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337-2011 通信电源用光伏电缆

【YD通讯标准】 通信电源用光伏电缆
- YD/T2337-2011
- 现行
标准号:
YD/T 2337-2011
标准名称:
通信电源用光伏电缆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733.21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337-2011.Photovoltaic cables for electric power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1范围
YD/T 2337规定了太阳能通信电源用光伏电缆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YD/T 2337适用于连接太阳能通信电源光伏组件之间、电池阵列之间及阵列与光伏逆变器直流端之间直流额定电压为1.8 kV、交流额定电压U/U为0.6/1 kV的电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60068-2-78:2001,IDT)
GB/T 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机械性能试验 (IEC 60811-1-1:2001, IDT)
GB/T 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热老化试验方法(IEC 60811-1-2:1985, IDT)
GB/T 2951.13-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密度测定方法一吸水试验一收缩试验 (IEC 60811-1-3:2001, IDT)
GB/T 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低温试验(IEC 60811-1-4:1985,IDT)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2337-2011
通信电源用光伏电缆
Photovoitaic cables for electric power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2011-12-20 发布
201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标记
4.1产品型号
4.2产品标记··
5要求·
5.1导体.·
5.2绝缘…
5.3护套
5.4多芯电缆
5.5分离层·
5.6电气性能
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燃烧性能·
5.9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试验方法
6.1通则
6.2结构及外观试验方法
6.3电气性能试验·
6.4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6.5燃烧性能试验
6.6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测定
6.7标志耐擦性
7检验规则
7.1.总则·
7.2出厂检验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7.3型式检验
8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
YD/T2337-2011
YD/T 2337-2011
8.2运输
电缆的安装及使用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耐臭氧试验….
附录B(资料性附录)简化的长期耐热性试验程序13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YD/T2337-201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富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昌捷、张鞋。
本标主要起草人:代康、漾钜虹、曾理、龙永会、刘开迅、王1范围
通信电源用光伏电缆
YD/T2337-2011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能道信电源用光伏电缆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雅适用于连接太阳能通信电源光伏组件之间,电池阵列之间及阵刻与光优逆变器直流端之向直流额定电压为1.8kV、交流额定电压U/U为0.6/1kV的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摘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3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60068-2-78:2001,IDT)
