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纺织行业标准(FZ)】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5 03:01:09
  • FZ/T12016-200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12016-2006

  • 标准名称: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6-05-06
  • 实施日期:

    2006-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685.42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20纱线
  • 中标分类号:

    纺织>>棉纺织>>W12棉纱、线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11, 字数:20千字
  • 标准价格:

    12.0 元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朱北娜、章友鹤、吴迪、吴爱儿
  • 起草单位: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 归口单位: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 提出单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相关标签:

    混纺 纺纱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涤纶(棉型短纤维)与棉混纺的色纺纱产品的术语、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环锭纺机制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品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鉴定特种用途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品质。 FZ/T 12016-2006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FZ/T12016-2006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 08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2016—2006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Polyester and cotton blended colour yarnBDPorta.cr
2006-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0-01实施
FZ/T12016—2006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足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有色纱。本标在主要技术内容和技代要求等方面参照GB/13981993《本色纱线和2001乌斯特统计值制定。本标准与2001乌斯特统计值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采用了涤棉混纺纱中下列统计值作为本标准技术要求中相关技术指标制定的依据: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
条下均勾度变异系数CW%):
:千米棉结数(+200%)粒/1000m):—单纱断裂强度(c:N/tex);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偶发性纱(个/10°m)。
本标准技术标准水平优等品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山。本标准由上海市幼织.T业技术监督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浙江省棉纺织行业协会、宁波百隆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余姚华联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北娜、章友鹤、吴迪,灵爱儿、叶春1范围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FZ/T12016—2006
本标准规定了涤纶(棉型短纤维)与棉混纺的色纺纱产品的术语、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利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坏锭纺机制漆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品质。本标准不适用于鉴定特种用途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品质。2规范性引用文件
F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30评定变色用质色样卡
GB/T398—1993棉本色纱线
GB/T 2543.2—2001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2部分:退捻加捻法G13/12910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 3292
GB/T 3916
GB/T 3920
纺织品纱条条干不勾试验方法电容法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纺织品
纺织品
色牛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 3
GB/T 3922
纺红品
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4743—1995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法绞纱法纺织品纱线症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 01050
FZ/T 10007
FZT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与包装FZ/T10013.1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纱线及染色加工纱线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颜额色的涤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面贼的有色纱。3.2
