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 TB/T 2762-2017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继电器

【TB铁路运输标准】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继电器
- TB/T2762-2017
- 现行
标准号:
TB/T 2762-2017
标准名称: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继电器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5.31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2762-2017.Electric equipment for rolling stock-relays.
1范围
TB/T 2762规定了机车车辆继电器的产品分类、环境条件.主要参数、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TB/T 2762适用于机车车辆上主电路、辅助电路及控制电路中的各种保护.控制和测量等用途的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城轨车辆使用的继电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IEC 60068-2-1:2007 ,IDT)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 IEC 60068-2-2: 2007 ,IDT)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4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 4-2008 , IEC 60068-2-30 :2005 ,IDT)
GB/T 2900.17电工术语 量度继电器
GB/T4026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和导体终端的标识(GB/T4026-2010 , IEC 60445 :2006 ,IDT)
GB/T4207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GB/T4207-2012,IEC60112 :2009 , IDT)
GB/T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IEC 60529 :2001 ,IDT)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762—2017
代替TB/T2762—2010,TB/T1681—1999机车车辆电气设备
继电器
Electric equipment for rolling stock-relays2017-11-19发布
国家铁路局
2018-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
环境条件
主要参数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TB/T2762—2017
TB/T2762-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TB/T1681-1999《机车过电流继电器技术条件》和TB/T2762—2010《机车车辆继电器技术条件》。本标准以TB/T2762—2010为主,整合了TB/T1681—1999的内容。与TB/T27622010相比,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0年版的第3章);修改了产品分类(见4.4,2010年版的4.4、4.5):修改了环境条件(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6章);一增加了外观要求(见7.1.3~7.1.5);-删除了材料要求及材料性能检查(见2010年版的7.2.1、8.2.2.1);删除了继电器相对于正常安装位置的倾斜不大于10°的要求(见2010年版的7.6.8);修改了有触点继电器的接触电阻值要求(见7.4.1,2010年版的7.3.1);删除了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要求(见2010年版的7.8.1);一增加了绝缘电阻值的要求及其测量方法(见7.9.3、8.11.4);增加了主电路短时耐受电流能力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7.14.1、8.16);删除了试验数据允差(见2010年版的8.1);删除了电连接质量检查(见2010年版的8.2.2.4);修改了着火危险性试验方法(见8.4,2010年版的8.2.2.3);增加了接触电阻值和线圈电阻值测量方法(见8.7.1和8.7.2):修改了冲击和振动试验方法(见8.13.1,2010年版的8.5.1);删除了装车运行试验、研究性试验相关内容(见2010年版的9.1、9.4):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见第10章,2010年版的第10章)。本标准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刘广强、赵爱萍、王伟、刘鹏、李顺、王秋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TB/T1681—1985,TB/T1681—1999;TB/T2762—1996,TB/T2762—2010。Ⅱ
