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TB铁路运输标准】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15 20:44:45
  • TB/T3009-201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B/T 3009-2011

  • 标准名称: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 标准类别: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2.60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TB/T 3009-2011.Anti-skid device for railway passenger car and powered car train-set.
1范围
TB/T 3009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及动车组空气制动防滑装置(以下简称防滑器)的技术性能与装车运行试验方法。
TB/T 3009适用于新造铁道客车及动车组用防滑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 4208-2008 外壳防 护等级( IP代码)( IEC 60529 :2001 ,IDT)
GB/T 4549.2-2004 铁道车辆词汇第2 部分:走行装置
GB/T 4549.3-2004 铁道 车辆词汇第 3部分:制动装置
GB/T 21563-2008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设备 冲 击和振动试验( IEC 61373:1999 ,IDT)
GB/T 25119-2010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 子装置( IEC 60571 :2006 , Electronic equipments used
on rail vehicles , MOD)
TB/T 1492-2002铁道车 辆制动机单车试验方法
TB/T 2554-1995列车 制动运行试验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 4549.2-2004 和GB/T 4549.3-2004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防滑器一般由控制系统、测速系统、防滑阀等部件组成,结构组成示意图参见附录A。
4.1.2 防滑器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a)制动时能有效地防止轮对因滑行而造成的踏面擦伤;
b)制动时能根据轮轨间的黏着变化调节制动缸压力,实现调节制动力,以充分利用轮轨间的黏着,得到较短的制动距离。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45.0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009-2011
代替TB/T3009—2001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Anti-skid device for railway passenger car and powered car train-set2012-09-11发布
2013-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4.2主要部件要求
5装车运行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2客车单车溜放制动试验
客车拖拽制动试验
5.4动车组防滑器运行试验
空气制动防滑装置系统组成示意图附录A(资料性附录)
TB/T3009—-2011
TB/T3009-201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TB/T3009—2001《客车制动防滑系统技术条件》。本标准与TB/T3009—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动车组用防滑装置相关要求(见4.1.4、4.1.14、4.2.2.4与5.4);修改了控制系统、防滑阀、速度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见4.1.17,2001年版的4.2.4.2);一修改了防滑试验的减摩液要求(见5.2.2,2001年版的5.3);增加了客车拖拽制动的试验方法(见5.3)。本标准由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峰、莫钧、刘云峰、李培曙、陈平、尹方。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3009—2001。
