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4-19 11:31:34
  • JT/T1362-202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1362-2020

  • 标准名称: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要求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8.95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1362-2020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ide scan sonar survey.
1范围
JT/T 1362规定了侧扫声呐测量的-一般要求、系统配置测前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技术总结.检查与验收及资料上交等要求。
JT/T 1362适用于沿海港口航道扫海测量,其他水域可参照使用。
JT/T 1362不适用于多波東系统反向散射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319中国海图图式
GB 12327海道测量规范
GB/T 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JI/T952海事测绘产品 质量评定方法及要求
JT/T954沿海港 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
JT/T 1161.2沿海港口航道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第2 部分:要素表达
JTs 13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JT/T 954.JI/T 116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
了JI/T954 JT/T 1161.2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侧扫声呐side scan sonar
采用声学换能器发射与航向正交的扇形波東,对海底进行扫描,接收海底回波信号,获得海底声学
影像的一-种主动声呐。
3.2侧扫声呐测量side san sonar survey
利用侧扫声呐对海底进行扫描,搜寻障碍物或获得海底声学影像数据记录的一种测量方法。
注:侧扫声呐测量可采用粗扫和精扫两种方式。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3.220.40
68358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362—2020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ide scan sonar surveyJT
2020-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21-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般要求
系统配置
测前准备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
技术总结、检查与验收
资料上交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
侧扫声呐测量过程数据记录格式典型声图判读示例
底质分类标准表
技术总结编写提纲
JT/T1362—2020
本标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交通运输航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JT/T1362—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地瀛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平、周庆冲、张济博、王久、邬金、程国标、苟净慷、潘国富、赖培伟、王华强JT
1范围
侧扫声呐测量技术要求,
JT/T1362—2020
本标准规定了侧扫声呐测量的一般要求、系统配置、测前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技术总结检查与验收及资料上交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沿海港口航道扫海测量,其他水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多波束系统反向散射数据的采集和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2319中国海图图式
GB12327海道测量规范
GB/T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JT/T952海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方法及要求JT/T954沿海港口航道测量技术要求JT/T1161.2沿海港口航道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第2部分:要素表达JTS13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JT/T954,JT/T116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JT/T954、JT/T1161.2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