1范围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继电器
TB/T2762-2017
本标准规定了机车车辆继电器的产品分类、环境条件、主要参数、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车车辆上主电路、辅助电路及控制电路中的各种保护、控制和测量等用途的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城轨车辆使用的继电器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2007IDT)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2:2007,IDT)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4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4—2008,IEC60068-2-30:2005,IDT)GB/T2900.17电工术语量度继电器GB/T4026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和导体终端的标识(GB/T4026-2010,IEC60445:2006,IDT)
GB/T4207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GB/T4207一2012,IEC60112:2009,IDT)
GB/T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GB/T5169.12一2013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2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指数(GWFI)试验方法(IEC60695-2-12:2010,IDT)CB/T14048.5一200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IEC60947-5-1:2003,M0D)GB/T21413.1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GB/T21413.1—2008,IEC60077-1:1999,IDT)CB/T21413.2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2部分:电工器件通用规则(CB/T21413.2一2008,IEC 60077-2:1999,IDT)
CB/T21563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GB/T21563—2008,IEC61373:1999,IDT)GB/T25119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GB/T25119—2010,IEC60571:2006,M0D)GB/T32347.12015轨道交通设备环境条件第1部分:机车车辆设备(IEC62498-1:2010,MOD)TB/T3213—2009高原机车车辆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7、GB/T14048.5—2008、GB/T21413.1和GB/T21413.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TB/T2762-2017
4产品分类
4.1按用途可分为保护、控制、测量、辅助和执行继电器等。4.2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磁式、气动式和电子式继电器等。4.3按输人信号的性质分为电量继电器(输人量为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和非电量继电器(输人量为温度、压力、速度等)。
4.4按触点形式分为有触点继电器和无触点继电器。5环境条件
继电器在以下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海拨不超过2500m;
环境温度按GB/T32347.1—2015中4.3选择;b)
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继电器应能承受使用时的冲击和振动而无损坏或故障,符合GB/T21563冲击和振动条件;d)
污染等级应符合GB/T21413.1的规定;f)过电压类别应符合GB/T21413.1的规定。当继电器使用环境条件超出上述条件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主要参数
6.1电压继电器的控制回路标称电压及限值见表1。表1控制回路标称电压及限值
电压类型
控制回路标称电压U。
12,24,48,72(74),110(100)
220,380
控制回路额定工作电压