GB/T2951.1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 60811-1-1:2001,IDT)GB/T2951.1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热老化试验方法(EC60811-1-2:1985,DT)GB/T2951.13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60811-1-3:2001,IDT)GB/T2951.14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60811-1-4:1985,IDT)GB/T2951.2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60811-2-1:2001,IDT)GB/T2951.3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60811-3-1:1985,IDT)GB/T2951.4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2部分:聚乙烯和聚内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处理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一一高温处理后卷绕试验—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测定质量的增加-—长期热稳定性试验—铜催化氧化降解试验方法(IEC608114-2:2004,IDT)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GB/T3048.5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GB/T3048.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GB/T3048.9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GB/T3048.10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GB/T3048.1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4部分:直流电压试验GB/T3048.16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6部分:表面电阻试验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IEC60228:2004,IDT)YD/T 2337-2011
GB/T4910镀锡圆铜线
GB/T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额色GB/T11026.12003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IEC60216-1:2001, IDT)
GB/T16422.2一1999塑料实验空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4892-2:1994,1DT)GB/T17650.2-1998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放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IEC60754-2:1991,IDT)GB/T17651.2一1998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EC61034-2:1997,IDT)
GBT18380.12一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募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04,IDT)SJ/T11365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产品标记
4.1产品型号
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组成,中间用空格隔开。型式代号由燃烧特性代号和系列代号组成,中间用“一”隔开:规格代号为:芯数×芯导体标称截面积(导体代号)。
产品型号代号和含义见表1。
表1产品型号代号和含义
燃烧特性代号
4.2产品标记
无卤低烟阻燃
电缆标记用电缆型号和本标准编号表示。系列代号
光伏(photovoltaic)
示例:单芯4mm2,第5种镀锡铜导体,无卤低烟阻燃光伏电缆可标记为:WDZ-PV1X4 (A) YD/T ××××-201X。5要求
5.1导体
5.1.1导体应采用符合GBT4910要求的镀软圆铜线。代号
导体代号
第5 种镀锡铜导体
第6种镀锡铜导体
5.1.2导体由相同材质的镀锡软圆铜线绞合而成。绞合导体结构应符合GB/T3956一2008规定。导体宜为第5种软导体,当需要更柔软的导体时,可采用第6种软导体。5.1.3绞合导体外观应圆整光滑,无机械损伤。5.1.4 导体规格宜为 1.5mm2, 2.5 mm2. 4 mm2, 6 mm2. 10 mm2, 16 mm2, 25 mm2. 35 mm2。2
TIKAIKAca-
5.2绝缘
5.2.1绝缘应无卤低烟阻燃,可选用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烯烃材料。YD/T2337-2011
5.22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且应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和导体。当绝缘和护套采用共挤方式,并且两者无法完整分离时,则将这种结构称为粘结型绝缘和护套。52.3绝缘应圆整,光滑,连续,无针孔、氢泡等缺陷,开应经受GB3048.9规定的火张验,试验电压不应小于交流电压4kV或直流电压6kV。当绝缘和护套采用共挤方式,绝缘火花性能由5.3.2规定的护套火花试验进行检验。