1范围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TB/T3009—2011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及动车组空气制动防滑装置(以下简称防滑器)的技术性能与装车运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新造铁道客车及动车组用防滑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CB/T4549.2—2004铁道车辆词汇第2部分:走行装置GB/T4549.3—20044
铁道车辆词汇第3部分:制动装置GB/T21563--2008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IEC61373:1999,IDT)GB/T25119—2010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子装置(IEC60571:2006,Electronicequipmentsusedon rail vehicles,MOD)
TB/T1492--2002
铁道车辆制动机单车试验方法
TB/T2554—1995列车制动运行试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
GB/T4549.2—2004和GB/T4549.3—200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防滑器一般由控制系统、测速系统、防滑阀等部件组成,结构组成示意图参见附录A。4.1.2防滑器主要具有以下功能:a)制动时能有效地防止轮对因滑行而造成的踏面擦伤;制动时能根据轮轨间的黏着变化调节制动缸压力,实现调节制动力,以充分利用轮轨间的黏b)
着,得到较短的制动距离。
4.1.3防滑器不应改变空气制动机的功能特性,不应对制动机的机械部分或车轮的踏面产生不良的影响。防滑器应安装在有足够容量压缩空气风源的车辆上,防滑器的空气消耗量不影响制动机的作用。
防滑器的设计速度应高于车辆的最高运行速度(V),具体要求如下:4.1.4
a)当Vmx≤200km/h,应高于其20%以上;b)
当V>200km/h,应高于其10%以上。4.1.5当车辆速度不大于3km/h时,除静止试验以外防滑器不应改变制动缸压力。4.1.6防滑器应具备实时采集和监测每根车轴转速的功能,防滑器的主机控制中心接受各轴速度信号后,对其进行调理、计算,再与不同判据比较,做出各种判断决策,制动时控制各防滑阀,使与其相连的制动缸排风、充风或保压。
TB/T3009—2011
4.1.7防滑器可以使用车上蓄电池或其他专用电源作为供电电源。在额定电压波动±30%时,防滑器应能可靠工作。在额定电压波动较大时,不应产生意外作用,供电电压恢复到容许范围时,防滑器应自动恢复正常工作。防滑器应具备电源自动通断功能,正常情况下人工不必干预。防清器应采用独立的短路保护装置,和车辆的其他电器相互分离。4.1.8防滑器应确保与防滑阀连通的制动缸连续排风的时间不大于10s。4.1.9在黏着下降时,应控制好防滑器的动作起始点,允许轮对产生相对轨道的有限滑行。但在制动过程中黏着突然下降时,防滑器应有效地加以控制,而且应能防止轮对抱死和擦伤。4.1.10防滑器应具有故障导向安全的保护电路,其安全保护装置应与车辆的其他安全装置分开。防滑器应对每根轴起防滑保护作用,至少应能以转向架为单元进行防滑保护。4.1.11
4.1.12在列车静置时,应能利用防滑器的自诊断系统,检查防滑器各部件的作用是否正常。4.1.13即使在使用非黏着制动时,防滑器也应作用可靠。如果同时使用空气制动和动力制动的防滑器,应保证与其他制动系统的工作不相互干扰,以免不合理地减少制动力。4.1.14对于最高运行速度超过200km/h以上的动车组,在司机室内应能显示各车辆上的防滑器故障码。
同型号的防滑器各零部件应具有互换性。4.1.16
防滑器应符合GB/T25119一2010的相关规定。4.1.17防滑器应满足在环境温度-40℃~50℃正常工作。4.2主要部件要求
4.2.1控制系统
4.2.1.1控制系统的电源线与外壳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100MQ2(电压DC500V,相对湿度<60%,温度20℃~25℃)。
4.2.1.2控制系统在GB/T21563一2008规定的1类B级振动、冲击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无损坏。4.2.2测速系统
4.2.2.1测速系统应具有能满足防滑需要的测量精度,速度传感器在速度值为50km/h以上工况下的测量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km/h。测速系统应能自动地修正因轮径不等所造成的测速误差。4.2.2.2防滑器的测速齿轮应随轮对同步转动,不存在有害的中间传动。4.2.2.3速度传感器在CB/T21563一2008规定的3类振动、冲击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无损坏。4.2.2.4对于速度为200km/h以下的客车,速度传感器在-40℃~100℃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对于速度为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速度传感器在-40℃~120℃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4.2.2.5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电缆连接处的密封性应满足GB4208一2008规定的IP66,以防油、水、灰尘等污染和振动造成的接触不良。输出电缆应铺设在护管中,以防损伤。4.2.3压力继电器(仅客车用)
