂直方向的杂散冲击,达到30m/s2峰值冲击过载的时间为2m20
4.4.5.8A级电压电路应设有短路保护装置和总开关,各A级电压电路电气设备分路应装有相应的分路熔断器或保护装置。
4.4.6其他部件
4.4.6.1车载储能装置应符合GB/T31467.3、GB/T31485的规定,并经国家认可的检测部门认证7
rKacerKca
JT/T1343--2020
4.4.6.2电动空压机及电动转向泵的安装结构应具有减振效能。4.4.6.3B级电压系统控制器(包含电机控制器、油泵控制器、气泵控制器)按5.1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耐振动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应无松脱现象、且应能正常工作。4.5驾驶区要求
4.5.1由驾驶员操作控制的B级电压电器设备应安装附加防护罩,只有当使用工具或维修钥匙打开时,才可触及B级电压电器设备外壳或带电部件表面。操控控制手柄应具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结构。
驾驶区应设置远程控制装置,至少应设置紧急降杆装置。驾驶区仪表至少应具备以下显示功能:动力蓄电池总电压;
线网总电压;
线网总电流;
整车B级电压电路回路通、断;
A级电压电路总电压;
在线网和非在线网指示及伴有非在线网一定频率报警声音;动力蓄电池SOC状态;
动力蓄电池单体电压最高值、最低值及单体温度最高值、最低值;绝缘故障图标,且显示B级电压电路对车架绝缘电阻值。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道路
道路试验条件按GB/T12534的规定。雨天或雾天时不应进行试验5.1.2线网
试验线网满足供电线网建设标准要求,捕提器、分线器、交叉器、并线器、绝缘段、整流站及线网设施完善且供电正常,定期检修合格线网段电压供电稳定,波动范围±20%,接触线网接触面平滑5.1.3质量
试验车辆应按照每项试验的要求加载。驾驶员及车组人员(如有)按每人75计算,乘客按每人JT
65kg计算。
动力性能试验为满载状态,其他试验为整备质量状态。5.1.4车辆
5.1.4.1检查试验车辆装备完整性及装配调整情况,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的规定5.1.4.2试验前车辆应在试验道路循环运行,以使驾驶员熟悉车辆操作和运行状态以及道路状况。5.1.4.3除试验必需的设备和车辆的日常操纵件外应关闭车上的照明装置及辅助装置5.1.4.4每次试验开始前,动力蓄电池应处于车载充电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高荷电状态8
rKaeerKAca-
JT/T1343—2020
5.1.4.5绝缘电阻值及耐电压测试前,应脱离断开接触线网、断开整车A级电压电路电源、断开动力电池储能系统B级电压电路正负极、断开绝缘监测模块A级电压电路电源,车辆处于系统关闭状态。5.1.5设备
绝缘测试、耐电压测试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检测标准,且在校检合格有效期内,辅助测试用工装装置配备齐全且满足使用需求。5.2动力性能
5.2.1.将试验车辆加载到试验质量状态,载荷应合理分布5.2.2试验在额定线网电压下进行,线网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规定值,5.2.3按CB/T18385规定的试验程序分别进行加速性能、最高车速试验。5.2.4按GB/T12544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脱网最大爬坡度试验,5.3续驶里程
脱网续驶里程试验按CB/T18386中40km/h等速法的规定进行5.4电磁兼容性能
电磁兼容性能试验按GB/T18387的规定进行。5.5绝缘电阻
5.5.1根据被测试设备额定工作电压等级,按表4的规定选用相应量程的兆欧表。表4兆欧表量程
测试部位的额定电压(V)
60~500
500~1000
兆欧表测试量程(V)
5.5.2按GB/T18384.1规定的方法检测储能系统绝缘电阻值。测试电压(V)
5.5.3按GB/T18384.3规定的方法,对整车所有B级电压电路及三相电路分别与其自身金属外壳车架绝缘电阻值进行检测,并记录存档5.5.4整车B级电压电路部件安全设计结构有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结缘或双重绝缘特性时,应逐级进行绝缘电阻值检测。
5.5.5使用1000V兆欧表测量车门扶手,车门周边扶手、车门口板表面与车体金属间的绝缘电阻,记录存档5.6绝缘监测装置
级踏步表面以及伸缩踏板或折叠踏JT
5.6.1试验过程中,车辆B级电压电路处于接通状态,且绝缘监测功能已启动,可调节电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小于10MQ。
5.6.2按正常操作流程使试验客车进人“可行驶模式”,将可调节电阻器接入电路,可调节电阻器的阻值设为最大值
5.6.3将可调节电阻器的阻值减小到目标值,观察车辆是否有明显的声或光报警。9
rrKaeerK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