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70005-2006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

【纺织行业标准(FZ)】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01:43:48
- FZ/T70005-2006
- 现行
标准号:
FZ/T 70005-2006
标准名称: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5-25 -
实施日期:
2007-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06.34 KB
替代情况:
替代FZ/T 70005-1992采标情况:
TWC TM179-2000 MOD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毛纺织面料在一定负荷下的伸长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拉伸至一定长度后去处负荷引起的残留变形(非回复性伸长)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一定弹性的毛机织物和毛针织物。 FZ/T 70005-2006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 FZ/T70005-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70005—2006
代替FZ/T70005—1992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tretch and growthproperties of wool textile fabrics2006-05-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码防伪
200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FZ/T70005--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Www.bzxZ.net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制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字数8千字
2006年10月第一次印刷
2006年10月第一版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FZ/T70005-2006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等同于国际羊毛局TWCTM179:2001《测定纺织面料伸长和回复性的试验方法。
与TWCTM179: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弹性伸长试验,机织试样尺寸由330mm×60mm改为350mm×60mm,针织试样尺寸由125mm×75mm改为150mm×75mm;非回复性伸长试验,机织试样尺寸由550mm×60mm改为600mm×60mm,针织试样尺寸由250mm×50mm改为300mm×50mm。本标准代替FZ/T70005—1992《毛针织物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与FZ/T70005—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增加了毛机织物的试验内容;
修改了毛针织物的试样尺寸及试验参数。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SAC/TC209/SC3)归口。本标准由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红、陈继红。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70005—1992。
1范围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FZ/T70005—2006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毛纺织面料在一定负荷下的伸长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拉伸至一定长度后去除负荷引起的残留变形(非回复性伸长)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具有一定弹性的毛机织物和毛针织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弹性伸长率
试样在一定负荷作用下的伸长占试样原长的百分比。3.2
非回复性伸长率
将试样拉伸到已测定弹性伸长的80%,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去除负荷,一定时间后试样的伸长占试样原长的百分比。
4原理
本试验分为两部分:弹性伸长和非回复性伸长。在机织物的经向或纬向,针织物的直向或横向施加一定的负荷,测定其弹性伸长。在机织物的经向或纬向,针织物的直向或横向施加负荷直至伸长为其弹性伸长的80%,一段时间后去除负荷,再恢复一定时间后,测定其非回复性伸长。5设备与材料
