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行业标准】 马病毒性动脉炎检疫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4 21:29:52
  • SN/T1142-201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N/T 1142-2011

  • 标准名称:

    马病毒性动脉炎检疫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NT1142-2011_d30728bba9ca7a4e306d46a064c1dafe.rar SN/T1142-201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142—2011
代替SN/T1142—2002,SN/T1377—2004马病毒性动脉炎检疫技术规范
Quarantineprotocol for equineviral arteritis2011-05-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1-12-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SN/T 1142—2011
本标准代替SN/T1377—2004《从精液中分离马病毒性动脉炎病毒试验操作规程》和SN/T1142—2002《马病毒性动脉炎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操作规程》。本标准与SN/T1142—2002和SN/T1377—2004相比,主要的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血液、组织中的病毒分离;一增加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增加了荧光RT-PCR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成珠、朱来华、郑小龙、李西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N/T1142—2002;
SN/T1377—2004。
TKANYKACA
1范围
马病毒性动脉炎检疫技术规范
SN/T 1142—2011
本标准规定了马病毒性动脉炎的病毒分离鉴定、微量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RTPCR试验等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马属动物病毒性动脉炎的诊断和检疫。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RK-13:兔肾细胞
PBS: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
CPE:细胞病变反应
EAV:马病毒性动脉炎病毒
TCIDso:半数组织感染量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RealtimeRT-PCR: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4临床诊断
4.1临床特征
发病马的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一般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流异液,流泪,结膜炎,眼脸水肿,额下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四肢特别是后肢下端水肿,雄马阴囊及包皮肿胀,妊娠马流产。老龄雌马和营养状况差的马临床症状较重,妊娠马比空怀雌马症状明显。如果妊娠马群发生EAV流行,流产率可高达40%~59%。
4.2判定
根据4.1临床检查可作出初步判定,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1
TKANYKAa
SN/T1142—2011
5病毒分离鉴定
5.1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显微镜、液氮贮存罐、蔡氏滤器和微孔滤膜(0.22um)、高压灭菌锅、离心机、超声波破碎仪、微量细胞培养板(96孔)、微型振荡器、微量可调移液器(200μL)、电子天平、细胞瓶和吸管(1mL、2mL、5mL、10mL)等。5.2试剂与材料
MEM培养基、抗生素贮存液、细胞消化液、细胞培养液和细胞维持液、1%细胞染色液、7.5%羧甲基纤维素、红细胞裂解液、磷酸盐缓冲液(PBS)、兔肾细胞(RK-13)、马病毒性动脉炎病毒(EAV)标准病毒株(Bucyrus株)和各种常规试剂等,试剂配制见附录A。5.3样品采集与处理
5.3.1样品采集与运送
无菌采集动物抗凝全血(不宜用肝素作抗凝剂),死胎或活产马驹的脑、心、肺、肝、肾、脾和淋巴结等组织,公马可采集精液。采集的样品应立即放入冰盒中,尽快运送到实验室。如果不能及时送往实验室,组织样品冷冻于一20℃以下保存(抗凝全血样品4℃保存)。5.3.2样品处理
