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20019-2006 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纺织行业标准(FZ)】 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01:42:56
- FZ/T20019-2006
- 现行
标准号:
FZ/T 20019-2006
标准名称:
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5-25 -
实施日期:
2007-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86.96 KB
替代情况:
替代FZ/T 20019-1999采标情况:
TWC TM117-2000 MOD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仪测定毛机织物缝合可靠程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服用、装饰用毛机织物。 FZ/T 20019-2006 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FZ/T20019-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 59.080.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20019—2006
代替F7/T20019—1999
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eam slippage ofwool woven fabrics
2006-05-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01-01实施
FZ/T20019—2006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等同于国际羊毛局TWCTM117:2000测定梭织物脱缝程度的试验法\。木标准代替F7./T 20019—1999《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与下Z/T 20019—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试验设备改为满足一定条件的等速拉伸试验仪,不再指明用脱缝试验仪:毫米刻度尺改为数显游标卡尺;
关于对服用织物施加负荷,织物单位面积质最不大于140 g/m2改为施加负荷 59N,增加了织物单位面积质量220B/m的分档规定,并规定不大于220g/m施加负荷78N;大于220g/m施加负荷118 N;
量取脱辫距离由2 min后进行改为在30 s内完度。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推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SAC/TC209/SC3)归,本标准出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鱼责起草。木标雅主要起草人:雷红,陈继红。本标准所代替标推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 200191999.
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仪测定毛机织物缝合可靠程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服用、装饰用毛机织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FZ/T20019—2006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6529纺织品的调凝和武验用标准大气GR/T8170数值修约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仪(CRE)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夹持试样的夹持器一个固定,另一个以恒定速度移动,使试样的仲长与时间成正比的一种试验仪器。
4原理
在垂直于织物接缝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负荷,接继处脱开,测量其脱开的宽度。经向试样(即长边为经间的试样)测得的是纬问脱缝(即纬纱在经纱上的滑移):而纬向试样(即长边为纬向的试样)测得的是经向脱缝(即经纱在纬纱上的滑移)。5设备与材料
5.1家用缝纫机:11号、14号缝纫针,9.7tcx×3(60°/3),16.2tex×3(36°/3)棉丝光缝纫线5.2等速仲长型拉伸试验仪,能在试样上逐渐施加负荷至59N(6kgf).78N(8kgf)、118N(12kgl)或176N(18kgl),试样夹持器的前夹钳尺寸应为25mm×25mm,后夹钳尺寸应为25mm×40mm(或40 mm以上)
5.3数显游标卡尺,或能迅速获取测量值的同类量具。6试样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6.1试样应在距布边至少100mt1处剪取,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各块试样之均不得含有相同的经纱和纬纱。
6.2试样尺寸为175mm×100Im,试样边缘平行于经纱或纬纱。6.3经向试样(经向为长边)及纬向试样(纬向为长逆)各三块。7标准大气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二2℃,相对湿度 65%士3%。FZ/T 20019--2006
8试验步骤
8. 1 接缝的制备
8. 1. 1 将试样平放在标准大气(见第 7 章)中调至少 24 h8.1.2将调湿后的试样沿长边正面在单对折,使两条短边重叠,在平行于折痕且距其13mm处用缝纫机见5.1)缝妥。然后沿折痕将试样剪开。8.1.3所用缝线和缝纫针规格见表1。表1
织物种类及单位面积质量
装饰用
继纠前缝纫机的调
ss220 g/m2
220 g/m2
9.7 texX3 (60*/3)
16. 2 texX3 (36*/3)
16. 2 1exX3 (36*/3)
8.1.4.1用一张纸试验,调缝纫针距至每25mm内有14个针孔。缝缅针
8.1.4.2用双层织物试验,调整缝线张力,使面线与底线在织物表层与里层互相分布均匀。8.2缝口脱开程度的测定
8.2. 1将试验仪(见 5. 2)的两个夹持器分开至 75 mm,将接缝试样固定在夹持器中,使接缝与夹持器边缘互相平行,且位于两夹持器的中间。8. 2. 2启动仪器使光持器以 50 mm/min 的速度分离,逐渐增加负荷至表2规定的最大值,立刻停止夹持器的移动。
织物种类及
单位面积质量
施加负荷
≤110 g/m
59 N(6 kg)
220g/m2
且≥140 g/m
78 N(8 kgf)
>220 g/m
118 N(12 kgf)
装饰用
176 N(i8 kgl)
8.2.3用游标卡尺(见5.3)在30s内量取接缝处裂开的最人距离,如附录A图A.1所示,精确至o.5m.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分别计算三块经向试样和三块纬向试样接缝处脱开最大距离的半均值,按GB/T8170约至0.5mm。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标准的编号;
b)试样的描述;
所加负荷;
经向试样和纬向试样接缝处脱升最大距离的平均值;偏离本标推的任何细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接缝裂开距离量取示意图
缝接处
最宽之医离
FZ/T20019—2006
FZ/T 20019-2006
中华人民共和匡幼织
行业标准
毛机织物脱继程度试验方法
FZ/T20019—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G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 spc. net. e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路印刷厂印刷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 880×1230 1/16印张 0.5字数 7 千字2006年10月第版2006年10川第-次印制,1550662 17217
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20019—2006
代替F7/T20019—1999
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eam slippage ofwool woven fabrics
2006-05-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01-01实施
FZ/T20019—2006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等同于国际羊毛局TWCTM117:2000测定梭织物脱缝程度的试验法\。木标准代替F7./T 20019—1999《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与下Z/T 20019—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试验设备改为满足一定条件的等速拉伸试验仪,不再指明用脱缝试验仪:毫米刻度尺改为数显游标卡尺;
关于对服用织物施加负荷,织物单位面积质最不大于140 g/m2改为施加负荷 59N,增加了织物单位面积质量220B/m的分档规定,并规定不大于220g/m施加负荷78N;大于220g/m施加负荷118 N;
量取脱辫距离由2 min后进行改为在30 s内完度。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推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会(SAC/TC209/SC3)归,本标准出北京毛纺织科学研究所鱼责起草。木标雅主要起草人:雷红,陈继红。本标准所代替标推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 200191999.
