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JT交通运输标准】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4-19 10:31:37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T/T 1364-2020

  • 标准名称: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1.22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JT/T 1364-2020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offshore platforms towing.
JT/T 1364规定了海上平台拖航作业的基本要求.拖航计划、拖航准备.拖航作业和拖航作业报告的技术要求。
JT/T 1364适用于中国近海、沿海及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海上平台拖航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国船级社《海 上拖航指南》
中国船舶检验局《海 上拖航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国际海事组织《1972 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海上平台ffshore platform
一种岛状空间结构物,具有一个高出海面的水平台面,供进行生产作业或其他活动用的可移动海上设施。
3.2航线route
根据拖航经验.历史通航环境和水文资料,结合气象资料设计的海上平台拖航路线。
3.3拖航指挥组towing command team
为实施海上平台拖航作业临时组成的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作业的实施和安全保障。
3.4护航船escort vesel
海上平台拖航作业过程中,专门从事护航.清道作业的船舶。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03.220,40
山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364-—2020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offshore platforms towingJT
2020-12-30发布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21-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拖航计划
拖航准备
拖航作业
拖航作业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拖航计划书的基本要求
JT/T1364—2020
JT/T1364—2020
本标准按照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交通运输救捞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武汉理工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锋、文元桥、薛忠林、胡清波、梁海咏、张晓雷、李鑫健、贺益雄、甘浪雄周春辉。
1范围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JT/T1364—2020
本标准规定了海上平台拖航作业的基本要求、拖航计划、拖航准备、拖航作业和拖航作业报告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近海、沿海及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海上平台拖航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国船级社《海上拖航指南》
中国船舶检验局《海上拖航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国际海事组织《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海上平台
offshoreplatform
一种岛状空间结构物,具有一个高出海面的水平台面,供进行生产作业或其他活动用的可移动海上设施。