5.1等速伸长型(CRE)拉伸试验机。5.1.1试验机拉伸速度为100mm/min,并能施加定负荷,量程为29N(3.kgf),并能进行定伸长拉伸。
5.1.2试验机应能以直接或以拉伸/负荷图表形式,同时读出该试样所加的负荷及伸长。5.1.3试验机夹持器的夹钳面积应大于50mm×25mm;夹钳的钳口线应与拉力线垂直,夹持面最好是光滑的,沟槽或刻纹面也可使用。5.2钢直尺,精度1mm。
5.3记号笔或针线。
FZ/T70005—2006
6标准大气
6.1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土3%。6.2预调湿大气:温度≤50℃,相对湿度10%25%。7弹性伸长试验
7.1试样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不应使用距布边100mm以内的面料。7.1.1机织面料
7.1.1.1每块350mm×60mm,其较长的一边平行于需要拉伸的方向,即经向或纬向;取经向试样和纬向试样各3块。
7.1.1.2沿试样的长边两侧分别去掉5mm的边纱,使试样的宽度为50mm。对于结构较松散的面料则穗边要达到10mm,因此试样的宽度应为70mm,穗边的宽度应使试样在测试时,其长边方向没有纱线松脱的现象。
7.1.1.3对于不会出现宽度方向纱线松脱或无法拆边纱的面料,则沿面料的经向或纬向裁剪试样,使其宽度达到50mm。
7.1.2针织面料
每块150mm×75mm,其较长的一边平行于需要拉伸的方向,即直向或横向;取直向试样和横向试样各3块。
7.2试验步骤
试样在6.2条件下预调湿至少4h。试样在6.1条件下平衡至少24h。将拉伸试验机(见5.1)两夹持器之间的距离调至250mm(机织面料)、75mm(针织面料)。7.2.3
将试样固定在两夹持器中间,使其平直不受拉伸。7.2.4
一端的夹持器将试样以100mm/min的拉伸速度拉伸,施加负荷至29N(3.0kgf)(机织面料)、7.2.5
22N(2.25kgf)(针织面料),并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以完全去除负荷。如此循环两次,进行第三次拉伸时,当负荷至29N(3.0kgf)(机织面料)、22N(2.25kgf)(针织面料)时测量试样的长度。7.3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7.3.1按式(1)计算每块试样的弹性伸长率:s==×100%
式中:
S——试样在拉伸方向的伸长率,%;L—一试样夹持长度(250mm或75mm),单位为毫米(mm);L,—试样在标准负荷下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7.3.2分别计算3块经向或直向及3块纬向或横向试样的平均值;按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8非回复性伸长试验
8.1试样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不应使用距布边100mm以内的面料。8.1.1机织面料
8.1.1.1试样尺寸600mm×60mm,其长边为拉伸方向,即经向或纬向:取经向试样和纬向试样各3块。
FZ/T70005-2006
8.1.1.2沿试样的长边两侧分别去掉5mm的边纱,使试样的宽度为50mm。对于结构较松散的面料则穗边要达到10mm,因此试样的宽度应为70mm,穗边的宽度应使试样在测试时,其长边方向没有纱线松脱的现象。
8.1.1.3对于不会出现宽度方向纱线松脱或无法拆边纱的面料,则沿面料的经向或纬向裁剪试样,使其宽度达到50mm。
8.1.1.4用记号笔(见5.3)在试样上画两条间距500mm,且平行于短边的直线。8.1.2针织面料
8.1.2.1试样尺寸300mm×50mm,其长边为拉伸方向,即直向或横向;取直向试样和横向试样各3块。
8.1.2.2用记号笔(见5,3)在试样上画两条间距200mm,且平行于短边的直线。8.2试验步骤
8.2.1试样在6.2条件下预调湿至少4h。8.2.2试样在6.1条件下平衡至少24h。8.2.3按式(2)计算在第7章中测出弹性伸长率的80%S8o=S×80
式中:
So—弹性伸长率的80%,%,
S弹性伸长率,%。
注:如果弹性伸长率的80%大于30%则8.2.4公式中的Sg用30%带入计算。8.2.4按式(3)计算测试非回复性伸长时需拉伸的长度:L=S XL
式中:
-试样拉伸长度,单位为毫米(mm);Lo
Ss——弹性伸长率的80%(或30%),%;Lz一一试样原始标记长度(500mm或200mm),单位为毫米(mm)。.(2)
·(3)
8.2.5将拉伸试验机(见5.1)两夹持器之间的距离调至500mm(机织面料)或200mm(针织面料)。8.2.6将作好标记的试样的标记线对准夹持器夹钳口边缘,并夹紧。8.2.7拉伸至按式(3)计算出的长度,保持此拉伸长度30min。8.2.830min后,取下试样,自然平放1h后,测量标记线之间的距离,精确至0.5mm。8.3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8.3.1分别计算经向或直向及纬向或横向试样经拉伸及松弛后测量标记线之间的平均长度,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位。
8.3.2分别按式(4)计算经向或直向及纬向或横向试样的平均非回复性伸长率,按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
式中:
Su =×100%
(4)
试样经向(机织面料)、直向(针织面料)或纬向(机织面料)、横向(针织面料)的平均非回复性伸长率,%;
