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交通行业标准(JT) >>
- JT/T 1360-2020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通用要求

【JT交通运输标准】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通用要求
- JT/T1360-2020
- 现行
标准号:
JT/T 1360-2020
标准名称: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通用要求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718.35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1360-2020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vessel exhaust.
1范围
JT/T 1360规定了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的一般要求,以及燃油硫含量检测.船载连续监测、光学遥感监测和烟羽接触式监测的技术与设备要求。
JT/T 1360适用于针对航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的海船开展的大气硫排放现场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4 -2008石油产 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 17040- 2019石油 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能 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 25346船舶供受燃油 程序及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烟气exhaust gas .
船用柴油机、锅炉等产生的且尚未排人大气环境的气体。
3.2烟羽smoke plume
船用柴油机.锅炉等产生并排入大气环境的羽状烟气流。
3.3燃油硫含量fuel sulfur content
船用柴油机、锅炉等使用的燃油单位质量中包括元素硫.活性硫化物及非活性硫化物在内的总含硫量。
3.4燃油硫含量检测fuel sulfur content monitoring
利用便携式监测设备登船对船用燃油硫含量进行现场检测的监测方式。

部分标准内容:
CCSR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3602020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通用要求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vessel exhaustJT
2020-12-30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燃油硫含量检测
船载连续监测
光学遥感监测
烟羽接触式监测
附录A(资料性)
参考文献
船舶大气硫排放监测记录样单
JT/T1360--2020
JT/T1360-—-2020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武汉蓓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智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金香、郑超蕙、李悦、李明君、徐洪磊、支霞辉、李庆、林晶、杨孝文、鲍志远、李晓波、张永林、张宁、李俊兵、王颖。I
1范围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蓝测通用要求JT/T1360--2020
本文件规定了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的一般要求,以及燃油硫含量检测、船载连续监测光学遥感监测和烟羽接触式监测的技术与设备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针对航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的海船开展的大气硫排放现场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1402008
3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170402019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GB/T25346
3术语和定义
船舶供受燃油程序及检测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烟气exhaustgas
船用柴油机、锅炉等产生的且尚未排入大气环境的气体。3.2
烟羽smokeplume
船用柴油机、锅炉等产生并排入大气环境的羽状烟气流。3.3
燃油硫含量fuelsulfurcontent
船用柴油机、锅炉等使用的燃油单位质量中包括元素硫、活性硫化物及非活性硫化物在内的总含硫量。
燃油硫含量检测fuelsulfurcontentmonitoring利用便携式监测设备登船对船用燃油硫含量进行现场检测的监测方式,3.5
on-boardcontinuousmonitoring船载连续监测
监测设备安装于待测船舶,对船舶烟气实现连续取样检测的监测方式。3.6
光学遥感监测opticalremote-sensingmonitoring利用光学遥感感应技术,对船舶烟羽的气体成分和颗粒物进行监测的方式。-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JT/T1360-2020
烟羽接触式监测plumecontactmonitoring监测设备通过接触船舶排出的烟羽,对其中的气体成分和颗粒物进行测量的监测方式4一般要求
4.1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方式包括燃油硫含量检测、船载连续监测、光学遥感监测和烟羽接触式监测。
4.2为保证监测效果,实施监测的主体应根据选用的监测方式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包含监测指标和内容、选用的监测技术方法、操作流程、数据管理等内容4.3监测操作和设备选用应避免对监测人员和船舶的安全造成危害4.4实施监测的主体应对监测过程和监测结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及记录样单见附录A。4.5监测操作人员应经过系统培训,能熟练掌握监测操作以及设备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5燃油硫含量检测