航线route
根据拖航经验、历史通航环境和水文资料,结合气象资料设计的海上平台拖航路线。3.3
拖航指挥组
.towing command team
为实施海上平台拖航作业临时组成的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作业的实施和安全保障。3.4
护航船
escortvessel
海上平台拖航作业过程中,专门从事护航、清道作业的船舶4基本要求
4.1海上平台拖航作业(以下简称“拖航作业”)应包括制定拖航计划、开展拖航准备、实施拖航作业编制拖航作业报告等环节。
4.2拖航作业应成立拖航指挥组,拖航指挥组负责人为拖航组长4.3一般情况下,起拖时风速应不大于6级,能见度应不低于0.5nm。4.4拖航作业时风速和浪高应不超过海上平台设计要求。1
JT/T1364—2020
5拖航计划
5.1拖航方式选择
5.1.1拖航方式是拖航作业中拖船与海上平台的连接形式,包括以下几种:a)单拖:一艘拖船拖带海上平台的拖航方式,通常拖船主拖缆与海上平台相连接;b)并拖:两艘或两艘以上拖船的主拖缆分别与海上平台使用的链(缆)相连接、并行拖带海上平台的拖航方式,
前后拖:一艘或多艘拖船牵引海上平台首部,几艘拖船牵引海上平台左或右航尾部的拖航c)
方式;
绑拖:拖船绑在海上平台左和(或)右航的拖带方式;d)
串拖:应急情况下使用,当拖力不够或拖航速度达不到要求时,又无法并拖时所选用的一种拖e)
航方式。
5.1.2优先考虑单拖的形式,但应根据气象水文、交通环境、海上平台操作手册的要求和拖船的拖带性能等条件,选择适当的拖航方式5.1.3当所提供的拖船中单艘船功率不能满足拖带要求或期望缩短拖航时间时,宜采用并拖形式,但在可航水域受限或通航密度大的水域不宜采用并拖形式,5.1.4离泊、起拖、过狭水道、通过受限航道、控制船位和进出港时,在海况较好、涌浪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绑拖、前后拖等形式,也可组合两种或多种形式。5.2拖船配备
5.2.1根据海上平台的形状和主尺度、拖航航区的气象和海况、拖航距离等应配备有足够系柱拖力的拖船。拖力应满足《海上拖航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对拖航速度的要求。5.2.2在风速20m/s(风向来自船首或左右30°角以内),流速0.5m/s,有义波高5m的环境条件下,作用在同一方向上的拖带力至少应能保持海上平台航向稳定且不后退。5.2.3拖船总拖力应足以补偿风、浪、流等作用在海上平台上的总外力,并有足够富余,通常为总拖力的20%~25%。
5.2.4拖船配备的数量和功率,应根据计算所需的总拖力和拖船在拖航作业环境中所产生的有效系柱拖力进行合理配置。拖航阻力应根据海上平台阻力曲线图计算,在资料不足时,可采用《海上拖航指南》中的方法计算。
5.2.5若被拖海上平台需进出港口,还应考虑进出港航道条件、海上平台制动距离、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气象水文条件、交通条件等特点配置拖船。5.2.6远距离拖航作业时,应考虑海洋气象的突发性和预报的局限性,对拟定航线的气象、拖航持续时间、航线、避风港条件和季节进行综合研究,合理选择拖船,确保海上平台所需施力5.3航线设计
5.3.1应根据最新海图资料、通航环境资料、气象水文信息、拖般性晟油水霸耗以拖航经验等进行
航线设计。
5.3.2航道的宽度不应小于拖带队的总宽度和航迹计算宽度的较大值。5.3.3应保证在恶劣海况和拖缆断裂等情况下有足够水域用于操纵,并制定应急操纵方案,海上平台拖带如需调头,还应根据天气和海况条件以及拖带长度选择合适的旋回水域5.3.4应在计划航线中设定临时避风锚地或经过扫测确认符合要求的插桩点。5.3.5不宜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通过操纵受限水域、桥梁、架空电缆水域2
JT/T1364-—2020
5.3.6应对拟定航线季节性海况和气象情况予以分析,并充分考虑预报信息的局限性5.4拖航配员
5.4.1拖船与海上平台工作人员的配备应不低于主管机关规定的最低配员要求。5.4.2拖航时海上平台的随船人数不得超过相关主管机关核准的额定人数。5.4.3拖航作业的组织、指挥者应具有相应作业经验。5.5消耗品储备
消耗品储备包括燃料、淡水、润滑油、食品以及其他生活物资,配备量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拖航时间在10d内,配备量应为10d总消耗量的2倍;a)
拖航时间在11d~20d,配备量应为计划天数总消耗量的1.75倍c)
拖航时间在21d以上,配备量应为计划天数总消耗量的1.5倍。若需要在拖航过程中补充消耗品,应列在拖航计划内,并在拖航前妥善安排。5.6风险评估
5.6.1评估原则
应遵循以下原则:
执行风险评估的人员具备风险评估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胜任海上拖航作业风险评估工作;a)
b)若风险评估等级高于可接受的程度,应提出相应风险管控措施,直至风险等级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风险评估内容
应包含以下内容:
环境分析:结合拖航作业水域的通航环境具体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海上平台与拖船连接、驶入航线、拖航、解拖等作业过程面临的环境;风险识别:根据作业过程对已有的和潜在的风险及其出现的隐患进行辨识并归类;b)
风险估计:对风险逐个进行定量定性评估,包括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估计风险事件发生后的c)
可能危害程度及所造成的损失,进而确定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降低/控制风险措施:针对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d)
安全与应急
应建立拖航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置的组织和响应。5.7拖航计划编制
5.7.1应根据拖航计划制定拖航计划书,基本要求见附录A。5.7.2拖航计划应经过拖航会议评审通过后才能实施。5.7.3拖航作业前,拖航计划应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5.8拖航计划变更
5.8.1拖航作业实施前,若拖航计划或操作条件变更,应报相关主管部门重新审批。5.8.2拖航作业实施过程中,若拖航计划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或更改时,应及时通报3
JT/T1364—2020
6拖航准备
6.1文件与资料
拖船文件与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6.1.1
船舶法定证书;
船舶入级证书;
系柱拖力证书或相关证明;
拖船的稳性资料;
拖航设施布置图;
拖航阻力计算书;
有关航区的航海图书资料;
拖航日志(可采用中国船级社《海上拖航指南》中推荐的格式)。海上平台文件与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基本资料;
法定证书;
适拖证书;
系固和稳性证书(搭载大件);防止海上平台垃圾污染检验证明;起货设备检验记录簿;
拖航操作手册;
拖航稳性计算书;
锚与系泊设备说明书;
海上平台的阻力计算书。
拖电设施文件与资料应包括:
主拖缆和备用拖缆的证书、厂家、直径、长度、结构、额定抗拉强度及破断强度;b)
卸扣、连接环和接缆设备证书;拖电索具和连接设备的证书、图纸或资料,包括短缆、龙须缆(链)、三角板、拖钩等6.2
拖航前的检验、检查和试验
拖船在拖航前应:
检查拖船船舶证书的适合性和有效性;检查拖船有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并改正至最新:检查并确认拖航计划适合所从事的拖航作业;JT
检查并确认拖船配备足额持证船员;检查是否具备有效的“适拖证书”并已备好拖航索具;(员现场进行功能
检查锚泊、系泊、拖电设备,以及动力、通导、应急设备等试验,检查船舶的浮性、稳性、水密性,并在航海日志、轮机志和拖航去上记录海上平台在拖航前:
应申请拖航检验,取得“适拖证书”;b)
如载有物件时,应按装载和系固强度计算书的要求检查物件的装载和可靠绑扎固定;在冬季,应考虑结冰可能,将冰的重量视为额外重量,并核验其对稳性的影响;应对防止进水设施、排水设施、锚泊和系泊设备、舵和螺旋桨、号型和号灯设施、防火和灭火设施以及拖电设备的拖力点(拖力眼板和缆桩等)进行检查和试验:JT/T1364-—2020
应检查所有液舱是否处于满舱或空舱状态;如不能做到,应根据实际装载情况,提交计人自由e)
液面影响的拖航稳性计算资料;f)
应检查船体是否水密开散甲板的开口是否有效关闭,并确认除航行、安全或生活所需外的所有进水阀均已关闭;
如对水线以下结构有疑问,应要求专业机构对其水下结构适拖性提供评估报告,或作水下/坞g)
内检查;
如对特殊线型海上平台的适拖性和航向稳定性存在怀,可要求开展试拖验证或水池试验并根据试拖情况或水池试验情况调整拖航计划;i)
对有人值守的海上平台,应检查人员的生活设施、通信设备和必要的救生设备等;应对所有与拖航有关的重要装置或设备进行运转试验。拖电设施在拖航前的检查包括:a)
应对海上平台和拖船的所有拖电设施进行检查,确认其满足规范要求。检查拖缆状况,在下述情况下不应继续使用:1)由于磨损、腐蚀、断丝等原因已使拖缆强度降低10%以上;由于严重纽结、挤压或其他破坏等原因造成结构变形或损坏;2)