5.3.2.1全血样品的处理:取抗凝血加入2倍~3倍体积红细胞裂解液,混匀静止4min~5min,待红细胞完全破碎,15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除去破碎的红细胞,得到白细胞沉淀(若仍有红细胞,则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红细胞除尽)。加人PBS缓冲液,制成白细胞悬液,反复冻融两次,低温(一20℃)保存备用。
5.3.2.2动物组织样品的处理:无菌处理样品,样品称量,置于无菌容器内,加人少量维持液,用灭菌研研磨,制备成组织悬液。再加培养液,制成终浓度为10%的组织悬液。以2000r/min离心10min,收取上清液低温(一20℃)保存备用。5.3.2.3动物精液的处理:将精液超声波裂解三次(300w),每次15s;然后在4℃下2000r/min离心10min,沉淀精子细胞,取上清液低温(一20℃)保存备用。5.4病毒分离
5.4.1将上述上清液或细胞悬液用维持液作倍比稀释,无菌接种于已长成单层的RK-13细胞瓶或细胞培养板上,每个滴度接种两瓶或两孔。同时设立细胞对照和阳性对照,单层细胞仅加维持液作细胞对照,用60倍稀释的标准病毒接种作阳性对照。5.4.2加盖摇勾使之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层,置于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37℃吸附1h5.4.3加入含0.75%羧甲基纤维素的培养液,置于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37℃继续培养,每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情况(细胞圆缩、脱离、裂解)。5.4.4如果不出现CPE.应盲传2代~3代,即将细胞培养物冻融两次,再接种到单层细胞培养5d~7d后,用细胞染色液(工作液为0.1%福尔马林缓冲结晶紫溶液)染色。观察细胞单层是否细胞壁不完整的死细胞区域。
5.5结果判定
检查各种对照试验,细胞对照正常,无CPE;阳性对照出现明显的CPE,说明试验成立。如果试验2
TTKANYKAa
SN/T1142—2011
组出现明显的CPE,表现为细胞圆缩、脱落、裂解,则判为病毒分离阳性;如果没有明显的CPE,结晶紫染色后,细胞单层出现细胞壁不完整的死细胞区域,也判为病毒分离阳性。5.6病毒鉴定
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和荧光RT-PCR方法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6微量血清中和试验
6.1仪器设备
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显微镜、液氮贮存罐、高压灭菌锅、微量细胞培养板、微型振荡器、吸管(1mL、2mL、5mL、10mL)等。6.2试剂与材料
细胞培养液、细胞维持液、细胞消化液和抗生素贮存液等(试剂配制见附录A),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被检血清经灭活备用(马血清56℃灭活30min,驴骤血清60℃灭活30min),RK-13细胞和马病毒性动脉炎病毒(EAV)Bucyrus株或其他参考毒株6.3操作方法
6.3.1中和病毒滴度(TCIDso)测定6.3.1.1中和病毒制备:将保存于液氮中的标准种毒EAVBucyrus株取出置于4℃缓慢融化,将融化的种毒用维持液作60倍稀释后,取1mL接种于长成单层RK-13细胞的细胞瓶中,37℃吸附1h。然后,先用维持液洗涤一次,再加人维持液,放置于37℃温箱中培养36h~48h,当50%~75%细胞出现CPE,即可收获病毒培养液,分装成1mL后冻存(一70℃以下)备用。6.3.1.2病毒滴度测定:在微量细胞培养板(96孔)每孔加25μL细胞培养液,用病毒稀释液将冻存病毒作10-1,10-210-\系列稀释,每一稀释度的病毒接种八孔,每孔25uL。正常细胞对照,四孔至八孔不加病毒,仅加25uL病毒稀释液。每孔100uLRK-13细胞(5×10*/100L),置37℃培养,48h后初判,72h终判。如细胞对照正常,接种病毒的细胞出现CPE(细胞圆缩、脱离、裂解),记录试验数据。根据Karber法计算该批病毒的毒价(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so)。6.3.2微量中和试验
6.3.2.1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25μL细胞培养液。第一列四孔作被检血清(毒性)对照,每孔加25被检血清,用移液器混匀后弃25L;第二列四孔,每孔加25L被检血清,混匀后吸出25u至第三孔·依次倍比稀释到第四孔,即血清稀释为1:2、1:4和1:8,每一稀释度各四孔。6.3.2.2用病毒稀释液将病毒稀释成工作浓度200TCIDso,第一列四孔加病毒稀释液(无病毒)作被检血清(毒性)对照,第二至四列的各孔加25L稀释的病毒。盖上培养板,轻轻摇匀,放入5%二氧化碳保湿培养箱37℃孵育1h。阴、阳性血清对照(方法同上)。6.3.2.3病毒滴度验证试验,将工作浓度的中和病毒再作10-1、10-2、10-3稀释,再加25μL病毒稀释液,每一稀释度各四孔。正常细胞对照,留四孔至八孔,每孔仅加25L的病毒稀释液,不加血清和病毒。上述每孔加100μLRK-13细胞,细胞浓度为(5×10*/100μL)。放入5%二氧化碳培养箱37℃培养,48h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初步判定,72h后最终判定结果。6.4结果判定
6.4.1检查各种对照试验,细胞对照正常,无CPE;阴性血清出现明显的CPE,表现为细胞圆缩、脱落、TTKANYKAa
