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环境信息术语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6 09:35:38
  • HJ/T416-200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HJ/T 416-2007

  • 标准名称:

    环境信息术语

  • 标准类别: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7-12-29
  • 实施日期:

    2008-02-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311.45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环保、保健与安全>>13.020环境保护
  • 中标分类号: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综合>>Z00标准化、质量管理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页数:

    33
  • 标准价格:

    25.0 元
  • 出版日期:

    2008-02-01

其他信息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 相关标签:

    环境 信息 术语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日常工作经常涉及的术语与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与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HJ/T 416-2007 环境信息术语 HJ/T416-200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4162007
环境信息术语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terminology(发布稿)
2007-12-29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8-02-01实施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质量术语
5生态环境术语
6污染源术语
7环境管理业务术语
8环境科技及其管理术语..
9环境保护产业术语
10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术语.
11环境保护相关术语
英文索引
中文索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环境信息术语的使用,促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日常工作经常涉及的术语与定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天津市环境保护科技信息中心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2月29日批准。本标准自2008年02月0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I
1适用范围
环境信息术语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日常工作经常涉及的术语与定义。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与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271.1-2000
GB/T5271.6-2000
GB/T5271.8-2001
GB/T5271.9-2001
GB/T16706-1996
GB/T17694-1999
GB/T18391.1-2000
HJ/T417-2007
SDS/T1003.2-2004
3术语和定义
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信息技术词汇第6部分:数据的准备和处理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
信息技术词汇第9部分:数据通信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
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框架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科学数据共享概念与术语第2部分:术语环境信息environmentalinformation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指令和信号等,以及其相关动态变化信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影像和声音等各种表达形式。3.2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erms环境信息术语
在环境信息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注:本标准选择收录了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日常工作经常涉及的环境信息术语,依据HJ/T417-2007一级类目进行分类。
4环境质量术语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quality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状态。4.2
环境功能区划environmentalfunctionalzoning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将区域合理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生态功能区划ecologicalfunction zoning分析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生态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明确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保护目标,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1
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APl)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自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自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4.5
空气质量指数airqualityindex(AQl)综合计算四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而得出的污染总量指标。这四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4.6
水污染指数waterpollutionindex用数字模式对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进行归纳和统计,并以一个简单数值来综合反映水污染的程度。是综合了几个水质指标的结果,用以比较几个水体或同一水体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期的水质状况。4.7
土壤污染指数soilpollutionindex评价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等级所用的一种相对的无量纲指数。注:以单因子表示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为单项污染指数(Pi),也称分指数。数学表达式是土壤污染的实测值(Ci)与评价标准(Si)之比。Pi=CiSi。Pi≤1时,表示土壤未受污染,Pi>1时,表示土壤受到污染。直接反映超标倍数和污染程度。是确定土壤环境管理时的重要依据。综合污染指数(P)由单项污染指数综合而成。在简单处理时,一般采用单项污染指数相加,或相加后再平均的方法。4.8
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environmentalbackgroundvalue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士囊、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4.9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5生态环境术语
生态系统ecosystem
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即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5.2
生态平衡ecologicalbalance
在特定时间内,由于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或各自几乎恒定,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以自调控来对抗外来干扰而结构相对稳定的状态,5.3
湿地wetland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5.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5
生物安全biology safety
定时空尺度上,生物(包括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受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侵害或损害的状态。6污染源术语
环境污染源sourceofenvironmentalpollution环境污染的发生源,通常指能产生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有害物质或能量的设施、装置或场所等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发生源。[GB/T16706-1996]
国控重点污染源keypollutionsourcesundernationalmonitoringprogram为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依据环境统计数据,经与各地反复核对,筛选出各地区废气、废水的重点污染企业和需要重点监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原则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企业排放量65%以上的企业为基础确定国控重点污染源。注:省控重点污染源为占全省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负荷65%的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6.3
工业污染源industrialpollutionsource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一些环节,如原料生产运输、加工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6.4
农业污染源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污染物的各种农业设施或行为(如秸秆燃烧)。6.5
生活污染源domesticpollutionsource居民日常生活排放污染物的设施和设备。6.6
交通运输污染源transportationpollutionsource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运输设施和设备。6.7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centralizedpollutiontreatmentfacility为防治污染、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采取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建设运营模式将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的设施和场地。
天然辐射源naturalradiationsources天然存在的电离辐射源。它们产生的辐射也称天然本底辐射,来源于下面三个方面:宇宙辐射,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7环境管理业务术语
环境保护战略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3
为了解决一些根本性、长期性、事关全局的重大环境问题,对未来一定时期所确定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方向以及环境保护综合性、全局性的方略。7.2
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planning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安排。7.3
排污申报登记pollutiondischargereportand registration要求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申报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强度)和与排污情况有关的生产、经营、治污设施等情况,以及排放污染物有重大改变时及时进行申报的过程。7.4
