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行业标准】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1部分:健康和环境危害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19:39:26
  • SN/T2414.1-201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N/T 2414.1-2010

  • 标准名称: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1部分:健康和环境危害

  • 标准类别:

    商检行业标准(S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SN/T 2414.1-2010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1部分:健康和环境危害 SN/T2414.1-201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414.1—2010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1部分:健康和环境危害
Classifica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Part 1: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0-01-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金原微伴网
2010-07-16实施
SN/T2414《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系列标准共分为2部分:第1部分:健康和环境危害;
第2部分:物理危害;
本部分为SN/T2414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SN/T2414.1—2010
本部分与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第二英文版,2007年,ST/SG/AC.10/30/Rev.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的第3部分、第4部分和附件1中的内容保持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1.1一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红花、车礼东、万敏、于晓、冯真真。本部分为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
TYKAOMIKACA
ht
odmate.net
1范围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1部分:健康和环境危害
SN/T 2414.1—2010
SN/T2414的本部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试验中关于对可能对人类造成健康、环境危害的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可能造成健康、环境危害化学品的分类。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SN/T241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第二版3术语和定义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提到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acute toxicity
急性毒性
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人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3.2
皮肤腐蚀skincorrosion
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腐蚀反应的特征是溃疡、出血、有血的结痴,而且在观察期14d结束时,皮肤、完全脱发区域和结痴处由于漂白而褪色。应考虑通过组织病理学来评估可疑的病变。3.3
文skinirritation
皮肤刺激
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3.4
serious eyes damage
严重眼损伤
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造成在施用21d内并不完全可逆的眼部组织损伤,或严重的实际视觉衰退。
眼刺激
eyeirritation
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产生在施用21d内完全可逆的眼部变化。3.6
呼吸致敏物respiratorysensitizer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敏反应的物质。3.7
皮肤致敏物skinsensitizer
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1
ht
SN/T 2414.1—2010
mutation
突变为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数量或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3.9
致癌物
carcinogen
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生率的化学物质或化学物质混合物。在实施良好的动物实验性研究中诱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物质也被认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除非有确凿证据显示该肿瘤形成机制与人类无关,
reproductive toxicity
生殖毒性
包括对成年雄性和雌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有害影响,以及对后代的发育毒性。3.11