SN/T1142—2011
裂解:阳性血清无CPE,细胞不出现病变。病毒滴度验证时滴度与原测定滴度相差应在0.31og10范围内,说明病毒稀释浓度符合微量血清中和试验的工作浓度。被检血清对照孔不出现病变,说明被检血清无毒性反应。
6.4.2在各种对照成立的情况下,检查各个被检血清的CPE。如果出现CPE比例大于50%,则判为阴性孔:如果CPE比例少于50%或不出现CPE,则判为阳性孔。以中和病毒感染性50%以上的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6.4.3被检血清孔1:4为阴性,判该动物为血清学阴性。被检血清1:4或更高稀释度的孔为阳性,判该动物为血清学阳性。被检血清孔1:2为阳性,或1:4孔出现的CPE不完全抑制(25%≤CPE≤50%)时,均判为可疑。出现可疑情况时,应对可疑血清重试一次,最终判定结果以重试为准。如果两次试验均为可疑反应,则该动物视为血清学阳性动物处理。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7.1仪器设备
酶标仪、96孔酶标板、单孔道和多孔道可调微量移液器(1uL、50μL、100uL、1000μL)、振荡培养箱等。
7.2试剂与材料
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被检血清、PBS、包被缓冲液、封闭液、洗涤液、底物溶液、终止液、脱脂奶粉、H,O和酶标二抗等,试剂配制见附录B。7.3操作方法
7.3.1按照包被抗原所附说明书要求,用包被缓冲液稀释抗原,包被96孔酶标板,每孔100μL,置4℃过夜。
7.3.2倒掉孔内液体,在吸水纸上吸干,每孔加满洗涤液(PBS-T),静置1min~2min后倒掉,吸干,重复洗五次。
7.3.3加入封闭液,每孔100μL,置37℃振荡孵育90min,按7.3.2洗涤。置4℃冰箱备用。7.3.4被检血清用稀释液1:25稀释,每份血清加两孔,每孔100uL,每板均设标准阴、阳性血清(不需稀释)及稀释液对照各两孔,每孔100uL。加样完毕后放37℃振荡培养箱作用18h~24h。7.3.5按7.3.2洗涤。
7.3.6每孔加入用稀释液稀释至工作浓度的酶标二抗100uL,置37℃培养箱作用30min,按7.3.2洗涤。
每孔加入底物溶液100μL,置室温避光反应5min,从加第一孔开始计时7.3.8每孔加终止液100μL。在30min内测定OD值。7.4结果判定
判定标准:用酶标仪在波长450nm下测定OD值。当阳性对照OD值≥0.5,阴性对照OD值<0.2,试验成立,否则试验不成立,应重做。当样品OD值一阴性对照OD值>0.22.判为阳性。当样品OD值一阴性对照OD值<0.18,判为阴性。当0.18<样品OD值一阴性对照OD值<0.22之间时,判为可疑,应重复试验,若仍为可疑,则判为阳性。
TKANYKAca
8荧光RT-PCR检测方法
8.1仪器设备
SN/T 1142—2011
荧光PCR检测仪、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台式离心机、混匀器、冰箱(2℃~8℃和一20℃两种)、微量可调移液器(10μL、100μL、1000L)及配套吸头离心管(1.5m)。8.2试剂与材料
裂解液、三氯甲烷、异丙醇(一20℃预冷)、75%乙醇、DEPC水、引物、TagManone-stepRT-PCRMixReagents试剂盒等(参见附录C)。除特别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有试剂均用无RNA酶污染的容器(用DEPC水处理后高压灭菌)分装。8.3操作方法
8.3.1样品处理
参考5.3.2。
8.3.2样本RNA的提取(按下述方法进行或采用等效的其他RNA提取试剂与方法进行)。8.3.2.1取n个(n=样本数十1管阴性对照十1管阳性对照)1.5mL灭菌离心管,作好标记8.3.2.2加人600uL裂解液,然后分别加人待测样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各200μL(每份样本换一个吸头),再加人200uL三氯甲烷,混匀器上振荡混勾5s(不宜过于强烈,以免产生乳化层;也可用手颠倒混匀)。于4℃12000r/min离心15min。8.3.2.3另外取n个1.5mL灭菌离心管.加人400μL异丙醇(一20℃预冷)作好标记。吸取上步骤各管中的上清液至少500μL(注意不要吸出中间层),加到相应的管中,颠倒混勾。于12000r/min离心15min,轻倒去上清液;然后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尽量沾干液体(不同样品应在吸水纸的不同地方沾干):加人60075%乙醇,颠倒洗涤。8.3.2.4于12000r/min离心15min,轻轻倒去上清液;然后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尽量沾干液体,不同样品应在吸水纸的不同地方沾干。8.3.2.54000r/min离心10s.将管壁上的残余液体甩到管底部,用微量加样器尽量将其吸干。每份样本换一个吸头,注意吸头不要碰到有沉淀的一面。室温干燥3min(不宜过于干燥,以免RNA不溶)。8.3.2.6加人20μLDEPC水,轻轻混匀,溶解管壁上的RNA。2000r/min离心5s,在冰上保存备用(注意:此时的RNA最易受RNA酶降解,请在2h内进行PCR扩增,若长期保存应放置在一70C)。8.3.3检测
8.3.3.1扩增试剂的准备与加样
从试剂盒中取出相应的各种试剂,在室温下融化后,2000r/min离心5s。每个样品测试反应体系配制见表1。
表1荧光RT-PCR反应体系