5.1技术要求
5.1.1燃油硫含量检测(以下简称“检测\)开始前应收集被测船舶基本信息、船舶已采取的减少大气硫排放措施、检测环境条件、检测设备信息等。5.1.2检测前应进行设备自动校准并记录。5.1.3
应按以下要求抽取船用燃油样品:船舶交付燃油的取样应按GB/T25346要求进行:a)
在船燃油的取样应在经船旗国主管机关批准的取样点进行:b)
对于不具备取样点的船舶,在用燃油的取样位置应在接近燃烧系统的燃油日用柜或日用柜下c
游管路中,宜参照国际海事组织MEPC.1/Circ.864/Rev.1通告进行5.1.4检测结束应现场读取或打印检测结果并记录,或远程传输到指定终端5.2设备要求
5.2.1基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检测设备的组成应符合GB/T17040—2019中5.1的要求5.2.2
基于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检测设备至少应包含CB/T11140-一2008中第6章所列部件。
5.2.3检测设备的监测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基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检测设备测量范围不小于0.0017%(17mg/kg)~4.60%a
(46000mg/kg);对于硫含量大于0.01%的船用燃油,读数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对于硫含量在0.001%~0.01%之间的船用燃油,读数修约至两位有效数字;对于硫含量不足0.001%的船用燃油,读数修约至一位有效数字:基于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设备的测量范围不小于0.0003%(3mg/kg)~4.60%b)
(46000mg/kg):对于硫含量大于0.001%的船用燃油,读数修约至位有效数字;对于硫含量不足0.001%的船用燃油,读数修约至两位有效数字;任一检测值与样品实际浓度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0%;c
从样品准备完成到获得检测结果(读数)所用时间不超过15min。d)
5.2.4检测设备在以下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使用:-0℃~40℃环境温度;
-20%~80%相对湿度:
-20℃~50℃环境温度下能长时间存放JT/T1360--2020
5.2.5检测设备应具备防水,防高盐腐蚀抗颠镀,防高温和防震能力具有相应的辐射防护手段5.2.6检测设备自带的移动电源应供电稳定,能支持连续检测样品的数量不少于30个。5.2.7检测设备应具有人工校准和自动校准功能,校准内容应包括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5.2.8
检测设备应能储存调看不少手15条历史检测结果6船载连续监测
6.1技术要求
6.1.1船载连续监测开始前,应收集被测船舶基本信息、船舶已采取的减少大气硫排放措施、监测时刻的船舶状态、监测设备信息等注:本文件所指船舶状态包括定速航行、机动航行、锚泊作业、错泊非作业、靠泊作业、靠泊非作业等6.1.2船载连续监测内容应包括船舶烟气中二氧化硫(SO,)和二氧化碳(CO,)的浓度6.1.3烟气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燃烧系统后和废气滤清系统(如适用)后的垂直管段,应避开涡流区、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距离排气口不少于1.5倍直径6.1.4,应使用S0,和CO0,的浓度比值法作为燃油硫含量判别的依据,浓度比值按式(1)计算。不同燃油硫含量和浓度比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1的要求VCso2
Rg=VCco2
式中:
被测气体中SO,体积浓度和CO,体积浓度的比值,为无量纲;Rs
VCso2———被测气体中的SO,体积浓度,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VCco2——被测气体中的CO,体积浓度,单位为体积分数(%)。表1燃油硫含量和R限值对应关系表燃油硫含量
注1:燃油硫含量单位为质量分数(%)。1.50
注2:R,限值参考IMOMEPC.269(68)决议相关规定,仅适用于含汽油的蒸馏物或残余燃油(1)
6.1.5应连续监测S0,和C0,的浓度,并以不小于0.0035Hz的速率记录、储存在监测设备上。手动记录监测结果时,应记录起始时间6.1.6监测人员在使用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监测设备时,应将仪器零点校准的间隔设置为不超过24h,并设置校准时自动记录零点漂移。6.1.7监测人员在使用非自动校准功能的监测设备时,应以不超过7d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手动零点校准,并记录零点漂移。
6.1.8监测人员应以不低于每3个月一次的频率进行监测设备的性能检查、常规维护和全系统校准。6.2设备要求
6.2.1船载连续监测设备应包括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预处理设备、样品分析设备、烟气参数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设备、其他辅助设备等6.2.2、船载连续监测设备的监测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3
JT/T1360-2020
S0,量程不小于500μmol/mol:CO,量程不小于6000μmol/mol;a)
当系统检测S0,满量程值大于或等于100umol/mol,示值误差应不超过±5%标准气体标称值:
当系统检测S0,满量程值小于100umol/mol,示值误差应不超过±2.5%满量程。CO,示值误差应不超过±5%标准气体标称值。d)
船载连续监测设备在以下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使用:6.2.3
除样品采集部分外,安装于机舱内的设备部件能适应0℃~50℃环境温度,安装于船舶甲板的设备部件能适应船舶航行水域环境温度;5.0%~95.0%环境湿度;
80.0kPa~106kPa天气压