吸入aspiration
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人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系统。3.12
acuteaquatictoxicity
急性水生毒性
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3.13
慢性水生毒性chronicaguatictoxicity物质在按生物体声明周期确定的接触期间可能或实际对水生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物质分类标准
急性毒性
化学品按照表1所列的数值极限标准,根据口服、皮肤或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划入五种毒性类别之。急性毒性值用(近似)LDs值(口服、皮肤)或LCs.值(吸人)表示或用急性毒性估计值(ATE)表示。表1急性毒性危险类别和定义各个类别的急性毒性估计值(ATE)接触途径
口服/mg/kg]
皮肤/[mg/kg]
气体/ppmV
蒸气(mg/L)
粉尘和烟雾/(mg/L)
第1类
a气体浓度以体积分数表示(μL/L)、4.2皮肤腐蚀/刺激
4.2.1腐蚀
第2类
表2给出了使用动物试验结果的单一统一腐蚀类别。第3类
表2皮肤腐蚀物类别和子类别
第1类:腐蚀物
(适用于不使用子类别的管
理当局)
腐蚀性
腐蚀物子类别
(只适用于一些管理当局)
h
第4类
第5类
三只动物中有一只或一只以上显示出腐蚀性观察时间/t
接触时间/t
t,≤3min
3min1h\YKAONIKA
≤14d
4≤14d
4.2.2刺激
表3给出了使用动物试验结果的单一刺激物类别(第2类)。表3皮肤刺激物类别
刺激物
(第2类)(适用于所
有管理当局)
轻微刺激物
(第3类)(只适用于
一些管理当局)
SN/T 2414.1—2010
三只试验动物中至少有两只试验动物在斑片除掉之后24h、48h和72h,或者如果反应延迟在皮肤反应开始后的连续3d的红斑或水肿分级平均值≥2.3和≤4.0;或者2)
炎症在至少两只动物中持续到正常14d观察期结束,特别考虑到脱发(有限区域)、过度角化、过度增生和脱皮;或者
在一些情况下,不同动物之间的反应会有明显的不同,只有一只动物有非常明确的与化学品接触有关的阳性效应·但低于上述标准三只试验动物中至少有两只试验动物在24、48和72h,或者如果反应延迟在皮肤反应开始后连续3d的红斑/焦痴或水肿分级平均值≥1.5和<2.3(当不包括在上述刺激物类别中时)4.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4.3.1对眼部的不可逆效应/严重眼损伤(第1类)第1类眼刺激物(不可逆眼部效应)是出现如下情况的试验物质:至少在一只动物的角膜、虹膜或结膜上产生效应,这样的效应在正常21d观察期内不会逆转a
或不完全可逆;和(或)
至少在三只试验动物中的两只身上出现下列阳性反应:1)角膜混浊≥3;和(或)
2)虹膜炎>1.5。
注:它们是作为试验物质施加之后24h、48h和72h分级试验的平均值计算的。4.3.2对眼部的可逆效应(第2类)4.3.2.1眼刺激物第2A类(眼刺激)此类别是出现下列情况的试验物质,至少在三只试验动物中的两只身上产生阳性反应:a)角膜混浊≥1;和(或)
虹膜炎≥1;和(或)
结膜充血≥2;和(或)
d)结膜水肿≥2。
注:它们是按在试验物质施加之后24h、48h和72h的分级的平均值计算的.并且在正常21d观察期内完全可逆4.3.2.2第2B类(轻微眼刺激物)在本类别范围内,如4.3.2.1所列效应在7d观察期内完全可递,则该眼刺激物可被认为是轻微眼刺激物(第2B类)。
4.4呼吸或皮肤敏化作用
4.4.1呼吸致敏物
符合下面给定标准的物质应划为呼吸致敏物(第1类):a)如果有人类证据表明该物质可能导致特定呼吸超敏反应:和(或)b)如果适当的动物试验取得阳性结果。4.4.2皮肤致敏物
符合下面给定标准的物质应划为接触致敏物(第1类);如果有人类证据表明,物质可通过皮肤接触在许多人中引起敏化作用,或者a)
b)如果适当的动物试验出现阳性结果。3
ht
SN/T2414.1-—2010
4.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4.5.1第1类已知可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可遗传突变或被认为可能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可遗传突变的化学品
a):第1A类:已知可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可遗传突变的化学品标准:人类流行病学研究得到阳性证据b)
第1B类:应认为可能引起人类生殖细胞可遗传突变的化学品哺乳动物体内可遗传生殖细胞致突变性试验得到阳性结果;或者1)
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致突变性试验得到阳性结果,加上一些证据表明物质有引起生殖细胞突变的可能;
试验的阳性结果显示在人类生殖细胞中产生了致突变效应,而无需证明是否遗传给3
后代。
4.5.2第2类由于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可遗传突变而引起人们关注的化学品哺乳动物试验获得阳性证据,和(或)有时从一些体外试验中得到阳性证据,这些证据来自:a)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致突变性试验;或者b)得到体内细胞生殖毒性试验的阳性结果支持的其他体外致突变性试验。4.6致癌性
4.6.1第1类
已知或假定的人类致癌物,可根据流行病学和(或)动物数据将化学品划为第1类。个别化学品可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a)第1A类:已知对人类有致癌可能;对化学品的分类主要根据人类证据。b)第1B类:假定对人类有致癌可能;对化学品的分类主要根据动物证据。4.6.2第2类
可疑的人类致癌物。
4.7生殖毒性
4.7.1第1类已知或假定的人类生殖有毒物a)第1A类:已知的人类生殖有毒物,将物质划为本类别主要以人类证据为基础。b)第1B类:假定的人类生殖有毒物,将物质划为本类别主要是以试验动物证据为基础。动物研究数据应在没有其他毒性效应的情况下提供明确的对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或对发育产生有害影响的证据,或者如果与其他毒性效应一起发生,那么对生殖的有害影响不能是其他毒性效应的非特异继发性结果。但是,如果机制信息使该效应与人类的相关性值得怀疑时,将其划为第2类可能更适合。