5.2.4绝缘最薄点厚度不应小于0.5mm。5.2.5绝缘同心度不应小于70%。5.2.6绝缘颜色通常为本(白)色或黑色。5.3护套
5.3.1护套应无卤低烟阴燃,可选用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烯烃材料。5.3.2护套应圆整、光滑、连续,无针孔、气泡等缺陷,并经受GB/T3048.10规定的火花试验,试验电压不应小于交流电压10kV或直流电压15kV。5.3.3护套最薄点厚度不应小于0.5mm5.3.4护套颜色应均匀一致,宜为黑色,也可采用红色、蓝色,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5.4多芯电缆
5.4.1光伏电缆一般为单芯结构,也可采用多芯结构。5.4.2组成多芯结构树中的每一根绝缘芯线应符合5.2的要求。5.4.3多芯结构中的绝缘芯线宜采用颜色(包括色条)或绝缘表面印字等识别标志。5.4.4多芯电缆绝缘芯线绞合时可加填充物和包覆物。5.5分离层
允许在导体与绝缘之间、绝缘与护套之间有分离层,分离层应容易剥离,5.6电气性能
5.6.1导体直流电阻
在20℃条件下,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值。表2导体的最大直流电阻
导体标称截面积
5.6.2耐电压性能
最大直流电阻(20℃)
(s/km)
电缆在持续施加电压期间不应发生击穿。5.6.3绝缘的体积电阻率
绝缘的体积电阻率应符台以下要求:导体标称截面积
最大真流电阻(20℃)
(n/km)
YD/T 2337-2011
-在(20F5)℃下不应小于1×1042-cm:-在(90±s)℃下不应小于×10l 2*cm5.6.4护套表面电阻
护套表面电阻不应小于1×10°Q。5.6.5绝缘的直流稳定性
检测电缆浸入盐水时的泄漏电流,要求24h平均泄漏电流的增量不应大于10%,并且电缆在从盐水中取出后进行的耐电压试验中无击穿。5.7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表3电缆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序
绝缘的抗张强度(中间值)
老化前抗张强度
老化后抗张强度保留率
绝缘的断製伸长率(中间值)
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老化后断裂仰长率保留率
护套的抗张强度(中间值)
老化前抗张强度
老化后抗张强度保留率
护套的断裂伸长率(中间值)
老化前断裂仲长率
老化后断裂仲长淞保留率
粘结型绝缘和护套的抗张强度(中间值)老化前抗张强度
老化后抗张强度保留率
粘结型绝缘和护套的断裂伸长率(中间值)老化前断裂伸长率
老化后断裂仲长率保留率
热伴性能(只适用于交联的绝和护套:负荷下伸长率
去负荷和冷却后的伸长率
绝缘和护粪的相容性(只适用于非黏型电缆绝缘和护套)绝缘拉伸强度变化率的绝对值
绝缘断裂伸长率变化率的绝对值护套拉伸强度保留率
护套断裂伸长率变化率的绝对值护套热收缩率
切缝扩展性能
耐电压试验
TTIKAONiKAca
性能指标
无裂纹
无击穿
表3(续)
动态切穿力(Dn为导体计算直径,其数值见表 5)高温压力性能
压痕深度
去负荷和冷却后耐电压试验
低温卷绕性能(电继直径<12.5mm)低温拉伸性能(电缆直径≥12.5mm)绝缴断裂伸长率
护套断裂伸长率
低温冲击性能
耐湿热性能(绝缘和护套)
拉伸强度保留率
断裂伸长率保留率
护套耐酸碱性能
拉伸强度变化率的绝对值
断裂伸长率
护套耐臭氧性能
耐日光老化性能
护套耐油性能
抗张强度变化率的绝对值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的绝对值
长期耐热性能(绝缘和护套)
温度指数TI
断裂伸长率
氧化诱导期(绝缘和护套)
5.8燃烧性能
单根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电缆应通过GB/T18380.12一2008规定的燃烧试验。5.8.2燃烧气体的酸度
pH值加权值不应小于4.3,电导率加权值不应大于10.0us/mm5.8.3烟密度
电缆燃烧时的透光率不应小于60%。5.9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成品电缆所有组成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要求
有毒有害物质种类
重金属
物质名称
铅及其化合物
及其化合物
汞及其化合物
6价铬的化合物
YD/T 2337-2011
性能指标
150×D
无击穿
无裂纹
光裂纹
≥100
无裂纹
无裂纹
极限含量(ppm)
热800
线800
YD/T 2337-2011
有毒有害物质种类
有机漠化物
表4(续)
物质名称
多澳联萃(PHB)
多溴二苯醚(PBDE)
注;衰中极限含量是游材料某种有毒有害物质的质:与材料本身质量之比的上限值5.10标志
5.10.1标志内容
极限含量(ppm)
两类物质含量之和≤800
电缆护套表面应印有制造厂名或其代号、制造年份及产品标记。标志间距不应大于550rim。5.10.2标志耐擦性
标志应字迹清楚,不易擦掉。
5.11长度
5.11.1电缆标准段长--般为500m,1000m、2000m。5.11,2允许电缆制造商与用户按双方协议规定的长度及偏差交货。6试验方法
6.1通则
6.1.1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溢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6.1.2除结构尺寸外,将粘结型绝缘和护套当作一整体层进行试验。6.2结构及外观试验方法
6.2.1导体结构
导体结构检查按GB/T39562008规定进行。6.2.2绝缘、护套颜色
目视检查,并将绝缘、护套颜色与G/T6995.2规定的标准色板进行对比。6.2.3绝缘、护套最小厚度