6.2.4船载连续监测设备应具备防水、防高盐腐蚀、抗颠簸、防高温和防震能力船载连续监测设备应具有校准功能、反吹净化功能和远程控制功能。6.2.5
监测设备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7d,且示值误差满足6.2.2的要求。6.2.7
监测设备应能保存不少手18个月的数据,数据应能现场打印、下载或远程传输到指定终端7光学遥感监测
7.1技术要求
7.1.1光学遥感监测开始前应收集被测船舶基本信息、船舶已采取的减少大气硫排放措施、监测环境条件、监测时刻的船舶状态、监测设备信息等。7.1.2宜选择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拉曼激光雷达法等技术方法进行光学遥感监测。
注1: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是指利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紫外波段的特征吸收光谱,经反演计算得到被测气体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技术方法。注2: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是指利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红外波段的特征吸收光谱,通过光谱处理和傅立叶数学变换,反演得到被测气体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技术方法。注3:拉曼激光雷达法是指利用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拉曼特征指纹谱识别技术,经反演计算得到被测气体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技术方法。7.1.3光学遥感监测内容应包括船舶烟羽中SO,和C0,相对于大气环境背景的浓度变化值,并以浓度变化值的比值作为燃油硫含量判别的依据,比值按式(2)计算。燃油硫含量和△R的对应关系可参考表1。
VCs02-VCsh
AR.=VCco-VCc
式中:
被测气体中SO,和CO,相对于大气环境背景的体积浓度变化比值,无量纲;被测气体中的SO,体积浓度,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大气环境背景中的SO,体积浓度,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2);被测气体中的CO,体积浓度,单位为体积分数(%);大气环境背景中的CO,体积浓度,单位为体积分数(%)。..(2)
7.1.4不具备CO,监测条件时,可监测烟羽中SO,和氮氧化物(NO)相对于大气环境背景的浓度变化,并以浓度变化值的比值作为燃油硫含量判别的依据,比值按式(3)计算。应开展光学遥感监测设备试运行,收集△R,和相应燃油硫含量数据确定两者对应关系。VCo-VC
ARVCcom-VCa
式中:
JT/T1360—2020
被测气体中NO,和CO,相对于大气环境背景的体积浓度变化比值,无量纲;被测气体中的NO、体积浓度,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大气环境背景中的SO,体积浓度,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被测气体中的CO,体积浓度,单位为体积分数(%):VCc一大气环境背景中的CO,体积浓度,单位为体积分数(%)。7.1.5监测人员手动操作时,应在启动设备后进行校准,每完成一个烟羽的监测应进行一次记录,包括起始时间、监测结果和校准操作7.1.6监测人员使用自动运行的光学遥感监测设备时,应在启动设备后进行校准,当监测环境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设备校准,应设定监测设备以不超过5min的间隔记录监测结果,并储存于设备内或远程传输到指定终端。
7.1.7监测人员应以不低于每3个月一次的频率进行监测设备的性能检查、常规维护和全系统校准。7.2设备要求
7.2.1光学遥感监测设备应包括测量分析系统、工控系统、烟羽识别锁定系统、污染源溯源分析系统、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等。
7.2.2光学遥感监测设备的检测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a)
基于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的设备监测距离不小于0.5km,基于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的设备监测距离不小于1.0km,基于拉曼激光雷达法的设备监测距离不小于2km;测量分析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大于5min;b)
污染源溯源分析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反演燃油硫含量,并推测排放源,任一反演燃油硫含量与实际浓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0%。光学遥感监测设备在以下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使用:7.2.3
一能适应5级蒲氏风速,并在9级蒲氏风速下保持设备完整:-20℃~45℃环境温度;
5.0%~85.0%环境湿度:
-86.0kPa~101.4kPa大气压。
7.2.4光学遥感监测设备应具备防水、防高盐腐蚀能力,安装于移动平台时应具备足够的自稳定能力。
光学遥感监测设备应具备自动校准功能,包括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两次自动校准间隔不超过24he
7.2.6具有自动运行功能的光学遥感监测设备连续运行时间应不少于7d,其他设备连续运行时间不少于24h。
7.2.7光学遥感监测设备应具有远程控制功能8烟羽接触式监测
8.1技术要求
8.1.1烟羽接触式监测开始前应收集被测船舶基本信息、船舶已采取的减少大气硫排放措施、监测环境条件、监测时刻的船舶状态、监测设备信息等。8.1.2烟羽接触式监测内容应包括船舶烟羽SO,和CO,相对于大气环境背景的浓度变化,并以浓度变化的比值作为燃油硫含量判别的依据,比值按式(2)计算。燃油硫含量和△R,的对应关系可参考表1。
JT/T1360-—2020
8.1.3监测人员在每次监测开始前应进行监测设备的校准。8.1.4应连续监测SO,和CO,的浓度变化,并以不超过5s的间隔记录、储存在设备上或远程传输到指定终端。手动记录监测结果时,应记录起始时间。8.1.5监测人员应以不低于每月一次的频率进行监测设备的性能检查、常规维护和全系统校准。8.2设备要求