2XMasterMix
40XRnase Inhibitor
5pmol/μL引物
TKANYKAa
SN/T 1142—2011
10pmol/μL探针
RNA模板
DEPC水
表1(续)
将上述扩增试剂加入到96孔反应板中,盖紧管盖,2000r/min离心30s。8.3.3.2荧光RT-PCR检测
将加好样的96孔反应板放入定量PCR仪中,记录样本摆放顺序。循环条件设置:
第一阶段:48℃30min;
第二阶段:95℃10min;
第三阶段:95℃15s.60℃1min,40个循环,荧光收集设置在第三阶段每次循环的退火延伸时进行。
试验检测结束后,根据收集的荧光曲线和Ct值判定结果。8.4
结果判定
结果分析条件设定
读取检测结果。阅值设定原则以阅值线刚好超过正常阴性对照品扩增曲线的最高点,不同仪器可根据仪器噪音情况进行调整
8.4.2质控标准
阴性对照无Ct值并且无扩增曲线8.4.2.2
阳性对照的Ct值应≤32,并且出现特定的扩增曲线如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不满足以上条件,此次实验视为无效结果描述及判定
无Ct值并且无扩增曲线,表明样品中无动脉炎病毒8.4.3.2
Ct值32,且出现典型的扩增曲线,表明样品中存在动脉炎病毒。8.4.3.3
有效原则
Ct值>32的样本建议重做。重做结果无Ct值为阴性,否则为阳性。6
TKANYKACa
A.1抗生素贮存液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病毒分离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试剂的配制SN/T1142—2011
用灭菌三蒸水配成每毫升含10000IU青霉素和10mg链霉素的抗生素贮存液,用微孔滤膜(0.22μm)过滤除菌,分装成2mL/瓶,一20℃冻存备用。保存期不超过60d。A.2红细胞裂解液(Tris-NH4CI)称取3.735g氯化铵、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1.3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500mL。0.22μm滤膜过滤除菌,4℃保存备用,
A.3细胞消化液(0.02%EDTA)
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wwW.bzxz.Net
Na2HPO12H,0
加三蒸水至1000mL,充分溶解,分装成小瓶,115℃高压灭菌10min,4℃冷藏备用。保存期不超过90d。
A.4细胞培养液和细胞维持液
细胞培养液:含10%灭能的无菌胎牛血清(FBS)的EMEM培养基。细胞维持液:含2%灭能的无菌胎牛血清(FBS)的EMEM培养基。细胞培养液和细胞维持液均用微孔滤膜(0.22μm)过滤除菌,分装成小瓶,4℃保存备用。保存期不超过60d。使用时加1%抗生素贮存液(终浓度为每毫升EMEM培养基含100IU和100μg),并用7.5%碳酸氢钠溶液调pH值至7.0~7.2。A.55%结晶紫购存液
25g结晶紫粉溶解于475mL纯乙醇,再定容至500mL,过滤除去结晶。A.61%细胞染色液
5%结晶紫贮存液100mL、生理盐水(0.85%氯化钠)375mL、福尔马林(含40%甲醛)25mL混匀,分装成5mL一瓶,4℃保存备用。保存期不超过90d。7
KANYKACa
SN/T1142—2011
77.5%羧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粉7.5g溶解于100mL双蒸水,充分搅拌混匀,121℃高压15min,分装成5mL一瓶,4℃保存备用。保存期不超过30d。oo
TKANYKAa
包被缓冲液
溶解后置于4℃冰箱
磷酸盐缓冲液(PBS)
NazHPO4 ·12H,O 2.90 g
KH,PO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ELISA试验试剂的配制
先加适量的双蒸水,完全溶解后加双蒸水定容至1000mL.pH为7.4。洗涤液(PBS-T)
PBS1000mL,吐温-20(Tween-20)0.5mL,混匀B.4封闭液
PBS1000mL,加5mL鸡血清和5g脱脂奶粉,溶解混匀。底物溶液
SN/T1142—2011
称取柠檬酸(CH.O,·H.O)10.5g,先加适量的双蒸水,完全溶解后加入双蒸水定容至B.5.1
1000mL.配成0.05mol/L柠檬酸溶液B.5.2称取10mg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溶于2mLDMSO中,取200μL溶液加人到10mL0.05mol/L柠檬酸缓冲液(pH5.0)中,用前再加入2μL30%(体积分数)H,O.,即成底物溶液。B.6
6终止液:2mol/L硫酸
浓硫酸
SN/T1142—201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荧光RT-PCR试剂
C.1TaqManone-stepRT-PCRMixReagents试剂盒组成2xMasterMix
40xRnaseInhibitor
P1:5'-ATTGCAGAGCCTGGAGACCTTA-3'P2:5'-CCAACTGACGGTGTACGTGAGT-3\C.3探针
双标记探针的5端标记报告基因FAM羧基荧光素),3’端标记率灭基团TAMRA(羧基四甲基罗丹明).其序列为:5-FAM-TAAATCAACAGGAGCGCGC-TAMRA-3。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