如果在7倍直径的长度内.拖缆的断丝数量超过其总钢丝数的6%,或其外敷设层钢丝产生明显的磨损或腐蚀,则应进行特殊评定;拖缆端部套节或端部嵌环变形或损坏。4)
c)检查主拖缆的最小破断强度(MinimumBreakLoads,MBL)是否满足以下要求:1)当BP不大于981kN(100t)时,主拖缆MBL不小于3BP;2)当BP大于981kN(100t)时,主拖缆MBL不小于2BP与2943kN(300t)的较大值。注:BP一拖船静态系柱拖力
d)检查主拖缆的长度是否满足表1的要求。表1主拖缆的长度要求
拖船功率(kW)
≥14700
≥7350
检查并确认海上平台至少配备一套应急拖带索具e)
主拖缆最小长度(m)
否别绕卷在独之的卷筒上。如不可拖航时间超过72h的拖船,检查其主拖缆和备用拖缆是f
检查其他拖电设备是否达到下列要求:拖缆附件应能够抵抗拖缆来自任何可能使用的方向上的拖力:2)
拖更设备的卸扣应为螺栓式,且带有螺帽及开口销:3)
拖缆回收钢丝绳应连接在三角眼板上:如采用单缆拖航,则回收钢丝绳应连接在其前端部,并在容易接近的位置处导向至绞车;拖缆引绳应轻便,且强度足以牵引拖缆至拖船甲板4)
h)检查并确认拖缆在与拖船的尾滚筒和航墙面板接触的部位是否用护套进行保护。5
JT/T1364--2020
7拖航作业
7.1拖航会议
7.1.1应在拖航前召开拖航会议,与会人员应至少包括拖船船长、海上平台负责人以及拖航组长。7.1.2应核实拖航计划的准备情况,并督促参与拖航的人员熟悉拖航计划。7.1.3应核实风险评估中提出的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7.2接拖
7.2.1接拖前,所有参与接拖作业人员应熟悉具体作业程序和要求7.2.2接拖前,应明确通信方式,检查通信设施,确保通信畅通7.2.3接拖前,应将使用的拖缆、引缆、撇缆、链条、卸扣和工具等准备妥当并摆放在随时可使用的位置。7.2.4拖缆连接好后,应确认所有连接构件紧固。7.3起拖
7.3.1起拖时,应确认海上平台已处于适拖状态,7.3.2起拖时,主拖船应使用微速进车,当拖缆逐渐被拉直受力时再缓慢加车,应注意张力变化,分段加速。
7.4航行
7.4.1主拖船负责航行中的避让、航向修正,确保海上平台沿计划航线航行,每2h通报拖航情况7.4.2航行中,有人值守的海上平台应24h值班,保持与拖船的联系,保证各种设备运转正常,定时检查易移动设备、水密设施、拖带索具状况和海上平台吃水,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拖航指挥组。7.4.3主拖船应提前核实并确认关键拖航节点附近的通航条件。在拖航过程中须掌握水文气象、交通环境条件等情况,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拖航的影响。7.4.4海上平台浮态应满足以下要求:拖航时保持适当尾倾,自升式平台尾倾不小于0.3m,半潜式平台的尾倾不小于0.4m,尽可能a)
保持横倾角为零;
半潜式平台在拖航期间如环境载荷超过设计极限,则调整吃水至抗风暴状态;b)
当自升式平台桩腿提起并处在拖航状况时,其横摇和纵摇均不得超过6°;或者按该海上平台c)
操作手册的规定,当摇摆接近6°时,对航向、速度及桩腿高度进行调整使之缓和。7.4.5
拖航期间有人值守的海上平台应满足以下要求:保持机舱和控制室连续24h的人员值班;a)
定期检查甲板载荷的固定和变化情况,以及水密设施状况、动力系统和推进设备运转情况;至少每天两次检查舱室液位,并每天核实稳性;避免由于重大负荷的变化而导致稳性损失的作业。航行中避碰应满足以下要求:
按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规定进行驾驶和操纵,品示号灯护航船(如有)保持在主拖船前方进行清道;b)
主拖船、护航船与海上平台之间保持通信畅通。对拖缆的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7.4.7
主拖船经常查看拖缆情况和张力表,根据海况及拖航情况调整拖缆的长度、主机推进功率,保a)
持拖力在索具的安全负荷以下;6
JT/T1364—2020
拖缆所承受的负荷不超过其额定安全工作负荷,应急情况下最大不超过拖缆的1/2最小破断强度;
在狭窄水道或浅水区拖航时,可适当减小出缆长度:d)
拖缆和海底间的静态间隙不少于10%水深,在开阔水域最小值为5m,在遮蔽水域或静水中最小值为2m;
拖航过程中拖缆的下垂量可按式(1)或式(2)计算,但在海上水深足够的情况下拖缆下垂量不小于8m,大风浪时不小于13m;
1+(0.52W)
式中:H拖缆下垂量,单位为米(m);W
H=800F
W——每米拖缆在水中的重量,单位为千克每米(kg/m)(约为空气中重量的86%);L——主拖缆没人水中部分的长度,单位为米(m);F-——拖船拖力,单位为千牛(kN)。采用并拖方式时,防范各拖船拖缆互相缠绕以及拖电设备互相妨碍;f