4.7.2第2类可疑的人类生殖毒物本类别包括的物质是,一些人类或试验动物证据,可能有其他信息作补充,表明在没有其他毒性效应的情况下,对性功能和生育能力或发育有有害影响,或者如果与其他毒性效应一起发生,对生殖的有害影响被认为不是其他毒性效应的非特异继发性结果,而且证据的说服力不够,不能将物质划为第1类。
4.7.3影响哺乳期或通过哺乳期产生影响的分类a)
吸收、新陈代谢、分布和排泄研究表明,物质有可能以具有潜在毒性的水平存在于母乳之中;和(或)
b)一代或两代动物研究的结果提供明确的证据表明,由于物质进人母乳中或对母乳质量产生有害影响而对后代有着有害影响;和(或)c)人类证据表明物质在哺乳期内对婴儿有危险。4
ht
TTYKAONIKACA
4.8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4.8.1第1类
SN/T2414.1—2010
对人类产生显著毒性的物质,或者根据试验动物研究得到的证据,可假定在单次接触之后有可能对人类产生显著毒性的物质。
4.8.2第2类
4.8.2.1根据试验动物研究的证据,可假定在单次接触之后有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4.8.2.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人类证据将物质划入第2类4.8.3第3类
暂时性目标器官效应。
4.9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
重复接触
4.9.1第1类
对人类产生显著性毒性的物质,或者根据试验动物研究得到的证据,可假定在重复接触只有有可能对人类产生显著毒性的物质。
4.9.2第2类
根据试验动物研究的证据,可假定在重复接触之后有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物质4.10吸入危险
第1类
已知引起人类吸入毒性危险的化学品或者被看作会引起人类吸入毒性危险的化学品a)根据可靠的优质人类证据;或b)
如果它是烃类并且在40℃测量的运动黏度≤20.5mm/s4.10.2第2类因假定它们会引起人类吸入毒性危险而令人担心的化学品根据现有的动物研究以及专家考虑到表面张力、水溶性、沸点和挥发性作出的判断,在40℃测量的运动黏度≤4mm2/s的物质,被划人第1类的物质除外。4.11水生环境危害
4.11.1急性毒性
a)急性1
1)96hLC5a(鱼类)≤1mg/L;和(或)2)48hEC(甲壳纲)≤1mg/L;和(或)3)72h或96hErC5o(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mg/L。b)急性2
1)1mg/L<96hLC5o(鱼类)≤10mg/L;和(或)2)1mg/L<48hECso(甲壳纲)≤10mg/L;和(或)3)1mg/L<72h或96hErCs(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0mg/Lc)急性3
1)10mg/L<96hLCs(鱼类)≤100mg/L:和(或)2)10mg/L<48hEC5o(甲壳纲)≤100mg/L;和(或)3)10mg/L<72h或96hErCso(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00mg/L。4.11.2慢性毒性
a)慢性1
1)96hLC5(鱼类)≤1mg/L;和(或)2)48hEC5(甲壳纲)≤1mg/L:和(或)3)72h或96hErC5(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mg/L;并且该物质不能快速降解和(或)logKw≥4(除非试验确定BCF<500)。b)慢性2
雪品伙伴网ht:
SN/T 2414.1—2010
1mg/L<96hLCs(鱼类)≤10mg/L;和(或)1)
2)1mg/L<48hECs(甲壳纲)≤10mg/L;和(或)3)1mg/L<72h或96hErCsc(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0mg/L,并且该物质不能快速降解和(或)logK。w≥4(除非试验确定BCF<500),除非慢性毒性NOECs>1 mg/L。
慢性3
10mg/L<96hLCsc(鱼类)≤100mg/L和(或)1)
2)10mg/L<48hECs(甲壳纲)≤100mg/L;和(或)10mg/L<72h或96hErCs(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100mg/L,3)
并且该物质不能快速降解和(或)logKw≥4(除非试验确定BCF<500),除非慢性毒性NOECs>1mg/L。
d)慢性4
在水溶性水平之下没有显示急性毒性,而且不能快速降解,logK≥4,表现出生物积累潜力的不易溶解物质可划为本类别,除非有其他科学证据表明不需要分类。这样的证据包括经试验确定的BCF<500,或者慢性毒性NOECs>1mg/L,或者在环境中快速降解的证据5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
急性毒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5.1.1
口服(见表4)
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皮肤(见表5)
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第1类
春咽致命
口服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第2类
春响致命
第3类
吞咽会中毒
5皮肤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表5
第1类
与皮肤接触
会致命
吸入(见表6)
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第1类
吸入致命
第2类
与皮肤接触
会致命
第3类
与皮肤接触
会中毒
6吸入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表6
第2类
吸入致命
ht
第3类
吸人中毒
TYKAONIKA
第4类
吞咽有害
第4类
与皮肤接触
第4类
吸人有害
第5类
无象形图
吞咽可能有害
第5类
无象形图
与皮肤接触
可能有害
第5类
无象形图
吸入可能有害
皮肤腐蚀/刺激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7)表7
皮肤腐蚀/刺激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第1A类
造成严重皮肤