朗显色结
由染色的和本色的涤与末成熟棉或便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的,颜色显现的棉结。
4分类
4.1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线密度以1000m涤与棉混纺色纺纱在公定回潮率时重量(g)表示,单位为特克斯(tex)。
FZ/T 12016—2006
4.2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原料代号:涤为T,棉为C。当棉≥50%时,应书写为C/T,当棉<.50%时,应书写为/C。
4.3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按干重量混纺比例,以棉公定回潮率8.5%和涤纶回潮率0.4%,加权平均计算,其计算如式(1):式中:
w=W.xP.+w.xP
W--一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公定回潮率,%;W,棉公定回潮率,%;
W——涤纶公定回潮率,%;
F.-棉含量比例,%;
P,—一涤纶含量比例,%。
4.4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标准重量4.4.1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按式(2)计算:10
武中:
100m纱在公定回澜率时的标准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纱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e
4.4.2100m纱的标推干煤重量按式(3)计算:me=
式中:
¥100+W
m--100m纱的标准于燥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P-—纱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W
涤与棉混纺色纱纺的公定回潮率,%。4.5涤与棉混纺色纺纱设计线密度必须与其最后成品公称线密度相等。(1)
4.6涤与棉混纺色纺纱公称线密度的100n标准重量规定,应按不同回率、不同混纺比进行分别计算。
示例:T/C65/3518tex涤棉混纺色纺纱100m标准重量的计算。a)T/C65/3518tex涤棉混纺色纺纱公定回潮率W(%)的计算:0. 4 × 65±8.5X35= 3. 2
W(%)—
计算:
5要求
涤棉混纺色纺纱100t纱在公定回率时的标准重量(g/100m)的65/35
18 tex
T/C65/35
涤棉混纺色纺纱标准干燥重量(g/100m)的计算:18 tex
5.1普梳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技术要求见衣1.2
公称线
密度/
(英制支数)
(70-56)
11--13
(55--44)
(43--37)
16--20
(36~-29)
(28--19)
32-·34
(1R~17)
36及以上
(16及以下)
单纱断
嬰强力
优!11.5
百米重
风变异
普统涤与棉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条干均句度变异系数干米棉结(1200%)/(CV/%)
涤纶含量
(粒/1000m)
涤纶含量
50%20%
22.0:21.5
18. 01 17. 5
220012100
500:400
色结/
(粒/
100m)
FZ/T120162006
单纱断强度!
(eN/tex)
涤纶含量
11. 0: 12. 5 14. 5
纱瓣/
FZ./T12016—2006
精梳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技术要求见表2。表2精梳涤与棉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单纱断
公称线
密度!
(英制支教)
(7-56)
11-~13
(55-~14)
14-~15
(43-~37)
16~-20
(36~·29)
(28--19)
(18--17)
36及以上
【16及以下】
裂强力
(%)
二 18. 5
条干均勾度变异系数千米棉结(+200%))百米重
(C3/%)
涤纶含耳
(拉/1000m)
漆纶含量
-50%20%
15.0 : 150
13, 5 :13.0
16.0:15.5
色绪/
单纱断裂强度!
(cN/tex)
涤纶含量
2·50%
12. 0 1 13. 5 15. 5
12.3:13.8
12.5 1 14,0
偏差!
纱癌!
10″m
5.3涤与棉混纺色纺纱色牢度的技术要求见表3。表3涤与棉混纺色纺纱色牢度技术要求项
耐洗色牛度
耐汁渍色牛度
耐萍擦色牢渡
注:耐汗渍包牢度只考核针织用纱,优等
3(深2-3)
5.4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纤维含量(%)麻严格控制土2.0%。一等
2-3深2)
FZ/T12016—2006
单位步级
允许两项指标比一等
品低级湿摩擦牢
度为2者,不允许
再低半级。
例如:60/40涤棉混纺色纺纱的纤维含量允许范用为涤纶58.0%~62.0%,棉为38.0%--42.0%。5.5分等规定
5.5.1涤与棉滤纺色纺纱规定以同品种一昼夜的生产量为一批,按规定的试验周期和各项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按其结果评定纱线的品等,5.5.2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品等分为优等、一等,二等,低于二等指标者为三等。5.5.3涤与棉混纺色纺纱以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变异系数、条干均勾度变异系数、十万米纱症、明显色结及干米棉结,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九项评定,当九项的品等不同时,按儿项中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5.5.4单纱断裂强度或百米重量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在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和自米重量变异系数两项指标原评定的基础上作顺降一个等处理。如单纱断裂强度和百米质量偏差都超出范围时·亦只顺降·次,降至二等为止。
5.6淡与棉混纺色纺纱的实际抢系数般不低于280。5.7涤与棉混纺色纺纱的色差,对标样不低于4级。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6.1.2快速试验,由于生产需要,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可采用快速试验方法。快速试验可以在接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必须稳定,并不得故意偏离标准条件。产品发生质量导议时,应以备方法标推规定的标推条件下的减验为推。6.2试验周期