侧扫声呐
sidescansonar
采用声学换能器发射与航向正交的扇形波束,对海底进行扫描,接收海底回波信号,获得海底声学影像的一种主动声呐。
侧扫声呐测量sidescansonarsurvey利用侧扫声呐对海底进行扫描,搜寻障碍物或获得海底声学影像数情求的一种测量方法。注:侧扫声呐测量可采用粗扫和精扫两种方式。3.3
coastalportandfairway
沿海港口航道
沿海港口附近水域,以及内海、领海中供船舶通航的通道,[JT/T1161.2—2017,定义3.1]
扫海测量
量sweeping survey
对一定海区进行全覆盖的探测,以查明该区域内是否存在航行障碍物的测量,[JT/T954—2014,定义3.4]
JT/T1362—2020
4一般要求
4.1测量基准和投影
4.1.1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采用其他坐标系统应与CGCS2000进行联测,建立转换关系
4.1.2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当采用其他时间基准时应标明4.1.3测量应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扫海测量(以下简称“扫测”)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大于1:5000比例尺测量采用1.5°带投影;b)小于或等于1:5000,大于或等于1:10000比例尺测量采用3°带投影。4.2扫海测量
下列情况应至少进行侧扫声呐100%覆盖测量:a)
新辟港口的航道、锚地等水域选址;锚地及其与航道相邻的通道、推荐航线和航路:邻近沿海港口航道水域的原有可疑物确认,如概位、据报、疑存、疑位沉船的扫测:海上突发事件造成的沉没船舶及物体搜寻。下列情况应进行侧扫声呐200%覆盖测量:港口泊位、港池(回旋区)及航道通航条件确定;危及航行安全的特殊浅点(区)及礁石扫测;各类水上丢失物搜寻,如水上助航标志遗失;对4.2.1中目标特征探测有要求的水域。侧扫声呐进行非全覆盖测量时,按任务要求施测。4.2.3
4.2.4侧扫声呐扫测目标综合定位精度应优于10m,可通过交会等方法解算目标最或然位置,解算位置精度应优于5m。
4.2.5扫测需准确确定目标的位置、高度、最浅点水深、性质时,应进行其他手段补充测量或水下探摸。
5系统配置
5.1硬件
5.1.1侧扫声呐测量应使用导航定位设备,导航定位设备包括全球导航卫显系统(GNSS)接收机、水下声学定位系统等。
5.1.2GNSS接收机应满足以下要求a)
使用差分GNSS定位:
定位数据更新率不低于1Hz;
实时定位精度优于2m。
水深大于30m的区域宜选用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应优于定位信标至测量船距离5.1.37
的1%。
侧扫声呐选择应考虑工作水深、分辨率以及更新率等因素。其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5.1.41
沿航迹方向的波束角:不大于2°;a)
探测能力:能分辨海底0.8m×0.8m×0.8m大小的物体;b)
记录方式:数字记录;
拖鱼具有姿态传感器bzxZ.net
处理设备应根据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要求进行配置。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5.2软件
数据采集软件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JT/T1362—2020
实时采集并记录时间、位置、航向、船速、拖鱼离海底高度、拖缆长度、侧扫声呐的回波数据等,并具有回放功能;
实时导航和覆盖图显示;
时变增益改正、船速改正、斜距改正等;目标图像量算、保存。
数据处理软件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增益补偿、船速改正、斜距改正、拖电改正等;海底跟踪;
坐标投影;
地理编码;
镶嵌;
图像输出。
测前准备
资料收集
进行技术设计前,应收集测区下列资料:a)
测区已有的侧扫声呐数据和最新出版的地形图、海图;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及其说明;
底质类型资料;
助航标志及障碍物的情况;
测区的水文、气象、交通等情况;其他与测量有关的资料,如扫测目标的基本信息等应对所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及精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出对资料采用与否的结论性意见。2 来研人肌究提报任肾究求和究际质致糖甲管积较术设(JT6.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书应经设计、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后执行。6.2.2
6.3测线布设
6.3.1测线间距应由量程、水深、重叠宽度等因素确定。提纲参见附录A。
6.3.2量程选择应考虑侧扫声呐的自身性能、目标尺寸、水深等因素,确保信号质量,满足探测任务要求的最小目标,
6.3.3扫测重叠宽度应按式(1)计算。3
JT/T1362—2020
式中:S。
S=2/E+m+m,+E
扫测重叠宽度,单位为米(m);测量船定位中误差,单位为米(m);测量船测定拖鱼位置的定位中误差,单位为米(m);定位点记人中误差,单位为米(m);(1)
测量船偏航的系统误差,即测量船航线与两定位点相连直线之间的最大横向位移,单位为米(m)。
6.3.4测线间距应按式(2)、式(3)计算。100%覆盖时,测线间距为:
D≤2nR
200%覆盖时,测线间距为:
D≤nR