试样平均原始标记长度,单位为毫米(mm);试样经拉伸及松弛后平均长度,单位为毫米(mm)。FZ/T70005—200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本标准的编号;
试样的描述;
试验条件:
经向(直向)或纬向(横向)平均弹性伸长率;经向(直向)或纬向(横向)平均非回复性伸长率:偏离本标准的任何细节。
FZ/T70005-2006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2-1722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70005—2006
代替FZ/T70005—1992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tretch and growthproperties of wool textile fabrics2006-05-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码防伪
200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FZ/T70005--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Www.bzxZ.net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制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字数8千字
2006年10月第一次印刷
2006年10月第一版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FZ/T70005-2006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等同于国际羊毛局TWCTM179:2001《测定纺织面料伸长和回复性的试验方法。
与TWCTM179: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弹性伸长试验,机织试样尺寸由330mm×60mm改为350mm×60mm,针织试样尺寸由125mm×75mm改为150mm×75mm;非回复性伸长试验,机织试样尺寸由550mm×60mm改为600mm×60mm,针织试样尺寸由250mm×50mm改为300mm×50mm。本标准代替FZ/T70005—1992《毛针织物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与FZ/T70005—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增加了毛机织物的试验内容;
修改了毛针织物的试样尺寸及试验参数。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SAC/TC209/SC3)归口。本标准由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红、陈继红。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70005—1992。
1范围
毛纺织品伸长和回复性试验方法FZ/T70005—2006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毛纺织面料在一定负荷下的伸长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拉伸至一定长度后去除负荷引起的残留变形(非回复性伸长)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具有一定弹性的毛机织物和毛针织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弹性伸长率
试样在一定负荷作用下的伸长占试样原长的百分比。3.2
非回复性伸长率
将试样拉伸到已测定弹性伸长的80%,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去除负荷,一定时间后试样的伸长占试样原长的百分比。
4原理
本试验分为两部分:弹性伸长和非回复性伸长。在机织物的经向或纬向,针织物的直向或横向施加一定的负荷,测定其弹性伸长。在机织物的经向或纬向,针织物的直向或横向施加负荷直至伸长为其弹性伸长的80%,一段时间后去除负荷,再恢复一定时间后,测定其非回复性伸长。5设备与材料
5.1等速伸长型(CRE)拉伸试验机。5.1.1试验机拉伸速度为100mm/min,并能施加定负荷,量程为29N(3.kgf),并能进行定伸长拉伸。
5.1.2试验机应能以直接或以拉伸/负荷图表形式,同时读出该试样所加的负荷及伸长。5.1.3试验机夹持器的夹钳面积应大于50mm×25mm;夹钳的钳口线应与拉力线垂直,夹持面最好是光滑的,沟槽或刻纹面也可使用。5.2钢直尺,精度1mm。
5.3记号笔或针线。
FZ/T70005—2006
6标准大气
6.1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土3%。6.2预调湿大气:温度≤50℃,相对湿度10%25%。7弹性伸长试验
7.1试样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不应使用距布边100mm以内的面料。7.1.1机织面料
7.1.1.1每块350mm×60mm,其较长的一边平行于需要拉伸的方向,即经向或纬向;取经向试样和纬向试样各3块。
7.1.1.2沿试样的长边两侧分别去掉5mm的边纱,使试样的宽度为50mm。对于结构较松散的面料则穗边要达到10mm,因此试样的宽度应为70mm,穗边的宽度应使试样在测试时,其长边方向没有纱线松脱的现象。