物理试验一般为两天试验一饮,以一次试验为推,作为该批纱的定等依据。节假的生产量,可与相邻批并批,但周期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安更。色牢度检验一般同批原料测试一次6.3试样
6.3.1涤与棉混纳色纺纱的黑板期显色结、十方米纱症的检验皆采用简子纱,其他各项指标的试验可5
FZE/T 12016—2006
采用管纱。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以成品质量检验为准。6.3.2百米再量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偏考的取样数及试验次数见表4。表4管纱取样数和试验次数
牛产同一品种的开台数
每机台上柔取管纱数
每个管纱上摇取缕数
个部机台总试验次数
11~-14
16~2930及以上
6.3.3生产厂为减少拔管数,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的品种,可拔取15誉、每管摇取2缕,6. 4百米重量变异系数和百米重量偏差的试验1
按GB/T4743--1995执行:其中百米重量变异系数采用方法1.线密度、百米重整偏差采用方法3。百米重量偏差的计算按式(4):D_ma-ml ×100%
式中:
D百米重量偏差,%;
m.-试样实际「燥重量,单位为克每自来(g/100m),mll—试样设计下燥重量,单位为克每户米(g/100m)6.5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的试验1.C(4)
6.5.1单纱断裂强度及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的试验按GB/T3916执行。单纱断裂强度如不在标推大气压条件下进行试验,其测试强力应按FZ/T10013.1进行修正。6.5.2单纱断裂强度和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的试样可与百米重量偏差用同:试样。单纱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测试2次,总数为60次(开台数在台及以下者,可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测试1次)。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的取样数为20个管纱,每管测试5次,总数为100次。试验报告应注明所用的强力试验仪类型,
6.5.3单纱断裂强度的回潮率可采用百米重量偏差试验的同-份回潮率数据,核算修止强力。但如两种试验不在“条件下测试时,其同潮率应另行测试,每份试样重量不少于50多6.6条干均勾度变异系数试验
按GB/T3292执行。
6.7千米棉结(+200%)试验
接GR/T3292执行。
6.8+万米纱疵(A+B,+C,+)的试验按F7/T01050执行。
6.9明显色结试验
按附录A执行:
6.10单纱捻度试验
按GB/T2543.2—2001方法A(一次退抢加抢法)执行。6bzxz.net
6,11涤、棉纤维含邀分析的试验FZ/T 12016—2006
按GB/T29101997执行(计算方法按4.5.1净十含量百分率的计算)。试验周期每周不少于一次。
6.12耐摩擦色牢度试验
按 GB/T 3920 执行。
6.13耐洗色牢度试验
按GB/T3921.3执行。
6.14耐汗溃色牢度试验
按GB/T 3922执行。
6.15色差试验
按GB250执行,
6.16单纱成包重量试验
按GB/T398执行
6. 17试验结巢的表示
一批纱线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项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值精确度,除口规定者外,按表5规定,表5计算值的数值修约规定
单纱断裂强度/(cN/tex)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为)百米重显变异系数(CV)/%)
条十均勾度变异系数(CV)/(%)
千米棉结(+200%)/(粒/1000m)
明显色结/(粒/100m)
十万米纱斑/(个/10°m)
百米重量偏差/(%)
百米重量/(g/100m)
平均线密度/tex
拾系数
修止强力用回潮率《%)
折算重量用回潮率(为)
检验规则
按F7/T10007执行,
日LIXX
小数点后有效位数
F2/T12016-2006
标志和包装
按FZ/I10008热行。
99其他
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者,生产厂与用可另订协议。三xX
BDPortaicn
A.1取样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明显色结试验方法
每种纱线(包括纱线的棉结杂质和纱的条干)每批检验一次。FZ/T12016—2006
检验以最后成品为对象,不得固定机台或锭子取样,每个筒子或每绞摇一块黑板,每份试样共检验十块黑板。
A,2检验条件
A.2.1检验条件参照 GB/T398—1993附录A,A.2.2明显色结的检验地点,要求尽量采用北向自然光源,正常检验时,必须有较大的窗户,窗户不能有障碍物,以保证室内光线充足。4.2.3明显色结的检验一般应在不低于4001x的照度下(最高不超过8001x)进行,如照度低于4001x时,应加用灯光检验(用青色或白色的日光灯管)。光线应从左后方射人:检验面的安放角度应与水平成45°±5°,检验者的影子应避免投射到黑板上A.3检验方法
A.3.1将试样摇在黑板上,摇黑板机上除游动导纱钩及保证均匀卷绕的张力装置外:\-律不得采取任何除杂措施。卷绕密度应保证黑色压片(符合GB/T398-1993附录A中图A2规定)每个检验格中包含20根纱,每个简子或每绞摇一块黑板.每份试样共检验下块黑板。A.3.2检验时,先将浅蓝色(或其他色)底板插人试样与黑板之间,然后用黑色压片压在试样上,进行正反两而的每格内的明显色结检验。A,3.3检验时,应逐格检验并不得翻纱线,检验者的视线应与纱条垂直,检验距离以检验人员的H万在辨认症点时不费力为原则。A,3.4明显色结计算见式(A.1):明显色结(粒/100m)=10块黑板止反两面10格内明显色结的累计数**(A.1)A.4明显色结的确定
A.4.1色纺纱中深色纤维含有景在30%及以[时,明显色结指深色的大棉结和本色棉结。深色纤维含量在30%以下时,明显色结指本色的大棉结和深色棉结:A,4.2色纺纱的明显色结不同于本色棉纱的棉结,是影响针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故明显色结的检验应与针织布面的实物质量相结合。A.4.3明显色结中的人棉结是指粗度达到原纱2.5倍的色结。A.4.4色纺纱的深色纤维含量或本色纱纤维含量在15%及以下时,其本色束纤继或深色束纤维缠于纱上的,因颜色比较显现,均以明显色结计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