4.2.3.1压力继电器使用压力范围为0~1000kPa,其微动开关的转换压力在100kPa~300kPa内。4.2.3.2压力继电器在容器容积为2L,压力为600kPa,工作环境温度为-25℃~50℃条件下的漏泄量应不大于2kPa/min。
4.2.3.3压力继电器在GB/T21563-2008规定的1类B级振动、冲击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无损坏。
4.2.4防滑阀
防滑阀的工作压力最小范围为0~500kPa。4.2.4.1
防滑阀在负载风缸容积为5L,风源压力为500kPa条件下的漏泄量应不大于3kPa/minc4.2.4.2
防滑阀应具有快速充排风性能。防滑阀在GB/T21563一2008规定的1类B级振动、冲击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无损坏。4.2.4.4
5装车运行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TB/T3009—2011
对于各部件通过型式试验、地面模拟试验合格的防滑器进行以下装车运行试验,包括客车单车溜放制动试验、客车拖拽制动试验与动车组列车的防滑器运行试验。5.2客车单车溜放制动试验
5.2.1防滑器的制动运行试验应在一辆四轴单元制动车辆上进行,该车辆装载的模拟载重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单车溜放制动的方法。不适用于非黏着制动机,若车辆上兼有非黏着制动机,在单车溜放制动时应该暂时停用。该车辆的制动系统应符合TB/T1492一2002规定的制动机试验性能要求。为检测防滑器的性能,在试验中应测量和记录下列数据:a)车辆速度Vp;
b)轴1~轴4的车轮圆周速度V,~V;c)轴1~轴4的制动缸压力P,~P4
d)副风缸的压力Pa:
e)制动时间t;
f)制动距离S:
g)轴1~轴4防滑阀的电磁阀激磁信号;h)车辆的制动初速度V;
i)对有其他制动方式的车辆要记录其他制动力所对应的参数;j)其他必要的数据。
5.2.2在试验中使用一种含有脂肪酸的环保生物可降解的清洗液作减摩液,其浓度为10%~15%,不含有砂物质。减摩液可根据黏着的需要进行兑水稀释。减摩液以10kPa~20kPa的压力由喷嘴喷至车辆前进方向第一轴的两个车轮前的轨面上,两个喷嘴分别装在两侧轨道纵向中心线距车轮距离不大于10cm处,以便造成轮轨间的低黏着状态。5.2.3静止状态下接通机车与被试验车辆的列车管,由机车向被试验车辆制动系统充风。待充至600kPa后,关闭机车与被试验车辆间的折角塞门,摘掉机车与被试验车辆间的制动软管,然后由机车牵引被试验车辆运行。当列车速度达到预定的试验速度后,喷嘴开始向轨面喷酒减摩液,喷酒一段距离后,摘除机车与被试车辆的车钩连接,由工作人员在被试车辆上用车长阀施行紧急排风,使被试验车辆发生紧急制动作用。在此紧急制动过程中,被试车辆一方面继续向轨面喷酒减摩液直至停车,一方面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不间断地采集处理各有关数据,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4条轮对的速度及其相应制动缸压力变化过程,以便监视。5.2.4试验应在坡度不大于2%的平直线路上以规定速度进行。试验前,被试车辆应以100km/h速度进行不制动的运行试验,用于检查防滑器及校验仪器。应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进行试验,环境温度以5℃~25℃为宜,不应在下雪条件下试验,每次试验后应记录钢轨表面的温度且应在5℃~35℃的范围内。试验车辆每次试验后应运行至少20km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试验。试验工况如下:a)速度120km/h,于燥轨面紧急制动4~6次:b)速度80km/h,湿轨面紧急制动2~4次;c)速度120km/h,湿轨面紧急制动2~4次。5.2.5对于5.2.4中a)、b)、c)项试验的制动距离应符合被试车辆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5.2.6在进行5.2.4的试验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要求车辆速度大于30km/h时不发生轮对抱死现象,车辆速度不大于30km/h时每次发生轮对抱死的时间不大于0.4s。车辆速度在不大于120km/h时车轮圆周速度与车辆速度之差不小于30km/h以上的滑行时间不大于3s。5.2.7在车辆处于静置状态时,施行紧急制动后,副风缸的压力降低值为AP。,一般AP。≤60kPa,在3
TB/T3009-2011
按照5.2.3、5.2.4的湿轨面紧急制动停车后,副风缸的压力降低值4Pl,要求在120km/h的制动初速下AP,≤250kPa。
5.3客车拖拽制动试验