式中:D测线间距,单位为米(m);R侧扫声呐单侧有效扫测宽度,单位为米(m);一测线间距系数,取值依据重叠宽度而定,不应大于0.8根据任务要求,不需要全覆盖时,测线间距可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2)
6.3.5主测线应相互平行,测线方向宜平行于测区潮流方向、测区等深线走向、扫测区域的长边和扫测自标走向
6.3.6精扫的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
测量船航行应平行于自标走向,或与自标走向的夹角小于30°:测线与目标的平距应满足目标分辨率的要求,并考虑定位中误差,应将目标置于有效扫测带b)
宽的中间位置;
围绕目标应有3个及以上不同方向的扫测,且应用至少3个不同方向测得的目标距离,通过交会等方法解算出自标的最或然位置,6.3.7
测量中,至少应布设1条跨越整个测区与多数测线相交的检查线6.4设备安装
6.4.1GNSS接收机天线应安装在测量船顶部开阔区域。6.4.2侧扫声呐甲板单元应安装在船舶摆动较小的舱室,且应有较好的通视条件;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条件,避免电信号干扰。
6.4.3拖鱼安装可选择拖电方式或悬挂方式。采用拖电方式时可拖更于船瞩、船侧或船:采用悬挂方式时宜安装于船侧或者船,应远离发动机或船瞩位置,避免尾流影响。6.4.4拖鱼人水前,应在甲板上进行联机测试,确认信号正常6.5设备调试
测量前,应在测区或附近选择有代表性的海碱进行调试,确保(信工质量良好,图像清晰。调
试完成后,采集和记录参数在测量时不宜再改动,遇特殊情况改动时,及时在外业视量表上进行记录。7数据采集
7.1航行要求
7.1.1测量船应尽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航行,拖鱼人水后,不应停船或倒车,避免急转弯;最大船速应4
JT/T1362—2020
按式(4)计算,同时单波束侧扫声呐测量最大船速不应超过6kn,多波束侧扫声呐和多脉冲侧扫声呐测量最大船速不应超过10kn。
Wmx=1.852×m×L×
=0.926xm×L×c
式中:umax
最大船速,单位为节(kn);
-需要扫测到的最小目标物尺寸,单位为米(m);L
每次通过探测到目标的最小脉冲数,粗扫取3,精扫取5;-侧扫声呐每秒发射次数;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一选用量程,单位为米(m);
-波束或脉冲系数,其中单波束侧扫声呐取1,多波束侧扫声呐和多脉冲侧扫声呐取值大于m
1、小于波束数或脉冲数。
7.1.2拖方式安装应使拖鱼离海底高度为所选量程的8%~20%,悬挂方式安装应使拖鱼入水深度大于测量船吃水深度1m。海底起伏较大的水域,可适当调整拖鱼高度7.1.3上线前应对准测线,拖鱼应在上线前至少100m时保持航向稳定,实际可根据拖缆长度和测量船转弯半径确定
7.1.4保持航向稳定,不应使用大角修正航向;风流压角不应大于3°7.1.5应经常检查测量船的实际船速,并使之保持在设计船速以内。当拖鱼离海底高度值变化时,可改变船速,但不应大于设计船速7.1.6应加强望,注意过往船舶网具等,防正止拖鱼丢失。7.2数据记录
监视声呐图像质量、采集和记录参数,遇特殊情况时可适当调整参数,应保证图像清晰。7.2.11
监视数据采集软件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7.2.21
发现障碍物或特殊地貌形态,应及时记录。7.2.3
实时记录测量数据,应及时进行数据备份7.2.5
记录。
数据文件应包括测线名称、位置、时间、船速、航向及量程、频率等信息。文件宜选择通用格式7.3外业测量记录表
测量时,应填写“侧扫声呐外业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1。7.3.1
测线开始与结束应记录时间、测线名称和航向。7.3.2
遇到设备发生故障、拖缆长度变化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7.3.3元
7.3.4在测量过程中,遇到船舶等干扰物或网具等障碍物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关措施,7.3.5
签名。
检查。
作业人员应对记录质量进行自检。记录应字迹清楚,不得亲改。各栏内有应按要求填写,并对外业测
作业组长应对外业测量记录表进行不定期抽查,技术贷7.4现场目标判读
是记录表进行全面
7.4.1现场发现可疑目标应结合相邻测线或不同方向测线进行确认。当可疑目标被探测到两次以上时,可确认自标存在。
7.4.2可疑目标确认存在后,应量取目标尺寸、阴影长度,获得目标的初步位置和走向,并初步判断目5
JT/T1362—2020
标的性质
7.4.3探测目标离海底的高度应按式(5)计算:LxH
目标离海底的高度,单位为米(m);式中:H
L目标阴影的长度,单位为米(m);H拖鱼离海底的高度,单位为米(m);R阴影最远端至拖鱼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7.5
补测和重测
遇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测:
相邻定位点间隔大于图上2cm;
测量船驶入、驶出测区定位点离测区边界小于图上1cm;重叠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测量船航向偏离测线方向大于3°或风流压角大于3°,使大面积声图无法正确拼接;测量船航向左右偏离,形成漏扫区;(5)
时变增益改正(TVG)等参数选择不当,造成与实际底质散射强度所对应的记录灰阶层次不符;
海底线有规律的相对弯曲,盲区边界、远端最大作用距离相对弯曲变化,遇下列情况时,应进行重测:
水下地形变化、波浪、水温跃层、噪声以及其他干扰使设备不能反映真实海底地貌和目标;b)
设备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或拖缆、水密接头进水,使声图上无回波信号或记录不可信时;探测能力不能满足扫测要求。