定期检查拖缆的磨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磨损措施,g)
7.4.8拖航转向应采用小角度渐进的方式,每次改向量宜控制在5°~15°,有自航能力的海上平台应配合转向。
7.4.9拖航需调头时应根据拖带总长度和旋回水域的环境条件,适当调节出缆长度。7.4.10通航密集水域的拖航作业,应安排护航船维持通航秩序7.5解拖
7.5.1解拖作业应提前与海上平台协商解拖事宜、安排协助拖船等。7.5.2应选择流小或平流时抵达目的地。在接近目的地时,应充分考虑被拖海上平台的惯性,离目的地一定距离应缓慢减速,必要时可由海上平台后面的拖船向后拖电,控制航速,7.5.3待海上平台稳定,经海上平台方和拖船方确认,解掉拖缆,拖航结束,8拖航作业报告
拖航作业结束后,应编制《拖航作业报告并存档,内容包括a)
被拖海上平台的技术参数;
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拖航距离;
拖航平均速度;
使用拖带设备概述;
气象海况概述;
油耗;
拖航过程中偶发事件及事故险情概述。JT
JT/T1364-—-2020
A.1技术参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拖航计划书的基本要求
计划书应详细描述拖船和海上平台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拖船的船名、所属公司、船籍、主尺度、系柱拖力、总功率、主推进器功率、侧推进器功率以及主a)
拖缆和备用拖缆规格、长度、安全工作负荷等;海上平台的船名、所属公司、船籍、主尺度、拖航吃水、自航能力、推进器功率、吃水、配载方案、b)
可变甲板载荷、稳性、强度等。A.2拖航环境
拖航作业水域通航环境包括:
a)水文气象环境,包括雨、雾、雪、浪、流、潮汐、海冰、风暴潮、台风等;b)水上交通环境,包括船舶交通流、习惯航路航法、航行规则等;通航基础设施,包括导助航设施、航道、锚地、码头泊位等c)
A.3拖航方案
拖航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拖船成员、海上平台成员、拖航指挥组成员名单及其职责;a)
拖航方式、拖航作业布置、拖带操作方案(包括示意图);b)
拖航阻力;
通信联络工具,包括海上平台与拖船之间、海上平台、拖船与陆地之间采用的通信工具、频率d)
或频道,应急通信工具和手段;对生活物资和燃油、淡水的配备要求。e
A.4航线设计
根据拖航作业水域的通航环境和通航条件,结合海上平台和拖船的主要技术参数,在充分考虑拖航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规划设计拖航航线,包括:a)起航地名称、位置(坐标)、水深、海床地质条件和海底障碍物的情况;b)
自的地名称、位置(坐标)、水深、海床地质条件和海底障碍物的情况:c)
预计起拖时间、计划平均航速、预计航行时间、预计到达时间拖航前离,转向点的到达时间、坐标、航向;d)
旋回水域、避风锚地、插桩点、补给点等的位置坐标e)
A.5风险评估
根据拖航环境与拖航条件对拖航作业进行风险评估,至少应包括:a)风险源识别;
b)对不同环节进行风险概率、后果等评估后形成的风险矩阵表8
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应包括:
a)基于风险矩阵表的风险缓解与控制措施;b)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方案
A.7应急计划
JT/T1364—2020
根据拖航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碰撞、火灾、机损、搁浅触礁、恶劣天气、人员落水、油污染等,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JT/T 1364-2020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JT/T 1364-2020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JT/T 1364-2020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JT/T 1364-2020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JT/T 1364-2020 海上平台拖航技术要求
  • 热门标准
  • JT交通运输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