毛机织物脱缝程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仪测定毛机织物缝合可靠程度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服用、装饰用毛机织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FZ/T20019—2006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6529纺织品的调凝和武验用标准大气GR/T8170数值修约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仪(CRE)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夹持试样的夹持器一个固定,另一个以恒定速度移动,使试样的仲长与时间成正比的一种试验仪器。
4原理
在垂直于织物接缝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负荷,接继处脱开,测量其脱开的宽度。经向试样(即长边为经间的试样)测得的是纬问脱缝(即纬纱在经纱上的滑移):而纬向试样(即长边为纬向的试样)测得的是经向脱缝(即经纱在纬纱上的滑移)。5设备与材料
5.1家用缝纫机:11号、14号缝纫针,9.7tcx×3(60°/3),16.2tex×3(36°/3)棉丝光缝纫线5.2等速仲长型拉伸试验仪,能在试样上逐渐施加负荷至59N(6kgf).78N(8kgf)、118N(12kgl)或176N(18kgl),试样夹持器的前夹钳尺寸应为25mm×25mm,后夹钳尺寸应为25mm×40mm(或40 mm以上)
5.3数显游标卡尺,或能迅速获取测量值的同类量具。6试样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6.1试样应在距布边至少100mt1处剪取,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各块试样之均不得含有相同的经纱和纬纱。
6.2试样尺寸为175mm×100Im,试样边缘平行于经纱或纬纱。6.3经向试样(经向为长边)及纬向试样(纬向为长逆)各三块。7标准大气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二2℃,相对湿度 65%士3%。FZ/T 20019--2006
8试验步骤
8. 1 接缝的制备
8. 1. 1 将试样平放在标准大气(见第 7 章)中调至少 24 h8.1.2将调湿后的试样沿长边正面在单对折,使两条短边重叠,在平行于折痕且距其13mm处用缝纫机见5.1)缝妥。然后沿折痕将试样剪开。8.1.3所用缝线和缝纫针规格见表1。表1
织物种类及单位面积质量
装饰用
继纠前缝纫机的调
ss220 g/m2
220 g/m2
9.7 texX3 (60*/3)
16. 2 texX3 (36*/3)
16. 2 1exX3 (36*/3)
8.1.4.1用一张纸试验,调缝纫针距至每25mm内有14个针孔。缝缅针
8.1.4.2用双层织物试验,调整缝线张力,使面线与底线在织物表层与里层互相分布均匀。8.2缝口脱开程度的测定
8.2. 1将试验仪(见 5. 2)的两个夹持器分开至 75 mm,将接缝试样固定在夹持器中,使接缝与夹持器边缘互相平行,且位于两夹持器的中间。8. 2. 2启动仪器使光持器以 50 mm/min 的速度分离,逐渐增加负荷至表2规定的最大值,立刻停止夹持器的移动。
织物种类及
单位面积质量
施加负荷
≤110 g/m
59 N(6 kg)
220g/m2
且≥140 g/m
78 N(8 kgf)
>220 g/m
118 N(12 kgf)
装饰用
176 N(i8 kgl)
8.2.3用游标卡尺(见5.3)在30s内量取接缝处裂开的最人距离,如附录A图A.1所示,精确至o.5m.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分别计算三块经向试样和三块纬向试样接缝处脱开最大距离的半均值,按GB/T8170约至0.5mm。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标准的编号;
b)试样的描述;
所加负荷;
经向试样和纬向试样接缝处脱升最大距离的平均值;偏离本标推的任何细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接缝裂开距离量取示意图
缝接处
最宽之医离
FZ/T20019—2006
FZ/T 20019-2006
中华人民共和匡幼织
行业标准
毛机织物脱继程度试验方法
FZ/T20019—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G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 spc. net. e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路印刷厂印刷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 880×1230 1/16印张 0.5字数 7 千字2006年10月第版2006年10川第-次印制,1550662 17217
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10010-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
- FZ/T01031-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 抓样法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078-2018 服装衬布吸氯泛黄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