5.3.1静止状态下接通机车与被试验车辆的列车管,由机车向被试验车辆制动系统充风。待充至600kPa后,关闭机车与被试验车辆间的折角塞门,摘开机车与被试验车辆间的制动软管,然后由机车牵引被试验车辆运行。当列车速度达到约100km/h的恒速运行的试验速度后,在试验车辆的第一个轮对的车轮下喷酒减摩液,喷酒一段距离后,由工作人员在被试车辆上用车长阀施行紧急排风,使被试验车辆发生紧急制动作用。在此紧急制动过程中,被试车辆继续向轨面喷洒减摩液30s后关闭喷液,这时机车也施行制动,直至停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不间断地采集处理各有关数据,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四条轮对的速度及其相应制动缸压力变化过程,以便监视。5.3.2在此过程中防滑器工作正常,要求车轮圆周速度与车辆速度之差不小于30km/h以上的滑行时间不大于3s,且轮对无抱死。5.4动车组防滑器运行试验
5.4.1该动车组的制动系统应符合TB/T2554一1995规定的制动运行试验性能要求。按上述5.2.2的要求在被试车辆上安装喷嘴外,喷嘴的数量在轮对两侧应各增加一个,新增加的喷嘴可以打开或关闭。在进行160km/h的试验时只用两个喷嘴,在进行200km/h以上的速度进行试验时要用4个喷嘴。现场使用中减摩液的浓度可根据黏着的需要进行兑水稀释。5.4.2当动车组由静止加速到预定的试验速度后,喷嘴开始向轨面喷洒减摩液,喷酒一段距离后,动车组施行制动力最大的制动。在此制动过程中,被试车辆一方面继续向轨面喷酒减摩液直至停车,一方面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不间断地采集处理各有关数据,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8条轮对的速度及其相应制动缸压力变化过程,以便监视。在试验中要记录前进方向前两个车的轮对转速及相应轴的制动缸压力。试验工况如下:
a)速度80km/h、120km/h、160km/h,干燥轨面空气紧急制动各3次;b)速度160km/h,干燥轨面空电复合紧急制动3次;c)速度160km/h,干燥轨面空电复合紧急制动过程中转空气紧急制动3次;d)速度80km/h、120km/h、160km/h,湿轨面空气紧急制动3次;e)速度160km/h,湿轨面空电复合紧急制动3次;f)速度160km/h,湿轨面空电复合紧急制动过程中转空气制动3次;g)速度200km/h,湿轨面空气紧急制动3次;h)速度为最高运行速度,湿轨面空气紧急制动3次。注:b)、c)工况在其他试验中已完成的情况下可以不做。5.4.3每次干燥轨面试验的制动距离应符合被试车辆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湿轨面下的制动距离应不大于相应速度等级下干燥轨面的制动距离的1.25倍。5.4.4在该试验中要求车辆速度大于30km/h时不发生轮对抱死现象;车辆速度在不大于160km/h时车轮圆周速度与车辆速度之差不小于30km/h以上的滑行时间不大于3s;车辆速度在大于160km/h,不大于200km/h时车轮圆周速度与车辆速度之差不小于40km/h以上的滑行时间不大于3s;车辆速度在大于200km/h时车轮圆周速度与车辆速度之差不小于40km/h以上的滑行时间不大于5s。
5.4.5增加减摩液的浓度进行更低黏着的补充试验,动车组以100km/h的速度进行喷液时间为30s的湿轨面空气紧急制动或常用全制动。试验后所有轮对不得有抱死擦伤现象。4
说明:
制动缸管: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空气制动防滑装置系统组成示意图N
空气制动防滑装置系统组成示意图图A.1
2—压力继电器(仅客车用):
3——控制系统;
4—防滑阀;
5—制动缸;
6—速度传感器。
一为电气线路:
为空气管路。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TB/T3009—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
铁道行业标准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Anti-skid device for railway passenger car and powered car train-setTB/T3009—2011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54,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西街8号)读者服务部电话:市电(010)51873174,路电(021)73174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开本:880mmx1230mm
印张:0.75字数:12千字
2012年11月第1次印刷
2012年11月第1版
151433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TB/T 3009-2011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TB/T 3009-2011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TB/T 3009-2011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TB/T 3009-2011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TB/T 3009-2011 铁道客车及动车组防滑装置
  • 热门标准
  • TB铁路运输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