6.2继电器触头的标称电压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6.3继电器触头的约定发热电流为2A5A、10A、20A。6.4其他继电器的主要参数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7技术要求
7.1一般要求
继电器应按本标准及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制造。同型号继电器的产品及其零部件应具有互换性。金属镀层、表面涂层应完整、均勾。紧固件应紧固良好且有防松措施。5绝缘件表面应完好,无变形、开裂、损伤等。7.1.5
7.1.6继电器应能用一般工具装拆,如需特殊工具,应由制造商供给。7.2结构和材料要求
7.2.1相比电痕化指数
继电器使用的绝缘材料的相比电痕化指数(CTI值)不应小于400。7.2.2绝缘材料的着火危险性
单位为伏
控制回路工作电压极限值
继电器使用的各种绝缘材料及其制品根据实际需要应进行必要的着火危险性试验(灼热丝试验)。2
TB/T2762—2017
灼热丝离开试验样品后,样品的火焰在规定时间内熄灭。当使用规定的包装样品绢纸铺底层时,绢纸不应起燃。
7.2.3接线端子
7.2.3.1接线端子采用螺纹型紧固的,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表2规定。对使用在小电流(≤5A)电路的接线端子,其导电连接使用螺钉连接的紧固件应采用不大于M4规格。拧紧力矩
螺纹直径
拧紧力矩
注1:第1列适用于拧紧时不突出孔外的无头螺钉和不能用刀口宽度尺寸大于螺钉顶部直径的螺丝刀拧紧的其他螺钉。
注2:第Ⅱ列适用于可用螺丝刀拧紧的螺钉和螺母。注3:第Ⅲ列适用于不可用螺丝刀拧紧的螺钉和螺母。7.2.3.2
连接。
过流继电器线圈和其他类型继电器(印刷电路板安装除外)的引出接线均应采用无焊接线端应有清晰和永久性的标志,其方向和位置应便于产品安装接线时识别,标志符号应符合GB/T4026要求。
7.2.4接插件
7.2.4.1插头和插座应有足够的接触压力和摩擦力,应能承受200次从其壳体重复抽出和插人,试验后,其接插件仍应能完成其预定的工作,接触电阻应小于或等于8m2。7.2.4.2插头和插座的连接应有定位机构,以保证两者之间唯一的电气连接关系。7.2.4.3除非对使用安装有特殊要求,插头和插座应具备月锁机构或其他措施,防止意外断开。7.2.5整定控制器
继电器的整定控制器(调整整定值的元件,如电位器、插头和插座、开关等)应能耐受200次调整,在试验后,控制器仍能在规定的产品性能误差范围内完成其预定的工作。7.2.6动作显示装置
保护继电器应根据用户要求增加动作显示装置(机械或电气)。7.2.7
防护等级
继电器外壳(若有)的防护等级应能达到GB/T4208一2008规定的IP20,触头部分宜选用不低于3
TB/T2762—2017
IP40的防护等级。特殊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7.3压力继电器压腔气密性和气压强度要求7.3.1气压强度
压腔应能承受1.5倍的最大工作气压(不低于900kPa)1min,无机械损伤。7.3.2压腔气密性
压腔的允许泄漏量为:经持续时间T后,在与该单元连接的容器V内,其气压每分钟降低不应超过1%。
7.4电阻
7.4.1接触电阻
对于有触点继电器,在7.2.4端子质量检查试验前后,输入与输出端之间导电回路的接触电阻均不应大于50m。
7.4.2线圈电阻值
电磁式继电器的线圈在20℃时的电阻实测值(冷态下)允差为额定值的-5%~+8%。7.5整定值、整定值偏差及返回系数7.5.1整定值
继电器的整定值由产品技术条件规定。7.5.2整定值偏差
继电器在不受振动及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条件下,整定后的动作值偏差不超过表3的规定。7.5.2.1
表3整定值偏差范围
接地、过流继电器
差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过渡继电器过电压、欠电压继电器,空转继电器转速、风速、油流继电器
压力继电器
温度继电器
启动继电器
风压继电器
油压继电器
整定值偏差
±20kPa
表3中1、2.3、4项及5项中的油压继电器的动作值偏差按公式(1)计算,表3中6、7及5项中的风压继电器的动作值偏差按公式(2)计算。a-b
式中:
一动作值偏差,以百分数表示(%):8,
动作值;
式中:
整定值。
×100%
82=a-b
82——动作值偏差。
7.5.3返回系数
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释放值与动作值之比。4
过量继电器的动作返回系数不应小于0.8。欠量继电器的动作返回系数不应大于1.25。7.6时间特性
TB/T2762-2017
7.6.1延时欠电压继电器,延时测定应从电压达到动作值的瞬时开始,至继电器的脱扣器件(脱扣机构)动作瞬时为止。
7.6.2电流继电器的时间特性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7.7动作性能
动作。
电磁式继电器,当其线圈在最高周围空气温度和热稳态时,在最小电压下应能可靠动作。压力继电器在低温试验时通以最小气压,常温和高温试验时通以最大气压,应能可靠如对继电器固有动作等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该产品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直流电磁式继电器的释放电压不应小于额定电压的5%,机车启动时在控制电路内工作的继电器的最大释放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0%。7.7.5