7.1.1.3对于不会出现宽度方向纱线松脱或无法拆边纱的面料,则沿面料的经向或纬向裁剪试样,使其宽度达到50mm。
7.1.2针织面料
每块150mm×75mm,其较长的一边平行于需要拉伸的方向,即直向或横向;取直向试样和横向试样各3块。
7.2试验步骤
试样在6.2条件下预调湿至少4h。试样在6.1条件下平衡至少24h。将拉伸试验机(见5.1)两夹持器之间的距离调至250mm(机织面料)、75mm(针织面料)。7.2.3
将试样固定在两夹持器中间,使其平直不受拉伸。7.2.4
一端的夹持器将试样以100mm/min的拉伸速度拉伸,施加负荷至29N(3.0kgf)(机织面料)、7.2.5
22N(2.25kgf)(针织面料),并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以完全去除负荷。如此循环两次,进行第三次拉伸时,当负荷至29N(3.0kgf)(机织面料)、22N(2.25kgf)(针织面料)时测量试样的长度。7.3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7.3.1按式(1)计算每块试样的弹性伸长率:s==×100%
式中:
S——试样在拉伸方向的伸长率,%;L—一试样夹持长度(250mm或75mm),单位为毫米(mm);L,—试样在标准负荷下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7.3.2分别计算3块经向或直向及3块纬向或横向试样的平均值;按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8非回复性伸长试验
8.1试样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不应使用距布边100mm以内的面料。8.1.1机织面料
8.1.1.1试样尺寸600mm×60mm,其长边为拉伸方向,即经向或纬向:取经向试样和纬向试样各3块。
FZ/T70005-2006
8.1.1.2沿试样的长边两侧分别去掉5mm的边纱,使试样的宽度为50mm。对于结构较松散的面料则穗边要达到10mm,因此试样的宽度应为70mm,穗边的宽度应使试样在测试时,其长边方向没有纱线松脱的现象。
8.1.1.3对于不会出现宽度方向纱线松脱或无法拆边纱的面料,则沿面料的经向或纬向裁剪试样,使其宽度达到50mm。
8.1.1.4用记号笔(见5.3)在试样上画两条间距500mm,且平行于短边的直线。8.1.2针织面料
8.1.2.1试样尺寸300mm×50mm,其长边为拉伸方向,即直向或横向;取直向试样和横向试样各3块。
8.1.2.2用记号笔(见5,3)在试样上画两条间距200mm,且平行于短边的直线。8.2试验步骤
8.2.1试样在6.2条件下预调湿至少4h。8.2.2试样在6.1条件下平衡至少24h。8.2.3按式(2)计算在第7章中测出弹性伸长率的80%S8o=S×80
式中:
So—弹性伸长率的80%,%,
S弹性伸长率,%。
注:如果弹性伸长率的80%大于30%则8.2.4公式中的Sg用30%带入计算。8.2.4按式(3)计算测试非回复性伸长时需拉伸的长度:L=S XL
式中:
-试样拉伸长度,单位为毫米(mm);Lo
Ss——弹性伸长率的80%(或30%),%;Lz一一试样原始标记长度(500mm或200mm),单位为毫米(mm)。.(2)
·(3)
8.2.5将拉伸试验机(见5.1)两夹持器之间的距离调至500mm(机织面料)或200mm(针织面料)。8.2.6将作好标记的试样的标记线对准夹持器夹钳口边缘,并夹紧。8.2.7拉伸至按式(3)计算出的长度,保持此拉伸长度30min。8.2.830min后,取下试样,自然平放1h后,测量标记线之间的距离,精确至0.5mm。8.3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8.3.1分别计算经向或直向及纬向或横向试样经拉伸及松弛后测量标记线之间的平均长度,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位。
8.3.2分别按式(4)计算经向或直向及纬向或横向试样的平均非回复性伸长率,按GB/T8170修约至一位小数。
式中:
Su =×100%
(4)
试样经向(机织面料)、直向(针织面料)或纬向(机织面料)、横向(针织面料)的平均非回复性伸长率,%;
试样平均原始标记长度,单位为毫米(mm);试样经拉伸及松弛后平均长度,单位为毫米(mm)。FZ/T70005—200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本标准的编号;
试样的描述;
试验条件:
经向(直向)或纬向(横向)平均弹性伸长率;经向(直向)或纬向(横向)平均非回复性伸长率:偏离本标准的任何细节。
FZ/T70005-2006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2-1722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 FZ/T98020-2019 织物透湿性能试验仪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0010-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FZ/T01031-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 抓样法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078-2018 服装衬布吸氯泛黄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