8.2.1烟羽接触式监测设备应包括烟羽采集系统、污染物分析系统、硫含量反演系统、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等。
8.2.2烟羽接触式监测设备的监测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a)
污染物分析系统的量程、测量精度、检测限根据设备与污染源的距离分别满足表2要求;表2烟羽接触式监测设备的监测能力监测距离
监测指标
最小量程范围
(μmol/mol)
0~10000
0-5000
0-5000
测量精确度
±10nmol/mol
±20 μmol/mol
±5nmol/mol
±5μmol/mol
±0.1 nmol/mol
±0.5 μmol/mol
检测限
<10 nmol/mol
<300 μmol/mol
<5nmol/mol
<300μmol/mol
<1 nmol/mol
<300μmol/mol
硫含量反演系统应能以SO,和CO,的浓度变化比值自动反演燃油硫含量。对于燃油硫含量超过(含)1.00%的燃油,任一反演的燃油硫含量与实际浓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对于燃油硫含量在0.10%(含)~1.00%的燃油,任一反演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5%。对于燃油硫含量不超过0.10%的燃油,任一反演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0%。8.2.3烟羽接触式监测设备在以下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使用:一能适应5级蒲氏风速,并在9级蒲氏风速下应保持设备完整;-20℃~45℃环境温度;
5.0%~95.0%环境湿度:
-86.0kPa102.4kPa大气压。
8.2.4烟羽接触式监测设备应具备防水、防尘、防高盐腐蚀能力,安装于移动平台时应具备足够的自稳定能力。
8.2.5烟羽接触式监测设备应具有校准功能,包括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6
燃油硫含量检测记录样单
附录A
(资料性)
船舶大气硫排放监测记录样单
燃油硫含量检测记录样单见表A.1。表A.1
监测日期:
监测地点:
监测单位:
被测船舶信息:
1)船名:
(2)呼号(如适用):
(3)IM0编号(如适用):
(4)MMSI号(如适用):
(5)船种:
(6)载重吨:
(7)减少大气硫排放的措施:
环境参数:
(1)环境温度(℃):
设备设施:
设备厂家
监测结果记录:
(1)取样位置:
(2)取样时间:
燃油硫含量检测记录样单
(2)环境湿度(%):
(3)燃油类型:口柴油;口180号RMG;380号RMK;口500号RMK:其他(4)燃油硫含量最大值(含单位):燃油硫含量最小值(含单位):燃油硫含量平均值(含单位):设备校准:
(1)校准人
读数人:
记录人:
(2)校准时间
校核人:
JT/T1360—2020
JT/T1360—2020
船载连续监测记录样单
船载连续监测记录样单见表A.2。表A.2
监测目期:
监测地点:
监测单位:
被测船舶信息
(1)船名:
(2)呼号(如适用):
(3)IMO编号(如适用):
(4)MMSI号(如适用):
(5)船种:
(6)载重吨:
(7)减少大气硫排放的措施:
船载连续监测记录样单
船舶状态:口定速航行;口机动航行;口铺泊作业:口铺泊非作业;口靠泊作业;口靠泊非作业;口其他
设备设施:
设备厂家
监测结果记录:
(1)采样位置:
(2)开始时间:
(3)燃油硫含量最大值(含单位):燃油硫含量最小值(含单位):燃油硫含量平均值(含单位):设备校准:
(1)校准人
(2)校准时间
记录人:
校核人:
结束时间:
3光学遥感监测记录样单
光学遥感监测记录样单见表A.3。表A.3
光学遥感监测记录样单
监测日期:
监测地点:
监测单位:
被测船舶信息:
(1)船名:
(2)呼号(如适用):
(3)IM0编号(如适用):
(4)MMSI号(如适用):
(5)船种:
(6)载重吨:
(7)减少大气硫排放的措施:
环境参数:
(1)风速(m/=):
(2)风向(°):
(3)环境温度(℃):
(4)环境湿度(%):
船舶动态;口定速航行;口机动航行:口锚泊作业:口锚泊非作业;口靠泊作业;口靠泊非作业:其他
设备设施和技术原理:
设备厂家
技术原理:口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口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口拉曼激光雷达法;口其他蓝测结果记录:
(1)采样位置:
(2)开始时间:
(3)燃油硫含量最大值(含单位):燃油硫含量最小值(含单位):燃油硫含量平均值(含单位):设备校准:
(1)校准人
(2)校准时间
记录人:
校核人:
结束时间:
JT/T1360—202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JTGT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JT∕T1208-2018 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选型技术要求
- JT∕T1215-2018 锥形泥门
- JT∕T1216-2018 挖泥船泥泵安装要求
- JT/T955-2014 潜水人员从业资格条件
- JT/T684-2007 钢构件镀锌层附着性能测定仪
- JT∕T925.3-2018 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 第3部分:纤塑格栅
- JT/T1383-2021 空气潜水系统通用要求和周期性检验
- JTJ270-1998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
- JT∕T1217-2018 自浮橡胶排泥管
- JT/T1353-2020 交通运输视频交换技术要求
- JTG/T3821-2018 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 JT/T1241-2019 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技术要求
- JT/T617.4-20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4部分:运输包装使用要求
- JT/T1180.18-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8部分:高速公路运营企业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