交流电磁式继电器,其释放电压不应小于额定电压的20%。继电器的触头动作应灵活,接触良好。触头开距、超程、初压力、终压力、接触点或接触线均应7.7.6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在额定工作参数下应无反复吸合现象。7.8温升
非电子式继电器在接近于正常的安装条件下(包括冷却条件),对电压线圈加以最大工作电压,对电流线圈、触头等导电零件通以额定工作制下的额定电流时,继电器各零部件的发热温度极限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
温升限值和温度限值
最高环境空气温度下的温升限值零部件名称
挠性连接(编织物)
弹性接触(弹簧)
非弹性接触
裸紫铜
裸黄铜
材料和形式
130℃(B)
155℃(F)
180℃(H)
200℃(N)
220℃(R)
250℃
紫铜(或黄铜)镀锡
紫铜(或黄铜)镀银或镀镍
其他金属
黄铜或青铜
镀银或镀镍
40℃(T=25℃)70℃(T=55℃)
最高温度
TB/T2762-2017
零部件名称
非弹性接触
端子以外的螺栓
7.9介电性能
表4温升限值和温度限值(续)
最高环境空气温度下的温升限值材料和形式
其他金属或烧结金属
黄铜或青铜
镀银或镀镍
7.9.1工频试验电压
40℃(T=25℃)
继电器应能承受工频试验电压,无击穿和闪络现象。7.9.2额定冲击电压
70℃(T=55℃)
最高温度
以不损害本身及相
邻部件正常工作为限
继电器的绝缘性能与预期过电压匹配,继电器应能承受额定冲击电压试验,试验后应无损伤或击穿现象。
7.9.3绝缘电阻值
在工频试验电压试验和额定冲击电压试验的前后应测量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表5中规定的值,且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值不应有明显变化。表5绝缘电阻值
额定电压U,
U,≤500
500U,≤1000
U,>1000
工作性能
兆欧表等级
继电器的工作频度、类别定义按GB/T21413.2确定。除非某类继电器另有规定,继电器的工作性能应符合下述要求:绝缘电阻值
每个工作周期包括一次闭合运行伴随着一次断开运行(不带电流周期),或(如果需要)接通操作伴随着分断操作(带电流周期);每个程序包括执行表6中规定次数的不带电流工作周期,随后(如果需要)再执行表6中规定次数的带电流工作周期:
继电器的工作性能按表6“工作周期总数”规定次数测定;继电器的工作性能试验通常应在额定工作值(电流、电压、气压)下进行。表6继电器的工作性能
每个程序的工作周期数
器件类别
工作频度
程序数
不带电流
100000
200 000
带电流
工作周期总数
不带电流
1000000
带电流
100000
器件类别
工作频度
7.11冲击和振动
程序数
表6继电器的工作性能(续)
每个程序的工作周期数
不带电流
1000000
200000
应满足GB/T21563的冲击和振动要求。7.12交变湿热性能
带电流
100000
TB/T2762—2017
工作周期总数
不带电流
10000000
20 000
200000
2000000
继电器按8.14.3试验后,其绝缘性能应满足7.9.1和7.9.3的要求。7.13电磁兼容性(EMC)
自带电子电路的继电器应符合GB/T25119的规定。7.14通断性能
7.14.1主电路短时耐受电流能力带电流
1000000
使用在主电路的保护继电器的短时耐受电流能力应包括可能出现的短时过电流值(如牵引电动机的环火电流)和短时过电流作用时间,如无特殊规定,按8.16试验后,触头应无熔焊、断开,机械零部件与绝缘部件不发生变形、位移及损伤等。7.14.2触头的通断能力
按8.17试验后,触头应无熔焊、断开,机械零部件与绝缘部件不发生变形、位移及损伤等。7.15其他要求
电子继电器的电子控制部件其性能应能满足GB/T25119的规定。8检验方法
8.1几何尺寸检查
用计量器具检查几何尺寸。
8.2外观质量检查
目视检查外观质量。
8.3CTI值测定
测定CTI值的设备、标准电介液的配置、试验程序等应按GB/T4207的规定执行。8.4着火危险性试验
按GB/T5169.12一2013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灼热丝的顶端温度以及施加在试样上的持续时间应从表7中选取。
表7着火危险性试验
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
550±10
650±10
750±10
850±10
试验持续时间
TB/T2762-2017
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
960±10
表7着火危险性试验(续)
试验持续时间
30 ±1
注1:对于承载载流部件和接地部件的绝缘材料(除陶瓷外),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优先选用960℃。注2:对于不承载载流部件和接地部件的绝缘材料(除陶瓷外),灼热丝顶端的试验温度优先选用650℃。8.5气压强度试验
给压力继电器的压腔施加1.5倍的最大工作气压(不低于900kPa),持续1min。8.6气密性试验
按GB/T21413.1的要求进行。
8.7电阻测量
8.7.1接触电阻测量
用专用测量设备直接测量或根据电压一电流数据测算。8.7.2线圈电阻值测量