灼伤和眼损伤
第1B类
造成严重皮肤
灼伤和眼损伤
第1C类
造成严重皮肤
灼伤和眼损伤
5.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8)第2类
SN/T 2414.1—2010
第3类
无象形图
造成皮肤刺激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第1类
造成严重眼损伤
呼吸或皮肤敏化作用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5.4.1
呼吸敏化作用(见表9)
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皮肤敏化作用(见表10)
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www.bzxz.net
第2A类
造成严重眼刺激
呼吸敏化作用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第1类
吸人可导致过敏或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皮肤敏化作用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第1类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11)表1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第1A类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h
第1B类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造成轻微皮肤
第2B类
无象形图
造成眼刺激
第2类
怀疑导致遗传性缺陷
SN/T2414.1—2010
致癌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12)表12致癌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第1A类
可能导致癌症
生殖毒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13)第1B类
可能导致癌症
表13生殖毒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第1A类
可能对生育能力或未
出生儿童造成伤害
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
第1B类
可能对生育能力或未
出生儿童造成伤害
第2类
怀疑对生育能力或未
出生儿童造成伤害
单次接触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14)表14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
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5.9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
第1类
对器官造成损害
第2类
怀疑导致癌症
影响哺乳期或通过哺
乳期产生影响的附加
无象形图
无信号词
可能对母乳喂养的儿
童造成伤害
单次接触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第2类
可能对器官造成损害
第3类
(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呼
吸道刺激或(麻醇效应)可
能引起昏昏欲睡和眩晕
-重复接触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15)表15特定目标器官系统毒性
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重复接触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第1类
长时间或重复接触
ht
YKAONIKA
第2类
长时间或重复接触
5.10吸入毒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见表16)表16吸入毒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第1类
吞咽和进人呼吸道可能致死
5.11水生环境危害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5.11.1
水生毒性(急性)(见表17)
SN/T 2414.1—2010
第2类
春咽和进入呼吸道可能有害
表17水生毒性(急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急性1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水生毒性(慢性)(见表18)
急性2
无象形图
无信号词
对水生生物有毒
表18水生毒性(慢性)危险公示及标签要素的分配危险类别
信号词
危险说明
慢性1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慢性2
无信号词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
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btt
ITETTETT:
慢性3
无象形图
无信号词
对水生生物有害,且
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急性3
无象形图
无信号词
对水生生物有害
慢性4
无象形图
无信号词
可对水生生物造成
长期持续有害影响
SN/T 2414. 1-2010
h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1部分:健康和环境危害
SN/T 2414.1—2010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开本880X1230
2010年4月第一版
印张1
字数19千字
2010年4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1600
书号:155066·2-20694
TKAONIKACA
dmate.net
定价21.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