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6.2.4绝同心度
按GB/T2951.11一2008的规定测量同一裁面上最大绝缘厚度和最小绝缘厚度,然后按公式(1)计算同心度C:
C= 6m/ 8ma×100%
式中:
为最小绝缘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18nx为最大绝缘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6.2.5绝缘、护套表面质量
TKAoNrKAca
目视检查。
6.3电气性能试验
6.3.1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按GB/T3956一2008附录A的规定进行测量。6.3.2耐电压试验
YD/T 2337-2011
电缆的耐电压试验可采用交流电压试验,也可采用直流电压试验。交流电压试验按GB/T3048.8的规定进行,试样长度20m,试验电压6.5kV,测试时间5min,水温(20土5)℃C:直流电压试验按GB/T3048.14的规定进行,试样长度20m,试验电压10kV,测试时间5地迅,水温(20士5)℃。6.3.3绝缘的体积电阻率试验
按GBT3048.5的规定进行测试。试样长度为5m,浸水时间为2h,水温偏差范围应在±5℃之内。6.3.4护套表面电阻试验
按GB/T3048.16的规定进行测试,电极间距为(100±2)mm,试验箱度为(65±5)%6.3.5绝缘的直流稳定性试验
取不少于5m长的试样漫入含3%氯化钠的水中,试样的两端应至少有300mm露出水面,水浴温度保持在(85+2)℃。在导体与水之间持续通电,时间为(240±2)h,电压为0.9kV(直流),导体应接直流电源阳极。
定期(不超过24h)测量电流的大小,如果可能应连续测量电流。记录时间电流测量值,并绘制时间电流曲线,以检验电流的稳定性。样品从盐水溶液中取出后,应按6.3.2进行耐电压试验,但试验电压应为交流电压1kV或直流电压1.5kV。6.4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6.4.1绝缘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绝缘应按GB/T2951.11一2008中9.1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并按GB/T2951.12一2008中8.1进行空气烘箱热老化,老化温度为(150±2)℃,老化时间7×24h。6.4.2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护套应按GB/T2951.11一2008中9.2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并按GB/T2951.12一2008中8.1进行空气烘箱热老化,老化温度为(150±2)℃,老化时间7×24h。6.4.3粘结型绝缘和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应按GB/T2951.11一2008中9.1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并按GB/T2951.12—2008中8.1进行空气烘箱热老化,老化温度为(150±2)℃,老化时间7×24h。6.4.4热延伸试验
取2个样品,在(200±3)C条件下按GB/T2951.21一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机械应力0.2MPa,施力时间15min。
6.4.5相容性试验
YD/T 2337--2011
取3段电缆样品按照GB/T2951.12一2008中8.1规定进行空气烘箱热老化,每段样品长度约200mm,老化温度(135±2)℃,老化时间7×24h。从烘箱取出后应放置在室温下室少冷却16h。将每段样品分别按GB/T2951.11一2008制成绝缘和护套测试用试样,然后按照GB/T2951.11一2008进行绝缘和护套的拉伸试验。
6.4.6热收缩试验
热收缩试验按照GB/T2951.13一2008第11章的规定进行。样品长度300mm,烘箱温度(120+2)℃,放置时间1h
6.4.7切缝扩展试验
取3个电缆样品,样品长度20m。在每个电缆样品表面切深度为0.05mm的4个划缝,4个切缝应均匀分布在圆周上,切缝在样品长度方向间距25mm,且与导体轴线垂直。切缝位置距样品端头不少于1ml。三个样品分别在-15℃、室温和85℃下放置3h。取出后立即将样品有切口的部分卷绕在心棒上。芯样直径为(30.3)搭电缆直径,卷绕时至少有一个切口应在外侧。取出样品,让样品恢复到室温下,检查样品外观,然后按6.3.2进行耐电压试验,其试验电压为交流电压0.3kv或直流电压0.45kV。
6.4.8动态切穿试验
动态切穿试验设备设为拉伸试验(或等效)设备的压力操作模式,并装有记录切穿力的测量装置和指示切刀接触到导体的蜂鸣器或指示灯。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切刀由刀口厚度为(0.45+0.01)mm的矩形刀片组成,刀片切口宣倒圆,无毛刺。试验在室温下进行。在切刀上施加的力应以1N/s的速度连续增加直到接触到导体。每个试样进行4次测试,记录切刀接触导体那一瞬间的力。每次测试后样品应向前移动至少25mm并顺时针旋转90°。4次测试的平均值不应小丁按公式(2)确定的F值。F=150XDm
Dn为导体计算直径的数值,按表5确定,单位为毫米(mm)。说瞬:
1—负荷;2—夹具:3—电缆样品:4一安装平台:5—切刀。图1动态切穿试验装重
TTTKAONKAca
单位:mm
0.45±0.0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