按GB/T21413.1的要求进行测量。8.8整定值测试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在主电路不通电的情况下进行。对被试继电器通以预期的整定值,反复测量三次,取其算数平均值。
对继电器通以整定值时,应缓慢上升或下降至整定值。延时保护继电器动作时间的测定应从整定值达到动作值瞬时开始,至脱扣为止。8.9动作性能试验
8.9.1在20℃和低温环境下分别存放不少于2h后,测定继电器的动作值(或动作时间)。8.9.2压力继电器动作性能试验:应先按8.6检查气密性,然后测定动作值。低温时使用的压缩空气源应随产品一起在低温环境下存放不少于2h;不应用常温压缩空气,以免在继电器内部结冰,影响正常工作。
8.9.3继电器动作性能试验:在最高环境温度下,热态时测定吸合电压值;在最低环境温度下,冷态时测定释放值。当条件不具备时,允许在常温和冷态下进行,测量结果按公式(3)和公式(4)换算。a)吸合电压
式中:
234.5++0m
U=U,×-
被试继电器的线圈温升,单位为开(K);—最高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34.5+6,
e,—常温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U—换算到e,和热态时的吸合电压值,单位为伏(V):U,—在常温e,下测量的吸合电压值,单位为伏(V)。b)释放电压
234.5+t+6
U。=U,×=
式中:
6——最低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U,——在常温6,下测得的释放电压值,单位为伏(V);U。—换算到。时的冷态释放电压值,单位为伏(V)。8
.·(4)
TB/T2762-2017
4交流继电器吸合电压的测定:在型式检验时不应少于20次,在出厂检验时不应少于6次,交流8.9.4
继电器释放电压的测定不应少于2次。5直流继电器吸合电压的测定:在型式检验时不应少于6次,在出厂检验时不少于2次,对可以8.9.5
改变电源极性进行试验的继电器,型式检验每两次试验改变一次电源极性,出厂检验每次都改变电源极性。直流继电器释放电压的测定不应少于2次。8.10温升试验
温升试验按GB/T21413.1进行。
8.10.2试验过程中的环境空气温度应在+10℃~+40℃之间,且温度变化不超过10K。触头应调至最小工作压力,各触头应串联同时通电。8.10.3继电器进行发热试验时,线圈的温度用电阻法测量,其余用温度计、电温计或热电偶法测量。8.10.4
进行8.10.1温升试验时,应考虑到7.4.2规定的最不利电阻,即电压线圈试验中所加的电压U按公式(5)计算。
Uy=Uma'Rs/Rmin
式中:
U,——电压线圈试验中所加的电压值,单位为伏(V);Rs
实测电阻换算到20℃时的值,单位为欧(Q);Rmin
被试线圈规定20℃时允许的最小电阻值,单位为欧();被试线圈的最大工作电压,单位为伏(V)。·(5)
直流电压线圈如果在低于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下进行试验,可将实测值乘以公式(6)得出的系8.10.5
数K,,折算到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下的温升,并将试验过程中的周围空气温度写于报告中。(1.6a)+602
(1.6a)+6h
式中: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K系数;
测量被测线圈热态电阻时的周围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被试继电器吸引线圈导电材料的电阻温度导数(对紫铜为a=1/234.5)。6温升试验外接导线除特殊规定外,宜按表8选用。8.10.6
外接导线推荐值
额定电流!,
8<1,≤12
121≤15
151,≤20
20<1,≤25
251,≤32
321≤50
501,≤65
651≤85
851≤100
1001≤115
导线截面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标准计划
- TB/T3521-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铣磨车
- TB/T2172-1990 铁路钢轨伤损代码
- TB/T3508-2018 铁路道岔转换设备安装技术条件
- TB2105-1989 XX型信号选别器
- TB/T3523.2-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第2部分:输入特性试验
- TB/T3010-2001 铁道车辆滚动轴承高碳铬轴承钢订货技术条件
- TB/T1463-2006 机车轮对组装技术条件
- TB/T3503.1-2018 铁路应用空气动力学第1部分:符号与单位
- TB/T32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护套
- TB/T2247-1991 机车牵引齿轮磁粉探伤验收条件
- TB/T2787-1997 机车车轴金相显微检验
- TB/T1686-2000 25t电动架车机技术条件
- TB/T2624-2011 重型轨道车车轴型式及基本尺寸
- TB/T3520-2018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钢轨打磨车
- TB/T3558-2020 机车车辆转向架专用量具闸瓦和闸片量具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