7.6质量监控
查看设备状态显示和信号强度显示窗口,监视设备的工作情况7.6.1
查看航迹显示,监视差分信号是否稳定,有无跳点,并确保相邻测线间的重叠宽度满足要求。7.6.2
7.6.3查看数据记录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测量数据记录完整7.6.4
观察侧扫声呐条带图,检查已测数据相邻条带拼接是否正常。8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
外业测量记录整理
外业测量记录整理应包括下列内容:有效测线完整性检查;
检查航迹图和侧扫声呐条带图,确定补测和重测;各种纸质资料整理、装订和会签;c)
数据备份。
8.2数据处理
使用专用处理软件,根据测量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得纵横比1:1的海底侧扫声呐图像。数据处理过程应包括:
a)导航定位数据的编辑、校准、剔除数据跳变点,绘制航迹图;6
b)对声呐回波数据进行增益补偿,使图像显示均衡;提取海底线,进行斜距改正;
对船速变化造成的记录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失调进行改正;d)
JT/T1362—2020
根据船舶位置、拖鱼沉放深度、拖缆入水长度及方位等信息,进行拖鱼位置归算;e)
f)根据任务需要,编制有地理坐标网格的镶嵌图8.3资料整理
8.3.1应按测线次序和定位点对扫测到的目标进行统一编号,计算目标位置、长度、宽度、高度等,并综合判定目标形状、走向及性质等;必要时,应结合其他测量手段的成果,以准确确定目标物的位置和性质,并填写“侧扫声呐数据处理记录表”和“障碍物扫测一览表”,见附录B中表B.2、表B.3。8.3.2声图判读可参考附录C。根据任务要求需要确定测区底质类型时,应根据声图的判读与底质采样成果综合判定。海底底质分类表见附录D8.3.3应根据GB12319中规定的底质类型、障碍物的图式符号进行标注,并标示测量区域范围、障碍物位置、走向、性质等,编制扫海测量图。9技术总结、检查与验收
9.1技术总结
测量作业完成后,应编写技术总结,编写、审核、审定人员应签字。技术总结编写提纲参见附录E。9.2检查与验收
9.2.1测量成果质量应通过“两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两级检查包括测量单位作业部门的过程检查和测量单位质量管理部门的最终检查:验收工作由任务下达(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9.2.2过程检查应对测量成果进行100%检查;最终检查应对上交的测量成果进行100%检查,涉及外业的检查项可采用抽样检查。抽样率一般不应少于测量成果项的20%,内业完成的资料成果应进行100%检查。
9.2.3验收一般采用抽样检查,必要时可对样本以外的测量成果检查项进行概查。抽样率应不少于测量成果项的15%。
9.2.4各级检查验收工作应按顺序独立进行,不应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9.2.5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检查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为资料质量错漏处理。
9.2.6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按照JT/T952进行。镶嵌图质量检验按照任务要求进行,应包括分辨率、色调、信息、接边等内容。
10资料上交
10.1上交资料内容
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合格后,应对上交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应装订成册、编制相应目录清单上交。上交资料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任务来源文件:合同(委托书、协议书)、任务书、有关的请示报告、批复、汇报及重要信函等;b)技术设计书;
JT/T1362—2020
仪器设备检定及检验资料;
外业测量记录、数据采集原始资料;内业数据处理资料;
技术总结报告;
成果图件;
检查验收结果;
上述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档。
上交资料要求
上交资料应内容齐全、完整,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样清晰、装订牢固、签字手续完备JT
A.1概述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
JT/T1362—2020
主要包括测量任务来源、性质和目的,主要的技术依据,以及技术要求(包括测量区域的范围、测量比例尺等)等内容。
A.2测区简述
主要包括测区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水文、气象、交通、水下地貌、航行条件,同时对测区已有的成果资料进行阐述,对资料的可靠性及准确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出对资料采用与否的结论,还要根据测区工况条件和技术装备确定测量作业率、施测工期。A.3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采用的测量方法和使用的设备、数据采集与后处理所采用的软件,并预先估算测区定位中误差;确定使用的测量船和设备安装方案;确定设备的检验方法;确定测线的布设方向和间隔,计算工作量,确定测量方案
A.4工作的组织和安全措施
简述工作的组织概况和工作中需采取的安全措施等J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