排污许可证pollutantdischargepermit在控制特定环境中允许受纳污染物总量的基础上,由政府或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申请承诺的排污条件加以认可后颁发允许排污的法定证明。7.5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7.6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在战略层次的应用,是对一项策略、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正式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完成战略环境评价研究报告,并将结论应用于决策。7.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lan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过程。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manage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s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规划布局和清洁生产要求及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运用环境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对一切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同时制度threesimultaneousness systemof constructionprojectsandproposes solutions国家规定“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企业、防治污染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这一规定简称“三同时”。注:同时设计,主要指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中必须有环境保护内容。同时施工,是指建设单位在建设主体工程时要将设计方案中的环境保护要求付诸实施,同时组织、安排和实施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同时投产,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使用,亦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使用。7.10
量environmentalcapacity
环境容量
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自标下对外加的污染物的最大充许承受量或负量。
污染物排放总量totalamountofpollutantsdischarge4
某一时段内各种污染源排入环境中的某种污染物的总量。注:通常以克、千克、吨、万吨表示。7.1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totalamountcontrolofpollutants在指定时期内,综合经济、技术、社会等条件,通过向排污源规定分配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将一定空间范围内污染产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环境质量容许的限度内而实行的一种污染控制方式。7.13
节能减排energyconservationand emissionreduction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即1升水里还原性物质(无机的或有机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氧化和消耗氧的毫克数。二氧化硫,即含硫煤燃烧过程中硫被氧化而产生的一次污染物,溶水显酸性,有刺鼻气味,与水组合变成亚硫酸,是产生酸雨的根源7.14
污染集中控制centralizedpollution contro在一个特定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7.16
固体废物处置solidwastesdisposal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理场的活动。
危险废物hazardouswaste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生态保护ecologicalconservation人类应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遵循生态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活动。生态保护的宗旨是协调人类与生物圈之间关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安全,重点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保护区ecologicalfunctionalconservationdistrict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功能区内,有选择地划定一定面积予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7.20
自然保护区
naturereserve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5
生态补偿机制ecologicalcompensationmechanism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7.22
辐射环境污染radiationenvironmentalpollution排除宇宙间天然本底辐射,而由人类生产、生活、战争所导致的过量辐射。注:可以分为电磁辐射污染、核放射污染、化学元素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等。7.23
radioactivewaste
放射性废物
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其浓度或比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会再利用的废弃物。
核安全nuclear safety
完成正确的运行工况、事故预防或缓解事故后果从而实现保护厂区人员、公众和环境免遭过量辐射危害。
注:其中包括核设施安全、核材料安全、临界安全、辐射安全、放射性废物安全及核电厂安全。7.25
环境监管能力environmentalsupervisionandmanagementcapability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环境监管职能所必需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能力水平的总和。
注:其中包括准确获取、分析环境数据及信息能力:全天候监控污染源及环境行为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监测、预警环境隐患的能力:环境科技、宣教等对环境监管体系的支撑保障能力:监管体系内部决策、指挥、执行各环节快速高效运转的能力。7.26
环境污染事件environmentalpollutionaccident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环境应急environmentalemergencyresponse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7.28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为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群健康,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7.29
环境监督性监测environmentalsupervisionmonitoring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下由其所辖监测部门依法对所地区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的行为。7.30
环境应急监测environmentalemergencymonitoring6
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生态监测ecologicalmonitoring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稳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地观察和测定的过程,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对不同尺度的生态系统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连续观测和评价。7.32
辐射监测 radiation monitoring为了评估和控制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对剂量或污染所完成的测量及对测量结果所做的分析和解释。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pollutionemissionautomonitoringsystem对污染源排放进行自动监测与监视的设施。注:它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自动监控设备是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监控中心是环境保护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7.34
环境监察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spection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机构在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一切单位和个人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政策、制度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处理的行为。
环境执法environmentalenforcement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管理国家环境事务的活动。
环境行政处罚environmentaladministrativepunishment环境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7.37
环境诉讼
environmentallawsuit
在特定环境法主体的请求和参加下,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理和裁判环境案件的全部活动。7.38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公众参与<用于环境影响评价>publicparticipation项目建设单位和规划编制机关及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机关以外的其他相关机关、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学者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地居民等,通过法定的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定与监督等的活动。
环境信访environmentalcorrespondenceandvisitation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活动。7.40
环境保护档案environmentalprotectionarchives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载体和历史记录。7.41
生态市ecologicalcity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注: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7.42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nationalmodelcityforenvironmentalprotectior遵循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取得成效的典型城市,即在城市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状况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城市。
注:其标志是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静,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7.43
环境友好型社会environmentally-friendlysociety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经济社会的环境影响。7.44
环境信息管理environmentalinformationmanagement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环境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环境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环境统计environmental statistics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7.46
污染源编码pollution sourcecoding表示污染源名称、属性、状态的符号和记录,用来唯一标识污染源数据信息。是计算机用来识别事物的代码,污染源数据信息交流需要统一的编码。7.47
环境信息分类classificationofenvironmentalinformation根据环境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区分和归类的过程。通过分类可以为环境信息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有利于管理和使用信息。7.48
环境信息公开environmentalinformationdisclosure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将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以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和利用环境信息的活动。7.49
环境信息化environmentalinformationization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依托信息技术推动环境信息资源的传播、整合和再创造的过程。
数字环保digit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采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环境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